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1

這是一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進行的實踐研討課。傳統的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注重的是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製作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在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觀念的培養,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有了意識,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很難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問題解決中領悟和體會,所以本節課教學中我力爭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教學這節課時,學生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學生在單式、複式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複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中學習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從中體會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應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

通過一個問題:單、雙手投球哪個更遠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對事物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平台,體現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髮現大多數人單手投球比雙手要遠的同時,也學會了判斷一件事情的結果不能從一方面下結論。在習題設計上,通過調查班級同學喜歡吃各類水果的情況這一拓展練習,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雖有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數學語言要更為精練,問題的針對性要更強,才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2、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中先由學生已有的統計知識入手,回顧了學生以前學過統計知識,各種統計方法的特點,再出示信息窗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縱向比較,然後讓學生進行橫向比較,發現比較的不方便,在此基礎上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並從中得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另一特點:便於比較。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分析統計圖的發展趨勢,從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我採取了小組討論、同位交流、自己的靜思等多種教學形式,但在彙報交流時,形式仍然非常單一,一個學生在前面彙報,其他學生只能做忠實的聽眾。但是班裏學生很多,不可能讓每位同學都上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怎樣處理這種矛盾,是今後教學中應思考的問題。例如今天這節課中,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為小老師,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課堂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

學生對於通過觀察獲得信息掌握得不錯,只是在練習中發現學生在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出現了以下問題:

1、不認真看圖例,全部畫成了實線。

2、數據沒標。

3、在找點時沒發現沒弄清單位長度的多少,在找點時發生了錯誤。

4、忘記寫統計日期。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

課後,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感觸最深的是:要培養學生合作後正確交流的習慣,實現合作需要。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而展現自我,探索真理,但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見解,就是“説”,這種“説”的能力包括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組織能力等,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甚至生活中不斷地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

2、學會傾聽他人的習慣。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説的重點和問題,才能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本課中,有個同學的統計方法用起來較麻煩易出錯,但是她並沒有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觀點,取人之長為己用,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3

《折線統計圖》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非典資料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在探索中認識折線統計圖

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通過重點認識點和線來了解折線統計圖,並説説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折線統計圖,並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練習中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練習部分,我設計的練習都是與生活密切聯繫的,讓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用處確實是很廣,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4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繫生活實際,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本節課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我在課前的談話利用學生熟悉的旅遊景點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走進這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折線統計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的手段,有意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形成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呈現過程,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和經歷由條形統計圖演變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現知識遷移的過程。加之學生剛剛認識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繪成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旅遊人數和不同時間同一地點旅遊人數兩組數據,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特點,激發學生體驗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選擇要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哪種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課標中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課中的例題預測20xx年來陝西旅遊人數的預測,練習中預測病人體温,天氣情況等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後回顧反思,存在不足:

1、忽視很多小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滲透掉了。如:看到折線統計圖,你有什麼疑問?用手勢表示趨勢時,除了上升趨勢,還有下降趨勢,水平趨勢,波動趨勢等,通過多種這些高低起伏的線段手勢,更能讓學生看出數量間整體的變化趨勢。

2、語言表達不精練,問題設計不精準,導致個別地方學生理解不透提問意圖。

3、教學重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除了對摺線統計圖特點的分析外,在對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突破不夠。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5

折線統計圖是國小階段統計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後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着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條形統計圖的最大特點是:它可以清晰地呈現不同類別中統計量的數量,不同的類別之間沒有次序關係,即使改變不同類別在條形統計圖中的次序,也不改變其本質。條形統計圖適用於不同類別中統計量大小的比較。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晰呈現數量的多少,還清晰地表現數量增減的變化情況,它關鍵在於描述時間或次序關係及統計量數量的變化情況,並用來預測。它的橫軸通常是依時間或次序的先後排列的,若改變其順序則往往會失去原來的意義。折線統計圖適用於表示隨着時間或次序逐漸變化的統計量。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題進行了處理,選取了學校體育比賽中的踢毽子比賽,聰聰和明明兩位同學的訓練成績。另一方面兩位同學的統計圖有利於新課中對比預測,用一個事例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且出示兩位同學的條形統計圖後,出示一位學生跳繩成績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猜一猜,這一環節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認識了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演化過程,且採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揮,而對於每個學生獨特的,我又不急於給予評價孰優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如在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繪製折線統計圖),去探索,去講解,最後,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這樣的課堂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共性的發展,還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人性的張揚搭建了舞台。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6

統計圖是統計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掌握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終身受益,而國小階段統計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單式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後進行教學的,但是單式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着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條形統計圖側重於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單式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裏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提供了某市中國小生幾年來參觀科技展的人數,經過課前調研發現,學生沒有集體去過科技館,對此不太感興趣。如此看來,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國剛剛放映完畢,自2009年1月16日首映以來,首週末票房就突破3000萬元,成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國產動畫影片,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我就抓住這一點,把觀看本片的近期人數增減變化情況作為素材,把工作人員統計的人數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呈現,進而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聽到此話題,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非常強烈。

(二)注重在對比中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

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環節,自認為較成功的一點是動畫演示由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過程,既使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又整體上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學生剛剛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繪成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本節課有必要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那就是讓學生把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一個初步的對比,仔細觀察説出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異同。體會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點是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練習中出示了三個統計表,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來判斷用什麼樣的統計圖呈現更合適呢?在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時,聯繫實際,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並在這樣的對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使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單式折線統計圖,説一説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折線統計圖,並播放生活中的統計圖,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結合有關的單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讓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四)存在的不足:

這節課在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環節上有些拖泥帶水,以至於畫法環節沒有實施,只能挪到下一節課進行。在有些語言上還有待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