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使至塞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使至塞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導入

1、簡單介紹唐詩的類型

唐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五言和七言),律詩(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這首詩,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詩的一些常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反覆讀詩,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品味詩歌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所藴涵的內涵,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單介紹唐詩的類型

唐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五言和七言),律詩(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二、簡介背景

1、整體感知教師範讀,並思考以下問題:

王維是怎樣的一個人?(之後提問)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他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為主,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名。其中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寫景的佳句廣為流傳,如《使至塞上》就極富代表性。

2、談談創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開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是被排擠出朝廷)。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這首詩就是在出塞途中寫的。通過作者敍述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三、課文賞析

1、讓一學生朗讀,小組討論:説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由此導入講解全詩。

2、“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講解: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

翻譯:我只身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3、“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講解: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敍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提問(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

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徵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提問(2):説説這一句的含義,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4、讓學生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

5、“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問:這裏“在燕然”是不是説都護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供參考:這是引用典故,漢朝的竇憲在燕然山打仗勝利後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談談本文的情感變化(本環節由學生自由發揮,點撥:“抑鬱到慷慨”)

四、畫詩

通過你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理解,用簡筆畫把此景畫出來。

五、寫詩

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畫的內容寫下來並與其他同學分享。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

1、背誦這首詩。

2、收集三句以上寫有關大漠的詩詞。

選做題:把這首詩改寫一篇散文。

《使至塞上》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深人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藴含的情理,爭取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藴含的情理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仔細品味。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單車,一輛車,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屬國,這裏指吐蕃的軍隊;徵蓬,飄飛的蓬草,這裏指唐朝出征的軍隊;長河,黃河;候騎,騎馬的偵察兵;子規,杜鵑鳥,又稱布穀鳥;抵,值,相當;渾,簡直;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教師出示輔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王維《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裏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説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裏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温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直”和“圓”構造出的畫面,有一種無限開闊的空間,一種蒼涼宏大的視野。

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三)小結。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寫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敍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佈置作業 篇四

必做題:

1、背誦這首詩。

2、收集三句以上寫有關大漠的詩詞

教學目標: 篇五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這首詩,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詩的一些常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反覆讀詩,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品味詩歌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所藴涵的內涵,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畫詩 篇六

通過你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理解,用簡筆畫把此景畫出來。

寫詩 篇七

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畫的內容寫下來並與其他同學分享。

《使至塞上》優秀教案 篇八

知識與技能:

積累重要字詞。流暢、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

過程與方法:

1、以讀促悟,品味詩詞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2、抓畫面感,體味詩中藴含的豐富情感美。

3、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寫詩背景,感受詩人前後變化,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

2、品味詩詞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朗讀——鑑賞——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由書法作品《使至塞上》導入。教師配樂朗讀。

二、作者介紹:

字摩詰,曾任尚書右丞等官職,世稱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創作的山水田園詩對後世影響深遠。宋朝蘇軾曾讚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大屏展示)

三、反覆誦讀,以讀促悟

(一)解一解

瞭解背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發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可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番軍。

王維奉使出塞宣慰,並在燈西節度使幕兼為判官。本詩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遷。

(二)讀一讀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

1、教師範讀2.學生試讀3.學生個讀5.學生齊讀

(三)釋義

單車:一輛車,這裏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

屬國:典屬國簡稱。唐代人有時以“屬國”代指使臣。這裏“屬國”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維奉使問邊,所以自稱屬國。

徵蓬:飄飛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隨風遠去。

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長河:黃河。

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首將。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諾顏汗中部的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

(四)品一品:

把握內容,理解詩意,體會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組探討:

1、本詩中哪些詞語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單”、“孤”、“徵蓬”等字詞透露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孤寂、憤懣)

3、詩人在頸聯中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漠景色?(蒼茫遼闊、浩瀚無邊)

4、整首詩詩人的情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五)悟一悟:

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所描繪的意境美。

1、詩中有畫

2、煉字精妙

3、詩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

“孤”邊塞荒涼,烽火台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

“長”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

“圓”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温曖,微帶蒼茫。

明確: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土淒涼艱苦的生活環境,藉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衞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在何處

(大屏展示)

構圖美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長河奔流-------空間擴大

線條美 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層次豐富

色彩美 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鮮明優美

明確: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五、教師總結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傳達了詩人幽微難言的內心感情。

六、作業佈置

在週記本上把本詩改編成第一人稱敍述的故事並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在周基本上。

課文賞析 篇九

1、讓一學生朗讀,小組討論:説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由此導入講解全詩。

2、“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講解: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

翻譯:我只身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3、“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講解: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敍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提問(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

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徵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提問(2):説説這一句的含義,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4、讓學生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

5、“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問:這裏“在燕然”是不是説都護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供參考:這是引用典故,漢朝的竇憲在燕然山打仗勝利後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談談本文的情感變化(本環節由學生自由發揮,點撥:“抑鬱到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