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多篇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 篇一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複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進而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且應用於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於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國小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麼方法才能一目瞭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於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併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併成一幅圖,那麼合併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麼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着,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製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並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並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後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麼?再將複式折線統計圖合併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後指導學生完成了複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着自己製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着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後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複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於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雲兩名同學10天裏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於比較的特點,並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後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着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製作和交流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徵及作用。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二

整堂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的,結合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課堂上利用同一內容兩種統計圖來表示發現各自的特點,在學生髮現了折線統計圖實力用點來表示數量多少的時候,就擦去折線,讓學生看看折線統計圖的折線能起到什麼作用,從而明確折線統計圖的折線是用來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並且折線上升是增加下降是減少,折線越陡變得越兇,這舉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所在。

在課堂上就曾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在第一堂課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沒有把學生的重點環節放在讀圖的練習上,特別是點和折線的差異,就如例1的兩個小題,第一個小題就是問具體的數量利用點來回答,而第二個小題就是問數量的變化情況,需要用折線來回答,這就點和折線的不同。所以在以後的備課中,還要進一步的加強對教材的認識,更好的明確課堂的教學重點難點,並在課堂上利用多個環節進行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三

本節課內容是在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的知識點是在同一個圖中要表示兩種不同的數。

首先,要用兩種不同的線來表示不同的數量,然後再正確畫圖的基礎上,要從圖中發現一些正確的信息,並加以分析,得出有用的結論。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搜集、處理數據和作出適當的選擇與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中,我首先回顧了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點有利於後面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單式折線統計圖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變化過程,瞭解複式圖的優勢。在研究完畫法和特點後再進行看圖分析數據的訓練體現統計圖的應用功能。

這節課有兩個重點設計,一是單式折線統計圖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變化過程,中間我加入了很多元素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自主畫出複式折線統計圖。有兩條實線的複式折線統計圖,為了區分兩組數據,從而引出圖例,然後再讓學生展示的環節,利用展台只能顯示黑白兩色的特點,讓學生自然想到不但可以用兩種顏色區分,還可以用不同的線表示,如最常用的實線和虛線。二是在分析圖的過程中,設計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髮現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四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這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能利用折線統計圖既看出數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數量增減的特點並進行簡單分析。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使用條形統計圖描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通過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信息,獲得分析數據和進行合理推測的初步經驗。因為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工作密切相關,我們要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更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價值。

折線統計圖從學生參觀科技展覽這個生活情境中來,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線統計圖,會根據折線統計圖上的數據去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並且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和作用,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並服務於生活”的課標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和遷移,把前面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了折線統計圖,明確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徵,體會到了折線統計圖的優勢:不僅能清楚地反映數據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教師給學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時間,能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折線統計圖》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製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於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標尺確定表示數據的點。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事先收集有關數據。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例1

2、分析統計表。談話: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瞭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課題。教師邊出示統計圖邊説:為了更便於分析;後來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將這些數據繪製成了一張統計圖

談話:你知道這是一張什麼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説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遭,可由教師揭示)

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徵,感悟優點。

談話、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瞭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將數據製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説到:容易分析張小楠身高的變化情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瞭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變化情況、各時間段內身高增長幅度)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快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慢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可能會説到比較相差數或看折線的上升幅度。

談話:那你認為就分析身高增長變化的情況來説,用統計表好些還是用折線統計圖好些?為什麼?

估計一下張小楠13歲生日時身高大約是多少釐米,説説理由。

2、聯繫生活舉例。、

你有沒有在其他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過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的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的優點: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3、瞭解結構。

談話:既然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在製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並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的名稱,在介紹各部分名稱時明確其作用以及畫圖時的注意點:

(1)橫軸:一般用於標明時間的前後,每個時間段都要平均分;

(2)縱軸:標明數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據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數據比統計到的最高數據稍高一些(和條形統計圖相同);

(3)描點、連線:要找準數據,看清橫軸、縱軸進行描點。當提供的數據與縱軸上的數據沒有直接對應時,要把縱軸上相應的一小段平均分後再找點;在點與點之間連線時不能漏掉或連錯。

(4)標註數據:在所描的點的上邊或下邊寫上數據,不要寫在折線上。

(5)填寫製表日期。

三、完成練一練

統計身高。

談話: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數據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統計分析。比如我們同學的身高情況。

課前我們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學期期末時的身高情況,讓我們一起來試着將它也製成折線統計圖,看看我們的身高增長趨勢如何。

學生獨立將自己的身高數據製成折線統計圖,並在小組內交流,説説自己的身高增長情況,再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比較,説説能從圖上發現什麼。

對學生意見的預設和對策:

(1)每個人的身高都在增長,增長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長趨勢是相同的。

(2)這份統計圖和其他的統計圖有明顯區別,底部從0到110這一段用了折線和虛線。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表示。指導學生髮現最低身高數據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這段數據可以使110~145釐米之間的每一段放大,使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更明顯,而且使統計圖更美觀。

比較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有什麼想法?(折線統計圖不但和統計表一樣可以反映數據的多少,並且比較易於反映幾年中自己身高的變化情況:持續上升,沒有下降)

四、綜合運用

練習四第1、4題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掌握了什麼本領?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有什麼優點?製作折線統計圖時要特別注意什麼?

六、作業練習四第3題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六

《折線統計圖》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非典資料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在探索中認識折線統計圖

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通過重點認識點和線來了解折線統計圖,並説説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折線統計圖,並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練習中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練習部分,我設計的練習都是與生活密切聯繫的,讓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用處確實是很廣,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 篇七

我説課的內容是六年制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折線統計圖》。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後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

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説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於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遊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遊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知道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可以通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通過折線的起伏則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彙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對比,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老師適時總結通過觀察對比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歸納概況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下面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温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這裏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鬆片刻,並通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通過辨別這樣繪製統計圖合適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於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內容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合適。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一節課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飽,還要讓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設計了第四部分

四、知識拓展: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統計知識的來歷、發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節課是零散的知識拼湊在一起的,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最後我設計了第五環節。

五、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回顧,説説收穫。達到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的目的。

六、説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力求簡潔明瞭,一目瞭然,充分體現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板書設計:

點 :數量的多少

線:數量的變化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 篇八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六年級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徵,並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徵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並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於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彙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徵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一、教學的設計: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複習並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衝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後,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髮現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製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製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後,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麼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麼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二、素材的選取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温統計圖、體温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藉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

三、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儘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於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九

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運用,學好統計的初步知識非常重要,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而統計知識的教學重在激發學生對數據的興趣,熟悉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統計觀念。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作出的恰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追求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更重要的是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一、聯繫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以往的統計知識的教學,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統計要好教,就要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所以我將例題改成和學生密切相關的體重變化的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指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通過觀察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提出要怎麼比較呢?讓學生討論,合作完成製作複式統計圖,分析並解決有關問題。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親身的經歷、動腦、動手、動口的活動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三、理性分析,恰當預測,提高統計意識。

如果説統計僅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那是淺層次的;我認為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才是最為重要的。而這一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十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複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成功之處:

1、合理運用遷移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條形統計圖的複習,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過渡到折線統計圖,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進一步瞭解其特徵。

2、注重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統計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折線統計圖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學生感悟體會這一特點,並從中引發思考,認識折線統計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學會根據數據的變化正確進行預測。

不足之處:

1、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不完整的答案,體現在練習題的完成上。

2、對於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部分學生仍然停留在一些直觀的,諸如條形統計圖是用長方形表示,而折線統計圖用點和線段表示的總結性特點上,不能深入思考、不能深刻挖掘折線統計圖的特徵。

再教設計:

做好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過渡與銜接,緊緊圍繞折線統計圖的點表示數量的多少,線段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來教學其特徵,注重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及其回答問題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