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技術創新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2W

技術創新論文(精品多篇)

技術創新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中小企業也在逐步發展,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當前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多的挑戰,為了滿足市場發展變化的需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採用合適的激勵機制來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文章主要探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內部激勵機制構建,分析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的內涵和重要性,瞭解內部激勵機制的構成,從而總結出有效的構建方式,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不斷創新。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

1前言

近年來中小企業在穩步發展,推動着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以傳統的行業為主,在快速變革的市場下面臨很大的挑戰,市場競爭壓力較大,中小型企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完善企業制度,從而保持良好的競爭優勢,不被市場所淘汰。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因此中小企業要抓住重心,採用合理的方式來不斷激發企業的創新和技術的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受到內部和外部激勵機制的影響,企業內部的因素對技術創新有着較大的影響,所以中小企業要加強對內部激勵機制的完善,尋找合適的構建策略,切實地推動企業技術的創新,保持企業的穩步前行。

2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的概述

中小企業的特點是規模較小,對應的從業人員、資產和銷售額都較小,但是同樣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技術創新是保持中小企業活力的一個源泉,中小企業緊跟時代的潮流,分析客户和市場的需求,根據這些變化和需求不斷地創新自身的技術和產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涉及企業產品的構思、開發等多個環節,這一系列的創新活動能夠有效的推動企業的進步與發展。激勵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撐,良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速度和質量,推動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由兩部分組成,內部激勵機制和外部激勵機制。外部激勵機制主要是來自於市場、政府和民間的激勵;而內部激勵制度的來源主要是企業本身,企業是激勵的主體,員工是激勵的對象。中小企業在推動自身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會實施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以激發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的主體是企業,客體是企業員工,兩者需要進行良好的互動才能保證激勵機制達到有效的作用。在很多中小企業都存在一個情況即企業的管理者或者説決策者既是激勵主體也是激勵客體,在企業中不僅擔任管理者的角色還是技術創新人員,這就加大了企業制定激勵機制的複雜性。但是當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統一時,內部激勵的主題要加大對技術創新人員的重視,瞭解技術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深刻探索技術創新人員的需求和明確有效的。激勵因素。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一般較小,因此相應的技術創新人員和資金都不是很充足,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經常模仿其他企業的產品,對自身產品的研究和創新的重視有一定的欠缺,十分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設置時要關注市場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將重點放在創新自身產品體系上。

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的有效構建

3.1構建良好的管理制度

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是技術創新的保障,能夠促使技術創新活動的有序開展。因此中小企業在激勵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應該豐富分配製度的類型,以績效為評判依據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激勵,技術人員和員工都能受到良好的激勵,充分發揮在崗位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技術創新一般會持續較長的一個過程,因此企業在對技術人員進行考核和績效評價時要關注項目的進展。另外技術創新一般都是團隊活動,在對個人進行評判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團隊的績效,要根據人員的貢獻和工作情況進行有差別的獎勵,例如對於技術創新活動中的關鍵人物企業應該着重肯定並獎勵,一定的差別才更能體現出激勵制度的公平。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更迭對企業提出的要求約越來越高,技術人員知識水平的高低對企業來説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業應該結合當前技術發展的需求對企業關鍵性技術創新人才進行相應的培訓,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企業創新的實力。

3.2明確企業的產權結構

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歸屬權和技術創新中的風險承擔者都和企業的產權有着一定的聯繫,構建清楚明晰的產品結構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我國的中小企業很多都是家族企業,涉及企業最終權益的人員較多,當企業快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經常會出現爭權爭利的情況,這樣的糾紛對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技術創新的環境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中小企業在促進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確保企業產權的明晰,才能給技術創新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和時間,最終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技術創新是團隊活動,由六種不同職責的人員共同構成,企業在推進技術創新時要保證團隊的穩定,因此可以給予適當的股權激勵,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配,這樣才能增加中小企業的吸引力,留下更多優秀的技術人員。

3.3設置合理的組織制度

中小企業其實是一個經濟組織,擁有一系列的職能部門,這個組織發展的成果會直接影響着技術創新的進程和成果,因此中小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展的情況設置合理的組織制度。技術創新對多個職能部門都存在需求,必須保持職能部門之間信息暢通,才能達到協調一致的情況,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條件。不同的組織結構對技術創新也會產生不同方面的影響,所以中小企業在設置組織結構時要結合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儘量縮減組織層次,適度的將權利分散下去,構建出有機的組織結構。另外技術創新涉及團隊活動,因此企業在設置的時候要充分調動所有的技術人員,以項目小組的形式來組成團隊。中小企業資金和人力的情況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個創新項目齊驅並行的態勢,那麼企業可以設置相應的矩形組織結構,明確各人員的職責,促使創新項目工作的穩步開展。

3.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靈魂,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對自身企業文化的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強員工的認可,並且有與之相應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文化是經濟建設的基礎,與技術的不斷創新息息相關。企業人員對企業文化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認可,對其相應的觀念和行為規範也給予一定的肯定,企業人員才能更好的在團隊中投入工作,再在良好的企業文化中不斷薰陶,在工作或者創新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創造和自我完善。良好的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面對創新中的難題能夠給予技術人員信心和動力,促進技術人員更具創新精神。

4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需要完善的內部激勵機制,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瞭解內部激勵機制的意義和作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構建。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產權結構、組織制度以及企業文化對激勵機制乃至技術創新都有着深刻的影響,中小企業要處理好這四個方面的事務,從而構建出良好的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有效的促進技術創新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中小企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佔據一定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唐薇,沈凱元,等。政府支持行為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內部激勵為中介變量[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xx(6):101-108.

[2]段媛媛。淺談施工企業技術創新內部激勵機制的構建[J].科技信息,20xx(26):147.

[3]柳飛紅。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評價及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xx.

技術創新論文 篇二

【摘要】我國的企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是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步形成的,還存在着諸多問題,迫切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技術創新; 風險投資; 規避風險

風險投資是以高額的資本投入,承擔高度市場風險,獲得預期高額利潤的投資,是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投資方式。目前,我國風險投資仍處在初級階段,要使其進一步健康發展,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風險投資主體單一,資金來源渠道短缺

目前從事風險投資的企業,除了外資投資基金外,主要是政府和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建立的風險投資公司,而由私人資本、民間資本等建立的風險投資很少。儘管幾年來城鄉居民的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他們很少把資金投資於高新技術企業和國有企業,其少量的投資額基本投入到了國債、股票市場中,沒有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保險、養老等各種基金尚未開展風險投資業務,缺乏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渠道和運作保障機制。從總體上看,風險投資資金缺口仍非常大,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風險投資企業發展的需要。風險資本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瓶頸”。

(二)風險投資相關的配套政策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

1目前我國尚沒有關於風險投資基金的法律規定。也就是説,不能依法設立風險基金和民間風險投資公司,這也是目前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只能稱作投資公司而不能正式亮相的原因所在。

2現行《公司法》也缺乏關於風險投資公司的相應規定,依據《公司法》設立風險投資公司只能按照一般公司的設立方式去運行,從而使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的法律定位不明確,運行管理也無法可依。

3現行税收政策不合理。無論是在對高科技產品的增值税上,還是投資收益所得税上,都缺少一定的優惠政策。

(三)風險投資相關的中介組織不發達

目前風險投資的`主要障礙是中介服務機構不完善、不規範、不到位。由於風險投資的初期要對被投資企業進行資產和經營狀況的評估,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投資後要參與企業管理,幫助企業發展,這一切都需要與其相關的專業分工很強的評估機構、法律機構和職業化經理隊伍的參與。而我國的資產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的市場信譽機制尚未建立起來,資產評估不客觀、不公正的情況比較突出,財務信息失真的情況比較普遍,使投資者難以樹立信心。

(四)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不完善

風險投資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經營企業,而是為了收回投資,實現超常規投資收益和儘可能減少投資風險。這種主動承擔風險的投資動機,在客觀上要求有一個順暢的退出機制,使風險投資人有可攻、可退、可守的條件。只能進入,難以退出,既使投資方資金呆滯,又使生產經營企業難以擺脱債務負擔,對有關投資的雙方都是不利的。

(五)風險投資的專業人才匱乏

風險投資是一個全新的投資領域,從業者需要各方面高水平的業務知識和判斷能力,不僅需要具有公司戰略規劃、企業經營管理、財務、税務、金融及高科技等多學科綜合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從宏觀經濟技術層面進行把握的能力,能夠在投融資決策過程中解決交易結構設計、投資回收與退出等實際操作問題。因而,風險投資基金的經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具備金融投資實踐和高新技術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我國目前普遍缺乏風險投資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使投資基金和投資項目的管理很難達到國外同行的水平。

二、解決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問題的對策

解決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存在上述問題並不是孤立的,既有宏觀政策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微觀經濟問題。解決上述問題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國家應加大相關宏觀政策的調整力度

國家應加大風險投資相關政策的調整力度,為風險投資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的政策環境。

1國家可以選擇若干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好的區域進行風險投資的試點工作,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2儘快建立起適合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法律制度和一些具體的管理辦法;

3儘快健全社會中介機構行業管理體系;

4國家應在税收、利率等方面給予風險投資以一定的優惠。

(二)重新構建風險投資主體,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國家應當從政府補助、税收優惠、政府擔保等諸多方面積極扶持風險投資的發展,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銀行和民間資本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建立股份制的投資公司,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同時,政府還應創造一個使各市場主體都能平等進入的資本市場,積極吸引境外資金向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鼓勵多種融資方式,促使投資來源的多元化,擴大風險投資資金的規模。

(三)建立風險投資的適時退出機制

風險資本的退出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受資公司在股票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風險資本通過出售股份退出;二是將投資公司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一個大公司;三是由受資公司回購風險資本。目前,我國風險投資政策體系不完善,業內機制不健全,尤其是投資退出渠道不暢通,這説明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的確還不夠成熟,但是,過去25年中國的風險投資項目有30多個已經成功退出,其中有90%以上不是通過上市實現的,而是通過股權轉讓。目前,我國正在積極醖釀創業板市場,國內風險投資的環境正在快速而積極地變化,投資前景看好。

(四)建立國有企業預警和拯救機制

國有企業的投資風險是國有資產的風險,政府應該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建立國有企業風險預警和拯救機制。運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國有企業經濟信息和監測系統,按照企業景氣模型,及時分析國有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建立國有企業專家諮詢委員會,及時向專家發佈企業經濟信息;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定期進行企業診斷,向國有企業管理部門提出諮詢建議。專家委員會只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不與企業發生直接工作聯繫和經濟利益關係。

(五)加快風險投資專門人才的培養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力量,風險投資事業也不例外。就目前來講,要加快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必須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要有計劃地選擇部分高等學校開設風險投資方面的專業,同時還可以有計劃地派遣在國內已有一定經驗的風險投資管理人員到國外培訓,或者聘用在國外從事風險投資的華人專家回國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明友。知識經濟與技術創新。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2] 趙惠芳。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科學出版社,20xx

技術創新論文 篇三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隨着各種新型技術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一些漏洞也就逐漸的暴露出來。因此,計算機技術要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就必須重視技術創新和發展,不斷開發新技術來適應越來越嚴格的技術應用環境。本文首先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分析了計算機技術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對我國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創新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創新;發展

隨着我國的科技水平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對於先進科技的重視程度也大大提升,尤其是計算機技術。近年來,計算機技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人們對於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是希望能研發出更加方便快捷的計算機技術,服務於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在這種形勢下,必須重視計算機技術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計算機技術創新現狀

(一)計算機技術概述

計算機技術與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是通過計算機相關知識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發揮計算機技術的功能,為行業發展提供便利。計算機應用技術更是作為一門學科是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學習包括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術應用兩個方面,同時還要學生對計算機專業以外的知識有所涉獵,以便將計算機專業的知識與其他方面的知識相互融合,實現新的應用。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用户數量正迅猛增長,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應用更是鞏固了計算機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就我國目前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現狀而言,其技術發展仍不夠成熟,存在許多問題,如:安全性能不夠高、相關法制建設不健全、信息資源利用不足、網絡建設結構不合理等。因此,我國的計算機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二)計算機技術創新情況概述

目前,計算機技術創新發展可以分為三點:1.微處理器的發展微處理器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核心部分,在不斷髮展和創新過程中主要經歷的變化就是尺寸的優化,在微處理器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量子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期的研究表明,紫外光源由於波長的限制,並不能對處理器的性能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2.分組交互技術發展。分組交互技術主要用於實現數據的分割處理的功能,將屬於分割成長度相同的數據段,通過在各數據段前加入相應的信息來對數據進行標記,這樣便有利於之後的傳輸過程,在數據傳輸方式方面一般會採取逐段傳輸的方法。3.納米科技的發展。納米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將會給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信息處理量過大的問題提供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計算機的信息處理主要依靠電子元件實現,電子元件的性能與計算機的處理速度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納米技術在計算機技術方面將有很大的`發展。

二、計算機技術創新瓶頸

(一)缺少強大的技術開發團隊

一個專業的技術開發團隊是計算機技術研發的重要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因素。我國的計算機技術發展較快,導致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匱乏,一些專業的技術開發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綜合素質不強,不能將專業知識很好的應用到技術開發工作中,從事計算機技術研發的人員越多,這種現象就越普遍。一些計算機技術研發公司或企業為了節省運營成本,引進一些剛入行的學生或員工,這嚴重影響到計算機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效率,甚至會起到副作用,導致很多創新項目很難進行下去。

(二)高效教學和培養過程中的不足

很多高效在計算機技術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過於重視計算機技術的知識教育,盲目的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在課程規劃和授課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部分,有些學校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很難合理規劃和開展課程,收效甚微。這種情況導致我國很多高效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綜合能力較差,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計算機技術創新策略

(一)提高開發團隊的綜合素質

要提高計算機技術開發團隊的綜合素質,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多元化的人才基礎,計算機技術企業或公司要積極引進各類計算機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採取以老帶新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把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具備最新計算機知識的畢業生,加快技術人員的成長速度,強化團隊的力量。另外,計算機公司或企業還可以與高校合作,利用高校先進的計算機設備、資源和強大的師生團隊來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最後,在實際工作中,公司應當積極組織學習和培訓,採取各種方法來激發員工的潛力和能力,邀請計算機“大牛”來為員工答疑解惑,逐個掃清計算機技術創新之路上的障礙。

(二)安全性能的改進

計算機安全性能的改進可以通過軟件的開發來實現,確保計算機在聯網狀態下的安全運行。具體的改進措施包括兩點:①防火牆技術改進。防火牆是網段隔離的屏障,使各網段之間有條件的通信,應對網絡的訪問進行控制,尤其是網絡方位的最初屏障。②網關技術多樣化。進行集中網關技術開發,根據智能不同進行分工,可以對計算機的信息安全進行全方位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蔣天宏.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xx(34):199.

[2]彭斌.計算機技術發展中的創造與選擇[D].南京:東南大學,20xx.

[3]康會敏.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探析[J].硅谷,20xx(06):26.

[4]王增光.淺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電子製作,20xx.06.

技術創新論文 篇四

技術創新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變革無不包含着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國防科技工業的技術創新在節能環保方面有一定的進步,但這個領域技術創新的水平、技術創新的模式還沒有完全轉到生態化的道路上來。

技術創新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變革。無不包含着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國防科技工業的技術創新在節能環保方面有一定的進步,但這個領域技術創新的水平,技術創新的模式還沒有完全

轉到生態化的道路上來。因此,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將生態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循環經濟理論相結合,大力研製開發節能環保型技術,走生態化的技術創新之路,就成為實現綠色國防、綠色國防科技工業和實現國防科技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態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的價值。

研究生態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的理論價值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我黨在經濟發展領域的指導思想。技術創新的理念與生態經濟學的理念逐步地結合,並逐步形成新的技術創新觀念。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也應該處理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用生態化的技術替代傳統的技術,並實現技術創新的商業價值。

研究生態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的實踐價值國防科技工業是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體現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國家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武器裝備追求獨特和領先的屬性以及戰略產業競爭的特徵決定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必須要選擇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技術創新模式。在當今各國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型技術的同時,我們僅憑現有的資源是難以應付未來的戰爭,難以實現國防科技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只有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創新模式才能增強國防科技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張雲川在20xx年1月8日指出,20xx年國防科技工業將在全系統列出30家重點耗能大户和30家重點排污企業,限期開展降耗減排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並嚴格重大項目節能評估和環保評審,加強降耗減排工作,推廣綜合節電、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等提升節能和環保水平的先進適用技術。這一舉措一方面説明了當前國防科技工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在節能環保技術研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技術創新模式研究的重要性。

可以説,國防科技工業採用什麼樣的技術創新模式,直接決定了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方向和實現國防科技工業永續發展的要求。

所謂自主創新就是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完成技術創新全過程,關鍵技術上的突破由本企業實現;模仿創新就是企業學習,模仿其他企業先進技術,根據自身情況加以改進,完成本企業的技術改造或創新;引進創新一般指企業從國外或經濟發達地區引進先進技術,結合本身情況為我所用,進行技術創新;合作創新即不同企業、不同行為主體為進行某項技術創新共同努力。

根據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不同可將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劃分為技術推動模式、需求推動模式和雙重推動模式

技術推動模式是指技術創新主體擁有某種技術,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產權明晰;需求推動模式的優勢在於: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自身利潤來考慮選擇是否進行某種技術的研發,以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主;雙重推動模式是指技術創新主體所擁有的發明或發現是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按照技術創新的組織模式的'不同可將企業的技術創新劃分為計劃組織

模式、自行組織模式和聯合組織模式

計劃組織模式是指由企業外的組織(一般指政府)有計劃地進行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自行組織模式是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使企業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去組織技術創新;聯合組織模式是指政府對創新任務的確定和創新企業的選擇和市場的需求相結合。

按照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與程序可將技術創新分為線性創新模式、雙向循環模式和霍夫勒模式

線性創新模式所包含的三種類型一一科技推動型、市場拉引型和計劃推動型。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創新活動自始自終都是在本系統內完成的,而雙向循環模式和霍夫勒模式都是非線性的模式。按照技術創新的過程可以將技術創新的模式分為:預期模式和隨機模式,按照技術創新的演化過程可將技術創新的模式分為現行模式,目標模式和過渡模式;按照技術創新的主體、動力機制和管理機制可將技術創新分為完全競爭模式、計劃創新模式和混合創新模式。

生態經濟學視角下的技術創新模式的劃分

根據生態經濟學中的生態系統理論範疇、生態平衡理論範疇和生態效益理論範疇,可以將技術創新模式重新劃分為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亞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和非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

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的相關理論,技術創新屬於人的行為,在生態經濟系統中要正確發揮人的主導作用,要充分考慮到客觀規律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的因素,對於新技術的開發、研究要始終貫徹生態和經濟相協調的觀念,技術創新不僅要考慮眼前利益,而且要看到長遠利益,從而保證新技術對未來環境是完全無污染的、完全環保的。

亞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根據生態經濟學中生態經濟平衡的理論,面對日益擴大的需求,人們從生態中獲取物質將越來越多,而面對有限的生態資源,我們不是靠限制經濟的發展來維護生態的平衡,而是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來研宄和開發出更有利於節約資源,更有利於減少廢棄物排放的新型技術,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廢棄物能夠得到循環利用,從而實現永續發展的技術創新模式。

非生態型技術創新模式。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充分權衡技術創新的利弊得失,按照生態經濟效益的相關理論,在優先考慮技術創新的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出於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需要,暫時容忍新技術對環境的污染,從而在以後的技術創新過程中再使這種污染不斷解決得到解決。例如,目前各國都在為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發射的各種衞星。這些衞星在廢棄以後勢必會對太空的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但隨着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

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創新模式的生態化抉擇

為了使得我國國防科技工業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筆者通過對國內外技術創新模式進行了綜合研宄,得出以下結論。

對於那些“放開類型”的國防工業企業,比如軍需生活用品生產等一般軍用技術,可以而且應該鼓勵地方企業參與投資建設,使其選擇生態型即合作或模仿技術創新模式,有利於減少國防開支,提高產品質量。

對於“限制類型”的國防工業企業來説,比如鋼鐵、船舶等允許地方企業進行參與的技術,應根據企業綜合實力可以選擇亞生態型的合作或自主技術創新模式,對於其中的高科技和核心技術,由於其特殊性可以產生壟斷效應,應選擇自主創新模式。

對於“禁止類型”的國防工業企業來説,要實行國有制,如航空航天、核武器、導彈、潛艇等戰略武器製造等國家嚴格禁止泄露的尖端技術,考慮到特殊地位,其技術創新模式一律選擇自主創新模式,同時也是非生態型的創新模式。

當前技術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競爭已逐漸成為國際間競爭的核心內容,是經濟發展和生產率增長的基本動力。然而,為了增強我國國防實力,加強國防工業企業的能力,必須進行技術創新,特別是對國防軍隊建設中的那些核心技術和尖端技術,為了避免落後就要捱打,在國際局勢急劇變革的今天,應該採取亞生態和生態型的自主創新模式。為了加速我國國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增強我國科技綜合競爭力的技術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努力。

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與各大科研院所組建研發戰略聯盟。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機構將成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防科技工業企業自身必須重視R&D能力培養,建立自己的R&D機構。一流的企業必須要有一流的研宄機構。未來技術創新的中心在企業。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研宄機構就不可能成為一流的企業。

國防科技工業企業自身必須要有科研管理機制。高效的科研管理機制是研發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應該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從科研活動客觀規律入手,建立靈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機制。

必須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使一大批由政府部門轉制而成的企業集團實體化、大型化,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方式組建新的大型企業,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科研院所改變目前的遊離狀態,真正成為企業的技術中心,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全面提升我國大型企業的自主創新。

技術創新論文 篇五

摘要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多次提到“自主創新”。但是要中小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來進行技術創新談何容易。根據當前國內外的情況,認為我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模式通向技術創新。從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遇到的難點出發,分析產學研合作的可行性、優越性和侷限性,並結合實際經驗提出產學研合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

企業技術創新的最主要方式有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合作創新。在最近頒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自主創新”成為關鍵詞。在《建議》中,多次強調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提出在“十一五”時期,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着力點: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從《建議》中可以看出,自主創新是中小企業在今後的發展中至關重要的機遇。

相比“十五”規劃,國家會制定更多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但主要還是針對大型企業,對於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還是有限,使得中小企業很難靠自主創新搞技術創新。

1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難點

1.1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存在障礙

不少中小企業認為,科技自主創新的風險太大,投資太大,投資回報率不高。而且有一部分企業領導認為企業無需自主創新,“引進”技術同樣能使企業發展。雖然技術引進具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等優點,是後進企業趕超先進企業的一條捷徑。但從市場上轉讓技術的案例,可以看出,一般大公司轉讓出去的技術都是一些將近淘汰或低利潤的技術,處在成長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術是不會輕而易舉地轉讓給其他企業的。而且很多中小企業只是單純的引進,沒有注意引進後的消化、吸收模仿和創新。這是我國中小企業不能通過模仿創新走上自主創新的主要原因。

1.2我國金融、行政體制的約束

企業自主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我國中小企業目前還缺少正常暢通的融資渠道。實踐證明,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離開政府的引導、支持是難以實現的。在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獲得各種資金的支持比較容易,而且很多發達國家都有相應的體制政策支持企業搞自主創新。例如美國就有通過立法如《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法》制定中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等方式,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硬性規定政府各有關部門必須按一定比例向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計劃提供資金,用於援助中小企業開展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以促進他們的專利發明轉化為生產力。而在我國,雖然近幾年有政策支持自主創新,但是主要的受惠對象還是國有大企業。銀行的諸多信貸業務大都面向國有大企業,再加上中小企業勢力較弱,使得資信度低,銀行對其貸款所面臨的風險較大,因而拒絕貸款。而且我國的融資渠道又相對單一,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融資難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原因。

1.3中小企業研發能力基礎薄弱

中小企業規模一般不大,經濟效益一般,物質與技術基礎比較薄弱。首先,以往中小企業沒有注意對科研人員的培養,整個企業文化都不適合科研人員的發展,致使企業科研人員缺乏,科研投入少,科研基礎薄弱。再者,中小企業對科技研發的經費投入過少。我國目前R&D投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6%,而發達國家為2.3%~3.0%,發展中國家為1.5%。我國許多企業的R&D支出還不到營業額的1%,而有關研究表明,企業要生存下去,其R&D支出至少應占營業額的2%~4%。由於科技研發的經費的投入少,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1.4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信息獲取渠道

我國提供科技信息的中介行業還沒有得到發展,信息中介市場還是處於萌芽階段。如果中小企業自己投入資金建設一套獲取信息的渠道,成本又太高,投入與產出比較低。因此造成中小企業無法掌握最新的技術和產品信息。

2產學研的可行性

2.1解決了中小企業科研人才短缺問題

由於中小企業的資金和管理方式的問題,很難留住出色的科研人員,致使中小企業的科研實力始終無法提升。而在高校和科研單位,他們有的就是人才,而且實力也是相對穩定的。

2.2降低了中小企業自主開發的風險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

高校和科研單位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大量的相關信息,有一流的科研人才,有較強的科研基礎。如果中小企業與他們合作,就可以節省很多蒐集相關信息的人力、物力,不用一切從零開始。降低和分散了企業開發的風險、縮短了創新的週期、減少無效的投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2.3改善了中小企業資源配置的問題

相對大企業來説,中小企業資源是相對緊缺的。把科研的部分留給了高校和科研單位,企業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營、管理、發掘市場等方面,從而改善了企業資源結構。

2.4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這表明國家今後將會加大力度支持產學研合作。

3產學研合作要注意的細節

3.1必須以企業為主體

在產學研的合作中,校企雙方價值取向不一致是目前產學研合作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學校通常會比較注重追求學術成果,很少考慮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起到主導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使技術能成功推出市場。例如我國中小企業板第一隻股票浙江新和成公司在進行維生素A的生產技術方案論證時,某研究院的專家對產品市場價格信息瞭解比較少,提出用胡蘿蔔素作為原料生產維生素A。實際上,如果用胡蘿蔔素生產維生素A,按市場價格,原料價格都要高於產品價格,即使這樣的技術創新在技術上有可行性,能開發出新產品,但根本不具有市場可行性,不可能產生利潤,完全是無效的技術創新。

3.2中小企業不能過分重視短期的經濟效益

有些中小企業的領導由於對技術的不瞭解,對研究開發的長期性投入認識不足很容易會用短期的經濟效益來評價一項技術的可行性。這時科研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應該跟企業的項目負責人進行溝通,雙方應詳細地論證這個研究的可行性,使雙方達成共識。

3.3應與固定的科研單位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與科研單位建立長期的“產學研”聯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與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深入的聯繫,企業才能在第一時間內獲得科研單位的科研開發信息,從而以“最經濟”的手段獲得新項目或新產品的。轉化權利。企業可以定期派專人走訪大學的科研部門,定期邀請大學的教授、專家來企業進行技術諮詢等。

3.4企業應允許創新的失敗

著名學者曼斯菲爾德在對美國三家大公司創新的調查分析後提出,60%的項目通過研究開發能夠獲得成功,成為技術發明;只有30%的項目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而最終只有12%的項目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達到創新成功的目的,企業應認識到任何模式的技術創新都帶有風險,只有風險大小不同而已。因此,企業應有允許創新失敗的認識與準備。

3.5雙方應簽訂合作合同

在雙方的合作中,應訂立責任義務明確的合同和訂立詳細的進度表,保障雙方的利益。當科研單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企業也應該給予一些餘地。但過了一段時間觀察後,仍不能完成,企業就應該立即解除合約,減少損失。

企業通向技術創新的道路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也有不少中小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模式進行技術創新的成功例子。每個中小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但經驗數據表明,產學研合作的成功率相對高一些。

參考文獻

1劉德平。提高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能力的對策與建議[J].特區經濟,20xx(3)

2董新宇,李偉,蘇竣。民營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與政策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xx(6)

3王俊鳴。高技術公司商業創新的動力是什麼[N].科技日報,20xx-11-08

技術創新論文 篇六

摘要: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電子通信技術也沿着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電子通信技術的應用備受各界的廣泛關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使人們的各種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促進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推動社會發展。目前,我國電子通信技術創新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應加以重視,尋找解決辦法。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研究經驗,分析電子通信技術發展的現狀,對加快其創新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電子通信技術;現狀;創新發展;建議

在現代社會中,先進的科學技術佔據重要的地位,是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標,對社會的進步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電子通信技術是數字模擬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多種技術的總稱,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有着十分廣泛的運用。現階段各國都在大力開發、研究、創新電子通信技術,但是,創新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亟待需要解決。

1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意義

1.1從企業角度,分析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意義

對於企業而言,通過對電子通信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企業內生產運營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企業高層領導利用電子通信技術進行市場數據調研,能夠迅速掌握當前形勢,並據此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做出正確有效地決策,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逐步佔據更廣闊的市場份額,增加收益。

1.2從國家發展角度,分析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國家的發展進程,而電子通訊技術是科學技術水平的體現,能夠較好的反映一國的綜合發展能力。先進的電子通訊技術更加便捷、快速。更加全面、有效的科技防禦力量,已經是現代化國家軍事力量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對國家的安全穩定、快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

1.3從人們生活角度,分析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意義

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傳統的通信工具和手段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生活質量的需求。當今世界向着全球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將較遠距離的人、企業聯繫到一起,使之能夠更好地相互合作、協調統一、共同發展,急需先進的電子通信技術作為支撐,為之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搭建聯繫的橋樑。此外,除商業需要外,人們日常生活對通信的需求,也對電子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4從其他角度,分析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意義

除上述意義之外,電子通信技術的有效利用能夠使信息共享的效率得到較大的提升,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觀的發展戰略。通過電子通信技術優化生產企業的生產流程,調度生產,能夠使生產更簡單,使之擁有更高的效率。而且電子通信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傳媒行業,加速信息傳播,讓世界各地的人能夠了解到需要的信息,促進全球範圍內的信息交流。

2電子通信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我國電子通信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電子通信行業競爭激烈,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力度進行電子通信技術的創新,我國在對其創新的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及時發現並改正,爭取實現快速發展電子通信的目的。筆者根據對當前現狀分析,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2.1我國對電子通信核心技術層面的創新有待加強

相比於西方許多發達國家而言,由於我國電子通信產業起步較晚,導致發展過程中打下的基礎較差,造成我國通信核心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存在非常大的落差,阻礙了電子通信技術的創新。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不利因素,即我國在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使我國很難自主創新電子通信技術中的基礎及核心技術,突出表現在芯片、系統等方面,造成我國在電子通信行業不能與國外強有力的競爭,競爭力較差,技術創新發展也十分緩慢。

2.2我國存在電子通信技術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始終存在,儘管國家已經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儘可能地減小差距,但卻還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電子通信技術發展也不均衡,相對發達的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發展差距,已經取得一定程度發展的地區開展的創新研究有相應的進步,而落後地區則基本沒有成效。

2.3我國投入於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各種資源不充分

近些年來,我國已經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對電子通信產業的技術研發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但仍然與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相比較而言,投入還是較小,不能更有效地開展技術研發,取得創新技術。

3改進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的建議

3.1注重對電子通信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

要進行創新,首要因素是人,必須有創新型的技術人才才能更有效地開展技術研發工作,因此,應該注重對電子通信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建立完善的相關人才培養機制,全面的提升綜合素質,通過有效機制實現未來對大批電子通信技術創新人才的需求。其中應注意要完善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競爭機制,有利益、有競爭才有動力,合理的競爭機制是有效培養的關鍵。

3.2加大核心技術的創新投入

電子通信技術發展的關鍵是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只有把握住核心技術,才能在產業中取得優先權,佔據有利地位,進而使電子通信創業更加具有競爭力,促進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大核心技術創新的投入。

3.3大力推廣電子通信產品

電子通信技術的創新需要大量的資源。長時間的研究開發,經濟上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推廣電子通信產品,是為其創新提供客觀經濟條件的基礎,要全力促進生成電子通信產業鏈,帶動技術的創新。

4結束語

隨着當前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化趨勢的逐步形成,電子通信技術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電子通信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必須加強對電子通信技術的創新,從創新人才培養,核心技術創新力度及電子通信產品的推廣三個方面,為實現我國電子通信技術創新發展提供基礎資本,提高我國電子通信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東鴻。關於電子通信行業技術能力創新的思考[J].中國新通信,20xx(9):57-57.

[2]劉國平。關於電子通信的創新發展[J].通訊世界,20xx(6):52-52.

[3]賈俊偉。電子通信行業的技術創新探討[J].軟件,20xx(11):161-161,165.

技術創新論文 篇七

一、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了企業科技實力和競爭力

工會組織通過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鼓勵、引導職工廣泛參與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進、發明創造、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技術培訓等,以此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各級工會積極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術交流、師徒結對等職工技能學習交流活動。還進一步整合了工會自身職工院校和社會職業教育資源,以高職、中職院校為龍頭,吸納品牌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科研院所組建職工教育陣地,積極開展農民工、在職職工的技能培訓,促進職工職業技能教育和培訓。大力推進“職工書屋”建設,不斷擴大基層企業“職工書屋”的覆蓋面,充分發揮“職工書屋”的作用,提高了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每年全國各行各業、各個層次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採取培訓、比賽、晉級、提升“四位一體”的比賽模式,在職工中掀起了學技術、練技能,爭做高技能人才的熱潮,助推了職工成長成才。此外,勞動競賽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把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融為一體,成為推動企業自身技術創新、培養技能人才、建設高素質職工隊伍的重要途徑。多種形式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工人,為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證。

2. 開展"五小"科技創新活動,促進企業創新增收。圍繞企業挖潛增效、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各級工會還積極動員職工,動腦筋、想辦法,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難點和關鍵環節,開展以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創新技術、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為主要內容的職工“五小”(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創新活動,為企業降成本、增效益。

3. 開展班組工人先鋒號、勞模技術標兵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提升職工創新能力。班組是企業的細胞,企業的各項生產任務和經營管理都要通過班組去實現和落實,各級工會深入開展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載體的班組(科室、團隊)創建活動,把班組打造成職工鑽研技術的陣地,提升了班組創新能力。勞模、技術標兵是企業的技術骨幹,是技術創新領頭羊。創建勞模技術標兵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勞動模範、高技能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有效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分佈在不同企業的勞模、技術標兵創新工作室成為職工學習交流技術的“培訓平台”、技術創新的“孵化平台”、技術成果的“轉化平台”。創新工作室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高素質職工隊伍,不斷提升了職工自主創新能力。

4.開展職工創新人才、創新成果評選活動,激發職工的創造潛能和熱情。各地工會和人社、科技等部門積極開展選樹“首席技師”、“金牌工人”,評選“能工巧匠”、“創新能手”,以及職工合理化建議、創新成果評比表彰活動,並加大對優秀技術人才、科技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一些省市和企業還相繼制訂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勵辦法,着重在薪酬、福利、培訓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傾斜。進一步營造了尊重科學、崇尚技能、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職工吸引到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來,普遍提高了職工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存在的問題

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各地蓬勃開展,推動了企業經濟技術進步,但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也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1.參與面不足,羣眾基礎還不夠廣泛。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是羣眾性的活動,職工的廣泛參與是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力的體現,是衡量活動開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非公企業對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缺乏認識,參與度不高。一些職工認為經濟技術創新過於“高大尚”,是為技術尖子準備的,他們把經濟技術創新看成“技術骨幹、科技人員”的活動,而不是職工自己的活動。造成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企業、在職工的'影響還不夠大、覆蓋面還不令人滿意,企業、職工參與面上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2. 未選準切入點和結合點,影響技術創新活動效果。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就是要激發職工的首創精神,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的實際難題。但一些單位沒有能抓住關係生產、經營、技術、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把其中的重點、難點、薄弱點作為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切入點和結合點,致使活動針對性不夠強,效果不夠好。

3.對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價不規範,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在對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價上,存在不太規範的情況。如沒有建立客觀的、科學的、操作性好的成果評價標準;邀請的評委也並非都是行業技術專家,評價主觀因素較多等。造成成果評價失真,權威性差。這種有失公正的評審結果難以服眾,往往挫傷職工的積極性。

三、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思考

1. 廣泛引導和動員職工參與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進一步夯實企業自主創新的羣眾基礎。通過宣傳和引導,讓職工羣眾認識到技術創新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同時也是職工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對於湧現出來的職工技術創新能手,要做好宣傳工作,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幫助廣大職工樹立創新發展理念,促使職工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投身到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熱潮中,立足崗位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等,在創新謀發展上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要繼續深化勞模技術標兵創新工作室等創新基地創建和完善工作,大力開展職工創新項目孵化、成果評選、展示交流活動,不斷激發廣大職工創新才智、創造潛能、創業熱情。

2. 關注非公企業,提高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覆蓋面。非公企業面廣、量大、職工人數多,非公企業的職工技術創新工作不容忽視。各級工會要借鑑好經驗好做法,認真研究當地不同行業、不同類型非公企業和職工隊伍特點,積極探索非公企業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新途徑、新模式,進一步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向非公企業延伸。要注意從非公企業一線職工中培養、選樹能工巧匠、勞動模範,推出一批非公企業創新活動示範單位,引導更多的非公企業職工加入到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來,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覆蓋面。

3. 藉助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努力造就創新型職工隊伍。針對當前大部分企業存在的技術工人少、技師和高級技師少、職工培訓的機會少,以及職工培訓經費列支難、職工脱產參加培訓難等問題,各級工會要藉助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學習型企業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通過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等活動,提升職工的技術技能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技術工匠。充分利用多種工作載體和方法,如推廣“名師帶高徒”師徒結對活動,讓更多的職工掌握技能人才摸索總結出來的高超技術和操作技能。形成“比、學、趕、幫、超”互助互促、共同成長的企業文化,讓更多職工在學習實踐中成才,培養一支創新型職工隊伍。

4. 規範和完善創新成果評審機制,激發技術人才的創新動力。進一步完善創新成果評價制度,科學確定評價標準和內容。規範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審,聘請科技人員和有關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杜絕外行人評審,按照成果的創新程度、難度和複雜程度、對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審,避免看人情、走形式。形成反映真實水平、保護技術人才積極性,激發職工創新激情的合理評審機制。

5.發揮基層工會能動性,切實保障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紮實有效開展。各級工會要從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措施着手,深入基層企業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基層工會能動性,做強做大基層經濟技術創新工作,確保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紮實有效開展。在縣級以上工會層面,要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職工技術創新獎勵辦法,利用工會經費,積極爭取財政資金補助,多方籌集企業、社會資金,擴大資金來源,為職工創新活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要加強與人社、科技、院校、各類技術協會聯繫,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專業服務。在企業工會層面,要積極推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成為企業管理行為,爭取企業行政支持和配合,實現職工創新活動規範化、制度化。只有這樣職工創新活動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健康持續有效地在企業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王如華,翁理忠。關於工會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xx,25(4):63-67.

[2]任小利。工會組織開展羣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淺議[J].科學之友,20xx,(11):54-55.

[3]常毅民主編。工會經濟技術工作概論[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xx.7(20xx.7重印).

技術創新論文 篇八

技術創新,指生產技術的創新,包括開發新技術,或者將已有的技術進行應用創新。科學是技術之源,技術是產業之源,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在當今中國“世界工廠”從製造向智造轉變,重工業企業紛紛面臨着行業升級、企業轉型,依託技術創新,讓企業更富有智慧、令企業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無疑是必由之選。本文從企業基層工業技術創新工作開展的視角,探討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希求能拋磚引玉,共克時艱。

當今10年,“中國製造”的傳統招牌正在半主動半被迫的情勢下向“中國智造”發生着深刻、迅猛而艱難的轉變。在重工業行業逐漸進行技術升級、成本控制、產業結構調整的洶湧浪潮面前,曾經的市場和勞動力成本優勢面對產能飽和導致的利潤攤薄、技術創新形成的成本和附加值衝擊已日益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特別是近幾年國內的鋼鐵行業,產能過飽和直接導致中低端產品線的成本成為直逼企業生死存亡的出鞘利劍,而以降本增效、開源節流為目的的技術創新工作的全面推廣和落實,已然成為企業立足自身、面對寒冬的重要選擇。

然而,如何在重工業企業卓有成效的開展技術創新工作,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歷,認為實際工作開展中首先得面對3個問題:

一、狹義指標化,企業技術管理人員與現場崗位作業員工的分工解離

重工業企業由於職能分工的習慣,技術創新工作極易被狹義的理解為一項技術崗位工作指標去完成。現場崗位作業員工被培訓習慣於接受標準化工作指令完成線性工作任務,技術管理人員往往又兼職後台組織工作,在技術層面難於同一線員工有深入接觸,造成現場有想法缺乏溝通,技術部門有指標卻閉門造車。現場崗位作業員工長期積累的革新經驗或靈感火花由於沒有明確流暢的整理管道或雪藏或流失;同時技術層挖空心思“想”項目,要麼在做事倍功半的重複性開發,要麼創新課題與本企業生產實際關聯甚微。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企業資源的實質性浪費。比如國內某鋼鐵企業中的一位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在職期間利用企業創新管道成功申請了大量專利、發明,個人也獲得了相當的獎勵收益,然而其大部分項目課題卻屬於生活日用品範疇,與企業生產需要無關,現場大量需要進行技術革新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認真應對。更嚴重的是其獲利手段在一定時期內受到追捧和效仿。結果,企業在有限預算中為無法轉化為自我實用的專利長期支付高額費用,同時專項崗位設置的人力資源脱主線而開旁支,不能不説是企業在片面追求創新的指標化上的。前車之鑑。

二、面孔高冷,技術創新課題實施與申報表述能力的解離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成果,從形式上而言取決於申報通過率。無論是專利發明、技術祕密,還是系統創新、QC,無法通過標準化的模具進行成功表述,就無法確立其法律地位獲得保護,更遑論進而發揮其經濟效益轉化能力。然而實際工作中,員工們在項目實施階段往往是熱情高漲,進入申報評審流程卻望而卻步,甚至就此止步,歸其原委,首先在心理上把申報工作定位的過於“高端”,形成畏難情緒。大部分初次涉足項目申報過程的人員無師可鑑,又或者自認為表述不夠專業,又或者獨立於現場實施階段之外,結果是詞不達意,又或者不知所云。

使申報材料反映項目實際,即做到通俗易懂,使評審人員不受專業限制,可以無障礙的閲讀識別,又做到專業規範,符合行業標準和可操作性,不但一般一線員工存在表述差距,就連具體負責相關事務的技術管理人員也不能保證十拿九穩。申報成功率低打擊了立項積極性,數量的不足使遴選優秀者加以提升更加困難,導致申報更加高冷,形成惡性循環。

三、通過即“死”,課題申報成功與效益市場化的解離

脱胎於生產實踐的創新課題一般具有行業推廣價值(技術祕密除外),但現實中經企業統一申請認證的課題項目在申報成功之後,往往立即成為塵封檔案櫃的故紙堆,距離詢價而沽的效益最大化之路遙遙無期。一方面項目發起人在任務完成後得到企業內的一定獎勵之外,就得埋頭去完成其它工作,無暇再顧及項目後續經濟變現,另一方面企業的職能管理部門也沒有任務和意識去推動專利進入知識產權市場。結果創新工作的推進目的變成了申報通過率,通過即“死”,使技術創新工作的層次停留在一個事倍功半的較低層次上。

如何破局?

1.一方面,作為企業的各級工藝、技術管理人員,應當詳細分解自己職權範圍內的效益要素、技術關鍵點,明確短板和瓶頸,建造攻關點彙集和公示平台,使該業務區劃的員工都有條件及時、透明的獲取立項方向信息,集中有限資源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應當建立流暢的意見採集管道,來自一線的原始工藝改善要求、設備改造需求應當能及時送達分管片區的技術管理人員手中,並形成回覆、跟蹤、閉環、評價機制。在上述平台上的信息同時建立提高機制,有項目潛力的應當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組織分析、立項、跟進、評估、申報工作。以此杜絕閉門造車、天馬行空,增加“乾貨”撇除“水分”。

例如,國內某鋼鐵企業,其鐵水單位成本長期高於區域競爭對手,其鍊鐵廠通過在自己工藝範圍內分解各工藝環節成本,使每個環節的員工清楚明瞭自己崗位每班所產生的成本以及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由此展開的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目標的技術創新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明顯,最終有力的控制了終端產品的生產成本。

2.企業技術人員應當捆綁到責任區劃的對口專業項目組之中,從項目可行性分析階段介入,什麼時候技術專業人員能聽懂普通一線員工的大白話了,能夠身體力行的接觸、參與技術改造、革新的方方面面了,自然就知道課題申報所要表達的意向了。簡而言之,接地氣方能有話可説。如果技術管理人員仍然滿足於野生式的放養工作模式,事到臨頭“撿”項目,坐在辦公室等項目實施人員口頭彙報,那麼難以將項目表述清楚易懂也就不難理解了。

3.企業管理技術創新成果的職能部門應當有計劃的組織普適性的技術創新申報課程培訓,提高員工的申報規範化和技巧。一些不涉密的成功範例,應當在企業範圍內建立模板和示例,既包含技術含量高的攻關,也普及簡單的工器具創新,照顧到各個文化層次的企業員工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對於無法評審通過的項目,應當組織專題分析討論,找出不足,吸取經驗。加強經驗交流,技巧指導,使大家能各有所師,各取所需,最終各有所成。

4.企業管理技術創新成果的職能部門應當樹立積極的市場意識,區別對待專利、技術祕密、先進操作法等不同類別的創新成果。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技術祕密往往關乎企業工藝、技術層面的核心競爭力,先進操作法則多涉及工藝、能耗環節的降本增效,推動立項申報有利於保護企業自身權益,同時確實不適宜市場化推廣。

但企業也擁有大量的專利、發明是針對工器具創造或改進,或者試劑配方,或者檢測手段,這一部分知識產權是具有市場化獲利的潛質的,因為同行業重工業企業在硬件配置上具有趨同性和通用性。如果能與相關業務範圍的公司合作開發新產品(這一類公司也往往是行業終端企業的服務供應商),則企業的知識產權可以成為創收的新渠道,完善企業的多元化利潤,也是對既有投資(技術創新成本投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實現手段。

綜上所述,在重工業企業轉型求存、創新重生的艱難歷程中,在工作職能劃分嚴格、現場型技術支持需求量大的工作環境中,想通過利用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將現場經驗和意見建議高效的轉化為創新創效的項目來源,整合技術力量加以提煉、昇華,最大化的發揮其經濟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明職責、接地氣,多普及、重實效,”使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創新工作,破除困局,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技術創新論文 篇九

摘要:隨着建築行業的深化改革,對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也也提出了新要求。緊跟時代的發展,加快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動建築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關乎到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當前,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施工質量不斷提高,建築產品更加安全,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穩定。

1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應用

要想實現施工技術的創新,尋求更高效的工藝,必須從施工技術入手,由小及大,逐步推動土木工程整個行業的發展。1.1新型深基坑施工技術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造成了用地的緊張,越來越多民用建築向高層建築的轉變是必然趨勢。深基坑施工技術,是針對高層建築地基的加固和支護技術,既能確保土木工程地下結構的安全,也能使建築質量得到保證。

1.1.1樁錨支擋體系

這種施工技術使用範圍較廣,對地質條件差、開挖深度大的基坑支護效果明顯。樁錨支擋體系,適用於各類土層,就目前來看,其實際的施工效果和施工效率還有待提高。

1.1.2支擋和支重結構的一體化

該技術施工簡便,用途廣泛,既可以作為臨時性的加固樁,又能作為發揮永久支擋作用的地下支擋柱,能充分滿足深基坑對承重和支擋性能的雙重要求,極大提高了基坑防護系統的施工質量。

1.1.3鑽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中的旋挖工藝

旋挖工藝的使用,在保證灌注樁施工質量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施工中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是對土木施工技術的深層次創新,所以,我們要重視相關技術的應用,做好施工材料、機械設備的配套調整,力求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完善和發展。

1.2新型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

新型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改善混凝土裂縫的效果更明顯,主要有先張法和後張法兩種,在施工本質上,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先張法、後張法的施工並沒有區別。區別在於新型預應力鋼筋的使用,更能有效的阻止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出現,對高強度鋼筋和混凝土的利用更加充分。一般新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具有剛度大、截面小、耐久性好等優點,也更能發揮出混凝土和鋼材的性能。

1.3體外新型預應力技術

目前,體外新型預應力技術還主要應用在一些跨度加大的特殊工程結構上,主要包括黏結體外新型預應力體系和無黏結體外新型預應力體系兩類。新的體外新型預應力技術雖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有侷限性,但不能掩蓋其作為混凝土技術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創新,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更經濟更科學的一門技術。

2土木工程技術創新的未來發展方向

2.1綠色

2.1.1節約用材

當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節能與環保便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土木工程性質特殊,既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又產生大量的建築垃圾,如何有效節約資源一直吸引着多方面的關注。目前來看,解決原材料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變廢為寶。我國是農業大國,將農作物的秸稈、廢棄植物纖維等作為原材料,經過深加工後,利用到土木工程建設中去,既解決了農業廢棄物,又創造了新的價值;二是,節能能源的使用,如北京鳥巢體育館的空調系統就充分採用了節能能源,其利用地熱能源來達到整個場館內的温度調節目標,節約了大量能源。越來越多的節能材料的出現,將會推動土木工程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越走越遠。

2.1.2節約用水

料一樣,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利用大量水資源的同時,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建築廢水。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減少用水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已成為整個土木工程行業的關注重點。我們可以在針對居民區與商業區的設計中,加上水處理系統,將其產生的廢水進行收集,經系統統一處理後成為中水,可以用於城市建設或者綠化、消防等方面,有效節約水資源。

2.1.3節地技術

城市土地,目前已是“寸土寸金”。綠色發展也對節約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年的建築設計理念下,我們可以屋頂上和地下兩方面拓展空間,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在屋頂上,我們將大坡屋頂變為小坡屋頂,不僅光線充足,還增加了建築的頂層利用面積;在地底下,我們根據建築結構設計,合理利用空間佈局,建設車庫或者半地下室,以提高地下面積的利用效率。

2.2智能

(1)當前,智能化門窗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使用。它美觀大方,不僅在透光性與保温性具有智能化的先天優勢,還能與多種系統進行聯動,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統,滿足用户的各種需求。比如與自動報警系統相關聯,當門窗受到外力入侵,能夠主動報警,用户通過手機實時瞭解相關狀況,提高居住的安全性。(2)太陽能作為目前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其有效利用在當前的嚴峻的環保形勢下,十分重要。日照控制器,便是有效利用太陽能資源的一種常見設備。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也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智能家居設備。利用它與整個建築物的窗簾、天窗、百葉等聯動起來,當我們輸入該建築物的經緯度座標,他便會智能的對採光時長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室內温度的有效調節。(3)照明技術。簡單來説,就是一種根據室內光照情況,進行自我調節的照明系統。當該系統感應到室內光線充足或者室內無人時,會自動減弱或者關閉照明設備;當室內光線較暗或者有人進門的時候,它又自動開啟照明設備。通過這種智能控制,既滿足用户的需要,又減少了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更為環保,更符合人們綠色生活的觀念。

3結束語

土木工程關係到國計民生,是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作為土木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要跟上新技術的發展步伐,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以創造性的思維使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向綠色、智能邁進,為我國建築事業的飛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付江。關於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分析[J].江西建材,20xx(01).

[2]韓永召。土木工程建築施工技術的創新[J].智能城市,20xx(05).

[3]曹敬曉。分析土木工程建築施工技術的創新實踐研究[J].門窗,20xx(04).

技術創新論文 篇十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互聯網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文章結合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測量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實踐和探索經驗,對測量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提出見解。

關鍵詞:測量;創新;人才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同時也是培養“中國製造20xx”的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其優勢體現在實踐能力上,而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綜合能力方面還顯得嚴重不足[1]。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從20xx年開始對創新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成果在每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也得以體現,形成了較完善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性強,各種測量儀器的更新換代迅速,近年來GNSS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測繪手段和方法帶來了質的飛躍。由於條件限制,學校的儀器設備無法及時更新,所以要培養出從事測繪一線、智力應用、創造性勞動於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信息化課堂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課程教學,是高職教育模式下實現個性化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2]。依託校園網絡實現課堂內外主要教學活動信息化:課堂內教師把零散的教學資源組合到一起輔助教學,如微課、操作視頻、模擬器等,藉助藍墨雲班課實現教學的網上交互環境;課堂外利用網絡平台發佈拓展任務,構建師生交流平台。大部分學生對手機的依耐性強,這樣的模式學生較容易接受。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課堂表現用經驗值體現,在班級內部進行排名,隨時可以查看。其經驗值可以兑換平時成績,最終課程考核的時候應適當提高平時成績所佔比重。

2職業提升——測量實訓不間斷

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測量儀器基本操作能力、測量基本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圖根導線測量、四等水準測量和地形圖測繪三項核心職業能力的強化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項目實踐。第二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繪圖能力、控制測量能力和GPS測量能力,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三角網控制測量、二等水準測量和GPS控制測量的強化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第三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數字測圖、工程測量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站儀數字測圖、GPS-RTK測圖和線橋隧施工測量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第四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地籍測量、房產測繪和變形觀測能力,進行地籍調查、地籍圖測繪、房產測繪和建築物變形測量實訓。第五、六學期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從學生入學初到畢業,每學期都有集中實訓,且有機會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

3工作室帶動生產實習

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直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也是職業教育領域持續關注的熱門話題。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校企合作最開始僅限於向企業輸送頂崗實習學生,到後來的訂單班,其合作都是在頂崗實習階段,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企業的參與幾乎為零。導致了校企合作沒有落到實處,工和學也沒有真正結合。根據課程的安排,每學期的。實訓項目要和生產相結合,但企業不願意接納學生短時間的實習,其生產項目也很難與課程安排一致。針對這些問題,學院成立了測繪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由測量專任教師和測量專業學生組成,主要開展課程拓展任務實訓、職業能力強化訓練、技能比賽和生產實踐。工作室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各單項實訓任務的表現,據其特長把學生分為三個小組,GPS測量組、數字測圖組和工程施工測量組,每組配一名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技能強化。同時,積極聯繫測量生產任務,根據學生特長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生產實踐。工作室已承擔多項測量生產任務,有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城市布建等,完成的成果在學校、企業中的反響都很不錯。在生產中教會學生技術與技能,突破了教學與生產不能緊密結合的瓶頸,讓學生在工程環境下培養職業技能。當生產項目不能與教學銜接時,可利用校內實訓場地模擬生產任務,比如校園地形圖測繪,按照生產過程進行管理並實現測繪標準化考核。當生產任務到達一定規模之後,可以成立公司,申請測繪資質,形成專業與企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4“互聯網+”背景下第二課堂

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藉助工作室平台,構建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網絡在線課程和微課等自學,教師引導並答疑。針對學生的特點佈置模擬生產實踐任務,着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生產任務的過程中,用項目帶動就業,甚至帶動創業。對學生來説,創業的成本太高,互聯網無疑是最適合於學生創業的方向。學生帶着項目就業,帶着項目創業,企業也很願意接受。

5結束語

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訓、生產實習和第二課堂四個角度探討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參與生產實踐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工作室的部分學生也能獨當一面,完成測量生產任務。因此,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既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張澤林,方久華。建材職業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才智,20xx(4):65-66.

[2]楊帆。基於創新人才培養的高職信息化課堂建設[J].才智,20xx(3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