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稿美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引言]説課稿共含9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説課稿美篇

第1篇:説課稿

猜你正在找説課稿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地球清潔工》是西師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童話知識小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小動物們是怎樣做地球清潔工的,內容通俗易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這些清潔工為地球環保所作的貢獻,倡導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2. 教學目標

①喜歡這個知識童話故事,知道故事裏講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樣做地球清潔工的,有對自然,對生物觀察探究的興趣。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用自己的話講故事,與小夥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3 教學準備

①準備海鷗,鯽魚,烏鴉,蚯蚓,屎殼郎的圖片。

②準備一張招工信息。

(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海上清潔工----海鷗,淡水清潔工----小鯽魚,地面清潔工----烏鴉,地下清潔工----蚯蚓,牧場清潔工----屎殼郎,為地球環保所作的貢獻,內容通俗易懂。藉助圖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各種小動物對環境保護的奇妙功能,進而用自己的話創編故事,並與小夥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二、説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過遊戲、文字、圖片,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認識各種地球清潔工,瞭解地球清潔工為保護環境所做的貢獻。

2.賞識成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交互,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説教學過程:

《地球清潔工》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知識小故事,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以前忽視的各種動物,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以平時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介紹知識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閲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説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其他地球清潔工的興趣。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講《屎殼郎出國記》的故事導入新課,第一時間內抓住學生聽故事的願望,引出本課的主角之一----屎殼郎,然後立即出示屎殼郎的圖片新穎鮮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延續至整堂課,並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設情境,認識各種地球清潔工

創設遊恐龍園的情利用課文中的情景:動物環境保護站要招收一批清潔工,好多小動物都來了,咱們也去看看吧。讓學生初讀教材,並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分別對老師的板書問題進行勾畫填充。在此基礎上,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答案,最後,結合圖片,進行全班交流,把問題和答案對號入座,串講課文內容。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適時對學生給予表揚,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目標。

(三)、聽聽我説書

這是一個複述課文內容,加深印象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大膽對同學表述不當的地方提出意見並做適當的修改。使全體同學加深印象,為下一步的自主表演做鋪墊。

(四)、看看我表演

這一環節回扣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表演故事。創設適當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表演慾望。平常毫不起眼的這些被我們忽視的小動物們原來默默的為地球做了這麼多的貢獻,你們想怎麼表達對他們的敬佩之情呢?讓學生分小組自主合作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表演慾和積極性,培養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達到在學習中表演,在表演中進步的目的。最後評選出優秀小組作適當的獎勵,讓學生明白,團結合作力量大!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侷限於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設問:難道除了課文上講的這些清潔工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我們現在還不瞭解的地球清潔工嗎?讓他們課後自己查閲,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板書設計:

17 ★地球清潔工

海上清潔工----

淡水清潔工----

地面清潔工---- }-------地球清潔工

地下清潔工----

牧場清潔工----

第2篇:説課稿

這篇説課稿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一、説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神經系統的組成,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習本節課也為接下來學習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從知識基礎上來説,學生已經學習過人體幾大系統的生理結構特徵,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的組成。在心理水平上,學生對生物學感興趣,但是缺乏耐性和協作精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適時引導。

三、説教學目標

1、以膝跳反射實驗為例,説出什麼是反射。

2、通過膝跳反射實驗,獲取完成簡單實驗的能力。

3、通過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難點:反射的概念。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能夠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講授法、實驗法、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如果手指被某個尖鋭的物體紮了一下,或不小心被燙了一下,會有怎樣的反應?學生能夠説出:感覺疼並且會把手縮回來。接着我提出問題:縮手反應是在人體什麼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學生回答後,我繼續設疑:神經系統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調節呢?從而引出新課: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我採用生活實例的導入方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快速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新課展開

首先,我會向學生介紹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什麼是反射,這種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採用實驗的方式,請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初步認識反射的概念。

我將在大屏幕上播放膝跳反射的實驗視頻,請學生注意觀察叩擊的部位以及叩擊的時機。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夠明確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叩擊膝蓋下方的韌帶,叩擊的時機是在受試者放鬆且未注意時。接下來,我會組織學生進行膝跳反射實驗。學生兩人為一組,輪換進行實驗。並且請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回答以下問題:(1)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麼反應?(2)所有的同學反應都一樣嗎?(3)這些反應與神經系統有關嗎?通過親身實驗和觀察思考,學生能夠給出答案:叩擊韌帶時小腿受到刺激會突然抬起,所有的同學反應一樣,並且這種反應是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從而得出反射的三個條件為刺激、規律性反應、神經系統參與。接着我會請學生嘗試説出反射的概念。師生共同歸納出反射的定義為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為了加深學生對反射概念的理解,我將展示司機看到紅燈就停車,含羞草受到觸摸會合攏葉片等案例,請學生判斷是否是反射行為。同時,我也會引導學生列舉幾個反射的例子。學生可能説出人遇冷後會打顫;物體在眼前突然出現時會眨眼等。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隨後,我會組織學生閲讀材料,思考:膝跳反射受大腦控制嗎?大腦是如何感覺到膝蓋被叩擊了?學生通過閲讀資料能夠得出膝跳反射沒有思考的過程,不受大腦控制,有關的神經中樞在脊髓內,脊髓中有通向大腦的神經,將這一神經衝動傳至大腦。接着我進行概括: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神經系統在完成調節時,會因為疲勞而使調節功能降低,並且呼籲學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我採用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並且通過實驗操作和生活實例的展示,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參與度。

3、小結作業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由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所學,不足之處我將給予補充。

對於作業的佈置,我將讓學生結合本節內容,查閲相關資料,思考:嬰兒為什麼不能像成年人一樣控制排尿?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提綱式的板書,將分散的知識系統化,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

第3篇:説課稿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説課稿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教學反思九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從單元課文的內容來説,都是寫普通人的,讓學生對人世間億萬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認識。主題是籲喚“讓世界充滿愛”,可以讓學生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感受課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通過這個單元,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受到薰陶和啟示。從全套書的編排思路看,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處於第二階段,主要由記敍類作品組成,着重培養閲讀記敍類作品的能力。從課文中學習描寫、敍述等表達方式,瞭解敍述、描寫的功能和特點,應是教學的重點。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國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課文,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現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極為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但能讓人感受到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有着打動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據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課文特點,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內容,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陶冶情操。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國中學生對父愛母愛大多認為理所應當,沒有多少學生能從內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愛,寫起關於父愛母愛的文章更是缺乏鮮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摯感情。《背影》這篇課文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通過閲讀訓練,感受濃濃的親情,引導學生以一顆感恩之心,以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為寫作中如何寫人記事進行必要的指導。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記敍文知識,加之本文語言樸素,可以側重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品讀,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地位及具體學情,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積累生字詞。

2、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品味刻畫背影的方法。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會感恩。

四、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學會抒真情,善於觀察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在誦讀感悟的基礎上,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 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作為教學難點。

五、説教法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個性化閲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互動探究、個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為切入點,以品味語言為突破口,將誦讀、適時點撥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説學法

根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結合我縣推廣的五步三查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誦讀法

2、圈點、勾畫、批註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組展示法

七、説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側重掃清字詞障礙,在有感情的誦讀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悟濃濃的父子之情。第二課時重在品味刻畫背影的方法。通過合作探究,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的表達作用。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多媒體播放關於父愛的四張圖片並伴以劉和剛的歌曲《父親》。

師:人們大都歌頌母愛,看着這感人的圖片,聽着優美的歌曲————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被着濃濃的父愛之情所浸染。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優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愛的偉大。

(二)檢查

作者介紹、字詞、誦讀並通過初讀感悟文章內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兒子對父親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6、這篇文章表現什麼主題?

(四)課堂檢測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温故知新,複習導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賞背影——精讀第五段,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作者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麼這樣詳細?

2、品語言——體會父親送兒子上車時説的四句話所表達的感情,體會語言簡潔樸素的特點。

3、悟親情——文章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怎樣的感情?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體會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説自己“太聰明”、“聰明過分”,為什麼?你在自己長輩面前有無自作聰明的情況,説出來與同學交流。

5、談收穫——你覺得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借鑑之處?(引導學生懂得:1、情到深處自然濃,寫作要傾注真情,2、善於觀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處)

(三)總結

父母對我們的愛無處不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嘮叨,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年幼無知的我們卻渾然不覺,認為理所應當,甚或有過誤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樣才會有負疚之情。學習本文後,我們應對父母多一點理解,學會感恩。

(四)作業

傾注真情,寫一件最令感動的事。

八、説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背影

難忘背影(點題)——刻畫背影(詳寫)———惜別背影——再現背影(呼應)

父子情深

第二課時

背影

四句話 (關心、體貼)

父 子

四次流淚 (感激、懷念)

語言樸實 真情流露

九、説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中對文章內容的感知情感的體驗,達到預期效果,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引起了共鳴,起到了情感薰陶的作用。對語言的品味,學生能感受其中的感情,體會到妙處,但總有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表述不能切中肯綮,今後應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對於抒真情、抓淚點的精妙選材方法,學生也深感其妙,但能否將所悟轉化為所作,以閲讀促寫作,提高選材能力是閲讀教學的一個長效目標,有待今後作文檢驗。我相信,有悟必有得,在模仿中創新,在寫作做提高,課堂閲讀教學終將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

第4篇:説課稿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説課稿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一、説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獲得語用經驗,培養語感,練就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來做教學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師應該明白,教材無非是給了我們兩則學習寓言的例子,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引導學生從對這兩個例子的學習中,認識寓言、瞭解寓言並指導學生進行寓言創作,實現語用經驗的傳遞、語感的遷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赫》、《蚊》兩個故事,情節都很簡單,而且篇幅短小,很適宜七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拉?封丹説:“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與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赫》採用白描的手法,講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裏問自己身價的故事,這是寓言的身體,而它的靈魂是文章的最後一句“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所以,這則寓言身體與靈魂俱在。《蚊》也有着類似的結構,只是情節要比前者複雜一些,但學生通過閲讀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兩段,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想象赫耳墨斯來到雕像者的店裏,瞭解自身價值,這是故事的起因和開端。第二層想象赫耳墨斯詢問雕像者,他從宙斯問到赫拉,私下認為自己的價值應該更高一些,這是故事的發展和結局。故事短小,構思精巧。三問三答,略有變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轉給讀者以巨大的反差,結局出人意料,寫得跌宕有致,耐人尋味。在人物描寫上注重心理活動描寫和對話描寫。 《蚊》在結構上與《赫》相同,故事情節較《赫》複雜一些,在寫法上側重於動作描寫,並將蚊子、獅子擬人化,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動物之間的關係來概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清新、形象、貼切。文中描寫蚊子與獅子戰鬥的過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兩相妙合,毫無牽強之感。由此可以看出,創作寓言也離不開生活,不能違背常理。

二、説教法和學法(教無定法,學無定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伊索寓言>兩則》做為語文學習材料,實施教學更應遵從這些原則。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不放鬆,充分藉助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儘可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參與的機會,以便他們能從對課文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要能夠領會聯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並激活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對《<伊索寓言>兩則》的教學,應做到將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激活、物化為學生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於寓言創作之中。所以,教法上應做到走進例子解讀與走出例子創作並重,讓學生成為學習寓言的主人。我的做法是:通過“畫畫講故事”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初識寓言,接着在師生互動和小組學習中走進課文解讀例子,再以學生在解讀例子時獲得的語用經驗和語感體驗為基礎,進行自我創作,引導學生在實踐訓練中物化作者的語用經驗、情感和生活經驗為自己的語用經驗、情感和生活經驗,實現語用經驗的轉移、語感的遷移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學生如何學習這兩則寓言,我認為方法也是多樣的。在“小鳥找水喝”的故事教學中,學生的學法便是一種,他們通過畫畫講故事學習寓言。學習《赫》,我建議採用“讀讀-講講-演演-評評”的方法,即先自讀故事,然後講故事、演故事,最後師生互評故事説收穫。而學習《蚊》,由於前面已有兩種學法做例子,我將採用更大膽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前面的“拋磚”,直接產生效力作用,“引玉”必將水到渠成。

三、説教學程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育應當貫穿於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節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對知識感興趣並想擁有它、實踐它,是每個渴求知識的人所具有的情感衝動,任何一個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任何一項可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的知識或技能都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極有可能使學生煥發出旺盛的求知慾,我們做老師的,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基於此,整個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

1、畫畫講故事,初識寓言

“如果你想記住什麼,你要做的就是將它與已知或已記住的東西聯繫起來。”套用這句話,如果你想讓學生學什麼,你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與學生已知或已記住的東西聯繫起來。在師生互動學課文時,我擬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他們已取得的經驗出發,採取“畫畫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以便學生從心理認識到學習(寓言)是一種快樂,也很容易,引導學生初識寓言,培養學習寓言的興趣。藉助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題為“小鳥找水喝”的一組簡筆畫(這組畫共四幅,展示出來的僅有三幅,一幅圖為小鳥在太陽底下飛翔,一幅為小鳥在一棵樹上歇息,並在小鳥的頭部畫一個小的問號,第三幅圖意為小鳥看到一個瓶子裏有水,但卻無法喝到水,水瓶旁有瓶傾倒的虛影。而第四幅圖則為空白,用一大問號表示),請全班學生思考小鳥如何才能喝到水,並畫第四幅畫。鼓勵學生將自己畫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 這樣做,我有兩個意圖。一是將學生在美術課上學到的簡筆畫知識引入到語文課堂中來,實現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運用。二是結合畫的結果,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講《小鳥找水喝》的寓言故事,向學習課文中的寓言故事牽移,實現生活例子與課文例子的銜接。我儘量藉助投影設備將學生畫的畫投影出去,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畫,然後請同學們結合所畫的想故事,並給許多學生以機會,讓他們講這個故事(這時學生必將因為自己的畫得到展示而高興,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下完成講故事的活動)。老師對在講故事時想象出了小鳥心理活動的學生大加表揚,以問“我們應向小鳥學習什麼?”為結語,完成學生由已有知識和經驗(畫畫、講故事)向未知知識(寓言)的隱性轉換。

2、互動學課文,瞭解寓言

教學的第二步,便是與學生一起完成對課文中兩則寓言故事的學習。我以一個語文活動中心和交際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他們一起完成對《赫》的學習。整個學習過程分讀、講和演、評三步,先由學生自讀課文,走進故事,然後讓學生在揣摩人物的基礎上講故事,並請學生上台表演這個故事,結合學生講、演情況師生同評,找出講、演中的不足和優點,對故事的寫作特色作一簡要分析(側重於讓學生説學習收穫),弄清寓言中的人物、故事情節,挖出隱藏的寓意,並找到人物描寫的側重點。 我再以一個積極的旁觀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對《蚊》的學習之中。學生分小組對《蚊》進行學習,我穿行於小組之間,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並及時解答他們的疑問,幫助學生清除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給一定時間讓學生代表小組宣講他們的學習過程,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與學生一起總結學習這兩則寓言的收穫,弄清哪些事物可以做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寓言故事在篇幅、情節上的特點以及如何進行寓言創作等知識,從寫法上對學習過程做一個簡要總結。

3、聯想加想象,創作寓言

德國著名文藝理論家萊辛説:“倘若從一般教訓出發,僅僅把寓言寫成寓意的,寫出來的準是一個惡劣的寓言。”這告訴我們,學寫寓言若僅有簡單的議論,而沒有生動活潑的故事是不行的。萊辛還説:“要是我們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實性賦予這個特殊事件,用這個事件寫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裏大家可以形象地認識出這個普遍的道德格言;那麼,這個虛構的故事便是一則寓言。”所以,對於寓言的創作,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故事要有生動活潑之處,故事裏所藏的寓意讀者一讀便能知,不給讀者設置理解障礙。二是人物描寫的手法要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靈活使用。如何藉助課堂教學的“舉一”,實現“反三”的歷練目標呢?我跳出《<伊索寓言>兩則》給學生設定的框架模式(先講故事後點明寓意),給學生呈現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原始創作材料,讓他們在其中選擇一個展開想象和聯想,進行創作。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充分照顧個體的不同,給學生以廣闊的施展空間,空間越廣,學生想象和聯想的餘地就越大,就越能讓學生自由發揮。 一是給出不同類的寫作題型。我列出給題目寫寓言、給開頭續寫寓言、給寓意寫寓言、完全自主創意寫寓言等多種寫作題型,並在各題後附一定量的參考題目,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 二是提出不同類的寫作要求。給題目寫寓言(太陽和大風、水滴與石頭、新龜兔賽跑、粉筆與黑板的對話等)、給開頭寫寓言(老虎回家之後……樹幹對樹葉説:“……”等)、給寓意寫寓言(告誡人們要保護環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等)、自主創意寫寓言(自擬題目,自找寓意進行創作)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有對問題的不同思考角度,寫出來的寓言也必定各不相同。這樣既避免了雷同思維,又能讓學生給合各自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寓言。

四、説課外延伸(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課堂教學應給學生在課外進行延伸性學習以指導,僅藉助一節課兩個例子的教學是無法讓學生學得關於寓言的所有知識的,在課堂上創作寓言也因受到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功利性,這與語文學習的漸進性、廣泛性要求是不相適宜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學習的革命》一書中也説:“在學習方面,沒有東西可以替代針對個人的、有目的的家庭作業。”老師結合課堂學習內容給學生布置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作業”是很有必要的。這節課,我將給學生布置兩類作業。 一是引導學生直接接觸相同類的語文材料,推薦幾本寓言故事集他們閲讀。這其中有中國寓言(如《中國寓言故事》),也有國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記下自己的收穫,給沒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二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在課堂上寫的寓言故事講出來,進行交流;也可以蒐集存於民間的寓言故事,舉辦一個“講寓言故事”比賽活動,把對寓言的學習延伸下去。 老師角色的恰當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導,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必將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運用自已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去解讀作者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進而實現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的轉化,再結合相應訓練在實踐中得以歷練,讓學生帶着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實現學習與生活的有機銜接,這樣的教學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説課稿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説教材

本課是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活中有你的第五課《為他人開一朵花》的 第一框題的內容。第五課《為他人開一朵花》主要是講同學之間的相處。第一框題《心中有他人》從正面講述 “ 心中有 他人 “ 利人利己。

(一)教材分析

導語

本課是兩段非常優美的抒情文字,以如詩如歌的語言描述了 本課將要帶領學生體悟的人生道理。

《心中有他人》這框內容是分兩個層面來講的第一層含義:心中有他人是換位思考的心理基礎。第二層含義: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心中有他人為自己的生命添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善良的 心。

(三)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平時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學難點:生活中如何做到替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

二,説學情

本堂課所面對的是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作到了位他人着想,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他人着想,這就要求教師使學生換位思考並願意使其化為自己的實踐活動。

三,説教法

主要採用情景法和活動法

四,説學法

學生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成為自己 的觀念並自覺外化成為自己 的 行動,學生始終在 教師的引導下出示案例 —— 分析案例 —— 歸納總結,積極參與以達到領會知識並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五,説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課,接着分兩層來講。第一層含義:心中有他人是換位思考的心理基礎。這裏包括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案例。通過兩則發生在中學生身邊的為他人着想的事例,促使學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第二環節:活動: “ 想想自己有哪些為他人着想的行為與想法? ” 活動前,老師可先叫一個學生講一講 “ 孔融讓梨 ” 的故事。同時告訴學生 “ 他人 ” 不僅指同學,還包括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第三環節:感悟角與活動。通過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事蹟和類似故事的收集,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為他人着想的道德意義。第二層含義: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這裏包括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活動:快速搶答。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教師要提醒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能絕對化、庸俗化。第二環節: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使用多媒體教學。

六,説板書設計

有善良的心

心中有他人 為自己的生命添彩,為生活增

光添彩

方便別人也方便自己

七,説教學反思

通過本框內容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就是對教材沒做什麼拓展。所用案例基本來自課本。有些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對 “ 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 ” 這句話理解不 透徹。

第6篇:説課稿

下面這篇由網友為大家蒐集整理説課稿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而學好語言的關鍵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低年級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在教學中儘可能引導學生隨文識字,藉助語言環境識字,將識字教學融入閲讀教學.我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採用以讀代講,來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文內容及體會角色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另外,指導學生説了課文的方法是一個可以不斷創新的動態過程,而表演不失為一種優化的選擇,在實現學生主體與文本對話過程中,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整個過程中儘量做到了簡簡單單的教語文,紮紮實實的求發展,完完全全的為學生.

二、緊扣特點,説教材

<從現在開始>是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五組的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我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採用以讀代講.貓頭鷹、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課文藴含着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

教學目標:

識字: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漢字,學會欣賞認字,在寫字中體會漢字的形體美。

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結合重點詞句朗讀感悟,初步培養語感。

明理:對童話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説出自己的體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難點:

1、隨文識字,加強寫字指導。

2、通過朗讀指導,體會角色心理讀出了人物的個性特點。

3、通過朗讀感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三、聯繫實際,説策略

根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採取“一法為主,多法想輔”的教學策略,優化結合,採用教法和學法如下:

一、説教法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把幾種小動物輪流當萬獸之五時給動物下了不同的命令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語文的基礎,真正做到紮紮實實的求發展。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動畫圖片及新穎的板書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努力做到完完全全為學生,來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二、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的學,達到自能讀書,不侍老師講的境界,這樣學生主體精神被大大的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表演等學習方法,真正過到教是為了不教,這種簡簡單單的教語文這種新理念。

三、情感互動,説流程

四、形象直觀,説板書

第7篇:説課稿

小編猜你正在找這篇説課稿範文,但願你能喜歡。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聽了**市第九中學張國相老師執教的《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這一課,整節課教師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張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如學習完“順序結構”這一部分,張老師瞭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因而把學法遷移到鞏固練習當中。讓學生運用學法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互相討論,進行舉一反三,最後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學有所用的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二、情境營造,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內容的興趣性,增強氣氛,更在於信息技術學習需要不斷地探究。這一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在機房中營造學習情景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演示講解,語言生動,口齒清楚,把學生帶進想學習的情景當中,誘發學生追蹤事件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習興趣。

三、自練自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它學科如此,信息技術教學更是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方面張老師在課堂中也處理得很好。例如:在學習“選擇結構”這部分時,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學習:

Function Sub aa( )

Dim a As Integer

a = InputBox("請輸入自然數:")

If a >= 60 Then

MsgBox ("及格")

Else

MsgBox ("不及格")

End If

End Sub

這樣一段程序,當學生運行輸入65時,運行後的結果為“及格”;初步地進行感悟整個程序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自行修改a >= 70時,輸入同樣的數值;結果又怎樣呢?

最後,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進行對比練習;以至學有所用。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學生把心中的疑問提出來:然後教師進行有的解答和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生動和樂趣。

四、作業的佈置也十分靈活

學完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這堂課,張老師讓學生給自己佈置作業(如計算1到100的累加),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不但給學生留一個學習的空間,更有利於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發展與提高。如果能將這項工作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提高中下生的發展更有幫助。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這堂課練的時間比較多,但練習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重點應對程序結構進行分析,讓學生讀懂、理解,進行舉一反三,如計算(1)23+37;(2)45×24時,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的含義。應抓住程序中關鍵的句子進行分析,讓學生反覆去思考,通過練習進行穩抓穩打;這樣紮實抓好這堂課的重點,落實難點;再學習下面部分內容,就自然得多了。

2、整體感知這堂課,其實在結構的安排上還是比較欠缺的,教師講的時間過多,而學生練的時間相對較少,雖然語言上較清楚,但是還不夠精練,(如“基本上是幾種……..”, )是幾種,就是幾種,不能説基本上,更不能拖泥帶水;再如學習完一種程序結構以後可否讓學生説説這個程序結構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機會給他們多點學習的機會,檢查他們課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比課後補課更好嗎。

3、我覺得一堂課的成績與否,評價這一塊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評價,然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面對其缺點進行及時的改正。這樣收到的效果也許會更大。

(我的評課到此結束,評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第8篇:説課稿

請仔細閲讀這篇説課稿範文,也可以參考它的寫法與格式。

各們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數學(上)§3.2等差數列(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並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瞭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並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對於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法分析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學法指導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複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舉例(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佈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複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複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 5,10,15,20,2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徵,為後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 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第二個重點部分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給出等差數列的首項,公差d,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a4 的通項公式。通過總結a4的通項公式由學生猜想a40的通項公式,進而歸納an的通項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若一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a1,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裏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當n=1時,(1)也成立,

所以對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

在迭加法的證明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利用等差數列概念啟發學生寫出n-1個等式。

對照已歸納出的通項公式啟發學生想出將n-1個等式相加。證出通項公式。

在這裏通過該知識點引入迭加法這一數學思想,逐步達到“注重方法,凸現思想” 的教學要求

接着舉例説明: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1+(n-1)×2 , 即an=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同時要求畫出該數列圖象,由此説明等差數列是關於正整數n一次函數,其圖像是均勻排開的無窮多個孤立點。用函數的思想來研究數列,使數列的性質顯現得更加清楚。

(三)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a1、d、n、an這4個量之間的關係。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第30項;第4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在第一問中我添加了計算第30項和第40項以加強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項a1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為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是一個實際建模問題

建造房屋時要設計樓梯,已知某大樓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為3米,第三層離地面5.8米,若樓梯設計為等高的16級台階,問每級台階高為多少米?

這道題我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注意每級台階“等高”使學生想到每級台階離地面的高度構成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將該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等差數列:(學生討論分析,分別演板,教師評析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項數學生認為是16項,應明確a1為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級台階離地面的高度而第16級台階離地面高度為a17,可用課件展示實際樓梯圖以化解難點)

設置此題的目的:1.加強同學們對應用題的綜合分析能力,2.通過數學實際問題引出等差數列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3.再者通過數學實例展示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經抽象概括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還原説明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反饋練習

1、小節後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書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目的:對學生加強建模思想訓練。

3、若數例{an} 是等差數列,若 bn = k an ,(k為常數)試證明:數列{bn}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n-1) d會知三求一

3.用“數學建模”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an}的首項a1= -24,從第10項開始為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範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慾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註,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第9篇:説課稿

如果這篇説課稿範文能幫到你,就是對本站小編最大的鼓勵。

一、教學重點定位

説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設計一個“六一”小計劃。

(二)、情感目標:願意參加各種形式的兒童節活動,並能與同伴分享節日的快樂。

(三)、能力目標: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愉快地過“六一”。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頻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説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設計一個“六一”小計劃,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是國小生在上國小後度過的第一個兒童節,在他們自己的節日裏,兒童的積極主動參與、自我策劃、培養自主意識相當關鍵。同時,兒童節還顯示了社會對兒童的關愛,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有感謝家長、老師和社會的情懷。本主題活動由出主意慶祝自己的節日、社會上舉辦的慶祝兒童節的活動、世界兒童的節日、兒童節的願望四部分組成。在活動中,我在引導學生動腦筋、出主意、觀察社會對兒童節的關注的同時,注意引導兒童不要任性,不要向家人出過分的要求,學會在成人的指導下控制自己的脾氣。

本主題重點體現課程內容標準“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運用”等內容。

説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愉快地過“六一”。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第四單元是以“知了叫 夏天到”為主題的單元。夏天是本單設計的自然背景,在這個學習時間裏,主要有兒童節、夏天的氣候與飲食、暑假生活等自然現象與生活場景與現象。“手拉手過六一”一課主要是在回憶“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的快樂中,設計今年“六一”的小計劃,瞭解到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有困難的小朋友,我們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

通過第四單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學習,讓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方法。例如學習《快樂的兒童節》,引導學生感受兒童節的歡樂氣氛和生活的美好,願意參加有意義的活動,積極開動腦筋,能夠提出自己的建議或看法。學習《荔枝紅龍眼黃》,樣學生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瞭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衞生常識,學習探究與水果相關的科學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組教材的編排都有助於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三個基本特徵。本課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以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課本中生動的畫面創設成一個個鮮活的情景展示給學生,採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小組交流等多種互動形式,讓師生雙方在活動中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觀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合作探究、觀察思考、交流反饋”等方法,讓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主意識和創造才能,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根據本課內容,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三個環節,即:回憶“六一”,暢談“六一”,“手拉手”過六一。

第一環節:回憶“六一”

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我用多媒體呈現“六一”兒童節的歡樂場面,引出“六一”兒童節。隨後我讓學生回憶去年的“六一”是怎樣過的,接着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六一”節活動的場景:小朋友們有的盡情唱歌,有的歡快舞蹈,有的在做遊戲,還有的在進行拔河比賽,他們是多麼快樂呀!此環節通過學生交流、媒體播放,勾起學生的回憶,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暢談“六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以教材中一年級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計劃為樣本,讓學生小組之間討論、交流,説説自己打算怎樣過今年的“六一”節,並制定出“六一”小計劃。讓學生各抒己見,為自己的“六一”活動出謀劃策,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也是對學生能力的鍛鍊,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第三環節:“手拉手”過六一

課標指出: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並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這裏我安排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豐富多彩的六一節”,師生一起乘坐快樂直通車,由學生擔任導遊,點擊視頻瞭解世界各地的兒童節。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活動二:“手拉手”過六一。播放身邊有困難的小朋友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樂的、幸福的,同時也瞭解到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快樂和幸福。在這裏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產生了同情之心。此時我呼籲學生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與有困難的小朋友“手拉手”過“六一”。而後讓學生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祝願。在學生畫和寫的過程中,我播放音樂——《讓世界充滿愛》來渲染波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寫、畫。接着隨着音樂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橋,讓學生上台粘貼作品並彙報交流,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我們人人伸出一隻手來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麗,更團結,更和平。

以上環節,通過讓孩子看一看、説一説、寫一寫、畫一畫的活動,燃起學生對有困難的兒童的同情和關愛,並能用自己的愛心去温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他們,讓愛的種子撒向他們心田,昇華了感情,突破了難點。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9篇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説課稿範文。

Tags:説課稿 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