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主張。

2、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認讀課後“讀讀寫寫”中的生詞,由此引出這就是《論語》中所説的:學而時習之。

二、請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佈置問題:你對孔子有了哪些瞭解?

過渡:看來我們對孔子以及《論語》已經不再陌生了,讓我們繼續往下閲讀,去領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三、學習新知

1、佈置默讀要求。

2、學生開始默讀,師下課堂指導。

過渡:文中的着四個故事是可以獨立開的,所以等會兒你對哪個故事有自己的體會,就談哪個故事。

3、故事1:(1)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齊讀這個故事。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麼?板書:推己及人

故事2:(1)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不喝“盜泉”的水?描寫孔子喝弟子們口渴的語句找出來讀讀。

(3)得出結論:嚴於律己(板書)

(4)讀這個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

(2)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窮困的時候……,小人在窮困的時候……。”的意思。

句子2“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瞭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呀!”

詞語“假裝”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麼?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麼?板書:敢於自省

(5)齊讀這個故事。

故事4:(1)你特別欣賞哪個詞或句?

(2)談談自己的感受。

(3)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麼?板書:學而不厭

四、:課文學習到這兒,我們對孔子創立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説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們要學會做“仁”者,要愛別人,寬以待人。過去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談,現在則有“半部《論語》學做人”之説。希望這節課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人生的啟示,智慧的啟迪!

五、齊讀課文,再次領略藴含在字裏行間的人生哲理。

六、課後作業:

默讀提示: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怎樣的主張,注意聯繫上下文抓住重點語句進行體會,感受最深之處可做簡單批註。

(一)課後延伸:

1、温故而知新——複習本課生字詞,摘抄成語。

2、學而不厭——找一《論語》中的故事來讀一讀,想想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什麼收穫。

(二)讀讀《閲讀鏈接》,試着背一背。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賃借“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初步感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初知道理。

2、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啟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啟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法學法:

情感教學法,閲讀法、以讀促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給大家一個機會,當着大家的面推薦一下自己,談一談自己的理想。誰來?(板書:理想)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科學家,為人類的文明進步留下濃重的一筆。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醫生,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作家,用我的筆去描繪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老師:同學們的理想真偉大,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一把能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一個山洞裏。(出示圖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用掌握的漢字特點自學生字,記憶字形,理解詞義。

3、老師板書生字、新詞,詳細講解。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微不足道:事物細小而輕微,不足掛齒。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

爐火純青:煉丹煉至爐火呈現純潔的青色時方可成丹。比喻知識和技藝達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堅持不懈:一直堅持不懈怠。

半途而廢:半路上停下來。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嶺:翻過重重山嶺,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艱辛。也比喻克服了種種困難。

鍥而不捨:不停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

三、細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交流自己讀後的初步感受,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通過講述安徽廣德太極洞裏的滴水穿石的奇觀以及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要想實現美好的理想,就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分成幾個小組討論段落劃分並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滴水穿石的奇觀。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説明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成功。反之,則一無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總結課文,告誡我們要牢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滴水穿石的奇觀,通過具體事例啟示我們如果想要實現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作者着重描寫了哪幾項內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觀。②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的成功事例驗證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讀課文,細心體會

1、學習第1自然段,瞭解滴水穿石的奇觀。

(1)指名瀆第一段,説説什麼是滴水穿石的奇觀。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有一塊狀如卧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出示圖片。

(2)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呢?它是怎麼形成的或水滴為什麼能把石頭滴穿?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石塊,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自然段。

2、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對滴水穿石奇觀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麼能把石頭滴穿呢?從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説説“持之以恆”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結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恆”,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嗎?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這句話很自然地起到了過渡作用,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

3、精讀第3自然段,從具體生動的例子中體會水滴精神。

(1)李時珍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就?

(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體會“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與水滴精神的聯繫。)

(2)愛迪生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着重體會“畢生孜孜不倦”這句話。)

(3)齊白石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體描述?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的畫室裏,掛着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4)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哇!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

(5)仔細體會“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閒過”“堅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麼精神,“滴穿頑石”是什麼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情景,於是聯想到了這三位名人。其實,從古到今,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還有很多。大家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過l 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舉事例,蒐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帶領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細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課文為什麼要寫上這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説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為缺乏專一的目標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是從反面來説明道理,增強了課文的説服力。)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銘記”。

三、總結課文

我們讀完這篇課文,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那麼,作者有哪些説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説理以及從正、反兩方面説理的方法。)

板書設計:

李時珍

滴水穿石的啟示 愛迪生 持之以恆,終於成功

齊白石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能誦讀。

2、通過想象、描述詞的畫面,理解詞意,體會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過對比閲讀,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點、難點:

通過想象、描述詞的畫面,理解詞意,體會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學過程:

《江雪》《題秋江獨釣圖》

一、導入揭題

1、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描寫漁父生活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

2、漁歌子是題目還是詞牌名?對,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一定要有詞牌名。這裏“子”讀第三聲,齊讀課題。

3、這首詞的作者是唐朝的張志和。{板書(唐)張志和},誰用簡潔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意

1、一讀:誰來讀一讀這首詞?相機正音。

二讀:字正腔圓,就是少了點味道,應該讀出怎樣的味道?(美麗)指名讀;(悠閒)指名讀。齊讀。

2、有點感覺了,不過,等你理解了這首詞,那時候就能真正地讀出味道來了!

3、通過預習,你知道這首詞的意思嗎?指名説。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

4、讓我們把理解到的帶入詞中,再來讀一讀。

三、詞中賞畫,品味意境。

1、張志和不僅是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誇他的,説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説,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筆圈出來。{出示}

2、他為我們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

3、這都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在詩人的眼裏,這是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桃花、流水?他又會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拿起你的筆,選擇一兩種景物寫幾句話。{出示}

4、交流:西塞山:鬱鬱葱葱,不是墨線勾勒,而是綠色渲染的山水畫。

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麼快樂而悠閒啊!

桃花: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桃之夭夭,爍爍其華。

補充:春天的花有那麼多,為什麼作者獨獨寫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寫過這樣的詩:{出示}

山中問答

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師: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那不是人間啊,那是?世外桃源。原來,西塞山前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流水:春來江水綠如藍。

斜風細雨:這樣的風,這樣的雨,在志南和尚的筆下,則成了楊柳風,杏花雨,多美妙啊!

5、西塞山前,白鷺翔飛,自由自在;桃花盛開,流水上漲;鱖魚肥美,或風和日麗,或斜風細雨,濃粧淡抹總相宜。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風景畫?(板書:春意盎然)女孩子們,讓我們把這樣的美景讀出來吧。

四、走進山水,貼近詞人。

1、在這樣如詩如畫的美景裏,有這樣一葉扁舟,上面坐着——漁翁,這漁翁就是——張志和,就是號稱煙波釣徒的詩人,他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可惜他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背影,此時,他的臉上又會有什麼表情呢?男孩子們,讓我們把這種悠閒讀出來吧。

2、、在這裏,歸是指——回去,張志和為什麼不須歸呢?

一邊是世外桃源,悠閒自在,一邊是——忙忙碌碌,爭名奪利的世俗,他選擇的是——

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不願歸的情感。

4、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板書:悠閒自在,嚮往自由)

五、對比閲讀,感受不同情感。

1、課前,我們背誦了《江雪》,這首詩的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同是漁父,為什麼《江雪》中的漁父如此孤獨鬱悶呢?有理想卻不能實現,只能__泛舟江湖。

3、小結:同是漁父卻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也讓我們在經典裏感受、成長。

六、作業

1、習作:改寫《漁歌子》。

2、“漁父”的形象早已在融化在唐詩宋詞元曲裏,已成為詩意化的形象;在外國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漁父的形象,那這個形象又有何意義呢?請同學們課外閲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書。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四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歎服作者精心細緻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説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閲讀,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説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説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説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説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説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閲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緻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説,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慄: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緻。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鋭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來自網!

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鋭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説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先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瞭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松鼠的影片,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閲讀提示,按照閲讀要求進行自主閲讀。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製一幅圖,給它起一個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3.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還應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説一説喜歡它們的原因,從而來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受年齡及閲讀能力的限制,不一定體會得非常全面,教師應注意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思辯中激活思維。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後,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説明文。

四、相關鏈接

布封(1707—1788)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後遊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意大利。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了36冊的鉅著《自然史》。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並開創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國在御花園裏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着:“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文藝性説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其特點是擅於運用文學手法具體生動地向讀者介紹説明對象。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性説明,是描寫與説明的巧妙聯合。這種融合與記敍文的描寫有明顯區別。記敍文運用描寫,目的是再現事物形象,把人物與事件刻畫得具體生動,從而表現文章的主題;而説明文運用描寫,目的是為了進行生動説明,它只是在介紹説明對象的過程中,藉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對事物的特點作一些形象化描寫,從而起到具體説明事物的作用。文藝性説明文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形象化描寫手段,都要以準確性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説明的準確性與描寫的形象性完美結合的範例。

松鼠脊椎動物,哺乳綱,齧齒類,松鼠科。小型獸類,體重約380克,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2窩,每產4—6仔。經濟價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筆。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來自網!,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要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會認4個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有關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瞭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成為習慣。

4、感受演講稿的情真意切,樂於模仿遷移運用,體會“學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5、學會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學難點:

1、真實性、鼓勵性、禮儀性

2、陶行知為什麼作這篇演講,寫讀後感。

3、模仿合作寫演講稿,參加演講賽。

養成教育訓練點:

讓學生養成説真話,實事求是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

1、錄音帶;配樂背景音樂《鋼琴曲》

2、陶行知資料,“學做真人”演講稿

3、話筒,錄音機錄製磁帶,演講稿四人合作一份。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介紹生平,瞭解演講常識,初讀知大意。

教學難點:音:穩韌

形:堡壘陶煉彼

義:堡壘、源泉、造福、堅忍不拔、彼岸、鞭策、長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作者的生平。

4、初讀課文,瞭解每天四問的內容。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瞭解每天四問的內容。

教學設計: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範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小先生制,育才學校,“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範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羣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説明道理、發表見解的説話方式。

二、瞭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1)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

(2)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自讀(1)通問正音(2)劃標題

三、檢查初讀理思路

1、出詞正音

2、按四部分抽個讀,點評後四人組分別讀,並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開門見山提出了()

二(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並講了這樣問的()。

三(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4、引讀全文

5、質疑留疑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孩子們,作為一名學生,作為一個渴望進步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長足的進步呢?今天,我們將學習的課文,會詳細地告訴你。

揭題:陶校長的演講

介紹陶行知:我國近代的教育家,創辦了“曉莊”、“育才”等一批學校,培養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創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貢獻。

二、初讀課文

出示:這是一篇演講稿,那什麼是演講,演講又有什麼特點,文章中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是分哪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呢?(聽錄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作好記號,回答問題。

2、討論理解演講的特點。

(演講就是在羣眾集會或會議上就某個問題説明道理,發表見解。演講的主要特點是真實性和鼓動性。演講的內容貼近生活,講的是真話。演講中帶有強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談的是“每天四問”,分別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談有沒有進步這個問題。)

3、出示詞語

健康本錢尋求崇高理想否則持久鍛鍊合理作息樹立築起堅固堡壘造福專心致志堅忍不拔意志力彼岸擔任影響承擔值日值勤管理培養責任心基礎穩定公德私德激勵鞭策即使……也……既要……也要……

三、指名讀課文

1、叫六位同學起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他們讀,並思考每一段分別寫了什麼?

2、自由讀課文

3、逐段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檢查初讀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詞正音。

2、理清文章脈絡

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第一段(1)開門見山提出了()

第二段(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並講了這樣問的()。

第三段(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3、按四部分抽個別讀,點評後四人小組分別讀,並解疑。

4、質疑留疑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性學習,結合自身實際,感悟為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

2、瞭解演講的特點,在有層次的閲讀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

2、學會使用關聯詞。

一、複習大意,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教學第一問

1、作者為什麼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中的詞句)

2、交流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壘

3、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為……有了……才有……,否則……將

4、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抓住兩個“離不開”,導讀)

5、三讀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麼?再問為什麼這樣問?最後提出什麼希望?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麼?

(2)為什麼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讀,點評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並談談陶校長為什麼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築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鑽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激情齊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後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説……

五、作業:填空(課後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陶校長的演講第一課時,誰來説説陶校長到底講了些什麼?哪你有沒有這樣問問自己呢?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陶校長的演講〉。

過渡:在陶校長的演講中第一問問的是(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

二、精讀課文

(一)講讀第二自然段

1、速讀:思考,為什麼要先問這一問題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

3、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句話中的關聯詞:因為……有了……才有……否則……都……

4、請同學們自由讀這段話,你能不能用一個句子,代替“否則”?

5、很好,那誰能用有了……沒有……這樣的句式來説一説有健康的身體和沒有健康的身體的區別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長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有好的身體真好啊!那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7、“兩個離不開”,只有這樣,才能築起堅固的“健康堡壘”。

8、指導複述,順便歸納學法。

A這一段文章,先是設問,然後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們學習的時候是這樣學的。

①看清設問的是什麼。

②讀一讀,找出解答。

③標出關聯詞,體會有和沒有的區別。

④找出怎樣才能提高,標出關聯詞,朗讀理解。

⑤找出陶校長對我們的希望。

⑥讀讀背背,複述。

過渡: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們來看看設問的是什麼?(自己的學習有沒有進步)

2、找出解答

3、標出關聯詞:因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樣做才能提高,標出關聯詞,朗讀理解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鑽進去,展開來,

5、希望:這樣我們就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6、讀讀背背,複述。

(三)自學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3、檢查自學效果:説説這兩段的內容,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最後一段

這篇課文是總分總結構,課文的最後一段,陶校長再次要求我們養成每天四問的好習慣,請同學們讀一讀,找出關聯詞,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每天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勵和鞭策的意思,進一步理解“每天四問”。

三、總結課文

1、這篇演講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和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2、結合陶行知生平事蹟,體會這篇演講的感情。

四、複述訓練:

1、略作準備,同桌試述。

2、指名複述。及時評議,強調要抓住要點,特別是每一問中“解釋原因”的內容。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六

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學生讀的訓練,將讀作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品賞課文。並通過泛讀和精讀,抓住課文的重點,讀中體驗,讀中感悟,昇華認識,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閲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教學流程:

一、揭讀課題,質疑偉大

1、板書:友誼。

2、誰會讀?個別讀,讀準“誼”,並理解友誼。

3、結合生活實際,暢談友誼:你有沒有好朋友?你覺得你們的友誼偉大嗎?

4、補充板書,揭題:偉大的友誼

4、齊讀課題。讀着讀着,心裏有沒有產生小問號啊?

(直奔重點,讀題質疑,使學生儘快產生和文本對話的`慾望)

二、初讀文本,淺談感受

1、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如果遇到難讀的字、詞、句,請用筆把它們標出來,去反覆的多讀幾遍,好嗎?

2、自由練讀課文,師個別指導。

3、想讀給別人聽聽嗎?和身邊的夥伴來一次合作學習,你讀一段給我聽,我讀一段給你聽。

4、課文讀了好幾遍,我想同學們的心裏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談談嗎?

三、速讀課文,感知特色

1、這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很有特色。全文有3個自然段是總的概括介紹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這節課就讓我們去研讀這3個概括介紹的段落,去感受他們之間那偉大的友誼。

2、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認為是總的概括介紹偉大友誼的段落前面打上星號。完成後,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和前後桌交流。當然,你也可以和我這個朋友交流。

四、品讀課文,感受偉大

(一)讀悟第1自然段

1、個別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一段話在詞語的運用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你發現了嗎?你能通

過你的朗讀把這個特點展示出來嗎?(5個共同)

3、這個特點是什麼?你是怎麼聽出來的?

小結:這是一個朗讀的技巧,如果你想突出重點,只要把關鍵詞稍微讀得重

一點點,別人一聽,就能感覺到重點的所在了。

4、從這5個共同,你感受到了什麼呢?板書:好朋友

5、引導:他們之間的友誼與你和你好朋友之間的友誼相比,你覺得哪個更

偉大?為什麼?

6、小結:是啊,他們這5個共同所做得可都是為國家,為人民的偉大的革

命工作啊!這偉大的革命事業你和你的好朋友有做過嗎?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比起你和你好朋友的友誼怎麼樣?(更偉大)你覺得自己應該帶着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話呢?

7、指導多元化地有感情朗讀(高興、敬佩……)

7、小結學法,板書:抓特點

(二)讀悟第4自然段

1、個別讀,評議交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一段話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邊讀邊劃關鍵詞

(師板書:生活事業)

3、在這兩個方面中,你覺得哪個方面更加重要?為什麼?(體會:更

重要的是)

4、引導理解過渡段的意義:你知道這段話在整篇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嗎?

(板書:承上啟下)

5、指導過渡段的分段:如果,把過渡段前面歸為一段,後面歸為一段,那麼這段既講生活又想事業的段落該歸為哪一段呢?為什麼?

6、指導分段。(可分3段,也可分4段)

7、指導朗讀。

⑴誰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後面一個方面的重要性呢?(讀好——更重要的是)

⑵作為讀者,你會帶着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話?為什麼?(敬佩、羨

慕……)

⑶如果,你就是馬克思或者恩格斯本人,你又會帶着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話呢?(自豪、謙虛……)

8、小結學法,板書:抓要點。

(三)讀悟第8自然段

1、個別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找劃出這一段話寫了哪幾個方面?

3、交流,板書: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4、引導: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偉大友誼的結晶,它對全世界都有

着很大的影響。那麼,到目前為止,你和你的好朋友有沒有如此偉大的成果呢?他們的友誼比起你們的友誼怎麼樣?你覺得這段話怎麼讀才能表達你此刻的心情呢?

5、指導朗讀。

五、總結深化,延伸拓展

1、導:剛才,我們研讀了文章3個概括介紹的自然段,已經掌握了文章的框架,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其實文章的框架就好象是一個人的外部輪廓。(師板畫人的輪廓)如果,把生活和事業這兩個方面再具體描述一下的話,這個人就更加完整了。下節課就讓我們去研讀這兩個部分,(板畫:?)讓這個人變得有血有肉,好不好?

2、課文學到這,你想對誰説些什麼呢?(馬克思、恩格斯、自己、好朋友、作者……)想説什麼就在寫話本上寫什麼?

3、交流,評議。

4、延伸:★蒐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資料。

★★閲讀有關友誼的文章。

★★★以“--和我是好朋友。”為總起句,寫一段話。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七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經營、豐碑”等。

2、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課後老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再板書一個“豐”字,讓學生查字典據詞定義(多,豐富;大;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這是一座什麼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的?相信同學們通過朗讀,自己能夠明白。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特別注意:嘯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糾正讀音。

4、誰説説課文所講的“豐碑”是什麼,課文什麼地方點明瞭?

(課文講的“豐碑”是一位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

三、理解教材

1、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研究。

(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作一座豐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2、同樣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閲讀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麼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有什麼相似之處?(畫批在書旁)

4、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處,按4人小組進行交流。

5、在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敍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敍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敍述的方法。

2、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瞭解了故事發生在戰爭時代,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雲中山中。那裏狂風呼嘯,大雪紛飛。(邊説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時播放北風呼嘯的錄音)

二、研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回憶我們上節課質疑的問題。

2、你們認為軍需處長和豐碑之間,第一點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一個相似點: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形象)

(1)怎樣讀,才能把“ 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表現出來?各自練習朗讀。

(2)你們覺得第7自然段,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基調?指名讀。

(3)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請你再讀一讀。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們認為第二個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二個相似點: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精神)

從課文7、8、11自然段的聯繫中,你們看出了什麼?

作為軍需處長就是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物資的領導,然而他卻把所有的棉衣分發給戰士們,自己卻穿着單薄、破舊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凍僵了,所以軍需處長具有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互換角色,體會情感,自由表達。

1、如果你此時身在雲中山中,身為軍需處長,你會怎樣想?

(我可能會猶豫,雖然我從心裏也願意給戰士們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將毫不猶豫的像老戰士那樣,把棉衣讓給別人;我想如果能和戰士夥着穿,你穿一會,我穿一會,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關心戰士。)

2、現在你就是軍長,面對這樣一位衣着單薄的被凍僵的老戰士,你能想到什麼?會怎麼説?朗讀描寫軍長的句子。

(讓學生置身情境去體會文中的角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進一步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1、課文既然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作者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課文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品質,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將軍情感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畫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

3、讀一讀你們畫的句子。

4、在什麼情況下,將軍的情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我們進行對讀。(先師生對讀,再生生對讀)

對讀中,你們體會到將軍的情感有着怎樣的變化?

點撥:起初將軍擔心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禁得住嚴峻的考驗,後來,他為什麼變得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雖然環境惡劣、裝備很差,但是又像軍需處長這種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的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因此將軍信心十足,邁着堅定的步伐,大步走進了漫天的風雪之中)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來體會感情。

五、小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誰説説你在寫作方法上學到了什麼?背誦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按思想感情發展的變化順序記敍,抓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描寫。

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品讀理解課文第二段並背誦。

2、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對象及學習需要分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五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一方面他們想更多地拓展視野,瞭解世界(特別是我國古代)燦爛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他們也想進一步增強自己的閲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質兼美,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紹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他們在欣賞圖片,閲讀美文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自學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莫高窟的多媒體課件及錄象片段。

開課時,看課文錄象,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享受,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隨着教學的深入,在網上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瞭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認識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同時,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最後再次聽錄音,看課文錄象,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設計理念: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朗讀成為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朗讀,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

3、架設課內外的聯繫,引導學生上網蒐集、閲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大知識面,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的西北部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樂尊開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你們想親眼看一看嗎?(想!)(學生看課文錄象,配有解説)

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學生各抒己見,自由回答。)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這座石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莫高窟充滿了神祕感,它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以及在我國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以看錄象為切入口,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讀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3)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莫高窟裏的什麼文物?

[明確讀書的要求,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檢查自學效果:

(1)分自然段讀課文,相機正音。

(2)提問:課文描寫了莫高窟裏的什麼文物?

3、指導分段。

[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分段,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提高閲讀能力。]

三、主動探究,朗讀感悟

1、交流:同學們,剛才在錄象上你們看到了洞窟內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畫、藏經洞),看了這些景物,叫人讚歎不已。有一位作家參觀了莫高窟以後,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筆寫了下來,那麼,這位作家是怎麼向我們介紹的呢?(指名分讀第2、3、4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了什麼?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先“扶”學生一下,後面再放手訓練,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彩塑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

(3)學生交流質疑,教師相機點撥。

①(點擊彩塑)引導學生瀏覽各種神態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樣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等詞。

②(點擊“彩塑”中的“卧佛”)課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在學生理解困難的地方,通過上網欣賞圖片,引導學生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對這一尊尊想象力之豐富,色彩之絢麗,氣魄之宏偉的彩塑,遊人在觀光時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

(4)怎樣讀才能讓人也好像看到這些彩塑的樣子?(結合評價,指導朗讀)

(5)(點擊第2自然段填空題)按原文口頭填空,指導背誦。

(6)小結學法。

①找中心句②讀文質疑③品讀背誦

[歸納出學法,為學生自學下面的段落作一個範例。]

3、學習第3自然段

(1)根據學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2)討論交流自學效果。(先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交流討論的結果。)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3)朗讀體會,想象畫面。

①(點擊“壁畫”)欣賞各種姿態的飛天圖,朗讀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

(出示“有……有……有……還有……”的排比句式,學習“先概括寫,後具體寫”的寫法。)

②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嗎?

(點擊句子“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引導學生改為“壁畫上的飛天,有臂挎花籃,採摘鮮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賞課文插圖,你能用這樣的句子來介紹圖上的內容嗎?(發揮想象,從遊人説開去。)

[將造句訓練滲透在“讀’的訓練中,既沒有離開課文,破壞“讀”的整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4)引讀背誦。

4、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用以上方法自讀、質疑、討論。

(2)介紹“藏經洞”的發現及遭帝國主義掠奪的情況。

(3)指導朗讀、背誦。

[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自能讀書的能力。]

5、學習課文第三段

(1)介紹敦煌文化,理解“舉世聞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引導學生去聯想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結晶”的意思。

(3)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恰當意思。]

6、學習課文第一段。

(1)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在哪兒呢?齊讀第一段。

(2)(點擊“莫高窟”)圖文對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聽課文錄音,看有關錄象資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這是對全文的“反芻”,使學生對莫高窟有一個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並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五、創設情境,複述課文

1、同學們,剛才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欣賞了聞名世界、光輝燦爛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絕倫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它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導遊,你準備怎樣向遊客介紹?

2、練習、展示、評議。

六、課外延伸,構建聯繫

(點擊背景音樂,出示作業,兩題可以任選一題。)

1、將課文改寫成導遊詞,説給家人、同學聽。

2、有興趣的同學繼續上網閲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圖文資料。

[讓學生從事感興趣的自主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效果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自讀自悟、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與作者一起走進文本,瞭解莫高窟,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環節的設計精當、巧妙,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者在課的開始,語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國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並讓學生觀看課文錄象,整節課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會到了莫高窟的宏偉、神奇,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積累,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裏,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讓閲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二、激發想象,感悟品味

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教者採用變序手法,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藉助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訓練過程也體現了由“扶”到“放”的層次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薰陶。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方法:

通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中“聖誕蠟燭”的含義。

情感態度: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作為子女,要關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培養學生的親情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中“聖誕蠟燭”的含義。

教學難點:

感受科林對父親真摯的愛和用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影片,導入新課

1、昨天,我們觀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可以説,孩子們,你們都是流着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們的心被深身打動了。是什麼打動了你們的心,能説説嗎?

2、學生彙報,自由表達。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親,為了兒子,不辭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癱瘓在牀。為了不拖累兒子,不影響兒子的學業,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竟然偷偷自殺。父親用他深厚的父愛為兒子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為了實現父親的心願,毅然用稚嫩的雙肩“背起爸爸上學”。中國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愛爾蘭小男孩,他和石娃有着不少相似之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還是讓我們認真閲讀課文吧。

4、板書課題:科林的聖誕蠟燭

5、讀課題,説説對課題的理解。

二、閲讀課文

1、提出要求,自讀自悟。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工具書理解,勾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語句認真體會,並把自己的感悟寫在語句的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

3、小組交流,説説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彙報閲讀收穫,結合課文的相關語句説説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段

﹙1﹚聖誕節前夜,科林從學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絲毫沒有為過節而感到興奮。原來,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回來的父親,至今杳無音訊。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科林對父親是多麼關愛,他在為父親的安全而擔憂。

﹙2﹚科林在問清燈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點亮燈塔之後,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蒐集煤油。科林奔跑了好幾個小時,敲開了村子裏每一幢房屋的門,終於蒐集了足夠的煤油,點亮了燈塔,為在濃霧裏漂盪了一週的漁船照亮了道路,為父親、為漁船上的人帶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科林是個多麼懂事的孩子,他是多麼愛他的父親,為了父親,他不辭勞苦,為了父親,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責備。

﹙3﹚課文以“科林的聖誕蠟燭”為題,有深刻的含義。從課文內容可以看出,聖誕蠟燭是象徵吉祥,象徵幸福降臨的。科林雖然由於擔心父親沒有點燃那根小蠟燭,但他卻點燃了給許多人帶來幸福的燈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聖誕蠟燭”,這“蠟燭”是科林對父親愛的見證。

5、將科林和石娃比較,你認為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

6、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點撥:石娃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科林也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不管是石娃,還是科林,他們身上都有着一種感人的品質,那就是愛自己的父親,愛自己的親人,他們都用各自的行動去回報父親的關愛。

三、總結延伸。

1、濃於水。親情是割不斷的,親情是無私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無盡的關愛。作為孩子,應該怎麼做呢?能談談你們的想法嗎?

2、學生談感受。

3、佈置課後作業

﹙1﹚寫一句讚頌親情的話;

﹙2﹚寫一寫自己的親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