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過故人莊註釋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59K

過故人莊註釋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山水田園詩 篇一

教學目的:

1、瞭解山水田園詩的主要特點。

2、學習鑑賞田園詩的方法。教學重點:方法把握 教學難點:主旨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山水田園詩景與情的關係導入“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面對氣象萬千的自然風景、寧靜閒適的田園生活,詩人總會情動於衷,形諸於文。詩人以景傳情,獨抒性靈;我們就要誦其詩,繪其景,品其情。我們能不能誦讀一下之前學過的山水田園詩呢?

二、概念: 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時代,我國山水田園詩進入了繁榮時期。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將山水與田園二者結合得更緊密了。二是形神兼備,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內涵,寄託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詩人繼承了前代山水田園詩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發展,其筆下景物不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傳田園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風物中融入詩人的感情,即景會心,渾然天成。(山水田園詩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表現內容的詩歌。)

三、表達的情感內容 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 ①王維《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曾任徵南將軍,鎮守襄陽)②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 ①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户庭無雜塵,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②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3.表達對歸隱生活、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嚮往 ①《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社日》王駕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4.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張舜民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5. 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託①《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②《過香積寺》(王維)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A、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懷才不遇的苦悶。B、對寧靜、平和、歸隱生活的嚮往,抒發閒適自得 的心情。C、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情懷和隱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農村生活與人民生活的貧困。

四、畫面的共同特徵1.視覺角度:開闊、優美2.聽覺角度:寧靜3.整體感覺:恬淡、閒適、富有生機或農村氣息

五、常見的寫景技巧1.聽覺角度:①動靜結合 例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②以動襯靜 例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王維)2.視覺角度: ① 繪形、繪聲、繪色 例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襯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3.運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借代、化動為靜、虛實結合等4.運用煉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5.運用描寫技巧:①工筆例如《絕句》杜甫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②白描例如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1.題材特點:自然風光、農村景物、田園生活、隱居生活2.表現手法:(1)寫景:襯托(動靜 明暗 虛實 點面正側 )遠近高低 繪聲繪色 白描 擬人(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樂景寫哀哀景寫樂)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3.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厭惡官場 憎惡黑暗 渴望 歸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4.語言特點:描寫見長 質樸自然 清新洗練

5、意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主要詩人:謝靈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

六、鑑賞山水田園詩方法常用術語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歸(退)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樸自然清新洗練解題思路:什麼景 -- 意境-- 情感答案構成:描摹圖景,意境特點,手法或表達效果1.知作者。一般的寫景詩,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麼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2.析物象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所以,準確把握了山水田園形象的特徵有助於進一步深入瞭解作者的寓意,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錶達①描寫景物的角度:高低、遠近、明暗、俯仰、繪形、繪聲、繪色。② 描寫景物的技巧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以聲襯靜、化靜為動)點面結合 虛實相生 (化虛為實)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擬人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或物 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5.明主旨:熱愛自然 熱愛生活 渴望歸隱 嚮往田園 厭惡官場 憎惡黑暗 遠離塵俗 閒1.把握形象的特徵和寓意。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把握詩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楓葉”、“荻花”、“秋”三個意象不光點明瞭景物、時節,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境氛圍和詩人憂傷的情緒。古詩意象往往寓繁於簡,寓萬於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想象,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參見《名師伴你行》277 頁《古詩中常見的意象》。)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詩。煙花含愁,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的無盡思念。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每一個畫面中滲透出來。3.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一般的寫景詩,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麼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這裏牽涉到一個感情寄託的問題,分析詩歌,應認真判斷感情寄託的深淺,切忌隨意撥高作品的思想內涵。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山水田園詩寫景的方法很多,鑑賞時應主要注意寫景的常見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3)理解和説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也叫點面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4)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會欣賞像盛唐詩人所描寫的雄渾壯麗的景象,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要善於體會詩人細緻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七、鑑賞示例酬張少府 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2、尾聯以“漁歌入浦深”回答張少府的詢問,它的深遠含義是什麼?這首詩寫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隱居山林之樂,表現出作者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山水之樂是不可言傳的,只有親自嘗試才能懂得困窘和通達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山居即事 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採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閒適的心情。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答:“白雪卻嫌春色晚”其實是詩人的感受,(具體詩句)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賦予了白雪,不直接寫自己嫌春晚,讓白雪有急切的心情,並且讓白雪化作飛花,這是擬人手法,(手法)表達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於景的手法,不直接寫詩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過白雪來寫,將詩人自己的情融入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麼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喜愛憐 )(2)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閒適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3)這首詩用了什麼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答:這首詩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於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裏,藴涵着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隻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徵召。(1)首句化用了什麼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麼作用?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

五、課堂練習:

1、閲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 分) 待儲光羲不至 唐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户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明瞭。空復情:自多情。 (1)作者根據什麼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 分) 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 分 答: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經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 2.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 分)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結合全詩看錶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擬人。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悦,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3.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 分)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⑴、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説明。 答: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⑵、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説:“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

山水田園詩賞析 篇二

山水田園詩賞析

一、明確 概 念

1、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花草蟲魚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樵夫等的勞動為題材。

2.代表詩人:

A.第一個以田園生活入詩的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第一個山水詩人是南朝的謝靈運。 B.唐朝時,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等為代表人物。

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見意象與意境:

體味詩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詩中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什麼樣的生活畫面;畫面組合所表現的情境氛圍;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情感。

1.① 炊煙、桑麻、桑榆、桃李、麥苗、豆苗、菊花、雞、犬、禽雀、眠蠶„„ ②意境特點:恬淡寧謐、清新優美、寧靜和諧、明麗絢爛、富有生活氣息。 ③表現對閒適恬淡的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閒自在、輕鬆愉悦的心情。

2、①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孤雲、禪房、古寺、暮鍾、五柳、接輿、伯夷、叔齊、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點:遠離塵俗,清幽靜謐、淡雅清幽、豁達、淡泊閒適、清冷荒僻。 ③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繫在一起,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讚美了立於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3、五柳。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4、東籬。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5、三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鬆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三、表達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厭惡官場 憎惡黑暗 渴望歸隱 閒適淡泊 悠然自得 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描繪山川美景,表達對壯麗山河的熱愛。) 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厭棄官場,歸隱田園,表達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抒發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或懷才不遇的苦悶。)

①陶淵明《歸園田居》

②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

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譁。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着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①常出現的景物有: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仙靈之鳥,超凡脱俗)、孤雲(孤高傲世)、禪房、古寺、暮鍾

②常出現的人物有:五柳、接輿、伯夷、叔齊、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點:遠離塵俗,清幽靜謐、清冷荒僻(這與官場的明爭暗鬥形成對比,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為詩人營造出一片清幽靜僻,遠離塵俗的天地,與詩人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是和諧統一的)

3、表達對歸隱生活、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嚮往。(嚮往自由、寧靜的田園生活,抒發閒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託 ①《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兩句即景説理,談遊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峯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詩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脱主觀成見。

②《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以聲襯靜: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着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

▲繪聲繪色:“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遠到近、由景入情:從“入雲峯”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則吐露“安禪製毒龍”的情思。

▲佛法可以製毒龍,亦可以剋制世人心中的慾念啊。“安禪”為佛家術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裏指佛家思想。“毒龍”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慾望。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於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的深厚情誼。

7、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農村生活的艱辛以及農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現手法

(一)描寫: 1.聽覺角度: ①動靜結合

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

春日衝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温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構成一幅色彩絢麗,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圖。反映了詩人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心情和歡悦情懷。

②以動襯靜 或以靜襯動

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用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卻反襯出春山的幽靜,説明詩人的內心寧靜淡泊,但又富於幽雅情致。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

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 2.視覺角度: ① 繪形、繪色

例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悦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景,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個 3 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表達出了詩人內心的閒適、恬靜。寫出了詩人對淡泊、寧靜的生活的嚮往、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翠柳叢中烘托出兩點嬌黃,鳥鳴動聽,色彩豔麗,有聲且有色。遼闊碧天,點綴幾隻白鷺,極其醒目,天更顯其大,鷺更顯其小,白鷺的“上”,使藍天劃過一條白線,靜中有動;對仗。

▲特寫近景是翠柳藏黃鸝,襯底遠景是碧天橫白鷺。黃鸝鳴囀是棲止而有聲,羣鷺直上是飛動而無聲。下棲者鳴聲和諧,上飛者成行有序。畫出一幅上下、大小、遠近、動止、喧(口音)對比的絕妙畫圖。

▲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悦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和着鳥兒的聲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種活潑、輕快的節奏和韻律,充滿了動感。它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喜悦和歡快。

②角度變化 上下、俯仰、高低、遠近、明暗

點面、大小、正側、聲色 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前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 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

遠近對比: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明暗對比: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點面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正側結合: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聲色結合: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3、細緻程度:①工筆 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細節描寫)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寫景刻畫十分細微,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壓和低,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更添蝶舞鶯歌,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豔芬芳,色彩異常穠麗。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

②白描 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

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田家雜興八首 ( 其二 ) 儲光羲 山澤時晦暝,歸家暫閒居。 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 禽雀知我閒,翔集依我廬。

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運用了白描表現方法, 寫詩人置身田園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態,表達了詩人歸隱田園之樂。

4、其他方面:虛實結合、正襯反襯等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實相濟) 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① 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② 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③ 設想的未來之境,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

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就是用天台之高正面映襯天姥之高的,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豔,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悦目,卻是為反襯下文漂泊的傷感。

(二)抒情:

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

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以慷慨悲涼的基調,把自己因懷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憤懣、抑鬱之情通過詩句噴瀉而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2、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襯樂情的寫法

樂景樂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寫於杜甫在飽經歷亂後,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寧的。這首詩通篇寫景,景色濃麗、美好,傳達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謝靈運《登池上樓》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

以樂景襯哀情:古人説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説玄宗。

一二句寫了一座空虛冷落的(本站☆)古行宮,宮中鮮花盛開,正是春天來了。三四句寫幾個白頭宮女,閒坐着回憶玄宗時候的往事,抒寫了宮女一生的淒涼,哀怨的情懷,寄託了詩人對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以哀景襯樂情: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前四句描寫靜夜裏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畫面充滿着辛酸和悲哀。後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辭:

在古代詩歌中,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對比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要善於發現修辭手法,並分析作用。

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對偶是為增強詩的音樂美、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對比是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借代是使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五、鑑賞方法及解題思路:

山水田園詩一般鑑賞方法是把握意象特點,分析意境是關鍵環節。在此基礎上去把握詩歌情感,鑑賞手法,體悟語言風格。

1.把握意象:

①找準、找全典型意象;

②觀察物象的組合方式(上下、遠近、高低、裏外、俯仰等); ③體會畫面的色彩,感受畫面的色調; ④注意畫面的動態、靜態;

2、分析意境:①結合意象特點展開聯想與想象,描摹詩歌圖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3、體會情感:結合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 4. 鑑賞手法:注意從描寫、抒情、修辭等角度考慮,並結合詩作分析。 5. 品味語言:山水田園詩的語言風格多為質樸自然、清新洗練、清幽淡雅的。

六、迴歸教材

(一)、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鬆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1、本詩是如何將寫景與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

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真實地表現出悠閒自適的歸隱心情,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脱的隱士形象。

(二)、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詩的頷聯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描繪了村邊棵棵濃密的綠樹,村外坡坡橫斜的青山,為我們呈現出一幅清新鮮明的山村風景畫。

2、頷聯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作一簡短分析。 例一:這兩句詩近景、遠景結合,寫出了山村優美的田園風光,表現了詩人對農家生活環境的喜愛之情。例二:這兩句詩運用了對仗的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

例三:這兩句詩用詞造句十分逼真,詩中有畫。如一個“合”字,表現了綠樹環抱相擁的情態,突出了村邊綠樹的繁茂。(或:一個“斜”字形象地描畫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遠伸向遠方的景象,畫面感很強。

(三)、《積雨輞川莊作》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1、首聯哪兩個字用得好?(煉字:解釋——描繪——情感)

空:寫出了山林的靜謐幽暗茂密,看不見人的活動。遲:慢。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閒散安逸的心境。

2、頷聯寫景運用了哪些手法?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手法:動靜結合,色彩濃淡搭配,疊詞。寫出了山野的恬靜優美。

3、最後兩聯描繪了作者怎樣的生活?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什麼情感? 寧靜閒適的禪寂生活,運用兩個典故,表達了作者歸隱山林,淡泊名利,閒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前人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試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為例,説説他畫出了怎樣的意境。

這兩句寫雨後初晴時的自然景緻。茫茫水田裏裏稻子生機勃勃,綠意盎然;雪白的白鷺在稻田裏飛起飛落,意態悠閒;山中林木在煙雨中蒼翠欲滴;金黃的黃鸝在樹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佈,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

(四)、《菩薩蠻》(其二) 韋莊 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需斷腸。 1.簡要概括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寫江南水鄉景色美,一寫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壚邊”二句進一層寫壚邊肌膚潔白嬌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於天”的美景,又有“畫船聽雨眠”的生活,還有雙臂潔白如雪的美女,組合成“遊人”只應該在江南終老的情意。

2、分析“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結末二句轉入“未老莫還鄉”的深沉感歎之中。詞人以避亂入蜀,飽嘗離亂之苦,時值中原鼎沸,欲歸不能,“還鄉須斷腸”一句,巧妙地刻劃出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詞人思鄉懷人的心態,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五)、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請找出“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中最傳神的兩個字,並賞析此聯。 頷聯既是實寫,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動,浮蕩。只見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於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着大地長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的壯闊又生動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

2、作者登樓為什麼會流淚?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為作者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火,想到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精神。

七、真題練習

1、閲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 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1)本詩寫景有何特點?

8 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所寫景物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寫得情景交融。所選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2)簡析頷聯、尾聯的人物形象特點。

頷聯刻畫了詩人年事已高和安閒的神態。尾聯生動的刻畫了裴迪的狂士之態。 (3)全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的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2、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1)“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結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擬人。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悦,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3、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詩的第一句從什麼角度寫,第二句從什麼角度寫 ,這兩句詩勾勒出一個怎樣的境界? 仰視;低頭;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蘭溪山色,朦朧飄渺,使人如同墜如仙境。

(2)試分析這首詩中“動靜結合”的手法。

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靜景;後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湧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

(3)整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問:詩中的人是怎樣的形象?情是怎樣的情?

寫出懷有欣快歡暢之情的漁民形象,整個畫面使人感到蘭溪山水充滿着蓬勃生機。

4、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遍”字表現鬆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採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閒適的心情。

5、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歎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

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複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閒適之情)(1分) ②尾聯“歎息”,一是歎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歎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6、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越調]天淨沙·江上 (元)張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嗈嗈(yōng):雁鳴叫聲。)

(1) 簡要概括這首詞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的內容。(3分) 馬致遠詞: 。張可久詞: 。 ① 表現遊子孤寂淒涼的心情。(1分)

②表現漁翁寧靜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對恬淡閒適生活的熱愛之情。(2分)

(2)“枯藤老樹昏鴉”與“依依孤鶩殘霞”描繪的景象,其基調是否一致?為什麼?(3分)

不一致。(1分)前者淒涼,後者恬靜。(2分)

7、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窗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1)此詩以“夏意”為標題,着眼點在“意”,寫詩人於炎熱盛夏中的一種心境。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

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閒曠達的心境。

(2)“時一聲”的“流鶯”與這種心境是否和諧?為什麼?

是和諧的。園林深處不時傳來的一兩聲婉轉的黃鶯鳴啼,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靜謐。

8、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寫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隱居山林之樂,表現出作者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 (2)、尾聯以“漁歌入浦深”回答張少府的詢問,它的深遠含義是什麼?山水之樂是不可言傳的,只有親自嘗試才能懂得困窘和通達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9、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隻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徵召。 (1)首句化用了什麼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麼作用?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

盛唐詩歌之山水田園詩賞析 篇三

盛唐詩歌之山水田園詩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就出現了很多與山水田園有關的詩歌,晉宋時期經由陶淵明、謝靈運後初具雛形。到了盛唐,在當時強大的經濟背景下,山水田園詩更是得到空前的發展。

文學的發展離不開經濟,詩歌如是,我們今天能欣賞到的山水田園詩身後都含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山水田園詩作為盛唐詩歌的一大詩派,更是在這繁榮的時期達到其鼎盛時段。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文人繼承晉宋時期陶、謝的山水田園傳統,盡情的把祖國大好河山的精華之處在詩歌中展示出來,彰顯了在盛唐時期,詩人們對大自然那種淳樸而真摯的、不加修飾的感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寄情于山水,一生不仕的孟浩然,當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千古留名的布衣詩人。他的山水田園詩充滿了自然、寧靜的情趣,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多有漂泊羈旅之作,並且在青山綠水中夾含着他隱隱的遊子情懷,真正發揮了“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的山水名篇,詩中抓住了特定的物象,加註詩人“愁”的感情進去,化為意象,從而達到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意境,情景交融,物我渾一。

這首詩從首聯到尾聯都在描繪客觀的實景,例如“移舟”“日暮”“月”等等。但作者描繪這些景物並不是簡單的鋪排,這些景物各自之間都有相互聯繫、相互映襯的關係在。這裏不僅把“象”和“意”聯繫在一起,就連“象”與“象”之間也不是孤立的,這就像“移舟”與“煙渚”、“日暮”與“客愁”、“野曠”與“樹”、“月”與“人”,意象之間相串聯起來,這詩歌中更深一層的意境就包含其中。

《宿建德江》是一首非常悲涼的詩,整個詩歌的格調早已被一個“愁”字定住,其餘的東西都是圍繞着這“客愁”而寫的。冷冷的色調、孤單的夜色、寂寞的異鄉愁客,這些都是詩人在漂泊途中的一聲聲的感概。此刻在詩人眼前的,不是天水相接的美景,而是在茫茫江面煙霧中的自我喟歎,惆悵這承載着自己的一葉扁舟不知將要何去何從,漫漫長夜,也就這清澈的江水和冷冷的月色與人親近了。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户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用詩情畫意來形容王維的詩一點也不為過,王維與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最大的 1 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是真真實實的在寫山水,極力的不去多夾雜情感在裏面,把自我隱沒在大自然之中。自然之美在王維的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追求大自然的渾然天成、清逸雅緻,詩歌的語言簡潔凝練,既樸素又典雅。

《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裏的詩篇,這個集子裏的詩歌猶如一幅幅濃墨淡彩的山水畫,拼接起來,就是輞川別墅的山水風景。

這首詩的整個背景應該是靜態的,可詩人卻用了“發紅萼”、“澗户”、“開”、“落”這些富含動態的字詞,以動襯靜,更顯山中的靜謐優美。

這首詩裏凝聚了生命,短短的四句,不僅概括了辛夷花一年的花期,也在暗寫了辛夷花四季輪迴的花開花落。但辛夷花畢竟是植物,它可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循環生長,在大自然的滋潤中生生不息,而詩人卻不可以。人的生命短暫,植物的生命卻是永恆的,無論世人怎麼感歎,這都是已成的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打破。

許多人認為“詩佛”王維的詩歌裏富含禪意,在這裏我並不反對,但在那些用文字組織成的泛泛的解釋中,又是否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禪意呢?就像這首《辛夷塢》,如果過多的用禪的思想來鋪展,那就失去了詩中空靈樸素的意境。所以我認為這首詩真正能用文字表述出來的,也就只有詩中的景色而已,至於禪意,或許就像佛教中“拈花一笑”的故事,個人頓悟罷了,無須過多解釋。不要讓禪意沾染上任何東西,包括文字,那才是真正的“空”。

總而言之,雖然山水田園詩中多含有詩人退隱山林的想法,但事實上,在盛唐時期,真正想隱逸的詩人很少。有強大的經濟和政治文化背景做依託,還有當時社會氛圍的濡染,許多文人,包括那些山水田園詩的詩人都是想為國出力的,這點在與中唐和晚唐山水田園詩的比較中顯而易見。大體上,盛唐的山水田園詩還是包含了時代輝煌的背景,如果不是這太平盛世,文人們又怎能安然嫻靜的坐觀山水呢?

山水田園詩 賞析 篇四

1、《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註釋

(1)結廬:建造住宅,這裏指居住的意思。 (2)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爾:為什麼能這樣。 爾:如此、這樣。 (5)悠然:自得的樣子。 (6)見:看見(讀jiàn),動詞。 (7)南山:泛指山峯,一説指廬山。 (8)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9)相與還:結伴而歸。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着伴兒歸來。 這裏面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賞析

本詩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採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採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採?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祕,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註解

1、勝事:快意的事。 2、值:遇見;

3、林叟:鄉村的老人。 4、無還期:無一定時間。

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 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 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 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賞析

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鍊至此,實乃不易。

唐詩宋詞賞析之山水田園詩 篇五

田園詩

1、《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裏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4、《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6、《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7、《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8、《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0、《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11、《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12、《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3、《歸園田居·其一》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14、《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15、《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6、《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7、《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18、《春日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