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山奇石》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3W

《黃山奇石》教案(多篇)

《黃山奇石》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設計圖文並茂,通過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景觀。文章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了黃山的位置,點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個有特色的奇石的樣子,分別是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作者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想象,把巖石描述的形象生動;第六自然段又各寫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發學生觀景起名的興趣。在字裏行間,作者無不流露出對這奇石美景的讚歎之情,令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熱愛之情。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課文內容,瞭解黃山的知識。

⑵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閲讀文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⑵ 在閲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的讚美祖國河山的感情。

⑶ 在閲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看圖和理解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對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通過理解“尤其”一詞弄清句意及句子內部之間的關係;第五自然段中“幾塊巨石”如何變成“雄雞”和“金雞”的。

【教學設想】

1、教學語言的兒童化,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讓學生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在閲讀的基礎上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樂於表達。

5、注重實效,不走過場,在一堂課中讓學生從不敢表達到敢於表達,樹立學生表現自己的信心。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電腦、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和父母一起旅遊去過許多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誰瞭解黃山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今天我們就一起乘車去那裏看看。)

二、從圖入手,初讀課文

課文寫了一些什麼內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興趣?

三、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1、看,那塊石頭像什麼?

(出示掛圖一:仙桃石。)

2、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的描寫段落。誰能讀出這塊石頭的神奇?

3、它為什麼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該怎樣讀呢?(指導讀)

4、再看那一塊石頭,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比讀)

(在這一時段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來讀。)

5、那個石頭真的變成了“雄雞”了嗎?後來為什麼又叫它是“金雞”呢?

6、看圖想象,指導朗讀,訓練語感。

四、巧設活動,訓練表達

1、我們現在想請一個小導遊來給大家介紹黃山的美景,誰敢來試試?

在訓練的過程中,除要注意學生生字的發音和認讀之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整理語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並鼓勵學生的創意表達。

2、看風景片,練説其中的一景。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哇,黃山的石頭可真──

2、那裏是一般的有趣嗎?

3、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作為一名*人你應準備怎麼讀?

你們知道嗎?那裏除了有怪石外還有奇鬆,雲海,温泉,想你去了一定會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請同學們回家後收集一些黃山的資料,下節課向同學們做個景觀介紹。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秀麗 猴子觀海

神奇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教學反思】

在授課當中,我認為已經設計得很有創意了,可是事實上我忽略了一點是備學生。上課伊始,談話導入課文後,讓學生介紹有關黃山的知識,還有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可能是學生有些膽小,方向找不到了,讓我好一陣子着急;在讀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讀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氣,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則出力更多,所以時間安排上顯得前鬆後緊。雖然心裏感到很着急,但是為了尊重學生的表現慾望,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穫,我仍然穩下心來讓學生們慢慢地讀,一點兒一點兒地進步,聽到學生們能有感情地讀了,心裏也高興了許多。結果時間不夠了,任務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讓學生們得到了能力的訓練。還有一點是我放得還不夠,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放開讓學生去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不必讓教師牽着走,那樣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點我應該作為我今後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提示。今後在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備課本,更要備好學生,打開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要打開學生的思路。

《黃山奇石》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理解重點詞語,積累詞彙,滲透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朗讀、説話、交際能力。

3、習慣目標:培養學生自學習慣,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

4、德育(情感)目標: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

2、有些詞語如“聞名中外”“秀麗神奇”“翻滾的雲海”“尤其”要通過各種方式重點理解。

教學難點:

1、“翻滾的雲海”由於平時很難看到,所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2、第五自然段中“巨石怎樣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是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激情引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風景特別優美的地方去看一看,你們願意嗎?這個地方就是——黃山(師板書:黃山)對於黃山你都知道些什麼?(生**答)有去過黃山的嗎?多數同學都沒去過,教師也沒去過。但老師這裏有一段黃山的錄像片,你們想看看嗎?(放錄像)看後説説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

2、揭題、解題

師:提到黃山,就不得不説一説那裏的石頭,這節課我們就來觀賞一下那裏的奇石(板書“奇石”)齊讀課題。

師:“奇石”一詞你是怎麼理解的?到底那裏的石頭神奇在哪兒,相信同學們學完這節課都會找到答案的。

二、講讀課文

(一)整體感知

**讀課文,邊讀邊看圖,想想這四幅圖都和課文中的哪一段相對應? 學生**讀後,彙報。如果第四幅圖出現爭議,要留到一會再討論)。

(二)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段(1)講讀、分析

a師:我們先來看一看第一幅圖吧。(出示第一幅圖)誰能説説圖上都有什麼?你覺得這裏的風景怎樣?

b師:我們看看書上用什麼詞來形容黃山風景的。誰願意讀讀第一自然段?(一生讀第一段)

c師:哪個詞最能表現黃山風景的特點呀?(秀麗神奇)(師板書:秀麗神奇)秀麗神奇是什麼意思?好,我們又學會了一個形容風景的詞語,齊讀———秀麗神奇。

d師:這段除了告訴我們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外,還告訴我們什麼了?(聞名中外)什麼叫聞名中外?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地方聞名中外呢?作為一名*人你覺得怎樣?(板書:聞名中外)

e師:這段還告訴我們什麼了?(那裏怪石有趣)那句寫的讀一讀(師出於第1自然段第(2)句話)“尤其”一詞你還能換個什麼詞來説,(特別)放在句子裏讀一讀。(一生讀句子)你讀了這句話,覺得作者下面要寫什麼了?(怪石)對了。像這樣的句子在文中就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你們明白了嗎?

(2)指導朗讀第一段。(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看來黃山的風景真美呀,尤其是那裏的怪石還特有趣,那麼誰願意再讀一下第一段,讓人聽了以後都起趕緊支看看。(學生讀、評價,適當出示朗讀符號進行指導)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2一5自然段

看圖、講讀、分析、朗讀

(1)師:既然那裏的奇石有趣極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嗎?快速瀏覽課文2一5自然段,介紹了哪些奇石,把它們的名字畫下來。(學生畫在書上)準來彙報?(生説一處,師寫一處,名稱)

(2)師:文中主要介紹了這四處景觀。現在再請你默讀2一5自然段,想一想,人們為什麼給它們起了這樣的名字。讀完後,你喜歡哪處景觀,就給你同桌講講它名字的由來,聽清了嗎?默讀開始(學生默讀後,同桌討論)

(3)學生彙報(學生彙報哪段就講讀哪段)

a“仙桃石”一段,出示圖片,學生講清名字由來後,**:為什麼叫“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教師要抓住“飛”和“落”兩個詞,並相應板書。然後請喜愛“仙桃石”的一名學生帶着喜愛的情感讀第二段。讀後學生評價哪讀的好,教師相應出示朗讀符號,讓所有喜愛這處景觀的同學都齊讀這一段。

b、“猴子觀海”一段,出示圖片,學生彙報後,師請學生指出哪些詞語最能説明這處景觀的樣子,師板書:抱、蹲、望,讓學生找出所喜愛的詞。如“翻滾的雲海”讓學生解釋是什麼樣子。“陡峭”用打手勢來理解,然後也請學生朗讀、評價。

c“仙人指路”一段,學生彙報後,教師請學生找出哪些詞語最能説明這處景觀的樣子,板書:站、伸、指。然後讓學生做出“指路”的動作,最後學生朗讀。

d“金雞叫天都”一段,學生彙報後,師讓生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師出示第一句話;其他學生講解。要抓住“變”字,再讓學生找出形容樣子的詞語,師板書:變、伸、啼。然後朗讀。

注意:有可能學生對第四幅圖到底對應的哪一段的有異議,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能通過圖説清是怎麼像“仙人指路”或“金雞叫天都”的既可,老師不做硬性規定。

(4)體會寫法,滲透寫作方法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的這四段,每一段作者寫作的順序都一樣嗎?先看“仙桃石”一段是先寫這處景觀的名字再寫樣子,而第三段呢,是先寫樣子,再寫名字,第四段呢?第五段呢?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變換着寫呢?就是讓讀者感到寫的有變化,不枯燥,有趣味,明白了嗎?

3、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黃山奇石就是這幾處嗎?(不是)好我們一起來讀讀最後一段(學生齊讀),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三、發散思維練習

師:你們看這裏就有幾處奇形怪狀的巖石,你們來説説它們像什麼,給它們起個名字好嗎?(出示圖片,學生説像什麼並起名字)

四、全課總結

師;學完這篇課文,誰能説説“黃山奇石”到底“奇”在哪裏呀?

師:由此我們看出黃山風景真是————秀麗神奇,聞名中外

宣佈下課。

遊園不值的詩意範文 篇三

新課程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事實上,兒童具有潛在的學習慾望,就在於教師能否去激活。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能夠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以一種主動的精神去汲取知識、運用知識。

《遊園不值》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詩中描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全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景中含情又景中寓理,既能引起讀者的許多聯想,又能使其受到哲理的啟示,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之情。以下就古詩《遊園不值》的教學課例賞析,談談杭州市拱墅區實驗學校吳麗君老師在教學中採取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吸引學生對古詩入迷的做法。

一、激趣導入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邁着輕輕的腳步走來了,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書上看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生:春天來了,小鳥在空中飛舞,小草發芽了,小孩子在樹下玩耍。

師: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裏呢?

生:小鳥在枝頭在嘰嘰喳喳地歌唱。

生:春天來了,鮮花盛開,綠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着。

生:柳樹發芽了,露出嫩綠的葉子,看着這碧綠的柳枝,不禁讓人想起賀知章的詩《詠柳》。

師: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他的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齊背: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春天是美麗的,是誘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用詩文來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讚美春天的詩――《遊園不值》。

生讀題。

【評析:古詩云:“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讀罷上述教例,給人的感覺真可謂是自然而然,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之感。不是嗎?春季談春,見證春天,用古詩來感受春天美好的意境,正適合時宜。老師的語言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學習一首讚美春天的詩,可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足見教者開場藝術之高、之妙。】

二、自讀詩文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有誰瞭解他?

生:我知道葉紹翁是南宋時期的詩人,字嗣中,號清逸。

生:我來補充,葉紹翁最擅長七絕,著有《四朝聞見錄》。

師:自由朗讀全詩,能不能做到通順流暢。

生朗讀後指名讀。(誰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第一位讀後,評價:

生:老師,總體上他讀得不錯,但剛才他讀錯了一個字。“扉”讀第一聲,不讀作第三聲。

第二位讀後,再評:

生:他讀得字音正確,也比較流利。

生:老師,我覺得他們讀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給讀出來,行嗎?

師:好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生讀。

師:讀得真好,不僅把字音讀準了,而且抑揚頓挫,很有韻昧。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生比賽:

師:聽你們讀得這麼熱烈,老師也想讀一讀。

師讀。

師:老師讀得怎麼樣?

生:老師讀得很有感情,情緒飽滿。

師:謝謝誇獎!不過,今天吳老師的聲音有點沙啞,沒有你們的聲音好聽。我相信,你們中一定有比老師讀得還要好的。有信心超過老師嗎?

生挑戰。

評析:好一個自讀詩文!雖是自讀初讀,卻已是聲情並茂,抑揚頓挫,韻味十足,可見教師點撥藝術之高。在這段教學當中,教者沒有充當裁判、教練,而更近似於一位文藝節目的主持人,讓他的學生在盡情展示,自由評點,激情賽讀,“這邊歌來那邊舞”,甚至連老師也不甘示弱――“粉墨登場”一回,最終引起了學生的挑戰。這一片段表面看很熱鬧,熱鬧之餘,我們不難看出教者的“匠心獨運”――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只有充分地讀,讀出情,讀出味,才會幫助學生去品味、欣賞,從而更深地去感悟古詩。

三、理解詩意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比老師要棒多了。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從詩文中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就是説,有一枝紅杏從牆裏伸到牆外來了。

師:對,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課文中的插圖,畫中的杏花開得多豔吶,它已經越過牆頭。

生:我讀懂了“春色滿園關不住”,這句説這滿園子裏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

師:對,這句淺顯易懂,表述方式和現在的一樣。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開”中的“小扣”一詞,它指的是輕輕地敲打柴門。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門。

生:我懂了“久不開”的意思,是説很久也沒有人來開門。

師:為什麼很久沒有來人來開門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為他輕輕地敲打柴門,所以主人聽不見呀。

生:也許是因為主人在睡覺,沒有聽見敲門聲。

生:也許是主人在園子裏欣賞春色,被園的花草樹木陶醉了,因而沒有聽到敲門聲。

師: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那麼,詩人心中是怎麼想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句詩。生讀。

生:老師,什麼是屐齒?

生:我知道,屐齒是指木頭做的鞋子下面的橫條。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紋路吧。(抬起腳,演示給同學看。)

師:對,不過詩人穿得不是我們這樣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種木頭鞋。請大家觀察一下插圖。

生:我知道這句是“蒼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們平時説的苔蘚。可是我不知道這句中“應憐”是什麼意思?

生:我查了資料,我知道這裏的“憐”不是指現在的可憐,而應該解釋為“愛惜”。

師:對,你能通過查閲資料來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這裏的“憐”是喜愛,捨不得的意思。因為是詩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應”字,這裏解釋為大概、可能。誰能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生:主人捨不得屐齒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捨不得我的屐齒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跡。

生:他們説得還不完整。應該解釋為:大概是因為主人愛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

師:看來同學們都理解了這句詩。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小扣柴扉久不開”了吧,你們能用“因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為……”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嗎?

生:大概是因為主人愛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壞吧,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很久也沒有人來開。

生:之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門,也許是因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他的青苔上。

【評析:“詩人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如何讓學生入境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沒有對話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學。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對話來感悟、來體驗。上面的教學中,在整體感知古詩後,教者就讓學生與文本、詩人直接進行了對話,理解了古詩的大意,悟出了詩人由掃興到高興的情感遷移,讓學生入情入境,學生儼然已成了詩人,從而真正悟出了古詩的內涵。

四、領悟詩情

師:詩人滿懷喜悦去朋友家觀賞美景,結果卻沒有見到主人。現在你知道《遊園不值》的意思了嗎?

生:遊園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園遊玩,結果沒有碰到主人,撲了個空。

生:沒有遇到主人,吃了個閉門羹。(學生大笑)

師:對,説得很形象,詩人興致勃勃地來,卻碰了個釘子。你們想,他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掃興。

生:他的心裏肯定在埋怨,這個朋友真不講交情,不夠義氣。

生:我覺得他朋友真夠小氣的,美景是讓人欣賞的,何必自己一個人獨佔呢?

師:詩人遊園卻沒有遇到主人,本來十分掃興,無意間抬起頭,卻發現了“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枝紅杏帶給了詩人意外的驚喜,不由發出感歎。

生齊答: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一起再讀全詩。

學生朗讀全詩。

【評析:“詩言志”“言為心聲”,作者寫詩肯定是有其目的的,一定是要抒發其某種情懷的。在古詩《遊園不值》中,詩人流露出了其前後兩種不同的感情,但這樣的感情變化教者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學生的讀和悟去體會的,難怪學生一個個形象地揣摩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因為此刻他們已完全置身於詩中,完全領悟了古詩所藴涵的感情,完全成為了詩人自己。】

五、品評詩文

師:詩人葉紹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遊春的經歷用凝鍊的詩句描繪出來,表達了他對春天美景的喜歡之情。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説説原因。

生:我喜歡“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這句話告訴我們春天已經到來了,紅杏已經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向人們報告喜訊呢。

生:我喜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句,這句告訴我們,春天的到來不會因為你的吝嗇小氣而推遲到來的腳步。

生:我也喜歡這句,春天的美景是關不住的,季節的輪換也是誰也擋不住的。

【評析:《語文新課程》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儘管學生已經領悟了詩情,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古詩句中還是有他的“最愛”,學生的“最愛”也正是其感受最深的地方,這一環節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學習

師:剛才,我們一邊學習讀書,一邊揣摩;一邊讀書,一邊體會,不僅學懂了古詩,而且還把古詩讀得有滋有昧。大家願意試着用這種方法再學習一首描寫明媚春光的古詩嗎?

生齊:願意。

師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齊讀: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師: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覆練習讀古詩,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它。

生讀詩,小組討論交流。

師: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描寫春光的詩歌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請大家邊聽音樂,邊欣賞着美麗的春光,想想:你還能回憶起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者是想説哪些讚美春天的話?

生回答:杜甫的《絕句》,白居易的《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賀知章的《詠柳》。

師: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

生背誦。

【評析:《新課標》指出:“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們的語文不要侷限於課堂40分鐘的文本資源,要善於開發、引導學生去拓展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走進更廣闊的學習時空。所以,在學完古詩後,教者將學生帶進了古詩的王國,讓他們盡情地去回味,乃至着迷,達到了語文課堂所追求的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的境界。】

七、語文實踐

師: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讚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歌――詩歌朗誦會》。

【評析:課將停,意猶存。學生還沉醉在古詩的美好意境之中,此時此刻的他們已完全陶醉了,他們不希望課堂的結束,希望仍然停留在這一美好的時刻,讓他們盡情地欣賞品味。教者以此為契機,給學生一個再次欣賞的機會――詩歌朗誦會,又一次給學生增加了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言:“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總體賞析】

一直以來,我們教學古詩的步驟大致為:説詩題、解詩意、設詩境、悟詩情的四段式。今天教者獨闢蹊徑,以對話貫穿教學的始終,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吸引學生對古詩入迷的做法,上出了一堂令人拍案叫絕的好課。

《黃山奇石》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弄懂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瞭解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黃山奇石,並用自己的話複述。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教學課件,黃山的相關圖片、資料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運用學生講、讀、畫、表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教學難點: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黃山的圖片、資料。課文重點段落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造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黃山之美,堪稱*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雲,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之稱。其奇鬆、怪石、雲海、温泉乃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板書:黃山奇石。請齊讀一遍課題。

2.此時,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誰願意説一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這黃山的奇石,看看它奇在哪裏。

二、初讀課文,感“奇”

1.詞語過關。(開火車)

2.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標出這些奇石,把具體介紹的石名圈出來,讀好後小組交流。

3.你們覺得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怎麼樣?它們有什麼特點?

4.生齊讀這些石名。

三、細品課文,探究其“奇”

1.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圖片,互相説説圖上石頭的樣子。

2.畫出介紹黃山奇石的句子。

3.認真讀,把介紹自己最喜歡的那塊奇石的句子多讀幾遍。

第一塊奇石——仙桃石。

圖片展示,找到仙桃石。

課文怎麼描寫這塊石頭的?抓住“落”“飛下”。

第二塊奇石——猴子觀海。

**朗讀,説一説你覺得哪裏有趣?

(1)“一動不動”,對比猴子好動的特點,為什麼現在一動不動?(觀雲海)看得出神了。會想些什麼?“一動不動”把猴子認真看雲海的神態寫出來了。

(2)“兩隻胳膊抱着腿”,寫出了猴子的動作。真是太有趣了。

(3)體會“翻滾的雲海”。觀看圖片,感受雲海的美麗。

(4)用讀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猴子觀海”的有趣。

第三塊其實——仙人指路。

(1)請問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裏?風景美嗎?

(2)如果你是這位指路的仙人,你會對遊客説什麼?

第四塊奇石——金雞叫天都。

(1)課文沒有插圖,你能想象出這塊石頭的樣子嗎?金雞對着天都峯説什麼?

(2)讀出它的奇特有趣。

四、看圖聯想,表達“奇”

1.黃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可惜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等就沒有具體説了,我們也能用有趣的語言給大家介紹,敢和書上寫的挑戰嗎?

2.小組合作,想象這三種“石頭”分別是什麼樣的。

3.交流、彙報。

4.。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

“天狗望月”:做一做“望”的動作。“天狗”望見了什麼?可能在想什麼?試着一句一句説出來。

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地望着玉盤似的月亮,正在想:真想把這塊月餅一口吃下去呀。”

“一位美麗的仙女,端坐在山頭,被黃山秀麗的風景吸引,優雅地彈奏起美妙的樂曲。”

五、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教師小結:徐霞客曾經説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比五嶽的景色還要美、還要神奇。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去黃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登黃山,天下無山。

2.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出自己對黃山奇石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聞名中外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

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

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

叫不出名字的

詳寫

略寫

秀麗神奇

教後反思:

遊園不值的詩意 篇五

那麼,我們語文老師又該如何直面古詩詞的教學,還原古詩詞教學應有的地位,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參考:

一。激趣讓古詩詞教學活潑靈動

法國教育家洛克曾説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遊戲似的。”通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於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這對於古詩詞的教學,起到很大的作用。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草》時故意假扮耳聾眼花的老奶奶,考查學生對詩的理解,妙趣橫生的教法就很值得我們借鑑。

大多數兒童在幼年都喜歡聽故事,隨古詩詞作品流傳至今的故事、傳奇,不少都很有趣,如果在課堂上,老師能夠適時的將詩詞中流傳的故事穿插到授課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從課堂的緊張氣氛中擺脱出來,讓學生有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例如在教《贈汪倫》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向學生這樣説:有一天,汪倫聽説李白就要到涇川來了,就給李白寫信,信上是這樣説的:“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欣然前往。到後,汪倫告訴説:“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學生聽後也忍俊不禁。再比如詩能救命的故事。魏文帝曹丕對曹植説:“你不是一向誇耀自己的詩才嗎?現在我讓你在走七步的時間之內作出一首詩來,詩中必須説明咱們之間的關係,但是不能有兄弟二字,你能夠寫出這樣一首詩,我就不殺你了;不然,就別怪我不念手足之情了!”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這樣誕生了。

二。想象讓古詩詞教學漸入佳境

亞里士多德説過:“想象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如果缺少了想象,學生就無法體會詩人當時所處的情境,就不能更好的對詩詞進行品讀,也會缺少創意。古詩詞的特點是簡潔明瞭,藴含豐富,要想學生能夠更好地瞭解詩詞的意境,以及詩人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就要通過自己的想象來領悟,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有着無邊無際的想象力,能夠對於古詩詞的畫面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創造。如在教學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時,老師可以這樣問: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春天你輕輕地推開一扇院門,展現在你眼前的會是怎樣的景色呢?請你們描繪一下出現在你們腦海中的景象。孩子們的想象力會讓你感到驚訝,學生甲:院子裏百花齊放,大紅的牡丹,粉紅的芍藥,金黃的迎春,五顏六色,讓小院生機盎然。學生乙:桃花露着紅豔豔的笑臉,歡喜地迎接春姑娘的到來;牡丹花枝招展,向別人展示着自己的美貌。學生丙:瞧,花兒們你爭我奪,競相盛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現着自己的美麗。雖然詩詞中並沒有將園子中的春色具體描述出來,但“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帶有一絲朦朧美,以這句為切入點,讓學生髮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表達他們心中春的美麗景色。

三。課外拓展讓古詩詞教學充實豐滿

遊園不值的詩意 篇六

[關鍵詞] 無錫;詩詞;教學開發;旅遊規劃

職業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如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大多從事導遊、旅行社、景點計調、文案策劃等工作。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地域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融合專業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成為勝任旅遊服務行業的應用型人才。

一、無錫詩詞的教學資源稟賦

無錫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擁有風格多樣、意境悠遠的詩詞文化資源。詩詞資源區域分為:錫惠名勝風景區、寄暢園景區、蠡湖景區、太湖黿頭渚景區;可分為:名士文化詩詞,以黃歇、李紳、陸羽、蘇軾、秦觀、李綱、鄒迪光、清初詞大家、無錫五狀元和清康熙乾隆嘉慶三帝等為代表;名品文化詩詞,以茶為代表,茶文化詩詞可以分類為描寫茶水、茶葉和茶具;名園文化詩詞,如山水墅園、書院園林、詩社園林等。其中,以惠山寺和寄暢園最為典型;隱逸文化詩詞,以泰伯、竇羣、高攀龍等為代表。

二、詩詞教學內容向專業滲透的“延伸式”教學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語文的觸鬚向專業延伸,依據不同專業的屬性與學習需求,探求與專業學習的共同知識點以及與職業能力培養溝通的教學突破點,激發學生提升專業技能,這就是語文教學向專業學習滲透的“延伸式”教學,從而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的交融。在進行詩詞教學時,可以延伸至無錫的地脈、人脈、文脈梳理和市場潛能分析。

三、以職業目標為中心設計教學任務

當前,沒有完全與職業教育專業培養相匹配的語文教材,所以就必須按照學生的職業目標來選取內容,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針對旅遊專業學生的教學,必須以專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可設計以下內容:

1、旅遊規劃教學的主題思路設計

(1)無錫旅遊產業概況

無錫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厚重悠長的歷史底藴,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區位優越,景色絕美秀麗,歷史綿延悠長,號稱一顆璀璨奪目的太湖明珠。改革開放之後的30多年裏,無錫的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居於全國的前列。2009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評比中無錫名列第7位。

文化旅遊建設初具規模,傾力打造博覽園、歷史文化街區、古鎮等為主要的文化旅遊景區(點),進一步豐富了無錫文化旅遊產品,強化了無錫旅遊區域競爭力。

(2)詩詞資源開發現狀。

無錫詩詞文學類型豐富、數量眾多,但目前對無錫詩詞文學側重於從歷史文化角度進行保護,重在對詩詞文學進行蒐集、整理和製成書面的出版物。在旅遊開發的方面,與旅遊的融合開發較不充分。僅僅侷限於較淺層次的詩詞吟誦和靜態參觀,旅遊開發形式單一,沒有形成成熟的開發模式。因此應該挖掘詩詞文學更多的文化特性與旅遊需求相結合,以將其融入到無錫文化旅遊產品當中去。以旅遊促進詩詞文學的傳承與創新,以詩詞文學帶動無錫旅遊的進一步發展。

(3)詩詞文學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

首先,高品位原則。文化層次比較高的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要求是高品位的,這一點也表現在文學旅遊上。對於詩詞文學的思想內涵及載體設計須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新設計。

其次,參與性原則。為了讓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回憶,在設計文學旅遊產品時要注重創造多種體驗方式,努力營造讓旅遊者全心投入的體驗氛圍。通過旅遊者切身的感受和體會,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再次,原真性原則。詩詞旅遊的魅力在於讓旅遊者能夠在詩詞所描繪的場景中體驗詩詞本身、詩詞的意境,感受詩人的足跡,這種環境氛圍的營造必須儘量具有原真性,給旅遊者一種真實的旅遊體驗。

(4)詩詞文學旅遊資源的開發方法

首先,主題先行。文化主題是體驗經濟的靈魂。旅遊規劃者需要直接切入文化內涵,提煉出獨特化、特色化的主題來,這樣才能贏得旅遊者的心。無錫詩詞文學可以劃分為若干有吸引力的主題,例如名士、名品、隱士等等。

其次,意像挖掘。主題是體驗的基本,接着還需要創造令人難忘的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進行再創造,自然能夠觸景生情、見形知神。詩詞文學可圍繞主題構建產品框架,最後載體化主題,成形於看得見摸得着的旅遊產品。

再次,三位一體。詩詞文化旅遊開發要遵循從資源(Resource)、市場(Market)和產品(Product)“兩極對立”和“三位一體”的視角去研究的基本思路。區域旅遊開發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程序式的評價論證,即所謂昂譜(RMP)分析模式。通過旅遊資源的評價,找出特殊的旅遊資源特色,針對性的轉化為特色旅遊產品。針對旅遊者對產品的偏好,設計適合多數旅遊者喜歡的旅遊產品種類。在樹立地方風格之後,就重點對旅遊產品進行選擇和創造。

2、無錫詩詞的旅遊專業教學案例設計

教師在教學中可對無錫詩詞文學的旅遊意象進行具有號召力的文化設計。包含兩大任務:一是文化主題的定位和演繹策劃; 二是文化主題定位的產品和項目支撐系統開發策劃。

(1)無錫詩詞旅遊文化主題提煉

通過本土地脈、人脈、文脈梳理和市場潛能分析,將本區域的旅遊意象的文化主題定位於“山水吳韻”。理由如下:

從本土文化根基上看,所謂“江南”的開化是從泰伯棄王位南遷墾荒,即今天的無錫梅里建吳城始。所以吳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基礎和源頭。

從本土自然地理上看,無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這樣的地理氣候環境中孕育的江南詩詞文化,透出一種江南的山水詩情。無錫典型的江南秀美自然風情也孕育了無錫詩詞清秀、温婉的詩性。

從市場號召力和影響的客户羣體的廣度上看, 相對於無錫詩詞的其他特色文化,“山水吳韻”的受眾更加廣闊,不同的客户羣體對“山水吳韻”都能找到相應的價值訴求點。

(2)無錫詩詞旅遊文化主題演繹

“山水吳韻”所藴含的詩詞旅遊文化主題的象徵意義,要藉助一些有效方式對“山水吳韻”作文化主題方面的深度挖掘和細化闡發,逐步滲入市場主體的靈魂處,以激活其相應旅遊消費內心需求,推動演繹出按照時態特徵體現的次要主題以及相關業態:

第一是“才智水準”:以“才智”為主題,以新時期的文化經濟時代的背景,藉助名人成就文化以及精英引導文化培育且舉辦主題論壇,自上而下用高端聯繫低端,啟動旅遊者縱情山水、消費詩文的文化休閒旅遊市場。

第二是“率真休養”:現代都市人面臨各種壓力,心理疲憊焦灼,旅遊消費逐漸迴歸自然和本色,在這樣的心理趨勢下可以發展以文化養神、山水養生等為核心的相關旅遊產品。

(3)無錫詩詞旅遊“山水吳韻”文化主題載體設計

對於區域的旅遊開發規劃,在以上文化形象定位的基礎上,應作進一步的主題開發和意藴演繹,“山水吳韻”文化主題與“才智水準”、“率真修養”兩大次主題構成相似對應關係。

第一,“才智水準”主題下旅遊產品設計

首先,從市場訴求來看。

針對文化教育、專業科研等旅遊市場,主打惠山古鎮、寄暢園、錫城歷史名人等重要旅遊資源,藉助多種形式的產品設計,讓旅遊者領略無錫園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的深厚悠久底藴。

其次,從核心產品設計來看。

1.舉辦具有“才智水準”的詩詞文化相關的藝術節。在錫惠名勝區、惠山古鎮等著名景區,通過舉辦詩詞文化藝術節,邀請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旅遊機構、知名旅遊企業、文化藝術團體參加,聯合無錫電視台、江南晚報等重要傳媒進行報道。

2.開展青少年賞詩訪勝的夏令營活動。建立青少年夏令營基地,利用豐富的教育旅遊資源,組織青少年實踐活動,例如詩詞書畫比賽、精英人物講座、詩詞文化教育之旅以及野外拓展等。

3.茶文化品鑑。以茶興文,以文興旅,借茶與琴、詩、書、畫、舞等文藝元素的融合,在品茗中提升文藝修養。藉助茶思源,促使旅遊者瞭解飲茶習俗、茶禮、茶道、茶德等中國古老的茶文化源遠流長。

第二,“率真修養”主題下旅遊產品設計

首先,從市場訴求來看。

無錫山水文化和詩文化有機交融在一起。通過讀詩誦詞,暢玩無錫山水勝景,體驗山水詩文化。例如,在水文化方面,遊客身臨其境,可吟誦描寫河湖的詩詞。

其次,從核心旅遊產品的設計來看。

1.設計完全“漁”體驗。住臨水漁家,品漁家小菜,湖鮮盛宴,體驗純粹漁翁生活的平淡與幸福,設計泛舟垂釣、水上衝浪、龍舟競渡、水上自行車等親水娛樂活動。

2.舉辦大型實景演出,對無錫詩詞文化資源、社會演藝信息與創作靈感進行整合基礎上,凝練演出主題,如財智錫城、漁舟唱晚。以寬廣的湖面作為舞台,開展大型水上實景表演,藉助豐富生動的舞台表演,表現自然山水美景,淳樸民俗風情、燦爛歷史文化。

3.融合特定節日(如除夕、七夕、中秋、重陽等),策劃多種樣式的活動。例如,針對青年男女週末度假市場,藉助七夕“中國情人節”的市場影響力,組織遊客“填詩作對”,喝“交杯茶”(由二泉之水煮就的惠山上的福茶)等活動。

基於以上理解,無錫詩詞旅遊的規劃設計除了進行硬件建設,還應從看得見摸得着的環境意象中發掘意化主題,使主題載體化, 再進行內涵演繹, 根據不斷髮展變化的旅遊市場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做出創新設計。進而使得無錫詩詞的旅遊資源項目規劃得以形神兼備,兼具視覺(官能)的衝擊力以及心理召喚性。

四、創設詩詞教學與專業實踐一體化學習情境

旅遊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而情境教學是一個很有效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所以情境教學與旅遊教學有天然的適應性。在詩詞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PPT演示、圖片視頻展示等計算機教學技術來創設詩詞場景或情境。可以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詩人在創作詩詞時的場景,領略詩人當時觀景後的感想,可以產生較明顯的教學效果,進而更加形象生動的加強對詩詞旅遊價值的認知。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首先做一個有心人,在當地的生活中,通過各種實地調查、報紙媒體、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獲取景區圖片、文物詳解 、歷史背景和音像資料等,做好上課的資料準備。其次,明確主題和培養專業能力目標,進行相關資料的整合,進行教案的撰寫。最後,把握好詩詞教學與專業結合的切入點,創設適當的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丹琦。試論歷代旅遊詩詞對深度開發旅遊景點的積極作用――以歷代歌詠江蘇景點的詩詞為例[J].濟南。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6):149-151.

[2]張捷,程章燦,劉澤華。作為地方文脈的古典詩詞的旅遊規劃模式――以江蘇省吳江市江南水鄉古詩詞文化旅遊產品規劃為例[J].金華。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6.

[3]莊志民。寧波東錢湖旅遊度假區旅遊意象定位研究――旅遊文化設計探索系列[J].上海。旅遊科學。2010(2):125

[4]許輝。《無錫市旅遊志》.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0(6)

[5]李國華。《名人鄉情――無錫名勝古蹟詩文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1)

遊園不值範文 篇七

一首古詩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表達出了豐富的意藴。古詩意境是詩的靈魂、詩的生命。古詩裏往往有詩眼來透露詩旨的一些關鍵字詞,詩人常常會藉助這些字詞來展現古詩優美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從而獲得愉悦的審美享受,在詩歌教學中,抓住精當傳神的字眼,細細咀嚼,品位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領悟詩歌的意境,這點我認為在古詩教學中尤為重要,正所謂是:提領一頓而百毛皆順。

陽春三月,剛剛下過小雨,天色初晴,明媚的春光喚醒了詩人濃濃的遊興。他來到一家緊閉柴扉的庭院外,輕輕地扣響了柴扉,許久卻沒有主人的回映。是主人沒有聽見,還是主人不在家中,或是主人的清幽怕人打擾了。訪友不遇不免令人惋惜,詩人卻不想因此而破壞了乘興而來的興致,即使不能親眼見到這滿園春色,那探身出牆的一枝紅杏不正把春的信息告訴我了嘛!

在這裏詩人一步步引領我們進入這樣的一個情景中,從乘興而來到緊閉的柴扉,從“小扣柴扉”到“久不開”,從“滿園春色”到“一枝紅杏”,原來是開頭的一個“憐”字就表達出了詩人和主人家對這樣勃勃春色的嚮往和珍惜。同樣我們從一個“憐”字和一個“小扣”的“小”字可以想象出詩人和主人家都是兩

《遊園不值》古詩賞析 篇八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中心思想:

《遊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遊園不成,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不但表現了春天有着不能壓抑的生機,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

賞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柴門,好久也沒人來開門。滿園子的春色是柴門關不住的,一枝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到牆外來了。"“滿園”兩句,或實寫景緻,或暗喻所訪之人德行(滿園春色)既為己所知見(一枝紅杏),久之必為人所知。

鑑賞: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説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説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

作者介紹: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黃山奇石》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22個新詞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奇形怪狀,又是怎樣把並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

3、能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聽寫第四自然段。

4、瞭解黃山石的神奇,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認識並列段式,讀懂用並列段式寫的第3自然段。

教學難點:

理解並列段式,能根據材料初步組六:=>1段式。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意思。

2、知道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塊奇石,初步感受黃山的神奇。

3、認識並列段式,能讀懂第3自然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形狀,又是怎樣把並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

小朋友,你去過黃山嗎?可知道黃山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生答後,(師簡介黃山)奇鬆,怪石。雲海、温泉等

被稱為“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四絕”之一的“奇石”(板書)。

2.檢查預習:

(1)指名拼讀生字,給生字組同;集體認讀。

①區:強調部首

②字形辨析:

,貓”與“微”“尤”與“龍”“狀”與壯”

(2)抄寫生字1遍,認為難寫的抄寫3遍。

(3)交流如何巧記難字。

3、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聽課文第1自然段錄音,思考:

這段話共兒句?哪一句總寫了黃山石的神奇?哪個詞點明瞭在黃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給“尤其”找個近義詞。

(2)繼續聽課文錄音,思考:

課文介紹了黃山的哪些奇石?用“——”劃下來。

(3)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粘貼寫有奇石名稱的小卡片…

(4)討論: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塊奇石?(根據回答師將“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移至前面)

(5)這4塊奇石分別在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在卡片前,師標上段序)

(6)你覺得文中哪個段落與眾不同?為什麼?(第3自然段寫了兩塊奇石,而2,4段各寫了一塊)

4、研讀第3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3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指導學生認識並列段式

(2)學習“單元學習提示”,説説:並列段式可分幾步來學?討論後出示小黑板:

①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

②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③這幾個內容是怎樣連接的?

(3)根據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

②這兩個內容分別是怎樣寫的?

③這兩個內容是怎樣連接起來的呢?

默讀,用“~~”劃出這句話,並圈出最重要的連接詞。

指導朗讀這句話。

你能把“更有趣”換個詞説説嗎?

(4)小結:口頭完成作業本上第5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2、4兩個自然段,能嘗試根據材料把2、4兩段組合成一個並列段式。

2、進一步感受黃山石的神奇。

教學過程

1、複習。

2、指名讀,討論:

①課文第2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句話具體寫“猴子觀海”?

②課文圍繞“猴子觀海寫了哪幾方面內容?

在那裏“觀海”“陡峭”是什麼意思?看看課文插圖中哪個地方最陡峭,把這個詞寫上去。

觀什麼“海“(雲海)

怎樣“觀海”?

③你認為“猴子觀海”這塊石頭奇在哪裏?

(a像:外形像;b有情趣:雲海壯觀,猴子觀海入了迷)

(2)指導朗讀。背誦這段話,體會“猴子觀海”的神奇。

3、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讀第4自然段。

(2)(出示“金雞叫大都”投影片)討論:

①“金雞叫天都”與前面介紹的幾塊奇石有什麼不同之處?(“金雞叫大都”由幾塊石頭組成?)

②為什麼把這一組石頭叫做“金雞叫天都”?

這一組石頭的形狀酷似引頸啼叫的雄雞

太陽升起後,石頭金光閃閃,顏色也酷似雄雞

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4、遷移訓練。

(1)我們學過的第3自然段是並列段式,

第3課時你能根據並列段式的特點,把2,4兩個自然段也組合成並列段式嗎?(把“猴子觀海”與“金雞叫大部”兩張卡片放在一起)

(2)討論:如何組合?

(把兩段話合併在一起,中間加連接句)

(3)

投影出示兩段活。

(4)指名練加連接句,然後連起來讀讀全段話,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最後一句,“不用説,……”要去掉,因為這個意思連接句中已説明了)

(5)請用上你喜歡的連接句,把2,4兩個自然段連起來説一説。

5、作業:

(1)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2)完成《作業本》第4題。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最後一段話;仿説一段話,介紹兩塊奇石。

2.感受黃山石的神奇,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3.聽寫第4自然段,指導完成有關作業。

教學過程

1.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完成作業本第1題)。

(2)聽寫課文第4自然段(作業本第6題)。

校對,訂正。

2.學習課文最後一段,仿説練習。

(1)師談:上兩節課,我們欣賞了“猴子觀海”、“仙桃石”、“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4塊黃山奇石,黃山奇石是否就這些呢?

齊讀第5自然段,討論:

黃山的奇石很多,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出示黃山全景投影。

①辨認“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②試給你看到的巖石起名。

(3)仿説練習。

①複習第3自然段結構特點。

②仿説。

a,如何説?(“天狗望月”——天狗十月亮……)

b,想象形狀。顏色。動作。服裝等,把幾方面寫具體。

c,中間用一句話把這兩方面內容連接起來。

③練説。

各自準備一指名説,集體評議一同桌互説。

3、總結全文:

黃山石奇在哪裏?

師小結:

黃山石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有機會,大幾家不妨親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會陶醉期間的。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5、質疑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