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打擊樂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打擊樂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打擊樂 篇一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

2.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小圖譜。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打招呼”。(運用節奏型|*—*—|或||)

師:“孩子們,我是······。我們邊拍手邊打招呼吧。”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欣賞音樂。

師:“聽了這一首樂曲,你的感覺如何?想到了什麼?他叫《剪羊毛》聽到剪刀剪的聲音了嗎?在聽一遍。”

2.再次欣賞音樂。

出示小圖譜,嘗試用手拍出|*—*—|—|的節奏型。

——比較前、後節奏的快慢。

3.教師出示圖譜,並介紹圖譜。

師:“這是什麼?會發出什麼聲音?”。

4.閲讀圖譜,並加入動作。

5.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三、遊戲“打招呼”(運用|—|節奏)

師:“今天的活動快結束了,我們邊拍手邊説再見吧!”

打擊樂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內容是打擊樂"拔根蘆柴花"。這是一首江蘇民歌,樂曲分為三個樂段,A、C樂段多以八分音符為主,而B段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因此整首樂曲節奏明朗,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

教材的知識點有兩個:1、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2、認識蘆柴花。根據幼兒演奏打擊樂器能力的發展所指出的:開展節奏樂教學必須要有幼兒能演奏打擊樂器的基礎。也就是説要讓幼兒掌握樂器的名稱,會辨認樂器的音色,初步學習演奏樂器的正確方法及姿勢。那麼,這個教學活動中使用了大鼓、串鈴、鈴鼓、碰鈴、園舞板五種打擊樂器,作為大班幼兒在中小班的時候已經接觸過這些打擊樂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礎,能比較容易的掌握這一知識點。第二個知識點是認識蘆柴花,這首樂曲的名稱就叫《拔根蘆柴花》,那麼幼兒就有必要認識瞭解什麼是蘆柴花。在課前我就啟發幼兒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閲資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蘆柴花就是生長在南方的一種蘆葦,當地人叫它蘆柴,蘆柴花的顏色多為白色。通過幼兒的主動參與,激發起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和要欣賞這首樂曲的興趣。這兩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根據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養節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悦,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2、正確掌握2/4拍節奏,奏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感受力,培養節奏感。3、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是:熟練掌握2/4拍節奏並能使用打擊樂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點的依據是:節奏樂顧名思義就是節奏練習,它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能正確地辨認音樂的強、弱拍,知道應該在不同的強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擊打擊樂器。這首樂曲主要的節奏型是X  X X,變化節奏是X X  X X和X   O,最後結束句的加強是X  X 。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着這些節奏型和打擊樂器的正確使用開展的,因此把這一點作為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教學難點 是:幼兒能與指揮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協調的演奏。難點制定的依據是: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那麼幼兒在音樂活動通過演奏很容易獲得獲得了自我滿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樂意的地進行了自我表達。可是在集體演奏中能忽略個體的意識,去服從集體的需要對幼兒來説比較難,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採用操作嘗試法、感受體驗法和啟發聯想法。

第一種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 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教師將節奏型的圖片提供給幼兒,(操作演示教具)孩子們可以進行自由的選擇探索,通過看看説説、拍拍打打,引導幼兒看懂節奏譜並能用運用身體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裏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

第二種是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這是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4至6歲幼兒肌肉的協調能力發展了,孩子們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活動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幼兒通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能真正理解樂曲的節奏與性質。首先我引導幼兒充分運用聽覺,激發幼兒展開想象去感受體驗樂曲的性質。其次,引導幼兒運用運動覺、視覺和聽覺進行節奏的感知。我將每種樂器都配上相應的身體動作:大鼓--跺腳、串鈴--拍手、鈴鼓--拍腿、碰鈴--拍肩、園舞板--拍頭。(邊出示教具邊講解)這種身體運用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律動,讓幼兒易於理解接受。最後,在集體分聲部演奏時,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集體演奏的效果,體會到集體演奏的和諧與快樂。從而增強了幼兒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合作精神。

第三種是啟發聯想法,因為音樂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會帶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這首樂曲活潑愉快,雖然幼兒沒有到過江蘇水鄉,可是會令幼兒聯想到其他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引導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

這三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 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做到了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 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地與幼兒之間建構一種積極的、有效的師生互動,達到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着重在引導幼兒學會進行探索性實踐的學習方法中進行了指導和幫助。首先,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在開始欣賞樂曲的時候藉助於語言暗示"仔細聽,你會想到哪些快樂的事?"創設一個安靜的能使幼兒聚精會神的欣賞音樂的環境。在學習節奏型的演奏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環境。其次,綱要中指出:音樂具有開放性、寬容性和自主性,在音樂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地參與,自由的發揮,因此,在活動中我充分給幼兒自由探索的機會,請幼兒自選節奏型,自己選擇用什麼樣的身體樂器,怎樣來演奏,用什麼樣的速度來演奏等。由於節奏型較簡單,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努力和探索能從實踐中得出正確的演奏方法和適宜的速度,完成教學的重點。 另外,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給幼兒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們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嘗試操作,並能觀察到別人的嘗試結果,這樣既能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知識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於幼兒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助於虛心的學習態度的養成。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程序

教學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感體驗導入  課題,伴着歡快的兔子舞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通過談話:"小朋友你們在跳舞的時候感到快樂嗎?為什麼?"幼兒可能會説"這首樂曲很歡快因為和老師一起跳舞"等。教師接着引導"一首快樂的樂曲會讓我們想到很多快樂的事情,下面老師再請小朋友聽一首活潑歡快的樂曲,名字叫《拔根蘆柴花》,它會讓你想到哪些快樂的事情呢?"自然地進入活動的第二部分活動展開,這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部分,包含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完整欣賞樂曲。(放音樂)聽完後請幼兒説一説自己想到的快樂的事情。再經過提問 "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引導幼兒練習2/4拍節奏地拍打。第二環節探索性操作學習節奏型,在這個環節中我邊播放音樂邊請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同伴、自由選擇節奏型進行練習,在這裏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自己身體的小樂器,如手、腳、腿等進行節奏練習,比如這一小節(出示節奏型示範)。教師提示幼兒嘗試拍打每一組節奏型,在探索中掌握這幾種節奏型的演奏。然後,教師將幼兒自由練習的節奏型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節奏譜,根據節奏譜看老師的指揮用身體樂器進行演奏。第三環節是運用打擊樂器進行演奏,教師用語言引導:"剛才小朋友是從身體由下到上用了腳、腿、肩、頭、手來演奏的。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將這些樂器的聲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隊,換成用打擊樂器演奏好嗎?"幼兒通過自由探索熟悉各種樂器的特點選出相應的樂器,在節奏譜上教師也將樂器的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並請幼兒根據自己所選的樂器分組坐好,看指揮進行練習。教師用指揮來提示幼兒掌握好速度,明確哪一部分該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該演奏的。在集體演奏中我會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和反映,有針對性地請對節奏感知較好的幼兒進行指揮嘗試,目的是滿足能力強的幼兒的需要讓他們有突破性得發展。第三部分結束,教師在鼓勵和肯定幼兒的同時表演自己創編的舞蹈,並和幼兒一起跳,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打擊樂音樂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音,培養幼兒對節奏樂興趣。

2、蒐集各種材料製作打擊樂器並能大方的介紹。

3、選擇自制的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感知聲音的強和弱。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紙盒、橡皮筋、各種瓶蓋、各種飲料盒子、種子、瓶子、石子、各種種子、紙片、木塊、沙等。

2、節奏卡若干。

活動重點:

運用各種不同材料進行打擊樂器製作。

活動難點:

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打擊樂-本站§ 器敲擊的聲音。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製作活動——介紹活動——遊戲活動

活動內容:

一、導入活動

1、介紹各種幼兒蒐集的材料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小朋友從家裏蒐集了好多的廢舊物品,;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

一、製作打擊樂器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製作。

2、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教師及時給予幼兒幫助。

3、提高多種節奏表現形式讓先做好的幼兒進行練習。

4、討論活動:

a、介紹自己做的打擊樂器,

b、引導幼兒説説在製作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二、遊戲:我們來做演奏家

a、幼兒合奏進行表演。

B、相交換打擊樂器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打擊樂音樂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通過打擊樂教學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的演奏技能並發展節奏感。通過中班的學習,幼兒初步能學會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這階段我們主要讓幼兒繼續學習有控制地演奏並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演奏的樂趣。《郊遊》是中班幼兒學過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結構的歌曲,表現了幼兒在郊遊中輕鬆愉快的心情。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節奏型上適當地提高了一些難度。這對剛進入大班的幼兒來説是一個挑戰,這也是打擊樂活動的一個新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

2、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2、引導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師:“剛才這歌曲叫什麼名字?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結構的歌曲嗎?什麼是ABA?(前面和後面的樂曲是一樣的結構)現在我們請個小朋友説説A段做了什麼動作?怎麼做的?(師哼唱,請一個幼兒示範)

二、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

1、觀看A段圖譜:我們先看A段,上面有什麼?(腳印、手)表示什麼?(可以踏腳和拍手)你怎麼用這些動作表現節奏?(請一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學習A段的節奏型。

2、分析B段節奏型:這是什麼符號?(出示波浪線)可以怎麼表現?(搖或晃的動作)請一幼兒示範。

3、引導發現結束句不同的地方後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個小朋友來示範一下可以怎麼做?(全班幼兒練習一次)4、視情況而定:哼唱,幼兒做動作一次或跟着音樂做動作一次。

三、啟發幼兒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1、啟發幼兒説説樂器特點師:“瞧,我請來了三種樂器(出示鈴鼓、雙響筒、圓舞板),你們説説,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鈴鼓:可以拍或搖、晃。比較延長、抒情;雙響筒:高低音,象腳步;圓舞板:聲音短促)

2、為樂曲配器師:“你們覺得A段適合用什麼樂器呢?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貼上雙響筒的圖標)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鈴鼓)最後的部分我們要讓歌曲更熱鬧些,可以怎麼做?(用上全部的樂器)

四、幼兒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哼唱,讓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請出小樂器,我們試試把樂曲演奏一遍吧。請認真看圖譜,注意什麼時候要輪到那種樂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連貫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樂,看圖譜完整地演奏1—2遍師:“我覺得小朋友可以聽音樂來演奏了,我們來試試吧。”

4、幼兒看指揮演奏1—2遍師:“小朋友真棒,現在我有個更難的,請小朋友不看圖譜,眼睛看着老師的指揮把樂曲演奏一遍,行嗎?”

五、結束活動師:“請小朋友帶好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到教室輕輕地放好小樂器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由於整個活動設計的結構設計比較完整,思路清晰,通過引入、讓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引導幼兒看圖譜表現等等循序漸進地遞進,所以活動中相對較為緊湊,幼兒整體地掌握情況比較好。活動是初步地探索、學習有控制地演奏樂曲,所以活動顯得比較緊湊。而因為是第一課時,在今天的活動中只給了幼兒固定的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不象平時讓幼兒更換不同的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擊樂活動中應放手讓幼兒創造,可以讓幼兒多看圖譜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幼兒成為自主進行打擊樂編奏的主體。

打擊樂音樂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喜氣洋洋的歡樂情緒,在適度緊張的氛圍中,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2.學習運用打擊樂器隨着音樂進行演奏,進一步熟悉樂曲的ABA結構。

3.能根據指揮手勢演奏並迅速調整動作做出反應。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看過幼兒用書《喜洋洋》的畫面,知道樂曲是ABA結構。

2.將幼兒座位排成馬蹄形,圓舞板、鈴鼓、碰鈴、三角鐵擺放在幼兒椅子下面,幼兒已正確使用過上述樂器。

3.樂曲音樂《喜洋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理解樂曲的情緒。

(1)教師引導幼兒談話討論,引導幼兒回憶過年時放鞭炮、掛燈籠、放煙花等有趣的事。

(2)完整欣賞音樂,引導孩子説説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隨音樂做身體動作,初步理解樂曲結構。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引導孩子初步感知樂曲結構。(A段第一句拍腿,第二句拍肚,第三句拍肩,第四句拍頭;B段按樂句做拍手和手腕顫抖的動作並反覆;A’段同A段。)

(2)教師慢速清唱樂曲,幼兒隨教師做身體動作。

(3)幼兒隨教師完整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3、結合音樂圖譜,進一步理解樂曲結構。

(1)出示圖譜,啟發幼兒發現圖譜中的小祕密。

(2)結合圖譜完整欣賞音樂,啟發孩子説出樂曲的結構及自己的發現。

(3)教師清唱樂曲,邊指圖譜邊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

(4)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邊看圖譜邊做拍手的動作。

4、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1)出示樂器:鈴鼓、碰鈴、響板、三角鐵,複習其正確的演奏方法。

(2)出示樂器小卡片,貼在圖譜的相應樂句前面。

(3)教師清唱,幼兒分三組徒手練習演奏樂曲,第一組響板,第二組鈴鼓,第三組碰鈴和三角鐵。

(4)幼兒拿樂器看圖譜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延伸:

幼兒交換樂器進行演奏表演。

打擊樂音樂教案 篇六

活動名稱

認識打擊樂器

活動目標

1. 知道並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

2. 知道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嘗試根據音色來分類打擊樂器。

環境創設

各種打擊樂器: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雙響筒、蛙鳴筒、沙球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打擊樂器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寶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這裏面有什麼?我們來看一看(一一出示打擊樂器,並演示使用方法。)

3. 我們的這些寶貝是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打擊樂器,他們可以用來演奏打擊樂或者打節奏。

二、學習使用方法

1. 請每個小朋友上來,選你喜歡的樂器。

2. 自己試一試,聽聽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

3. 聽老師打幾段節奏,小朋友用你們的小樂器來模仿一下。

三、嘗試分類

1. 我們聽過了自己的小樂器發出的聲音,請你們來説説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教師總結:叮叮、篤篤、沙沙等)

2. 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樂器聲音排成小組。(教師指導)

3. 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來試試,分別來給我們的歌打打節奏,還記得我們的節拍符號嗎?(播放樂曲,讓幼兒分組打節奏,分別對各種樂音有感性認識。)

打擊樂 篇七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鬥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鬥牛士鬥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眾歡呼熱烈氣氛。由於該樂曲的節奏感強,旋律激昂,它的整體音響形象容易給幼兒帶來強烈的共鳴,所以以《鬥牛士進行曲》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教學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學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2)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3、教材的重難點

音樂是門整體藝術,只有整體的感知,形成整體音響表象形象條件下,音樂的學習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兒園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不斷深入欣賞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重點是創造性的運用身體動作和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二、説教法

音樂與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常常通過刺激幼兒的感知覺,去理解音樂中生動的藝術形象,情感與思想,為此,在教法的運用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具法,引導創造法,整體感知法,為什麼採用以上的方法呢?

因為,音樂具有形象性的特點,直觀教具法可以使幼兒通過藉助音樂電視、圖形樂譜這些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情緒,風格,節奏,創造法是根據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特點而決定的,我班的幼兒從小班開接受欣賞、打擊樂方面的訓練,對音樂的風格、結構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動作總譜、配器的設計,使幼兒能積極的運用自己所熟悉的音樂技能進行創造活動,在創造中獲得了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了快樂。 整體教學法根據打擊樂的整體教學原則,從整體佈局入手教學,使

幼兒獲得整體音響效果,促使幼兒在合作中注意自己與他人聲部的協調性。

三、説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的瞭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鬥牛場面、音樂、圖形樂譜、樂器配圖。

2、打擊樂器若干。

3、幼兒有一定的演奏基礎和初步瞭解鬥牛運動。

五、説教學程序

根據打擊樂打擊樂教學原則,設四個步驟完成教學目標。

一、欣賞活動,初步感知樂曲旋律情緒,風格,節奏,為下一部的表現活動奠定基礎。

1、引出課題,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師;“老師請來了一為鬥牛士(多媒體出現畫面),鬥牛士給小朋友帶來了 一首他最喜歡的曲子,你們想聽聽嗎?”

2、欣賞樂曲。

鬥牛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的運動,為了使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形象,在欣賞活動時我們結合了一些視覺輔助材料進行欣賞。

(1)、結合音樂電視,完整的欣賞作品,通過電視畫面帶來的視覺效果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大致情緒和樂曲的基本拍子。

師:“聽完了樂曲,你有什麼感覺,説説看?”

(2)藉助結合圖形樂譜,完整感受樂曲結構、情緒變化和基本節奏。

A、教師根據幼兒所言,出示圖形樂譜,並告訴小朋友“老師把你們的感受畫成了一張圖。”

B、看看、説説、議議。

師問:“看了這張圖,誰知道我們聽的樂曲是幾段體的?”

“這三段樂曲的圖形色彩一樣嗎?”

“第一、第三段色彩由淺到深説明了什麼?”

“能指出間奏和尾奏在哪裏嗎?”

結合圖譜,通過圖譜上的色塊逐步加深,使幼兒瞭解樂曲情緒變化越來越熱烈,三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瞭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瞭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為下一步幼兒

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

2、創造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與設計音色配置方案

(1)創編動作總譜

幼兒對作品性質得到理解後,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變通總譜中的一種),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創作節奏動作,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悦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提問:“第一段音樂較歡快熱烈,音響效果較強烈,應用什麼動作(身體動作)表現呢?第二樂段音樂優美,舒緩,聽起來較輕些,你們説説看,應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這兩種不同效果呢?”

教師指導幼兒聽音樂自由的用身體節奏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間奏的部分請幼兒跺跺腳。結合幼兒創編的節奏動作,教師指導幼兒選出合適的動作轉換為動作總譜,組織幼兒練習新編的動作總譜,使幼兒形成整體音響效果。

(2)集體討論音色的配置方案

教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音色為樂曲配置實際的演奏方案。

師:“鈴鼓的聲音比較大,你們認為它應該代替什麼動作呢?(拍手動作)把它安排到哪個樂段?碰鈴的聲音比較脆、長,它適合代替什麼動作呢?(拍腿動作)木魚的聲音短硬,我們把它安排在第二樂段,代替拍肩動作好嗎?跺腳的音響大,那我們就一起來合奏吧。”

3、打擊樂演奏活動

(1)根據幼兒的意見添上配器譜,指導幼兒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是所有聲部同時進行的,練習時重點指導幼兒注意傾聽,相互配合以便創造出已經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同時請小朋友學習看教師是怎樣指揮的。

(2)

教師指揮幼兒進行多聲部樂器合奏練習。

(3)改進的練習,根據需要將特色樂器大鼓、鑔逐步加到樂隊中去,使樂曲獲得變化,增加幼兒對演奏的熱情。

4、複習活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把複習舞蹈《快樂的羅嗦》放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其目的在於讓幼兒的音樂情緒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感受力保持最佳水平,更好運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情緒的體驗。

打擊樂音樂教案 篇八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擊樂教案

活動名稱:大鼓小鼓(小班打擊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聲音,體驗探索聲音大小的樂趣。

2、通過身體樂器鞏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樂節奏,並用樂器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1.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

2.音樂《大鼓小鼓》

3.圖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鈴鼓

活動過程:

一、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帶領幼兒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節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錘,感知聲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鼓的大小,並用身體樂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聲響。

2.自制樂器沙錘,用樂器來表示聲音。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小瓶),你能讓她發出聲音嗎?

師:教師出示豆子。(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發出聲音嗎?(幼兒自由探索自制沙錘)

並用手裏的沙錘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力氣大發出大聲和力氣小發出小聲)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傾聽音樂,帶入歌曲《大鼓小鼓》,嘗試用自制樂器進行兩種節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帶入樂器(鈴鼓)表演

今天小樂器也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小樂器一起來給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樂器分組表演(一組敲鼓,一組搖鈴)

四、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