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晏子使楚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7W

晏子使楚教案(精品多篇)

《晏子使楚》教案 篇一

【教學設計説明】

晏子,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敍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課文就是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鬥楚王的,為什麼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主要步驟】

一、揭示課題。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説説課題中的使作什麼解釋?並且説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讀準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導書寫:淄 敝(筆順)辱 臣(筆順)

理解詞語:大夫 欺君之罪 侮辱 敝國

安居樂業 得意洋洋 囚犯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裏到哪裏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説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閲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説楚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訪問狗國得鑽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麼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晏子使楚教案 篇二

【設計思想】

《晏子使楚》屬於淺易文言文,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文言文的基礎,所以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培養他們自讀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重視課文的讀。讀分三個步驟:一為誦讀,注意讀的節奏,讀順暢,解決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二為譯讀,掌握重點文言詞語、句子、翻譯,複述課文。三為品讀,主要是分角色讀,注意語氣,讀出感情,在此基礎上感悟人物形象,並能根據人物形象,適當補充一些細節。翻譯文言文,無非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字詞,二是句子。讓學生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時,要注意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將單音詞譯為雙音詞,比較古今詞義的不同,識別通假字,瞭解詞類的活用等。如果將文言詞語用現代漢語逐個對譯不能通暢時,還要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點。本文“事核而言練”,人物語言生動傳神,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從而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感悟人物形象:晏子不卑不亢、沉着冷靜、機智善辯,楚王自作聰明、傲慢無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加入一些合理的細節想像,以豐富人物形象。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讓學生認識到晏子出使楚國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知識目標:瞭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識記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3、能力目標:能夠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晏子的不卑不亢、機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聰明、傲慢無禮。引導學生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瞭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點。

教學難點: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自學、討論。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流傳着許多機智善辯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同學們,誰能講一個機智善辯的故事?

生講,師評議。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我國古人機智善辯的故事-《晏子使楚》。

二、誦讀課文。

1、一讀,讀準字音。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做到讀音準確、吐字清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感知。

學生活動:

(1)默讀或輕聲讀一遍課文。

(2)標出不認識的生字。(教師板書列出生字:晏(yàn)縛(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

(3)生齊讀兩遍生字。

2、二讀,注意正確的朗讀節奏、停頓。教師提示:感受文章簡約、優美的節奏;朗讀時的停頓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劃分。

示例: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者/曷為者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學生活動:

(1)生默讀。

(2)指定學生朗讀。

師糾正、評議。

3、三讀,做到朗讀流暢,儘量讀出語氣、語調,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

三、譯讀課文。

1、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時,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字詞,二是句子。字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將單音詞譯為雙音詞。如課文開頭一句中的“將使楚”,譯為“將要出使楚國”。(2)古今詞義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講,現代漢語中已不使用這樣的義項。(3)識別通假字。如“縛者何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還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點,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如“何為者也”,如果是現代漢語語序就是“為何者也”,翻譯時應注意調整。讓學生把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和幾個不同於現代漢語特點的文言句式整理出來。

(説明:這幾項任務工作量較大,可採用分組負責的辦法,將全班同學分為五個學習小組。一組整理通假字;二、三組整理古今異義詞,其中一組負責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組負責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組負責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組負責整理第一段的,一組負責整理第二段的。)

學生活動:

(1)分組默讀、整理。

(2)學生組內討論。

(3)由學生回答或到黑板上板書出來。

示例:

通假字:曷——何熙——嬉

古今異義詞:方(古:將要今:方形)對(古:對上説的話或回答今:正確)為(古:相當於“於”今:作為;做)坐(古:犯罪今:坐下)避席(古:離開座位今:避:躲開;席:席子)徒(古:只今:徒弟)其實(古:它們的果實今:實際上)得無(古:莫非今:得:得到;無:沒有。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得無”的用法)病(古:辱今:疾病)

特殊文言句式:

判斷句:晏嬰,齊之習辭者也。(肯定判決)

聖人非所與熙也。(否定判斷)

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何以也”,“何為者也”,“何坐”,“吏二縛一人詣王”等,翻譯時要注意調整語序。

(説明:教師可作適當調整,或增或刪,不必出現名詞術語,如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

2、生分組,邊讀邊把課文口頭翻譯一遍,組內交流。

3、讓一名學生把故事講一遍,可加入一些細節和合理的想像。

師評價,對學生加入的較為精彩的細節應予以肯定。

四、品讀課文

1、讓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準備分角色朗讀。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解説、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個角色,其他同學準備評議。

3、讓學生評議。哪位同學讀得較好,哪位同學讀得還有待改進,讀得好的同學讀出了人物的什麼特點,讀得不夠好的同學沒有讀出人物的什麼特點。可再讓其他同學讀,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

在朗讀楚王手下的對話時,應讓學生體會到楚王手下為討得楚王歡心,積極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動與興奮的心態,應設計一種諂媚的語氣;對楚王,應設計一種盛氣凌人、傲慢無禮的語氣;對晏子,應設計一種沉着冷靜,不卑不亢的語氣。根據學生讀的語氣,教師總結出人物形象的特點。

板書:

晏子:沉着冷靜、不卑不亢、機智善辯

楚王: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4、師引導。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可在人物對話時適當加一些描寫,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時人物的心理,然後再想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動作、語氣,可以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點。(教師提示:如“王視晏子曰”,添加一些細節,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楚王肯定是幸災樂禍的心理,可以這樣添加:楚王聽後,按捺不住內心的竊喜,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節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餘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後故作驚訝地説。)

生分組,自選一處,對楚王、晏子、楚王手下進行描述,相臨的組最好所選不雷同。然後自由討論、交流。

生交流,師評議。

(示例:(1)晏子早就對楚王進行察言觀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懷好意。當楚王把矛頭指向整個齊國人善盜時,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鬥爭着:這明明是對我們齊國的污衊,可自己又無法證明這個人不是齊國人。想到這次出使的任務,自己又不能失禮,怎麼辦?晏子突然想到有關橘樹和枳樹的故事,心頭豁然一亮,有了主意。於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來,從容地離開座位,向眾人掃視了一眼,神色平靜,不慌不忙地説道。

(2)楚王聽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識地玩弄着手裏的酒杯,乾笑了幾聲説道。)

5、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6、教師小結:晏子的機智善辯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同學們今後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類似的故事,讀後我們會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以加強我們自身的修養。

佈置作業:把課文改寫成500字左右的一個小故事。

附:板書設計:

誦讀

通假字

譯讀古今異義詞

特殊文言句式

品讀語氣晏子:沉着冷靜不卑不亢機智善辯

感情楚王: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資料採擷:

1、機智善辯的故事。

(1)歌德在一條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時,迎面走來一位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揚起頭,傲慢地説:“我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歌德閃到一旁,微微一笑,説:“我正好相反。”

(2)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祕密建了一處潛艇基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聽有關的消息,羅斯福壓低了聲音説:“你能保守祕密嗎?”好朋友肯定地點了點頭。羅斯福俯在好友耳邊,小聲説:“你能,我也能。”

2、劉勰曾稱晏子一書“事核而言練”(《文心雕龍、諸子》)。此則短文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全文描寫了楚王與晏子的問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練,論辯雙方的神態、辯詞的鋒芒,皆表現得準確而生動。特別是人物語言的運用,頗符合人物的身份。全文楚王的話並不多,且多為設問的口氣:“齊無人耶?”“然子何為盜乎?”“齊人固善盜乎?”短短几問,便把楚王傲慢無禮的神態傳達得活靈活現。“寡人反取病焉。”又把他奚落人反被人奚落的尬尷面孔呈現於紙上。而晏子的反詰,句句千金,充分表現了他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以及善於與敵周旋的外交才幹。話不在多,傳神則靈,此則短文再次説明了這一道理。(高若海)(説明:這段文字評論的是《晏子故事兩篇》,不只是本文)

——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鑑賞辭典》

《晏子使楚》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瞭解宴子出使楚國國,有力的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2、理解宴子説的話,體會宴子的語言中所藴含的智慧。

3、認識8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課文

1、出示課題“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紹宴子。説明“子”是古代對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説説,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説説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堂交流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嘗試給課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宴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麼?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麼?

2、課堂交流,並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乘機侮辱宴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最高興的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説説宴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閲讀,體會智慧

1、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説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説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説説你為什麼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 心平氣和地 冷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閲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説説你最喜歡讀哪句話?為什麼?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1)“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腳碰腳。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了呢?”

A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多。

B 這句話為後文做好伏筆,引誘楚王上當。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A 理解這句話的推理,隱含了“楚國是一個下等國家”。

B 體會宴子的智慧和説話的技巧。他為什麼不明説?

3、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説的話,想想説的是什麼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為水土不服,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

B 齊國人因為水土不服,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麼意思?(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讀,理解宴子

1、用一個詞語來説説宴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臨危不懼 口齒伶俐 熱愛祖國 足智多謀 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宴子長什麼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讓學生充分的説,並能結合課文的有關語言説出理由。

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三、觀照全文,理解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抓住重點句:

“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宴子,顯現楚國的威風。”

“從此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應的關係。

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後態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尾的關係。

四、作業

1、摘錄宴子反駁楚王的話。

2、排練課本劇。

《晏子使楚》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難點:語言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從公元前556年開始,他繼承父親的官職,在齊靈公、莊公、景公時歷任卿相,掌管齊國政治,講究禮儀,以“節儉力行”著稱。

由於晏嬰的“節儉力行“符合於墨家的宗旨,晏嬰就為後來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這部書,柳宗元認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稈有齊人者為之”,大約是戰國中期墨家學派的人收集有關晏嬰的言行,編輯成書的。它文學性很強,有不少記敍生動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補充解釋

習辭:善於辭令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 以:用

為其來也:王引之《經傳釋詞》:“為其來也,言‘於其來也’。”

何坐:犯什麼罪 避席:離開坐席,表示鄭重。

實:果實 熙:同“嬉”,戲弄,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 左右:身邊的臣子

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規律。

⑴實詞、虛詞的積累。如對課文註釋中的詞語要多讀、多記,不斷温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的辨識、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開玩笑。 一詞多義:之、使

古今異義詞:何坐 坐盜 避席 其實(它的果實) 所以(……的原因)

倒裝句:曷為者也(為何人) 何以也(以什麼辦法)

參考譯文

在晏子將要出使楚國的時候,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對他左右的近臣説:“聽説這個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該怎麼辦呢?”有一個人説:“這樣吧,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綁着一個人從您的跟前走過。然後您問被綁的是什麼人,我就説是齊國人;你問為什麼被綁起來,我就説是因為偷東西。”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在宮裏設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時候,有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被綁着的這個人是誰?”官吏回答:“是齊國人,因為在我們這裏偷東西。”這時楚王看了看晏子,問道:“你們齊國人都是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站起來回答道:“我聽説,橘子生在淮南的時候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枳,雖然它們的葉子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於偷東西嗎?”楚王聽完笑道:“賢能的人是不能戲弄的,我這是自取其辱啊!”

四、當堂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三。

第二教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

1、學生口頭複述課文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2、分析晏子與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

明確:

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語言的藝術,主要在於他成功地運用了邏輯嚴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和語言藝術。當然,晏子的成功本質在於他反擊了楚王的無禮和無理,義正辭嚴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如果沒有這一點,那麼巧辯成為詭辯而黯然失色。這裏晏子性格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本文而得到的啟示。

3、分角色朗讀。

揣摩人物説話的語氣,理解晏子語言的邏輯力量。I(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

4、分析人物形象並思考:

⑴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麼?

⑵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⑶由晏子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明確:

本文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語,楚王的自作聰明、仗勢欺人,晏子的機智善辯,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躍然紙上。

縱觀全文,晏子始終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一次又一次傷及國格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的、國的形象與尊嚴。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