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技術創新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技術創新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一

1999年,我國國務院召開了第三屆有關教育工作的工作會議,並且在此會議上重新確立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重視素質教育,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現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針對國中教育階段,我國堅持的科技教育的方針政策沒有改變,提升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仍然是我國教育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在國中推行科技創新教育政策,提升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明確在國中推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其次研究分析現階段我國在國中推行科技創新政策的現狀,最後,總結出可以用來提升這一素質的有效的策略。

一、國中學生推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社會的進步都是科技創新發揮作用的結果。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為世界科技創新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這些科技創新的發明成果,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建設速度,傳遞了我國的精神文明,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國人在科技創新領域勇攀高峯。在國外,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帶動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各項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為人類向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其他發達國家的影響,只有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建設人才,才能保證我國在科技創新中的競爭地位。由此看出,科技創新在任何時代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重視科技創新,是任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必須條件。

二、國中學生推行科技創新的發展現狀

1.國中學生科技創新興趣的缺乏

在我國的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過於繁重,尤其是近年來隨着我國就業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國中階段,除去北京等特殊地區以外,學生的週末放假時間一般都從週六、日縮減到週日,假期減半,學校課程安排卻越來越緊密;即使在週末假期,學生家長也抱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強行為家裏的孩子安排課外學習輔導班。這些行為導致了學生的自我學習時間縮短,另外,休閒時間被佔用,也使得學生逐漸淪為學習的工具,把學習作為一項自己與生俱來的不可違抗的使命,失去了對學習應有的熱情和思考,國中學生動手的時間被動腦的學習時間佔據,失去了對於學習之外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我國教育問題的出現,教育側重內容的偏差,也會導致創新性科技人才的缺乏,不利於我國發展科技創新能力。

2.實驗性、探究性課程的缺乏

上文提到,我國國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佔用了娛樂休息的時間,根據“勞逸結合”的理論,如果因為學生專心於學習而失去了娛樂活動的時間,學習效率會降低。在國中階段,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發育都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學校和家長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理應照顧和關心學生的心理活動。一味的學習耗費了過量的腦力勞動,學習所有的時間佔去了學生動手的時間,動腦過量和動手不足都會導致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下降。身為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單位,各中學對於升學率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對於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學校單方面考慮自身的名譽問題,忽視了國中學生的能力的全方面培養。在課程設置方面,為了達到教學要求,學校文化課和自習課的設置過多,極少數學校為了培養出中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探究性課程。實驗課作為學生自己動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建立自主探索精神,這些課程的設置缺乏會導致學生基本程度上動手能力的喪失。

三、提高國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學校和家長的認同感

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生來説,學習的來源主要是家庭和學校,所以,作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執行者,首先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孩子和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全國範圍內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的實施,我國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然而,與此同時加大了我國國內的就業壓力,家長和學校把學術成就等同於學生的將來就業保障,忽視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對此,家長和學校的相關負責人應該提升自身的意識,加強自我素質的修養,只有這樣才可以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性問題,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追求學習成績,教育的本質是培養靈活的頭腦,培養科技型人才,培養學生建立創新意識和想法,並且在必要時提供幫助。家長和學校負責人應該樹立科技和創新意識,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尤其在21世紀,掌握科技的一方往往佔有各個方面的話語權。所以,家長和學校樹立對於國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認同感,是對國中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關鍵和前提。

2.開發科技創新性課堂

學校對於在校生的教育主要通過課堂進行,而在國中學術性課程的中間,安插具有科技創新性的課程,也會使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對此,學校課程設置負責人應該根據各個年級不同的課堂需要,恰當地設置實驗課、探究課等,對於課程的任課老師,也應該選用本身賦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任課老師進行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課程內容設置應該儘可能聯繫課堂的相關內容,比如課堂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物理實驗,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加深知識點的理解。第二,課堂使用的教材和工具能夠在學校內部找到,這樣可以在兼顧教學目的的基礎之上,節約學校的採購費用。第三,課程主題的選擇應該反映學生的興趣、願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課程的主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能夠啟發學生對於科技創新能力的思考,才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課程設置的價值。第四,任課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交流,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問題才能得到徹底地討論,討論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除此之外,學校可以定期邀請科研創新的先進人物做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對於科研創新的認識和興趣,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秀的榜樣。

3.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立足實際生活

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容理應來自於實際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科技創新的靈感也應該來自實際生活。牛頓因為下落的蘋果開始思考,最終才得到了萬有引力,所以作為一名國中生,一定要重視生活中的細節,對於未知的問題應該主動思考,大膽動手實踐。在現實生活中,不止要專心於學習課本知識,也要留心觀察生活,保持一顆好奇心,積極探索,動手實踐,注意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培養自己良好的思考習慣。樹立科技創新意識,理性平衡好學習和思考,積極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大膽探索,才可以成為一個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總之,現階段我國國中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較為薄弱,而提高國中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工作任重道遠,這需要家長和學校等各方齊心協力,共同為國中學生打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除此之外,國中學生也應當嚴格要求自己,立志成為科技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鄒道生。開展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素質[J]。教育與職業,20xx.

[2]陳軍,阮俊華。以科技活動為載體推進創新教育[J]。教學研究,20xx.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二

1目前高等院校科技創新團隊存在的基本模式

1.1師生關係型科技創新團隊。

這種模式的團隊在高等院校內部普遍存在,且絕大多數屬單一學科型的團隊,在這種模式團隊內,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固定的在編人員,有些人員自參加工作後就固定在一個單位,或者是畢業後就直接留在導師所在的單位,師生關係使之容易成為團隊最忠誠的合作伙伴,其優勢在於團隊成員相對穩定,適合長期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除科研工作外,同時也承擔教學工作;但由於學科內不斷地“近親繁殖”,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再加上部門之間的封閉和長期缺少對外交流,科研人員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不強,導致科研思維僵化、學術氛圍沉悶,非常不利於科技創新和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很難有原創性的成果出現。

1.2項目合作關係型科技創新團隊。

這種模式的團隊在高等院校內也佔有一定的數量,科研項目合作是建立這種模式團隊的唯一聯繫紐帶,其優勢在於可以組織不同學科、甚至不同機構(包括院校、企事業單位等)、不同地域的人員結成科技創新聯盟,相互借籤或利用在不同學科、不同機構等方面的研究理論、研究方法以及設備資源優勢等,共同執行對某一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這是一種相對複雜的科學技術組織,帶有較為濃厚的利益色彩,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經濟利益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糾紛。這種模式團隊的組織結構沒有保障,絕大多數隨着科研項目結束而宣告團隊解散,缺少保障機制和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目前,高等除上述提及的院校普遍採用的兩種基本創新團隊模式外,還有各種以“科研平台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團隊”、各類“產學研”聯盟、各類技術聯盟、各類專業技術協會、學會等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技術或學術組織夾雜在其中,雖然這些學術組織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能夠促進相關技術領域科學技術發展,但無法滿足日益加快的科技創新進程要求。因此,必須尋找一種普遍、適用的科技創新團隊模式來替代或補充當前高等院校中的兩種基本模式。

2以學科為基礎的創新團隊構成模式

2.1推廣建立以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為基礎的技術創新團隊建設。

這類以單一學科為主體的團隊還大都保留了院、系和教研室三級管理體系,有很好的管理運行基礎,通過適當的改革調整,作為以學科為基礎的創新團隊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按學科門類組建基礎型學科創新團隊。這種模式在高等院校內很容易推廣起來。

2.2鼓勵建立以綜合學科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

設立綜合學科團隊是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保證,必須打破學科壁壘,打破個人對單一學科忠誠的思想禁錮,打破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由組織上聯合轉向學術上聯合,推動不同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科研的深入發展,發揮創新作用,開發新的研究領域和社會服務項目以及培育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2.3加強以科研平台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

學科匯聚是科研平台的一項基本特徵,其本身的團隊大都是經過優化整合的綜合學科團隊。同時,科研平台也是大學教育過程中創新人才培養和聚集的主要陣地。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內中有上級部門批准的研究與發展機構達5564個,除上級部門批准之外,各高等院校還有一大批校、院級別的研究機構沒有統計在列。加強這些科研平台創新團隊建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學科創新團隊建設。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但縮小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也使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團隊間的學習、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同時也成為營造團隊的科研氛圍、溝通信息,增進團隊文化、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有力武器。

2.5建立以人為本的團隊管理和經營機制。

管理講效率,經營講效益;二者是不同的運行質態,管理關注上級評價,對上級負責,經營關注質量和市場,是創新和發展;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就是變管理為經營,經營在先,管理在後,管理為經營服務,對經營負責。

首先,要建立靈活的學術活動制度,如按學科或科研方向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學術沙龍,逐步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其次,要釐清團隊負責人與各級P(IPrincipleInvestigator)的關係,團隊負責人可以是一位積極性高、認真負責的人,而不一定是學術水平最高的PI,可按需求設定團隊負責人職數;再次,確保每一名團隊成員有平等的話語權,能夠發表學術意見或提出建議。總之,團隊內部盡最大可能實現扁平化管理,充分發揮和調動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的創造性。

3以學科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團隊特徵

3.1交流與合作是學科型創新團隊的基本特徵。

學科團隊能夠使不同專業、不同素質和專長的人員相互合作,誘發創造力,形成智力疊加和重組,形成人才羣落;同時,通過團隊間的相互交流與幫助,在科學理論、實驗技能、實驗方法等多方面實現共享和優勢互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最具有持久、動態、開放性質的組織。

一般情況下,學科建設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過程,不會因為人員的變遷而發生太大變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學科建設是一個不斷補充新生力量的過程,青年教師、博碩士研究生是新生力量的主體,這一性質決定其是動態的組織;有些科研項目研發需要吸納不同學科的人員加入,要打破學科界限進行合作研究,這一性質又決定其必須是一個開放性的組織。

3.3專業素質不斷加強,研究方向相對穩定。

學科建設是一個學術成果累積、沉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其團隊成員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其研究領域不斷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得以凝練、確立並持續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以學科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團隊能夠很好地解決高等院校內部創新人才資源的整合問題,並能使這種模式在絕大多數高等院校中推廣應用,用以解決科研領域中存在的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分工不明、協作不力等問題,增強高等院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三

機械電子俗稱機電一體化,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電子是機械設計製造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它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機電產品的研發、設計和製造工作。機械電子行業主要包括髮展電子信息產業、機械和機電融合先進製造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發展優勢特色裝備產業等行業,機械電子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1、機械電子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隨着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入,機械電子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現實問題與瓶頸:

(1)機械電子行業自動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國的機電產品還是以傳統機電產品為主,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都不高,其中成套設備也較少。

(2)新技術研發進展緩慢。對於新技術的研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一些科技附加值高的產品市場佔有率較低,而市場覆蓋率大的名牌產品則往往存在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同時,機械電子行業技術水平不高還表現在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率較低。

(3)企業研發投入少。由於目前我國機械電子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還處於產業鏈最低端,以簡單模仿和複製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由此造成企業利潤水平也較低,因而對產品研發投入也較少。

(4)技術應用水平低。一些關鍵技術如智能化技術、網絡化技術以及集成化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着明顯的差距。

(5)機械電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不夠。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不足,研發、營銷以及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匱乏。

2、促進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的舉措

如何解決以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推進我國機械電子行業良性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1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在傳統的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體系中,政府往往佔據主導地位。但是,隨着經濟體制的轉變和民營經濟的繁榮,政府應轉變職能,通過激勵創新等手段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今天,中國在建設市場經濟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f就,企業作為最重要的經濟貢獻力量逐漸成長為國家經濟增長的主體。但是,企業尚未隨着其經濟貢獻的增加而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特別是在機械電子行業中,很多企業科技研發和引進投入較低,導致企業技術儲備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技術力量的不足成為機械電子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機械電子企業如何發揮自身的主管能動性,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筆者認為主要可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資金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所有新技術在研發階段都需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這就對企業的利潤分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家成熟的機械電子企業應在做好市場調研和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善於把一部分利潤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從而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大人員培訓力度。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對於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也一樣,優秀的科技人才是進行技術創新的基礎,因此,企業的員工培訓應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為首要目標。三是建立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所謂產學研結合即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相互配合,企業發揮資金和設備優勢,科研院所發揮科研優勢,從而形成集研究、開發與生產為一體的現代科技創新體系。

2.2扶持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因此,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加以扶持與推進大企業技術創新同樣重要。在行業中扶持和培養大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是機械電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然而,由於我國目前機械電子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創新體制還不夠完善,存在着諸如小企業科技創新缺乏資金來源,小企業科研技術薄弱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機械電子也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通常我們認為相對與那些大型機械電子生產企業來説,小企業更具科技創新的動力,主要因為:一是中小企業有着較低的沉沒成本。所謂沉沒成本就是一家企業在面臨轉產或者關閉時所必須付出的絕對成本。因為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因此,更容易根據市場需要而調整生產,這就形成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動機。二是中小企業往往在某個領域掌握高深的技能,這就為中小企業後續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中小企業為較大生產集團提供零部件和技術服務。在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很多中小企業是大型公司的供應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技術與市場第18卷第8期20xx年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科技水平。因此,我們應把提高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整個機械電子行業實現科技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2.3保護知識產權

所謂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實現科技創新促進電子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知識產權在創造價值時其自身的價值也在不斷增加,如果不對知識產權加以有效保護,導致新的科技成果一經發明出來就遭到仿製,就會造成企業缺乏動力去進行技術研發。特別對於機械電子產業來説,企業進行新技術研發的成本較高,研發週期也較長,只有完善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適合機械電子行業特點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加快企業以技術創新促發展的步伐。保護知識產權,可從幾方面做起1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嚴格專利行政執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2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提高企業自我保護能力。3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和教育工作,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4機械電子行業協會設立知識產權專業部門,切實擔當起促進行業知識產權的重任。

2.4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所謂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進行後續開發應用直至形成新產品的科技成果佔所有科技成果的比率。一個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它的科技水平以及技術研發的成效。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機械電子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是推動行業實現從質的發展到量的飛躍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有兩種形式: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直接轉化的手段主要有:工科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研發科研院所向企業輸送機械電子人才鼓勵科研人員創業。2間接轉化。間接轉化主要指通過一月按時發放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預結工資,並加快計量、結算進度,在計量、結算完成後及時補發勞動者工資。所有工資發放必須有完整、詳細、準確的工資表格,並經有關人員審核批准。工資必須以現金髮放,由本企業勞資管理人員監督、財務人員直接發放到勞動者本人手中,由勞動者本人簽字並按手印確認。對於極個別需代領的情況,必須出具被代領者的書面委託並經有關人員審批同意,且只能由本企業和被代領者共同信任的人代領。所有員工(包括分包企業員工領取工資時,除了簽字和按手印,還要對每個人拍攝影像資料,收集保留齊全有效的工資發放證據,減少不必要的勞資糾紛隱患。對於擬退場的勞動者,因已不需再顧及與工地的後續合作,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時還會找出一些所謂的“證據”。對這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勞動者,在結算和發放其退場工資時,應當主動邀請社區工作站或者街道勞動站提前介入監督。這樣,在保證這些勞動者能夠足額領到自己應得工資的同時,又能依法維護企業的正當利益,把不必要的勞資糾紛扼殺在萌芽狀態。

2.5加強產業融合

科技創新也體現在產業間的融合。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更多的發生於交叉學科和科技集成,機械電子產業是機械專業與電子專業的結合,因此,推動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更應加強本行業與其它行業的融合,培養機械電子行業的交叉和科技集成能力。

相對與傳統行業來説,機械電子行業與計算機領域的結合度更緊密,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決定了機械電子行業亦應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很多機械電子企業反映,由於計算機行業發展太快了,因此,很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出來,不是硬件落伍了,就是應用軟件跟不上軟件工業的發展了。如果在研發新技術的初始階段進行調研,瞭解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從而在進行機械電子產品研發時把技術研發與相銜接行業的最新發展充分融合,就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提高產業間的融合度,從而增強企業研發的效能。

3、結語

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往往在於其是否擁有核心技術,對企業來説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是制勝的關鍵。目前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中大部分企業的科技水平較低,創新能力較弱,因此,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對於機械電子生產企業來説,只有積極主動地進行科技創新,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增加企業盈利。科技創新是企業快速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機械電子行業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四

1水利科技成果數量顯著增加,成果轉化需進一步加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關鍵時期,科技成果轉化需符合當前經濟增長方式的新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看待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真正把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現實生產力。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獲得省部級鑑定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然而科技成果轉化商品率不高,轉化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比例也較低。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低於發達國家40%左右的水平,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僅為20%~30%。鑑於目前的科研經費主渠道還是國家財政撥款,水利科技成果大多由科研機構完成,科研大多難以面向市場,如何使大量的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使其在水利事業的發展中發揮先導、支撐和保障作用,仍是我們急需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世界發達國家的科學研究大多以市場為導向,課題的設置、研究過程與生產緊密聯繫,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對技術研究和開發成果不斷提出新要求;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法規的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經驗和做法。

2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的啟示

2.1適應市場需求,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高效市場化的西方國家,市場力量始終是科技成果產生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動力。在美國,科技投資中的70%投向應用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多數高新技術成果在進行轉化時都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市場需求是高技術產業化發展的基本驅動力,科技成果轉化主要靠市場機制,市場引導科研嚮應用研究傾斜。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經濟蕭條到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經濟強國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積極地開發技術市場,以市場的迫切需求快速實現研究成果的商品型轉化。

2.2建立多方合作機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科研單位不可能完成。當某些科研項目涉及多學科、跨多個領域時,研究人員須打破部門界限,與相關行業企業和領域建立合作關係,聯合攻關,共同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在美國,為了加強跨學科、高技術領域和生產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在許多大學設立大學—工業合作研究中心,80年代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在日本,生產企業與研究機構建立科研項目的共同研究制度和委託研究制度。如日立、日本電氣、富士通公司和東京大學的合作,是由企業的研究人員與科研機構合作進行集成電路和中央演算裝置等生產過程中相關項目的研究開發。企業亦可提供經費委託大學或科研機構進行研究。由於企業具有資金優勢,科研單位與企業保持合作關係,在企業的支持下發揮科研機構人才、實驗設備、儀器等優勢,有利於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

2.3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和促進成果轉化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成果的轉化不是一個放任自流的過程,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管理應發揮主導作用。政府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採取經濟手段創造政策環境,主要包括政府採購、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以及保持政府較高的研究與發展資金投入等。在德國,政府在科技進步及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作用尤為突出。政府主要通過加強科技立法對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宏觀調控,先後制定了《科學技術法》《專利法》以及《德國經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等一系列促進科技進步以及成果轉化和應用的法律法規,同時成立德國技術轉移中心,該中心為全國性非盈利公共組織,主要從事技術交易、諮詢和技術信息服務。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科技強國,很大程度得益於政府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美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科技發展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在法律體系方面的政策扶持有效地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和成果的推廣轉化。美國頒佈的《聯邦技術轉移法案》授權聯邦科研機構與州政府及企業的科研機構開展科研合作研究,鼓勵高新技術的國際合作。美國國會通過的《技術創新法》指出,聯邦政府對國家投入的研究與成果的轉化負有責任,要求政府部門推動聯邦政府支持的高新技術向地方政府和企業轉移,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在法律政策上的支持,為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提供了保障。

2.4建立面向社會的科技成果轉化

服務組織機構科技中介組織是開展技術擴散、成果轉化、科技評估、創新資源配置和管理諮詢等專業化的服務機構,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在技術成果與市場之間架起橋樑,溝通政府與創新主體的聯繫。在英國,劍橋大學建立的工業聯絡辦公室,一方面為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的科研成果尋找市場,另一方面將企業的需求和經營動態介紹給學校的科研人員。同時,英國政府還在各地成立專業俱樂部,增加高校教師與企業界人士相互接觸的機會,為他們交流信息和合作提供場所,大學直接接受企業的資助,開發的應用科研成果轉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德國,建立了最大技術轉移中心——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該機構為民間機構,主要職能是專家諮詢和評估、研究和開發、國際技術轉移、人力培訓等。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有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專家,可以針對各類科研成果提供諮詢和評估,按照規定收取一定費用,也可以直接向企業提供第一手高新技術信息。多年來,世界發達國家在科研成果管理機構、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制度並通過國際條約在全球範圍內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都有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為加快發展水利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20xx年12月,水利部頒佈實施了《關於加強水利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並選擇了一批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分配和高效利用、水環境和水生態等高精尖的重點項目組織實

3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施

同時建立了以水利科技推廣、技術產權交易為主體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據統計,從20xx年至20xx年,水利行業技術重點推廣指導項目增加了1倍以上,大量水利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取得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但還應看到,目前仍有大量的創新成果處於科研成果階段,沒有得到推廣轉化,大約有70%左右的科技成果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成果轉化週期長,水利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水利科技成果多但相關水利專利少等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科研與市場需求對接仍顯不足、水利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不足、研究成果應用性不強、研發部門缺乏科技成果經營人才、企業缺乏對科技成果資源利用的主動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轉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應進一步增加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隨着水利科研資金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我國水利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資金投入應堅持以政府扶持為引導、以企業和社會投入為主的多部門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方式。當前的水利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資金雖然有所增加,但仍顯不足,國家要增加對水利科研成果推廣的資金投入,強化制定相關政策與法規,組織對成果的評價和評估,形成成果轉化的平台;鼓勵社會企業和相關單位增強競爭意識,加大與科研院所的聯繫,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產品的投入,打破行業和地方保護,提高自身產品的國內外競爭能力;制定多元化、多渠道增加資金來源的相關政策,按照共同受益的原則,鼓勵企業和單位投入更多資金,促進和加速水利科技成果轉化。

(2)建立水利科技成果信息與市場需求一體化的綜合信息平台

科研機構不瞭解市場技術需求,企業不清楚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是否適用,這種狀況會極大地制約科技成果的轉化。目前水利部門的科技成果信息發佈平台已逐步建立,每年各級水利部門都會召開水利科技新技術推介會,並要求有需求的企業參會,對加大水利科技成果的轉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發佈平台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市場,需要搭建更加完善的、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信息一體化的綜合信息平台,讓需求方與供給方都有表達想法和展示成果的平台,讓研究者真正做到對開發的水利科技成果的市場應用價值有客觀的瞭解,使水利科技成果信息與市場需求信息密切關聯、處於同一平台之上,是水利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重要環節。

(3)促進政府和產學研結合,完善水利技術創新機制

世界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經驗和做法表明,政府部門與產學研一體化是科技發展和加快成果轉化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政府部門和產學研合作關係中,各方的作用應有明確定位。政府部門主要是完善相應的合作環境,包括法規、政策、市場等方面,同時也給予一定的資源投入以推動和促進合作,合作的主角是產學研。高校擁有大量的基礎研究人才,理論知識更新快,應增加基礎性科研項目的研究;科研機構與市場接觸較多,也有相當的理論知識,適合應用性研發。企業應配合科研機構進行新技術試製以及科技成果全面的產業化。調研結果表明,隨着市場產品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與科研機構或高校開展合作的期望非常高,大部分企業很希望加強與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合作,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科技推广部門應建立水利成果轉化推廣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推廣成果轉化的投入、考評獎勵辦法和相關政策,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激發社會和企業的內在動力。要建立新時期產學研的聯合開發研究和生產的新模式,為進一步促進科研和成果轉化提供條件、奠定基礎。

(4)完善水利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

強化服務意識。科技推廣轉化服務機構是政府為連接高校、科研院所與新技術成果需求企業和市場建設的橋樑,也是促進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水利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的主要職能應包括成果評價、技術交易、技術諮詢等多方面。應改變目前服務機構覆蓋面小、技術力量不足、服務基層水利技術推廣手段落後現狀,強化服務機構的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開通科研與生產聯繫渠道。要提高機構的服務手段,使水利中介服務機構具有一定規模,在行業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權威性。要建立水利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基層人員隊伍,加大對基層水利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引進懂水利技術、懂市場和經營服務的高層次中介人才,為技術的供需雙方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務,保證雙方的有效合作和權益。同時,服務機構要加強對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做好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的頂層設計,協調處理好水利成果轉化服務機構與水利技術供需雙方的關係,引導水利成果轉化市場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把對經濟社會發展效益最大的水利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五

摘要:編輯加工是整個編輯工作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文稿質量,使之在內容上能準確、簡明地報道研究成果和傳播科技信息,在表達上能符合論文撰寫和編排規範,從而達到發排稿的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工作步驟。編輯加工是對編輯業務素質的全面檢驗,保留作者原創風格,注意調整文章結構、突出重點,對段落、語句的錘鍊,注意參考文獻的勘誤,注重自身文學水平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和總結。

關鍵詞:編輯加工;業務素質;原創風格;文章結構;思考和實踐

編輯加工是指編輯人員對決定採用的文稿進行進一步審讀、修改、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1]。編輯加工是整個編輯工作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文稿質量,使之在內容上能準確、簡明地報道研究成果和傳播科技信息,在表達上能符合論文撰寫和編排規範,從而達到發排稿的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工作步驟。編輯加工是編輯的基本功之一,但如何系統地、規範地加工科技論文,編出水平、編出特色、編出風格是值得深入探討和思考的。

一、編輯加工是對編輯業務素質的全面檢驗

編輯加工工作無疑是一項獨立運用創造性思維的腦力勞動。一項好的研究成果,用一篇好的學術論文來表述,可以相得益彰,然而,有了好的研究成果,並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論文;好的學術論文必須由作者,有時也有編輯的參與,對科研成果進行科學的、重在“實質上的”再創造。大多數作者的原稿,即便是審稿後經作者修改過的稿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表達上都存在一些問題。編輯人員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勞動,把一篇篇比較粗糙的文稿,加工整理成符合出版要求的一種藝術品,奉獻給讀者,它們就能在學術交流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科技論文編輯加工包括內容、技術、文字三方面[1]。內容的加工要注意政治性問題的處理和審查,如違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問題及法律法規和我國領土主權問題、涉外問題、民族等;也要考慮到法律性問題即是否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問題,同時要注意文稿的科學性問題,如材料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數據錯誤,圖標設計是否合理,定義、判斷、論證是否符合邏輯規則,論述是否片面,結論是否矛盾和保密性問題等。技術的加工包含了插圖、表格、數式、量和單位、字母等方面的內容。文字加工包含了文章篇章結構的審視和調整、病語病句的修改、錯別字的糾正,以及標點符號的訂正等一系列的語言文字加工。編輯人員要研究其中的規律和特點,樹立嚴謹認真、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仔細認真的工作作風,廣泛而紮實的學科知識,較高的業務素質,形成行之有效的編輯加工程序,有側重點地勘誤,確保科研成果的準確發佈,不斷從編輯加工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優秀的編輯業務素質,使得加工後的文稿題名確切鮮明,摘要準確合體,關鍵詞準確,正文結構合理、論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嚴密、文字精練,圖標科學、規範,名詞術語、符號、計量單位、參考文獻等符合標準和規範要求。

二、科技論文編輯在編輯文稿過程中應正確處理“文責自負”與“編輯把關”的關係,同時應儘量保留作者原創風格

《著作權法》規定,編輯“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正,應當經作者許可”。在實際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應正確處理“文責自負”與“編輯把關”的關係,不能以“文責自負”為託詞不認真加工,也不能以“把關”為由對文稿隨意進行不負責任的修改。科技論文與文學性作品不同,具有嚴謹、準確的風格。在編輯加工的過程中,一般編輯往往很難把握住“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堅決不改”的原則[2]。遇到原創寫作中有不符合我們自身寫作表達習慣的地方,或是不符合科技論文寫作風格的時候,應尊重作者的勞動和寫作風格,不能從編輯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出發,按自己的想法去改動論文中並無重大過錯的地方,這樣不僅破壞了作者的原創風格,而且還破壞了論文中藴含的作者獨特語感和表達習慣,使得整篇論文變得平淡無味,可讀性極差。同時,一定要保持謹慎的態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要請教作者或有關專家,不是十分有把握的問題,要翻資料、查工具書,找到根據後才決定是否要修改,修改之處一定要核對、改好。特別是避免把本來對的地方改錯了,也不要使錯的地方修改後還是錯的。編輯加工修改的意義在於為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流掃清障礙,使原創論文更具有條理性、科學性和可讀性,而不應該盲目地抓住精練、嚴謹的原則,忽視了保留作者原創風格的重要性。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應該正視其重要性和意義,避免對論文原創風格的破壞。

三、注意調整文章結構,突出重點

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雖然不同論文其表達方式不盡相同,但優秀論文的結構層次必須佈局合理,圍繞文章主題深入展開,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突出重點,整篇文章系統嚴密,渾然一體,良好的結構層次是優秀論文的必要條件[3]。科技論文的結構層次的要求包括:

首先要圍繞主題。主題是文章的基本觀點或中心論點,它是文章的中心,要求正確、新穎、深刻、集中。如果論點不清晰,應該幫助作者理清思路,明確要闡述的主旨。其次要符合層次規律的要求。科技文章的突出特點之一是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去直述其理,以邏輯性強的客觀敍述去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層次規律要求科技文章的層次結構要遵循研究工作的規律以及客觀事物或研究對象的發展規律,所以材料(包括事實、數據和被實踐證明的東西)必須充分、真實、準確。再次要銜接自然,符合邏輯,完整統一。總的説就是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事實、數據、計算、語言準確,內容豐富,文字簡練,調理清楚[1]。

四、重視對論文中段落、語句、詞類的錘鍊

整體把握僅僅是編輯過程的初步階段,一篇經過編輯的優秀論文,應該符合精練、簡潔的基本原則,這就充分依靠對具體的段落、語句的細緻加工。科技文章中,語法語句的錯誤比較多,主要原因往往是科技寫作人員認為不值得花力氣去關注語法語句的錯誤,而許多科技文章的寫作人員掌握了不止一種外語,受外語的影響比較大,將外語的説法和漢語的説法混淆在一起,影響了自己語言的規範性。

五、注意參考文獻的勘誤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為撰寫或編輯論文或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是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參考或借鑑。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的、廣泛的科學根據,也反映了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1]。著錄參考文獻一般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正式出版物的文獻,同時要採用標準化的著錄格式。

六、注重自身文學水平的培養

對科技文稿編輯加工質量的優劣,取決於編輯人員自身寫作水平的高低。科技論文語言修改,並非提倡脱離內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詞,追求華麗。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説明儘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必須把哆嗦、重複之處,改成簡潔、精練的文字;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三是語言的可讀性。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一個編輯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才能夠更好地編輯出優秀的科技論文。

參考文獻:

[1]李昌興。科技論文的規範表達:寫作與編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2]張東濤,葉勝義,吳育嬌,張秀玉。科技論文編輯保留作者原創風格的重要性[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20xx,20(4):75-77.

[3]肖麗。科技論文的結構層次及編輯加工[J]。漣鋼科技與管理,20xx,(12):46-48.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六

一、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關係相關研究綜述

(一)金融發展理論

羅納德·麥金農和E.S.肖提出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和“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理論在經濟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認為是發展經濟學和貨幣金融理論的重大突破。

(二)科技創新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最早提出“創新”概念的是熊皮特。而後期曼斯菲爾德(EdwinMansfield)、施瓦茨(Schwarz.N)不斷完善發展,並形成“新熊彼特主義”。後期的學者從壟斷競爭角度研究表明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最有利於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國內外對各類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關係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銀行體系對科技創新的作用

銀行體系主要是通過提供信貸為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供服務。Tulz(20xx)認為,銀行通過監控創新項目,可以較為準確的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及企業的狀況來為項目提供額外的資金支持。

2、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作用

資本市場主要是為科技創新提供後期發展的融資服務。國外學者研究表明股票市場資本市場會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大量科技創新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用於開展更大規模的科技創新,並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研究表明科技進步都需要金融發展的支持。

3、風險資本(VC)能更有效率促進高科技創新的發展

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有很大的實質性影響,創業資本的增加會使專利的發明數量增加。Hall(20xx)通過理論研究認為,風險資本家參與管理創新企業及其專業才能,使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成本降低。風險資本家為獲取高額利潤,迅速投資於新技術領域,繼而產生金融資本與技術創新的高度耦合。

國內研究由於主要方向是政府及銀行體系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由於國內風險投資領域仍然落後,所以研究對象比較缺乏。在這種條件下,仍有部分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葉耀明、王勝認為金融體系通過規模和效率效應促進了長三角地區的技術創新。其他的學者對金融中介發展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認為成熟的資本體系的發展能有效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

二、研究模型與數據

本文在對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以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內在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分析珠三角在產業升級的過程當中,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內在關係。實證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是影響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資。

(一)衡量指標與數據

1、科技創新衡量指標

國家統計局從技術創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個企業自主創 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4個一級指標:

一是潛在技術創新資源指標; 二是技術創新活動評價指標; 三是技術創新產出能力指標,包括申請專利數量佔全國專利申請量比例、擁有發明專利數量佔全國擁有發明專利量比重等項;四是技術創新環境指標。本文參考採用技術創新產出能力指標為研究對象,已申請的專利的增長率為衡量珠三角地區科技創新的衡量指標。

2、金融發展衡量指標

本文分別研究政府科技投入、銀行系統科技投入、資本市場(主要指股票與債券市場)融資、風險投資等四個方面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具體指標包括政府科技經費投入資金年增長率(GI)、銀行系統科技貸款額年增長率(SI)、科技類上市公司融資年增長率(SCI)、風險投資投入高新技術項目資金年增長速度(VCI)這四個指標衡量金融發展對科技創新的貢獻。

本文采用的數據樣本為20xx-2014年的年度數據,相關數據來源於各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鑑》、《中國金融年鑑》、《廣東統計年鑑》以及珠三角地區所在城市的年鑑資料。

(二)實證模型的建立

在實證中,我們採用面板數據模型和多因子模型:

1、面板數據模型

數據包括多個城市的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包括政府科技活動經費投入資金增長率(GI),金融機構科技貸款額增長率(SI),科技型上市公司融資增長率(SCI),風險投資管理資本總額增長速度(VCI)。

一般的,面板數據模型可以表示為:

其中N為截面的個數

T為每一個截面的時間序列長度。

K是獨立變量的個數。

2、多因子模型

本文將採用多因子模型分析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的貢獻。

在這裏,多因子模型的假設科技創新(發明專利的增長率)隨意受到金融發展的第K個共同因子影響,可以用下面這個因子模型表示出來:

其中表示珠三角地區I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的增長率(IN);

表示珠三角地區I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的預期增長率;

表示因素,表示政府科技活動經費投入資金增長率(GI),金融機構科技貸款額增長率(SI),科技型上市公司融資增長率(SCI),風險投資管理資本總額增長速度(VCI)等各因子的影響;

表示附加在金融創新的工具因子;

表示觀察不到的且與前面這些因子無關的影響因子;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的選取與數據處理的解釋

本文選取了珠三角地區14個城市的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數據。在數據的截取上本文采用面板數據(Panel Data)。選取的樣本時間長度為20xx年至20xx年的數據。統計分析使用的是eview3.3軟件。

(二)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關係的實證分析

我們檢驗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是否相關。根據前面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定義,我們使用一個框架結構數據集去解釋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係。

如果金融發展的四個指標與授權發明數量增長率之間存在一個正的關係,這就表明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呈同方向變化,符合“當金融發展越發達,科技創新也越多”的解釋。

為了進一步檢驗上述假設,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固定單一因子面板迴歸模型(one-way fixed effects panel regression model)去檢驗金融發展的四個指標與授權發明數量增長率之間的關係:

(1)、其中表示授權發明的增長率;

表示珠三角城市K的固定影響因子項;

表示珠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的T項對發明數量增長率K虛擬貢獻;

在模型(2)中,表示T年金融發展的因子對授權發明所做出的貢獻虛擬因子。

我們對模型(2)和(3)進行檢實證檢驗,其檢驗結果如下:

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面板數據迴歸的結果(表1)。

(三)實證結果的解釋

表(1)顯示從模型(2)估算得到結果,説明科技創新隨着金融發展同向變化。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1、通過上述的理論及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存在較高的相關性。

(2)珠三角地區的金融發展的包括政府科技活動投入資金增長率(GI)、金銀行系統科技貸款額增長率(SI)、科技類上市公司融資增長率(SCI)、風險投資資本對科技項目投資增長速度(VCI)指標能夠很好地對科技創新的進步進行解釋。

2、建議

珠三角地區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當中,金融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科技創新是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的最主要的路徑。目前各地通過建立不同的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為技術創新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提高產業升級的速度與質量。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改進措施來通過金融發展促進科技創新:

(1)大力促進民營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目前珠三角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民營資本完成了一定的資本積累,並具備一定的投資和風險管理能力。把民營資本引入科技創新領域,將會加快科技創新的效率和轉化率,同時又會反向促進民營資本的成長。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更加需要民營資本的進入。從國外經驗來看,民營資本形成的風險投資基金是促進社會科技創新最主要的金融力量。

(2)建立並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科技類企業快速成長創造金融條件。目前國內資本市場除了深圳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之外,再有就是北京的新三板市場,同時廣州、西安等地也設置了各種地區性的股權交易中心(就是所謂的地方性的“新四板”)。但是市場活躍程度顯然完全不能和兩個證券交易所相提並論。這就需要完善除深滬兩個交易所之外的資本市場。同時要積極推進海外資本市場的介入,使海外市場的資本能夠成為國內科技創新企業的新生力量。

(3)政府在制度建設方面需要出台更多風險投資的鼓勵政策,促進商業銀行有序進入到科技創新的'投資領域。目前商業銀行仍然是國內最具備實力的金融機構羣體。但其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一直進展不大。實際上,國外大量了銀行資本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到科技創新的投資領域當中。科技創新投資領域的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可以為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帶來新機遇。而這些商業銀行的資本也更加會為科技創新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七

一、多維構建能力鏈,提升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

(一)形成結構洞優勢的創新能力

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結構洞的形成會阻礙有效信息在企業中的實時交流,限制創新能力的形成。企業可以從組織扁平化、搭建信息橋和引導非正式組織間的交流等方面消除內部結構洞對創新能力產生的不利影響。根據INSEAD副教授MartinGargiulo觀點“創新更多地來自於那些對不同部門和領域都有了解的人”。企業結構洞的佔據者應為結構洞兩邊搭建信息橋,有效促進信息在結構洞成員間的實時交流,彌補結構洞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營造發揮創新能力的文化環境

作為創新型企業,僅僅獲得信息與控制優勢只是提升自我創新能力的第一步,在企業還要構建一個益於創新的文化環境。企業創新能力開發最大的障礙就是企業員工在既定的機制裏容易產生同質化的思想意識,使企業逐漸失去創新性。個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存在形式,崇尚個性體現了企業文化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個性的文化氛圍有助於企業員工發動創新思維,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意識。文化有了包容性,企業員工沒有了因創新失敗受挫的顧慮,會更願意提出創新和實施創新。另外,在企業文化中要建立有付出就會有豐厚回報的信念,不只是制度,而是將這種文化作為顯性文化反饋到員工之中,讓員工參與產品生產和體驗,讓員工每個階段的工作成果都有精神回報。所以,個性、包容、以及提升員工參與感、成就感與滿足感的企業文化應該成為創新型企業構建其企業文化的方向。

(三)打造創新人才隊伍

作為知識和技術載體的人才無論對於國家還是企業都是十分寶貴的,很多競爭活動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想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和更寬闊,就必須花大力氣開發創新人才,創造創新優勢。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的關鍵就是打造創新人才隊伍,包括外部人才引進和內部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計劃被很多國家和企業提上戰略的高度,可見人才引進的重要性。作為中國企業的新星小米公司,在幾年的時間裏推出了miui系統、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盒子、小米平板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在幾年時間裏推出成本定價、搶購模式、社會化營銷等基於網絡的集中全新營銷模式;在幾年時間裏完成了小米手機/平板與小米路由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小米路由與小米電視/盒子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小米手機/平板與小米電視/盒子的互通互聯控制傳輸,並基本完成產品血管脈絡的構建。這些快速的、高質量的、深入人心與市場的創新活動就是來自於小米公司對每款產品、每項業務都能不惜血本找牛人強人的策略,也就是引進頂尖的行業人才來執掌,保證核心團隊沒有短板。企業除了引進人才之外還要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內部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培養的常態化、制度化和有效性。企業內部培養的人才,能夠更瞭解企業的發展現狀、熟悉企業產品或服務內容,更適合企業的發展需要,並且企業培養起來的人才對本企業有更多的依賴性和責任感,能夠更好地發揮人才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企業培養一批有素質、有技術的人才羣體,能夠幫助企業不斷變革創新。

二、着力搭建創新鏈,加強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創新鏈是

“三螺旋模式”的實施工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人才少,可以從協同創新的角度構建創新鏈,實施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協同創新是整合科技資源、提高創新效率、增強創新效果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下一輪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和風向標,成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全新組織模式。創新鏈要以國家意志指導或者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為着力點。其協同創新是一項複雜的創新組織形式,現主要存在於以國家意志與機制安排的方面;由於它有利於加快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有利於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而成為當今科技創新的新範式。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當代創新已突破傳統的線性和鏈式模式,呈現出非線性、多角色、網絡化、開放性的特徵,並逐步演變為以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為基礎的協同創新模式。基於企業的協同創新,不同於基於國家意志的協同創新,沒有後者那麼大的波及範圍與強大效果。基於企業的協同創新,就是企業依據自己的創新項目,與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展開的合作性研究,旨在使創新產品或服務更好更快地作用於市場而換取利潤。加強科技協同創新工作是搭建創新鏈的主體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新技術企業應與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不同職能、不同主體積極協作,合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工作。首先,組建不同形式的科技協同創新聯盟。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產業特點,跨行業完成技術創新,形成產業合力。因此企業可以藉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和學科支持、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組建不同形式的聯盟體系,完成創新飛躍。其次,企業內部在機構設置上應設立單獨的部門負責科技協同創新工作。例如可以設立協同開發部,下設協調組和專家技術組;協調組負責與政府、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部門或主體聯絡協作項目的經費、人員構成、協作任務等事宜,專家技術組則負責協作項目研發過程中的相關科研工作。再次,爭取多渠道財政支持,針對協同籌備、合作研發、推廣應用、成果產業化等多個環節給予持續穩定的支持,充分發揮資金的引導和放大效應。最後,建立以項目細分為主導的績效考評制度,對科技協同創新的績效考評進行宏觀設計、微觀追蹤,加強項目引導、質量監控和評價監督等工作。

三、積極促成專利鏈,推動企業創新成果共贏

專利鏈是“三螺旋模式”的外圍突破力量。目前,我國雖然是知識產權大國但不是強國,發明專利所佔比例仍較小,而且絕大多數的發明專利由於不具備必要專利的屬性而難以被吸納轉化為技術標準。就中國高新產業發展現狀而言,很少有單個企業能夠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因此企業間需要進行技術上的合作。專利聯盟模式正好體現了企業在技術上的合作形式,也成為“三螺旋模式”中專利鏈的建構主體。專利聯盟是企業之間基於共同的戰略利益,以一組相關的專利技術為紐帶達成的聯盟,聯盟內部的企業實現專利的交叉許可,或者相互優惠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這代表某一領域先進技術的多個專利擁有者通過交叉許可組建成專利聯盟,有效彌補了我國單個企業現有創新實力不足的現狀,使企業擁有技術標準制定機會、實現創新要素共享機會、獲得創新機制建立機會,從而促成新的創新優勢。在創建企業專利聯盟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在創新聯盟中建立一個核心創新企業做主導或者以行業協會做主導,多個創新骨幹通力協作,其他創新企業協同執行的專利聯盟模式;另一方面,專利聯盟在專利產生過程中就要進行合作,完成技術上的深度聯盟,並且在自我創新提升、協同創新建立的基礎之上逐步推進,以保證聯盟的牢固性和持續性。

四“、三螺旋模式”的建構關係

能力鏈基礎地位的穩固、完善,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源動力。企業中有在信息、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管理中不斷提升,才能保障企業科技創新的堅實地位,產生共贏吸引效應,促使創新鏈、專利鏈的形成。創新鏈、專利鏈的構建應圍繞能力鏈的發展而展開,又體現能力鏈的帶動性。創新鏈是能力鏈的進一步擴展。企業首先只有具備了創新的自我成長實力,才能在協同創新中得到優質合作伙伴的青睞,具備協同創新成員的條件。另外,企業創新活動是一種高成本、高水平的企業活動,協同創新一方面使企業擺脱了經濟實力、創新能力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使企業走出了自我創新的小範圍禁錮,更符合我國大部分創新企業的發展現狀。現在中國的高新產業發展還比較落後,高新企業的產業規模、技術積澱、人才儲備和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企業在完成創新的活動中要積極的尋求合作伙伴,為創新活動尋求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技術人力支持,雖然協同創新會使企業支付一定的經濟報酬,但卻為企業實現創新的及時性和優越性提供了保證。同時,協同創新使企業與其他研究機構擁有了技術、知識、人力等互通互助的機會,能夠使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異質知識和技術,能有效提升企業創新人員的知識領域和創新能力。專利鏈是創新鏈的一個遞進形式,需要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建立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機制。專利聯盟在創新協作方面涉及的合作範圍更加的廣闊,它跨行業、跨區域,引入了更多的研究企業和機構,是一個開放性和開闊性的創新。協同創新是一項創新的協同合作,而專利聯盟則實現了一組創新的合作,這對我國企業以捆綁式的方式與發達國家進行技術競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也為在國際上產生更多的中國技術標準帶來了機會。專利聯盟比協同創新更加的複雜和開闊,但是協同創新的合作形式、成功經驗、形成機理卻能為專利聯盟的組建帶來較多的經驗和啟示,並且能有效地彌補專利聯盟一些合作機理的缺失。

五、綜述

總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的“三螺旋模式”體現了能力鏈、創新鏈和專利鏈三者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多重互動作用。該模式強調了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形成一個螺旋狀的聯繫模式,這種纏繞在一起的螺旋由能力鏈、創新鏈和專利鏈三個基本方面構成。能力鏈承擔着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創新鏈是知識和技術的源泉,專利鏈則是高新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三個方面保持原有作用的同時,每一個又表現出另外兩個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結合,角色互換多樣,多邊和雙邊溝通靈活,由此形成持續的創新流。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八

摘 要: 結合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實際,系統總結了科技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給出了幾點提示及建議。

關鍵詞: 科技論文寫作; 存在問題; 注意事項; 建議

科技論文通常由題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5部分組成[1-2]。優秀的科技論文一般具有寫作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圖文並茂、行文流暢、一氣呵成的特點。在從事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過程中,發現作者在科技論文寫作方面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疏忽及問題。

一、存在問題及注意事項

(一)論文題名錶達不確切、不鮮明

題名為論文的點睛之筆,是論文的總綱、論文精髓的集中體現。因此,其表達首先要確切,能夠正確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恰當體現論文內容的專業範圍、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其次要結構緊湊、鮮明突出,能一把抓住讀者的眼球,引來讀者的閲讀興趣。題名一般以不超過25個字為宜。儘量少用“研究”二字,避免使用“淺析、淺談、淺論”之類的標題術語,需要時可用“簡論、簡析”。

而作者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有的論文題名過於籠統,涵蓋範圍過大,文中又不能面面俱到一一闡釋與論證,達不到相應的廣度與深度,致使題文相去甚遠,結果題不表文,文不達題;有的題名過於片面、含糊不清,讓人費解,產生歧義;有的題名贅述內容過多,宂長無序,條理不清,主題不鮮明、不突出等,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二)摘要過簡,關鍵詞少

所謂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一篇完整的短文,自成一體,具有其獨立性和自含性。摘要內容要言簡意賅,濃縮全文的精華,讀者一經閲讀,即便不看正文,即可獲得文獻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而直接使用或引用。

摘要內容結構的“四要素”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分為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三種類型。通常,一次性原始科研文獻寫成報道性摘要,全面體現摘要“四要素”;三次性綜述、調研文獻寫成指示性摘要,僅指明論文的主題範圍,着眼於“研究目的”要素;介於兩者之間則寫成報道――指示性摘要,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餘部分。

有的作者圖省事,摘要內容僅寥寥幾句,僅是引言或結論部分內容簡單重複,或是一筆帶過,統統寫成指示性摘要,不足以提供給讀者足夠的信息量。

關鍵詞是論文的主題精華,一般為3~8個。關鍵詞應該從論文中選取詞或詞組,一目瞭然,便於文獻庫錄入檢索引用。關鍵詞選詞原則依次為上位詞、下位詞、替代詞、自由詞。而有的論文關鍵詞少且不準確,起不到足夠的文獻提示與索引作用。

(三)正文論據不足、論證乏力

正文部分是科技論文的主題構成要件,是體現論文核心價值的組成部分,也最能體現作者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首先,論文引用的基礎數據要客觀、真實,分析要有科學充分的理論依據;在有理有據的基礎上,文章結構層次分明,行文簡明流暢,圖、文、表協調統一;並儘量減少背景性、常識性內容的贅述,提供讀者準確明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與科學結論。

然而,有的論文缺乏能説明問題的基礎數據,論據不夠充分,牽強附會,缺乏説服力;有的論文羅列的資料倒是很多,但只是基礎數據的簡單統計與堆砌,論證模糊,缺乏邏輯性,研究深度不足;有的論文類似於一般性質的工作總結報告,泛泛而談,根本不具備科技論文的基本構成要件;有的論文題材很好,提供的技術方法的應用性也強,但行文層次不清,語無倫次,詞不達意,圖文表反覆重複,讓人云裏霧裏不明白作者真正要表達什麼。有的上萬字的論文能對半壓縮,也有的論文乾巴巴的。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文中插圖、附表要求精,一是圖表不需太多,且二者內容不相重複,若表述內容一樣保留其一即可;二是圖表要有自明性,即只看圖表就可讓讀者明白其所表達的意義,圖表中附帶內容要力求簡潔明晰,突出主線條主項目即可;三是圖表中物理量的含義要確切,要給出準確的量名稱及量單位。

(四)缺參考文獻項或索引不規範

參考文獻也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著錄參考文獻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充分尊重與體現。有的作者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不足,論文不附參考文獻;有的論文附有參考文獻,但引量少,引文索引也不規範,在文中引用處不標引或標引不全或標引格式不統一等。

現行參考文獻標註制有兩種,為“順序編碼”和“著者/出版年”。科技期刊通常採用順序編碼標註制,參考文獻以在文中引用的先後順序依次編碼,並在行文引用處右上角將序號加方括號逐一標引。參考文獻的著錄內容以文獻類別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總體包括文獻作者、題名、出處、時間。

二、論文寫作範例

(一)原始科研文獻

例1:“冀東油田南堡2號構造古潛山成藏條件及模式”[3]

摘要:老堡南1井在奧陶系古潛山喜獲高產油流,掀起冀東油田南堡凹陷古潛山油氣勘探的高潮。在對南堡2號構造潛山油氣成藏條件研究基礎上,分析了潛山油氣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結果表明,南堡2號構造潛山油氣成藏條件十分有利,良好的油氣供給、長期繼承性發育的斷層和儲集空間的發育是潛山油氣富集的關鍵因素。潛山油氣成藏模式具有多樣性:潛山頂部風化殼油氣藏以新生古儲新蓋和多向供烴為特點;潛山內幕油氣藏具有新生古儲古蓋和單向供烴的特點;與烴源巖隔斷層側向相鄰的潛山底部風化殼具有新生古儲古蓋和單向供烴的成藏模式。斷層和不整合在潛山油氣藏形成過程中起重要控制作用。古潛山風化殼型和內幕型油氣藏勘探潛力巨大,是今後南堡2號構造潛山油氣勘探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古潛山;成藏條件;主控因素;成藏模式;南堡2號構造;冀東油田

正文由基本地質特徵、油氣成藏條件(潛山烴源及運移條件、儲集條件、蓋層條件)、潛山油氣成藏主控因素、潛山油氣成藏模式(潛山風化殼成藏、潛山內幕成藏)及結束語5部分組成,詳細具體地進行了研究與闡述,其中插圖4幅,引用參考文獻8篇。

例2:“雅克拉地區下白堊統亞格列木組沉積特徵及主控因素” [4]

摘要:根據巖心觀察,並結合測井、鑽井及粒度分析等資料,對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區下白堊統亞格列木組沉積特徵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雅克拉地區目的層段為水進背景下的水下衝積扇和退積型辮狀河三角洲沉積,其中水下衝積扇劃分為扇根、扇中、扇端3個亞相,退積型辮狀河三角洲包括辮狀河三角洲平原、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及多種微相。沉積特徵主要受古地貌、構造運動和物源區母巖性質等因素影響。古地貌對沉積相的發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斷裂活動東強西弱是沉積相分異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區母巖性質控制着沉積相的物質組成,並最終影響其儲集性能。

關鍵詞:沉積特徵;退積型辮狀河三角洲;控制因素;亞格列木組;雅克拉地區

正文由地質背景、沉積相類型及特徵(水下衝積扇、退積型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相展布特徵、主控地質因素(古地貌、構造運動、物源區母巖性質)及結論5部分組成,資料翔實,論證合理,結論準確。文中插圖3幅,引用參考文獻11篇。

(二)綜述性文章

例1:“隱蔽油氣藏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5]

摘要:目前隱蔽油氣藏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和勘探的焦點,主要歸納總結了隱蔽油氣藏國內外研究的發展概況、概念定義、分類方案。根據成因,將隱蔽油氣藏分為四大類:構造型隱蔽油氣藏、巖性隱蔽油氣藏、地層型隱蔽油氣藏和複合型隱蔽油氣藏。分析了隱蔽油氣藏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隱蔽油氣藏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關鍵詞:隱蔽油氣藏;隱蔽圈閉;油藏分類;發展趨勢

正文由隱蔽圈閉或隱蔽油氣藏的內涵、發展歷程、分類、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及結束語5部分組成,引用參考文獻11篇。

例2:“國內油田深部調剖技術的研究進展”[6]

摘要:嚴重的油層非均質性致使水驅和聚合物驅油效果差,常規堵水調剖技術已不能滿足油田正常生產需求。因此,近年來提出並發展了深部調剖技術(深部液流轉向技術),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驅和聚合物驅的開發效果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全面分析我國深部調剖技術研究現狀,提出了深部調剖技術的發展趨勢,即在充分認識油藏現狀的基礎上,實現對高含水油藏和聚合物驅油藏深部水流優勢通道的干預,使液流轉向,從而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驅和聚合物驅效率。

關鍵詞:深部調剖;新技術;進展;發展趨勢

正文由研究進展、發展趨勢及結束語3部分組成,引用參考文獻27篇。

(三)方法推導及技術應用性文章

例1:“氣井垂直管流計算方法的推導與應用”[7]

摘要:在氣田開發的氣井優化生產、油田開發的注氣保持壓力、地下儲氣庫的注氣與採氣等方案的設計中,經常用到垂直管流計算公式。該方法在國外比較成熟,文獻經常介紹。雖然這些方法在我國的期刊和著作中經常使用,但仍缺少比較完善的理論推導。而國外以英制單位為基礎的推導,也讓人有望而卻步之感。根據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Bernoulli)方程,考慮氣體在管中流動存在的摩擦壓力損失,以SI單位為基礎進行了理論推導和單位變換,得到了計算氣井井底流壓、井底靜壓和產氣量的方法。針對具體實例,採用推導的計算公式,詳細介紹了計算方法和步驟。計算結果表明,試差迭代法可以快速計算得到井底流壓。

關鍵詞:氣井;垂直管流;計算方法;井底流壓;靜壓;產量

正文由公式推導、雷諾數和摩擦係數的確定、應用舉例、結束語及符號註釋5部分組成,最後還有附錄部分。

例2:“遼河油田纖維樹脂砂防砂技術”[8]

摘要:針對遼河油田的出砂情況及採取的防砂措施,提出採用樹脂預包纖維與覆膜石英砂混用的方法提高防砂效果,詳細討論了樹脂預包纖維對石英樹脂預包砂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和滲透率的影響。當樹脂預包纖維加量控制在4%~8%時,巖心的各項指標都能滿足防砂需要,施工成本費用可降低30%左右,單井節約成本2~3萬元。截至20xx年9月底,採用該技術施工54井次,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90%,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樹脂預包纖維;石英樹脂預包砂;抗壓強度;滲透率;遼河油田

正文由防砂原理、室內實驗(實驗材料、樹脂塗覆及性能指標、樹脂預包纖維的影響)及現場試驗3部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論證,最後給出了結論。文中插圖3幅,數據統計表格1個,引用參考文獻6篇。

三、建議

綜上所述,建議科研生產工作人員在搞好科研生產工作的同時,注意加強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多瞭解一些期刊的編排規範,以便把科研成果準確明瞭地推介宣傳出去,實現資源共享,促進科學技術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第2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xx.

[2] 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18講[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3] 李宏義,姜振學,董月霞等。冀東油田南堡2號構造古潛山成藏條件及模式[J]。斷塊油氣田,20xx.17(6):678-681.

[4] 王英民,王改雲,張雷等。雅克拉地區下白堊統亞格列木組沉積特徵及主控因素[J]。斷塊油氣田,20xx.18(3):293-296.

[5] 季 敏,譚麗娟,劉 斌。隱蔽油氣藏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斷塊油氣田,20xx.16(4):45-47.

[6] 由 慶,于海洋,王業飛等。國內油田深部調剖技術的研究進展[J]。斷塊油氣田,20xx.16(4):68-71.

[7] 陳元千。氣井垂直管流計算方法的推導與應用[J]。斷塊油氣田,20xx.17(4):443-447.

[8] 謝錦男。遼河油田纖維樹脂砂防砂技術[J]。斷塊油氣田,20xx.16(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