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6W

説課教案【多篇】

優秀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亡羊補牢》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寓言故事的第一課。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二、説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通過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藴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四、説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使學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設計

1、為了孩子們在談話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拉近距離,我採用了談話激趣法揭示課題。

2、然後初讀解題。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鍊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4、明理,通過學生以物生情,學到的知識得到昇華,突破重難點。

5、拓展補充,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六、説教學效果。

這篇文章故事性強,道理淺顯,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故事情節,讓同學們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悟道理。同時,我還注意生字詞的識記。教學效果良好。

幼兒園説課稿教案大全 篇二

一、説設計意圖

中班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性別已有初步認識,對男孩女孩的服飾、髮型等已有基本的辨別,但其性別意識還處於模糊階段。好奇心強的男孩女孩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會互相偷看,出現模仿異性小便行為;個別男孩子會喜歡穿裙子;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在睡覺時觸摸自己身體器官的不健康行為等,這些都表明中班孩子還缺少性別觀念,更缺乏保護自己身體隱私部位的意識和能力。

故設計此幼兒性別意識教育的心理課,通過“辨別自我”、“探討差異”、“理解功能”、“保護隱私”四個步驟層層遞進,以實現幼兒對男女生不同特徵的理解,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設計意圖及中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育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瞭解男孩女孩在服飾、髮型、愛好、身體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差異,樹立初步的性別意識。

2、初步學會保護自己隱私部位的簡單方法。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出男孩女孩不同的特徵和差異。

難點:讓幼兒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四、説教學準備

1、男女性別特徵的歸類圖表;

2、多媒體課件;

3、如何保護自己隱私的小視頻;

4、座位分為兩邊,中間隔開。

五、説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依次是

(一)辨別自我,尋求歸屬。該環節我主要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敍述,瞭解孩子現有的性別認知水平。

(二)探討差異,明白特徵。該環節我利用圖表歸類,總結男孩女孩的性別差異,讓幼兒直觀地進行官感受。

(三)理解功能保護隱私。該環節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視頻,讓孩子們掌握和拓展自己保護隱私部位的技能。

此三個活動環節,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可逐一實現教學目標。

六、説教學過程

再具體説説各個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辨別自我尋求歸屬

在這裏,我通過提問“你是男孩,還是女孩?”讓幼兒進行自我性別辨別,以及尋找性別歸屬羣體兩方面來開展活動。

很多中班孩子知道自己是女孩還是男孩,但是在尋找羣體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不知所措,我用讚賞的語言、握手,以及擁抱的行為,向孩子表示認可和肯定,從而增強孩子的自我歸屬感。

第二環節:探討差異明白特徵

在服飾、髮型、愛好、身體器官等方面,讓孩子們尋找男孩女孩間的差異,自主發言。我逐一出示圖片,通過表格進行歸類總結,對男孩女孩之間的差異和特徵進行梳理和提升,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理解功能保護隱私

1、理解功能

基於第二環節已讓孩子們明白男孩和女孩最本質的差異是身體器官的不同(男孩器官暱稱小弟弟,女孩器官暱稱小妹妹),通過提問引出這個身體器官的功能,讓孩子們自由發言。功能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小便功能;二是繁殖後代。

對於這兩個功能的重要性,我將通過假設否定來進行反問,讓孩子進行回答。問題如下:

(1)如果我們一整天都不小便,那會怎麼樣呢?

我進行總結:人每天都喝很多水,需要通過小便來進行排毒。如果不能小便,人就會生病,會憋壞的。

(2)如果我們不繁殖後代,不生小寶寶,那又會怎麼樣?

我進行總結:如果你不生小寶寶,那你以後就做不了爸爸媽媽了,你的爸爸媽媽也不能做爺爺奶奶了。如果大家都不生寶寶,那麼很多年以後,等我們都老了死了,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了,人類也就滅絕了。所以,生寶寶繁殖後代是非常重要的。

2、保護隱私

接着,由此引出孩子們在生活中需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

(1)認識錯誤行為。通過圖片辨別,讓孩子們直觀地瞭解圖片中行為的對錯,並説説錯誤行為的後果。對於行為的對錯,我進行分類。

(2)學會正確的保護行為。請孩子們説説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由我進行總結,主要包括

保持清潔:每天要求清洗小屁股;不能用髒手隨便觸摸“小弟弟小妹妹”。

保護隱私:上廁所時要進入專門的男生或女生廁所;換衣服要進房間;洗澡的時候也不可以隨便地讓別人偷看。

拒絕侵犯:身體上衣服遮蓋的地方一定不能隨便讓別人觸摸。要是有人在你身上亂摸,你一定要告訴老師或者爸爸媽媽。

最後,我將通過視頻觀看,樹立榜樣行為,從而強化孩子們自我保護的意識,讓孩子們通過模仿,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集合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數學廣角》是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本節課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綜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説教學目標?

1、學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圖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2、掌握解決重疊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重、難點?

經歷集合產生的過程?並學會用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説教學策略

"重疊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具有濃濃的"生活味"。確定教學內容及目標後,該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去達成目標?經過多方面考慮?最後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以"認知衝突?設疑導入------探究新知?感悟韋恩圖-----解決問題?運用韋恩圖"為結構。以"衝突-----思考----交流-----驗證"為教法,力求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讓學生藉助直觀圖體會、理解重疊問題各部分的關係,正確解答重疊現象中的相關數量關係,在探究生活中重疊問題的過程中,利用生活事例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悟到數學的價值,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腦筋急轉彎:

(1)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一起去看電影,他們只買了3張票就順利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呢?

(2)昨天,郎老師到超市去買東西,在付款的時候,從前往後數我排在第3,從後往前數,我排在第4.這時,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付款?

學生活動: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高見。

興趣是的最好老師,探索是成功的基石。通過學生喜愛的腦筋急轉彎引入,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大膽的猜想,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思考,在爭論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整合。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遊戲中明算理:

(1)、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興趣小組:語文和數學

(2)、遊戲:

為了能使同學們更方便地看清楚,我們來做一項活動:請報名參加語文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左邊,報名參加數學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右邊。(參與報名的學生活動,站到相應的位置)

讓學生站起來,走出座位,站到相應的位置中去,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只能坐在座位上聽講的教學方式,台上的同學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台下的同學也興趣盎然,參與度更高了。一個個高舉着小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3)、畫一畫

學生動手試着畫圖,片刻,有同學歡呼起來了:"老師,我畫出來了"説着,高舉着自己創作的畫,向全班同學展示了起來。指名上黑板畫。當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後畫好後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圈,每一部分代表什麼,從而自然引出韋恩圖?接着演示每一部分的意義,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圖意,使本節課的難點悄然解決。接着根據學生觀察韋恩圖得出的信息,引導學生從圖的形式轉化成算式的形式,從而解決了"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重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環節完全是讓學生經歷自己創造韋恩圖的過程。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蘇霍姆林斯基説了這樣一句話," 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畫一畫的過程中,學生體腦結合,手腦並用,共同交流、思考,經歷了創作韋恩圖的過程,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也從中感受到了愉悦、輕鬆、快活。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任務二,利用集合圖來解決問題

?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用韋恩圖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從而掌握使用集合圖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

?  1、任務呈現:讀圖訓練。讓學生看書例1的集合圖,通過觀察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提出相關問題並進行解答。

?  2、自主學習,完成課堂任務單

?  3、展示交流。

(三)檢測導結

1、課本105頁1題。

2、三年級(2)班的部分同學參加"秋季運動會",其中參加跳繩比賽的有22人,參加跑步比賽的有28人,兩項都參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六、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服務。教師只有課前知學,然後才能知教。然而怎樣去知學?又怎樣去知教?是需要課前花足時間去思考的事。

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神奇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造,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優秀説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課文選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歎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設計理念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説、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揭題板書後,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瞭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後向學生髮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後悟情。

1、在MTV中賞讀課文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為後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説,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4、自主彙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並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

讀中悟情後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後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為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

(二)、小組合作補充啟迪

(三)、彙報交流,感受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啟迪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説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歎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説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六)、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優秀説課稿 篇五

一、教學理念

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開放自主合作,培養會學

聯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要求。

二、教材研究

1、課文簡介:

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作於1938年11月。詩的第一節以一隻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中寫實和象徵交織,描繪了土地、河流、風、黎明,暴風雨等一系列內涵豐富,鮮明意象來表達歌唱的豐富內涵。第二節一問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詩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愛這土地》一詩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課的內容。作為九年級的最後一冊語文書,它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對國中知識的總結,歸納,直面會考;又是對高中知識的承接。

面對去年會考的改革,出現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讀節奏的兩個新題型,我們應及時適當的對教授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必要的語法知識。近幾年來,國中語法教學淡化甚至零化,不僅造成初,高中教學出現大斷層,也使學生面對英語大量的語法無所適從。我們的學生這方面問題尤為突出,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這套教材做好這個銜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應初步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

3、教學設想:

《我愛這土地》作為詩歌單元的首篇,又是名篇,應重點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讀作品,邊學習邊體會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總結現代詩歌的閲讀方法,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教讀本課,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範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擴充文學基礎知識)

方法:組合學生課下蒐集材料,教師適當補充

2、寫作背景簡介(重點)

目的:便於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題

方法:組織學生課下蒐集的有關抗日戰爭的影象材料,創設課前愛國情境

3、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重點、難點)

目的:提高詩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把握詩歌的主題。(難點)

目的:學習朗誦方法,培養愛國情感

方法:教師指導朗誦,學生練習朗讀

4、能力目標:

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

目的:在精彩賞析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陶冶性情。

方法:採用整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

5、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側重於朗讀,在此基礎上深刻體會作者的感情;

第二課時把握意象,學習象徵手法,欣賞詩歌凝練的語言。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認真體味詩歌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有關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看了真讓人精神振奮。電視劇《烈火金剛》,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行為真讓人痛恨不已。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記住歷史,無論它是光榮的,還是屈辱的。抗日戰爭雖然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災難,但同時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歷史。(生活在和平年代養尊處優環境中的學生做到讀詩悟情,把詩人那種特殊的內涵極其複雜的情感理解深刻卻並非易事,這些音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形象感受詩人特殊的寫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簡介:

1938年抗戰初期,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詩歌《我愛這土地》。(再次強化特殊背景,加強愛國氛圍)

3、聽錄音,初步感知情詩人借土地抒發自己對處於日本鐵蹄蹂躪下祖國深沉的愛和為國獻身的熱情。這個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在詩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讀

朗讀指導

重讀:能鮮明表達詩人情感的詞因此,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應重讀。

試讀,表重讀

朗讀節奏

關聯詞後如:“假如”後停頓

學生標節奏,試讀

主謂之間,謂賓之間要停頓

語法知識補充:句子成分(幫助學生掌握停頓方法)

學生自讀,試劃分

這一步主要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的方法,從而在理論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擴展:文言文的朗讀節奏與此基本相同。課下試着劃分。

5、跟讀錄音,再次感受詩歌的節奏美

6、朗讀小擂台

重點設計這個活動和比賽,促使學生競爭,並通過競爭掌握知識,切實感悟對祖國的摯愛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達、運用等實際能力,完成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多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達到學一會十的水平和昇華感情的目的。

7、作業設計

進入角色,以詩人的身份,第一人稱的角度寫一篇創作感受,最終落實體會詩人感情的難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使語文教學的聽、説、讀、寫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1、優秀作業展示,用學生自身感悟把握主題

2、緊扣“土地”,師生賞析詩歌

學生有感情齊讀,提出自己的疑難。

老師進行彙總,按順序分條列在黑板上。

分組討論解決,發揮學生主動性,老師巡迴提示,瞭解解決情況。(十分鐘)

對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找代表自行解決。如:意象的象徵義,結合背景顯而易見。

稍有難度的,老師專門提出來,重點講解。如:鳥這抒情形象的選擇

3、語言賞析:

讓學生自己在閲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明理由。注重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板書設計:

鳥——歌唱——土地

我——熱愛——祖國

幼兒園説課稿教案大全 篇六

一、説教學思想

長期以來我們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一致沿用傳統的講授示範的教學模式,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於繪畫的主觀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鑑於我們的學生將來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她們更應該懂得如何通過活動和想象力的表現,讓小朋友們能夠愉快的繪畫,畫自己想畫的畫,把孩子豐富的想象通過繪畫展示出來,而不是培養一個有模有樣的小畫家,所以,針對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依據“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就目前來講,是相對科學和務實的。

二、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動物線描畫》是高教版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第一單元的一節課,這一節在整體課程中是非常關鍵的入門課。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教材教學內容,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線條所產生的繪畫形式,主動描繪動物的形態,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讓剛剛邁進職業學校大門的學生,不要對相對有難度的繪畫課程產生厭煩、畏懼情緒。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設置的要求,參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А、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動物不僅非常可愛,並且可以畫的漂亮。

B、能力目標:

①能對不同動物的特點加以區分,嘗試用線描的形式進行繪畫。

②掌握作畫步驟,能獨立的完成一幅畫的繪製。

C、德育目標:初步提高學生對錶現對象審美能力,相互協作,積極交流,激發學生更加熱愛本專業。

3、教學重點:要準確地寫實的繪製一張動物畫對於剛入門的學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又想讓學生儘快的對美術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線條繪畫誇張的動物畫。

4、教學難點:要畫出一張動物畫可能不難,但要畫出擬人化的具有模擬人物行動、表情等的繪畫,對於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擬人化的表現方法

三、説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20__級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全部為女生。她們大部分人入學前沒有繪畫基礎。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初步瞭解了線描畫的不同表現技法,並做了大量練習,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生運用線描方法,主動表現動物的形象。

四、説教法

本課是在前節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初步掌握了線描的一些知識和繪畫方法。在教學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做做引導和評判,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制定競爭標準,所以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形象直觀法:通過多媒體展示範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歸納得出不同動物的特點,提出問題,競爭回答,給予記分獎勵。

2、任務驅動法;根據不同階段提出不同任務,讓學生訓練、合作,檢驗評價任務完成情況。

3、示範法:教師示範一張小熊的線描畫。

五、説教學程序

整個課堂活動(在這兒我把它稱為活動,目的還是強化專業教學的學生的實踐性和主體性),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織教學,展示任務:

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記分,按規則分別記1分2分5分等。最高的小組享有評價特權、哈哈。

第二階段:完成四個任務

任務一:觀察圖片

請同學們觀看以下可愛的動物圖:你們認識他們嗎?誰還知道更多的小動物?開始。

任務二:寫實動物的畫法請同學們看一下寫實的動物畫法,請你説一下這種畫的特點。一分鐘後開始搶答。

任務三:學習概括誇張的畫法

通過上次任務發現,寫實的畫法不適合剛剛接觸繪畫的同學表現,而誇張的繪畫表現更好較容易畫,也更適合將來的幼兒教學工作。

任務四:學習動物擬人畫法

動物擬人化,是一種常用的表現方法,作畫時,採用誇張、變形、模擬人的動作、表情等的一種繪畫形式,是本節課的難點。看同學們能不能畫出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熊,開始。

第三階段:教學評價

1、組織學生按分組把自己的畫進行展示,然後觀摩討論,各組評出最優秀的代表作業,由學生分別發表意見、打分。

2、教師擔任裁判角色,推出本節課的冠軍,把優秀的作業張貼在學習專欄。

3、課下作業:畫出一隻小兔的簡筆線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