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12K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多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一

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是複式條形統計圖。

本課教學因為有上一節課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在統計圖的情境裏,學生在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統計觀念。

在第一環節觀察統計圖説信息時,學生觀察的很認真、思考很認真。小組討論中也很積極,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數學信息都一股腦都説了,加上教師的適當補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環節畫統計圖時,學生有了第一環節觀察的基礎,在小組的認真激烈討論中,學生逐漸由了怎麼畫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思路,確定座標、先畫點、再連線的方法。

總的來説,本課教學基本做到了以學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學習的知識的過程中,即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經歷了獨立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二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單式條形統計圖,並知道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後進行的教學,學好這部分知識為後面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將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中,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教學一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對上節課的所學知識進行回憶,進一步明確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為新知作好鋪墊。在新知的學習中,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多次分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使學生明確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異同從而掌握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並會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關題。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並進行評價,這樣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三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彰武縣前福興地九年制學校於爽本節課教學的《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根據圖進行數據分析,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我在課堂中設計的例題是:學生喜歡的課後遊戲項目統計圖。讓男、女生分別畫單式的統計圖,進而觀察其中的數據,發現不明顯,讓學生體驗產生複式的必要性。讓學生經歷把兩個單式男女的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圖的過程,即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併的過程。接着讓學生來介紹其作品,如何看圖,學習複式統計圖的畫法及提醒學生畫時的注意點。引出圖例後課件演示合併的過程,為進一步揭示單式與複式統計圖之間的關係,及三個圖之間的異同之處。最後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係。

這個例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畫複式方法,通過比較能夠得出,複式是在單式的基礎上加一個縱條。

執教後,我感覺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第一:節約時間

單式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在本節課中只做鋪墊,所以在練習紙中,可以直接寫生項目名稱,不需要投影補充。

展示學生作品時,可以再緊湊一些,讓一個學生回答就夠了,進而電腦演示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自己來介紹。

第二:環節儘量板塊式,大膽放手,相信學生。

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係,問題有點細碎,例題的設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學會畫複式的方法。第一個練習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銷售情況,讓學生會會數量的分析。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四

《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文化路第二國小韓瑩

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我們的教材中,一次又一次出現統計的知識,有序的安排在兩個學段每一冊中。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用簡單的統計圖表表示統計的結果,學習了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等。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建立統計觀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冊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統計知識——複式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本冊所學習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是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在統計量上進行了成對分類對比,從更高的角度來表達數據、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基於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在製作方法上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之處,學會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複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2、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作出簡單的預測。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統計觀念。

一、對教材的理解:

《複式條形統計圖》是新課程標準下的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的一個教學內容,新課程關於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意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就是從原來的把教學重點落在學習製作統計圖表,逐漸地轉移到讓學生去經歷統計的過程,理解統計的意義,對統計圖表進行理念分析,進而做出預測、決策,提高學生根據統計圖的數據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覺得這就是我去合理進行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理念依據。。

二、設計過程中體現以下幾點:

1、在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觀念的培養,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有了意識,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很難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問題解決中領悟和體會,所以本節課教學中我力爭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教學這節課時,學生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學生在單式、複式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複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突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的生活情景,引發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比如在引入部分我針對學生熟悉的並且非

常感興趣的話題,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充分利用教材創設的一個有趣的投球遊戲,比較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以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接着讓學生猜測,學生根據經驗有的可能猜測單手遠,有的可能猜測雙手遠,也有的學生可能提出與球的大小和質量有關。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要想知道哪種情形遠,需要用數據説話,這樣,學生就要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的過程。接着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哪種情形遠?用什麼統計圖比較合適?能否在一幅統計圖中表示出兩組數據呢?這樣,學生在相互評議和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自的統計圖,逐步明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在練習部分也注重攝取信息,課前老師帶領學生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最喜歡的遊戲;最喜歡的電影進行調查,製成的四張統計表,並根據統計表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通過運用數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預測、決策的設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魅力。

3、轉變學習方式“既體現自主探索又突出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探索、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提倡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都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想好後再要求他們在小組中去交流討論,這樣既讓學生有獨自探究的空間,又能在小組同伴的相互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想法,能夠使思維更加開闊,展現自己個性特色,獲得新的發展。

4、凸顯教育價值“既獲得知識更經歷過程”。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既要基於掌握理解知識,更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豐富自己的學習經歷和經驗,從而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 凸顯知識的教育作用,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的導入部分讓學生體會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存在必要,在例題的教學中感悟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在綜合運用中更讓學生深入覺悟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現實價值。

4、重視調查實踐“實現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小小調查員”的課外作業,這一個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在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書籍、體育節目、遊戲、喜歡看的電影分析觀察中發現問題,產生疑問,同時產生實際調查的需要和慾望,又能讓學生在調查環節中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製作成統計圖等活動中去更加充分地體驗到統計的應用價值,更加深入地理解統計的意義。同時,對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研究,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社會問題,做一個小小社會人。

這節課的整個教學就是學生親歷探究,自主實踐,分析處理的過程。反思整節課,留下了許多遺憾,在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對統計圖的解讀,沒有呈現一個坡度,從單式統計圖過度到複式統計圖,沒有體現學生的探索慾望。

2、過渡語言生澀,顯得過程不緊湊,不連貫。

3、評價語言不豐富,缺乏明顯的指向性。

4、本課的研究點是學生多感官參與下的自主探究學習,感覺學生動口不充分,沒有放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在以後的課上還應多加思考。

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與高超的教學行為匹配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後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更要加強教學行為的改進,在日常的每一節中去歷練,每節課後認真反思,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課堂調控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五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

新課開始我就講述了最近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氣候、降水量等與生活的關係。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們的情感。然後我各出示了兩幅我們鎮江市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來觀察、談論,由於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説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我覺得這樣處理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説:“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説:“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鎮江、青島兩個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裏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着都叫着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聲,然後我出示了一幅簡單合在一起的統計圖,面對這幅亂七八糟的統計圖,請學生自己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説的各種修改意見,一下子就把複式統計圖的重點和特徵都得了出來,讓我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比如在統計男女生的身高時,在談論了題中的問題後,我又問:“對於那些比全國平均身高低的同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看着這張統計圖,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覺得這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麼?”這樣,就把問題進一步得以延伸,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初步體驗極限的思想,另外也是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