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安塞腰鼓》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安塞腰鼓》教案【新版多篇】

安塞腰鼓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感知安塞腰鼓的特點,理解其中所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重點)強化朗讀訓練,體會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的效果。(難點)

題目解説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是陝北人粗獷、豪邁、開放性格的象徵。它是黃土高原上的“絕活兒”,被稱為“天下第一鼓”。題目交代了記敍的中心內容。

生字詞

茂騰騰:陝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樣子。

樸實:質樸誠實。

恬(tián)靜:安靜;寧靜。

亢(kàng)奮:極度興奮。

晦(huì)暗:昏暗。這裏是迷惘、糊塗的意思。

大徹大悟:徹底覺悟或醒悟。

羈(jī)絆:纏住不能脱身,束縛。羈,約束。

驀(mò)然:突然、猛然。

宂(rǒng)雜:繁雜。

嚴峻:嚴厲,嚴肅。

燒灼(zhuó):熱情激盪。

磅(páng )礴( bó ):(氣勢)盛大。

淋漓:形容暢快。

戰慄(lì ):戰抖。

歎為觀止: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奔突:橫衝直撞,奔馳。

戛(jiá)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句段全解

全文共30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寫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寂靜。

第二部分(5-27段):寫安塞腰鼓的表演達到了高潮,人、舞、鼓匯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部分(28-30段):寫極動極靜之後,一聲不甚清晰、遙遠的雞啼,顯得餘音悠長。

主題歸納

這篇散文,通過對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三個舞動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現了西北漢子的陽剛美和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願望,謳歌了中華民族和黃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課內達標練習

1.下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D )

A.晦暗(huì) 閉塞(sāi) 渺遠(miǎo)

B.羈絆(jī) 燒灼(zhuó) 宂雜(rǒng)

C.驟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戛然(jiá) 輻射(fú) 驀然(mò)

2.閲讀下列語段,根據拼音寫漢字。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zào__燥_____熱了,使tián______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jiàn____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kàng_亢____奮了。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B.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極度興奮)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陰冷)

D.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聲音突然中止)

課內閲讀

4.文章為什麼要反覆寫安塞腰鼓“隆隆,隆降,隆隆”的聲音?

渲染氣氛,突出安塞腰鼓鏗鏘激越的聲勢。

5.“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兩句詩有什麼作用?

通過“落日”“大旗”“馬鳴”“風”這些奇特、美麗的虛寫景物,激發讀者想象,側面烘托出安塞腰鼓表演時雄渾、壯觀的場景。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運用排比的修辭產生營造激越氣氛的表達效果。

(2)體會文章外在的語言形式與內在的表達內容高度的統一。

(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出的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4)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2)讓學生查閲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3)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生命蓬勃的力量;培養學生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

(2)激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節奏和恢弘的氣勢。

(3)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2、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讀。)

教學設計

㈠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聽到的安塞腰鼓鼓聲、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並讓學生暢談感受。

【設計意圖】本課導入,從感受聲音、欣賞表演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㈡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

2、播放wav音頻朗讀。

3、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4、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

5、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麼?

A、這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設計意圖】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準》

㈢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問題探究: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並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和當地地理關係、安塞腰鼓和當地農民性格關係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設計意圖】主要是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大體明瞭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藴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最想將自己心裏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説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激發他們的學習、鑽研的熱情,培養合作與深入鑽研的精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㈣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後練習,集小組的智慧於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1、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再讓學生來看幾組特寫照片。看後請各小組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並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説出對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A、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

B、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後大地的寂靜。

2、説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裏?

⑴語言美。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連用許多。

⑵思想美。

如果學生沒有找出下面句子,則提示學生仔細體味:

①為什麼説“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引導學生可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②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裏再有這麼厚這麼厚的土層啊”是什麼含義?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引導學生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③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作者為什麼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裏的人民並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這裏的人們,這裏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後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並不遙遠。

④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⑶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進一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説:“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造性、多角度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與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㈤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説説現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現(問題)。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於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五、作業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題目。

1、探究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體驗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在班上舉行作品發佈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結束《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着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設計意圖】假如我們滿足於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新教育思想,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富有創新精神的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展。

【設計意圖】因為在教學中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

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與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板書,使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魯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瞭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着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對話意識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3、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説説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幹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於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並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於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

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説説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複,一般來説,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併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於老師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老師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安塞腰鼓》教案 篇三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合英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羣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脱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並瞭解排比、反覆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3.品味文章意藴內涵,發表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是教學重點。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學生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教學設計】

l朗讀(設計説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l揣摩(設計説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l遷移練習(設計説明:模仿課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學生:1.掌握生字詞

2.蒐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禮讚黃土高原

(投影:黃土高原畫面。附“這裏是空曠遼遠的黃土高原/四野八荒的塵埃/用五千年的歲月鑄造了它/秦皇漢武的戰車/商旅西出的駝峯/成吉思汗的鐵騎/和五千年的歲月一道踏實了它……),是啊,有人説,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黃土高原是一條好漢,而激盪了它血液的安塞腰鼓正是它個性的噴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二)生命之節奏——感受安塞腰鼓

組織學生收看安塞腰鼓視頻片段,結合課文內容用以下句式説話:

提示:“好一個的安塞腰鼓!你看(聽)……”

1、教師邊放視頻片段邊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點撥,突出以下幾點:a、火烈的舞蹈場面。b、鼓聲的巨大力量。c、茂騰騰的擊鼓後生。d、變幻的舞姿。

2、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

(三)生命之華美——欣賞課文美點

[一讀品語言]

1、師:當你置身於黃土高原,置身於雄壯的鼓樂隊,親耳聆聽這種澎湃的震撼,你的感覺如何呢?想不想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讀給大家?

①.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或感受最深的語段,請用“我喜歡句子,因為”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②學生間互相交流

③教師作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探究美源

小結:作者是如何讓文字與表演渾然一體,讀起來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鏗鏘的短句:營造了激越的氣氛。

排比、反覆的運用: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虛實結合:引發讀者無盡的遐想。

以動襯靜:突出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二讀品氣勢]

1、範讀:針對課文的5~13自然段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把握朗讀技巧。

2、仿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訓練,或自讀,力求讀出韻律,讀出氣勢。

3、演讀:安排兩組,一人模仿秀,一組合作朗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4、齊讀課文的7段或9~13段

[三讀品內涵]

“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要讚美的絕不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文中有很多句子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深廣內涵,把你能理解的結合課文中具體的段落或語句來談一談,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考後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在班內自由發言。在討論發言中,應允許並鼓勵學生質疑,也要鼓勵其他學生就此展開討論,進行答疑。因為這種質疑解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正是對文章內涵逐步瞭解、不斷深入的過程。

(一)教師示範,“好一個黃土高原!”或“好一個黃土文化”(課文19~22自然段)

(二)學生合作探究,談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疑問,師生達成共識。

多媒體展示:

好一個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個生命的舞蹈!

好一個充滿希望的原野!

好一個衝破束縛、阻礙強烈渴望!

好一個陽剛之美!

好一個反璞歸真的自然生活狀態!

好一個粗獷厚重的黃土文化!

好一個……

(四)、生命之暢想

1、聽一段二胡名曲《賽馬》,任選一題完成仿寫。

(1)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

(2)、發揮你的想象,把聽完樂曲後在你頭腦中浮現的畫面描述出來。(可以模仿第七自然段)

(五)生命之思索

1、師:黃土高原上那種原生態的,摒棄了世俗雜質的生命力量,正是我們民族性格的寫真。同學們,你們的人生之路還很長,你打算怎樣走過你的人生旅途呢?請把你的打算凝練成一句人生格言,寫下來好嗎?

2、學生擬寫格言,集體交流。

(六)生命之旗幟

祝願你們的生命中能貯滿安塞腰鼓擂響的激情和力量,保留黃土高原人所具有的生命的元氣,高舉自己生命的旗幟,一路風采昂揚!

文章引用自:

安塞腰鼓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文章的陽剛之美,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3、理解排比、反覆、比喻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把握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和學生查閲資料瞭解安塞腰鼓。

2、教師將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製成課件,以供學生欣賞感受。

3、學生自讀課文,查閲工具書,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觀看“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

同學們,這麼帶勁、有節奏、能使生命得到宣泄的、如火一樣熱烈的舞蹈和音樂,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稱的——安塞腰鼓。

同學們交流查閲資料,請幾位同學談談他所瞭解的安塞腰鼓(學生交流後,教師補充)

在這樣激越的舞蹈面前,我們真感到了自己言語的匱乏,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作家劉成章的文章——《安塞腰鼓》

二、作者簡介

劉成章,生於1937年,陝西延安人,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協會常務理事,散文集《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安塞腰鼓》是一曲陝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的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藴的詩性禮讚。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1、聽磁帶錄音

體會鏗鏘激越、滿懷豪情的語氣,可以模仿朗讀,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學習激情朗讀的技巧,並歸納出要點: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語調抑揚、語速適中、感情充沛。

2、正音

瞳(tóng)仁恬(tián)靜晦(huì)暗羈絆(jībàn)

驀(mò)然宂(rǒng)雜戛(jiá)然磅礴(pángbó)

3、朗讀比賽

請全班男女生分部分朗讀。

各組推薦一名同學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比賽。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安靜的腰鼓

第二部分(5---27段)激昂的腰鼓分四個場面:

(5---13段)宏偉的場面

(14---17段)雄壯的響聲

(18---22段)擊鼓的後生

(23---27段)奇麗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段)寂靜的。腰鼓

五、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感受了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體會了鏗鏘激越、滿懷豪情的語氣,並理清了文章結構,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反覆句和比喻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全班齊讀,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調動學習熱情。

二、問題探究

分小組探討問題,組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同學互相討論解決。

教師備案:

1、上節課我們理清結構時説第一部分是“安靜的腰鼓”第三部分是“寂靜的腰鼓”,這兩個“靜”是不是一樣的意思?

探討後歸納:不一樣,第一個“靜”看似靜,卻是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

2、為什麼寫完一個方面,作者就要寫“好一個安塞腰鼓”?文章中有五次之多,不覺得重複嗎?

學生討論後歸納:這種方法叫反覆,它的作用是使語言有了一種鼓的韻律,形成迴環往復的氣勢,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文章中還有反覆的句子嗎?請找出來。

3、在“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中是什麼束縛、羈絆、閉塞了那一股勁?那一股勁要掙脱、衝破、撞開什麼?

討論後總結:“那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宂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作者寫腰鼓的響聲,為什麼要寫“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和“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了牛皮鼓面了”?

討論後總結: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寫法,用環境和觀眾的感受來烘托鼓聲,使鼓和周圍的環境和觀眾融為了一體,更能表現腰鼓的震撼力。

5、“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過着平民生活的農民,哪裏來的那麼強大的力量?

討論後總結:他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攙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6、什麼説“只有你(黃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聽音樂:黃河頌,欣賞畫面:黃河和黃土地,由此領略黃土的厚重和堅毅。

討論後總結:厚土藴藏着原始的生命,積蓄着騷動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的表現柔媚的風格。

7、文章最末尾“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什麼作用?

學生可能回答:點明天已是早晨。可以這樣認為。

也可以説: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象熾熱後的沉寂,這是以雞啼來反襯寂靜。

三、體會語言的節奏美

1、提問:讀後你對文章的語言特色有什麼感受?

討論可能回答:有強烈的節奏感、象急促的鼓點一樣使人震撼、燒灼、威逼、讓人透不過氣來。很有氣勢,與腰鼓產生的氣勢交融。

3、從學生回答中得出:語言運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這種氣吞山河的氣勢?

討論後總結:排比、反覆、比喻

4、能分別舉出例子嗎?

排比:如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反覆:前面已講過。

比喻:“他們樸實的就象那片高粱”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5、教師補充長句與短句的結合,使語言一張一弛,鏗鏘有力,學生朗讀體會。

四、體會文章的意藴美

提問:作者歌頌了什麼?

討論,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可能有:1、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

2、歌頌黃土地上的陽剛之美。

3、歌頌了承載這一生命的黃土地。

4、歌頌了黃土地上生活的人。

五、再一次齊讀課文的精彩片段,把握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運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方法,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如精彩的足球比賽場面,激越的舞蹈場面,激動人心的晚會場面,感人至深的救助場面┄┄

課後反思

本堂課我覺得做的最成功的一點是課堂教學氛圍融洽,朗讀效果不錯,學生參與積極,思維活躍,師生互動開展得很好,比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同時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我認為,老師可讓學生自己先質疑,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自我認識,老師只是有選擇地出示難點,而不是面面俱到。

課文《安塞腰鼓》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句、感歎句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生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重難點

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學方法

提問法、教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有關“安塞腰鼓”的畫面、和範文朗讀片段。

學生:聽歌曲《黃土高坡》的錄音,體會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查找“安塞腰鼓”的歷史資料。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 礙,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一曲激昂高亢,展現西部人民壯志豪情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的地圖)這裏是黃帝軒轅氏書寫華夏民族第一部史詩的地方,這裏的子民自古以來就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在數千年的抗爭史上,產生了許多展現着西部粗獷,豪放的民風民俗的藝術形式。今天,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將隨着 劉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筆踏上這片黃土,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燈片)

談到天下第一鼓,同學們最想知道什麼呢?(提問三四個同學,問題留到課尾解決)注:

2、播放“安塞腰鼓”視頻,學生欣賞。

3、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通過觀看視屏同學們對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麼?(雄偉,氣勢磅礴等等)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現在同學們帶着對安塞腰鼓的感覺我們一起來看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文字開描寫《安塞腰鼓》的。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

説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二)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尋美點。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為美的句子。(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台走動觀察)。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講解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請同學們起來説説找出的優美句子。重點講解運用排比、反覆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讀、效果)。講解後請一個同學讀,再全班齊讀,再放錄音。讓同學們在對比中體會文章的感情。

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聲,作者還描寫了後生們的動作。重點講解“搏擊”一詞,與其他描繪打鼓的動詞(打擊、敲打)相比,作者為什麼要用“搏擊”,這體現了後生們的頑強的生命力。與安塞腰鼓的發源地——黃土高原聯繫(搏擊腰鼓、更搏擊貧瘠、搏擊艱難的生存環境)。讓同學們體會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③回頭看,安塞腰鼓不僅僅是寫腰鼓,還寫人、寫環境、寫土地。(老師點明主旨)

④要求同學們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情感的句子(提問)。講解反覆的修辭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學讀、全班讀、錄音機讀。比較學習,體會情感。

⑤短句和感歎句的運用。(為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⑥播放“忘情了,沒命了”放錄音,同學們齊讀,體會作者情感。老師引導,適當總結。

⑦再看安塞腰鼓視屏。讓同學們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

學的體會。

⑧回答剛開始的問題。(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的疑問解決了嗎?解決了,請一個同學起來回答;沒解決,老師引導總結)

(三)佈置作業。

A、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B、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四)板書設計

板書:

安塞腰鼓 劉成章 意藴美 生命的力量 形式美 陽剛之美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主題文本:

(1)掌握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12~16自然段。(2)瞭解文章的結構特點,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巧和表達的形象與力量。

2、感悟文本主題:

在朗讀、品析中感受安塞腰鼓表演中的氣勢之美,感受黃土高原生命的力量之美和黃土高原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美。

3、培養語文品質:

(1)在排比句式中體會作者表達的精準性。

(2)在比喻句式中體會作者聯想的豐富性。

(3)在“好一個安塞腰鼓”內涵的追問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4)在感情朗讀與感想詩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板塊設計

(一)瞭解課文結構特點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課文中出現了四次,每次出現,代表不同的含義,並且層層遞進,表現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逐步昇華。教師要根據課文描寫的這四個層次,逐一引導學生朗讀、想象與感悟。

第一次“好一個安塞腰鼓”,讚歎的是安塞腰鼓帶來的火烈的舞蹈。

第二次“好一個安塞腰鼓”,讚歎的是安塞腰鼓帶來的沉重的鼓聲。

第三次“好一個安塞腰鼓”,讚歎的是安塞腰鼓帶來的強盛的生命。

第四次“好一個安塞腰鼓”,讚歎的是安塞腰鼓帶來的蓬勃的想象。

(二)充分領略文字的表現力

文中的很多句子和段落運用比喻、排比,寫得很有想象力,也很有氣勢,與安塞腰鼓的藝術表演結合得非常完美。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1)假如變成規範的表述,應該是:

急促的鼓點像驟雨一樣;飛揚的流蘇像旋風一樣;蹦跳的腳步像亂蛙一樣;閃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樣;強健的風姿像鬥虎一樣。

(2)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原句在表達上的急促有力,符合當時表演場景的氣氛。

首先,要讓學生找出這 兩段中的比喻句,然後説説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要把山崖和觀眾的心比作牛皮鼓面,這樣比喻貼切嗎?從而切身體會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對大山,對人心的強大震撼力。最後通過朗讀體會。

4、第12自然段,可以通過填空的形式引領學生學習體會文字表達的特點,在熟讀體悟中指導背誦。

(1)後生們的( )、( )、( ),( )地搏擊着,( )地搏擊着,( )的搏擊着。

它( )着你,( )着你,( )着你。

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 )、( )和( )。

它使你驚異於那( )的軀體,那( )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 )的能量。

(2)上述四句話都是排比句,可以選擇一句重點句引導學生體會排比的特點與效果。

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讓學生了解到這時作者的獨特感受,結合前句理解,到底是什麼震撼着我們,是什麼燒灼着我們,又是什麼威逼着我們?(依次是:聲音、熱情、氣勢)

(3)最後一句話含義深刻,值得學生體味:

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要在引讀中追問:從“農民衣着包裹”體會到什麼?(樸素)從“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體會到什麼?(艱苦)從“居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可思議,敬佩)

5、第15自然段,也可以通過填空的形式引領學生學習體會文字表達的特點,在熟讀體悟中指導背誦。

每一個舞姿都( ),每一個舞姿都( ),每一個舞姿都( ),每一個舞姿都是( ),每一個舞姿都使人( ),使人( )。

還可以變成詩歌排列的形式:

每一個舞姿都( ),

每一個舞姿都( ),

每一個舞姿都( ),

每一個舞姿都是( ),

每一個舞姿都使人( ),

使人( )。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子賞析

2.體會文章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讚頌,對中華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讚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多媒體片斷黃土風情,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並調動沉重的情緒。

安塞位於黃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簡樸的窯洞,咆哮的黃河,養育了樸實豪放的陝北人。安塞有腰鼓之鄉的美譽,安塞腰鼓被稱為中華第一鼓。瞧,一羣茂騰騰的後生打着富有節奏的鼓點,邁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們走來了。同學看後有什麼感受?這酣暢淋漓、富有動感的藝術,如何用無聲無色的文字把它寫的有聲有色有氣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樣的妙筆,將這一民間藝術的奇葩展現出來的,讓我們去欣賞、去感悟。

二. 整體感知

聽錄音範讀,學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並思考,作者四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兒?

屏幕顯示板書:

亢奮 容不得羈絆

好 沉重 嚴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釋放出能量

顫慄 濃烈的享受

三. 朗讀訓練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分組自己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氣勢,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朗讀內容為中間部分,將其分成五小節,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這四部分由各組代表朗讀,25段-27段由全班同學集體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播放多媒體片段腰鼓英姿,以鼓聲伴讀,創設情境,加強學生對生命律動的感受,進而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對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讚美之情。同時,用比賽的形式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四. 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老師: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範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若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未提出,可提出來與學生共同交流,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共同研討句子: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象和聯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迴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覆出現,造成一種迴環音的效果。)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話,這生命力的本質是什麼?其本質是一股安塞人要衝破貧窮落後的羈絆,掙脱束縛,撞開閉塞,不甘貧窮落後,不畏屈辱,奮發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勢不可擋的勁頭。)

情感遷移:播放多媒體片段激情飛揚。

情感導語 :看吧,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挾裹着黃土高原的狂風,藴藏着黃河的咆哮,向我們撲面而來了。人與鼓合為一體,人借鼓勢,鼓助人威,共同演繹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讚歌,在這火烈的頌歌中,人們與自然抗爭,與命運抗爭,創造美好的生活。在這火烈的頌歌中,我們能不被感動嗎?讓我們也積蓄生命的能量,隨着這激越的鼓聲,去唱我們生命的讚歌。嘿嘿。.。.。.

主題遷移: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雞叫了,天亮了,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現在,安塞人民盼來了黨中央開發西部的新契機,讓我們也帶着我們的收穫走上人生之路。(播放多媒體片段歡慶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