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39—40“什麼是面積”

教學目標:

通過對具體實物和平面圖形的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周長的含義,引入面積

1、複習“周長”含義

師出示一本數學課本,問:數學封面是一個什麼圖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長來嗎?

師請一名學生上來摸一摸,其餘評價。

2、引入“面積”

師:封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一週包含裏面的這些地方嗎?

那麼這些地方又叫什麼呢?

3、師摸着數學書封面的表面,説明:數學封面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板書: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是面積”(再板書:什麼是)

二、認識面積的含義

1、感性認識

(1)課件逐一出示硬幣、樹葉、湖面的圖片。

問:它的面積在哪裏?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請學生上台邊摸邊説,其餘評價。

(2)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3)舉生活中的例子。

問:你能舉一個其它物體的面積嗎?

2、抽象出圖形

(1)在上述的圖形中抽象出圖形。

問:其實,我們沿着湖邊描一圈,就可以得到這個圖形。樹葉、硬幣的表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辦法,得到這些圖形。你知道它們都叫做什麼圖形嗎?

(學生説不出來時,師就説明這些圖形都統稱為“封閉圖形”。)

(2)理解“封閉圖形”。

問:你怎麼理解“封閉”二字的?

你能判斷下面圖形中,哪個是封閉圖形?哪個不是?

課件出示,請學生回答,並説一説:是怎麼判斷的?

(3)歸納總結出“面積的含義”。

問:上面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説?(指着黑板的含義。)

讓學生先交流,再請學生回答。

師最後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4)指出長/正方形的面積

師拿長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個,問:這兩個還是封閉圖形嗎?

又問:你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你是怎樣知道的?

請1名學生回答。

再問:還有不同的辦法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再與同學交流,最後彙報。

(5)師課件展示學生未提及的課本的方法。

師注意強調:標準要大小統一。

問:你認為那種比較方法最好?為什麼?

師強調:用數方格的方法是我們以後重點要用的。

三、數一數,畫一畫

1、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課件出示P41“練一練”的第2題。)

請學生獨立數一數再回答,其餘評價。

2、畫一畫(課件出示P40的“畫一畫”。)。

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請幾名學生投影彙報,其餘評價。

強調面積要是7個方格。

四、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想説的,想問的?

五、練一練

1、P41“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後課件演示重疊對比的比較方法。

2、P41“練一練”的第3、4題。

先讓學生交流,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後課件演示不足一個方格的數法。

《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三年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教材通過“四個實物的比大小”、“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畫一畫”三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理解面積含義,併為後面學習面積單位及面積的計算作好鋪墊。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知識方面已經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徵,認識並會計算周長。在學習中已經積累一些動手操作經驗,已初步形成觀察、評估、驗證等能力。把握編者意圖,結合學生實際狀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對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的分析,我確定了重難點並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教材處理】

採用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説一説等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突破本課難點“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教學開始,我採用了輝煌老師的觀點—開門見山,利用學生熟悉的數學書和信息書,以及硬幣,手掌面、樹葉四個小活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到“面”上,通過孩子的摸一摸、比一比,感受一樣大、不一樣大的面,甚至包括曲面,使孩子初步感知物體的`面。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在這一小環節中,先通過老師的問題,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麼?比的又是什麼?引出“表面”,並知道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得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接着讓孩子舉例,對面積進行小結性的描述。然後藉助課件呈現將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動態過程,“這些圖形還能通過摸來感受大小嗎?它們有大小之分嗎?”由此得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這些圖形的面積。學生在認識周長時已經接觸過“封閉圖形”,我順勢將長方形塗的顏色和一部分邊線擦拭,再問學生若這裏種草,能種完嗎?這樣幫助學生理解“只有封閉圖形才有面積”,到這時學生才能初步形成面積概念。數學學習都得從實際中抽象出數學模型進行探究學習,以上的過程就是抓住了把面積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認知過程、最後再讓孩子舉例,加深對面積概念的理解。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首先通過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引出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之一觀察法,接着出現練一練的第一題及時鞏固,培養直觀估測的能力。然後出示(附頁2中圖6)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猜猜誰的面積大,意見不統一,使孩子們有了想要驗證結果的慾望,這就自然引到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中、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時,我走入其中巡視指導,並採用網友們的建議,及時評價某些孩子的方法:“你的方法真是與眾不同,你準備一下,一會兒把它介紹給大家好嗎?”這樣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在彙報時按照剪拼法、擺圖形、數格子這樣由繁到簡的順序,學生自然就體會了數格子法的簡單、這樣的順序實際是由容易理解的方法開始的,由最初的生活經驗到數學的思考過程。

三、實踐應用

在學生充分的探究完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後我出現50頁練一練的第二題,體會數格子比較面積大小的快捷。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孩子們感興趣的創意大比拼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使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收穫

本課最後讓學生説一説收穫,再次鞏固所學,達到在真正理解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