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教版新課標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多篇】

欄目: 宣傳標語 / 發佈於: / 人氣:3.15W

蘇教版新課標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多篇】

蘇教版新課標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五 篇一

《釣魚的啟示》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五、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鈎、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 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五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二

《梅花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香、漂泊、唯獨”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詞。

2、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2、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2、板書課題。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麼“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麼?

二、出示自學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

畏懼、頗負盛名、眷戀、稀罕

3、檢測課文閲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閲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閲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敍述的順序。

討論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麼?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眼淚。(板書:讀詩落淚)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板書: 珍愛梅圖)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板書: 不能回國)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板書: 贈墨梅圖)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絹。 (板書: 送梅花巾)

4、小結

六、當堂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幽”、“甚”、“衰”)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同桌或者小組同學討論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同桌討論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8分鐘後看誰學得!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查自學情況。

1、説説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書)

2、讀了這五件事,你感覺到這位老人的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的哪些詞語知道?(出示最後一段,釋“眷戀”一詞。)對這個句子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

3、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戀之心?默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寫上批註。

六、談談體會

1、學習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時候……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2)思考討論:

① “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説明什麼?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②“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麼?

a、適當解釋説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裏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着的雨絲,細得好像心裏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2、學習外祖父的另兩處落淚(即第三、五件事)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着、思念着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了卻自己的心願。

3、交流學習第二件事。

(1)師:從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中,我們感受到外祖父的愛國之心。課題寫梅花,梅花與外祖父有什麼關係?讀讀第三自然段,看體會到什麼。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鍾?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②“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麼意思?“沾污”又是什麼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d、指導朗讀,讀出對梅圖的珍愛。

4、“這清白的梅花為什麼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麼這次會大動干戈呢?教師範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説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瞭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麼?(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獨放的圖片,出示古詩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難怪外祖父這樣讚美梅花,讀句“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4)師:這僅僅是在讚美梅花嗎?是在讚美什麼?齊讀句子““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再次討論:

a、梅花的秉性象徵什麼?(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讚美的是什麼?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5)歷有氣節的人物有哪些?

(6)飽含深情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圖是為什麼?(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麼?(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學習最後一段

1、齊讀最後一段,説説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麼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你體會到了什麼?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繫。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後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2、填寫基本功。

八、板書設計:

五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三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材説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敍了毛主席1948年_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主席熱愛羣眾、關心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

文章依次記敍了三件事:讓警衞員把到別處碾米的羣眾請回來;派警衞員給碾米羣眾送去茶水;毛主席來到碾米羣眾中交談並幫羣眾推碾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文章記敍的順序;二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毛主席關心羣眾生活、處處為羣眾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風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從具體事件的記敍中,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毛主席的革命情懷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件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23_毛主席在花山

1、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説出文章中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可要求用比較簡練的話語概括出幾件事情。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從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中體會到了什麼。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實內容出發,認真仔細地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敍述的順序。

從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記敍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敍述順序很清楚。可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這三件事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安排。讓警衞員把羣眾請回來碾米,不要影響羣眾正常生活,表現了主席對羣眾的關心。進而派警衞員每天給碾米羣眾送去茶水,表現主席對羣眾的體貼、愛護。最後毛主席來到羣眾中,親手給羣眾遞去茶水、幫羣眾推碾子,表現了主席深入羣眾、和羣眾打成一片的作風。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同時這樣的敍述順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髮展過程,這樣的分析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敍述順序,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來安排。

3、本文是以寫人為主的記敍文。

作者具體寫了毛主席在花山時的三件事,體現了毛主席的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質。用具體事件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質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一種表達方法。在閲讀中應該讓學生加以體會。

4、課外可讓學生練寫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敍文。

題目自擬,要求寫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為例,要通過具體事件的記敍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防止空洞説教或作鑑定式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