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49K

【概述】説課稿共含9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説課稿

第1篇:説課稿

給你一篇説課稿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尊敬的各位評委、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之機箱和電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課是《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12章的內容。《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計算機專業課程中動手操作要求最強的一門課程。機箱與電源在整機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內存條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電腦故障就是因為選用了劣質的機箱、電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視。

相對其他各章的知識難度,本章內容應該是學生最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因此,在教材處理方面,我打算將本章三個任務合而為一,安排兩個課時進行講授。

二、學情分析

在計算機專業一年級的學生中開設本門課程,對學生學習來説有很大的難度,因為《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建立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的基礎之上的,《計算機應用》與《組裝維護》同時開設,給教與學都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雖然在學習本章內容之前,學生已初步瞭解了各主機硬件組成部分的相關知識,如CPU、內存、主板、硬盤、光驅、顯卡、聲卡、鍵盤、鼠標等,但也只能説是霧裏看花,略知皮毛而已。相對上半期的學習內容來説,本章知識因為涉及到的純理論性知識並不多,因而,相信學生學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三、教學目標

在這一章裏,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箱的種類,知道機箱電源在整機中的重要性並學會基本的選購機箱和電源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本章教學內容中,AT機箱電源與ATX機箱電源的區別既是本章的學習重點,同時也是主要難點所在。

五、教法闡述

考慮到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接受能力,在教法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法”以外,主要採用當前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和實物展示,加深學生實物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熱情進一步驅動後階段的教學工作。

六、學法指導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以任務引路,學生邊學邊練,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我會在每一堂課結課時順帶提出下一堂課要解決的教學任務,並設置幾道相關的疑問,佈置學生帶着任務和疑問去預習教材內容,以備應對我在上課時的提問,對課前預習得好的同學我會及時予以全班表揚,也就是首先用任務來驅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我還會結合自身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切身體會,設法讓同學們明白,計算機技術是一門日新月異的技術,具備刻苦的鑽研精神和超強的自學能力是迅速掌握計算機技能的基礎和前提,力圖改變學生被動地跟着老師學為主動地去求學。

六、教學思路與過程簡介

1、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與學校生產實習部門聯繫,準備好AT、ATX機箱電源各一套及十字螺絲刀等工具。

2、教學基本思路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充分結合教務科最近號召實施的微笑進課堂活動,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讓學生帶着問題來聽課,圍繞任務去操作,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圓滿地完成本堂課所要達到的教學任務。

3、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以提出疑問如:“前面我們學習了計算機主機的各個功能部件,那麼,要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我們還缺少什麼東西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中的一段精彩有趣的動畫片斷,通過卡通式的畫面和生動有趣的解説語言讓學生在愉快中迅速瞭解機箱電源在整套計算機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電源是整套計算機的動力源泉,負責將220V的交流電轉換成計算機各部件專用的3V/5V/12V的直流電;機箱則是提供給主機各部件一個舒適的外殼,主要起固定、保護和防塵作用。

☆接下來,提出如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討論,並就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知識點予以簡評:

1、如果沒有機箱,計算機還能正常工作嗎?

(注:學生答“不能”,便反問其為什麼?否則反問其既然沒有機箱也可以運行,幹嘛還要浪費錢去購買機箱?以此啟發學生的思維空間。)

2、如果要你去選購一套機箱電源,你會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注:此時若學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或者有脱離題意的可能時,可從:價格、外觀、實用性、堅固度、散熱性能、防輻射能力,節能水平等方面予以引導)

☆然後,繼續通過課件進一步解説機箱電源的種類,在學生對AT/ATX兩種機箱電源有一個初步感性的認識的基礎上,出示兩套預先準備的AT/ATX機箱和電源,先讓學生來辨認哪一套是ATX機箱電源,再當場示範用螺絲刀拆開其中的AT機箱及電源,邊拆邊講解AT與ATX兩種機箱電源的區別,然後,鼓勵一位同學上台來將另一台ATX機箱也拆開來。

☆這個時候,我會裝作無意地將已經拆開的兩套機箱及電源放在離開同學們視線範圍的地方,如講台下,然後宣佈我們接下來玩一個遊戲,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個方陣,再有意挑選兩位上課時我認為聽課最不認真的同學為這兩個方陣的代表分別上台來參加遊戲,遊戲的規則就是在拆開的機箱電源中挑選出一套出來並重新安裝好。隨着遊戲的進行,課堂氣氛達到本任務教學的高潮。

在本教學任務結束前的十分鐘,我會趁熱打鐵,在小結了機箱的種類以及AT/ATX兩種機箱電源的區別後,轉入介紹選購機箱電源時主要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回答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問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和提升。最後,提出下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即,如何將主機各部件正確地安裝到主機箱中,佈置課堂作業,結束本次教學。

本課是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和多媒體演示教學的一次嘗試,教師由學科專家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習的主要資源和興趣點不再是課本而是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教學的側重點在於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中始終注意協調學生與教師之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我的説課完了,多謝各位評委和老師能給我今天鍛鍊和學習的機會,這對我今後的工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謝謝大家!!

第2篇:説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説課稿範文。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第二課時內容——“讀數 寫數”。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數數及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一方面讀數和寫數的過程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百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數具體的實物——用小棒表示數——用計數器表示數——寫數、讀數的編排層次,這樣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逐漸提高抽象程度,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學習大數的認識打基礎。

二、學情分析

從國小階段數概念的形成看,在上本節課之前,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基礎是一年級上冊的20以內數的認識。從本單元來看,學生學習的基礎是100以內數的數數及組成,學生學好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關鍵是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而數位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於是如何在理解數位的基礎上掌握數的讀法和寫法便成了這部分內容的難點。學生會數100以內的數,能説出數的組成,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根據教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有初步的小組合作的意識,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對於“滿十進一”的進位制和數位意義與數的讀法、寫法之間的關係還很模糊,對於“位置值”沒有明確認識,大部分學生不認識也不會使用計數器,特別是學生不能建立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係。

基於以上考慮,我為本節課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讀、寫任意兩位數和100,會用計數器撥珠子。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通過擺小棒、撥珠子等活動,溝通小棒與計數器的關係,使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識。

3、情感與態度: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任意兩位數的讀法、寫法。

教學難點是由直觀到抽象,讀、寫兩位數。

四、教學策略及學法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思考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第一,在學習內容上選擇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從猜到動手數出24根鉛筆,並思考怎樣擺能讓別人很容易看出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然後抽象成小棒圖,讓學生理解圖中所表示的幾個十幾個一,再脱離實物和圖像,抽象出數的組成。這三個環節是由具體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基礎進行的,這樣有利於學生透徹地理解數的組成。

第二,充分發揮了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用小棒擺數,用計數器表示數,根據計數器讀數和寫數,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的對比演示,溝通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係,理解數位的意義,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在動手實踐中,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看得着、摸得到的東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環節

為了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教學時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通過數具體的實物數量——説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法。因此我分三個環節設計了猜鉛筆——説組成——在計數器上撥珠子(溝通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係)——讀寫數——對比認識,理解數位——練習提升等學習活動。

1、第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在這一環節裏,我首先出示一些鉛筆(24枝),讓學生“猜一猜大約有多少”,然後數一數鉛筆有多少,交流數的方法時引導學生:怎麼樣能使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枝,突出數出10枝捆成一捆,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出:一捆鉛筆表示1個十,2捆表示2個十,4枝鉛筆表示4個一,由此得到:24裏面有2個十和4個一。

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口、動腦去數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

2、第二個環節: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讀、寫數的方法。 在這一環節裏,先出示計數器,認識計數器,使學生知道計數器上從右邊數,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第三位叫百位,並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24,引導學生思考:2捆小棒用計數器怎麼表示?4根小棒用計數器怎麼表示?為什麼24用小棒表示2捆和4根,而用計數器表示是2個珠子和4個珠子?通過學生的操作、思考、交流,同時通過課件的對比演示,溝通計數器與小棒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看計數器寫出24並讀數,説明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4個一就在個位上寫4,使學生初步感受讀數、寫數的方法。接着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36,交流是怎麼撥的,並看着計數器讀數、寫

數,在讀、寫數的過程中總結讀數和寫數的方法。然後出示63,學生撥數,同時課件出示36和63的撥法,引導學生對比觀察、交流36和63中的“3”和“6”有什麼不同,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課件演示“閃一閃”,使學生體會到數位不同,數字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加深學生對數位的理解。最後通過撥數27、65、40、100,進行撥數、寫數的練習,特別是40、100這兩個數的寫法進行重點交流,強調當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撥數、讀數、寫數的方法。這樣通過讓學生邊操作邊數數,配合課件的直觀對比演示,加深對100的認識,再次溝通小棒與計數器的關係。

3、第三個環節:闖關遊戲,練習提升。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闖關遊戲,設計了由淺入深的練習:先是讀數,接着寫數,寫數的練習先看計數器寫數,再是根據讀出的數來寫。這樣通過闖關競賽為學生提供多種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讀數和寫數的過程中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加深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突出一個原則,就是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覆操作的基礎上,配合課件的演示,逐步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會利用計數器正確的讀數、寫數,並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學習方法。

第3篇:説課稿

説課稿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教學的內容是:閩教版第二冊三年級下學期英語Unit3 Food Lesson6的內容。以現行的課程標準和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線,堅持知識性、趣味性、交際性和創造性原則,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是如何處理教材、如何進行備課,如何設計教學過程的。

首先,説教材。本單元的主要是圍繞相關食物名詞而展開的。我將本單元兩課時的教學內容劃分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我將一些相關食物的名詞、句型I like ……I don’t like ……先教授了。還把What do you like ?作為課堂用語始終貫穿於課堂,讓他們聽懂並會説出本句話。第二課時,我教授新hanburger,hot dog以及句型Do you like……?Yes ,I do ./No, I don’t.第三課時,1、 鞏固複習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第4篇:説課稿

本站提供的説課稿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一、説教材

《我是什麼》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分為二個部分:一、二、三自然段講水的形態,四自然段講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根據教材和二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為:

知識目標: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教學重難點: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二、説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的理念。遵照《語文課標》: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閲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一要求讓學生讀中感知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三、説教法

由於低年級兒童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以形象思維為主,和低年級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運用多媒體集成性、圖文並茂的特點,形象地演示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讓學生了解水,喜愛水,珍惜水。

鼓勵欣賞法:小組和班集體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學習信心。

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精彩語句,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語言,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有興趣。

四、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以上兩種學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的讀、説、演、寫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閲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力求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五、説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水”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和學生一起學習,分享學習之樂。為此,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 讀讀“我”

上課開始,教師就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我是誰了嗎?對,我是水,是天下最棒的魔術師,很會變喲,你知道我會變成什麼嗎?快讀讀找找吧!”

1、找形態。

學生通過邊讀邊找邊勾畫,就能説出“我”會變成“汽、雲、雨、雪、雹”。這時教師及時鼓勵,“孩子們,真能幹,找出了我變的樣子,那你喜歡我哪種樣子?快來讀讀吧!先自己練讀,再在小組裏讀給你的小夥伴聽。”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2、讀形態。

在學生彙報讀的過程中,我主要利用了多媒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喜愛朗讀,讀出情,讀出味,讀出個性。下面我就按照課文的順序,説説我是如何利用多媒體,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訓練的。實際教學時,按學生回答的順序學習。

當學生讀到描寫汽的句子時,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水變成汽的過程,再讓學生朗讀,評議後再讀,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認識到水是如何變成汽的。隨後教師以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創設情境:“孩子們,天空中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色彩絢麗的雲朵,帶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播放課件)把學生帶進美輪美奐的雲的世界中,學生就會爭先恐後地起來朗讀,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獨特的美的感受。

“孩子們,看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還會怎麼變?”過渡到第二自然段。教師讓學生輕聲朗讀後,利用課件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空,並讓學生説説:“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來的,為什麼不都用落呢?”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顆大顆打下來,輕盈飛舞的雪花飄下來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帶着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挑戰讀、接龍讀、比賽讀這段話,就更能體會到這三個詞所包含的韻味。

學到這兒,教師總結並提問:“孩子們,你們能排排我的變化嗎?”學生排出水的變化過程後,再讓學生説説這樣排的理由,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孩子們,我從天空中落下來,又到了哪裏?”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用課件範讀:“ ”。讓學生感受倒水在地面悠閒活潑的樣子。再讓學生配樂齊讀,通過語氣、音量、氣勢由弱到強的變化感受水的靜態和動態,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孩子們,我的脾氣實在有點怪,説我老實吧,的確很乖。但是發起脾氣來又很壞,在課文裏找找我都有哪些脾氣?”

3、説利弊

學生通過朗讀就能找出水“温和”和“暴躁”的一面,接着教師提出“你還知道我幹了哪些好事和壞事呢?”這一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最後,讓學生看着圖片以“水能……水還能……”的句式練習説話。

“孩子們,你們一定了解我了吧!我是一個魔術師,會變得很漂亮,也會變得很壞,你能和你的小夥伴一起誇誇我,勸勸我嗎?”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説説我

學生同桌互相練習説話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要愛護水、珍惜水,讓學生明白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樣的説話練習就能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演演我

“孩子們,剛才表揚了我,也給我提了許多建議,你能加上動作和表情在四人小組裏把‘我’表演出來嗎?”

教師讓學生戴上汽、雲、雨、雪、雹的頭飾,通過自己的理解模仿雲在天空中千姿百態和雲變成雨、雪、雹落下來、飄下來、打下來的情景,以及水在地面上睡覺、散步、跳舞、唱歌的樣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水的認識和理解。

低年級兒童特別愛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訓練不僅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為背誦課文和後面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可謂是一箭雙鵰。

四、寫寫我

《假如我是一滴水》

從讀到説到演到寫,科學地遵循了兒童思維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利用了兒童愛展示自我的特點,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創新的膽識和表演表達能力。

第5篇:説課稿

説課稿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教案背景】本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教材通過安排閲讀、討論、製作等學習環節,主要介紹能源的概念(能產生能量的物質叫做能源),説明能源可分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臨匱乏的嚴峻形勢,倡導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能量無處不在。

【教材分析】能源是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來源。在能源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的今天,瞭解有關能源的知識,對於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本課從學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過找尋能量是從哪裏來的,引出能源話題,進而瞭解能源的基本概況,介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並引導學生通過動手製作,進一步認識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學方法】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了情景導入法、多媒體演示法、科學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領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法主要是學生動手製作,合作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根據我校實驗課題《六環節導學模式》設計,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導入

本部分主要是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生髮的求知慾、思考欲和探究欲,讓學生能充分主動地為解決問題而學習。我是通過配樂朗誦序言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則能更快地幫助學生架起想象、聯想的橋樑,順利將學生帶入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學習

本部分主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明確本課的重難點,進而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本課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同時發現問題或明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內容。

我提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入手,來對能源概念形成深入的理解。能源就是那些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能源就是能量的來源,能量就來自於能源。

第三部分,歸納小結

本部分主要通過問題的解決和思維的展示,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並使得知識進一步系統和深化,讓學生理解內涵、掌握規律。

本部分我主要介紹能源的分類,指出能源分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兩類,並舉例説明,從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能源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引發學生關注能源問題。 接着,瞭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機,體驗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通過分析扇形統計圖和柱狀對比圖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臨枯竭的危機,使學生在看到這些資料、數據後,意識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現狀,為下一課的節約能源教學活動埋下伏筆,也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節約不可再生性能源、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意識,以及合理開發新能源的意義。

第四部分,探究展示

本部分旨在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分享動手操作的成果,突破本課的難點。

學生通過製作太陽能灶的活動,體驗可再生性能源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所佔比例會越來越大,促進學生重視利用可再生性能源,併為下一課開發新能源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部分主要是深化學生的科學思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所以,我又給學生介紹了另外幾種能源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

第六部分,當堂檢測

本部分的測試題涵蓋了本課的知識點,重在能力,難度適中,全面檢測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以填空和連線的形式展示出來,能起到很好的反饋、鞏固、強化的作用。

由於時間比較緊促,備課不夠充分。所以本課一定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的建議,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第6篇: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一、説教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甜甜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悦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

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本活動是根據北京教材中心“愛護我自己”之活動一“保護小眼睛”所設計的延伸活動,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重難點:

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並能説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二、説教法

本次活動教師將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並運用遊戲、演示、提問、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生活環境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逃不過孩子敏鋭的眼睛。活動中,幼兒通過看看、説説、玩玩,探索發現教師提供的錯覺遊戲材料,感受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索的慾望。

四、説活動程序

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護方法。本次活動將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來組成。

第一環節:即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第二環節:教師將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為幼兒變魔術,在“變、變、變”的神祕氣氛中,快速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這時我適時引導並提問: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呢?(引出眼睛),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我們的眼睛都有什麼用呢?你的眼睛看到過什麼?此環節重在使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第三環節: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幼兒看到的現象,向幼兒提出疑問,順利向下一環節過渡,“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到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教師適時出示圖片)以疑問的語氣發問:這幅圖片上有兩組圓,這兩組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這時,孩子可能説一個大,一個小,我就採取比比看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喔!原來兩個圓是一樣大的,這時,教師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幼兒,這就是眼睛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眼睛看到的錯覺。接着我繼續請幼兒觀察花瓶圖片和轉筒,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繼續體會錯覺現象。這時,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會看錯嗎?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操作、探索、發現。

第四環節:探索、發現。我是這樣引導的,“眼睛還會變魔術呢?老師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用你的小眼睛去仔細觀察看看會發現什麼?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然後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發現。之後,我請幼兒悄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發現,共享錯覺遊戲帶來的快樂,體會眼睛看到的奇妙感覺--錯覺。生活中也有許多錯覺現象,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感受,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接着,我請幼兒欣賞生活中有關錯覺現象的錄象,並和幼兒進行交流。

活動的結束部分

我是這樣設計結束語的:“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在輕鬆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愉快離開活動室,滿懷一雙雙探索、求知的眼睛去發現、尋找現實生活中的錯覺現象。活動以開放性的談話,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第7篇:説課稿

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説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教材分析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説,小説以台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台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台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單元提示這樣要求: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之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台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後接楊絳的《老王》和餘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台階》正是訴説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國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台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温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二、教學目標

① 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②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③ 把握課文的敍述角度,理解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目標確立的理由和依據:本文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生動的表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鑑於以上內容,我決定把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理解父親形象,作為學習本文的目標之一。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並舉的理念,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知名作家肖鋒曾經説過:什麼時候我們中國的孩子都覺得父親偉大了,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找到父親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尊重父親,熱愛父親的感情,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重難點確立依據: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由於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的敍述者,講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為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的形象,便成為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為突破全文的重點。

四、教法與建議

1、複述法、 研討探究法

2、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法實施依據:本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節的發展變化中完成的。通過認真閲讀,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把握課文。通過質疑研討,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性語句: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層意藴,感悟文章的主旨。

五、學法與要求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學法指導的目的: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它的另一個根據是《台階》文本的特點。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既得答案發出質疑,從而鞏固了原有知識體系。

六、教、學、練、評活動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抓關鍵性語句,複述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活動1】進行診斷性評價,導入新知識

《台階》第一課時診斷性評價

1、填空

小説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節 、環境 。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説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設計意圖:《台階》雖然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的是,他的文體是小説,可以藉此課對前面的文體知識進行回顧並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文體特徵。通過完成診斷性評價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積累字詞,掃清閲讀障礙。

【活動2】自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問題與思考

問題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問題2: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問題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表現?

問題4:根據以上閲讀提示,簡要複述故事內容。

3、分析與點撥

點撥1: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點撥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真是無法形容。

點撥3:父親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點撥4:本文是以台階為線索,記敍了父親熱愛生活,勤勞一生不斷追求的主要事蹟。父親為人厚道,能吃苦耐勞,他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他日夜盼着,準備着要造一座有高台階的新屋。準備了大半輩子,靠自己的勞動,他終於造了一座有高台階的新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設計意圖:

這四個問題抓住了小説的主線――台階,也緊扣小説的主人公――父親,由課文內容的梳理到初步感知人物性格,水到渠成為後面的人物形象分析做鋪墊。

【活動3】合作探究,賞析人物形象

1、問題與思考

問題1:小説是以塑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在請大家找出文中你覺得最受感動或是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問題2: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而新台階砌好了,為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問題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問題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問題5: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2、分析與點撥

點撥1:學生自由説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結合本活動中問題2問題6,對學生加以引導。

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親這一形象的`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點撥2:因為台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台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説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台階低。

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點撥3: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點撥4: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尷尬的笑。這副喜悦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點撥5: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整個設計的重點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鑽進課文,體會文章如何運用精當的外部細節描寫去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理解父親的性格特點。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父親的要強和勤勞,對於父親的謙卑,學生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是教學中的難點。

那個時代和現在相去較遠,學生年齡尚小,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地用謙卑這個詞語來回答父親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裏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運用誘思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分別體味父親謙遜和自卑的性格特點,然後告訴學生謙卑這個詞語,使學生對父親謙卑的性格有較深的理解。只有這一點突破了,才能真正達到單元提示中讓學生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

第8篇:説課稿

如果這篇説課稿範文能幫到你,請支持本站,我們會更加努力!

一、教材分析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作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讓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螃蟹歌》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以動物為主題的單元,是將所學習過的有關動物的音樂作品進行復習和總結的一個單元。通過***、欣賞和歌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音樂傳達給人們的不同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本課是第四單元第三課,為***課。這是一首流傳於四川地區的民歌,歌曲四二拍,降E調,由上下樂句構成。整首歌曲旋律詼諧,活潑輕快,充滿趣味性。表現了在河邊玩耍的孩子們觀察到的螃蟹和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二、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二年級音樂課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培養樂觀態度和友愛精神。能聆聽不同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課標還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根據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並背***曲《螃蟹歌》

(2) 自己創編動作並表演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更準確地有感情地背***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歌曲的基本節奏,學會運用四川方言演***曲並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教學方法、教具

國小二年級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較強,因此我打算採用興趣引入、教授、談話等多種教學方式與鋼琴、錄音機、螃蟹圖片等教具相結合,將我的課堂順序分為三個部分。

四、教學過程

首先是組織教學,由於國小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所以我認為組織教學是國小音樂課中比較重要的一項。

第二部分是新課導入,我運用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示螃蟹圖片,並且會提出兩個問題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問題: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

2、那它有哪些特點呢?

當學生回答後,我將進行簡單的補充,並由此引出本課要學的歌曲內容。

第三部分是新課教授,也是本課的重點環節。

首先,我將播放歌曲,讓學生感受一下這首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之處和其旋律特點,然後我又會提出一個問題:

問題:同學們聽了歌曲後能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嗎?

在學生們的依次回答後,我將會對這首歌的部分歌詞進行簡單的講解(比如:這首歌詞中的“歌”應該讀“guō”,“腳”應讀“jió”,“河”應讀“huó”是按照四川方言來讀的),然後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們再次感受歌曲的風格。

聽了兩遍歌曲錄音後,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已經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那下面就是學

唱環節了。在這一環節中我分為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步,朗讀歌詞。首先由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歌詞,然後我再用四川方言按歌詞的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朗讀),使學生生動有趣地理解、初步掌握節奏並記住歌曲內容。最後,由學生按歌曲節奏加入四川方言再次一起朗讀歌詞,體驗用不同語言朗讀歌詞的感覺,進一步熟悉歌曲的節奏。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準備的掌握節奏、學會歌曲,第二步是師範唱環節,我先有表情的範唱一遍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情緒,之後強調歌曲在演唱時的情緒。接下來就是教唱環節,首先是我一句一句的教同學們唱,在教唱的過程中再次強調演唱的正確姿勢和歌曲的情緒。教唱兩遍以後,就採用分組演唱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熟悉,比如: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第三段男女一起唱,等到學生基本上會唱歌曲之後,我採用拍手、跟唱、同桌練習唱等方式,讓學生完整的學會歌曲,掌握節奏。

因為是二年級小朋友為了鞏固歌曲使學生加深歌曲的印象,我利用國小生能夠在***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的特點,讓他們根據歌詞內容自己創編簡易的動作。(舉例表演動作)將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到本堂課的最高點,在這一步驟中我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大組分任務完成,在經過三分鐘的思考之後將分組表演,我適當作出指導和點撥。最後抽出三名具有代表的同學上講台合着琴聲一起表演,而座位上的同學可以一邊打拍子,一邊合着音樂演唱。這樣,在歡樂的音樂、歌舞聲中本堂音樂課就輕鬆地完成了。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第9篇:説課稿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這是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四篇課文,全組課文體現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詩歌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裏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詩的題目《聽聽,秋的聲音》用輕柔的語氣引領你走進美麗的秋景,詩中這句話不斷出現,一種聲音就是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前三節寫的是落葉、昆蟲、大雁、秋風等具體可感的聲音,後兩節寫了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詩歌就是要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引導我們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

二、説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説一説,寫一寫。

三、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一方面他們非常喜歡生動的形象、鮮豔的色彩,喜歡多媒體上那一系列神奇的變化。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正在發展,想象豐富不受限制,並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小腦瓜思考問題,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積極表達。在前幾課的學習中他們已瞭解了秋天裏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瞭解了孩子們在秋天裏活動的歡樂,瞭解了秋天裏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代詩打下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煉,跳躍性強,相信理解起來並不難。

四、説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力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四)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讓學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蒐集信息、等環節無不滲透着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五)、“直觀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使用,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五、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説一説,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説”自己所收集的資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六、説流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1、看秋天的景色,用四字詞語説。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資料幫學生感受秋天豐收的景象和繽紛的色彩,喚起學生心中對秋天的記憶,為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2、聽聲音,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利用課件和相關錄音,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聲音和相應和景物形象化,為理解詩歌和創作詩歌作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3、你知道了什麼?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品讀1-3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邊讀邊展開想象,交流體會。

[設計意圖:“説自己喜歡的聲音”這一發散性問題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閲讀的空間説只是一個方面,以説促讀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學生初步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使抽象的詩句具體形象化,既幫學生理解了詩句內容,又引導學生髮散思維、發揮想象、體會情感,展開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豐富了詩歌的語言,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礎上的齊讀是學生情感的體現和升化。]

(四)仿寫詩歌,積澱語言

1、師範讀4、5小節,讀後引述:秋的聲音,還藏在哪裏?

[設計意圖:藉助詩句啟發學生説秋天的聲音還藏在哪兒,豐富學生對秋天特有聲音的瞭解,為下一步的創作做準備。國小生模仿能力強,教師鼓勵、示範,開發學生潛能,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仿照1、2小節寫詩。

3、學生誦讀自己的作品。

(五)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配樂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朗讀昇華感情,感受秋的聲音的奇妙,感受秋的美好。]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9篇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説課稿範文。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