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閲讀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目錄

國小閲讀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第二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第三篇:淺談國小英語閲讀教學論文第四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第五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1]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二、教給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 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 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説出 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着閲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閲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 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閲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閲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 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閲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培養閲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閲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閲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閲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閲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 解。

四、培養閲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説:“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説:“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閲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國小生的閲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淺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二、教給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説出 課文主

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更多文章請關注:)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着閲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閲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閲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閲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閲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培養閲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閲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閲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閲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閲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閲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説:“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説:“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閲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

五、營造良好閲讀氣氛

一、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的閲讀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閲讀條件,如提供圖書閲覽室,內藏足夠的圖書,配置較大容納量的書桌,教室四壁張貼有關讀書的標語,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軟環境則是指教師在與學生的閲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氛圍,如對學生閲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等。這樣,就能使他們在閲讀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地擴充自己的閲讀量

六、大膽想象 展開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創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愛因斯坦説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

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國小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拓展想象 創新思想認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提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學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展開,創新能力亦會在想象中不斷提高。

2.以課文為原形,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所謂創造性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創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結合課文,運用多媒體電腦的形象性,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的培養十分重要。 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一定能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的創新之果。

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 學生的閲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第三篇:淺談國小英語閲讀教學論文

淺談國小英語閲讀教學

摘要:進行英語閲讀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在國小階段進行的閲讀教學是應該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開展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閲讀訓練。

關鍵詞:教學目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渠道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日常英語教學,我想在國小階段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國小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閲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閲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閲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國小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單的短文,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國小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嘗試採用了 “直接拼音法”。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看見詞能讀出來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閲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不容易了。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儘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羣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已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了,還有一些不良的閲讀習慣和閲讀方法,如:閲讀時脣動和低聲讀、用手指着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習慣都直接影響閲讀速度,從而影響閲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再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閲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閲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二、閲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國小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佈的國小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字;

(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國小英語閲讀教學應分年級實施。(1)國小四年級以聽、説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能從總體上理解閲讀內容,從聽到説,循序漸進。

(2)國小五年級先聽錄音看範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閲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3)國小六年級也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掌握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做進一步理解。再讓學生提筆改寫或仿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説、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繫的整體,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聽、説、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閲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針對四年級學生採取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教師先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閲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併產生要閲讀的興趣。再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同樣可以設計一些yes/no 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覆閲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閲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複述等,憑藉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2)針對五六年級學生採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閲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閲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於將知識化難為易。學生閲讀之前,教師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着問題快速閲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閲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再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後,生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再讓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閲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

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例如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設置場景進行説話、寫話練習,或結合短文話題及提供的圖片開展説寫等,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四、閲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閲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發現,英語閲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閲讀技能的訓練對四年級孩子的閲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過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閲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閲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閲讀就成了課內閲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五六年級的學生閲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閲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閲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閲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閲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複雜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閲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閲讀,循序漸進,並要與聽、説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魯宗幹. 國小英語教師手冊[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英,黃豔明. 英語新課程教學設計[m]. 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淺談國小英語閲讀教學

姓名:劉秀影

學校:遷安市楊各莊鎮包各莊中心完全國小

第四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呢?

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

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

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第五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1]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二、教給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 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 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説出 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着閲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閲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 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閲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閲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 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閲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培養閲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閲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閲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閲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閲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 解。

四、培養閲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説:“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説:“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閲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國小生的閲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個人成長計劃

在忙碌而又充實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身上所肩負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斷學習、鑽研理論知識,將理論和實際經驗相結合,努力地走向成熟,爭取做一名科研型教師。對此,我就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工作打算和奮鬥目標。

工作打算:

一、通過閲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

1、 每個星期至少去一次教師閲覽室,閲讀教育雜誌,做好讀書筆記

2、認真閲讀教育書籍,及時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3、認真學習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相關教育書籍。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

1、認真及時地提前備課,做好二次備課,並寫下教後反思,努力尋求更有效地教學。

2、課堂上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努力讓學生學得快樂,學有所獲。

3、認真及時地批改作業,爭取能面批。關心每一個後進生,注重培優補差。

4、經常向師父——老教師取經,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努力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校級公開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上好學校安排的公開課。

5、建立一個良好的班級體系,班風正,學風濃,人人都能做班級的小主人,爭取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6、注重和家長的聯繫,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和家長一起交流學生的成長,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和愛好等,將愛灑向每一個學生。

三、苦練教學基本功。

1、每天認真練20個粉筆字,每星期練一頁鋼筆字,迎接語文教師基本功比賽,努力讓自己的書法水平登上一個新的台階。

2、每天上班期間堅持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學生交流。

四、認真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並積極投稿。

1、每一個星期在一一的博客上寫一篇教學札記。

2、每一個月在一一的博客上寫一篇教學設計。

3、及時寫下教學反思。

4、圍繞“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這一大的主題,從一小點出發寫一篇教育論文,向教育週刊等報刊雜誌投稿。

五、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業務學習。

1、每天能提前到校,有效利用早晨的大好時光,和孩子們一起讀書。

2、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服從學校的安排。

奮鬥目標:

這一學期,我將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工作,讓我班的孩子人人得到發展,讓自己各方面的素養都能得到提升,力爭做一名實實在在的科研型教師,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重視中高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在國小六年級畢業試卷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寫字質量滑坡,特別是作文中錯別字增多,詞彙量下降,語言貧乏,用詞不當,詞不達意等。帶着這些問題我和學校教師探討,在談論總結中發現原因有四:一是長期以來有一種觀念,認為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師的事,高年級教師看到學生沒有好的寫字習慣,往往抱怨低年級教學沒到位,而中高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基本上是讓學生自學。二是教師們都承認中高年級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比較普遍且嚴重,其原因除學生學習字數的增加、課業負擔的加重以外,與中高年級教學中不重視也有關係。三是低年級的教學是以字詞為重點,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把心思放在學生的識字、寫字上。但是,到了中高年級,篇章的教學浮上來,取代了字詞的重要位置,很多教師在第一課時就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處理課後題,把識字的環節淡化了,寫字的環節省略了,雖然教學的進度是快了,生字出錯量卻增加了。四是新教材的使用,雖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學生常混淆一些字形、字音相近的字,即使教師對易錯的字反覆強調,學生還是會出現“因該”“西陽”“令天”這些錯誤。那麼,教師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轉變觀念,高度重視

無論是低年級教師還是中高年級教師,都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要落到實處,中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要高度重視,高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不能忽視。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完成各學段的任務。

二、正確認識識字寫字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要求認識1600-1800字,要求寫會800-1000字;中年級要求認識2500字,要求寫會2000字:高年級要求認識3000字,要求寫會2500字。從數量看對中高年級學生識字寫字的要求比低年級學生更多,同時,還要求中年級學生在掌握字形、字義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新教材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也更多,字形結構也逐步複雜。因此,中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任務就顯得非常繁重。所以,教師絕不能把中年級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閲讀理解上,更應注重中年級學生識字寫字的教學,適當安排識字寫字教學指導時間,特別是學生常混淆一些字形、字音相近的字要加強指導,必要時教師要範寫指導。

三、研讀教材,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識字

中高年級學生仍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識字任務,保證課堂上的閲讀時間,同時在識字過程中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獨立識字的能力。1 指導學生獨立識字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教師往往是讓學生通過讀、寫對生字進行記。而到了中高年級,識字教學不能只是單純讀、寫,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字的音、形、義三方

面對生字進行識記,因此,在中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幫助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重點培養學生預習生字的能力。

2 指導學生在閲讀中識字

讓學生在讀中識,識中讀,讀識結合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想象。鞏固生字新詞,例如,教學“舒服”一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在金色的沙灘上,吹着輕柔的海風的感覺。學生對詞有了感覺,自然就會理解詞的含義了,同時也就加強了對詞的記憶。這種讓學生在讀與想象中建立文字與事物之間聯繫的詞語教學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容易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

3 指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聽課中發現,很多教師習慣把課文中的生字詞抽取出來,進行逐一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單調、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不高。中高年級識字教學不宜零敲碎打,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整合,如把一篇文章中零散的生字新詞整合在一段自編的詞串或語段當中,讓學生的識字過程成為掃除閲讀障礙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語境的支撐,學生更容易在相應的語境當中識記生字新詞,利於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4 指導學生在積累運用中識字

中高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大,教師應儘早引導學生獨立閲讀,來促進學生字詞的積累。如:教師可以在班級裏開展“詞海抬貝”“成語集錦”“格言警句”等多個閲讀項目,還可以將單元生字新詞編寫詞串或短語,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減少學生對生字的回生率。

於永正老師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其實並不那麼複雜,就是教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只要教師在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自拼字音、自解字義、自行書寫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識字、獨立閲讀能力,中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也同樣精彩。

本站推薦以下相關範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1)

李天時: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探究”結題論文(二)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朗讀有效性研究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論文淺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