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加減兩步應用題(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5W

加減兩步應用題(精品多篇)

數學解決問題説課稿 發現問題説課稿 篇一

本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已有了一些具體的體驗和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加深對現實問題中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增強分析問題的條理性和嚴密性,也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常常是多樣的,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不斷反思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增強分析問題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教學難點是:根據不同實際問題的特點,通過合乎邏輯的思考,不重複、不遺漏的列舉出符合要求的各種情況。

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遊戲方式引入,以幫助王大叔“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讓學生了解什麼是“一一列舉”,並能熟練運用“一一列舉”這種策略去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採取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衝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説學法:

本節課讓學生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為了有效組織學生的探索和發現等學習活動,課前我準備了一套多媒體教學課件,併為學生準備了22根等長的小棍、表格。

本課知識我主要分為五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遊戲機導入,體驗列舉;

(二)弄清題意,引發需要;

(三)嘗試列舉,感知策略;

(四)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五)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一)遊戲機導入,體驗列舉

遊戲的方式更容易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4人握手,每兩個同學只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手導入。並找4位同學演一演,更形象的展示握手過程,順勢板書所有握手情況,並揭題。讓學生明確這節課的主題。告訴學生用列舉的策略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從而進入到下一環節。

(二)弄清題意,引發需要。

出示例題圖,提問:中你能讀出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分析題意。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條件,主要明確以下幾點:

(1)圍成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

(2)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整米數。

(3)圍法是多種多樣的。

基於以上討論追問:

既然圍成長方形的方法有很多種,那麼究竟怎樣圍面積最大?明確:要想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所有的圍法都找出來。從而探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小組討論明確可以用22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再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也可以列舉的方法解決。放手先讓學生圍一圍,交流並展示圍法。再組織學生用列舉的方法解決。

(三)嘗試列舉,感知策略

提出問題:

列舉長和寬的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討論知道:長+寬=11。緊接着,帶領學生填出一組數據,其他則放手學生自己做。凸顯由扶到放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己填寫,發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

然後全班交流:

如何填寫的?對比兩位學生的填寫方法(有序列舉,無序列舉)哪張更好?為什麼?使學生注意要有序思考,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提問:

列舉法和小棒擺一擺的方法哪種更好?使學生自覺優化解決問題方法,並感知列舉策略的應用。最後提醒學生列舉完後還有重要的一部要完成,即對列舉的結果進行比較,做出選擇。感知列舉的意義。例題完成,思考還在繼續,繼續對學生提問:表格裏還隱藏着一個小規律,你發現了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思考,進而發現周長一定,長和寬越接近,圍成的長方形面積越大。

(四)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一方面通過回想解題過程,使學生能自覺的意識到列舉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意義和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以前知識的回顧,體會列舉策略的價值,在回顧中加深對列舉策略應用過程的認識,豐富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

(五)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通過討論明確:列表是列舉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在練習時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來列舉。學生在做“練一練”時課提問你打算用什麼策略解決這個問題,展示各種列舉形式,體會列舉形式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表達列舉思考的過程,鞏固了所學知識。

2、練一練第2題,明確題意後,通過先填表再回答,着重讓他們進一步積累運用策略的經驗。

通過讓學生説本節課的所學,所想,及問題,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遊樂園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2、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米和釐米間的關係,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長度。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我知道過了一年,大家都長高了,那麼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嗎?(學生自由説)

師:你知道一米有多長嗎?(學生估一估、比一比、説一説)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米尺(出示米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米。

2、讓學生了解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米=100釐米 1m=100cm

3、做一做:1米有多少釐米。

4、數一數:1米=100釐米 1m=100cm

5、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米。

三、練一練

試一試,填m還是cm呢?(結合實際經驗瞭解一-般物體的長度)

1、衣櫃高約2-----------

黃瓜長約20----------

房子高約3------------

2、練一練 17頁(估計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再實際分組合作)

3、有一隻蝸牛和螞蟻在賽跑,看誰能跑第一呢?(課本17頁3題)

4. 拓展訓練

①畫一條3cm長的線段(難度較大,需要在老師指導下完成)

②畫出比6釐米短的三條線段

四、課堂總結(略)

遊樂園教案 篇三

設計思路:

新中班幼兒的運動經驗比較匱乏,為了幫助幼兒豐富跳和爬的運動經驗,同時發展幼兒的動作靈敏性和協調性。於是我在跑跳區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運動器材圈、梅花樁、竹梯、大滾桶等搭成小路,並以”快樂遊樂園”的名稱激發活動的興慮到我班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創設的障礙物難度也差別,以符合幼兒個體的發展水平。

活動目標:

1、能夠動腦筋想出各種跳和爬的方法。

2、克服困難、勇於挑戰,體驗成功和集體運動的快樂。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運動區域:跑跳區

活動器材:輪胎圈梅花樁竹梯大滾桶海洋球

休息區域:長凳生活用具:毛巾衣筐(把生活用具作為標誌,放在休息區域提示孩子自主保育)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幼兒自主活動→分享交流→再次探索→遊戲→整理場地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今天,羅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到遊樂園去玩,遊樂園裏有輪胎、圈、竹梯、梅花樁、大滾桶搭成的路,一會我們小朋友可以到這幾條路上去玩一玩,跳一跳、爬一爬,看看誰的本領大。”

“你們覺得我們在遊樂場玩的時候,應該怎麼樣才不會傷到自己和別人?”

“當兩個小朋友撞在一起怎麼辦?”(引導幼兒從一個方向開始,不可以插隊的。)

“要是玩累了就在長凳上休息一下,擦擦汗。”

思考:在活動前向幼兒講清活動

要求,因為在前幾次的活動中發現他們走竹梯、輪胎時沒有秩序,插隊的幼兒很多,這樣幼兒就會影響幼兒活動的質量。

二。幼兒分散活動,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投入程度。

2、材料的選擇情況、擺放情況、合適性如何?(作適當的調整)

3、個別幼兒的活動情況並以玩伴的身份參與遊戲。

4、提示運動量強、易出汗的幼兒檫汗休息,用語言鼓勵內向、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的幼兒。

思考:我班幼兒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的幼兒比較多,所以在活動進行中教師必須要關注這些幼兒,給他們以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儘快加入到集體活動中來,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三。集中交流。

“剛才,老師發現我們太陽寶寶的本領都很大的,誰願意告訴羅老師你剛才是怎麼玩的。”

“做給小朋友和老師看看,好不好。”

觀察中發現得比較有新意、有挑戰性的玩法的幼兒做示範。

思考:通過交流,讓幼兒分享不一樣的玩法,把一個幼兒的或教師的運動經驗教給其他幼兒,以此來豐富全體幼兒的運動經驗。

四。幼兒再次分散活動。

交代要求

“現在,我們小朋友可以去試一試,你沒有玩過的地方,記住是還是練習爬和跳的本領。”

思考:在再次的分散活動前,教師要向幼兒講清活動要求,在觀察中指導幼兒。

五。遊戲:給彩蛋寶寶找朋友

“羅老師這裏有很多的彩蛋寶寶,小朋友們可以看一看這些蛋寶寶都是什麼顏色的?”

“這些彩蛋寶寶想找和自己一樣顏色的大滾桶去玩,我們小朋友帶着彩蛋寶寶去找一找,好不好?”

“小朋友自己想辦法,你在爬和跳的過程中,怎樣讓彩蛋寶寶不掉下來。如果掉下來,彩蛋寶寶就會摔痛的。”

思考: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明白做遊戲也要有規則的,同時,要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悦。

六。整理場地

1、“玩具寶寶要休息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家。”

2、整隊散步,回教室。

思考:幼兒分組收拾活動器材,使幼兒明白自己玩過的玩具要送回家,做事情有始有終。

活動反思:

體育活動是幼兒體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勇敢、自信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等。

數學解決問題説課稿 發現問題説課稿 篇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1~3頁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

【説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選擇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當學生在口述例1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時,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

配合着先後顯示了色彩鮮明的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然後慢慢移動位置使它們合併成一部分,接着閃動其中的20個皮球表示賣給出的個數。這樣,使學生清楚地看到皮球的總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而賣出的20個是從這兩部分的總數裏賣出的。通過這樣形象生動且富有動感的直觀演示,一方面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後面的分析題意尋找中間問題上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從解答一步計算應用題到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一個質的“飛躍”,為了減緩這個學習的“坡度”。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我着重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與複習題的異同點。由於低年級國小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比較低,因此這時我沒有讓學生獨立進行比較,而是這樣引導他們進行觀察的:“同學們,從題目的意思看,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從已知條件的個數來比,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在複習題裏,根據所給的兩個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算出還剩多少個皮球?而在例1裏,能嗎?為什麼不能,”這樣,學生通過比較系統的觀察、分析、比較就能較快地瞭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同時也促進學生循着一步計算應用題的思路進一步去分析數量關係,從而能較輕鬆地找出需要解決的中間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僅分散了本課的教學難點,符合學生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比較的能力。

在把例1和複習題做了比較以後,接着我通過談話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賣出的20個皮球,是從哪些球裏賣出的?”“知道商店裏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可以求出什麼?”“該怎樣算?”算出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了,再算什麼?”這種從條件入手進行分析的方法正好適應本班學生中、差生居多的實際情況,學生易於理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得以解決了。

由於考慮到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可能會從問題入手去分析數量關係,進行逆向思考,為了讓優生“吃得飽”,於是我便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還有沒有別的分析方法?在討論中,由於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機會,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學習主人,因而大家都能積極地參與,所以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同時,通過討論你説給我聽,我説給你聽,又能互相幫助,相互指正。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練習環節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遷移練習重視發揮課本習題的導向作用,即讓學生完成第82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着眼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在練習時,我還注意側重訓練學生能按教師的問話説明分析思路,對於能獨立説明分析思路的學生我就通過“説得真好!”“真棒!”“掌聲表揚他!”等激勵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的第2層次則是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深化應用。即組織全班4個學習小組進行自編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競賽。每組先給基礎分100分,然後再對每組輪流提問,每編對一道題再由其他組的學生進行搶答説出具體的解答方法。編對、搶答對就加10分,編得特別好就加20分,編錯、搶答錯或犯規則扣10分。這種競賽遊戲不僅把新知識的教學推向了更高一個層次,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都能達到各自的最佳發展水平,而且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與創造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

【説學法】

我們都知道教法和學法是辯證統一的,它們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而當今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方法,達到自主學習。因此,針對以上教法的選用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採用“扶放結合法”來進行學法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揭示課題後,我便“放”手讓學生自己説説:看到課題後,你想學什麼?通過提問再歸納提出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了自主意識,初步學會如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而在比較例1與複習題的異同點時,我主要側重於“扶”。因為二年級國小生經常找不到比較的標準,觀察時又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們分別從3個不同的角度去進行有序的觀察、分析、比較,從而使學生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比較,還學會了學法的遷移。

(3)同樣的,在學習從條件入手去尋找中間問題時,也表現為“扶”,即由教師通過談話一步步啟發學生思考、理解,使學生學會如何有目的、有根據地去思考問題,掌握思維的策略,為後面進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而後我便“放”手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從問題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自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學完新課後,我又“放”手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學會如何自能提出問題。

(6)最後的練習環節也體現了“扶放結合”的原則。比如,在訂正時,對於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導他們説出分析思路,而對於優生則“放”手上他們獨立説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編題競賽中,要求差生可以參照例題編或是由老師“扶”着編,而優生則“放”手獨立編,而且要編得快、編得好。

這樣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導學生學習,改變以往“一講到底”、“一刀切”的學習模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

2.出示遊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體教學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麼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xx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後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解決問題説課稿 發現問題説課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就是用連乘來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後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並能列出綜合算式。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滲透分析問題的兩種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綜合法。

3.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進行回顧反思的意識與習慣。

4.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初步體驗分析問題的兩種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綜合法,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進行回顧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主動獲取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並能理清解題思路。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跑步、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於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入手,通過讓學生根據兩個信息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問題,複習為什麼要用乘法計算。接着出示一個問題,讓學生來選擇信息完成問題,進而揭示,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尋找兩個與問題有直接聯繫的,有用的信息。

(二)注重發現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以境促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

讓學生自己根據賣保温壺的情景,自己動腦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麼?第二步再求什麼?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利於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學生深刻的領會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最終應用於生活。教材裏兩種解法都採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係,有利於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係,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於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課中穿插微課,體現新課改的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培養了學生從已知信息出發進行分析解答。然而分析問題的方法也不知一種,但為不給學生增加負擔,我採用了用微課來講解分析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從問題出發去分析,這樣用微課展現出來,也能讓學生集中精力輕鬆的觀看,並理解。

(三)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這裏我安排了跑步的練習,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説説是怎樣想的,並讓學生講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後通過“你還想學什麼”?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後,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麼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説出來卻很困難,那麼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麼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於是在本課中,注重解題思路的訓練。

教學中,重點讓學生先應用綜合法,根據從已知信息出發去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算式説説想的過程,有條理地分析連乘問題的數量關係,找到中間問題,並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初步掌握連乘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説出來以後,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後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説,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裏只是想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