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個案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W

大班個案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記錄:

幼兒遊戲行為。

區域名稱:

美工區。

時間:

3月15日。

對象:

候xx。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取了紙泥製作區後顯得十分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濕,然後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最後的作品製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看了旁邊的小朋友一會兒後又開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看樣貌,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製作,而是對紙泥的製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於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遊戲技能:該區典型的遊戲行為:該區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最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新與新穎:

製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製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製作紙泥作品。

遊戲常規執行:

活動中常規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製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髒。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個性對紙泥的製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製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帶給上還不夠周到,就應帶給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於弄髒衣服。為了激發幼兒對紙泥創作的興趣能夠在旁邊放一些老師製作好的成品。

(1)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取了此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2)活動持續狀況:幼兒的活動持續狀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大班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

今天,是片遊戲中心組來我班觀摩區域遊戲活動。活動開始了,我們的孩子進入各自喜歡的遊戲區域開始了今天的“Disney樂園”遊戲。

兒童體檢站裏還是向以往一樣吸引了很多孩子,醫生們帶上帽子開始了今天的工作,體檢的孩子拿着體檢卡開始體檢,每一個孩子都很投入。

“請問,牙科是這裏嗎?”一位可愛的客人老師也加入了今天的體檢隊伍。

“是的!”做“牙科醫生”的奇奇有些吃驚,但還是大方地回答老師。

“那怎麼檢查呢?”

“請你嘴巴張開!”奇奇認真地回答。看到客人老師有些“調皮”地動着嘴巴,奇奇鄭重地命令她:“嘴巴長大,不能動!”然後,他用手電筒往她嘴裏照了一照,然後嚴肅地説:“你的牙齒有點髒!”

“那怎麼辦呀?”

“你要每天刷兩次牙,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可是,我每天刷三次牙,中午我還刷牙呢?怎麼辦?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你應該這樣刷牙!”説着,奇奇拿着牙模認真地教客人老師,最後,還不忘提醒一句:“以後要少吃甜的東西!”

反思:

今天,孩子面對客人老師的時候,能如此從容、大方,讓我真的為我們的孩子拍手、喝彩!在喝彩的同時,我更肯定我們的區域遊戲是孩子喜歡的遊戲,它給我們孩子帶來各方面的發展。

1、區域遊戲就像是一個迷你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能夠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在區域遊戲中,大家要玩得開心,就會有許多大家都要遵守的規則,每個孩子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必須要學會適應、調整,從而讓同伴接受。

2、區域遊戲能夠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我們自上個學期開始研究區域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孩子的交往能力明顯增強,很多內向、膽小的孩子現在也能從容、大方地與大家交往。今天孩子們在遊戲中的表現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揚。

3、區域遊戲讓孩子積累各種有價值的經驗。在我們的區域遊戲中,我們將很多有價值的主題經驗、生活經驗自然融入和滲透,讓孩子在輕鬆、有趣的遊戲情境中積累經驗。例如在我們的Disney兒童體檢站中,我們創設了耳、鼻、眼、牙、內科等區域,每個區域中將一些帶情趣性的認知內容合理投放,在眼科我們投放了視力表、顏色識別卡(類似色盲檢測卡)、練眼力、找不同等,在耳科,我們投放了聽聲音猜動物、聽音計數、猜樂器等,在鼻科投放了辨別各種氣味的材料等,孩子在模擬體檢情境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本領。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三

觀察記錄四:想要的是讓還是爭。

案例片斷一:點心的時候,老師端出了一盤草莓。老師問小朋友,你想要哪顆,小朋友爭着説,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紅的。老師説,請要小的孩子舉起手,然後把大的、紅的草莓分發給了他們,卻把小的草莓給了説要紅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們吃草莓的時候,老師説:“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師看着盤子裏剩下的幾顆草莓説:“還有幾顆,誰還要?”這次,只有五個小朋友説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説要,結果,老師把餘下的幾顆給了説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個孩子説:“老師,我真的不要了。”老師很驚訝,一看,原先的那顆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計他是真的不要了!其餘四個説不要的小朋友則美滋滋地吃着老師給他們的最後幾顆草莓。

案例片斷二:張佳怡的爸爸從廈門回來,給班上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禮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爭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給每一個孩子又不夠了。於是,老師把玩具拿在手裏説:“你們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參加一次比賽。每個孩子都來整理自己的牀鋪和衣裝,誰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給誰。”於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師還告訴孩子們,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務必做得最好。

反思:兩個例子,證明了一個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從人的本質需要出發,重視激勵人的創造力,鼓勵孩子爭取第一,使孩子成長為一個用心進取的人,而不是無謂地抑制孩子的慾望,更不能鼓勵説謊。正當、公平地去爭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把潛在的本能激發出來。

誠然,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十分推崇謙讓、利他、克己等品行修養。我們不否認中國傳統美德對人成才立世的好處和作用,但是也應看到這種傳統美德在培養孩子勃發的創造力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競爭的時代,要孩子因仁取讓,孩子也許養成了謙讓的品質,卻可能變得無所作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質滿足,如果正常的獲取滿足的方式被謙讓代替,他就有可能變換方式去獲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師問“誰還要”,説不要的五個孩子中有一個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個也許是用了“智取”的方式獲取了想要的東西。教師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強化孩子做無謂的謙讓,這四個孩子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強化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説謊,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會用上“

智取”的方式。教師明知孩子們都想吃草莓,為什麼必須要孩子們説假話呢?即使有人真心謙讓,從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謙讓而輕易獲得的,自己沒有付出努力,對他們自身的發展也沒有什麼用心好處。教師真正就應做的是尊重幼兒,創設寬鬆平等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的教育應樹立這樣一種指導思想:正當競爭,發揮潛力的競爭,就是一種美德。品德培養不應獨立於創造力培養之外。公平競爭、按勞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種優秀素質,是一種智慧和潛力。我們就應讓孩子在這樣的努力進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大班觀察記錄 篇四

觀察目的:

嘗試大膽舉手發言,不害怕。主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自信心。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在這天的語言活動《看雲去》開展之前,我把小靜請到了身邊,拉着她的小手,親切的與其交談。我問:“小靜,喜歡上管老師的課嗎”她微笑着點點頭,“管老師可喜歡小靜上課時認真的樣貌呢,管老師一向期望能看到你舉手發言,好想聽小靜回答問題,你願不願意呀?”她説:“願意。”“恩,管老師最喜歡在課上用心動腦,大膽舉手發言的孩子了,你認真聽清問題,想到了什麼就能夠舉手説,大聲的告訴大家,即使説錯了也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大膽地表達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嗎?”她點點頭。

在活動中,當問及:“你剛才看到的雲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和“如果請你把雲朵畫下來,你準備怎樣畫?”時,小靜也用心舉手,最後能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大大的突破,我及時用她喜歡的圖形寶寶獎勵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

小靜是個自理潛力較強的幼兒,平時就默默無聞,多數只與固定幾個幼兒交流。在教育活動中,更難見到她舉手發言,有時被點到名字後,就一副害羞的樣貌,站着不説話。平時我也力圖不斷的引導她大膽回答,卻多是以失敗告終。

指導策略:

1、我為她的進步感到欣慰,當然今後我也會繼續持之以恆地鼓勵支持她,幫忙她構成用心動腦,大膽表達的良好習慣。相信她的自信心會在教師的一再鼓勵下逐漸建立,教師要密切關注孩子的不同發展、表現、需要,給予適時、適當的引導支持,才能促進孩子的有效發展。

2、藉助這個實例,鼓勵教育其他不敢大膽表達的孩子也要用心勇敢,參加各項活動,增強自信心。

大班觀察記錄 篇五

幼兒園觀察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愛護小草。

觀察對象:

黃偉妍等。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木橋,玩得可開心了。突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老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而且那裏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老師,你再不去制止的話,那裏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黃偉妍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説的方向看過去,原先,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去説説,可他們卻無奈地説:“老師,如果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辦法嗎?”我説道。“啊,老師,你能不能借個墊子給我們啊?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不用怕摔交了”“能夠啊,我們一齊去拿吧!”

狀況分析:

平時透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幼兒都能夠很好的記住老師的教導,在實踐時,雖然有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

啟示:

平時繼續加強教育幼兒的品德意識,讓幼兒不僅僅能在幼兒園做到,平時在家時更要有意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大班觀察記錄 篇六

觀察時間:

20xx年10月22日

觀察地點:

大班圖書區

觀察目的:

觀察圖書區投放幼兒自帶圖書前後幼兒的閲讀行為表現

觀察對象:

劉xx

觀察記錄:

劉鬆源小朋友是我們班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一般,有一定的詞彙量,基本能運用合適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圖書閲讀不感興趣。他是今年開學從別的幼兒園轉到我們這來的。這個小朋友不太喜歡看書,從不翻閲圖書。今天早上,他來的很早,書包放好之後自己搬了凳子,來到圖書區。從書架上隨意地拿起了一本《蛋和蛋巢》的書,他翻到第一頁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頁,翻到最後自言自語的説:“看完了。”接着又翻了幾頁後把書合上,放到書架中,又拿了另一本書同樣隨意翻了一下。

分析:

劉鬆源小朋友在閲讀能力強的幼兒帶動下已有了初步的閲讀意識,能夠從第一頁開始看書,知道看書的簡單順序,幼兒的角色意識加強了,能夠自由安排角色進行閲讀活動,可是幼兒對書中畫面的理解還很單一,只侷限看單頁畫面內容,不能把整本書的內容結合起來看;再有,幼兒有看書的興趣,但不能持續的完整的看完一本書。

教育策略:

通過這個幼兒的看書習慣,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培養他的興趣。讓他嘗試閲讀的樂趣。老師爭取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取得幼兒的信任。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七

班級:

大二班

觀察教師:

XXX

觀察時間:

XXX

觀察區域:

益智區

觀察幼兒:

XXX

觀察目的:

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2、引導幼兒瞭解遇到困難要和其他幼兒商量,協商解決。

觀察實錄:

區域活動開始了,根據孩子的強烈要求開放了益智區大型積木區,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的好朋友作為一組,赫赫和翰源還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選擇在了一組,開始探究了他們的積木之旅。這時候我聽見赫赫在一邊大喊:“你幹什麼?”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臉一看,原來是赫赫和旁邊的小朋友在搶一個三角形的積木。我坐在他們的身邊,詢問是什麼原因吵鬧,赫赫説:是翰源搶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隨後翰源也是一臉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這個。然後他們兩個就互不想讓了。

評價分析:

孩子們對於玩具的佔有慾在這個年齡段還是有的,但是他們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慢慢的學會了分享,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穫並且懂得了很多問題可以通過協商進行解決的。

教育措施:

我在孩子們的身邊告訴他們,今天呀要來小客人,可是你們兩個的城堡都太小了,裝不下我們這麼多人,有什麼辦法呢?他們幾個都説我們可以做一個大的啊!這時候我就引導他們積極的想辦法,他們兩個想了想都説:“要不我們兩個一起來做吧!做個大的就可以了,説完他們兩個就把自己的積木堆在了一起,開開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隨後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效果反思:

孩子們不僅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動手進行解決,還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實分享更快樂,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大班觀察記錄 篇八

觀察對象:

李xx

觀察實錄一:

李曉曉小朋友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無論什麼活動都不積極、不主動,有時甚至站在一邊,不敢靠近。無論提出什麼問題,氣氛多活躍,曉曉一向扮演的是觀眾角色。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示意讓他起來回答,可喊他名字三次,他都無動於衷。還有與人交流時從來不説普通話,記得一次放學時,他媽媽來接他,他用土話和我説:“老師,再見,”我故意和他説:“曉曉,你説什麼?我沒聽見啊!”並親切的懇求他,“再和老師説一遍好嗎?”當時曉曉難為情的看了看我,什麼都沒説,就跑開了。

觀察實錄二:

每當吃點、吃飯,孩子們先洗手,已成為必然的習慣。有一次上午吃糕點時,孩子們一組一組輪流到洗手間洗手,可李曉曉説:“老師,我手不髒,不用洗的,不信你看,”説着伸出了手。面對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沒有説話,其他孩子開口了:“細菌是看不到的,吃到肚子裏會生病的,吃點以前一定要洗手的。”曉曉不好意思的跟隨孩子們去了洗手間。

實施措施與效果:

1、針對性格有些內向,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從不説普通話的曉曉,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和他談話,主動和他聊天,活動中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他,並且讓曉曉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組合,為他的交往創造一個互補的環境,給他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他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他對自己的交往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經過努力,曉曉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活動時經常聽到他大膽的發言,有時還會主動的與老師交流,平時也經常看到他和同伴一起玩耍,一起説笑的身影,並且在我們大家的鼓勵與薰陶下,他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2、讓孩子從小養成講衞生的習慣非常重要,面對曉曉提出的問題:手不髒,不用洗。我想這個問題,對每個孩子來説,都會有明確的答案,所以我採取沉默,目的是把機會留給孩子,使曉曉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針對這點,在日常生活、主題活動中,我還經常藉助故事、遊戲等向 幼兒傳授講衞生方面的有關知識,讓幼兒意識到良好的衞生習慣,不僅關係到他的身體健康,也是文明禮貌的標誌。逐漸的曉曉變了,不僅自己的衞生搞好了,班裏的衞生也做得非常到位,現在的他真的成了一個愛清潔講衞生的好孩子了。

評析:

每個孩子所處環境不同,他的習慣也不同,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我成長、發展的過程,孩子會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所以,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學會用各種應對措施去解決,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教育,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大班個案觀察記錄: 篇九

幼兒基本情況:

凡凡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但是比較害怕老師,一看到老師看着他馬上縮着脖子假裝很乖的樣子。只要老師一轉身馬上又恢復原狀,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有時整個教室只聽見他那尖尖的嗓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一定是凡凡第一個跑來告狀。

觀察與記錄:

吃完飯快要走近教室門口時,在走廊裏我就聽見了凡凡在盥洗室裏用他那特有的尖嗓門跟誰在爭執着什麼,走近一聽,原來是為了一塊肥皂跟濤濤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盥洗室,凡凡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濤濤委屈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着:“眭、眭、眭老…老師,凡凡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凡凡也不甘落後,馬上大聲辯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因此,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飯後一般只有一個老師在教室裏,因此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盥洗室。但進盥洗室進行飯後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盥洗室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後管理的一個盲區。

凡凡和濤濤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凡凡一向喜歡多管閒事,愛打小報告,看到濤濤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裏就很不舒服,而濤濤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衞生,洗手一定要洗乾淨才罷休,因此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濤濤,然後讓凡凡告訴濤濤為什麼不能一直拿着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老師已經教育過孩子),濤濤聽完後一邊擦眼淚一邊説:“我知道了。”看着凡凡一副小大人似地樣子,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濤濤呢?”“沒有。”凡凡的聲音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錯了的樣子,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該找老師,不能跟別人發生衝突。凡凡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跟濤濤道了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