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物理《內能》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4W

高二物理《內能》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物理《內能》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內能的概念,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使物體温度升高(或降低),內能改變。

3、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改變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實驗説明做功與物體內能改變的關係。

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

教學準備

壓燃演示器、鐵絲(多根)、酒精燈(多隻)、燒瓶、皮塞、氣筒、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裝着開水的開水瓶的塞子有時會被彈出去,塞子的動能從何而來?引入課題:“內能

一、內能

通過前面學習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分子具有動能。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間還有勢能。對此,你們想提出什麼問題嗎?

提問:分子動能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什麼情況下有分子勢能?等等。

物體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分子的動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間都存在分子勢能。5、歸納: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5、體會:內能是一種不同於物體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二、物體內能的改變

探究活動:怎樣能夠使鐵絲變熱?讓學生動手試試。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演示:用酒精燈加熱;來回彎折;在其他物體上摩擦等。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現象、特徵並交流。(可以對鐵絲傳熱,也可以對鐵絲施力。)

演示:壓燃演示器。空氣推動皮塞時內能改變。提問:觀察到的“白霧”説明了什麼?(觀察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白霧”説明:內能減少,温度降低,水蒸氣發生了液化。

三、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着和分子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着。無論是高温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質量③材料④存在狀態

4、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5、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温度越高擴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大。

四、內能的改變:

1、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

物體温度升高(降低)——物體內能增大(減小)。

物體存在狀態改變(熔化、汽化、昇華)——內能改變。

反過來,不能説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温度變化。(因為內能的變化有多種因素決定)

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温物體向低温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傳遞的現象。

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温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温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温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温度降低,內能減少。

④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説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五、作業佈置:

書本p32.p36練習題

內能的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温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瞭解熱量的概念,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説明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

●通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地球的“温室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內

能變化的關係.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難點:內能與温度有關.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那麼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新課教學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同於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是否被舉高,這隻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並不是能改變鋼球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麼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麼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温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科學的論斷,必須要有證據,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證實論斷的。今天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隻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温水和熱水,然後分別向三隻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隻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表明:温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説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激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温度有關。温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温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於內能跟温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熾熱的鐵水,温度很高,分子運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温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4)內能和機械能

通過機械能和內能的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內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麼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棗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小結

(1)內能不是單個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內能所指的動能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的總和。這種無規則的熱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着物體整體一起所做的運動。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動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內能》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內能的概念,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使物體温度升高(或降低),內能改變。

3、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改變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實驗説明做功與物體內能改變的關係。

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

教學準備

壓燃演示器、鐵絲(多根)、酒精燈(多隻)、燒瓶、皮塞、氣筒、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裝着開水的開水瓶的塞子有時會被彈出去,塞子的動能從何而來?引入課題:“內能

一、內能

通過前面學習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分子具有動能。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間還有勢能。對此,你們想提出什麼問題嗎?

提問:分子動能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什麼情況下有分子勢能?等等。

物體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分子的動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間都存在分子勢能。5、歸納: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5、體會:內能是一種不同於物體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二、物體內能的改變

探究活動:怎樣能夠使鐵絲變熱?讓學生動手試試。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演示:用酒精燈加熱;來回彎折;在其他物體上摩擦等。 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現象、特徵並交流。(可以對鐵絲傳熱,也可以對鐵絲施力。)

演示:壓燃演示器。空氣推動皮塞時內能改變。提問:觀察到的“白霧”説明了什麼?(觀察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白霧”説明:內能減少,温度降低,水蒸氣發生了液化。

(板書)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閲讀“地球的温室效應”

作業佈置   動手動腦學物理:1、2、3、5

板書設計

二、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着和分子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着。無論是高温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質量③材料④存在狀態

4、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5、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温度越高擴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大。

三、內能的改變:

1、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

物體温度升高(降低)——物體內能增大(減小)。

物體存在狀態改變(熔化、汽化、昇華)——內能改變。

反過來,不能説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温度變化。(因為內能的變化有多種因素決定)

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温物體向低温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傳遞的現象。

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温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温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温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温度降低,內能減少。

④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説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物理內能教案 篇四

(一)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能用做功和內能改變的關係來解釋摩擦生熱等常見的物理現象。

(二)教具

壓縮空氣引火器,機械能轉化熱能演示器,無色玻璃瓶,橡膠瓶塞,打氣筒等。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提問(1)什麼叫做物體的內能?(2)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

2、引入新課

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温度有關,温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也就是説當物體的温度發生了變化時,它的內能就發生了變化。如何改變物體的温度,同學們能夠從生活實際上舉出許多的事例。今天我們先研究一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

3、進行新課

(1)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大。

演示實驗:壓縮空氣引火實驗。出示壓縮空氣引火器,簡單介紹它的構造。取綠豆粒大小的一塊乾燥硝化棉,用鑷子把棉花拉得疏鬆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將活塞塗上少許蓖麻油(起潤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筒內的棉花。迅速地壓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燒發出的火光。 實驗後,組織學生議論實驗現象説明了什麼,從而得出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燒。實際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也遇到過。例如,在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打氣筒也會變熱,這也是由於壓縮空氣的緣故。用其他的方法對物體做功,也能使物體內能增加,摩擦生熱就是一個例子。讓學生解釋課本圖2-9、圖2-11的事例,並列舉其他事例。

歸納學生所舉事例,得出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就會增大。

同學們所舉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體的內能喊小呢?

(2)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演示實驗:氣體膨脹温度降低的實驗。

按照課本圖2-12所示,事前組裝好儀器。課前在瓶內裝入少量的水。實驗時告訴學生,由於水的蒸發,瓶內存在水蒸氣。由於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瓶塞跳起時容器中有什麼現象。

實驗結果,當塞子跳起時,瓶內出現了霧。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進而得出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3)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增加得越多,物體

對外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減小得也越多,所以,我們可以用功來量度內能的變化。這樣內能的單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對物體做了2焦的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2焦。

其實各種形式的能,都可以用功來量度,因此國際單位制規定:各種形式的能的單位都是焦耳。

(4)小結

通過課本本章刊頭畫的實驗演示和本節的想想議議,小結本節的內容。該實驗是機械能和內能相互轉化的演示實驗。把薄壁金屬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後,注入約1/4容積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寬一點的布帶,在金屬筒下端繞二圈,然後迅速地來回拉布帶,一會兒塞子就被衝起,引導學生解釋所看到的現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屬筒温度升高、內能增加,並引起筒內乙醚的蒸發。最後由於乙醚蒸汽壓強不斷增大,而將塞子衝起。告訴學生,在此過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轉化為內能。

此實驗中的另一個現象,往往被學生忽視。即當塞子被衝起時,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霧出現。應引導學竹注意這一現象,並加以解釋。這是由於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温度降低,從而使筒口周圍的水蒸氣凝成水珠。此現象恰好説明了: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內能會減小。此過程中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通過實驗和議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做功能改變物體的內能。並且對物體做功時,有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時,有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物體內能減少。

(四)説明

1、壓縮空氣引火實驗難度較高,有幾個關鍵要注意:

(1) 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與管壁的密封。當把活塞從管內拉出時,感到阻力比較大,且當活塞離開管口的瞬間能聽到嘭的響聲。這種情況可認為密封較好。實驗時應在活塞上塗少許蓖麻油,起密封和潤滑作用。

(2) 管內保持足夠的氧氣。實驗時可用尖嘴吹風球,向管內注入新鮮空氣。

(3)所用燃料燃點要低,普通棉花難於壓燃。實驗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可以自制。取濃硝酸和濃硫酸,按體積比1∶2先後倒入燒杯內混合,使其温度保持在30℃左右。將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內,約15分鐘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覆沖洗,直至沒有酸性。擠幹後放在陰暗處晾乾,保存時應放在密封瓶內,保持乾燥。

2、氣體膨脹做功的實驗,打氣時速度不宜太快。通常打氣筒止回閥不太靈活,打氣速度就不能慢,建議在瓶塞上裝一個自行車輪胎上的氣門嘴。打氣時氣門嘴的乳膠管膨脹,能使學生觀察到進氣的現象。

3、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也都有能量的轉化。課本只在想想議議的問題中提出能量的轉化。能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內能的改變,雖非本節課的重點,但能使學生有個初步的認識,有利於後面學習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在想想議議的討論中,增加了能量轉化的內容。

內能的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節講述另一類熱力學過程——熱傳遞過程以及熱傳遞與改變內能的關係。首先介紹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進而分析系統在單純的熱傳遞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自然引出熱量與系統內能概念的區別與聯繫,最後研究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系統內能上的異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2.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系統內能的一種方式。

3.能區分熱量與內能的概念。

4.知道熱傳遞與做功對改變系統的內能是有區別的

過程與方法

能舉例説明熱傳遞能夠改變系統內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熱傳遞對內能的改變。

難點:熱量與內能的區別

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稍簡單,易於學生接受。

五、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講解

六、課前準備

鐵絲、布、酒精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基礎知識提問:

1、焦耳的兩個實驗説明了什麼?

2、什麼是內能?內能於什麼有關?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想一想,使一段鐵絲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將鐵絲來回多次彎折,用布摩擦,將鐵絲放在火上燒,與高温物體接觸……

教師:可以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今天我們來學習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熱傳遞。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2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什麼是熱傳遞?

(2)熱傳遞有幾種方式?舉例説明。

(3)熱傳遞過程的實質是什麼?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温物體傳遞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①熱傳導:不借助於物質的宏觀移動,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熱運動,使能量由高温物體(或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體(或物體的低温部分)傳遞的過程,這種過程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都能發生。

②熱對流:流體依靠宏觀流動而實現熱傳遞的過程,在對流過程中伴隨着大量分子的定向運動。熱對流又分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自然對流——當流體內部存在温度梯度,進而出現密度梯度時,高温處流體的密度—般小於低温處(水在0~4oC 時的反常膨脹現象除外),這時如果流體的密度由小到大對應空間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體便開始作宏觀的定向流動,密度小處温度較高的流體向上運動,而温度低處密度較大的流體填充過來,行成了流體的對流,從而使能量從高温處向低温處傳遞。強迫對流——靠外來的作用使流體在高温處與低温處之間作循環流動而傳遞熱量的過程,例如製冷系統內工作物質的循環流動就是靠壓縮機的工作強迫實現的。

③熱輻射:不依賴於物質的接觸而由熱源自身的温度作用藉助電磁波傳遞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決定着輻射的強弱。温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線進行輻射,温度較高時,熱輻射最強的成分在可見光區。如太陽就是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將熱經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

2.熱和內能

對於一個熱力學系統,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也能改變系統的熱力學狀態。

熱量是在單純的傳熱過程中系統內能變化的量度。

當系統從狀態1經過絕熱過程達到狀態2時,內能的增加量 等於外界對系統傳遞的熱量Q,即 。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3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怎樣理解熱量?能否説某一物體具有多少熱量?為什麼?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滿足什麼關係?

(3)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內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説熱量才有意義。所以,不能説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即Q放= -ΔU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如內能與機械能、內能與電能等發生轉化。

典例例題

例1 如果鐵絲的温度升高了,則( )

A.鐵絲一定吸收了熱量 B.鐵絲一定放出了熱量

C.外界可能對鐵絲做功 D.外界一定對鐵絲做功

解析: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熱傳遞。故C正確。

答案:C

友情提示:鐵絲的温度升高從結果我們無法判斷是哪種方式改變了內能,因為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關於熱量的説法,正確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

D.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

解析: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所以不能説温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選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區分狀態量與過程量的不同特點

課後練習1、(1)內能增加(2)內能減少

課後練習2、鉛的比熱是0.13×103J/kg℃

設增加的內能為ΔU

ΔEk= mv2-0 ①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聯立並代入數值得:Δt=123℃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佈置作業

九、板書設計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温物體傳遞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2.熱和內能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説熱量才有意義。所以,不能説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ΔU= Q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

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

十、教學反思

本節還需加強學生的能量的觀點,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理現象,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內能的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和要求

1. 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跟温度有關,知道分子平均動能的概念。掌握温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誌。

2. 瞭解分子勢能的定義知道改變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勢能發生變化,知道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

3. 瞭解物體的內能,以及內能的影響因素,區分內能與機械能。

重點物體的內能和決定物體內能的因素。

難點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勢能變化的關係。

課型 教法 教具

教學內容及過程 引課:

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種。請同學們考慮一下我們以前都學過那幾種形式的能

( 動能、勢能、化學能…… )

我們在國中曾學過物體的內能,今天我們來更加深入的學習物體的內能。

一、分子的動能

1、分子有動能

分子運動論的內容之一: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説明分子一定有動能。

2、平均動能

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每個分子的速率都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在分子相互碰撞時速率也會改變,但大多數分子的速率處在中等速率。因此,在研究分子動能時,不是關心個別分子的。情況,而是研究大量分子的集體行為。我們引進新的概念:平均動能:物體裏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

3、平均動能與温度有關

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都説明分子運動的速率與温度有關。當温度升高時,大部分分子運動的速率加快,也有極少數分子運動的速率減慢,但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可見,温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誌。

4、微觀温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誌。

宏觀温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二、分子勢能

1、定義:由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間的距離決定的勢能叫分子勢能。

2、分子力做功

用重力做功説明:力做正功,力對應的勢能減小;相反,力做負功,力對應的勢能增大。

(1)當分子間距離從無窮遠減小到10倍r。時,分子力非常微小,不考慮分子力做功。

(2)當分子間距離從10倍r。減小到r。時,分子力的

方向與分子運動方向相同,分子力做正功。

(3)當分子間距離從r。減小到不能再小時分子力的

方向與分子運動方向相反,分子力做負功。

3、勢能曲線

取橫軸r表示分子間距離,縱軸Ep表示分子勢能。

(1)r=10r。 Ep=0

(2) r>r。 r Ep

(3) r=r。 Ep 最小(負)

(4)r

微觀: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有關。

宏觀: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

氣體分子間距離太大,分子勢能忽略不計。

三、物體的內能

1、定義;物體中所有分子做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影響因素:温度、體積、摩爾數。

四、機械能與物體內能的區分

機械能 物體的內能

定義 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的和 物體中所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和

決定因素 物體的速度、質量、高度 物體的温度、體積、摩爾數

其他 可能為零 不能為零

物理內能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內能的兩個作用.

能力目標

能列舉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內能的實例.

情感目標

感受到內能的利用和科技發展的聯繫.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問題入手,引入了內能是怎樣使用的,並指出了利用內能來加熱,列舉實例説明了很多利用內能的例子,又重點分析了利用內能取暖的發展過程,並聯系環境保護等分析了這個發展過程.

教材直接談到利用內能還可以做功,用實驗證明了內能能夠做功,並分析了這個實驗,能表現出熱機中能量轉化的基本過程,又闡明瞭利用這個實驗的原理可以製造出熱機,並説明了熱機的發明及其改進對現代工業的影響.

教法建議

本節教學要聯繫大量的科技資料,“利用內能來加熱”比較直觀,可以讓學生從提供的資料中分析,並從某個方面上敍述內能利用的發展情況,例如分析課本上提到的“用內能來取暖”的發展情況.本內容的教學要注意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學習生產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內能的方法,對於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議.

“利用內能來做功”要注意實驗教學,從實驗中觀察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並聯系實際思考實驗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學生從中分析和學習如何利用內能做功的,並從材料中體驗到科技的發展.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內能的利用

【重難點】內能的兩個應用:利用內能來加熱和利用內能來做功.從實驗中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聯繫實際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程引入

方法1、聯繫上一節的內容,知道了人類利用燃料燃燒獲得大量的內能,那麼人們是如何利用這些內能的呢?可以提供資料,學生閲讀,知道內能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用來加熱.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分析社區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內能,這説明內能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用來加熱.

二.利用內能來加熱

方法1、教師提供關於取暖的資料,學生分析取暖的發展過程,説明從火爐取暖到鍋爐集體供暖再到熱電站供暖的優點: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環境衞生.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做調查和利用信息學習,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並再此基礎上設計實施方案,做評估和實驗,得出一些結論.教師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調查社區供暖;查閲世界上先進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內能來做功

方法1、實驗教學,做好水蒸氣推開活塞的實驗,學生從實驗中學習如下問題:觀察實驗的現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實驗説明了什麼;從實驗中能受到什麼啟示.在此基礎上介紹利用內能做功製造了熱機,説明工業化社會的出現有賴於熱機的發明和改進.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用上面的方法1進行實驗,然後可以提供資料或學生查找資料,從利用內能來做功開始,到應用,到科技的發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內能的利用

一.利用內能來加熱

本質:能量(內能)的轉移.

二.利用內能來做功

1.實驗:水蒸氣推開活塞.

2.熱機:利用內能做功的機器.

3.能量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熱機的應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

【課題】蔬菜大棚中內容的利用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並對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備註】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探究活動範例:城市供熱

活動內容

調查及認識城市供熱.

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關注社會的意識及創新決策能力.

活動準備

1、複習與熱相關的內能及能量的相互轉化的知識.

2、分成四個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活動過程

1、分組調查階段

①學生個人調查自家使用供熱設備及燃料情況.

②一、二小組學生調查學校廚房及教師家供熱方式.

③三、四小組學生調查蘄春縣醫院的供熱方式.

2、課堂討論階段

在學生課外觀察、實驗及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課堂交流、討論.

①介紹內能的利用:利用內能做功(內燃機)和利用內能加熱.

②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小結供熱方式:

·燃燒燃料供熱

燃料種類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氣、酒精、炭、柴、草、沼氣(介紹沼氣使用好處)燃燒後能量轉化是燃料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電能供熱

供熱用電器種類包括電爐、電飯煲、電熱毯、電取暖器、電熱拖鞋、宇航員穿的電熱保温裝置等.(介紹電能供熱好處是熱效率高、無污染、操作簡便)其能量轉化是由電能轉化為內能.

獲得電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學能(火力發電站);水能(葛州壩水力發電站、三峽工程等);風能(沿海島嶼和草原牧區的風車田);核能(原子反應堆,介紹: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韓國、日本最近核電站因事故關閉,俄羅斯因“千年蟲”與美國聯合核查核電站,土耳其準備建核電站招標開始等,培養學生關注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形成社會意識.)

·光能供熱

轉換裝置包括太陽灶、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介紹其結構及其宣傳口號“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綠色能源”.介紹東南亞地區對太陽能利用的政策.(介紹光能供熱優點是無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轉化是由光能轉化為內能.

③彙報對集中供熱情況調查的結果

城市、農村各2名學生介紹自家供熱方式.

引導分析分散供熱缺點: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廢氣廢渣污染環境.

二小組學生代表分別介紹學校、醫院供熱方式.

學校鍋爐產生熱水、熱氣來蒸飯,利用餘熱給教師、學生提供開水、熱水,學校教師沒有人使用煤.

學生計算:學校利用餘熱供開水0.10元/瓶;一個蜂窩煤0.18元,能燒三瓶開水,每瓶攤0.06元,水費0.02元/瓶,煤爐一般只能使用3個月,每瓶攤成本0.04元,實際家內燃煤供開水費用達0.12元/瓶.另外,燃煤處鐵製品、鋁製品、電器鏽蝕嚴重,老化快.

縣醫院內,鍋爐燃煤產生熱氣,通過管道輸送至廚房、各科室提供開水、熱水,供手術室、婦產科等科室取暖.通過分析,學生認為集中供熱是供熱的較好方式.

④介紹集中供熱:

集中供熱指在城市一較大區域內,利用集中熱源,向該區域內工廠及民用建築供應生產、生活用熱.用大型或較大型的高效鍋爐取代分散的小鍋爐,使鍋爐熱效率達80%~90%以上.集中供熱發達國家有俄羅斯(1985年蘇聯集中供熱普及率70%)、德國(集中供熱普及率90%)、北歐、東歐.

熱電聯產(CHP):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發電機發電,廢氣用來對現有鍋爐裝置補充加熱.火力發電效率30%~35%,供熱、發電聯合的CHP總效率達80%.

3、供熱對環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稱“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霧.煤氣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應”的罪惡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燒破壞森林,使生態環境惡化.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能源危機是世界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和先進的供熱技術如熱電聯產等提高熱效率,節約能源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4、作業

各小組以調查為基礎寫一篇小論文《我家的供熱》

活動小結

供熱涉及能源、內能、熱傳遞、熱效率等內容,學生常熟視無睹,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留心生活的意識大大增強,比如不僅僅就事物的單方面來思考問題,而是多層次、多角度來分析問題.考慮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它的經濟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