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優選15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4K

【導語】

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優選15篇)

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ittgepc”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2: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3: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4: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5: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6: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7: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8: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9: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0: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1: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2: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3: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4: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篇15: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正文】

篇1: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時間——3月27日午時

地點——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陽陽、教師

事件描述:

由於陽陽仍時常管不住自我的嘴巴,接下來的日子我總是異常注意着他,生怕他再次闖禍。可是儘管我十二分的細心,不願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天户外活動,我帶孩子們玩拖拉玩具。陽陽玩得可開心了,一會兒拉着玩具快跑,一會兒又將玩具滾出。玩着玩着,陽陽玩具上的線繩和墨墨玩具上的線繩纏繞在了一齊,兩人各自爭搶起來。聽到爭吵聲我立刻衝了過去,可為時已晚,墨墨的手上已出現了牙痕。

處理:

我無奈地讓阿姨帶着受傷的墨墨去塗藥膏,並很生氣地怒視着陽陽。這次發現他居然用手矇住了自我的眼睛,一副不敢見教師的樣貌。我皺起眉頭問他:“明白自我做錯了?”陽陽撅起嘴巴替自我辯解着,我努力地聽着,瞭解到他在説:“我來修玩具,他不給我。”

分析:

這次的事件讓我發現,由於陽陽説不清楚話,沒有及時地使同伴瞭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再加上他性情急噪,從而使他失去了解釋的耐心,又犯了老毛病。陽陽看到教師後用手矇住了眼睛這一表現説明他已經明白自我咬人的行為是不對的,自我又一次闖禍了,同時也説明在平時的相關活動中陽陽獲得了必須的感性認識。

篇2: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着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着大眼睛看着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説:“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説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裏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説:“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裏還有寶寶呀!”我之後説:“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齊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齊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説:“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後説:“在我們的家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説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説

:“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説:“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説,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着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裏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事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篇3: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後面還有多篇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要點:入睡情景及情緒反應[由本站網友投稿]

幼兒行為實錄:

實錄一:今日一早,詩彥奶奶牽着詩彥走到門口,奶奶懇求教師:"教師,今日詩彥睡覺就別讓她睡了,她説睡不着。”只見詩彥眼睛已經濕漉漉了,奶奶輕輕告訴我:"她大概不睡覺,被教師批評過,今日就不肯來幼兒園了”教師聽後感到莫名其妙,"我們沒有批評她,怎樣回事”我去問搭班教師,她也説沒有批評過她。

實錄二:中午,孩子們在柔美的音樂聲中,邊脱衣服邊睡下了,此時詩彥看看教師,又看看同伴,也開始脱衣服,可是眼眶裏又有眼淚了。"詩彥,怎樣了,是不是不想睡覺呀”詩彥點點頭,説:"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是嗎哪裏不舒服”她一會説腳不舒服,一會兒又説頭上的辮子扎着睡不舒服。"那教師幫你揉揉腳吧!把你的辮子也解開來。”這時她繼續尋找着更多的理由,"教師,奶奶跟你説過的,我能夠不睡覺的。”"今日教師陪在你身邊,你必須能睡着的。”詩彥將信將疑,就躺下了,在教師的安撫聲中她漸漸地睡着了。

教師反思:

詩彥一向是我班表現好的乖乖女,可是近來發現她總和奶奶粘在一齊,早上不許奶奶離開幼兒園,經常在教師的勸説中,奶奶才離開。我覺得原因一是奶奶對隔代異常寵愛所導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本事很弱,經不起挫折,在表揚聲中長大,往往聽不進批評。其三,教師在細節方面處理過於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覺時以往有這樣那樣擾亂睡眠的因素,教師對不睡覺的幼兒只是命令的口氣,沒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對睡覺產生厭惡甚至驚慌。

改善措施:

1、利用電話或應對面的形式,瞭解孩子在家睡覺的習慣,並取得與家長意見的一致。

2、多和孩子談心,運用正面引導的方法,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3、教師在幼兒入睡後多關注孩子午睡的情緒反應,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詢問,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懼和不適。

篇4: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2011年4月7日

觀察資料:幼兒個案觀察

觀察情景:區域活動的時候,孩子們紛紛選擇自我喜歡的活動了。珊珊一開始選擇去做手工,玩了不一會兒,她又去玩水了。之後她來到了語言區,跟芳芳玩得不亦樂乎。這時芳芳想走,她不讓芳芳走,只聽見她説:“快點坐好,坐得不神氣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歡他了,我要叫他到外面去!”

觀察分析:珊珊説的那些話是我平時無意間經常説的。小班的孩子喜歡模仿,平時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追隨的對象。你平時無意間的一句話,他們都記在心裏了。這對我們敲醒了警鐘。幼兒沒有分辨好壞的自控本事,他們需要成人正確的引導。

措施與結果:良好的教育語言是平時教育的一種支持手段。改掉自我平時的口頭禪,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樣幼兒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導,更好地得到發展。

篇5: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時間——3月10日上午

地點——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陽陽、教師

事件描述:

學期開始的一個月多,陽陽咬人的現象仍舊時有發生。上午在班級活動後,緊之後是區域活動。我帶着孩子們在三樓啟智天地活動,孩子們都井然有序地玩着。突然,一陣哭聲傳入了我的耳中。我順着哭聲看到了哇哇哭着趴在地上。我趕忙跑了過去並詢問原因。哇哇一邊哭着一邊斷斷續續地説:“陽陽,陽陽咬我!”我趕緊檢查着哇哇,發現哇哇的胳膊上有一個很深的咬痕。

處理:

我趕忙讓保育員阿姨帶着哇哇去抹藥,並尋找着陽陽,弄清事情的過程。此時,我發現陽陽還是很開心的拼拼搭搭着玩具。我把陽陽叫了過來,詢問事情原因。原先又是因為爭搶玩具。我批評了他一頓,向他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然後採取了隔離辦法,讓他暫時離開這種情境,幫忙他明白教師為什麼不讓他之後玩玩具,為什麼讓他離開。但我發現,這些方法對他而言,只起兩分鐘的作用,一開始他會哭鬧着予以反抗或理解,稍過片刻,對於教師的説教還是會立刻忘的一乾二淨。

分析:

我在處理這一事件時,採用了兩種方式:簡單的説教方式和暫時隔離。對該年齡段的幼兒來説,理性批評是有好處的。可是之後細細想來,他當時可能並不能完全聽懂教師的話。幫忙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歡的行為,哪些行為是不招人喜歡的才是重要的。而採用隔離的辦法,讓他離開原有的情境與教師大聲斥責、批評比較起來,確實起到了必須的效果。可是單靠過多的約束,是根本不能治本的。

篇6: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要點:

孩子在遊戲中的交往本事

遊戲行為實錄:

只見周佳安用手一個勁地將桌上的那些“美味佳餚”推倒在地,一邊推,一邊嘴裏還不停地嘀咕着什麼?這時,娃娃家裏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點點頭。“爸爸和客人們都不讓我坐在桌上‘吃飯’,所以,我生氣了。”他不做聲。聽了我這麼一説,周佳安二話沒説就開始撿地上的餐具了。“我們幫你一齊撿吧。”在同伴的幫忙下,地上的餐具撿乾淨了。他和孩子們又開始了遊戲……教師正想上前訓斥,可又當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臉不高興的表情時,我想這其中必須有原因,於是,我剋制自我的情緒,來到他身邊瞭解情景。我摸摸他的頭問道:“周佳同,怎樣了?你有不高興的事情?”“快告訴我,看看我能不能幫忙你。”我説道。“原先是這樣,自我不高興了,能夠把這些不開心的事情告訴教師和同伴,我想大家都會幫忙你的,像這樣亂仍東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撿起來,我相信大家還是會原諒你,歡迎你來娃娃家的。”

改善措施:

作為教師,能夠扮演其中的一個主角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或者作為一個觀眾安靜的看孩子的“表演”,並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有運用不夠恰當的語言或行為時,教師能夠在不影響孩子游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引導。另外,我覺得孩子遇到在遊戲中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孩子自我去試着解決問題,而不能包辦代替,或者幫忙孩子出謀劃策,這樣,能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篇7: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班級:小二班

教師姓名:陳教師

觀察地點:圖書區

幼兒姓名:涵涵團團

幼兒性別:女

觀察目的:幼兒交往本事

觀察背景:

涵涵抓着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着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鬆手的意思,邊搶嘴裏邊喊着:“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可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必須就要毀在他們的手裏了。我走過去説道:“為什麼必須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齊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説完,團團立刻之後説:“分享!”“對,分享,説的真好,也要這樣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就不需要我再做什麼了,於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着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分析: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可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教師提醒了就能做到,可是經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可是卻失去了興趣,説明幼兒對於圖書的資料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齊看,一齊交流會更有歡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瞭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能夠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忙孩子理解。在不一樣情景下能夠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提議批閲:

你在工作中,細緻而靈活,有着很多富有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方法和發現。作為教師的你要經過細緻觀察每位孩子的行為,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更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教育措施。

幼兒交往本事的培養離不開一日生活任何環節,你能夠在每個環節中發展孩子的點滴提高,併為他營造與同伴交往分享的自然機會。我們羨慕你們,孩子們喜歡你們,相信你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有許多感想與反思,讓我們一齊記下來好嗎?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吧!

篇8: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實錄:區域活動中,天天選擇了閲讀區,拿起了一本《好餓的小蛇》向我走來,説:“教師,我想你陪我看這本書。”我説:“好的。”我們一齊坐到了閲讀區,我請天天把繪本翻開:“你看到了什麼”天天説:“這是一條小蛇,它肚子餓了,小蛇吃了一隻蘋果,變成了蘋果蛇。”

分析:

《好餓的小蛇》這一繪本已經是班裏孩子最熟悉的繪本了,並且百看不厭。天天也比較喜歡這一繪本,好幾次都拉着我陪她一齊閲讀。今日又選擇了這一繪本,她對繪本的資料已經比較熟悉了,基本都能説出繪本資料。可是天天的依靠性比較強,還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進行閲讀。

措施: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自主閲讀是有必須困難的,需要在教師的陪同下進行閲讀,但如果是資料簡單,又是幼兒十分熟悉的繪本,能夠嘗試讓幼兒自主閲讀。所以在天天跟我講完《好餓的小蛇》這個繪本故事時,我及時的給予了表揚。並把天天的好朋友欣妍請來了,邀請欣妍也來聽一聽天天講得故事。有了表揚之後,天天信心十足,很樂意的講起了故事。這回又得到了好朋友的讚美,天天更加大膽了。相信經過多次練習之後天天的閲讀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篇9: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情景記錄:

根據主題《水果繽紛樂》,教師在益智區投放了水果拼圖。今日,五位幼兒進入益智區來玩水果拼圖。天奇高興的拿起來一個畫有香蕉的拼圖來拼,隨後佳佳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拿起了一個畫有草莓的拼圖,嘴裏還説着:“我最喜歡吃草莓了”。等幼兒們都選擇好了拼圖後,我仔細觀察着他們拼圖的狀態。佳佳不多一會兒就拼好了,天奇只拼好了三塊,豆豆還僅僅是在擺弄那一堆放亂的拼圖部件。

評價與分析:

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層次性的原則。教師投放的拼圖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小班幼兒對熟悉的事物十分有興趣,也願意去反覆擺弄,教師的出發點很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學習品質”,材料也能夠分難易程度,讓幼兒在多種選擇中滿足自我學習的慾望。

提議:

在明確問題後,我覺得能夠做以下調整:

1.在材料上頭做調整。投放多種難易程度的水果拼圖,並且在難一點的拼圖後面能夠標註點子,給與幼兒小小的提示,也能夠做一個步驟圖,讓幼兒經過自我學習的方式真正到達在玩中學。

2.在幼兒拼不好的情景下,教師要及時介入,以多種方式來引導幼兒完成拼圖。

篇10: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事件:

吃午飯時,小朋友表現得有些不安、急燥,説話聲音由小聲到大聲,我提醒小朋友:進餐要安靜。小朋友稍微收斂了一點,可過不了幾分鐘,又開始了,並且越來越大聲。我只好拿扣分來壓他們(孩子十分注重他們的評比分數):“小朋友注意了,再這樣大聲説話,教師可要扣分了!”這招還真靈,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飯後,我告訴小朋友要在語言區看書,可僅有幾個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規則,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構區裏玩了。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還趁我不注意,竟追鬧起來了。

觀察分析:

原先十分有序的班級,為什麼會變得這樣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辦公室時,聽到其他班級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什麼我想起當我帶領小朋友去排練時,孩子們都表現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練呀!”還不止一次地問我:“教師,我們什麼時候到大型玩具裏玩呀”顯然,是因為排練“六一”節目,把孩子的學習生活常規打亂了,所以才變得那麼不安和焦急。另外,因為排練“六一”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教師也會相對着急,所以可能也會變得比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1、在排練同時,也要強調常規,不能因為排練緊張而忽略了常規訓練。

2、重安排好排練的時間。在排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學,不要因為排練而打亂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常規。

3、跟班上的兩位教師溝通協商,注意調節自我的情緒,不能跟隨孩子急燥。

效果:

班級常規有所好轉,孩子的情緒也慢慢變得平和起來,但還有些急燥,需要長時間調節和培養。

“六一”組織、規範、清潔、整頓、自律如:平時到音樂廳排練,有好幾個小朋友經常不排隊,獨自跑到音樂廳,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所以,必須要讓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隊伍後,才能出發到音樂廳或者其他地方。

篇11: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軒軒和涵涵來到數學區——蝸牛之家玩。

第一次:他們把數字貼在蝸牛的家門前,然後再貼上蝸牛。我一看,數量沒有對應。猜測他們可能沒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涵涵和軒軒先把所有的蝸牛送到了相應的家裏,之後,軒軒開始數蝸牛的數量,手指點着蝸牛一個一個數,“1,2,3”數完之後,她貼上了三個點子。涵涵也學着她的方法,開始其他的蝸牛數量,“1,2,3,4,5”找到了數字5貼在房子邊上。

軒軒全部做完之後,她又從頭再數了一遍,確定正確之後,她回頭看看我,問我對不對。

分析:

第一次的操作兩個人沒有數對,是沒有理解遊戲的玩法。

在透過講解之後,兩個人的第二次操作,就做對了。

看軒軒和涵涵的操作過程,看得出他們兩個是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並且也認識點子和數字,對數的概念掌握比較好。

這是實物與數字、點子的配對遊戲,在小班下學期,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這些數的概念,可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認識數字,或者不能手口一致點數,但更多的是他們不理解遊戲的玩法。

調整:講清楚遊戲的玩法,能夠在旁邊畫一張遊戲的玩法圖,貼上步驟圖,幫忙他們能夠自主地遊戲。

換一種形式,讓幼兒再次去玩,鞏固點數的方法和數的概念。

篇12: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筆記觀察時間:五月份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觀察目的:班級的紀律較為鬆散,孩子的行為較為散慢。

觀察事件:

吃午飯時,小朋友表現得有些不安、急燥,説話聲音由小聲到大聲,我提醒小朋友:進餐要安靜。小朋友稍微收斂了一點,可過不了幾分鐘,又開始了,並且越來越大聲。我只好拿扣分來壓他們(孩子十分注重他們的評比分數):“小朋友注意了,再這樣大聲説話,教師可要扣分了!”這招還真靈,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飯後,我告訴小朋友要在語言區看書,可僅有幾個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規則,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構區裏玩了。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還趁我不注意,竟追鬧起來了。

觀察分析:

原先十分有序的班級,為什麼會變得這樣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辦公室時,聽到其他班級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什麼我想起當我帶領小朋友去排練時,孩子們都表現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練呀!”還不止一次地問我:“教師,我們什麼時候到大型玩具裏玩呀”顯然,是因為排練“六一”節目,把孩子的學習生活常規打亂了,所以才變得那麼不安和焦急。另外,因為排練“六一”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教師也會相對着急,所以可能也會變得比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1、在排練同時,也要強調常規,不能因為排練緊張而忽略了常規訓練。

2、重安排好排練的時間。在排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學,不要因為排練而打亂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常規。

3、跟班上的兩位教師溝通協商,注意調節自我的情緒,不能跟隨孩子急燥。

效果:

班級常規有所好轉,孩子的情緒也慢慢變得平和起來,但還有些急燥,需要長時間調節和培養。

篇13: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資料:上午吃點心的時候,發現星期天過來的寶寶們有點亂哄哄的,不怎樣安靜了。

我正準備教育他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個寶寶坐的很神氣,安靜地在等待,於是我大聲地表揚了他一下。就是那麼一下表揚,班裏開始有一些寶寶也跟着坐好了,我就繼續表揚那些寶寶。這個時候又有一批孩子坐好了,我又表揚了他們,就是這樣的表揚下去,不一會兒啊,班裏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坐好了,就連班裏平時幾個最調皮的寶寶也坐的很好。

觀察反思:讚揚是照在孩子心靈的陽光,沒有這種陽光,他們就無法發育成長,一次鼓勵和表揚,勝過一百次的批評和指責。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所以只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就得立刻表揚!我們只是多費一下口舌而已,卻肯定了孩子的價值!

篇14: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

觀察目標:教育幼兒多吃綠色食品

觀察資料:

這天上的課的資料是:蔬菜真好吃。很多幼兒經過這次活動,都明白了平時要養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習慣。課間喝牛奶的時候,我正在給幼兒倒牛奶,薛餘彬告訴我説:李教師,耿鑫燕在吃菠菜!我很奇怪,就上去問耿鑫燕。你為什麼要去吃菠菜?耿xx一開始不願意告訴我。在我的耐心詢問下,她告訴我説:“教師,你説的,菠菜的根是甜甜的。要多吃綠色食品”原先是這樣!

措施:

1、單獨告訴耿xx,菠菜和青菜一樣要燒熟了才能吃。

2、教育她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夠直接放進嘴裏的,這樣不衞生。

篇15: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

1、逐步適應並願意參與團體活動

2、學習簡單的社交技巧,嘗試進行同伴交往,情緒安定愉快

觀察記錄

今日,做完早操後,我帶着小朋友們一齊做了“小烏龜”的遊戲,帶着小朋友們一齊練習在墊子上爬。活動結束後讓幼兒選擇能夠繼續爬墊子或者去拿準備好的器械(大圈圈、報紙球、球拍、紙棒)。涵涵在學小烏龜爬時,很感興趣並重復玩了好幾次,心境也變得明朗開心起來。過了一會以後,我發現她站在原地不動,情緒有些低落,想要上前説些什麼,又彆扭的在猶豫,便主動過去問她,“涵涵,你怎樣不去玩呢?不要站着,去玩吧。”涵涵攥緊了手,嘟囔着説“我也想要玩圈圈,可是沒有了。”我想了想給她出了個主意説,“你去問問,拿到圈圈了的小朋友,有沒有人願意和你一齊來玩一玩的。”説着她走到了同一組的一個小女生思語面前,但遲遲沒有開口,我跟涵涵説,你要問她“趙思語,我能夠和你一齊玩嗎?”,她輕輕的嘗試着開口問了一下,思語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下來,我又告訴了他們一些能夠一齊玩圈圈的方法,兩個人很開心的一齊玩了起來。

分析評價

涵涵是個細心敏感的小姑娘,對於陌生的事物都很沒有安全感,在一段時間的班級生活後,才慢慢適應。在平時也常常是一個人,聽到或看到朋友一些趣味的行為也會偷偷笑笑,可是很少主動接近朋友。在户外遊戲時,涵涵對於“小烏龜”的遊戲很投入,但玩結束後,卻得不到她想要的圈圈,對於這類能夠一齊遊戲的活動材料,我鼓勵他們一齊遊戲,並且這是一個讓她跟朋友經過活動相互熟悉,交到好朋友的機會,所以我比較鼓勵她嘗試去交往,經過她的行為表現,我也看出她內心是渴望有好朋友跟她一齊玩的,只是不明白怎樣説,怎樣去問,在告訴她詢問的方法後,她的聲音雖然有點輕,可是能夠看出她是願意與朋友遊戲的,並且這次的詢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她的情緒受到了很大的感染,相信對於她接下來的同伴交往主動性也會產生進取地作用。

支持策略

1、瞭解幼兒情緒低落的原因,嘗試引導他們解決困難。

2、對於不善人際交往的幼兒,能夠多加引導,適當告訴她們,如果想要xx,應當怎樣説,怎樣做,讓她們更加直觀的瞭解到。

3、對創造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一齊遊戲。

4、以朋友的身份幫忙幼兒,適當的能夠與他們一齊遊戲來調節遊戲氛圍,適時再撤出。

【小編簡評】

小班個人觀察記錄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小班個人觀察記錄範文。

【網友評價】

語言樸素,平實,親切。

Tags:小班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