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5W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力的分解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解的一般步驟,學會判斷一個力產生的實際效果

(二)過程與方法

1、強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養觀察、實驗能力。

3、培養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培養用物理語言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日常現象,培養學生探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2、培育學生髮表見解的意識和與他人交流的願望。

教學重點

在實際問題中如何根據力產生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

如何確定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力的分解》教案物理必修 篇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説出分解力的方法

2、學生會用作圖法求分力,並能根據作圖法説出力的分解在理論上是無限的

3、學生能結合實際需要對指定力進行分解,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計算分力的大小,能用作圖法分析分力的變化

4、學生能結合問題體會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力的分解是有用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按照實際情況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分解指定的力成為本課的重點,而判定分力的方向則成為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課題引入

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兩個繩提起礦泉水瓶,一根繩也可以實現。複習合力分力概念,明確合成的規律。

問題引入:一個力提起重物,能否用兩個力來代替。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為後續學習活動提供時間保障。

(2)引導學生髮現,在活動中發現規律

2.1力的分解多樣性的活動設計

問題引導:請同學們畫兩個力,用來替代事先畫在投影片上的力。

學生活動:用彩筆把作圖分解。完成作圖後,將作圖利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屏幕上。

教師引導:作圖是否正確?判斷依據是什麼?(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教師疊加不同分組展示並追問:都正確嗎?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力的分解滿足平行四邊形、力的分解的不唯一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

設計意圖:實驗器材常見,貼近生活。礦泉水瓶即便落地,破壞作用很小。通過活動,自然驅動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同時用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計算,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

實例四:角色扮演的方式,巧拉汽車

問題情境:如何藉助繩索和大樹將陷入淤泥中的汽車拉出。小組合作討論,並請三位同學模擬實驗。

學生活動:一位扮演大樹,一位扮演汽車,第三個人充當司機。

教師引導:直接拉可以嗎?一個較小的力,能不能產生一個較大的分力作用效果呢?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體驗力的分解是有用的。

2.3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定則

問題情境:某人向東行走了30m,又向北行走了40m,這個人的運動位移是多少?

學生活動:求解總位移,總結髮現位移的合成也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師生總結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學生總結: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均為矢量,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的運算法則。而標量只需按照算術法則進行相加。

教師引導:平行四邊形定則可以簡化成三角形定則。通過在黑板上圖解的方法讓學生看出矢量求差的方法。

問題討論:電流強度是矢量還是標量?

設計意圖:矢量的核心要求是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分解或合成。是對早期矢量知識的昇華,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滲透思想,需要學生在活動中加以體驗。矢量減法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1《力的分解》教案【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會用作圖法求分力,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計算分力。

二、能力目標:

從物體的受力情況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對立統一規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間的確定。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時,可按平行四邊形法則,惟一地求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所對應的合力。而在已知某力,將它分解為兩個分力時,按平行四邊形法則卻可以有無數組解。但具體到實際當中如何分解呢?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力的分解。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

3、會用圖示法根據實際要求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分力。

(二)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1、請同學閲讀課本,回答:

(1)什麼是分力?什麼是力的分解?

(2)為什麼説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學生:某一個力F,可用F1和F2來代替,那這兩個力叫F的分力。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來被分解的那個力),當然應該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老師總結:分力與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換,所以在分解某力時,其各個分力必須有各自的實際效果,比如:形變效果,在這個意義上講,力的分解是唯一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這個力與水平面成θ角。

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體和豎直向上提物體的效果,那麼副的兩個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

(2)方向確定,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分解就是唯一的。

(3)如圖所示分解F1=Fcosθ,F2=Fsinθ

例2:物體放在斜面上,那物體受的重力產生有什麼樣的效果。

由學生分析:

(1)G方向豎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於斜面方向產生緊壓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體產生沿斜面向下滑動的效果。

(2)兩分力方向確定了,分解是唯一的。

(3)G1=Fsinθ,G2=Gcosθ

2、鞏固性訓練

(1)如果小球掛在牆上,繩與牆的夾角為θ,繩對球的拉力F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以分解為哪兩個方向的裏來代替F?

(2)如果這個小球處於靜止狀態,重力G產生的效果是什麼,如何分解重力G。

師生共評(1)a:球靠在牆上處於靜止狀態,拉力產生向上提拉小球的效果,向左緊壓牆面的效果。分力的方向確定了,分解就是唯一的。

b:F的分力,在豎直方向的分力F1來平衡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2來平衡牆對球的支持力。

c:F1=Fcosθ,F2=Fsinθ

師生共評(2):a:重力G產生兩個效果,一個沿F1的直線上的分力G1來平衡F1,一個沿F2的直線方向上的分力G2來平衡F2。

b:∴G1=,G2=Ctana

課後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從理論上按照平行四邊形定則分解是無數組的。但分力與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換,在此意義上分解是唯一的。

課後習題

完成教材課後作業第2、3、4題。

力的分解教案 篇三

【教學設計】

《力的分解》第一課時

西安市中鐵中學 段綵鳳

郵政編碼:710054

《力的分解(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西安市中鐵學校 段綵鳳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中第五節《力的分解》,是繼第四節《力的合成》後,對力的矢量性、合力和分力的關係、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應用,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具體內容有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的法則、在實際問題中分解力的方法、唯一解的條件、矢量相加的法則等。應分為兩課時學習,本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合力和分力的定義,知道了合力和分力的關係,理解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力的分解也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難度不大,但對如何在具體問題中分解力,尤其是如何確定分力的方向出現困難。

【設計理念】

本節課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我的設計理念是從生產生活中提煉出模型,再走向生產生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大量豐富的實驗和情境:枱秤上提升物體,斜面上放置物體,圓規上懸掛鑰匙、在斜面和擋板間放置籃球等,讓學生充分體驗和認識具體問題中力產生的實際效果,輕鬆突破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初步掌握一般情況下力的分解要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分力的方向。

(3)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分力。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領會“等效替代” 。

(2)通過探究嘗試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3)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猜測與探究享受成功的快樂。

(2)感受物理就在身邊,有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驗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在具體問題中正確確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2、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分力,會用直角三角形知識計算分力。

難點:1、分力與合力的等效替代關係。

2、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突破重點和難點的方法】

通過故事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設大量豐富的實驗和情境,讓枯燥的知識生動起來;學生分組探究解決問題,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給學生分組展示機會,調動學習熱情,分享成果;聯繫實際,收穫成功的快樂。

【教學手段、方法】

導學案+實驗探究體驗+合作討論+多媒體

【教學用具】

電子枱秤一個、帶有細線的滑塊一個、圓規一個、一串鑰匙、自制斜面一個、自制帶有豎直擋板鋪有海綿的斜面一個、滑塊一個、足球一個、刻度尺、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2分鐘)

故事引入:一天,小明和家人去郊遊。在路上,他們看到一輛貨車不小心陷入了路邊的泥坑中,很多大人在後邊推,可是怎麼也推不出來。這時,小明主動請纓,説:“我來試試!”只見他找到一根粗繩,把它的一端綁在車上,另一端綁在旁邊的大樹上,然後在繩的中央位置處稍一用力,竟然將車緩緩拉了出來。所有人都驚呆了:“難道,這,就是傳説中的‘四兩撥千斤’”

那麼,是不是小明學過功夫,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學 本站 完新課,我們再來解答這個問題。

活動設計:教師講故事,課件出示情景,學生聽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

一、檢查導學案的完成情況(3分鐘)

活動設計:教師叫兩位學生分別彙報自己的複習學案和預習學案的內容,其他學生糾錯。

設計意圖:複習合力、分力的關係,力的合成的方法,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性”的理解,加深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初步瞭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法則,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

二、新課教學

1、自主學習(4分鐘)

師:通過預習,我們明確了力的分解就是已知合力求解分力的過程,力的分解的法則也是平行四邊形定則,可是我仍然有幾個疑問:(課件出示問題)

為什麼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分解一個大小、方向確定的力,如果沒有條件限制,為什麼能得到無數組分力呢?

當已知兩分力的方向,得到的分力是幾組呢?具體怎樣作圖?

活動設計:給學生三分鐘時間,帶着問題閲讀教材64頁的內容,必要時可以畫圖;叫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已知兩分力方向時,力的分解圖。三分鐘後,叫學生依次回答問題,教師糾錯,課件出示答案和作圖方法,並強調問題答案。

設計意圖: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力的分解的任務是什麼,並且清楚當已知兩個分力方向時,如何作圖分解力的方法,為後邊的教學打下基礎。

2、合作探究(10分鐘)

師:由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設想當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中,如果能設法確定合力的分力方向,就能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確定的分力了,而且我們還可以用學過的三角形知識求解出兩個分力。

活動設計:學生分為四組,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要求學生在十分鐘內完成學案上本組的任務。強調:學習伽利略的研究思路:觀察——猜想——實驗——結論;最後的分力要用合力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數值表示。

任務佈置和儀器提供:

第一組:分解斜向上的拉力。提供儀器:電子枱秤、帶細線的滑塊

第二組:分解斜面上物體的重力。提供儀器:斜面和滑塊。

第三組:分解物體對三角形支架的作用力。提供儀器:圓規和重物。

第四組:分解豎直擋板和斜面間物體的重力。提供儀器:帶有豎直擋板鋪有海綿的斜面、足球。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與探究享受成功的快樂;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3、小組展示(15分鐘)

活動設計:每個組派兩名學生上台展示,分別從小組的觀察、猜測、實驗的設計、實驗現象、結論、合力的分解結果進行展示,組內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外組成員可以提問。

設計意圖:培育學生髮表見解的意識和與他人交流的願望。

4、隨堂檢測(6分鐘)

活動設計:師生共同總結在具體問題中分解一個力的三個步驟:

⑴ 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

⑵ 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兩個分力。

⑶ 根據三角形知識計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5分鐘內完成學案上的兩個隨堂檢測題。教師公佈答案,並簡單講解。

設計意圖:學生總結解題方法和步驟,並通過練習,熟練解題思路。

力的分解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會作力的分解圖

3、會用直角三角形知識計算分力大小

4、會分析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能利用力的分解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從物體的受力情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從而確定分力的方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化“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索精神與科學嚴謹態度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會作力的分解圖並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識計算分力大小。

重點突破:互動探究及自主探究部分均安排學生作圖及計算,使得學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學難念】

根據問題受力情況分力力的作用效果,從而確定分力的方向。

難點突破:以實驗的手段,化不可見為可見,使感覺變看見,通過師生互動探究,小組探究,自主探究,深刻體會什麼是力的作用效果,及如何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

【教學過程】

[課堂引入]

教師:非常榮幸能來富春中學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們先邀請兩位男生上前與老師一起完成一個小遊戲。

師生互動:邀請兩位男生模擬拔河進入相持階段,握緊繩子用力拉,然後教師用兩根手指從繩子中部往邊上一拉,結果把兩個男生都拉過來了。

教師繼續點燃氣氛:老師不僅可以用兩根手指輕鬆拉過兩個男生,還可以單手拉動大客車,可惜這個就不能現場演示了,大家看一段視頻吧! (播放視頻)

教師留下懸念:為什麼老師能“四兩撥千斤”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就能很好的解釋這個現象了。

教師明確課堂內容的意義: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學過,有時候為了研究問題方便,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替代,這就是力的合成。實際中又有很多情況下一個力能產生多個作用效果,為了研究問題的實際需要,我們又必須用幾個力去代替這一個力,這就是力的分解。比如,剛才兩位同學拔河,老師在繩子中部施加了一個橫向的拉力,這個力就同時產生了拉動兩位同學的作用效果,要解釋這四兩撥千斤現象就必須學習力的分解知識。現在我們從簡易點的情況入手研究力的分解。

[師生互動探究一]

(圖片展示:拖拉機拉耙,人拉箱子!)

教師疑問過渡: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圖片,這裏物體都受到一個斜向上的拉力,這個拉力對物體有什麼樣的作用效果呢?

教師:接下去我們用實驗進行探究。

師生實驗探究:我們將一小車放在測力枱秤上標一下指針位置,小車的一端用細繩連接着力傳感器,同學們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讀出拉力值,小車另一端用細繩通過滑輪掛鈎碼,即給小車一個斜向上的拉力。這裏我們掛上重為4.9N的鈎碼,請同學們在學案上記錄下F=4.9N

教師提問學生1:同學們在台秤和傳感器的讀數方面觀察到什麼現象?請描述一下!

(傳感器原先無讀數,現在有讀數了,枱秤讀數減小了)

教師繼續提問:這説明該斜向上的拉力對小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效果?

(一個豎直向上拉小車的效果和一個水平向右拉小車的效果)(教師適時表揚與鼓勵學生)

高中物理學習技巧 篇五

1、新課階段:概念第一,公式第二

高中物理的選擇題有相當一部分選項的困難之處並不在於定量計算,而在於與概念有關的定性分析。比方説有關靜電屏蔽的章節,整個章節沒有一個公式,而題目會給各種不同的模型並給出四個定性的選項讓我們判斷,這時候如果大家對靜電平衡、空腔導體內外表面電荷分佈的瞭解很淺薄的話就有可能會花掉許多不必要的時間。

所以相應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概念放在第一位,去消化吸收每一個新遇到的物理名詞,而不是學完以後只記得一個公式而已。就我自己而言,就會把這些概念(特別是抽象性強的)全部在書上劃出來,在旁邊(如果書上沒有的話)補一個自己最容易理解的模型。當然也可以專門用一本筆記本記下來~

2、實驗題:耐心整理,查漏補缺

作為物理題裏為數不多可以通過背誦準備的題型,實驗題顯然應該下一番功夫。一般題目會有選擇題、填空題(定性和圖像定量都有),但無所謂什麼題,我們只需要把實驗的原理和細節都搗鼓得一清二楚就OK了!

這是我自己關於物理實驗(順便把選擇題前三道的常識題也記在這裏了)的筆記。實驗的原理方面,可以記思想方法和簡要的步驟;細節方面,則包括器材、操作要點、數據處理。

温馨提醒,筆記本每個實驗前後最好有留白!這個筆記的威力如果只整理一遍書本是體現不出來的,只有在每一次的考試中時常更新、充實,才會成為我們手中的利刃!打個比方,這裏的這個電學實驗常考通過圖像計算電源內阻和電動勢,所以我也記錄了計算的方法。但是有時候題目裏給的圖像會有所差別(E.g.座標軸表示的物理量不同),生搬硬套反而會錯誤。所以如果自己容易在此處犯錯,可以在後面一頁把這個圖像也畫出來,並總結出更為普適的做法。每次考試以後,看看實驗題,有自己覺得模糊的點就摘抄下來,後期就會發現筆記涵蓋了大多數考點。

3、大題:鍛鍊列方程能力

其實非物競同學很多都有跟我一樣的毛病:做大題的時候寫一個方程,算一下數值解,再想下一個方程怎麼列。然而物理大題的主要考點就在於列出關係式方程,中間打斷自己的思路去解方程着實不是個好選擇。

要改變這個習慣必須從平時入手,在做題的時候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只在一個過程的方程列完以後解方程。(這也符合一般標準答案的踩分點:方程+關鍵節點的物理量數值)

許多同學會覺得這樣一來搞不清楚自己列的方程夠不夠用,一定要解一解才能看出來。但其實可以通過這樣一個訓練來鍛鍊自己:

列一組過程的運動方程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列的方程夠確定物體究竟是怎麼運動了嗎?如果不夠,缺什麼呢?是速度變化?無法確定的原因是沒做受力分析嗎?

列一組關鍵節點的方程的時候問問自己:所有改變量我都考慮了嗎?有沒有受力的突變?速度的突變?

……

其實列物理方程就像寫語文議論文一樣,對一個物理過程反覆從不同角度去剖析,力求做到完美。這種對自己發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鍛鍊物理思維,最後在應試中做到流暢地解出物理大題。

4、有關錯題本

其實我並沒有一本真正能稱為錯題本的筆記,但我也有從考試中汲取易錯點的方法。

《力的分解》教案物理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