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閲讀教育的論文 篇一

一、逐步增大識字量,提高閲讀速度

隨着學生詞彙量的增大,學生會越來越喜歡閲讀。一開始讀書的時候,學生可能讀得慢,還可能會有增減字、讀錯音、讀破詞、停頓不當等現象。學生往往覺得讀書非常吃力、緊張,對所讀內容也不是很理解,只是為讀書而讀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教給學生閲讀方法,讓他們擴大識字量,並逐步掌握閲讀技巧。

二、閲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完生字和生詞後,應給學生留出大量的閲讀時間。在課下、在生活中,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使學生在閲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隨着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語言交流也變得越來越自如了。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自主閲讀,進而在閲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提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自由閲讀的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並且要對學生獨特的看法進行表揚和鼓勵,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要在閲讀教學中營造一種温馨、和諧、自由的閲讀氛圍,讓學生喜歡閲讀,學會閲讀,善於閲讀。閲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合理提出閲讀要求,找出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的文本,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閲讀。例如,對於一年級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拼音讀一句話,知道這句話的大體意思就行;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要稍高一點,要求學生斷句閲讀要準確,要能準確理解語句的含義;對三年級學生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學生能把單句話放到文中去理解,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等。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閲讀要求,根據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定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閲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國小生可能還不理解什麼是方法。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閲讀方法,對閲讀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先從整體感知課文開始,要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詞句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隨着學生知識量的增大,讓學生學會欣賞小説,學會快速閲讀和略讀。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閲讀方法,才能在閲讀的海洋裏暢遊,學習過程才能得到優化,語文綜合素質才能提高。語文閲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應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開始。閲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堅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閲讀,不能想起什麼讀什麼,還應養成做筆記、摘抄、寫感想的好習慣。每個學期,教師都要為學生開列閲讀書目,指導學生閲讀。當然,選擇書目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

四、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思考

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進行閲讀教學。在閲讀教學中,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如果學生只讀不思考,閲讀教學就會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耐心解釋,並對學生進行鼓勵。因為學生一旦對所閲讀的內容提出了問題,就説明學生進行了思考。這種“疑”的產生,正是學生閲讀收穫的表現。例如,在學《草船借箭》一文時,一位學生問道:“借來的東西是要還的,這箭借來了,還用還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因為這名學生把文中的“借”和日常生活中的“借”聯繫起來了,並有所分析,有所感悟。我便趁機把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陷害諸葛亮的做法講給學生聽。於是學生了解了借箭目的,理解了“借”的含義。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這樣,學生的閲讀目的就會更加明確,也會在閲讀過程中積極思考。由此可見,優秀的語文教師通常會採用“啟發式”閲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閲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總之,閲讀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加強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二

一、積極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

1、情境教學。

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出適合學生的閲讀氛圍。例如,精心佈置班級,讓班裏充滿“文化味”。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激勵學生時刻與書為伴,理解讀書的意義。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古詩文朗讀比賽等,讓學生走進班級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的閲讀情境,讓學生把握住主動權,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閲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咀嚼出字裏行間的味道來。

2、做好示範,建立一個閲讀的標準。

教師可以先示範,讓學生聽,也可以讓閲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來做示範,其他學生模仿。國小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為他們正處於塑造期,示範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只有學生自己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意。

3、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能單調,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國小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開展各種課外閲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閲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閲覽室閲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並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閲讀的好習慣。

二、教會學生在閲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閲讀才是有意義的閲讀,只讀不積累,閲讀沒有任何效果。積累就是指日積月累,不進行大量的誦讀、背誦,不累積大量的素材,要想學會寫作是不可能的。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反覆閲讀課文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課文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細讀,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築材料,沒有豐富的詞語,我們的表達能力就不準確,在與他人交流中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積累詞彙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並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彙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在閲讀中感悟語言。

讀書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書才是有意義的書。教會學生閲讀,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內容。漢語博大精深,一字多義。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閲讀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內容,不是單純地對內容簡單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畫面,還從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積累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來自於《學週刊》雜誌。

四、總結。

總之,國小語文教學離不開閲讀教學,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終生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捉魚的方法。教師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以後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閲讀教育的論文 篇三

一、前言

語文教學的一大核心就是閲讀教學,只有使學生閲讀更多書籍並實施閲讀鍛鍊,才可以增強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當前,閲讀教學應與時俱進,引入新興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觀念。所謂生本教育,即在實施教學期間全方位凸顯出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發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凸顯出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生本教育對比原本的師本教育儘管有相應的區別,但是沒有本質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師本教育相應的進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的引領之下,對國小階段的語文開展閲讀教學,教師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1]。

二、藉助生本教育理念中的國小閲讀教學對策

(一)凸顯出國小生的主導地位

由於國小階段的語文即一類基本型科目,其相應的閲讀教學對於增強國小階段學生自身的語文知識層次而言無可或缺。所以,國小階段對語文開展閲讀教學就變成了國小階段語文有關教學內的一大根本科目及關鍵科目。伴隨了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以對國小階段的語文開展閲讀教學,教師應意識到在實施教學期間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並把學生當作開展教學的核心及主導,在開展閲讀教學期間也應全方位凸顯出這一觀念[2]。教師在開展閲讀教學期間就應引領學生對部分關鍵的字詞、句式、語段實施深層次剖析。比如,在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詩詞開展教授期間,由於即古代詩詞這一模式,在詩詞內的部分意象內就會涵蓋了更為深層次的內涵,國小階段的學生較難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及把握。為此,教師就應細心地引領學生開展思索,指引其對詩詞內的句子實施深層次的探究,並可以在學生對詩詞本身的含義具備相應的把握過後實施示範性的誦讀,把這一詩詞內所涵蓋的對好兄弟的思念、想念一類感情加以體現,以輔助學生可以獲得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之下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閲讀教學,教師應全方位凸顯出自身的輔助功能,大力實施引領,讓學生可以體現出其在教學內的主導地位[3]。

(二)構建良好的閲讀教學情境

國小時期即學生被教育的初始時期,在學生自幼兒園內邁進國小過後,部分依舊不能很好地緊跟國小階段教師的教學步調,就體現在學習期間注意力過於分散與開小差等。若班級中出現少數學生過於活潑,則整個教學相應的成效及次序等都會有所降低。因此,在還未開展教學以前,教師就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狀況,構建一個緊貼平時生活的教學情境,讓整體的教學氣氛更為歡快及放鬆,這也即增強學生自身的加入慾望與對學習本身興趣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師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文章期間,可以尋找一些與西沙羣島有關的旅遊簡介及小文章以讓學生開展閲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西沙羣島本身的魅力。在閲讀結束過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依據閲讀的成果説出自己心中的觀念,以鍛鍊其本身的表述能力。此外,雖然部分教師在實施教學期間藉助了引進式這一教學方式,但是其所構建的情境不夠合理,不單不會吸引到學生自身的關注,還會使情境相應的教學喪失其根本的功用。為此,為了更好地提升情境相應教學的成效與質量,教師就應自如下幾個方面着眼實施改良:其一,對語文有關教學情境實施構建,要將學生自身的興趣當作根本,能夠讓學生想要加入,並與學生自身的認識特點相一致。其二,在開展教學期間,為了提升並鍛鍊學生單獨進行思索這一能力,教師應藉助疑問型情境與矛盾型情境,進而開啟學生自身的革新型思維,同時提升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閲讀教學相應的成效。

(三)紓解閲讀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

國小階段的學生在實施閲讀期間無法避免地會碰到部分問題,此時,教師就應增強與學生進行交談,把握其實施閲讀的狀況及進展,探究學生自身對某部分內容的理解產生了錯誤與否。而對部分內涵充實但是對學生而言過於繁雜的內容,教師就應引領學生一同開展閲讀,藉助多媒體一類輔助方法以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師在對《荷花》這一文章實施教授期間,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及內涵,就可以藉助多媒體一類方法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去網絡內下載部分與荷花有關的圖片及小視頻、小文章等給學生進行展現,以讓學生更易把握文章本身的情感,並凸顯出其中的重難點。而對於某部分語段,還能夠裁取各式影視片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文章內關鍵的觀點、具備教育價值的理念,或是部分寫作方式及技能,教師均能夠藉助多媒體以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把握其內的關鍵點,使學生在對文章實施探究期間學會如何更好地表述出自身的想法。如此,不單使學生把握了文章內部的關鍵點,還增強了其相應的表述技能及閲讀技能。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本教育這一觀念應用到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閲讀教學應着眼在將學生當作主導以實施教學,教師不單應給學生予以閲讀條件及閲讀空間,還應激勵學生學會獨立思索,勇於表述出自己的觀念,對自身所喜愛的作品應盡力達成情感方面的共鳴,以提升閲讀成效。同時,對學生自身獲得的成就,教師應多予以激勵,使學生不單可以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還可以更具自信心,並憑藉最優的狀態加入至閲讀內,逐步增強自身的表述技能,以促使國小階段的語文有關閲讀教學獲得更為長遠的進步。

國小語文閲讀教育的論文 篇四

一、國小語文的閲讀教學是重要的審美陣地

新課標國小語文教材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以及教育規律,有很多內容都體現了社會的和諧之美以及自然的生命之美。其中有很多是描寫大自然的,比如《觀潮》《海底世界》《記金華雙龍洞》等,這些文章都體表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這些內容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獨特的審美享受。此外,關於人類社會的美,表現內容也相當豐富,在現實社會中,處處都體現了社會之美,然而社會美的核心內容是人性的美好,它涵蓋人的節操、智慧與情感等。總的來説,美在國小語文的教學內容中處處得到了體現,教材中藴含美的地方是廣泛而且豐富的。這些美好的東西非常符合國小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可以説這為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審美的建構提供了權威的語言資料。

二、國小生語文審美心理的發展特徵

童年是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此時兒童的身心發展處於相對平穩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能夠掌握書面語言,並且可以藉助於學校的教育和教材,有步驟、有計劃地學習文化知識。但國小生也有其較為特殊的一面,即分析能力相對薄弱、辨析能力較弱、記憶力強、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敢於創新及喜歡活動等。根據國小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國小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要與其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結合,普遍認為,審美心理結構主要由審美情感、審美行為傾向及審美情感組合而成,這三種成分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通過這種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可以認為,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審美心理培養所具有的基本特徵是:從稚嫩向成熟逐漸過渡,將心理結構的主要成分進行相互的整合,同時其容量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迅速擴展,但心理過程仍舊以接受為主。表現如下:在審美認識發展方面,對於審美的感知從以前的零散、粗獷逐漸向整體、精細的方向發展。國小生在初期對於審美的認知以及審美的經驗是相對匱乏的,審美興趣也顯得相當淡薄,通常不能夠整體把握審美形象,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審美經驗的持續積累,他們的參與熱情以及興趣會不斷提高,感知缺陷同時會有所改善。此外,國小生通過美的薰陶,審美的範圍也會隨之擴大,內容也逐漸豐富,之後創造性想象開始出現,而審美理解也從開始的模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能夠將自然或者社會中發生的事物和美聯繫到一起。但是國小生相對缺乏審美經驗,知識積累更是匱乏,對一些思維方式在運用上還顯得不夠熟練,對於一些語言的意義只能夠進行初步理解,無法深入理解語言的深刻意義,所以一些理解往往是淺層的,隨着國小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的孩子缺少感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探究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審美建構是一個具有一定分量的課題,在外來文化的猛烈衝擊之下,語文教育必須要堅守育人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產生對美的嚮往,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這對於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所以要求當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絕不能成為教學的附屬品,必須要為審美建構創造出獨立、寬鬆的環境,這樣才能達成國小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國小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成為硬性要求,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關鍵。如何有效提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國小語文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對目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針對這些問題從三個方面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1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依然採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師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往往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閲讀能力難以得到顯著提高。此外,語文教師在講解閲讀文章時過於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辭而缺乏延伸性的內容,不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閲讀能力的提高。

1.2學生閲讀興趣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往往只重視對閲讀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因此,不少學生在國小語文閲讀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常常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基於生理和心理的條件,國小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國小生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觸動,促使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充分想象和聯想。例如,在教授《看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有關大海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大海的深邃與波瀾壯闊。在閲讀文章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生動的畫面,閲讀不再枯燥與乏味,學生的閲讀興趣能夠得到調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誦音頻,朗誦者陰陽頓挫,富有情感的朗讀可以帶給學生奇妙的美感,使閲讀更具魅力。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內容可以得到延伸,學生的視野得到進一步的開拓,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鍛鍊,能進一步體味到閲讀帶來的豐富的知識,對閲讀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

2.2採用恰當的閲讀方式,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文章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而長短不一。閲讀不同的文章應當採用相對應的閲讀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閲讀。根據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閲讀方式:對於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採用朗讀的方式;對於生動細膩,用詞優美的文章,可以採用默讀的方式;對於藴含知識,信息豐富的文章,可以採用精讀的方式;而對於長篇牘句的文章,可以採用泛讀的方式。閲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工具,閲讀能力強的人的更容易通過閲讀獲得知識,領悟道理。為了發揮國小語文教育的功能,帶給學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國小語文閲讀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閲讀方式閲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3設計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情境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即創造與語文閲讀教學的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安排。例如,在講授《鷸蚌相爭》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將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給一些學生,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漸漸進入情境,對於文章的內容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閲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營造輕鬆快樂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3總結

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着深遠影響。面對目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學生閲讀興趣不足等問題,教師要積極應對,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採用恰當的閲讀方式,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斷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了更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還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閲讀的平台,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閲讀,讀好書,多讀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推動國小語文教育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林文蘭.試論提高閲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

[2]朱靜萍.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探究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5).

[3]王麗梅,張立雲,趙玲玲,等.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3):183.

作者:王霽 單位:重慶市南川區沿塘國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