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塞上聽吹笛》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塞上聽吹笛》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塞上聽吹笛翻譯及詩意古詩詞 篇一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讀唐詩,最愛是高適的《塞上聽吹笛》。讀它寧靜而致遠,讀它清麗而祥和,讀它虛實而和諧,讀它高遠而深長。

讀詩如聽笛,我聽出別具一格的冰清玉潔般的音符,清越又甜美,只因那是故鄉之梅的清香,在月明邊塞的上空綻放。聽笛心形,那雪淨牧馬、月明羌笛、梅花關山,虛實交錯,美妙闊遠。

實景一 幅畫,是雪淨開朗,是明月寧靜。

北方,北方;邊關,邊關。春風吹雪乾乾淨淨,新綠一眼點點漫漫。夕陽依在遠山的肩上,暮色緩緩地為山野披上灰色的袈裟。遠天飛起輕塵,牧馬戰士一聲鞭響,擊碎傍晚的靜寂。歸來了,馬羣奔馳晚霞,馬嘶聲聲營房。

終於,大地恢復一片靜謐平和。天藍如湖,月亮被一方白雲擦拭着臉而出,流瀉靚麗,寫意聖潔。邊防了望樓屹立,大漠胡楊張望。忽然,不知哪樓何人吹笛,是羌笛,清脆高亢,婉轉悠揚。

虛景一笛香,是寫聲成象,是設問出香。

笛音悠揚,一種熟悉的舒暢,那是南方《梅花落》的曲調。羌笛清麗,如泣如訴,吹柔了戰士遠離故土的心。再屏息靜聽是風,是笛,是梅,是香,是落梅的花瓣香,四處飄散。

那是遙遠的花香,乘着月光,從家鄉千里迢迢而來。千里月光大道,千里梅花飄香。羌笛,羌笛; 梅香,梅香。和色和香,灑滿大唐關山月;風吹一夜,虛實千里聞梅香。

一問何處落?謂風謂月,梅落輕舞飛揚,梅香漫溢關山。讀淨,讀還,重重在上。春天來了,胡馬北還,狼煙暫息,邊關危解。和平的意藴於笛音裏,有感而不傷,有思而梅香。主題深化了,心緒緩解了,和平了,可以回家了。

一詩安然祥和,一詩柔情蜜意;一詩和平嚮往,一詩千里梅香。

原文: 篇二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翻譯及詩意古詩詞 篇三

原文:

塞上聽吹笛

朝代:唐代

作者: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譯文

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迴盪在戍樓間。

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彷彿像梅花一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註釋

塞上:指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邊塞。此詩題一作《塞上聞笛》,又作《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雪淨: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胡是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為生。牧馬還:牧馬歸來。一説指敵人被擊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樂器。

戍樓:報警的烽火樓。

梅花何處落:此句一語雙關,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屬於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這裏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從而構思成一種虛景。

關山:這裏泛指關隘山嶺。

2、劉鳳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編.中國曆代軍旅詩三百首鑑賞: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3、張劍著.唐宋詩詞名篇欣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02:49-50.參考資料:

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10月版:第10頁.@劉鳳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編.中國曆代軍旅詩三百首鑑賞: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張劍著.唐宋詩詞名篇欣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02:49-50.

創作背景

此詩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當時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着較深的體驗。參考資料:

蕭滌非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3-394頁.

塞上聽吹笛翻譯及詩意古詩詞 篇四

原文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翻譯

胡人吹起羌笛響在戍樓之間,戍樓之上景象蕭條月光幽閒。

借問悠悠的落梅樂曲有幾首?長風萬里吹拂一夜灑滿關山。

詩意

此詩通過豐富奇妙的想象,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反映了邊塞生活中恬靜祥和的一面。全詩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士思鄉之情與戍邊之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此詩作為邊塞詩,而帶有着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賞析

全詩開篇就呈現出一作邊塞題材詩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圍,這主要是通過前兩句的實景描寫表現的`。在笛聲和月色中,邊塞一片祥和,瀰漫着一種柔和明朗的氛圍。下面兩句寫的是虛景。在這裏,詩人寫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寧靜夜色中,《梅花落》曲子藉着風傳滿關山,構成一種深遠的意境。

這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寫法獨特,文字優美,意藴無窮。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在諸多的唐代邊塞詩歌中,此詩獨樹一幟,堪稱佳作。

譯文 篇五

汪中《述學·內篇》説詩文裏數目字有“實數”和“虛數”之分,今世學者進而談到詩中顏色字亦有“實色”與“虛色”之分。現在我們還可看到詩中寫景亦有“虛景”與“實景”之分,如高適這首詩就表現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着馬羣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面大有關係。那大地解凍的春的消息,牧馬晚歸的'開廓的情景使人聯想到《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就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危解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裏,不知那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説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一種虛景,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竟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情緒並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詩人時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雲:“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正是由於懷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不的詩方能感而不傷。(周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