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教育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創新教育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創新教育論文 篇一

一、加強目標設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國小語文教師在每堂課上都要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有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過程與方法。新課改後,國小高年級語文在目標設計上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指導,以及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進行正確引導,從而使國小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通過語文課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國小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當注意對應用語文課本中內容的感染作用。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一課中,可以設計以下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學生要能夠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會讀,會寫,並且要會對生字進行簡單的應用,對課文的含義能夠有一個初步的瞭解。(2)能力目標:學生要學會正確使用課文中的生詞。(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使學生意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目標,國小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一篇課文讓孩子意識到環保、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遠比第一個知識目標的意義更大。所以,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説,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這句話,讓學生意識到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提高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所以,國小語文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精細設計實現教學目標。

二、以人為本,注重實踐,張揚個性

國小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在創新上的意識,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了一種定性思維,創新意識經常被牢牢的壓死。創新教育的實施,必須使這種被動教學方式被打破,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挖掘學生的潛在能量,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師的培養下,能夠得到提升。而這一切開展都需要教師具有創新意識,因為許多時候,學生的創新意識來源於教師的創新意識。在創新教育中,還需注重實踐。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合理的轉換為創新能力。如果沒有實踐,學生的創新精神將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退。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彰顯自我的才能,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而且可以充實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通過《養花》一課,學生將會懂得一些關於養花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實踐,那麼不久後學生將會將掌握的知識都忘掉,因此,在課程結束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養自己喜歡的花,這樣不就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通過實踐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張揚個性,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個性會影響人的內隱活動和外顯行為。個性也被人們稱為心理行為上的動力源泉。在國小生階段,個性能夠使學生沿着一個積極的目標進取,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快速的轉變為創新能力。

三、拓展知識,創新解疑

語文課本畢竟只是一個語文教學的示範本,如果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僅僅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顯然存在很多不足。在進行課本學習結束後,應當讓學生對類似的文章閲讀進行擴展。類似的文章的選取應當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一些高深的文章並不適合國小生閲讀,同時拓展的文章和課文之間應當具有相同點,便於學生對文章中的知識進行理解。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知識得到了鞏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例如,在完成《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後,教師可以相應的讓學生閲讀一些優美的童話故事。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閲讀《灰姑娘》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文章進行大聲閲讀,更深一層的瞭解童話故事的含義。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提高學生的自動探究能力,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生字、字義等,教師應當提醒學生在自我研究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當進行標註,然後會有“親友團”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留有7-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黑板上提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由學生進行分組探討,作為遇到困難學生的“親友團”,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如果存在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再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國小高年級語文教學創新教育工作要在多個方面體現,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加上適當的知識拓展,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國小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流失,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抒發自身的情感,實現語文創新教育。

作者:劉慶海 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國小

第二篇:農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育

1確立教學目標

要達到創新教育目標,就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具體的教學目標。確立這種教學目標的策略,主要是着眼於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個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説,主要是使教學具有以下三種性質:

1.1發展性

發展性教學的宗旨,是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它重視學習過程,尤其是思維過程和語言實踐,擴大學生的思維範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2主體性

主體的發展只有通過主體的能動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因此,主張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維學習方式,並要在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能力安排教學程序。它也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條件和根本保證;但它同時認為,“主導”不是“主宰”,反對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師完全以權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對待學生,要求師生平等、教學民主,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2發展學生的個性

我們少數民族地區忽視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學生的創新求變、靈活多樣、具有個性化恰恰是滋生創造力的土壤。“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身需要,並使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展現。為此,必須採取以下兩種策略來發展學生的個性:

2.1培養創造性個性傾向

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好奇、進取、探究、專注、自信、堅韌、自制、敢於挑戰和冒險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和前提。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服務精神。

2.2採用個性化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的不同認知方式和個性特徵,由此從適應學生的不同認知方式和個性特徵來調整教師自己的教學策略,將正確的知識和觀念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系統和觀念系統。為此,教學要求既要有統一性,又要有靈活性,這種靈活性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即:教學目標分層、課堂訓練分層、作業練習分層、個別輔導分層、學習評價分層。這種分層教學,既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讓學生充分地披露靈性,展現個性,發揮主體作用。

3激勵學生思維

應試教育下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常規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提供新穎的、有價值的成果的思維。因此,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應當在培養學生常規性思維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也是創新教育的目標之一。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來激勵學生的思維:

3.1培養批判精神

人的思維是受觀念支配的。在美國,各個學院乃至整個社會最忌諱因循守舊,崇尚標新立異的創新精神。而我國國小生的傳統教育是被動性的教育,“唯書”、“唯師”成了提倡和獎勵的標準,他們缺乏批判質疑的精神。學會批判是學會創新的前提,沒有對現有知識的批判,便沒有知識的創新。因此,教師一方面要保護和鼓勵學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鑑別知識,將批判精神有機地融合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之中,這樣才有可能將知識變成創新的源泉;一方面還應當讓學生學會將批判精神建立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之上,不故弄玄虛。

3.2引導質疑問難

問題是創造之源,疑問是創造之母。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鼓勵學生主動地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或於平淡無奇之處生疑,或於深層藴意之處生疑,或於新舊比較之處生疑……“真正做到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朱熹語)。教師要以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樂問和善問,在提問和答問的過程中迸放出思維的火花。

3.3鼓勵標新立異

標新立異是一種創新,它藴藏着靈性和創造。而傳統的教育思想則要求學生中規中矩,服從教師,服從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維的訓練。為此,教師應該教育和鼓勵學生破除“唯書”、“唯師”的傳統觀念,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善於標新立異。

4開放課堂教學

要實現創新教育,就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所形成的“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封閉狀態,實行開放性教學,使學生主動和諧、生動活潑的發展。制定開放性教學的策略,主要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4.1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必須明確,教育需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能力為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針對“三個中心”,教師要有現代的教育觀念,實行由“以書本為中心”向“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觀念轉變,由“以課堂為中心”向“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中心”的觀念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觀念轉變,牢固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學生觀和教師觀。

4.2開拓教學內容

現今的語文教學,有的教師是“教教材”,就課文講課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學缺乏應有的廣度和深度,這樣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是要憑藉教材,但又不能限於教材,而應該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來開拓教學內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種:將課外讀物與教材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將相關學科與教材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將社會生活與教材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

4.3拓寬教學空間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但不是惟一的陣地。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求知領域的廣泛性、社會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們必須拓寬教學空間,創設開放的、多維互動的教學空間,為創新教育提供“硬環境”。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從一個封閉的空間走進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領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5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策略是實現創新教育目標的關鍵。以上從“確立教學目標”、“發展學生個性”、“激勵學生思維”、“開放課堂教學”這四個方面論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育策略,旨在從改變教師觀念、發展學生個性和改革教學方式等方面來解決目前課堂教學實現創新教育所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從而將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到實處。

作者:蔣力森·庫斯馬地爾 單位:精河縣大河沿子鎮第一國小

第三篇:國小音樂教學創新教育

一、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一個好的音樂教學氛圍要靠老師主體把握,所以説老師要做好帶動作用。在課前認真做好備案,知道自己在課上要講什麼,這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哪些東西。課上儘量用幽默的語言授課,使學生願意聽,自己也樂意講。在課堂上要與學生互動起來,尊重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看法、觀點,對學生多加鼓勵。同時可以進行一些音樂小遊戲來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將音樂教學與其他文化相聯繫

藝術是相通的,它不僅侷限於某一門學科。音樂作為藝術的具體體現,它與許多文化相關聯。音樂的音符是跳動的數字,音樂中的歌詞是優美的語言,音樂的創作背景、深層內涵更是對歷史的表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不能因為是音樂學科就只單單進行音樂教育,這樣的教學只能是枯燥乏味的,一定要在教學中把其他學科的文化知識融入進來,這樣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充實了學生的文化知識。

三、將器樂融入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論文 篇二

教師要學會全面分析每一位孩子的表現,結合他們的特點對其給出全面的、正確的、客觀的評價。然後在教學中從這些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出來採取一些適宜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獨特思維能力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思想結晶。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個性並且得到相應的發展。記得有一次,我運用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音符圖片來裝飾了我們的教室,第二天學生來到班級中就特別興奮的談論了起來,有的孩子説像蝌蚪、有的説像像氣球、還有的説像勺子等,我聽後感到特別的驚訝,因為在我們的隱形和思維中這些音符就像是豆芽,再也想象不出其他的物品。就是這件事情啟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再固定幼兒的思維,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有意識地培養這些孩子的創新意識,並且要對孩子做出的回答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有效地保護好幼兒剛剛萌發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正確看待幼兒教育工作的職業和角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順利完成教育工作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已有的知識全部都無私地傳授給學生,因此我們總是會説教師是世界上最無私的職業。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快速變化,教師的責任和工作不再是簡單的進行知識的傳播,而是要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扮演着很多角色。如教師要做一名出色的組織者,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還要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管理學生有序地進行探索和學習活動;同時教師還是協調者、決策者和激勵者等。為此現代社會中的教師應該讓自己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確保自己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多種身份和角色融於一身,為幼兒教育開展創新教育提供最有利的保證。也就是説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不一定有知識、學歷高的教師就一定能夠勝任或是説很出色的完成任務。在幼兒園中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不僅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和教學技能,還需要擁有足夠的耐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想要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為學生做出榜樣。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真實的行動來感染和打動學生,為此幼兒教師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言行有責任感,對待學生要有足夠的愛心,並且尊重幼兒們看似很離奇的想法,運用各種教學方式逐漸引導和培養學生,讓幼兒們能夠建立敢於創新和探索的精神,對自己充滿信心。

三、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幼兒園中的孩子年齡都十分小,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在幼兒園中能否可以開心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大部分都是憑藉着自己對周邊環境的感受和喜愛程度。如果孩子能夠在比較自由和歡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玩耍就會十分喜歡,反之如果教師的限制太多,氛圍十分沉悶,孩子就會特別想要擺脱,不願意在這裏學習和生活。由此可見,周圍環境對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影響之大,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特別關注自己班集體中的環境和氛圍,用盡自己的所有辦法來為學生創造一種比較寬鬆、自由和友善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能夠在班集體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給幼兒們建立一種信任、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激勵幼兒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來。

四、敢於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模式並不是一層不變的,雖然那些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有它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髮展和前進,那些“古老”的模式也就無法再吸引學生的眼球,無法順利地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育工作第一線的教師們,就要放開自己的膽子,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的指導下,敢於探索和創新出新型的教學模式,將新的科學技術和科技產物適宜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這種新穎、有趣的模式和形式來激勵學生,增大幼兒學習的動力。例如,我們可以通過遊戲式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幼兒探索知識、獲取知識的興趣;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來增強幼兒的體驗和情感;通過討論的方式來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力爭在教學中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幼兒。

五、總結

創新教育論文 篇三

高職生源普遍基礎知識較薄弱,理解能力較差,自學能力不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講台上講授、學生坐在下面聽,“填鴨式”的理論知識灌輸,教學效果並不理想。通過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前提。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圍坐一圈,是很好的課堂組織形式之一。分組圍坐的模式,有利於小組成員間面對面地互相探討、辯論、取長補短。每組選定一名小組長,一名記錄員。小組長是小組的總負責人,協調小組成員開展討論,對培養其積極性、責任性有積極的作用。記錄員負責將討論內容的要點記錄下來,不僅能培養學生勤做記錄、形成書面材料的良好習慣,也便於討論結果的總結、整理。每次課程更換小組長和記錄員,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小組的成果展示及小組間的答辯、打分。每組請兩名學生上講台,通過幻燈片、白板等將本組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進行必要的闡述,並由其他小組成員提問,類似於答辯過程。學生自我闡述、自我評價的課堂組織形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而且能理清思路、開闊眼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組與組之間的辯論、評價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學生用活頁材料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綜合開發用於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學習的文本材料,讓學生記錄各教學環節中的主要內容,如思考過程、討論結果、重要知識點、操作體會及相關內容。學生用活頁材料的應用,不僅能培養學生勤做記錄、形成書面材料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用活頁材料,有助於增強課堂學習的目標性,並能對課堂學習過程起到很好的引導性,增強課堂學習的條理性。課堂結束,學生看到自己寫得滿滿的活頁材料,滿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這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內適當運用趣味性的小遊戲,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錦上添花的作用。具有啟發意義的小遊戲更能很好地鍛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啟發式教學的靈活運用是開展創新教育成敗的關鍵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啟發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誘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有利於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1.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自身應牢固樹立啟發式教學的指導思想,這是啟發式教學是否能真正落實到具體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前提。隨時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提出富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樹立終身教育思想,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提高終身學習的自覺性,積極參加各項科學研究項目、教學改革項目,通過培訓、繼續教育以及頂崗實踐,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形成基礎文化知識寬廣、專業知識紮實,又具備一定的職教理念的複合型人才,才能使自己始終站在科學發展的最前沿,真正承擔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歷史重任。

2.教學內容應及時更新。

根據課程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領域的發展,根據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要及時根據擇優原則、擇新原則、適用原則、先評後選原則選擇合適的教材。對未及時編入教材的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講義、圖片、實驗冊等紙質材料,設備、模型等實物資源,光盤、課件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課堂內外作為課程的補充和擴展,使學生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

3.課堂內開展啟發式教學。

在課堂內,教師應圍繞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理清思路,有目的性地在學生重難點知識上設置問題,啟發學生,並注意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為學生打開思路,通過班上學生集體討論,相互補充,使學生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識。

4.注重創新型實訓環節的開展。

重視和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既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是區別於普通教育的主要標誌。隨着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能力的需要,構建科學的實訓教學方案,形成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前提。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教師應減少為了鞏固理論知識而進行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實踐環節,如認知性、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應增加具體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於實踐,並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專業知識,增加使職業技能熟練化的實踐環節,如模擬性、操作性的實訓類型。教師應特別注重創新型實訓環節的開展。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主動創新為主體是創新型實訓教學環節的主要特徵。

三、案例分析

以高職《液壓傳動》課程《緒論》內容為例對創新教育的課堂實施作進一步闡述。不管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近幾年較為流行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在高職《液壓傳動》課程中通常會安排約兩個學時來介紹液壓傳動的基本工作原理、特點和應用場合,即課程的緒論。在《液壓傳動》緒論的講解中,大多數教師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千斤頂為例,借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講解帕斯卡原理,通過計算、推導,分析為什麼人們可以通過較小的力舉起較大的重物。其實,以啟發式教學為指導思想,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課前,教師設計一份用於《液壓傳動》緒論教學的活頁材料,明確本次課程的學習目的、需要完成的內容。課前,每小組桌上擺放一個實際生活、工程中使用的千斤頂。兩課時的課堂教學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

1.教學環節一:引入案例。

結合生活常識,由學生舉手發言,表述日常生活中千斤頂的用處,並説出自己最大的感受,並記錄到活頁材料中。教師播放千斤頂在生活及工程中實際應用的圖片和視頻。此環節通過引入來自生活的案例“千斤頂”,使課程內容變得通俗、易於接受,“問題式”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每人分發一份活頁材料,使學生有很強的新鮮感。

2.教學環節二:趣味性遊戲。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趣味性遊戲。一人站立於千斤頂之上,另一人搖動手柄將其頂起,輪換操作,並將體會記錄到活頁材料中。遊戲中,教師提醒小組成員間互相配合。趣味性遊戲,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動手操作”環節,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動手操作”,能有效地鍛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小組成員間的協同操作,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合作意識。在此環節中,教師提醒平時不願動手、不願參與的學生積極投入到遊戲中去,明確告訴他們你才是學習的主體,這種真正“以生為本”的教學細節,能慢慢地消除他們排斥學習的消極心理。

3.教學環節三:自主探索。

此環節是核心內容,根據對千斤頂的初步認識,結合已學的課程知識,請學生親手繪製千斤頂的工作原理簡圖。此環節難度較大,可分步進行。根據學生實際繪製情況,分階段播放帕斯卡原理的視頻和千斤頂內部結構的視頻,逐步引導學生。在沒有提示時,很多學生幾乎沒有頭緒,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只能表示出已學過的幾類機械傳動的模式,但是觀看帕斯卡原理的視頻後,不少學生試着將大小油缸表達到示意圖中,但是對如何進油、如何復位等細節還是表達不清。觀看了千斤頂的內部結構視頻後,幾乎每個組都能總結出一幅工作原理基本合理的示意圖。教師請學生將小組討論、總結後的工作示意圖畫到黑板上,向同學講解其工作原理,並接受同學的提問。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記錄討論過程,總結討論結果,展示討論成果,都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在教師巡視過程中,教師關心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肯定他們的可取之處,鼓勵他們敢想敢做。每一位學生都會為自己取得的進步和成果感到自豪。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

4.教學環節四:真實環境體驗。

創新教育論文 篇四

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導向,以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宗旨,從根本上講屬於素質教育的範疇。創新教育理念不僅要求創新教育目標、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的改革,還要求對教育體系進行系統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與傳統教育相比,創新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致力於培養解決模糊領域問題的人才,也就是生產知識者;在教學要求上,創新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動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在學習主動性方面,創新教育更加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教學;在教學組織方面,創新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作出行為選擇。總體而言,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並在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與創新人格、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等三個方面進行綜合着力。

1.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創新教育的基礎。

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往往表現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實的質疑和求異意識,並能夠獨立地進行思維和批判。在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過程中,主體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自覺與自制,同時,因為環境和現實生活壓力的影響,這一意識往往顯得模糊和不穩定。因而,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者需要發揮學習榜樣的示範作用、和諧氛圍的潛移默化作用,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設問答疑,細微觀察外在事物並捕捉錯誤價值,創設教育教學情境,來深化和提高創新精神。

2.養成創新思維與創新人格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目標。

創新思維的本質在於將主體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思維的層面,實現人的創新活動由感性到理性的重大飛躍。在主體的實踐活動中,創新思維要求創新主體能以新穎獨創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提出解決方案。創新人格是創新主體養成的以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為己任,勤于思考、刻苦鑽研、開拓進取、堅忍不拔的獨立自覺的品質特徵,本質上反映的是創新主體的品質和德行問題。創新思維與創新人格的培養,對主體的創新素質和能力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者要善於創設情境,增加教學活動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3.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既是實現創新教育目的的載體,又是創新教育本身的價值目標之一。

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創新主體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在實踐活動開展中,能應用相應的知識和方法來指導創新性實踐,並取得一定的成果。這就要求,教育者不僅應注重對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的培養,還應幫助教育對象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在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教育對象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新教育對高職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要求

1.創新教育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創新教育的理念和根本要求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素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高職體育教師而言,首先是要加強理論學習,充分認識創新教育對培養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體育教師不僅僅要掌握體育教學的一般理論和知識,還必須具備開展創新教育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必須充分認識到,應用創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良好身體素質外,拓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開展實踐活動以及適應社會的素質能力。其次,體育教師應秉持和樹立科學的創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高職大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但同時具備動手能力強和可塑性較強的特點。體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實際和全面發展的需求,應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有效進行分類教學、分層次教學,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鍛鍊,積極引導和發揮學生在創新性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除此以外,體育教師還應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設置某些情境和教學環節,界定明確的教學任務和要求,並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兩種方法的應用比較切合高職大學生的實際。一是開放式教學法。教師應立足學生掌握的知識的動態性,注重培養學生具備較為穩定的能力特點。如在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對突發刺激能產生及時的應變,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多種以上的傳接球動作。一種是研討教學法。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指導學生對示範動作和團隊配合狀況開展組內交流和研討。如在組織團隊的競賽活動中,某一團隊能否取得較好的成績,不僅僅取決於每一位成員的能力和表現,還與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協作有很大的關係。藉助競賽中產生的問題,教師可及時組織學生研討,指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創新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創新性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的成功與否,同學生的密切配合與支持緊密相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樹立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思維意識。首先,作為創新主體,學生應正視自己的創新潛能,端正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正確認識。高職大學生應該認識到,只要具備正確的思想態度,具備正常的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思維層面的能力,還包括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技術動作的練習、完善產生的創新性體驗,等等,這都是學生通過不斷的訓練、鞏固可以獲得的。其次,作為創新主體,學生應養成主動質疑、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創新學習意識和創新學習習慣。在體育技能的學習和練習中,學生會對自己完成任務的狀況產生情緒化、感性化、表象化的認識。學生應及時捕捉自己的真實想法開展自我反思、自我答疑和自我評價,並將新獲取的創新性體驗應用於教學任務當中,模仿嘗試,反覆練習,鞏固和提高對任務完成技巧、規則等的理性認識,以獲得創新性的思維和成果。在學習方法上,創新教育還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創新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成為學習領域的辨別者、篩選者、思考者、實踐者與合作者。學生要學會總結經驗和不足,敢於質疑教師的教授內容和教法,學會用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説到底,就是要發揮學生這一創新性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這就要求,學生要不斷髮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創新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與其他成員的合作交流中深化自己對創新性體驗的認識,鞏固和提高在實踐活動中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和創新能力。

3.創新教育對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設計原則的要求

應用創新教育理念來指導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的設計,必須遵循體育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尊重學生既有的客觀實際,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總體而言,必須符合四大原則,一是以增強學生體質耐力和身體素質為最主要目標。任何教學方法的應用,都不應偏離教學本身的目的和目標。體育教學的本質在於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其他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都是建立這一重要目標的基礎上延伸拓展而來。二是把握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要求。不同的學生,在體育教學和身體鍛鍊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因材施教,開展層次性教學和分類教學,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增強體育教學的效果。三是依據精心設計和篩選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和合理安排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應用要結合學生的客觀實際,在講授、示範、練習、鞏固、提高等方面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保持一致。這樣才能發揮教學方法應用的最大效應。四是保持教學方法應用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新穎實用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知識性體驗,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獨特趣味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參與實踐活動的認可度和主動性。

三、體育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

1.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知識性體驗,進而提升學生的理性認知水平和技術能力。體驗式教學法主要依據高職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客觀實際,將難度係數較大的技術要領轉化為簡單易學、模仿性較強的關鍵動作,忽略對學生完成動作時間、難度係數和準確度的要求,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規範。高職大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對參與體育活動和鍛鍊認可度比較高。成功參與體育活動並獲得相應的知識性體驗,能夠激發學生對自我的認同和愉悦感受,從而消除“教”與“學”的客觀障礙,激發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的慾望和意識。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為學生創設更多成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體驗中深化自己對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解,提升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從而獲得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技術能力。

2.激勵式教學法

激勵式教學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勵式教學法主要採取情境設置的辦法,由教師指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呈現出來的良好表現,教師應及時給予激勵和正面評價,並將學生創新思維的成果應用於具體的活動情境,來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可,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組織競技性活動賽事,如籃球比賽,來具體應用這種方法。學生在籃球比賽中能否合理站位和相互配合,同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技術能力有很大關係。教師應正確對待競賽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失誤和能力不足,並及時叫停比賽,組織學生進行戰術板的演練,讓學生自己去總結不足和提出解決方案。對學生提出的正確建議,教師應及時給予正面激勵,並將其建議即時應用在比賽中。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創新思維的認同,並自我激勵去適應團隊活動的要求,自覺培養相應的素質和能力。

3.趣味教學法

對高職大學生來説,興趣同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教學法主要是應用趣味性較強的體育遊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身心愉悦的感受中增強對體育教學的主動參與度,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從而使學生在體育鍛煉和實踐活動的親身參與中培養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和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如籃球的四角傳接球遊戲。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站在半個球場的四個角上,將兩個籃球順利地傳跑起來。教師可先組織幾個技術好的學生進行示範,在其他學生獲得相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組織開展遊戲活動。這一方面立足於培養學生傳接球的技術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和趣味心理,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創新教育論文 篇五

一、突出主體,激發學生創新活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視為教學的附屬,被動的參與者,機械的記憶者,使得學生只是在一味地接受知識,根本沒有獨立思考與思維的機會,也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導致學生主體地位缺失,被束縛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之中,使得學生失去了自身的個性與活力,其巨大的創新潛能被壓制。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要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創新的活力。這樣,學生才能展開一系列積極而主動的思維活動,從而去發現、去創造。

1.建立平等師生關係。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將教師與學生置於對立面上,學生處於被壓制、被管理之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一切都是在按照教師的主觀意願展開,學生並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何談創新。為此,教師必須改變對立的師生關係,建立平等、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係,不因學生小而全權代替,而是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成為平等的學習者,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教學,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全面參與到探究中來。這樣,學生才有了創新的基礎。

2.營造民主教學氛圍。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還要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思維,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讓學生不要迷信書本與教師,而是能夠勇敢地提出不同的見解與感受。民主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產生一種無拘束、不畏縮、暢所欲言的健康而積極的學習心理,將學生從種種束縛中解脱出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激發學生的靈感。這樣,學生才能有所創新。

二、強調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學生是鮮活的生命,他們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思考方式,有着鮮明的個性,在教學中經常會提出許多看似與教學無關的問題或是不尋常的觀點。這些在以往的教學中被視為與正常無關而備受教師

的壓制,使得學生的個性受到抹殺,只能讓學生成為機器。素質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嚮往與好奇。只有當學生心中產生困惑引發認知衝突時,才能在好奇心與求知慾的驅動下展開主動的思維認知與積極的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運用提問藝術,以問題為切入點,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具體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以問題來誘發學生探究動機,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可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中展開主動探究,使學生勤於觀察、善於發現,並能培養學生不盲從、不唯上的良好品質,增強學生的批判意識。

2.訓練學生求異思維。

學生有着明顯的差異性,在思考問題時角度不同自然也會得到更多不同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學契機,小到一個標點大到篇章分析,都要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讓學生各抒己見,不求觀點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促進學生閲讀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1.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

我們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如可利用課前的幾分鐘進行自由會話與演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學生主體活動,如朗讀、討論、表演等,也可以進行專題討論,還可以開展比較性閲讀等。以豐富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2.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傳統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這樣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只有將教學延伸到寬廣的生活空間,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不斷地接觸外界新鮮事物,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聞,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更活躍,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開展社會調查、報告會、訪問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這樣更能培養學生勇於開拓與拼搏的精神,讓學生關注社會、思考人生。這樣才能在促進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得到增強,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從而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四、總結

總之,我們要將創新教育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始末,以創新觀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勇於創新,善於發現,引導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展開學習,從而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孔愛花 單位:河北省寧晉縣實驗初級中學

第二篇:國中體育教學創新教育分析

一、創新教育在國中教育中的社會性作用

“創新”對於體育教學來講,有深刻的發展意義,一方面,體育運動模式、行為內容不改變的話,怎樣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培養優秀素質的體育人才,是創新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國中教育中體育教學的影響力不是很強,如何讓體育教學被學生青睞與喜歡,也是廣大國中體育教師要突破的工作難題。現階段,學生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會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學習中,而忽視體能訓練,甚至於有的學生會放棄掉自己所有活動的時間,躲在教室裏學習。這一學習趨勢,讓國中學生的體能素質嚴重下降。為解決“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與不足問題,國中學校紛紛將關注點集中於體育教學的創新發展上,希望憑藉體育教學的影響力,把學生的目光轉移到體育活動、鍛鍊上,並通過科學、優質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體能素質,達到強健學生體魄、運動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落實、推進國中體育教育的對策與辦法

1.豐富教學資源

國中體育理論知識並不多,所以在軟件方面,體育教育的資源並不豐富,要想讓國中教育變得耳目一新,展現創新特質,豐富教學資源是必要前提。一方面,依靠網絡資源優勢,結合國內外、示範學校教育模板等先進資料,總結、提升、優化自身教學資源,如:安排體育教師到外學習,購買、收集具有創新教育思想的教材與資料,按照不同年級和學期,把教學資源轉變成以學生學習心態、能力、素質為基準的教學課程,而不是為教育而教學。另一方面,教師也可帶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挖掘體育運動中的創新元素,如:讓學生動手製作乒乓球拍、足球、跳繩等運動器材,並運用各自的工具進行體育比賽,把並不是專業的體育器材帶到教育中,雖然會影響教學效果,但卻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總之,教學資源的豐富體現在方方面面,只要有利於吸引、延展學生目光,任何有關於體育運動的教學資源都可以被合理應用,這需要學校、體育教師協作努力,構建教學平台、創造教育條件。

2.創建營造新的教育環境

教育環境會改變學生學習心態和運動能力,為此,教師應設置特殊情境,把體育教學的課堂變成一個具有新奇創意、體育激情的活動現場。首先,儘可能選擇户外運動,即便在理論知識教學時,也要採用半課堂、半活動的方式,因為學生在室內坐着學習久了,會渴望到室外活動,如一如既往的在室內教學,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其次,教育環境要有侷限性,為保持整個學生團隊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要摒棄“自由活動”模式的教學,採取以比賽、情景表演、運動技能訓練等為主的活動方式,把學生圈定在固定體育學習框架內,並依靠教學要求和任務,促使其團結、協作,如此一來,學生不但可以在教師的控制範圍內活動,還能有範圍意識,時刻注意到自己身在體育訓練、活動中,要保持步調一致,不能輕易掉隊,從而更加專注、認真的參與活動。一系列環境設置手段,雖然不能直觀的表現教育環境的影響作用,但卻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體育教學從量變與質變的教育影響。

3.發揚學生體育個性

不同學生愛好的體育項目、活動不同,如男生喜歡球類運動,足球、籃球等,女生喜好行為不激烈的運動,乒乓球、羽毛球等,也可能不存在“普遍性”。為此,在創新教育時,可引入“針對性”教學策略,在教育之初,便將學生分好“隊”,讓學生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以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之差別分類,打亂以班級、年級為單位的學生隊伍,使其根據自身愛好學習,充分發揚學生的體育個性。在興趣的促進作用下,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積極的參與活動,教師亦可將更深層、更系統的體育技能傳授給學生,實現“一專多能”的體育素質培養計劃。

三、總結

總而言之,創新教育的思想趨向是科學的,它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還能拓寬培養體育人才的有效路徑。教育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後讓教育充分發揮其社會影響作用是關鍵,為此,廣大體育教師都應遵循創新原則,把人才培養當做己任。

作者:章昆 單位:古縣渡中學

第三篇:國中體育創新教育模式分析

一、國中體育的教育現狀分析

(一)學校及教師忽視體育教育

雖然已施行教育改革,但是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佔主導,為了追求更高的升學率,學校及教師對體育教育不夠重視,甚至剝奪了學生上體育課的機會,佈置了更多的學科任務,學生為了完成文化課的課程,不得不佔用更多的體育課時間來學習。有的國中學校雖然設置了體育課程,但是由於師資力量的短缺,體育課已演變為“自由課”,體育教師本身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使得體育教學質量日趨下降。

(二)教師無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目前的體育教學依舊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集合—示範—模仿—解散。傳統的程序化教學使得學生得不到重視,硬性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流程,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而不是主動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為了配合應試教育,體育自然也是採取考試考什麼,體育教師叫什麼的情況,體育教師沒有創新性。不僅阻礙了國中體育創新模式的開展,達不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抑制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創新體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改變教學模式

創新體育教育模式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轉換教學方法。首先是對教材的有效利用。對於體育教學來説,教材是輔助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的知識,有效的結合各種外界資源,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要結合實際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其次要從教學內容上要有所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看上去很豐富,技術性也很強,可以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創新體育教育模式要求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從瞭解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投其所好”,教學內容上更多地融入一些國中生喜歡的內容,只有抓住學生的喜好,才能更好地展開創新教育模式。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不應過度地灌輸理論知識,要採取勞逸結合的教育方式,通過一些創新性教學內容的融入,使學生更願意學習。最後教學方式至關重要,很多時候學生是喜歡教師的教學方式才會喜歡一門學科,體育教學更是如此。教師教學思路力求大膽、創新,靈活多樣,富有創造力的課堂會使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因此,改變教學模式對實現創新體育教育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有效利用周邊資源

創新教育相對於傳統教育有更多的優勢,合理利用有效的物質資源能夠更好地開展創新教育。開展創新教育離不開對體育器械及周邊資源的運用,比如説要訓練學生的靈活性及反應能力,組織一些跨欄比賽,搖繩跑圈比賽。不定時安排一些球類訓練或比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三)巧妙運用“遊戲”教學法

國中生的天性就是愛玩,單純的講授理論知識顯得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展開創新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國中學生愛玩的天性,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融入遊戲法,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也能讓學生在玩時吸收知識,更好的理論聯繫實際,樂於學。例如,學生喜歡玩籃球,在風和日麗的週末組織一場籃球比賽,教師先將籃球的基本技巧及方法傳授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再打比賽的時候運用剛剛講授的技術。評分規則:由投籃分數和技巧分數兩部分組成,比賽過程中運用課堂講授技巧次數多的可以加分。學生通過比賽不僅能滿足他們玩的需求,而且很快能將籃球的技能掌握。豐富的體育遊戲模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保證鍛鍊身體的同時完成教學內容,進而有效地開展創新體育教育。

(四)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力為根本

有效展開創新體育教育需要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時,總是能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是從內心裏想要去了解,而不是被動的學習,達到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鼓勵,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加以優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體能測試中,七年級(3)班的謝同學,在體育課上表現非常積極勤奮,主動參與教學,並且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有所進步,但是由於自身肥胖原因,1000測試時還是沒有達到考核標準。我並沒有直接批評他或指責他,因為我看到了該學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並不能因為自身肥胖而打擊他勤奮向上的態度。我同樣給予他及格的分數以茲鼓勵,不僅能夠保持該學生積極的態度,也能讓他更加發奮圖強。在展開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很重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配合創造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不要遏制學生大膽的想法,要加以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和尊重,在體育鍛煉中實現創造性的突破。

三、總結

創新教育論文 篇六

對於創新概念而言,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裏的“東西”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思想。這裏的“新”,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改進升級的”。但是,無論如何理解創新概念,實施創新活動的主體是創新人才,而良好自尊是創新人才必備的一種人格特徵。

1.良好自尊是創新思維形成的基礎。既然要“創造出新的東西”,就要有不同於常人的思考,對現有知識就要有獨到的見解或者質疑,而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獨立人格基礎之上。這就要求,在創新教育中,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在人格層面,尊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要包容和鼓勵。只有寬容、民主、平等的氛圍,才有利於學生建立良好自尊;具有良好自尊的學生反過來也會以寬容、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在這種氛圍中,每個人的創新活動都會得到尊重,而這種尊重反過來又會促進個體良好“自尊”的建立,從而個體的創新潛能就會充分表現出來,才能形成創新思維。

2.良好自尊是創新人格的重要組成。早在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戴維斯就提出了創新型人才所具備的十個“非智力”人格特徵,即①獨立性強;②自信心強;③敢於冒險;④具有好奇心;⑤有理想抱負;⑥不輕信他人意見;⑦易於被複雜奇怪的事物所吸引;⑧具有藝術上的審美;⑨富有幽默感;⑩興趣愛好既廣泛又專一。在這十個方面中,與“自尊”有關的方面包括①、②、③、⑤、⑥、⑨六個方面。可見,良好自尊是創新人格的重要組成,建立良好自尊對塑造“創新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良好自尊是從事創新活動的信心來源。根據一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的自尊受到傷害,自信心就會減弱,從而會越來越關注他人的想法和行為,自己的自尊心和愛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而擁有良好自尊的人,在探索新機遇的時候,即使遭到拒絕或失敗,也有能力控制和減少恐懼感。從事創新活動,常常要面對這種新機遇,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此時就需要這種源於良好自尊的自信。

4.良好自尊需要可成為一種創新動機。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類的需求為五個層次:一是基本需要或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歸屬感和愛的需要,四是自尊的需要,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諸多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創新活動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創新動機主要是受到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驅使的。而且嚴格地説創新動機是無法訓練的,只能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修養而間接培養的。因此,作為一種創新動機,個體的自尊需要應當受到保護和尊重。在創新教育中,可通過人文學科潛移默化地加以培養。

二、自尊培養是創新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自尊是創新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因此,自尊培養就應當成為創新教育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那麼,如何在創新教育中培養良好自尊?

1.構建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環境。為個體提供平等、民主、自由討論的場所和時間,對於能提出問題、敢於質疑的學生,要多鼓勵引導,使得“愛提問”、“愛思考”的人受到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下,個體價值能夠被充分尊重,個體的良好自尊也容易形成。特別是師生的人格平等方面尤為重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是自尊培養的最基本途經。此外,當學生出現情緒低落或自卑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關注,要充分相信學生自身的調解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施加思想教育。換句話説“,給他一點時間,他會好起來的”。這種運用個體的自我調解反饋機制進行的糾正,要好於那種“諄諄教誨”,也是學生獨立人格成長的必由之路。

2.提供成功和失敗的體驗。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機會,特別是在不斷失敗中尋求成功的訓練。自尊本身屬於個體的一種“情感體驗”,而這種體驗卻依賴於外界的認可。因此,在創新教育中應提供給學生適當難度的項目,讓他去體驗,經過嘗試失敗和探索努力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三、總結

創新教育論文 篇七

【關鍵字】創客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在“互聯網+”及大數據環境下,隨着全球創客活動的不斷開展,創客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造與創新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被世界各國高校重視。高職院校內部共享的實驗場地、硬件及耗材等實體資源,為校園創新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何在高校內開展創新教育,拓展師生研發創新的新空間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我國是最早提出創新教育的國家之一,但目前高校創新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擬在高職院校打造優質創客空間、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建設專業的創客教育師資隊伍,讓教師充分利用智能創客空間為學生提供優質資源及服務。同時吸納熱衷創新、喜歡和學生交流學習的軟硬件工程師作為學校的兼職創客教師,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展基於實踐和創新的探索式學習。最終將創新理念及創客運動倡導的“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的創新精神融入各專業教學過程[1]。

一、創新教育理念下教學方式的轉變

1.以興趣為導向的小組式教學

目前高校中多采用討論式、項目驅動式等教學方法,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在此大班教學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按興趣劃分為小組,在興趣的引導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小班教學的過程中,能兼顧每位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之中,使創造性思維和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2.融入科研成果的驗證式教學

錢偉長院士認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藴,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高職教師在教課的同時也要做好科研,科研成果代表的是創新意識和能力。通過對科研成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2]。同時以傳幫帶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的立項和研究工作之中,親自參與項目研發的各環節,形成以科研實踐帶動教學的良好氛圍。

3.以賽促教的探究式教學

高職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在“互聯網+”的創新環境下,通過政府、企業的支持,校方願意投入人力物力引導學生參與比賽,完成創新產品。同時在比賽中發揮團隊的協作精神,使學生、指導教師和企業研發人員的智慧碰撞出新思路,新創意,積累更多的創新經驗為以後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其次,創新大賽深受社會風投資金的關注,獲獎團隊成員受到風投公司的青睞,一些創新項目得以轉化和推廣進入商業運營階段。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創業就業[3]。

4.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式教學

由高校與企業合作成立創新工作室,利用企業提供的硬件和學校的人力優勢,實現了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企業實踐的有機結合,既讓學生了解到行業的前沿發展動態,也解決了企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在創新工作室由企業硬件設備搭建的工作平台上,學生可以參與到企業的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節省企業研發成本的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創新和研究能力,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

二、教師對創客空間的參與

1.引導學生參與創新項目

在課堂上,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總是設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是產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努力營造的創新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成學生在現有環境中產生創新靈感,從而產生創新行為[4]。在高校教師可以利用科研項目、軟硬件環境、圖書等營造一個創新的環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提出合理的問題,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引起他們探索的熱情,在探索的過程中自然會有所創新。

2.輔助學生完成創新項目

提出問題後,對於問題的解答教師不必給出限制的範圍,此時鼓勵學生成立興趣團隊,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根據問題的難度和緊迫度列出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然後通過網絡及圖書等資源查找出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有些問題會被解決掉,有些問題會被否定掉,仍然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研究進度,劃出一個方向和範圍,由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教師對於項目的難度要合理把握,太難,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會挫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易,會達不到培養效果。同時在解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中,要培養他們的科研精神,合作意識,通過項目的解決磨鍊其意志[5]。

三、創新教育與專業的結合

1.建設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的路線圖,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經濟社會培養所需的人才,更好的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專業型人才。在課程體系中,加入創新創業類課程,可以更好的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配合高校創業政策為學生們規劃自己未來的創業路程做出鋪墊。對於專業課程上的融入,可選擇項目類教材,使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設定自己的崗位,着重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作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同時邀請一線技術人員做課程助教,彌補教師創新能力不足的缺陷,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創新行為。

2.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

安徽省教育廳2016年印發了《安徽省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和《安徽省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目的是加快建設一支理論基礎紮實、具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校組建具有創新教育意識的教學團隊可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教師創新意識培訓。第二,邀請企業研發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第三,寒暑假組織教師去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和調研[6]。只有組建起一支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團隊,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從而更好的把創新精神傳授給學生。

3.建設學生創新實踐平台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各系部結合專業特點,創建了創新創客空間,3D打印工作室,VR工作室,物聯網創新工作室等創新創業平台。努力為師生營造創新氛圍,同時開展社會服務,在贏得社會知名度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熱情。

參考文獻:

[1]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章文。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7(11);53

[3]李海波,曠曉霞。論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成長規律的價值與運用--高校創業教育系列研究之一[J].欽州學院學報,2015(12):46-50

[4]塗豔蓉。丁曉旭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J].現代交際,2013(1):209-209

[5]張愛勤。論教師在本科生創新性實驗項目中的角色和地位[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