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24K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多篇)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謝中佔有普遍的重要地位,為後續學習光合、呼吸作用作鋪墊,具有承前繼後之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①、能寫出ATP的分子簡式並説出其結構特點

②、能畫出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並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徑

③、知道ATP對細胞中能量代謝中的意義

④、能利用ATP是新陳代謝的直接能源解釋實際問題,並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能力方面

學生通過分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供能的意義,初步訓練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讓學生在分析自己身體內發生的ATP-ADP循環及其重要意義過程中,體驗到生物學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加強學生對身邊的科學(RLS)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對本節內容確定的重點是:ATP的分子簡式及其結構特點、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能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針對這些重點內容,其中最難讓學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對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的理解。

二、説學法

因為本節知識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基本能看懂書本對於這一節知識的介紹,所以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設計的解釋、資料的閲讀、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以及聯繫生活實際來學習本課時的內容。

三、説教法

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理論聯繫實際為關鍵,加強理解和應用。儘量聯繫糖類、脂肪、葉綠體、線粒體、主動運輸等與能量相關的和國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展開教學。並且通過建立實驗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關鍵的內容,通過設疑、析疑、解疑和多媒體輔助來強化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四、説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利用熒火蟲的尾器發光的實驗:先得到尾器、然後放置會發現尾器的發光情況會逐漸消失、設置對照實驗,A組加入適量的ATP粉劑(展示課前買來的ATP、並讓學生傳看),B組加入等量蒸餾水。結果會發現A組的尾器的發光量加強,而B組繼續減弱。

讓學生討論這一情境

學生對於這一問題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學生能夠從直觀上知道ATP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和具體的作用。

設問:燃燒一匙葡萄糖,能觀察到什麼現象?

細胞中的能量以什麼形式釋放出來?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後圍繞標題展開教學,教學時利用身邊的生活實例:如用百元大鈔與一元小票購買小件物品,如果我們總是拿大額面值的鈔票進午行交易會很麻煩,相反如果我們把百元鈔票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有這樣的例子來比喻細胞中的能量——在細胞中百元大鈔相當於儲存能量的有機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貨,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並能激發學習興趣。

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鍵:

通過再次呈現ATP藥物及説明、介紹ATP為動力的納米發動機等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新科技內容,寓教於樂,形成ATP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展現ATP結構動畫及其“近親”腺苷的圖片、引導觀察和比較,調動積極性並利於形成ATP的形象認識。要讓學生清楚ATP三個磷酸鍵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何謂“高能磷酸鍵”。

師生共同歸納ATP的名稱、簡式、物質性質、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認識。

、ADP相互轉化

繼續以上面的比喻進一步展開,將細胞中的能量通貨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它會隨着每天的花銷而減少,因此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不斷破開大面值的鈔票給予補充,細胞中大面值鈔票主要是糖類等有機物。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出的能量能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並通過動畫形式介紹、圖文轉化提問、學生前台板書等過程教學,加強理解記憶、培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重點從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對相互的兩個過程進行比較: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磷酸鍵斷裂——放能。合成時是可逆的,但要注意與化學中可逆反應知識的干擾,並以此引出下一個問題—ATP的形成途徑。

4、ATP的形成途徑

通過學生自學、圖文表述提問、師生共同歸納、展示動畫等程序教學。注意與後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的銜接作鋪墊。並與ATP的結構、功能、轉化的知識渾然一體,為進一步學習後面的知識奠定基礎。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關係;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再依據教材51頁的圖解,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6、總結鞏固

從生物進行生命活動耗能的知識和ATP的基礎知識方面進行總結,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並最終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後增加補充練習以鞏固。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説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學會怎樣才能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情感與態度】: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課的重點,用實驗方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幾種物質是是難點

三、教學策略:

1、利用“問題探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學習新知識。

本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細胞的物質組成,認同生命的物質性。由於學生在九年級已經學習了化學的基本知識,所以在進入這部分學習時,通過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認識到組成生物體的元素與組成地殼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區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別觀察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佔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圖和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佔細胞乾重的百分比)圖,之後再介紹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碳為什麼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這個問題。

如果學生對原子結構的知識有較好的基礎,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佈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為學生理解碳鏈是構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礎。

學生熟悉元素週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數是6,説明一個碳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子,核外有6個電子,由於電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於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就能夠理解C元素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時,如果由教師直白地講解細胞的化合物組成,不利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表解,獲得相應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習能力。

四、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幻燈片

五、課前準備:學生預習實驗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於生命是有什麼物質感到非常神祕,認為生命是特殊物質構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們仍然認為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在體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知識,知道自然界的物質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麼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麼印象。

分析資料,發表自己的看法(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説明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統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説明了生命物質的特殊性。

(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觀察圖表,歸納。

(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分析數據,完成討論題:1(略)2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最多的無機物是水;3 如土豆的塊莖的細胞還有糖類多;肌肉細胞含有蛋白質多;皮下組織的細胞還有脂肪多。

(四)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麼?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還有什麼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麼?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彙報實驗結果。

(五)練習

(六)總結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麼(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細胞中的糖類,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糖類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學生在2、3節學習了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這兩種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即元素、基本單位、長鏈、大分子。這樣能更好理解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別及多糖的大分子性,從而培養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通過對糖和脂的分類和比較能更好地培養分類、比較的學習方法。學完本節課後,學生對生命是物質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能理解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糖類的組成元素、分類、分佈及功能。

2、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自主學習

(2)嘗試比較分類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3)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體會生物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糖類的種類及作用。課程標準中關於本節內容的第一個要求是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屬理解層次,並與以後要學習的細胞代謝內容聯繫密切,所以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多糖的種類及作用;

二、説學生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在國中就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化學知識,也有一定的實驗能力。這都為學習本節的重點知識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難點的教學。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對探究細胞奧祕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問題探究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

2)直觀教學法:利用投影或掛圖,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學氛圍。

2、學法:

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引入新課:

先複習上節關於核酸的知識並便於和新授內容銜接。以問題探討提供的情景和討論題引入糖的學習。

環節二:細胞中的糖類:

為本節重點內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糖的組成元素、分類及分佈,對於難點多糖的種類,採用實例介紹的方式,使學生有直觀認識。

2、完成糖的分類、分佈表格進一步深入認識糖的分類及分佈;在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分中學生會認識到各多糖結構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過糖應用,體會糖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對糖的認識更有立體感。通過實例,學生對多糖中澱粉和糖原的儲存功能及各糖之間的轉化有了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鞏固練習:

課本課後練習題,使對本節知識點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

五、説板書設計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最後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老師和各位同學。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概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2、説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3、概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2)人腦的高級功能。

2.教學難點

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導。

三、教學課時 2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生思考,師提示。

〔提示〕:這些問題具有開放性,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後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

〔板書〕一、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縮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條件發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種類 驚弓之鳥

條件發射 談虎色變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着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經。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不能;至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纖維經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後,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繫;而絕大多數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神經元參與;而且反射活動越複雜,參與的神經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與,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與。

〔問題〕反射活動中,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是興奮。什麼是興奮呢?先讓學生説出自己的認識,然後讓學生閲讀教材。提問:興奮的本質是什麼呢?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傳導的呢?

〔答〕略。

〔板書〕二、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三、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思考與討論2〕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及板書〕很明顯,由於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不能以神經衝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探究與交流】:

突觸中傳遞的遞質中有一種是興奮性遞質叫乙酰膽鹼,乙酰膽鹼在發揮作用後,很快被膽鹼酯酶分解為膽鹼和乙酸。研究發現有機磷殺蟲劑能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膽鹼不被破壞。結果動物會怎樣呢?

【課外實踐】: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瑞典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人類腦神經細胞間信號的相互傳遞”方面獲得了重要發現。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早發現了在神經細胞之間某種信號的傳導,即所謂的“慢突觸傳遞”。這些發現對了解大腦的正常功能,以及信號傳導中的紊亂如何引發神經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人們研製出了治療帕金森綜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藥物。請你收集相關資料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板書〕四、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資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生夜間遺尿現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這些例子説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板書〕五、人腦的高級功能

〔思考與討論3〕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可能是H區出現了問題。

〔旁欄思考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能持久,鞏固的方法是複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據估計僅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覆被運用的。通過反覆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轉入長期記憶。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和要求

本課題的教學內容屬於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1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

具體內容標準

行為動詞

目標動詞水平要求

蒐集生物變異在育種上應用的事例

蒐集

知識性:理解

根據必修模塊2教材編排體系的設計思路,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一章是解決人類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這個問題的。所以應該在如何利用上做文章。本模塊前5章講述了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講述遺傳和變異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以期使學生在瞭解遺傳學原理的應用的同時,在“科學、技術、社會”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1、知識方面:

國中生物課中關於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內容,使學生對選擇育種與雜交育種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本書前幾章的學習中,學生又學習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為理解傳統育種方法所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打下了基礎。但現階段新的育種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優缺點,在生產實踐中是如何運用的,學生並不清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蒐集我國在育種實踐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遺傳學規律,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經驗方面: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與育種有關的物品,如雜交水稻(大米)、各種類型的貓狗等寵物,對育種有一些感性認識,結合本節課的內容,最終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制訂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遺傳和變異規律在改良農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種等方面的應用。

教學難點:

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侷限性。

用遺傳圖解表示各種育種過程。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雜交育種的概念,舉例説明雜交育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

2、舉例説出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3、分析遺傳和變異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4、總結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異同點。

能力目標:

1、進行資料的蒐集和分析,學會運用和分享信息;

2、嘗試將生物學原理和知識應用於生產和生活實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我國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成果的瞭解,關注我國的育種技術的發展及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認同育種技術的改進對解決糧食危機等問題的重要性。

2、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啟發式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的模式帶領學生分析教材和課前收集的育種實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分析綜合的能力,使學生了解遺傳學原理應用的同時,還能關注這部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進而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

六、教學的主要環節及設計意圖

我為本節課設計了導入——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小結檢測四個環節。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是兩種相對獨立的育種方法,在內容上沒有必然的聯繫。在解決這兩個內容時,我都遵循以下四個步驟:創設情境;探究問題;歸納總結;習題反饋。

(一)導入

以美國學者的“中國威脅論”和袁隆平的宣言營造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利用PPT課件展示育種工程的四個實例: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太空椒、轉基因抗蟲棉和乳汁中含有人的生長激素的轉基因牛,引出課題《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並且讓學生體會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新課教學

一、雜交育種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出示教具:兩穗具有不同性狀的玉米。其中一穗具有子粒

多、不抗黑粉病性狀,另一穗具有子粒少、抗黑粉病性狀。怎樣利用這樣的兩種玉米,培育出同時具有子粒多、抗黑粉病兩種性狀的玉米新品種?

2、討論方案、共同研究採用問題式探究模式進行教學,設置有價值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共同探究解決這個問題。

附:設置的問題:

1、怎樣將子粒多和抗黑粉病兩種性狀結合到一起?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引出雜交育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雜交後可能出現幾種性狀?

——引導學生回顧自由組合定律,目的是訓練學生將遺傳學原理應用於實踐,並且總結雜交育種的優點。

3、性狀是受什麼物質控制的?

——回憶基因與性狀的關係,為下面將要學習的知識埋好伏筆。

4、性狀的重新組合過程中有沒有新基因的出現?

——這是雜交育種的一種侷限,同時為後面進行誘變育種的內容作好鋪墊。

5、得到所需性狀後可以將種子直接賣給農民作為良種嗎?

——設置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學生知道雜交育種的最終是要得到純合子。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6、如果不能的話,那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總結雜交育種的另一個侷限:育種時間過長。

7、如果子粒多(A)對子粒少(a)是顯性,不抗病(B)對抗病(b)是顯性,假定兩個親本玉米品種都是純合子,請繪出育種過程的遺傳圖解。

——要求寫清楚每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簡要説明。展示學生的答案,學生互評,規範作圖。

3、歸納總結,形成體系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串,師生共同歸納,形成有關雜交育種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整個知識體系包括:雜交育種的概念、依據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優點和缺點。

4、習題反饋,活用知識用雜交育種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假設現有長毛立耳貓(BBEE)和短毛折耳貓(bbee),兩對性狀獨立遺傳。你能否培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長毛折耳貓(BBee)?

1)運用什麼育種方法?

2)依據的原理是?

3)方法步驟?

(重點標註與植物育種不同的部分,請學生總結育種過程。)

補充介紹雜交動物中國荷斯坦牛的培育。

由雜交育種的侷限性引出誘變育種。

二、誘變育種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出示教具或圖片:一穗具有黃粒性狀的玉米。

問題:怎樣利用現有的玉米品種培育出具有黑色性狀的玉米新品種呢?

2、閲讀資料、討論研究

課前佈置興趣小組同學蒐集有關航天誘變育種的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蒐集並且整理資料的能力,並體會科學技術與人們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閲讀生物興趣小組課前蒐集的有關航天誘變育種問題的資料及教材P100得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回答有關誘變育種的有關問題,附:設置的問題:

1、新品種中有沒有產生新基因?

2、空中誘發基因突變的條件有哪些?

3、航天誘變育種有哪些優點?

4、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誘發生物體產生基因突變?

5、誘變育種有哪些侷限性?如何克服?

以航天誘變育種為典型,解決誘變育種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學會對已有知識進行應用。

3、歸納總結,形成體系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表達和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形成有關誘變育種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整個知識體系包括:誘變育種的概念、依據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優點和缺點。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4、及時反饋,鞏固知識利用教材P101練習3鞏固所學知識。

(三)小結、檢測

小結本課知識:列表比較: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在方法、原理、優缺點的異同點。

檢驗學習效果:

1、課堂檢測:通過一道一題多解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的掌握程度。

每小組設計一套育種方案,小組間討論交流,師生共同評出勝方案。建立小組間的競爭機制,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共同取勝。

附:為提高農作物的單產

量,獲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狀,科學工作者往往要採取多種育種方法來培育符合農民要求的新品種,請根據下面提供的材料,每小組設計一套育種方案。

已有的材料:A小麥的高稈(顯性)抗鏽病(顯性)純種,B小麥的矮稈不抗鏽病純種,C水稻的遲熟種子非生物材料:根據需要自選

2、課後練習:豐台目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