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24K

新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夥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於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現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説説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裏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裏一個4都沒有,怎麼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説説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説,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麼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麼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麼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於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麼?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裏老師心裏十分後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麼?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後,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説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麼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説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xx年世界衞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小數乘以整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複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着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於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後,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範: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於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着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麼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彙報,發現規律。

(1)引導觀察,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麼關係?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繫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麼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觀察分析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並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閲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並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穫?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座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對錶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即(列數,行數)。

【設計意圖】

通過複習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是整個動物園的範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説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對錶示位置。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説明位置後,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後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對,有什麼地方相同,什麼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對錶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後在列數與行數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會根據題目中所給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具體物體的位置。

三、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