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28K

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P126~ 12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並能做出合理推測,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經歷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產生過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在讀圖、比較和分析中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統計帶給人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

1、會分析發展趨勢,通過分析能進行簡單預測,掌握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理解圖例的作用。

2、會分析發展趨勢,通過分析能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統計表,引入。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明山區踢毽跳繩比賽就要舉行了,我們學校也開始了運動員的選拔工作。我班的郝聽與馬瑋澤同學也在被選之列,體育田老師將郝聽和馬瑋澤兩位同學最近兩星期踢毽的測試成績記錄如下:(課件)表略

你從表中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2、出示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圖、表對照感受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板書:折線統計圖 數量增減變化)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對比感受,發現問題

郝聽與馬瑋澤兩人哪天的成績相同?哪天兩人成績相差最多?你能一下子就看出來嗎?(學生回答:不能或不容易)

那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引導學生説出將兩個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個統計圖)

要合併成一個統計圖,簡單(課件演示兩個統計圖合併在一起的過程)。現在可以了嗎?

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合併在一起的統計圖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

①、統計圖的標題。(改為:郝聽、馬瑋澤兩名學生近兩週踢毽測試成績統計圖)

②、統計圖的圖例。(統計圖中的折線全都是實線,很難進行區分,所以我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同一支筆可以用虛線和實線做區分。為了告訴看圖人每一條折線所表示的'對象我們需要事先確定誰用什麼線表示,我們把它叫做圖例,寫在統計圖標題的下面。)

2、完善課題、區別比較。

好了經過大家一翻周密的思考,我們已經把這兩個統計圖合併好了,誰來給這種新的折線統計圖取一個恰當的名字?(板書:複式折線統計圖)

組織學生説説複式折線統計圖對比單式折線統計圖所具有的新的優點

3、分析預測。

現在你能回答剛才老師提問的問題了嗎?

問題:

(1)郝聽與馬瑋澤兩人哪天的成績相同?哪天兩人成績相差最多?(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學生到前面來指出)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郝聽和馬瑋澤的成績分別呈現什麼變化趨勢?誰的進步幅度大?(郝聽和馬瑋澤的成績都呈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郝聽是穩步提高,馬瑋澤是忽高忽低。)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請學生用手勢表示忽高忽低的動作。

(4)你能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嗎?為什麼呢?

4、小結。

三、應用實踐、拓展延伸

1、走進生活

學生展示交流生活中收集到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從中發現並解決統計圖中存在的數學問題。

2、實踐嘗試

宏宇電器2008年1-9月兩種品牌彩電月銷售量統計如下表:

表略

1)、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①、反饋學生畫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同桌進行互評。

②、投影出示學生的作品。

機動:

2)、根據統計圖中得到的直觀信息回答問題

①、哪個月兩種品牌彩電銷量相差最小?

②、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如果你是商場經理,這個統計圖對你有什麼幫助?為什麼呢?

看來複式折線統計圖對於商家的作用還真不小呢!

那你覺得學會複式折線統計圖對於自己以後的學習、生活會有什麼幫助呢?(大家説的都很對,其實,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比如:股票走勢圖、心電圖等等學會了它,我們就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問題了。)

四、歸納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讀統計圖,分析、比較統計圖的特徵的過程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2、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3、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在表述和交流數據中的作用,能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

教學重難點:

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讀統計表

1、讓學生讀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表。

2、交流從表中得到的數學信息。

讀統計圖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兩幅折線統計圖。

2、看圖回答問題

(1)這兩幅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從兩幅圖中分別瞭解到哪些信息?

(2)我國男女人數的差距有什麼變化?你從中想到了什麼?

(3)我國人口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預測一下:到2010年我國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完成統計圖

1、看書,讓學生了解表中的內容。

2、觀察未完成的統計圖,瞭解圖中不同顏色的點表示什麼?

3、完成統計圖。

4、交流,展示。

5、看圖回答問題。

6、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

練一練

1、先讀統計表,瞭解表中得數據信息。

2、提出製圖要求,鼓勵學生嘗試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圖回答問題,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做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複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

(2)出示折線統計圖。這是什麼類型的統計圖?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你能猜一猜我們會學什麼樣的折線統計圖嗎?

二、例題講解

1、出示青島市降水量圖

觀察:

①你能説出青島市這一年那個月降水量最多?那個月降水量最少嗎?

②從圖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還知道了什麼?

(你能説一説青島市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減變化嗎?)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圖

①從圖中你又能瞭解哪些信息?

②談話:圖中各有幾條折線,像這樣的叫單式折線統計圖。

誰能説説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多少,增減變化)

2、下面把兩幅圖放在一起比。

①繼續觀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們為什麼不能很快的回答?(發表意見)

指出:每幅圖只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情況。

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那合成的統計圖叫什麼統計圖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嗎?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説,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複式”,完成課題書)

3、出示:逐步呈現

(添加圖例——添加折線及數據——修改名稱)

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複式折線統計圖提問:

①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

②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④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説明了什麼?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説明了什麼?指出: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於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自主閲讀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組裏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統計圖的圖例告訴我們什麼?男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趨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這裏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這幅統計圖統計的的是什麼內容?你對“我國6—12歲國小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樣理解的?)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你認為我國6—12歲的國小生,是男生身高增長的快,還是女生身高增長得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大約幾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麼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於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麼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縱軸上的標尺一格表示多少釐米?而110釐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樣表示的?這幅圖為什麼不從0釐米開始向上5釐米5釐米地一直畫到155釐米,或者每格表示20釐米從1釐米畫到160釐米?)

談話:為了是繪製的統計圖更加美觀,更能突出地顯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有時就像這幅圖一樣,把標尺省略一部分。

(二)、課件出示某家電商場a、b兩種品牌彩電銷售量統計圖。

1、情景介紹:假設你是位蘇寧電器家電櫃的部門經理,“五一”期間電器比較好買,現在倉庫裏電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廠家進一批電器來銷售。

2、問:你會選擇哪一家呢?(口説無憑,要拿出數據來説話。)

3、小結:看來學習統計圖還真有用。

(三)、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麼?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温”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你是怎麼知道的?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温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緻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温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後,不要忘記填寫製圖日期。)

(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問:你認為要準確無誤的繪製這幅折線統計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來給同學們提個醒!)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回答這兩個問題時,你是看統計表還是看統計圖回答的?為什麼?這説明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麼優點?

(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及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更有利於對數據的分析和比較)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穫?

你認為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五、自選作業

1、請把你和同桌家裏近六個月來的電費統計出來,作成折線統計圖,並作出分析。

2、結合今天的課程,寫一篇數學日記《生活中的好朋友——複式折線統計圖》。

這篇教案是取自趙老師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後,有幾點感想:

一是統計表的內容不能太單一。

二是統計表的內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聯繫才有意義和現實價值。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四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

新課開始我就講述了最近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氣候、降水量等與生活的關係。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們的情感。然後我各出示了兩幅我們鎮江市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來觀察、談論,由於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説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我覺得這樣處理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説:“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説:“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鎮江、青島兩個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裏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着都叫着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聲,然後我出示了一幅簡單合在一起的統計圖,面對這幅亂七八糟的統計圖,請學生自己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説的各種修改意見,一下子就把複式統計圖的重點和特徵都得了出來,讓我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比如在統計男女生的身高時,在談論了題中的問題後,我又問:“對於那些比全國平均身高低的同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看着這張統計圖,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覺得這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麼?”這樣,就把問題進一步得以延伸,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初步體驗極限的思想,另外也是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    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提供了2000年月平均氣温的記錄,但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他們已經上六年級了,幾年來,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了學校的發展和進步,而學校幾年來的一些事情變化的數據也很好調查和蒐集,而這些數據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呈現,也可以繪製成折線統計圖,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學生繪製完條形統計圖之後,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到了另外的世界,“這樣的數據還可以用別的形式統計圖呈現嗎?”使學生打開思路,展開聯想,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討折線統計圖的慾望。

(二)在探索中繪製折線統計圖

當有人想到了折線統計圖時,我有意讓學生猜測和試畫折線的樣子,再給學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所感知,為學生進一步探索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奠定知識基礎。再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嘗試繪製折線統計圖,完成折線統計圖。

接着,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並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正確分析,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讓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例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最近,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怎麼降水了,旱情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為災區人民捐了款,是嗎。看來,降水量、氣温等自然現象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我們鎮江市的降水量統計圖,就是這個數據有點久了,是2003年的。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提問: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是什麼? mm是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毫米”。

(3)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我們鎮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2、出示例圖2。

(1)這裏還有一張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統計圖,(出示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瞭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青島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通過對剛才2幅統計圖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4、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不能,如果能則通過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

5、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很快比較出來嗎? (生:合在一起,製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問:就這樣一合嗎?有什麼問題嗎?(你覺得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小組交流,指名彙報,相機出示:①標題;②實線和虛線;③統計圖右上角的“鎮江和青島區別圖例”。

(3)出示修改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4)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完成板書)

6、分別出示教材上的三個問題:班內交流,

①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組內交流,説説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較相應月份的點,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作出判斷。

(必要時,還需計算一下)

②從圖中你還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可從各月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7、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這樣一張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方便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板書)

三、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師: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統計男、女學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請同學們來看這幅圖。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讓我們來了解我國6~12歲國小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學生看圖理解,組織全班交流:

①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②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問:

①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②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比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麼樣?

③對低於平均身高的同學,你有什麼話想説嗎?(教育:不挑食,使營養均衡,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3)強調:在6—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歲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長要快,10—12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過了男生。

(4)拓展:對於這張圖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兩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麼?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下面再用折線統計圖來研究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週中的氣温變化情況。

(1)指明讀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麼?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

1、怎樣確定表示每個數據的點的位置?

2、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指名學生口答問題,並展示學生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提問: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①描點;②標數;③實線和虛線的區分(畫線用直尺);④統計時間。)

相機板書:描點、標數、連線、統計時間

(5)提醒學生:完成複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温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緻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温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後,不要忘記填寫製圖日期。

(6)媒體出示折線統計圖:看看老師是怎麼畫的!

(7)看圖回答三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①這一週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這幾天的最高氣温是怎樣變化的?最低氣温呢?

(8)回答上面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為什麼?

五、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折線表示,與普通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能方便兩組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

質疑:複式折線統計圖只能用兩條折線嗎?(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有時也可能有三組數據,用三條折線來描述。)

2、課堂作業:小練習冊

板書:

複式折線統計圖

表示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便於比較

描點、標數、連線、日期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測。

2、在統計過程中,培養學生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通過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難點:

能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合理的預測。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每個學生一張畫有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對北京奧運會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

(開幕式、閉幕式、比賽現場)

你知道這是第多少屆夏季奧運會嗎?

你知道這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隊取得多少枚金牌嗎?

其實,我國自1984年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以來,經歷了連續7屆比賽,在這7屆比賽中,我國奧運健兒獲得了許多金牌。

二、探究新知

1、單式折線統計圖

(1)出示1

請看,這是1984—2008年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1984—2008年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教師:以上統計表可以做成哪種統計圖?理由是什麼?

如果想看出數據的變化趨勢,製成哪種統計圖比較合適?

你能説説怎樣畫嗎?(描點、標數據、連線)

(2)小組合作

要求:二人共同商量,一人執筆,一人檢查。

展示:投影出示。

(3)回答問題。(為了便於觀看,課件出示)

教師:中國在哪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數最多?哪屆做少?

最多的一屆和最少的一屆相差多少?

中國代表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數的總體趨勢怎樣?

(4)你知道在奧運會上中國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是哪國嗎?

這是“金牌大户”美國在這7屆比賽中,獲得金牌數的情況。

1984—2008年奧運會美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教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能獲得有關美國的哪些信息?

2、複式折線統計圖

(1)質疑

教師:中國和美國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獎牌相差最多?

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獎牌相差最少?

教師:同學們這樣容易比較嗎?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較?

(把兩幅圖合為一幅)

(2)合併

教師: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就將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為一幅。

(3)細化要求:(進一步質疑)

教師:我們來看一下這張複式折線統計圖,你覺得還有沒有值得我們進一步修改的地方?(學生如果能想到,最好。如果不能,則教師引導)

①圖例

教師:這個複式折線統計圖上有兩條折線,你能分出哪一條代表中國,哪一條表示美國嗎?怎麼辦呢?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往往會用線的虛實、折線的顏色、對應點的形狀等方法來區分各條折線。並把區分的方法用簡單的圖例表示在折線統計圖上。

②標題

教師:你能告訴大家這是一幅表示什麼內容的統計圖嗎?(加標題)

3、點明課題

只用一條折線表示的叫做單式折線統計圖。像這樣,一個統計圖中用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數據的,我們稱它為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複式折線統計圖)

4、回答問題(為了便於觀看,出示教師做的統計圖)

教師:這次我們可以輕鬆回答問題了。

(1)哪一屆奧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多?哪一屆相差最少?

(2)複式折線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比較,它們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5、教師小結

同學們今天開動腦筋,學會了一種新的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

三、鞏固提高

教師:為了增強體質,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天穆國小開展了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的秋季運動會,你願意來天穆國小看看嗎?

1、以下是穆欣和回媛媛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一個星期進行訓練的情況。

(1)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績相差多少?第7天呢?

(3)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繩成績呈現什麼變化趨勢?

(4)你能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嗎?

(5)揭示結果:穆欣獲勝。

2、這是“奧運我先行”學生運動會上五(1)班、五(2)班參加籃球比賽前4場的成績。

(1)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製成哪種統計圖合適?

(2)如何製作呢?你能不能提示給同學們製作時應該注意什麼。

(3)小組製作

提出要求

根據自己組內情況可以一人制作,一人檢查:也可以每人制作一個班級的折線。

(4)回答問題

兩個班的籃球隊第一場比賽時成績相差多少?第四場呢?

兩個班級的變化呈怎樣的趨勢?

從圖中看到兩隊的比分怎樣?

你能預測第五場決勝局的成績嗎?

揭示比賽結果。

預測只是根據事物的變化趨勢進行合理的推斷,但並不是最終的結果。最後的結果還要取決於運動員在比賽時的身體、心情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俗話説“勝敗乃兵家常事”嗎!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一樣,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否定自己,只要相信自己,你就會成為人生旅途中的勝者。

四、課堂小結

説説這節課後,你對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認識?

簡短的師生、生生評價。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七

説一説

鼓勵學生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回答問題,體會複式折線圖的特點。

(1)兩城市5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230毫米;

(2)兩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7月份、8月份;

(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情況是從1月到8月呈現上升趨勢,其中1至4月上升平緩,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劇下降,之後呈現平緩下降趨勢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情況是1至5月呈現快速上升趨勢,5月達到最高值,從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續下降。

(4)從總體上看,甲、乙兩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甲城市只有一個“峯”,而乙城市有兩個“峯”。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關注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佈的不同。

試一試

先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然後説一説能從統計圖中獲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1)最高月平均氣温甲市出現在7月,乙市出現在1月。

(2)甲、乙兩市最高月平均氣温相差1℃。

(3)4月和10月,甲、乙兩市月平均氣温相同,有5個月乙市月平均氣温高於甲市,其餘5個月乙市月平均氣温低於甲市。

(4)甲市月平均氣温從1月到7月一直上升,到7月達到最高,從8月開始到12月一直在下降;乙地月平均氣温1月最高,然後從1月到8月一直下降,到8月達到最低,從9月開始到12月一直在上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地理知識,推斷甲市在北半球,乙市在南半球。

(5)從總體上看,甲、乙兩市的月平均氣温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甲市是先上升後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後上升。

實踐活動

一般來説,學生每年都要測量身高,這為學習統計提供了很好的數據資源,因此測量身高的活動可以貫穿整個國小學習階段,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要求有所不同。希望學生把每年測量身高的數據都保留下來,養成保存資料的習慣。本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運用學習的複式統計圖來描述數據,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

(1)教師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上課時首先指導學生將全班同學的身高進行彙總,完成統計表。教材提供了一個身高段的劃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身高段。

(2)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以及統計圖的特點,選擇用複式條形圖來描述數據。

(3)教師應鼓勵學生結合彙總後的數據和統計圖發現信息,比較男女生身高分佈的不同。比如,男女生分別在哪個身高段的人數最多;男女生最高最矮分別相差了多少(這實際上就是中學所學的“極差”)。教材還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高位於全班身高的哪個位置,學生可以回答位於哪個身高段,也可以從圖中直觀看到,自己的身高是位於男生(或女生)的平均水平之下還是之上。

(4)教材提供了某學校六(1)班男生、女生身高分佈的照片,以直觀的形式表示了各身高段學生的人數。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班和這個班身高的分佈進行比較,還可以分析從總體上看哪個班的身高高一些。如果學生感興趣的話,教師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學的身高情況拍成照片。

(5)使學生體會到數據統計的作用,學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應肯定。比如身高的範圍可以幫助設計者確定設計哪些尺碼的衣服;不同身高段的人數比例可以幫助設計者確定不同尺碼衣服的數量的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