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高一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地球處在什麼樣的宇宙環境中為什麼説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學過程: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體及主要類型

天體是指宇宙中各種形態物質的總稱。

包括

幾種常見的天體:恆星、星雲、行星、衞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2、天體系統

(1)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

自然天體人造天體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1)組成:按距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東。

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轉軌道傾角都很小,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③近圓性:公轉軌道橢圓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圓。

(2)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徵

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沒有特殊的地方。八大行星的質量、體積、距日遠近等結構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由此,可以將八大行星劃分為三類:

①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

③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

1、宇宙環境條件

(1)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2)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2、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

1、日地距離適中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3、液態水的存在

自主學習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重難點釋疑

1、宇宙是物質的

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統稱為天體。在眾多的天體形式中,恆星和星雲是宇宙中的基本天體,是構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質形式。2、宇宙是運動的

天體之間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天體系統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體、太陽雖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恆星,但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重難點釋疑

1、具有太陽系行星的一般特徵

類地行星:類似於地球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特徵: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量小、平均密度大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

特徵:質量、體積都很大,平均密度小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特徵:距離太陽遠

2、具有與其他行星相似的運動特徵

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特徵:共面性、同向性、近圓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重難點釋疑

1、安全的宇宙環境

地球所處地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安全的宇宙環境是指太陽系具備了八大行星有一致的公轉方向和互不干擾的運行軌道。2、地球上有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温度條件,保證有液態水存在的温度範圍,為生物生存創造了條件。

適中的體積和質量,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證大量的氣體聚集在地球的周圍,並形成以氮和氧為主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體積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因温度升高產生大量水汽,水汽通過如火山爆發等地殼運動等形式溢出地表,冷卻凝結形成降水並在低窪地彙集形成了孕育了原始生物誕生的海洋。

高一地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繪製熱力環流過程圖並説出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能夠運用熱力環流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養成動手操作的能力,能夠透過現象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養成探索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應用。

三、教學難點: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播放《軍港之夜》歌曲,並且展示歌詞: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風你輕輕的吹,海浪你輕輕的搖……

(二)新課教學

1、温故知新:

①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於哪裏?

②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觀察熱力環流的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展示實驗。提問:玻璃缸內的煙是如何飄動的?為什麼會這樣飄動?

3、探究熱力環流過程:

①引導學生分析圖中若A、B、C三地受熱均勻時,海拔高度越高氣壓越低,同一水平高度上氣壓相等。

②分析地區間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垂直運動。

③分析空氣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

④引導學生觀察等壓面的彎曲情況,得出等壓面的彎曲規律。

⑤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形成的空氣水平運動,指出空氣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高壓處流向低壓處。從而形成大氣的熱力環流。

4、揭開懸念:

再次播放《軍港之夜》歌曲,並且展示歌詞: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風你輕輕的吹,海浪你輕輕的搖……

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判斷歌詞中的風向正確嗎?

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進行討論,繪製圖示,教師進行點撥和總結。

(三)拓展提升

討論分析城市熱島環流的形成過程,並提問:大氣污染的工業應該怎樣佈局?

(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

熱力環流過程:太陽輻射→冷熱不均(熱力)→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水平運動課後探究:

創設情境、製造問題: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高一地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節。交通運輸是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節配置了不少的圖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組成部分,但似乎離學生們的生活太遠。通過鄉土地理的活例子,結合該節課程的要旨,既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活動過程,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本冊書先講“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繫”即農業、工業,再講交通。因此學生對這部分會比較陌生。高一的學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讀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過各種正確途徑蒐集相關資料的能力。可以增加直觀的圖片適當補充聚落空間形態的有關知識。本校高一新生對計算機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但是差異比較明顯,建議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蒐集的資料、課本的地圖等,加強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交通運輸佈局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分佈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有關的圖片和資料及相關實際案例,理解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對聚落形態和商業網點分佈的影響:

2、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側重對地理學習結果的表達和能力的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學會運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結合案例分析交通運輸和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

教學難點:分析交通運輸和佈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讀圖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入:引用民諺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如今,寶成鐵路溝通了巴山蜀水,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日新月異,成績斐然。

設計意圖:這樣導課,既傳授了知識,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講授新課

(一)交通運輸方式對聚落形態的影響

1、教師出示兩張圖片: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引導學生歸納聚落的概念、類型。

2、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環節一:新的交通方式發展會帶動聚落形態的變化

出示案例:嘉興市空間形態的演變過程。指導學生從“時期、形態、原因”等方面分析。(設計表格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進行填寫)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思考填表對比不同時期,嘉興市空間形態的演變,從而得到新的交通方式發展會帶動聚落形態的變化。環節二:交通方式的衰落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

出示小問題:“考考你:“揚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長街(市井連)”“(夜市)千燈照碧雲”,門前(冷落)鞍馬稀。”讓學生試着填寫詩句中缺少的詞語,並展示資料“揚州的變遷”,

設計意圖:通過詩句及資料,引導學生得出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影響的另一個方面:交通方式的衰落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

(二)交通佈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的影響

環節三:聚落空間形態沿交通幹線擴展,交通幹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出示圖片:銀川市地圖,西夏、金鳳、興慶區的分佈圖出示案例:株洲市區發展地圖。

小組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分析株洲市區發展變化圖,並結合自己家鄉的首府銀川主要的市區分佈圖,討論交通幹線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教師適當引導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教師的引導歸納,及學生自主探究,結合在生活的所見,得到聚落空間形態一般沿交通幹線擴展,並且交通幹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環節四:交通運輸網的形成,促使多個城市相互連接,形成沿交通網分佈的大城市帶

出示圖片資料:“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大城市帶”,“長江三角洲城市帶”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兩幅地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交通網絡對城市帶形成的影響。

過渡: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房價、地價不斷上漲還有人們對於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工業區和高級住宅區逐漸向外圍地區轉移,而商業和服務業則向市中心集聚。工業區和高級住宅區逐漸轉移到郊區,就得益與交通網的完善,隨後大型購物中心、超市及休閒設施也向郊區遷移。那麼這些商業網點(大型購物中心、超市及休閒設施)和商業中心的佈局和交通運輸佈局的關係是什麼呢?

(三)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

環節五:展示山區和平原商業網點示意圖(教材P84頁圖5.8和圖5.9)思考:

(1)請觀察兩張圖,説説其商業網點分分佈的密度,誰大誰小?

(2)請分析原因。

小組討論:請小組代表説出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此過程中教師須引導學生從自然(地形地勢)、社會(人口分佈密度)、經濟(經濟基礎、人們的消費水平)和科學技術等因素方面分析,通過影響交通運輸的佈局,進而影響了商業網點的分佈密度。本活動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會分析和交流的能力。

(四)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分佈位置的影響

環節六:石嘴山市的大型商業區的位置和交通之間的關係。

(建立一個班級博客,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然後將蒐集到的資料上傳,之後在博客上討論,3天前佈置好。在討論中教師可與學生一起交流。(1)石嘴山商業中心位置

(2)石嘴山的市批發市場分佈

(3)裝飾城與建材市場分佈

(4)倉儲超市)

問題引導:(1)這些大型商業網點的佈局都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回答預設:位於城市郊區、新城或舊城改造處,對交通幹線有重要的依附關係:一是沿着舊國道或主要城市幹道兩側自發形成;二是在城市交通樞紐;三是在快速幹線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附近形成。

問題引導:(2)倉儲等為什麼不佈局在石嘴山中心呢?

學生回答預設:市中心的地租昂貴,而郊區的地租比較便宜,加上便利的交通,可以帶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

設計意圖:通過我們生活的城市石嘴山市為例分析討論,商業佈局的原因,這些大型的商業網點佈局在市區中心、環路邊緣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是以交通最優原則代替了市場最優原則。

總結:板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