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鸝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55K

黃鸝教案(精品多篇)

黃鸝教案 篇一

一、導入  課文

黃鸝是一種很美麗的鳥,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多有描寫,你能吟出幾句嗎?

有關“黃鸝”的古代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這些詩句通過描寫黃鸝的啼鳴、飛舞表現了黃鸝嬌好、美麗的形象,抒發了對“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那麼在孫犁的這篇散文裏,黃鸝又是怎樣的形象?作者抒發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

二、作者簡介

孫犁  (1913~)  現、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説、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説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説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三、研究課文

1.瀏覽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階段(環境) 形色神態

抗戰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户

鳥市   懸空吊着 焦黃 悽慘

江南太湖邊 羣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2.面對不同環境不同境遇的黃鸝,作者感情態度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喜愛、遺憾——痴迷、惋惜——憐愛、憤懣——喜愛之極

2             4-7   8-16     17            22-23

朗讀2        朗讀6-7                     齊讀22-23

3.根據作者對黃鸝不同遭遇的態度,你能領悟黃鸝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徵意義,並進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捨黃鸝的真正原因麼?

提示:還可以根據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語句。

(板書主題一)黃鸝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徵。作者對黃鸝的追尋實際上是對美的事物的熱切(或狂熱)追求。(答案來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們就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聯想到射殺海鷗的事了(這是戕害美的醜惡行徑)

4.不難看出,作者認為黃鸝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認為只有在這裏才能“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是一種極致”,從環境和黃鸝的關係看,“極致”的含義是什麼?

從幾次記敍來看,黃鸝的自由與美好的展現應該有它良好的生存環境,而這種“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的‘景物一體’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極致”的具體含義。景(環境)和物(形象神態)自然結合,互相發揮,達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兩句話説明作者從黃鸝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

6.這幾段文字與上文敍述的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有什麼聯繫?

這幾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的延伸和昇華。這幾段文字寫作者的追尋終於有了結果:找到了黃鸝的真正的家鄉,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的美麗。而且由黃鸝轉向大千世界,不僅黃鸝,(板書主題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極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從而給讀者以哲理的啟迪。可見,這幾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從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中昇華出來的。

7、由文章最後一段文字,推導出主題三:在文藝創作中,要為典型人物創設與之相和諧適應的典型環境。(講的文藝創作規律)。

主題四:呼籲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發展創設寬鬆、和平、自由的社會環境。(這一點要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來分析。這一點也是教師用書所講的,可以作為重點)

8、小結本文的主題多元性。(參《中學語文園地》2001年3期)

四、語言運用技巧借鑑

過渡語:散文的説理貴在含蓄,重在形象。

課文最後五段文字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段?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對增強表達效果有什麼作用?

引用名句:雜花生樹 羣鶯亂飛 增添文學色彩

排比 三個“這裏的……” 勾勒太湖環境優美

對偶 “它們的啼叫……,它們的飛翔……” 對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風景圖。

句式:整散結合 長短結合 錯落有致

多種修辭手法,整齊而有變化的句式,曲折迴旋,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1]

[1]

黃鸝教案 篇二

黃 鸝 教案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探討文章藴含的哲理,以及現實意義。

品味課文的精彩語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討論法。

教學過程:

1、投影⑴:課題

2、投影⑵:你認識黃鸝,瞭解黃鸝嗎?

3、投影⑶:你讀過有關黃鸝的詩嗎?

4、投影出示關於“黃鸝”的四首古詩詞。學生默讀以後齊聲朗讀一遍。出示投影片一。

5、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 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

還有: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宋? 晏殊《破陣子》)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明?楊基《天平山中》)

4、投影⑷:現代詩人徐志摩也寫有《黃鸝》一詩

很顯然,形態清麗、叫聲婉轉的黃鸝很受古代詩詞大家的青睞,它幾乎約定俗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那麼,黃鸝在當代著名小説家、散文家孫犁先生的筆下,又是怎樣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投影⑸:學習重點

分析、揭示並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學習方法及步驟

解析結構——把握整體——抓關鍵句段——分析、揭示、評價文章主旨

整體把握文章,重點分析文章結構

對於長篇文章來説,解析結構,從整體上觀照文章可以説是獲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鑰匙。我們先聽錄音朗讀,並將文章的1~23段按時地變化分成四大塊,然後對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選擇文中的關鍵語詞填空。

6、投影⑹:表格——放錄音朗讀

學生交流發言,教師可以適當作一些點撥,填表。

7、投影⑺:

問題討論:

課文為什麼寫到與黃鸝無關的海鷗?

第四部 分與前三部分在結構上有什麼聯繫?

第四部分的語言表達什麼特點?

(1)齊讀第四部分,分析語言表達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情感。

(2)學生回答,老師點撥:排比、長短錯雜的句式,擬人、對偶的修辭,恰切地表現了黃鸝在平和優美環境中自由生活的極致之美,也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在 朝思暮想之後終於看到黃鸝獲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後難以抑制的愉悦、興奮和激動。

[重點分析、揭示、評價文章主旨 ]

以上我們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主體描寫部分。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麼,根據我們剛才分析的情況和對比的結構,我們可以歸結出本文怎樣的主旨呢?

8、投影⑻: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啟發]

(1)很顯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筆墨,渲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絕不可能是僅僅為了一個鳥類,應該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齊讀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9、投影⑼:

聯繫前面的描寫部分思考,第五部分的議論是如何深化文章的本篇寫作主旨的?

10、投影⑽:

學生討 論交流回答:呼喚為黃鸝乃至各種美好事物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啟發]

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兩句話。從這兩句話是否可以推斷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11、投影⑾: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歸結:原來,藉助黃鸝的故事,作者或許也還想演繹一條藝術創作的規律——在藝術創作中,應為典型人物創設和諧相應的典型環境。

[小結]

以上我們按照 閲讀的一般規律和過程,通過把握文章整體,揣摩關鍵句段等方法已經獲得了本文寄寓的幾方面的主旨。

12、投影⑿:

除了第一點,由於未曾聯繫 到結尾語段,把握上有所侷限外,其餘兩點概括,應該是正確的。有同學要問,一篇文章,怎麼會有幾個主題呢?實際上,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題、多寓意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文學主 題多元化(板書)。

13、投影⒀:

[啟發]

而且,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我們剛才的分析自始至終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幾乎沒有考慮聯繫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沒有提及孫犁先生寫作本文時的背景材料。我們把這種只重文學作品本身,基本不考慮作品之外因素的閲讀,稱為主觀性閲讀(投影),而把那種既考慮作品又特別注重作品寫作背景因素的閲讀叫做實證性閲讀(投影)。

我們已 經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主觀性閲讀,大家一定有興趣乘勝前進,再作一次實證性閲讀的旅行。請看孫犁先生寫作本文的有關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關於作者

16、投影⒃:《黃鸝》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60年前後,其時孫犁 先生49歲。自從1956年寫完小説《鐵木前傳》之後,他再也不寫小説了。這固然與一場大病有關,但可能還有更深的時代社會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後來的《説趙樹理》一文中描述那個年代趙樹理的處境與心境:“政治鬥爭的形勢,也有變化。上層建築領域,進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來。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業業,唯恐有什麼過失,引來大的災難。”這説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孫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慮》一文中説:“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環境越來越‘寬鬆’,人對人越來越‘寬容’,創作越來越‘自由’,周圍的呼聲越高,我卻對寫東西越來越感到困難,沒有意思,甚至有些厭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聯繫文章的整體描寫和議論再來看看,文章還應該有着怎樣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喚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長、發展創設安全、平和、自由的環境,以使他們充分盡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聰明才智。

稍作小結,點一點這種環境從哪裏來。

20、投影⒇:

主題概括比較:

(1)呼喚為黃鸝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2)呼喚為各種美好事物創設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3)在藝術創作中,應為典型人 物創設與之和諧相應的典型環境。

(4)呼喚為人(人才)的成長、發展創設安 定、平和、自由的環境。

21、投影21:

讀了本文,你產生了什麼樣的聯想?

根據今天的閲讀活動,請你談談自己的 體會。

[教師總結]

從我們以上的分析過程可以看出,閲讀是一項充滿個性色彩充滿創意的心智活動。不同的作品,我們自然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樣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還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悟。這就啟發我們,遵循科學的閲讀規律,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聚精會神地讀進文章中去,思考揣摩、體味感悟,就一定會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長此以往,就定會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閲讀、欣賞、創新能力

黃鸝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

1. 學習課文層層鋪墊,最後點題的方法

2. 學習課文語言質樸、清新,富有感情色彩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投影:千里鶯啼綠映紅

兩個黃鸝鳴翠柳

黃鸝鳴叫清脆婉轉、悦耳動聽,説起黃鸝就令人聯想到——春天美景。孫犁(簡介 山藥蛋派 白洋澱派)筆下的黃鸝是否詮釋了這一命題。

《杜鵑枝上杜鵑啼》藴含周瘦鵑對傳統習慣看法的思考 古人辛酸、斷腸 我有情味 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

採用的是: 託物言志的方法

本文託黃鸝言何志呢?

二、講析課文

1. 找出文中寫黃鸝的情況(4次)

抗戰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户 一去不返

誑鳥市 懸空吊着 拉上來 焦黃 悽慘

江南太湖邊 羣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2. 作者對黃鸝的感情和認識前後是否一致

遺憾——惋惜——憐愛——喜愛之極

3. 為什麼對黃鸝會有不同的感情和認識?

環境不同:不同的環境對事物的“極致”的發揮起到相當的限制作用。

哲理: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

三。寫作時代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1962年,當時“左”的錯誤傾向,把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口號理解為“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德政只任務、直接的政治任務”,干涉了許多不應當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後,“左”的錯誤愈演愈烈,終於釀成“文化大革命”。

聯繫背景,就會明白作者構思的奇特巧妙,能理解寄寓在黃鸝命運上的思想感情,也不得不讓我們歎服文章中閃爍着的先知的光輝。

層層鋪墊,最後點題

四。語言運用機巧借鑑

朗讀課文最後五段

修辭:

引用名句:雜花生樹 羣鶯亂飛 增添文學色彩

排比 三個“這裏的……” 勾勒太湖環境優美

對偶 “它們的啼叫……,它們的飛翔……” 對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風景圖。

句式:

整散結合 長短結合 錯落有致

多種修辭手法,整齊而有變化的句式,曲折迴旋,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五。想象描述:“虎嘯深山……雁排長空”中的一景,表現其極致

[1]

[1]

黃鸝教案 篇四

邱龍濤

一、導入  課文

黃鸝是一種很美麗的鳥,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多有描寫,你能吟出幾句嗎?

有關“黃鸝”的古代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這些詩句通過描寫黃鸝的啼鳴、飛舞表現了黃鸝嬌好、美麗的形象,抒發了對“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那麼在孫犁的這篇散文裏,黃鸝又是怎樣的形象?作者抒發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

二、作者簡介

孫犁 (1913~) 現、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説、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説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説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三、研究課文

1.瀏覽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階段(環境) 形色神態

抗戰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户

鳥市 懸空吊着 焦黃 悽慘

江南太湖邊 羣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2.面對不同環境不同境遇的黃鸝,作者感情態度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喜愛、遺憾——痴迷、惋惜——憐愛、憤懣——喜愛之極

2 4-7 8-16 17 22-23

朗讀2 朗讀6-7 齊讀22-23

3.根據作者對黃鸝不同遭遇的態度,你能領悟黃鸝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徵意義,並進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捨黃鸝的真正原因麼?

提示:還可以根據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語句。

(板書主題一)黃鸝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徵。作者對黃鸝的追尋實際上是對美的事物的熱切(或狂熱)追求。(答案來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們就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聯想到射殺海鷗的事了(這是戕害美的醜惡行徑)

4.不難看出,作者認為黃鸝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認為只有在這裏才能“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是一種極致”,從環境和黃鸝的關係看,“極致”的含義是什麼?

從幾次記敍來看,黃鸝的自由與美好的展現應該有它良好的生存環境,而這種“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的‘景物一體’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極致”的具體含義。景(環境)和物(形象神態)自然結合,互相發揮,達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兩句話説明作者從黃鸝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

6.這幾段文字與上文敍述的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有什麼聯繫?

這幾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的延伸和昇華。這幾段文字寫作者的追尋終於有了結果:找到了黃鸝的真正的家鄉,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的美麗。而且由黃鸝轉向大千世界,不僅黃鸝,(板書主題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極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從而給讀者以哲理的啟迪。可見,這幾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從幾次追尋黃鸝的經歷中昇華出來的。

7、由文章最後一段文字,推導出主題三:在文藝創作中,要為典型人物創設與之相和諧適應的典型環境。(講的文藝創作規律)。

主題四:呼籲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發展創設寬鬆、和平、自由的社會環境。(這一點要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來分析。這一點也是教師用書所講的,可以作為重點)

8、小結:本文的主題有多元性,應該有許多不同的理解。

四、語言運用技巧借鑑

過渡語:散文的説理貴在含蓄,重在形象。

課文最後五段文字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段?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對增強表達效果有什麼作用?

引用名句:雜花生樹 羣鶯亂飛 增添文學色彩

排比 三個“這裏的……” 勾勒太湖環境優美

對偶 “它們的啼叫……,它們的飛翔……” 對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江南風景圖。

句式:整散結合 長短結合 錯落有致

多種修辭手法,整齊而有變化的句式,曲折迴旋,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1]

黃鸝教案 篇五

[學習重點]

1、對課文的哲理作一點分析評價。

2、借鑑課文的寫法,學習精彩語言。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優秀的作家對生活和人生的關注方式是多樣的獨到的,有許多現代作家就是通過寫鳥來表現他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的。老舍先生寫小麻雀,表現的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周瘦鵑寫杜鵑藴含着的是對傳統習慣看法的思考。孫犁借黃鸝傳遞的是一種怎樣的觀點呢?

二、看課文插圖,要求學生對黃鸝的外部特徵進行表述,並由此引出我們熟悉的與黃鸝有關的詩句。

(黃鸝也叫黃鶯。鳥,身體黃色,自眼部到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清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人們總是把“鶯”與大好春光、美好春景聯在一起,是因為鶯的啼叫清脆婉轉,悦耳動聽。

三、作者介紹

孫犁,河北人,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後,他寫了中篇小説《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澱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集子。

四、對照課文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黃鸝遭遇”與“作者態度”

次數 境 況 特 點 態度

一 抗戰時期,炮火洗禮 色彩鮮麗、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喜愛

二 青島海濱,楊樹林裏 追逐逗鬧、安家落户 迷戀

三 楊樹林裏,老史試槍 險遭槍擊、一去不返 痛惜

四 囚繫鳥市,遭人戲弄 羽毛焦黃、神氣悽慘 憤懣

五 江南春季,太湖邊上 自由啼叫、自在飛翔、

安居樂業、達到極致 讚美

問題:①根據作者對黃鸝不同境遇的態度,請用一句話説出本表所要表達的意思。

明確:表現了作者對美的事物的狂熱追求。

問題:②作者為什麼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間寫到與黃鸝無關的海鷗?

明確:由老史試槍引發聯想,表現作者對摧殘鳥兒這類醜惡行徑的義憤。

問題:③從環境和黃鸝的關係看,你能説出“極致”在文中的含義嗎?

明確:文中五次提及黃鸝的生存狀態,大體上説第一、二、五次是好的或比較好的環境,而第三、四次的環境則是不好的。兩者相比,不難發現黃鸝的自由與美麗的展現應該有它良好的生存環境,而這種“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的‘景物一體’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極致”的具體含義。

五、齊讀課文最後五段,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④根據以上文字,請用一兩句話説明作者悟出的哲理。

明確:(1)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2)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

問題:⑤在這五段文字中,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並舉例説明。

明確: A、排比(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説明“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才能成為極致。

B、引用(雜花生樹,羣鶯亂飛)→增添文學色彩。

問題:⑥倒數第三、四自然段,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作者在這裏用整散結合的寫法,句式上長短相間,如同古代華麗的賦文一般,極富韻味。而“湖光山色,密柳長堤”,“茂林修竹,桑田葦泊”,春雨、宿露、朝露、彩虹等詞語簡潔地描繪出江南春季美麗的自然景色。黃鸝婉轉的啼叫、俊美的身影在這美麗的環境中展示出全部的美麗,使人自然地聯想到王勃“落霞與孤騖齊飛,秋誰共長天一色”的名句,真正受到一種美的極致。

六、總結

本文圍繞黃鸝以時間順序展開,記敍了作者對黃鸝的迷戀,對摧

殘這類鳥兒的醜惡行徑的義憤,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生物(包

括人類)與自然環境、生存最佳結合的嚮往,從而給讀者人生哲理的

啟迪。黃鸝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狀態,説明“各種事物都有它的

極致”,只有“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的道理。

七、練習

(1) 聯繫實際,談談你對事物的極致的認識,寫一篇不少於300

字的文章。

(2)背誦課文後五段。

[1]

[1]

黃鸝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

1.整體把握,理解課文,領會作者意圖。

2.借鑑課文的寫法,用象徵手法説理,從敍事到説理水到渠成,説理恰到好處。

3.學習精彩的語言,恰當的文言色彩可給文章增色,排比或對句可使語句整齊有氣勢。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探求精義。

教學難點 :含蓄的説理;精彩的語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鑑賞與評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提出分析文學作品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介紹作者。

3.整體把握,探求精義。

教學過程 :

一。介紹分析評價文學作品的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任務重點是分析評價,借鑑吸收作品中有思想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的內容,讀了後要能評定其價值的高下。因此,必須注意如下問題:

(1.評價要以整體把握,理解課文為基礎。只有探得真義,探得精義,真正領會了,才能談得上分析評價。

(2.評價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觀點,堅持實踐標準,聯繫事實去檢驗文章觀點,可以鑑別是非,可以認識作品的思想價值。

(3.評價要看作品思想的深度,是否抓住事物的本質、關鍵。

(4.評價要看社會效應,就是説,要看文章的思想觀點對於人們實踐的指導意義,及反映社會實踐領域的大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學藝術方面,還是某一部分人。

(5.評價寫作方法。

(6.評價語言特色。

評價是前提,借鑑吸收是目的。借鑑吸收,要聯繫自身情況,認真思考文章對自己有什麼啟示。思想方面有哪些啟示;寫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啟示;語言表達方面有哪些啟示;哪些東西是值得借鑑吸收的。

二。作家作品介紹。

孫犁,原名孫建勛,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河北人。其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集為《白洋澱紀事》,代表作《荷花澱》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説和散文充滿詩情畫意,有人稱他的小説是“詩體小説”。長篇小説有《風雲初起》,中篇小説《鐵木前傳》。1956年以後,作者因病長期擱筆,但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

三。完成字詞練習。

1.下列加點字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  諦聽      紅靛      遠颺

B  憎恨      質量      媲美

C  勾當      提防      築窠

D  悄然      黧雞      孵雛

2.下列各個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A  婉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誼,不能的到這兩隻驚弓之鳥的理解,它們竟一去不返。

B  一羣海鷗受驚遠颺,被射死海鷗落在海面上,被怒濤拍擊飄卷。

C  它們飛起來,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樹枝樹葉裏忽隱忽現。

D  在戰爭不暇的日子裏,這種觀察飛禽走獸的閒情逸志,不知對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麼性質的影響。

3.補充解釋:興致勃勃    飛禽走獸    驚弓之鳥    眼福    迅若流星    褒詞    天高氣爽    網羅    湖光山色    業績

四。解題與導讀。

1.“黃鸝”是該散文的題目,其實也是這篇散文的線索。《黃鸝》體現了孫犁關注“小人物”的寫作態度,文章記敍了作者對黃鸝命運的關切,對摧殘這類事物的醜惡行徑的義憤。

2.思考,導讀與整體把握:

(1.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所見的黃鸝美麗極了?為什麼又夠不上“全部美麗”?

(2.為什麼傾倒所見的黃鸝起初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為什麼又一去不返?

(3.為什麼海鷗落在海面上,被怒濤拍擊漂卷,一羣海鷗也受驚遠颺?

(4.為什麼太湖邊黃鸝展現出“全部美麗”?

五。整體把握,探求精義:

(一)第一段分析評價。

1.“童年,我很迷戀過一陣捕鳥兒的勾當”中“迷戀”“勾當”兩詞怎樣理解?

答:“迷戀”指對某一事物過度愛好而難以捨棄,這個詞表現出了作者對鳥兒的熱愛、痴迷。“勾當”是貶義詞褒用,表現了兒童時期的調皮。

2.“好象很少見,……好象沒有見過……;既不在……也不在……”用了怎樣的手法?有何好處?

答: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更充分地表現出未見黃鸝的無比遺憾。

3.總結1段:敍述兒童時期迷戀戲鳥,以不遇為憾。

(二)第二段、三段分析評價。

1.為什麼説抗日戰爭時的黃鸝美麗極了?

答:聽到:啼叫誘人;看見:姿態矯健,色彩鮮麗。黃鸝有着迅猛挺進的姿態,成為催人奮進的化身。

2.為什麼説“它尖利的啼叫富有召喚性和啟發性”?

答:因為“在不斷的炮火洗禮中”,在空前偉大的鬥爭環境中,它充滿戰鬥激情的啼叫,在神聖的民族解放鬥爭中發揮了戰鬥作用。

3.為什麼又不夠美?(或為什麼“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難”?)

答:因為畢竟是炮火連天的環境,美麗的黃鸝只能一閃而過。

3.心中的感受是什麼?

答:觀察飛禽走獸,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激越我對美的追求。

4.總結2、3段:回憶戰爭年代初見黃鸝,激起我對美的追求。環境是抗日戰爭時期,黃鸝是美麗極了,是為正面鋪墊。

(三)分析第二次見黃鸝。

1.描寫我療養住所的環境的目的是什麼?找出描寫“鳥兒舒適生活”的句子。

答:我療養住所的環境也是鳥兒生活的寧靜的環境,寫這樣的環境是為了表現鳥兒生活的舒適自在。“林木深密幽靜”“互相追逐,互相逗鬧”。

2.景美——物美——人的心情更美。請找出表現“我”感受的語句,體會其作用。

答:“飽享眼福”,“新裏就更高興”。其作用是表明人能享受這“景物”一體的極致的美,表現心情的愉悦。

3.為何寫高興時我很擔心它們一旦要離此而去?

答:這是為後文設伏。

4.黃鸝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卻何以一去不返呢?

答:史同志想試槍法,嚇跑了黃鸝。寫環境之美是正面鋪墊,寫人為的不美是反面鋪墊,恰好是這種反差,造成黃鸝“無影無蹤”。

5.史同志又代表怎樣的人物?

答:代表善良卻於無意中傷害了黃鸝的人。

6.作者插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獵鳥”一事的作用是什麼?

答:表明社會上有些人破壞了鳥兒的生存環境,剝奪了鳥兒自由生存的權利。

7.為什麼“羣鷗遠”、“怒濤拍”、“工人憤怒”?

答:表達了對暴行 的痛恨與譴責。

(四)分析第三次見黃鸝。

1.找出老頭兒戲弄黃鸝的動作,描寫鳥兒被摧殘的神態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A  “系”“懸”“吊”“拉”;B  “焦黃的羽毛”“神氣”。C  作者反對有意的禁錮,表現了對黃鸝的同情。這樣寫從反面襯托,為表現主題思想作鋪墊。

2.為什麼説“它在籠中會被折磨得死去;在動物園裏,也不能從容地生活下去;它需要的田地太寬闊了”?

答:美需要呵護,美好的事物需要適宜的生存環境。而人則是這種環境的主宰者,沒有美好情操的人,又怎麼能創造美、追求美呢?

(五)分析第四次見黃鸝。

1.找出文中描寫美景的句子,説説它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其作用何在?

答:“是的,這裏的湖光山色……天氣。”修辭手法是排比;作用是顯示太湖環境的優美。

2.為什麼説“這裏才是它們真正的家鄉”?

答:只有自然環境的極致,才有物(黃鸝)的極致。這裏,黃鸝的啼叫,是伴着春雨宿露的,它們的飛翔,是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因而,黃鸝才真正美到了極致。

六、作業 :朗讀課文,複習本堂內容。做課後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作者寫黃鸝景物一體,達到極致。為什麼寫“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答:虎、魚、駝、雁在各自的適宜的環境中,才能展示各自美的極致。作者藉此強調環境對生命的重要性。

2.最後一段,點明寫作的意圖的句子有哪些?怎樣理解?

答:(1.“這正是在藝術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種境界”,作者説的是黃鸝,講的是藝術,把黃鸝看作藝術的化身,看作文學藝術家的化身。

(2.“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作者不光講藝術,各種事物無所不包,所講的乃是哲理。黃鸝又成了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

(3.“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在這裏的意思是,能讓事物發揮到極致的環境,才有發揮到極致的事物。

3.本文從敍事自然地轉到説理,這其中的關鍵是什麼?

答:從太湖與黃鸝的關係感悟到環境與事物的關係。

二。用象徵手法説理。

1.為什麼説第一次描寫黃鸝是從正面為表白主題作了鋪墊?

答:這個戰爭次金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在文藝戰線上,黨鼓勵革命文藝家積極地親近工農兵,給他們以到羣眾中去的完全自由,給他們以創作真正革命文藝的完全自由。

2.史同志和穿皮大衣、賣鳥的,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象徵什麼?

答:共同點:不懂要讓黃鸝或海鷗發揮極致,都不懂要為它們創造一定的環境。不同點:他們傷害的動機不同。即搞“左”的一套,人們的動機也各不相同。穿皮大衣的邪惡之徒,最卑劣。

3.象徵手法的優點:這種手法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富有美感,而且比較含蓄。長於形象思維,長於文學創作的人,要發表某種見解,可以用這種手法。另外,有時某種見解不宜直截了當地説,也用此種方法。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楊禮讚》等,只是本文敍事性更強,每個片段都藴含着一定的意義,含蓄豐富。

三。從敍事到説理水到渠成,説理恰倒好處。

1.水到渠成:(1.從幾個片段的敍事到篇末的説理,是很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的。(2.看到太湖的環境,看到黃鸝的全部美麗,聯想到虎、魚、駝、雁等各種事物的極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勢,篇末的説理真是自然而然。

2.説理恰倒好處:説理也不宜長篇大論,只須點到為止,若隱若顯,這才耐人尋味,恰倒好處。作者點到“各種事物”,點到“藝術”,讀者自然心領神會。説理要注意説到什麼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鑑。

四。精彩的語言。

1.適當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

2.善用對句,語言簡練,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在習作中,修改潤色,用點心思,可用這樣的句子。“它們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3.還多次使用排比句。“這裏……這裏……這裏……。”

總之,整句與散句相結合,工整中求變化,長短錯落有致,不呆板。

五。主題:

無論什麼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它們的極致。

六。對作者的評價:

作者有先知先見。孫犁是在60年代之初就有這樣的理想和追求,時隔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吃盡了“左”的苦頭,才唾棄“左”的一套。終於迎來了“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新時期。作品主題相當有深度。

[1]

[1]

黃鸝教案 篇七

學習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藴涵的哲理;

2、借鑑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精彩語言;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的思考者;

教學設想:

在學習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充分地讓學生自主,自悟,自得,能者為師。既要有規範性的教學目標 ,又允許學生存在爭鳴觀點,突出“實、巧、趣、情”的教學特色。學習過程基本設計為“自讀—質疑—討論—吟誦—訓練”。

《黃鸝》文章較長,在展示課中,對教學目標 的掌握情況由學生的整體水平決定,教師起引導作用,不定硬性指標,如時間緊張,擬將“學習語言”作為學生課下吟誦的體悟重點。

教學過程 :

一、課前熱身

葉聖陶先生有句話:“語文閲讀教學的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西方文學理論上有句話,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兩句話,你喜歡哪一句,説説它對你的啟發。

我們這節課,大家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把自己的看法盡情地説出來。我們今天學習的是《黃鸝》,怎麼開講呢?按照我平時的做法,每節課同學們都要朗誦一首唐詩作為開頭,當然這首唐詩必須與課文有關係,今天,我想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找一首唐詩,為這節課設計一個開頭。

二、整體感知

1、朗讀

文章很長,需要多找幾個同學讀,讀到哪個段落停下,不是由老師説了算,而是由朗讀的同學説了算,讀到你認為該停的地方停下,儘量把文章的思路體現出來。

2、通過剛才讀課文,我們熟悉了文章的內容,概括地説,作者敍述了“我”和黃鸝的幾次相遇,其中有抗戰時期的黃鸝,在青島養病時見到的黃鸝,鳥市上的黃鸝,還有江南的黃鸝,通過這四次寫黃鸝,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3、你現在想針對文章提出什麼問題呢?對課文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或者認為作者説的不夠精確的地方?(有些問題當場由學生解答,與後面教學設計重複的問題如“最後幾段寓意、文章哲理”等暫且存疑,個別問題則沒有必要提供答案,提問題的目的在於啟發學生思考,)

三、學習文章的思想內容(哲理)

1、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呢?剛才提出問題沒有得到答案的同學要認真聽,因為別人的心得體會也許正好回答了你提出的問題,當然你也要説出自己的收穫。

先説思想上的收穫,文章使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學生可能列舉的內容與教師的分析引申:

(1) 要愛護鳥類,愛護動物,保護環境。

分析引申:文章完全可以做如此理解。黃鸝在文中美的化身,作者反抗人類對美的暴力破壞,表現出了對暴力的無奈。

(2) 要給藝術創造以自由、廣闊的天地(學生一般不會引發這種思考,可略)。

分析引申:這是對文章深層意義的挖掘。作者寫黃鸝,同時是在託物言志。新中國建立後的一段時間,因為受“左”的錯誤傾向影響,“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服務”,干涉了許多不該干涉的事情。作者通過黃鸝的命運,發出了自己的感慨和嚮往。

宏觀的文學藝術我們不多談,老師從小的方面問學生:中學階段寫作文你感覺很自由嗎?受到什麼限制嗎?

(3) 萬事萬物都有極致。任何事業,任何人要發揮到極致,都需要有最佳的環境,我們要努力地創造這樣的環境。

分析引申:文中舉了哪些例子説明萬事萬物都有極致?黃鸝的極致是什麼?黃鸝的禁錮和限制又是什麼?教育的極致呢?人才的極致呢?

三、借鑑課文的寫作方法與語言技巧

再説説你在文章的寫作方法上的收穫。讀了這篇文章,對你今後寫作有什麼幫助?

學生可能列舉的內容與教師的分析引申:

1、用象徵的手法來説理。

分析引申:這種寫法在以前學過的哪篇文章裏見過?有什麼妙處呢?(使文章形象生動,含蓄深刻,可以表達某種不宜直説的見解)

2、精彩的語言。

分析引申:你認為哪部分語言最美?朗誦,訓練。

引導學生讀最後5段,鑑賞、訓練。文章把黃鸝在江南的極致寫得非常美,請從作者略寫的“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選取一種,模仿文章的寫法,擴寫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