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78K

新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説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實例,討論、分析濫用抗生 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

本節課主要採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並通過瀏覽網站資料 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瞭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1課時。

(導入新課)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於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後,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黴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黴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 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實例,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後,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並展示:

(1)青黴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黴素的分子是 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1)學生討論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示意圖,並提出自己的認識 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

1、在日常生活中,對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黴素

b.把劑量加大,好得快

c.根據情況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時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發酵工程,可以是產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關説法正確的是:

a.發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無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質。

c.抗生素能對 付所有的病原體。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是

a.分解蛋白質,為細胞的繁殖提供營養。

b.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謝過程,從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

c.是為了 保證細胞的活性

d.為細胞進行新陳代謝提供營養物質。

做學案上的練習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處於生活狀態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時刻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九年級、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於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於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温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温常壓温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①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閲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質疑,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説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鐘)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麼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説明]工業制氨的條件是什麼?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温、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創新思維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鑑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鐘)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鐘)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麼選擇呢?

[提示3] 因變量是什麼?

[提示4] 觀察那些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麼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説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製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漿、澱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生速度

點燃的衞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説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敍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其它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鑑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於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鑑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實驗需要,懂得取捨,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鐘)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補充]

(1)如√本站★√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閲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言]

在酶的發現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培養學生繼承、創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後進一步探究] (5分鐘)

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脱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於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於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展為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於大膽的猜想,又歸功於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麼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現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麼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麼是對照實驗,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大量採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後操作。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説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1、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是重點

2、説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求同存異討論教學、自學指導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引入新課:

問題: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徵,它是怎麼複製的呢?

3、冠狀病毒在哪些細胞裏面複製?

(三)、問題討論:

1、瀏覽ppt上病毒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

2、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總結:小結上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不出生命特徵,説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脱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徵。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問題:細胞能表現出哪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閲讀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活動。

(四)、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學生自學資料並思考討論

實例一: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攝食、排泄、生長、應激;

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樑,胚胎髮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係;

實例三:縮手反應的結構基礎,強調多重分化細胞之間的協調合作;

小結:細胞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各種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五)、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快速閲讀並速記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找學生上黑板板書這九個層次:

2、依次講解生命系統的幾個層次,尤其是種羣、羣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

3、強調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與動物的區別

小結:生命系統的宏觀結構層次為生物圈,微觀層次為細胞,各層次都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但彼此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各層次之間緊密聯繫互相配合成為一個整體。

七、本節小結: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和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八、教學反思:

1、內容熟悉,能抓住重難點,條理清晰

2、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1、概述dna分子的複製。

2、通過討論交流dna分子的複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探討dna複製的生物學意義;體會證明半保留複製的實驗的巧妙之處。

dna複製的條件、過程和特點。

dna分子複製的過程。

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2、作為遺傳物質的dna,在傳遞遺傳信息的時候是如何由一份變成兩份傳遞給後代的呢?引出課題——《dna的複製》。

1、播放dna複製的視頻,並提出要求仔細觀看,在視頻結束之後要描述dna複製的大體過程。

2、同學們自學課本內容之後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一下問題:

(1)dna複製過程的特點有哪些?

(2)dna複製需要哪些條件?

(3)dna複製的場所在哪裏?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教師補充:dna複製所需要的酶有多種,教材中介紹的“dna解旋酶”、“dna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兩種。

在大體瞭解dna複製的過程之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敍述整個過程,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敍述。

3、教師補充:結合教材經典實驗中大腸桿菌的半保留複製圖例,計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個數及所佔比例,進一步強調dna半保留複製的特點。

讓學生分析子代dna與親代dna的鹼基序列的特徵。提問:dna自我複製有何生物學意義?。

角色扮演小遊戲:10名同學組成dna分子一條鏈,兩條鏈共20名同學。扮演複製一次形成的dna分子。

組織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蒐集基因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