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教案(精選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6W

第一篇:説課教案

説課教案(精選多篇)

《鴻門宴》説課案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語文必修5本書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17篇文章。涉及了5個方面的文章類型:古代記敍散文、山水遊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鴻門宴》屬於古代記敍散文,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所學習的第三篇文言文。

編者希望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敍事的藝術;希望學生在反覆朗誦中體會古代敍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敍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瞭解故事發生的相關背景。

2、瞭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教學難點為:文言實詞的理解對人物性格的全面多角度分析

二.説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更多注重學生的活動。

三.説設計意圖: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四.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少還延續國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於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狀,我們着眼於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合起來。本文就是着眼於學生的實際現狀,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説説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五.説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設互動平台,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採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於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造”是將閲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如讓學生創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並印發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創新構想:在學習文言知識及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課本劇,以深入理解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六.説教學過程

(一)翻譯理解部分。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節。

學生活動: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容:依據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並歸納規律;

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

特殊句式及其規律總結。兩個環節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並且是典範的記傳性文體,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説大部分內容比較易於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後涉及的情節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的詞語,並進一步得出規律,指導今後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於兩點考慮:

教師小結:1、積累一定數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徵,並抽取出來形成規律性的東西,

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於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複習。

我的提示着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採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內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學生活動:學生上演自導自演的課本劇,主要人物:項羽、劉邦、項伯、範曾、樊噲、張良等,其他同學進入情景觀看並分析

教師活動: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活動教師啟發: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着戰與不戰、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

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於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並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鬥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説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會有怎樣的結局?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説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藉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鍊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説説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於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國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説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四)課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寧的比喻——有時歷史的發展就像一個人想要進入一大串房間中的一間,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對全文進行總結,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鑑。

作業佈置:

一聯繫情節背誦第三、四段;

二寫一篇讀後感,談談你從“鴻門宴”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五)板書設計:

最上方兩行分別橫寫標題“鴻門宴”和“司馬遷”。板書重心是項羽、劉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邊橫寫“項羽”,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為人不忍”,右邊對應其形勢的轉化情況“主動”到“被動”;下半部分左邊橫寫“劉邦”,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能

屈能伸、狡詐果斷”,右邊對應“被動”到“主動”,各自用線相連,上下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板書設計可以突出本文人物傳記的特色和人物的鮮明性格及由此產生的形勢逆轉,是為教學重點的突出服務的。

七.説創新構想:

學生對文言文有時間空間上的距離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也很有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掃清字面障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導自演課本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強對人物性格的分析。

八.方案實施過程問題:

1.學生文言基礎還需繼續鞏固加強

2.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易流於單一化,教師應適當啟發引導,使學生全面多角度理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篇:説課教案

説課教案:田徑跨欄

本次説課內容為田徑跨欄,共分為14個部分

第一, 本課指導思想:本課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

思想,從學生已有的運動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和培養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產生創新意識,體現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第二,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中三年級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水平五 第三, 教學目標中認知目標:是學生初步瞭解跨欄跑的基本動作,

認識到通過跨欄跑的練習可以提高人體大腿和髖關節的活動能力

第四, 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跨欄跑的完整技術,發展學生

速度·柔韌·靈敏素質及反應能力

第五,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的精神

第六, 教材(學情)分析:通過合理的設計,一集對該項目的學

習,維護與促進學生生長髮育,發展學生身體的綜合素質,不斷克服膽怯心理和畏難情緒,樹立自信心,互相保護幫助,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

第七, 對學生針對跨欄中欄間距,欄高男女存在差異,以及男生

女生心理生理特徵,將學生分為男女生各一組

第八, 技術分析:本課主要解決:起跑至第一欄技術·跨欄步技

術·欄間跑技術,以及難點為跑——跨——跑之間的有機銜接·良好的全程跑節奏

第九, 本課主要採用的方法有:準備部分運用講解法,通過情景

導入——2014年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冠軍是誰?提問方式引入本課教學內容為跨欄,基本教學部分運用示範法,教師進行跨欄跑示範教學,講解動作要領,講解跨欄跑的基本知識和安全要求。啟發法:教師在教學一段時間後,提問跨欄過程中注意哪些問題?即起跑至第一欄技術·跨欄步技術·欄間跑技術·衝刺技術等,在同學基本掌握跨欄技術後,進行分男女生,跨2——3欄進行比賽。教師可採用

相結合,讓先進生進行示範,教師對該同學給予肯定及意見,讓後進生示範,讓同學自己發現同伴錯誤,加深印象本次課主要採用的學練方法為:準備部分,學生

學生針對教師講解跨欄技術進行熱身,基本部分,學生之間作式練習法,針對柔韌等方面進行合作。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探究式練習法,以及學生教師之間互評的評價練習法

本次課運動負荷:本課運動以跑,跨為主,運動負荷較大,練習次數為15——20次為主,平均心率為

練習密度為。結束部分以放鬆練習為主

教學評價:通過對本課的練習,能夠使所有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靈巧·柔韌·協調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鍛鍊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

教學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給予遊戲法:示範法與分析法 自主練習法,合 ——150次每分, 第十, 第十一,120第十二,第十三,

學生自由展示空間,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改進課堂評價模式,重視學生的自評及互評,充分將教師融入學生的自主學習中

第十四, 最後部分:場地器材:大墊子2個,跨欄架20個,田徑場

第三篇:説課教案

橢圓的參數方程及應用説課稿

教學目標:

⑴ 掌握橢圓的參數方程,x=acosθ,y=bsinθ,並注意係數a,b與橢圓方程中a,b值的對應; ⑵ 橢圓的參數方程與標準方程的轉化;

⑶ 學會應用橢圓的參數方程解決一些最值問題;

重點:

1、 會寫出一個橢圓的參數方程;

2、 應用橢圓的參數方程解決一些最值問題;

難點:

應用橢圓的參數方程解決一些最值問題;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法

學法:類比三角函數恆等式可得出橢圓的參數方程,進而運用參數方程來解決一最值問題 教學地位:本節內容為拓展內容,為了讓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更靈活

教學過程:

ⅰ、新課引入

x2y2

在三角函數中我們都知道sinα+cosα=1是恆等式,而橢圓的標準方程2?2?1和ab22

x?cos? ???a這個恆等式的形式相似,於是可令 ? ;若y?sin???b?

x2y2

22??cos??sin??1,其中θ為參數。 22ab?s? x?aco,則有?n?y?bsi?

? x?acos?x2y2

我們就把參數方程?(θ為參數)叫做橢圓2?2?1的(請您繼續關注本站)參數方程 ab?y?bsin?

ⅱ、新課講解

x2y2

1. 橢圓2?2?1的參數方程:ab

? x?acos? (θ為參數) ??y?bsin?

其中0≤θ<2π;

2. 參數方程與標準方程的互化:

例1、 參數方程與標準方程的互化

①把橢圓的參數方程??x?3cos?(θ為參數)化為標準方程 ?y?5sin?

x2y2

??1 化為參數方程 ②把橢圓的標準方程94

練習:ⅰ、把橢圓的參數方程??x?8cos?(θ為參數)化為標準方程 ?y?6sin?

2y2

?1 化為參數方程 ⅱ、把橢圓的標準方程x?16

ⅲ、例題講解:

x2

?y2?1,點p在橢圓上移動,求∣pa∣的最值. 例2 已知點a(1,0),橢圓4

x2

?y2?1上移動,求∣pq∣的練習: 已知p點在圓c: x+(y-4)=1上移動,q點在橢圓422

最大值.

x2

?y2?1上的點到直線x+y+6=0的距離的最值. 例3 求橢圓3

ⅳ、小結:

1、 記憶並能運用參數方程;

2、 橢圓參數方程在一些求最值問題中的應用;

3、 參數方程的運用常結合二次函數和asinθ+bcosθ型三角函數。

ⅴ、作業:

x2y2

1、橢圓2?2?1(a?b?0)與新 x軸、y軸正方向分別相較於a、b兩點,在ab

劣弧ab上求一點c,使得四邊形oacb的面積最大,並求出最大面積。

第四篇:説課教案

高一障礙跑説課搞

一、知道思想

以“健康第一,學生髮展為本”為知道思想。努力發展學的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思維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觀念,提高終身體育概念的深入養成,為將來踏入社會打下基礎。現代社會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方法的人,古人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養成,通過教師提示,學生自主創新等方式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漸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障礙跑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材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它的主要內容是在運動中跨域障礙,所以下肢力量的好壞對學習的效果具有關鍵的作用,在國小的時候已經學過障礙跑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和,但是學習差異性較大,而本教材對身體的各項素質的要求有一定的提高,此教材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鍛鍊身體的價值,鍛鍊學生的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內部各項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於挑戰,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相是高一學生,他們剛剛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對一切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特別是對於跨域類教學內容,這對於完成教學無異於是有宜的,身體素質普片較好,具有很好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團結協作意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以健康體育、終身體育為知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在快樂中學習,不斷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以便於跟好的實用與生活。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認識目標:瞭解障礙跑的概念及技術要求。

2、技能目標:掌握障礙跑的技術動作,使80/100的同學可以運用障礙跑技術順利的完成障礙跑,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協調、柔韌等各項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障礙跑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優良品質。促進良好的紀律性及和諧的師生關係,以遊戲和準備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五、重難點

重點:前腿的跨域高度和後退的高度。

難點:全身協調用力。

六、教法分析

1、啟迪思維法:通過教師的問題讓學生髮揮想象力,集中注意力,以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

2講解與示範法:以教師簡明扼要的語言,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標準優美的示範動作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模仿對象,

3、分解與完整法:通過將複雜動作分解練習,然後加設一定條件即能完成完整的技術動作,循序漸進,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和不斷挑戰自我。

4、小組探究與比賽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和感受團隊的力量,樹立競爭意識。

5幫助保護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保護與幫助,瞭解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與時機,培養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責任意識。

6創設情景法:以形象生動的情景再現“野人打獵”為題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對技術的瞭解與掌握。

七、學法分析

1模仿練習法:根據老師的講解與示範,積極思考並模範老師動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小組探究法:通過小組的討論,提高學生的創造精神,感受集體的力量。 3遊戲法:通過遊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技術的發展,是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不斷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

八、教學流程

一、基本部分

1、集合整隊

2、熱身:慢跑,自編操,遊戲(野人打獵)

二、基本部分

障礙跑是一項具有一定技術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果學生不積極主動,全身心的投入不但對學習效果會有影響,還會增加受傷的機率,所以在教學練中讓學生帶着問號學習,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遵循馬克思認識觀理論,實踐——理論——再實踐。

一、教

1、提出問題

2、實踐

3講解示範分析問題

二學

模仿老師的動作,並積極思考怎麼樣才能做到最好。

三練

1實踐個人展示

2小組討論再實踐

3遊戲比賽

三結束部分

1總結 放鬆 下課

九、場地與器材

1跑道6條

2障礙物若干

3小紅旗6面

十、特色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的效果。

第五篇:説課教案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説課教案

佛山二中政治科:劉禮華

教材選用:人教實驗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第六課的第二框題

一、教學理論依據及設計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指針,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科探究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來組織實施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習積極參與、體驗、感悟,主動獲得新知,並逐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從課堂的主宰變為課堂的主導,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一個發散式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多元選擇,激發他們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框題所在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該問題也是《生活與哲學》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單元中最終是由“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來實現的。

本框題是所在單元的歸宿,是對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關係的整體呈現與深華,是如何正確看到我們周圍世界問題在世界觀上的昇華,是單元的最基本的知識目標之一。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的反覆性和無限性)(依據: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並有很強的德育功能)。

難點:真理的客觀性(依據:比較抽象,理論層面較高)。

3、教材的處理:

堅持用教材為主,做到用教材與教教材相結合,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取捨與調整;堅持生活邏輯為主,做到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思路。

三、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學生已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實踐和認識的關係等內容,基本具備學習本框題的相關知識和經驗。

2、能力基礎:學生已基本具備自主、互動、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經驗。但即興探究的能力較差,需要老師的適時啟發、引導和點撥。

3、心理基礎:學生喜歡熱鬧,但動機不夠明確,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學習中有畏難心理;有的學生還習慣於“等、靠、要”。

4、與課聯繫:本節課實際上是對“實踐與認識關係”的再現和深華,因此,完全可以採用探究式教學,在教師的點撥、誘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個人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本節課的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學習中難免會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掌握真理的含義。②理解真理是客觀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理解認識的反覆性和無限性。③應用具體的事例分析説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和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進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道理。

2、能力目標:結合真理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探究式學習,培養合作精神。②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條件和範圍內去認識真理。③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④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而正確對待學

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①情境喚起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經驗出發,通過直觀有趣的情境設置,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並使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②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以問題帶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③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漫畫、文字材料、動畫等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增強直觀感。

④圖示法(板書用)

2、學法:

①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突顯,生生之間的思維得到融合、交叉、提煉和昇華。同時培養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樂。

②例證歸納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經驗出發,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感悟,歸納出新的理念。

③圖示法:化繁為簡,幫助理解、方便記憶,培養髮散思維。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把漫畫、動畫、圖片等課件展示給學生。

五、教學過程:

操作程序 教學策略 學習策略 策略分析

創設情境1

引出學習探究的問題 用德國詩人萊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佔有真理更寶貴”(圖文並茂)引出學習探究的問題。 認識名人,瞭解目標、思考本節課的問題。 1、 本節課內容偏多,

2、 宜

採用簡潔的、開門見山

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新

的學習探究活動。

3、 創設形象情景,4、 引起

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

究慾望。

創設情境2

——探究活動一

探究真理的科學含義 1、 用ppt演示:實用主義

者詹姆士的話: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圖文並茂)。

2、 設疑:①詹姆士關於真

理的説法錯在哪裏?②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麼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

3、適時啟發引導。 1、 聯繫舊知進行思考

探究、討論交流。

2、 學生髮言,3、 各抒幾

見,在老師的點撥下形

成理念。 1、 通過比較分析,2、 讓學

生感悟歸納“真理”的科

學含義。

3、 學生設疑,4、 促使學

生存疑、質疑,讓學生

處於“憤悱”的狀態,

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

探究慾望。

創設情境3

——探究活動二

探究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 用ppt演示:漫畫

“下雨好不好?”

2、 設問:為什麼對同3、 一對

象有不同的認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嗎?

4、 適時引導、點撥,5、 在

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 1、 結合生活實際、自

己的實際進行對照思考、討論交流,發言。

2、 閲讀課文,3、 並舉一

反三,獲得感悟,形成

理念。 用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問

題,通過發散思維,引導

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深化知識,讓學生更好地

理解:人的主觀因素會影

響人們的真理性認識,從

而把握真理的客觀性。

創設情境4

——探究活動三

探究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 展示:“兩小兒辯日”

的故事。

2、 設問:你能幫助他們

回答這個問題嗎?為麼大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

答小孩的問題?難道真

理不止一個?

3、 適時引導、點撥,4、 在

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 1、 運用所學的物理和

地理知識解釋“辯日”

問題。

2、 閲讀課文進一步探

究其它問題。討論交流

——回答問題——老師點撥,形成理念。 將問題生活化、趣味化;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

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

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沿着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

果,更進一步把握真理的

客觀性。

創設情境5

——探究活動四

探究真理的相對性問題 1、 用ppt展示:有關三角

形內角和小於、大於180度的科學發現的材料。

2、 設問:新的科學發現是

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麼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這又説明了什麼?

3、適時引導、點撥,歸納。 1、 閲讀課文,2、 聯繫舊

知思考問題。

3、 探究問題:討論交

流——回答問題——經老師點撥後感悟,形成理念。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

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

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沿

着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果: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創設情境6

——探究活動五

探究真理的發展問題 1、 播放flash:關於人與自

然的環保教育材料。

2、設問: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什麼?

3、適時引導、點撥、歸納,滲透德育。 1、 觀賞動畫鏡頭。

2、 讀課文,3、 聯繫舊知

思考問題。

4、 分組討論交流。

5、 代表發言、其他同6、

學補充。

7、 小組之間評價。

8、 經老師點撥,9、 形成

理念。 用新鮮的手段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將課堂的學習與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有機聯繫起來。通過學習探究,形成理念: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並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進全面昇華。

課堂小結 精講: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探究有關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然後講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最後得出結論:追求

真理是一個過程,應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 歸納得出結論:追

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

們應該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2、 動手做好相關的筆

記。 簡化內容,重温知識,強

調重點。

鞏固新知 1、 出示練習題(見附錄)。

2、 評講習題,3、 進行方法

指導。 討論完成練習 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

握情況。

拓展與延伸 播放歌曲《紅日》,出示

拓展題(作為課後作業)

(見附錄) 輕鬆、動情地聽音樂,

產生共鳴。

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

昇華,鞏固重點,訓練學

生做開放試題的能力,這

也是新課程的命題方向。

六、教學反思

1、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動:動眼看、動口議、動情讀、動耳聽、動腦思、動手做,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課堂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

3、本節課的容量偏大,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

4、在探究活動中,反映出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以後要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對他們持開放式的評價態度。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不是“熱熱鬧鬧”就好呢?我個人認為探究式的教學必須立足於課堂,不能讓學生去打消耗戰,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創設好情境,設置好探究的問題。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的舞台上,我們怎樣來照顧和扶持弱者?是強弱搭配好,還是強弱分層好?

附錄:

一、板書設計

二、鞏固新知:

1、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確的是

a、在對同一對象的餓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2、“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照抄照搬別國的經驗、別國的模式,從來沒有得到成功的“。這主要是因為

a、物質和意識不可分離b、別國的經驗不一定是從實際出發的

c、意識依賴於物質d、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014年12月26日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海嘯波及東南亞和南亞lo多個國家,引發巨大災難。但目前,人們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這説明

a、 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b、 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c、 應在實踐基礎上不d、 斷髮展

e、 有些自然規律是無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現象,並無規律可循

d、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預測到地震的發生

三、拓展與延伸:

(1)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怨天尤人,還是鼓起勇氣,再接再厲?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