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新版多篇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篇一

原文:

予弱冠之年,隨牒江東漕闈,嘗與友人暇日命酒層樓。不惟鍾阜、石城之勝,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橫陳樽俎間。既而北歷淮山,自齊安溯江泛湖,薄遊巴陵,又得登岳陽樓,以盡荊州之偉觀。孫劉虎視遺蹟依然,山川草木,差強人意。洎回京師,日詣豐樂樓以觀西湖。因誦友人“東南嫵媚,雌了男兒”之句,歎息者久之。酒酣,大書東壁,以寫胸中之勃鬱。時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記上層樓,與岳陽樓,釃酒賦詩。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夕陽枯木,六代興衰。扶起仲謀,喚回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歸來也,對西湖歎息,是夢耶非?

諸君傅粉塗脂,問南北戰爭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葉;平堤雨急,柳泣殘絲。玉壘騰煙,珠淮飛浪,萬里腥風送鼓鼙。原夫輩,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錐?

譯文:

我曾經和朋友們在閒暇的時間登上高樓,叫人備酒。不僅鍾阜石城的景色歷歷在目、明朗清楚,而且淮河平靜無浪,像是席子一樣,近在咫尺。我還向北遊歷了淮山,走過齊安,洞庭湖,泛遊了巴陵郡登上了岳陽樓,看盡了荊州所有的雄偉風景。孫權、劉備如虎之雄視遺蹟的場景依然在眼前,山河草木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到了京都,前往豐樂樓去看西湖之景。因為誦讀了朋友“東南嫵媚,雌了男兒”的句子,人們歎息了許久。酒醉後,往東邊牆壁上大肆揮毫,寫出胸中鬱悶之氣。正值理宗嘉熙四年秋季的下旬。

曾記得,年少時遠遊各地,登建康的高樓與湖南嶽陽樓,飲酒賦詩的興致。望連綿高山和遠去的江水,顯示出荊州的優越地勢,看落日餘暉映照枯黃的樹木,不禁感歎六朝的興盛與衰退。應扶起孫權,喚回劉備,把劉表的豬狗兒都笑個死。回到京師臨安,面對着西湖歎息,這是在做夢不是?

諸君只顧塗抹脂粉百事不問,就連南北戰爭都不知。恨孤山的白霜太厚,使梅花凋零老了葉子;平堤上的雨下得太急,使柳條衰殘像在哭泣。壘山烽煙騰起,淮河水飛濺惡浪,萬里腥風送來戰鼓聲不息。想如今國事已敗壞至此,怎用得上文人去耍筆桿子!

註釋:

沁園春:詞牌名,雙調,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韻;下片十二句,五平韻。

弱冠之年:古時男子滿二十歲時舉行冠禮,故稱二十歲為弱冠之年。

隨牒江東漕闈(cáowéi):指參加江南東路漕司所舉辦的牒試。牒試相當於省試,參加者為官員子弟。

鍾阜(fù):即鐘山。石城:即石頭城。均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物。

齊安:黃州的古稱。治所在今湖北黃岡縣。

巴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嶽陽市。

洎(jì):及,到。

詣:往,到。豐樂樓:在臨安豐豫門外。原名眾樂亭,後改為聳翠樓。

嘉熙庚子:即理宗嘉熙四年(1240)。下浣:下旬。

景升:東漢末劉表,字景升,曾任荊州刺史。

玉壘:玉壘山,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

珠淮:指淮河。

鼓鼙(pí):戰鼓。鼙,為騎兵用的小鼓。

原夫輩:指文墨之士。原夫,為程試律賦中之起轉語助詞。

毛錐:毛筆。

賞析:

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侵略軍正從東西兩面對南宋發起進攻,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南宋當局卻依然沉酣於湖山之樂,士大夫們“傅粉塗脂”,窮奢極侈,連南北之間正在進行生死存亡的激戰都不知道。對此,作者滿懷悲憤和憂慮,在豐樂樓上題寫了這首抒發胸中勃鬱之氣的《沁園春》。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篇二

《沁園春(三徑初成)》

[宋]辛棄疾

原文: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羮鱸鱠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註釋:

1沁園春,詞牌名。

2漢末蔣詡居鄉里,園中開闢三徑。北齊周顒原隱北山草堂,後做了縣令,他再經北山時,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説北山“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不許他再經此地。

3雲山自許,指寓居山間的意願。意氣,志願。衣冠人笑,被士大夫嘲笑。抵死塵埃,謂賴在仕途中。甚,為什麼。

4蓴羹鱸鱠,晉人張翰在洛陽為官,秋風起,想起家鄉吳中的鱸魚鱠、蓴菜羹,決定棄官而歸。三句謂自己退歸林下,只是厭倦了仕途的艱險,不是為了蓴羹鱸鱠。

5聽到弓弦響,受驚的雁已學會躲避。而遇到驚濤駭浪,則掉轉船頭。

6東岡,上饒城北的古城嶺,在帶湖東北的一處高地上,作者新居的稼軒建於此,面向帶湖,即詞中的茅齋。葺,建。好,就,要。

7屈原的《離騷》中,有餐秋菊佩秋蘭的詞句。先生,作者自謂。

賞析:

上片講的是新居將要落成,主人有家可歸。回新居已是必然結果,但這不是為享受張翰的蓴羹鱸鱠,而是看到仕途兇險,禍患將生,不得已而為之。下片則為自己回家後做了打算,有栽梅種柳等種種計劃。但他在猶豫,皇帝或許能保護他,不讓他從容退休。全詞充分表現了作者在被迫退休前的矛盾猶疑心理,用散文式的寫法和語言,展示出作者內心的活動和隱寓的無數苦衷。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篇三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

辛棄疾〔宋代〕

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鬆。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峯。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重巒疊嶂向西奔馳,像千萬匹馬迴旋一水,這許多的山要掉頭向東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進跳的水珠四處濺下;小橋橫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圓的月亮和剛拉開的弓。人老了應當過閒散的日子,可老天給家多事,來掌管十萬棵高大的松樹。家的房舍小,但在松樹盤曲的枝幹影子的外邊,在風風雨雨的聲音中間。雨霧消散,重巒疊嶂露出面容,爭着和人見面。看早晨清新涼爽的空氣從一座座山峯撲面而來。座座山峯好像謝家子弟,衣着瀟灑,長相英俊;又好像司馬相如的車騎一水雍容華貴。家感覺這其中,有的如司馬遷的文章一樣,雄渾深沉,典雅勁健。在剛剛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問偃湖哪一天能夠展現煙水的美好景色?

註釋

大約作於慶竣二年(1196),時稼軒罷居帶湖。靈山:位於江西上饒境內。古人有“九華五老虛攬勝,不及靈山秀色多”之説,足見其雄偉秀美之姿。齊庵:當在靈山,疑即詞中之“吾廬”,為稼軒遊山小憩之處。偃湖:新築之湖,時未竣工。驚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飛泉瀑布。跳珠:飛泉直瀉時濺起的水珠。缺月初弓:形容橫截水面的小橋像一彎弓形的新月。合:應該。投閒:指離開官場,過閒散的生活。檢校:巡查、管理。長身:高大。龍蛇影:松樹影。爽氣朝來:朝來羣峯送爽,沁人心脾。磊落:儀態俊偉而落落大方。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剛健的文章風格。太史公: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曾繼父職,任太史令,自稱太史公。

賞析

讀辛棄疾這位大詞人的山水詞,就會發現他多麼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有時似乎已經進入一種“神與物遊”的境界,他筆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樣,有思想,有個性,有靈氣,流連其間,言感身受,別有新的天地。這首《沁園春》便有這種特色。

頭三句寫靈山羣峯,是遠景。再寫近景:“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這裏有飛瀑直瀉而下,倒濺起晶瑩的水珠,如萬斛明珠彈跳反射。還有一彎新月般的小橋,橫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詞人猶如一位高明的畫師,在莽莽蒼蒼叢山疊嶂的壯闊畫面上,重抹了幾筆韶秀温馨的情韻。

連綿不斷的茂密森林,是這裏的又一景色。辛棄疾在一首《歸朝歡》詞序中説:“靈山齊庵菖蒲港,皆長鬆茂林。”所以詞人接着寫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鬆。”辛棄疾面對這無邊無垠的高大、葱鬱的松樹林,不由浮想聯翩:這些長得高峻的松樹,多麼像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戰士。想自己“壯歲旌旗擁萬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該當過閒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爺不放他閒着,又要他來統率這支十萬長鬆大軍呢!詼諧的笑語抑或是樂?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兒。內心深處確實隱隱有一份報國無門的孤憤在。

在這種地方,詞人輕輕點到即止,順勢落到自己山中結廬的事上來。齊庵,是辛棄疾在靈山修建的一所茅廬。他説,這房子選的地點還是不錯的,“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每當皓月當空,可以看到狀如龍蛇般盤屈的鬆影,又可以聽到聲如風雨的萬壑松濤,別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寫靈山總體環境之美,下片則是詞人抒寫自己處於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棄疾處於這佔盡風光的齊庵中,舉目四望,無邊的青山千姿百態。拂曉,在清新的空氣中迎接曙光,東方的幾座山峯,像天真活潑的孩子,一個接着一個從曉霧中探出頭來,爭相同他見面,向他問好。紅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氣象萬千。看那邊一座山峯拔地而起,峻拔而瀟灑,充滿靈秀之氣。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風度,不就像芝蘭玉樹般的東晉謝家子弟嗎?再看那座巍峨壯觀的大山,蒼松掩映,奇石崢嶸,它那高貴亮麗的儀態,不就像司馬相如赴臨邛時那種車騎相隨、華貴雍容的氣派麼!詞人驚歎: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盡的,置身於這千峯競秀的大地,彷彿覺得此中給人的是雄渾、深厚、高雅、剛健等諸種美的感受,好像在讀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給人以豐富的精神享受。此中樂,樂無窮啊!在作者心目中,靈山結廬,美妙無窮,於是他關切地打聽修築偃湖的計劃,並油然而生一種在此長居的感覺。

這首詞通篇都是描寫靈山的雄偉景色,在寫景上頗有值得注意之處,它不同於一般描寫山水之作,它極少實寫山水的具體形態,而是用虛筆傳神寫意。如寫山似奔馬,鬆似戰士,寫得龍騰虎躍,生氣勃勃,實是詞人永不衰息的鬥爭性格的'寫照,即他詞所説青山與我“情與貌,略相似”也。顯然,作者寫此詞,力圖通過山峯的外形寫出其內在的精神;力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內在的美寫出來。要傳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寫實的方法不行,於是辛棄疾藉助於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儻儒雅的風采來比擬山峯健拔秀潤的意態,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風格,來刻畫靈山深邃宏偉的氣度。表面上看來,這兩兩相比的東西,似乎不倫不類,風馬牛不相及,而它們在精神上卻有某些相似之點,可以使人生髮聯想。這種獨特的比喻,真可説是出神入化了!當然,為山水傳神寫照,是純粹寫觀賞風景之人的主觀感受,這種感受實際上與作者的胸襟、與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關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棄疾自己説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詞作者這種傳山水之神的寫意筆法,在山水文學上開創了一代先河,值得後人仿效。

詞通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詞上片寫景由遠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寫足。不想轉入下片不僅仍寫景,而且仍寫山,但一反上片的寫山之“形”而轉寫山之“神”,連用三個立意新穎、構思別緻的比喻:“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可見稼軒的磊落胸懷,用典取事驅遣自然,語既超曠,意又平和,新奇健雅,韻味無窮。最後,以景結情:“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漾漾?”似問非問,姿態、情韻已完全具備了。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沁園春·長沙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篇四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納蘭性德〔清代〕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粧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譯文

丁巳重陽的前三個晚上,夢見亡婦粧着素淡身穿素服,執手哽咽。亡婦所説的話太多,無法複述下來,但是臨別的時候她説:“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亡婦從來沒有學過寫詩,不知道怎麼做出這樣的話。醒來後有感做出長調。

浮生匆匆而過,瞬息即逝。回思過往,怎麼能夠遺忘?記得當年,繡塌閒時,相與賭書潑茶,吹花嚼蕊,並於雕欄曲處,同倚斜陽。而今,夢好難留,先時的吟詠,沒有辦法繼續,只能更深之時,痛哭一場。夢醒之後,一陣朔風,音容俱逝,已不允許仔細端詳。碧落、黃泉、山下追尋,兩處茫茫皆不見蹤影。經過一夜輾轉,明朝起身,料定我稀疏的頭髮第二天早上必定添了白髮。即便是天上人間,陰陽阻隔,但塵緣未了,未亡人的思議也還是不能中斷。在每一個曾經共同渡過的美好時刻,春花與秋葉,都將觸動我的愁思。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於今已無復往日的風采。這時候,悠揚的笛聲從臨院傳來,淒厲幽怨,一聲聲蕩氣迴腸,讓人難以忍受。

註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丁巳:即康熙十六年(1677),時納蘭性德二十三歲。紅雨:喻落花。靈飆(biāo):靈峯。碧落:天空,青天。綢繆:纏綿的情緣。搖落:原指木葉凋落,這裏是亡逝之意。荀衣,指荀令衣香。此處用以自喻,謂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鄰笛:悲鄰笛之意。迴腸:喻愁苦、悲痛之情鬱結於內,如腸之來回蠕動。此用以表示懷舊傷逝、聞笛而悲之意。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