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語文蘇教版教案下冊(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31K

六年級語文蘇教版教案下冊(精品多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紫藤蘿瀑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並學習“託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整體感知、片段精讀、細節品讀三個環節來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整體把握、局部深入、細節推敲層層深入的方法來品讀美文、理解主題、感悟思想。

3、情感體驗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勇於面對生活挫折與人生磨難的堅強意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通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其主旨的顯現。

2、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深化對人生的思索。

3、學習形象生動、細緻入微的景物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1、初步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讓學生學會品味語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後的情感變化。

教學方法

1、啟發式談話法。

2、朗讀法。

教學流程

◆ 導入:人們常説:“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那暗香浮動的幽蘭,那凌寒綻放的臘梅,那石縫間不屈的小草,還有大地上許多無名的野花無不藴涵着熾熱而鮮活的生命,無不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思。在女作家宗璞的筆端,小小的紫藤蘿花綻放着生命的尊嚴與蓬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駐足觀賞那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感受作者對紫藤蘿花寄予的濃濃情懷。

◆作者、作品背景簡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在清華園內長大,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_”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説《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_”後期,有短篇小説《弦上的夢》、中篇小説《三生石》,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説散文選》。1994年出版的《宗璞散文選集》是她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情深意長。

宗璞一家,在“_”期間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心頭。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她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而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構思文章的呢?【引導學生明確作者是按照“賞花—憶花—悟花”的思路來佈局文章的。】

◆ 片段精讀 細節推敲

(一)賞花

教師:同學們,作者在文章開頭就寫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是什麼讓作者如此忘情地駐足觀賞呢?我們都知道令作者忘情地駐足觀賞的正是她面前的那一樹盛開的紫藤蘿。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的?有什麼特點?下面,我們大家就帶着這個問題一起來細讀課文的1至6自然段。【在學生深入閲讀、仔細思考、暢所欲言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作者運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來細緻地描寫紫藤蘿:1、順序上:由整體到局部,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等;2、修辭上:比喻、擬人、排比等。特點:繁花似錦、生機勃勃。】

教師: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不僅僅是描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盛開的紫藤蘿花,深受啟示,撫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

下面我們深入細緻地研討一下課文,看看紫藤蘿在哪些方面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影響?為什麼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會產生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作者由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了寧靜與喜悦;是因為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紫藤蘿令作者沉浸,讓作者鼓舞、使作者興奮。】

(二)憶花

教師:觀賞着眼前的紫藤蘿,作者想起了她家門前的那一株紫藤蘿曾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為什麼會對紫藤蘿產生如此濃厚的感情呢?【“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株大紫藤蘿,後來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麼多年,紫藤蘿花又盛開了。作者通過紫藤蘿的變遷,聯想到類似的家庭境狀和人生際遇,觸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隨之起伏湧動。】

教師:聯繫前面的背景材料,大家説説紫藤蘿的命運有什麼象徵意義。【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

(三)悟花

教師: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引導學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內容,並理解。面對眼前盛開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觸景生情:儘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蘿一樣,有着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重要的是現在,一切都像紫藤蘿一樣,好起來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昇華,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認識。】

教師:請問“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哲理呢?【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課堂小結

在人的一生中,誰都難免遭遇一些苦難與挫折。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積小流才能成江河。每一個人都是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分子,只有人人都奮發圖強,我們的四化大業才能燦爛而輝煌。

◆佈置作業

1、積累一些有關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的名言警句與詩詞,隨時提醒我們自己快樂地生活着。

2、寫一篇如何應對苦難的隨筆。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孔子游春》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藉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邊濃濃的春意。

2、體會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説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藴含的道理,走進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和藝術氣息,感受語文學習的博大和美麗。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吟春誦春,引入春景。

1、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首歌吧。會唱的跟在後面唱,不會的哼哼也行。

2、春天,彷彿是大自然的精靈,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粧點着世間萬物。你們能找到春天嗎?“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國還是一個文化的國度,你能從詩歌之中找到春天嗎?

3、在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中,也有一段寫春的語句,找出來讀讀看,看什麼地方打動了你,撥動了我們的心絃。

4、出示:

陽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邊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的春風像優美的琴聲,在給翩翩到來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髮,温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

(1)説説,感動你的是什麼?哪個詞?

(2)在作者的筆下,大自然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引導想象,描述自己腦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還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導讀:這是一位美麗的母親……這是一位多情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4)配樂朗讀。

(5)讀到這個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愛的一首歌,或許,我們在欣賞完這首歌后,我們對這段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讀課文。

(7)過渡:這麼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學們對春天的美好回憶和無限嚮往,這位偉大的母親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讚頌的地方。我們也能用這詩一般的語言讚美她嗎?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論水

過渡:就在這美麗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來這兒盡情地遊玩。他們在遊玩之時都談論了些什麼呢?

(1)瞭解一個人的心靈世界,走進一個人的心靈世界,讀讀他的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讓我們憑藉着孔子的話,走進孔子偉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説;“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温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 2 )指名讀。

( 3 )你知道孔子的這番宏論是圍繞哪兩個字來展開的嗎?

( 4 )你又知道孔子的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展開的嗎?

( 5 )為什麼説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種精神?

( 6 )你能圍繞其中的一點説説你的理解嗎?

( 7 )相機指導朗讀,引導深入理解。

( 8 )同學們,孔子僅僅讚美的是這泗水河裏的水嗎?他讚美的是水的精神,更準確地説是諸如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這樣被他稱之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 9 )什麼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壯懷激烈的人,那是虛懷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踐行實自已這顆“君子”的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0)同學們,孔子,這是單單説給學生們聽的嗎?不,他也是説給自己聽的呀,那也是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説這句話的時候,孔子47歲。一個四十七歲的人還對自己精神的修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是多麼了不起啊。

(11)也正是孔子這偉大的精神,贏得了歷史的高度評價——(出示)

此時此刻,你想説什麼呢?

(12)還記得課前聽的《論語》嗎?這就 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語錄的,這是我們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食糧,想讀嗎?讓我們一起來讀。孔子還有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四、教學結束:

讓我們帶着對孔子的崇敬,再讀一遍。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莫泊桑拜師》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生生字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簡介莫泊桑。

2、談話導入:像莫泊桑這樣的大作家,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那麼,莫泊桑是怎樣拜師學習寫作的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師的經過。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師的結果。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莫泊桑為什麼要拜師?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莫泊從小就熱愛寫作?(酷愛、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對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色,他的心情怎樣?(焦急萬分)

4、簡介福樓拜。

5、用自己的話説説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6、指導朗讀。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2。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講讀第二段

1、教師範讀。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樓拜家中求教的情況)

3、福樓拜每次都説了些什麼?所説的話中哪句話最關鍵?默讀課文後回答。

1)朗讀第一句:“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

①福樓拜是針對什麼説這句話的?

②從他直截了當地説,可以看出福樓拜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福樓拜認為必須怎樣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讀第二句:“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呢?”

①福樓拜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句話的?

②莫泊是怎樣的心情?

③指導朗讀福樓拜講的這句話,想象福樓拜那娓娓道來的樣子,對“滔滔不絕”加深感悟。

④指導分角色朗讀,結合幻燈片,將師生對話的情景再現出來。

3)朗讀第三句話:“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①為什麼説這句話在這段中最關鍵?下面的哪些話分別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②這些再次説明福樓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③對福樓拜的教誨,莫泊桑有什麼反應?説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④指導朗讀。

4、小結:課文寫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共寫了他三次求教的情況,着重寫了師生二人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看出什麼?

(一是師生二人一個善教一個勤學的特點,二是寫好作品必須從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思考:莫泊桑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2、齊讀,進一步體會莫泊桑的勤奮好學。

四、討論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你打算今後怎樣向莫泊桑學習?

請學生上台各抒已見,師適當表揚鼓勵。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4。

2、朗讀課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理想的風箏》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係,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實物)風箏一隻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麼?”(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麼你在放風箏時的心裏感受是怎樣的?請説一説。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徵(板書:14_

理想的風箏)。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彙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為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脱手”,“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説説為什麼?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後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並試着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螢火蟲》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體會説明文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瞭解説明文的論述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把握説明文的寫作方法。2.體會説明文的寫作語言。

教學重難點:1.理清課文思路。2.瞭解説明文的論述手法。

教學難點: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 教學方法:問題討論法

●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用音頻伊能靜的《螢火蟲》導入課文。

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賈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寧。從1931年《鳥與文學》問世,到臨終前出版的《花與文學》為止,60年間創作及譯作近300萬了的作品。自1934年,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誌,開闢“科學小品”專欄起,賈祖璋與周建人、顧均正等人就為這個欄目撰寫科學小品:同時為開時書店編寫了多種動植物學課本。艱辛地做着拓荒與啟蒙的工作。

2、粗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開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讀者帶人了夏夜鄉間優美的環境中,極富感情地記敍了幼時的遊戲:捉了螢火蟲,然後用鴨蛋殼裝起來做成小燈籠……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的回憶引出了下文對螢火蟲的説明。

接下來,作者用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螢火蟲的種類、它的繁衍情況、生活習性以及它能夠發光的特性。

然後,作者詳細的介紹了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最後,作者把對螢火蟲的探索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繫在一起。

二、精讀課文

1、作者為什麼要澄清螢火蟲“出身”的問題?

提示:在介紹螢火蟲這種可愛的小昆蟲時,作者先談到了古書及雜誌上關於腐草為螢的説法。他認為這種説法還缺乏實證,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科學探究。而事實上,始終沒有確鑿的材料能夠證明這種説法是正確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螢火蟲的“出身”問題。這一段文字,作者從螢火蟲的起源説起,顯然是有所考慮的,它不僅可以滿足讀者溯本求源的認知願望,而且告訴讀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時期,要經過去偽存真、逐步深入的過程。同時也告訴我們,瞭解認識事物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2、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什麼?

提示:作者從其生理機制的角度作了科學的説明,即:螢火蟲發光是區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這個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細胞,細胞裏有叫做“螢火體”的黃色顆粒。這些黃色顆粒遇到氧氣就發生化學反應而發光。這詮釋裏面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準確而全面。

3、作者是怎樣描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的?

提示: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現象人手,進而引出人們的對其探求過程的説明,這樣安排説明順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其中使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使説明的內容準確嚴密。

4、作者把螢火蟲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繫在一起,有什麼好處?

提示:此文在寫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對往事的記,描繪,也有對螢火蟲的介紹,同時包含了對故鄉的牽掛。這樣不僅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富於感情,吸引讀者。

三、研討欣賞

體會説明文的語言。

1、原來螢有許多種數,全世界所產能夠發光的螢有二千種,形態相像而不能發光的也有二千種。

2、幼蟲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蟲普通位於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層淡黃色透明質硬的薄膜……

3、故鄉的螢火蟲更是一年,二年,幾乎十年沒有見過了,最近家中來信説:三月沒有雨,田裏的稻都已枯死,桑樹也有許多枯萎了。

提示:説明文的語言要準確、簡潔。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

1、能夠發光的,不能發光的 2.大抵 3.幾乎

(課堂總結)

這是一篇內容較為豐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螢火蟲的知識,除此之外,作者還記敍了“我”與螢火蟲有關的往事,抒寫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點是把記敍、描寫與科學的説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時兼有趣味性與科學性,可以使讀者在饒有情趣地閲讀中獲得科學知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