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物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國中生物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生物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實驗課程的第一課,本節教材符合課標的要求,在教材編排上,文字優美,行雲流水;安插了先進的科學知識以及許多精美的圖片,並就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提出了很多問題,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側重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80%),體現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目標占15%,知識目標占5%。

課時準備:

1.瞭解七年級新生的基本情況。

2.收集關於生物方面尖端先進的科學技術方面的資料,圖片、光盤,如DNA偵破技術,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方面的圖片、光盤。

3.磁帶(如《校園的早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放一首優美的鋼琴曲(或其它如《校園的早晨》磁帶)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到課堂氛圍的和諧、輕鬆、愉快、縮短師生間的感情距離,儘量體現師生間的民主平等關係。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閲讀全文。

二、分組:選定小組長(組織教學:制定課堂紀律規則及評價條例)進行小組討論,再作記錄,小組討論內容。

1.學校的垃圾問題(特別是食品包裝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決,哪種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學校伙食房周圍樹幹與其它區域的樹幹比較,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校園內麻雀數量比前幾年有所增加,為什麼?

4.今年暑期發生的洪澇災害説明了什麼問題?

5.關注自我:有的同學長得健康結實,而有的同學長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嗎?你能簡單回答你是怎樣由小到大的嗎?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長得列健壯嗎?更聰明嗎?

6.你是從什麼途徑瞭解克隆和轉基因的?你瞭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組交流、討論

四、教師作補充,修正和總結,並對同學們的表現作出積極性的評價。

因為是第一節課,學生第一次分組完成不同的討論項目,然後進行表達和交流,所以無論對和錯,應首先給予充分的鼓勵,通過交流,辨清正誤,這樣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思考,積極發言的高昂激情,否則,參與的積極性容易受到打擊,以致影響以後的教學。

五、師生共同朗誦課文《致同學們》的第一、二段欣賞這兩段話,提高文學修養,討論:生活離得開生物嗎?

六、教師啟發,通過平常看報、看電視、看書、聽廣播或在網上查詢的資料,誰能説説除了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以外,你還知道關於生物學的其它方面知識嗎?(最後教師補充)

七、結束語:

同學們,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公民,是否應該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呢?是否應該具備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為新時代的學習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破譯生命的密碼吧!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生物

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3、瞭解生物特徵

4、通過學習使學生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生物和非生物區別

2、生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生物的特徵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節認識生物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單元頁和課本第3至第第6頁的圖片,學生查找與生物的特徵相關的資

料。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1.什麼是生物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異常美麗的星球上,你們知道是什麼將我們的環境點綴得如此絢麗多彩嗎?

生:花、草、樹、山石、河流等等。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我們的環境就是因為有這些花、蟲、鳥、獸和它們棲息的環境,才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進一步瞭解生物的共同特徵。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單元頁的照片和圖I-6,I-10。

生:欣賞屏幕上所呈現出的絢麗多彩的大自然。

師:請同學描繪大屏幕中的圖像。

師:這些形態各異的物體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態,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徵,它們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沒有生命。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些物體是非生物,為什麼?

生:同學1説:“藍天、白雲、房屋、太陽、山石、車輛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沒有生命”。同學2補充説:“還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徵

師:出示圖I-6,I-1,I-10圖片中的獅在追輔斑馬,植物光合作用,小雞覓食等等都是生命現象,到底什麼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生:討論後回答。

學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體是生物。”

學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體。”

學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養料,要吃東西。”

師:你們列舉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麼才能存活?

生:人和動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糧食等食物,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動物。

師:人和動物需要營養,那麼植物需要營養嗎?

生:植物也需要營養,它們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師:給予掌聲鼓勵。生物只有在營養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健康地成長。生物還有什麼共同

特徵,請舉例加以説明。

生:生物能進行呼吸,如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圖I-3)

師:很好!那麼,同學們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嗎?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覺的屋子裏擺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悶,貯存白菜的地窖裏也是這樣。

師:對,植物在有光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強於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大量的氧氣,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進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其他的生物會排出廢物嗎?請大家看圖I-4

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回答説:“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例如,小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師:那麼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嗎?請大家看I-5。

生:回答説:“植物通過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植物也能通過呼吸排出廢物。”

師:引導學生繼續思考,並舉例説明生物還有哪些特徵。教師引導學生看圖I-7

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學生1回答説:“含羞草的葉子被碰到後,它會合起來。”

學生2回答説:“生物還能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例如,人用蒼蠅拍打蒼蠅,蒼蠅會立即飛走。”

學生3回答説:“狗看到骨頭就會流口水。”

師:這些都屬於應激性。教師補充説明含羞草的葉子合起並垂下,其實是在保護葉片。讓學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葉子,親自感受一下。繼續説明多數情況下動物的應激性比較明顯,植物的應激性大多表現在向光生長、向地生長和向水生長等方面。繼續讓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特性。

師:出示I-8在在生長的蘑菇和I-9種子的萌發圖片,以及I-10圖學生討論。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學生1回答説:“生物體可以從小長大。”

學生2回答説:“生物還可以繁殖。”

師:接着啟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生:學生思考後回答。

從同學們的敍述中,不僅可以看到生物之間傳遞信息這一本領,還可以看出生物適應環境這一本領。另外生物也能影響環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氣濕度,從而可以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改善空氣質量。接着鼓勵學生多觀察生物,從而得出更多更新穎的建議。請學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特徵?任舉一種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這些特徵嗎?生:學生思考後回答。

學生回答説:“有。例如,圖片中的獵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營養,也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遇到情況會聲音來傳遞信息,也能從小長大並繁殖後代。”

二、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麼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徵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教師打出課本第6頁的圖片,讓學生指出圖中鐘乳石、珊瑚和珊瑚蟲,哪個是生物,為什麼?

生:學生討論後回答。

珊瑚蟲是生物,因為只有它具備了生物的特徵,具有生命。而鐘乳石和珊瑚是沒有生物特徵的。

師:教師小結:學完這節課後,你們該知道什麼是生物了吧?

生:學完這節課後,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進行新陳代謝,有生老病死,有傳遞信息的本領,活動有規律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師:今天我們接觸到這麼多的小生命,看到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嗎?

生:不是,它們都有生命。

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

生:我們應該熱愛和保護那些生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教學反思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的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和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説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教學重點:

1.説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課時準備:

學生: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可帶放大鏡,照相機)

國中生物教案 篇二

單細胞生物體

單細胞生物體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説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説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題,採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説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製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像(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導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台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麼?導入新課。)

教師啟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隻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着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麼,你們認為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於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説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要求:總結從錄像中獲取的信息,然後,通過從中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信息、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裏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説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並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誌、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找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打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單細胞 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後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國中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雲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裏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麼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藉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利用水、無機鹽、二氧碳製造有機物葡萄糖、澱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着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羣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説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徵;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淺水區,這是為什麼?

答:因為淺水區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温度,這些有利於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温暖的淺水區。

課後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課後習題

1、下列各項屬於生物的是( )

A、海葵B、恐龍蛋化石

C、電動狗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項中屬於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會彈鋼琴的機器人

C、生長在橘子皮上的青黴

D、休眠的青蛙

3、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説明生物具有什麼的特徵·······( )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4、下列不屬於生命現象的是( )

A、母雞下蛋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大汗淋漓D、饅頭上長“白毛”

5、一種雄性極樂鳥在繁殖季節,長出蓬鬆的長飾羽。決定這種性狀出現是由於( )

A:應激性B:多樣性

C:變異性D:遺傳性

國中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雲、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閒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緻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後,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後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雲、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徵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徵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那麼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閲讀後,歸納、總結,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後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徵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揹着她那因為營養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説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麼?

答:説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圖片中的狀況。總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麼動物?生活在哪裏?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它為什麼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麼生命特徵?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氣候、身體狀態)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麼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説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兔子發現天上的老鷹後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着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麼特徵?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啟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後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卵之外,貓、狗可以產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説明細菌可以進行-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徵,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徵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徵。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濕、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鑽來鑽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説明了什麼?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顯的差異,這説明了什麼?

答:這説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麼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徵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於生物?並説出理由。

學生討論後回答:蘑菇屬於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於非生物。

課後小結

學完這節課後,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麼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後去思考)

板書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生多種廢物,並且能夠將廢物排出體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國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五

認識生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雲、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閒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緻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後,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後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雲、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徵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徵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那麼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閲讀後,歸納、總結,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後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徵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揹着她那因為營養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説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麼?

答:説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圖片中的狀況。總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麼動物?生活在哪裏?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它為什麼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麼生命特徵?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氣候、身體狀態)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麼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説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兔子發現天上的老鷹後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着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麼特徵?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啟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後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卵之外,貓、狗可以產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説明細菌可以進行_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徵,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徵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徵。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濕、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鑽來鑽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説明了什麼?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顯的差異,這説明了什麼?

答:這説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麼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徵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於生物?並説出理由。

學生討論後回答:蘑菇屬於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於非生物。

課後小結

學完這節課後,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麼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麼微不足道嗎?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後去思考)

板書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生多種廢物,並且能夠將廢物排出體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國中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使認識合理營養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合理食譜。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並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與喜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合理營養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食譜

教學準備

蒐集關於青少年生長髮育現狀問題、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較結果、牛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什麼是營養配餐等。

學生:

1.分成小組,選出發言人。

2.蒐集與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關的資料和信息。

教學設計:

1.學生閲讀教師提供的資料,分小組討論資料後的相關問題。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的交流和總結。

3.學生分別在組內和班內交流自己所蒐集的有關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資料和信息。

4.各小組同學制定適合青春期學生的營養食譜。

5.各小組的發言人在全班宣佈本小組的營養食譜。

教學過程

教師:現在許多學校中午為同學們配送營養午餐,但是一些同學少吃或不吃學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麪或是漢堡包,更有部分同學到校外的肯德基、麥當勞去吃洋快餐。這種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對同學們的生長髮育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閲讀幾個資料。

學生:閲讀資料,小組討論思考題。

資料:

1。漢堡包造就了美國嚴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國政府試圖將國民脂肪攝入量從40%降至30%,卻非常困難。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國青少年大舉進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攝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熱量,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極少。一旦形成飲食習慣,將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身體素質。

2。世界銀行的統計表明,僅微量營養素缺乏,對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的損失,至少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5%。據介紹,英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將1790年至1980年間經濟的增長,歸功於營養和狀況的改善。而消除碘、維生素A和鐵的缺乏,能提高人羣平均10至15分。

3。我國自1985年到1995年對青少年生長髮育與營養狀況進行了10年動態調查,結果顯示7~18歲青少年中,男生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從2。75%升至8。65%,女生從3。38%升至7。18%;與體質密切相關的肺功能、耐力素質和柔韌性素質水平下降。而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趨勢更加明顯。那麼,肥胖是營養過剩?不是。肥胖不僅不等於營養過剩,而且是營養缺乏的主要表現。

4。對正在旺盛生長的兒童青少年來説,身高是生長髮育中最顯而易見、最有代表性的指標。在通常情況下,身高順利增長,説明孩子的營養良好,也沒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擾。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個民族在遺傳營養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中國男女7~18歲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國平均身高的比較結果清晰顯示,中國青少年整體上身高較日本處於劣勢。大體上,7~9歲比日本矮1~3 cm,10~12歲矮3~4。5 cm。青春中期後男、女出現分化,男生的劣勢更明顯,13~15歲矮3。5~4。5 cm,16~18歲矮2~3 cm;女生13~15歲矮1~1。5 cm;15~18歲差距為0。5~0。6 cm。

5。目前,我國大部分人羣鈣的攝入量僅能達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國兒童因缺鈣引起的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可達40%左右。奶中維生素B2含量豐富,喝一杯可達到每天需要量的23。3%;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且奶是鹼性食品,可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奶的營養價值及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適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人均牛奶攝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魚、蛋快,歐美人把牛奶當水喝。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積極改善食物結構,號召天天喝牛奶。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戰前平均增長了10 cm,國際上評價道“一杯牛奶改變了一個民族”。

6。營養配餐在國外十分普遍,但在國內卻尚未引起人們重視。什麼是營養配餐呢?營養配餐:就是按人們身體的需要,根據食品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設計一天、一週或一個月的食譜,使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幾大營養素比例合理,既達到均衡膳食。簡單講,就是要求膳食結構多種多樣,谷、肉、果、菜無所不備。

思考討論題:

1。中國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2。中國青少年普遍營養失衡的原因是什麼?

3。中國和日本目前在飲食結構上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

4。你認為當今青少年學生的飲食結構特點是什麼?

5。青少年必需的營養以及合理的營養結構是什麼?

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闡述小組意見。

教師:

1、請你對目前學生的不良飲食結構和習慣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請你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相關資料告訴大家,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食品安全。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請你運用自己所瞭解的有關營養和飲食的知識,作為自己的青春期營養師,制定一個適合你的、合理的營養配餐食譜。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食譜,全班交流。

課後小結

本節課以資料分析為引子,提出合理營養、合理營養對青少年生長髮育的作用與影響、食品安全、青少年營養配餐等問題;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認真而細緻的分析了相關問題;最後通過做自己的青春期營養師,運用所學知識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適的、合理的營養配餐食譜,解決了問題。既實現了知識目標又培養了能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快樂。

例題

1.下列屬於細菌性中毒的是:

A。吃了有毒蘑菇 B。誤食了亞硝酸鈉 C。吃了腐爛的食物 D。吃了發芽的馬鈴薯

【答案】C。

【分析】細菌性中毒指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容易混淆的是A。吃有毒的蘑茹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細菌和真菌不是一類物質,亞硝酸是有毒的物質,馬鈴薯的芽是含有有毒成分,它們都是非細菌性食物中毒。

2.合理膳食是指

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應該多吃 B。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應多吃

C。應以肉類、蔬菜、水果為主 D 國中生物。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合適,互相搭配

【答案】D

【分析】由於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營養物質不同,所以一餐的食物,既要滿足人體生長髮育和各種生命活動需要,又要注意營養的種類和比例。挑食、偏食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發育。食物一般分為穀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奶和奶製品類,穀類含澱粉多一些,肉類含蛋白質和脂肪多些,蔬菜水果含維生素和無機鹽多一些,奶和奶製品含脂肪、部分維生素和鈣等。

3.小明昨天剛參加完學校的運動會,取得了優異成績,為了慶祝,父母帶他到一家飯店飽餐一頓,有蝦、有蟹、有小明最愛吃的土豆絲,結果史上小明往廁所跑了7、8趟,父母身體也有不適。請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分析】這是一道聯繫實際的問題。分析可能的原因從食物方面找,可能是土豆絲髮了芽而引起的非細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吃了被污染了的蝦、蟹造成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也有可能是餐具有衞生問題造成的。

國中生物教案範文 篇七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瞭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着實驗的進行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採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後,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説: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節,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節,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節,創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①使用凹玻片,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分組彙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製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節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國中生物教案 篇八

探究問題: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有變化嗎?

探究假設: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有變化(呼出氣體比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多)

實驗步驟:1)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兩個燒杯,標號1、2。

2)用塑料管向1號燒杯的石灰水裏吹氣。

3)將塑料管插入2號燒杯的石灰水中,再將洗耳球的吹嘴對準塑料管的管口,然後用手擠壓洗耳球,將空氣吹入石灰水中。(1號比2號渾濁)

探究結論:呼出氣體比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多

以上對探究呼吸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