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應用題複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1W

應用題複習精品多篇

應用題 篇一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掌握三步應用題的結構,熟練分析數量關係,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通過一題多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的方法。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答:

(1)小明每天看書8頁,5天能看多少頁?

(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0米,比寬多3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光明塑料廠,計劃每天生產塑料6噸,實際每天比計劃增產2噸,實際每天生產塑料多少噸?

(4)一台織布機每時織布15米,一匹布120米,需要織幾時?

2.根據要求補充問題並解答:

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

(1)使之成為一步應用題。(這條路全長有多少米? 12×10=120(米)。)

(2)增加一個條件,使之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現在每天修15米,幾天修完?12×10÷15=8(天)。)

(3)改變增加的條件,使之成為一道三步應用題。(即為例3。)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3 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現在每天比原來多修3米,現在幾天修完?

(1)複習應用題的解題步驟。(①審題(摘錄條件和問題或畫線段圖);②分析數量關係;③列式計算;④檢驗答題。)

(2)學生按以上解題步驟試解。(遇到問題,同桌或小組商量解決。)

(3)學生講解,訂正。

①審題。

②分析數量關係。

綜合法:

分析法:

③列式計算:

分步:

綜合算式:

④檢驗。

看全長是否相等:

12×10=120(米) (12+3)×8=120(米)

看現在每天比原來是否多修3米。

12×10÷8-12=3(米)

看原來是否是10天修完。

(12+3)×8÷12=10(天)

2.改變複習題2中的(2)題的問題,使之成為三步應用題。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現在每天修15米,可以提前幾天修完?

(1)學生獨立解答;

(2)同桌互説解題思路;

(3)訂正。

3.小結。

思考:通過改變題目的哪部分,兩步應用題可以變成三步應用題?為什麼?討論得出:通過改變題目的條件或問題,兩步應用題可以變成三步應用題。因為改變題目的條件或問題都可使題目中的一個直接條件變成間接條件,因此可以使兩步應用題轉化為三步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P50“做一做”。

(1)解答後訂正。

(2)將上題改為:一個蔬菜站運一批黃瓜。每筐裝20千克,可以裝50筐。如果每筐裝25千克,要少裝多少筐?

學生解答後,説解題思路。

(3)將以上兩道三步應用題,改變條件或問題,使之成為兩步應用題。一個蔬菜站運一批黃瓜。每筐裝20千克,可以裝50筐。現在每筐裝25千克,要裝多少筐?

2.小紅看一本課外書,每天看16頁,10天看完。

請你補充一個條件及問題,使之變成三步應用題。

3.課後作業 :P51:12;P52:13,14。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通過解答歸總應用題,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答步驟及分析方法。無論是複習、練習,還是新課,通過一題多變,把兩步應用題轉化為三步應用題,同時把三步應用題縮為二步應用題,學生進一步理解兩步題與三步題的聯繫,明確三步應用題的結構,再改編應用題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3 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 10天修完。現在每天比原來多修3米,現在幾天修完?

分步列式:

12×10=120(米)

12+3=15(米)

120÷15=8(天)

綜合算式:

12×10÷(12+3)

=120÷15

=8(天)

答:現在8天修完。

應用題複習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期初複習第9~13題。

教學要求:

讓學生進一步地方認識一些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係,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加深理解乘、除法應用題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第12、13題裏編出的各道應用題。

教學過程 :

一、             揭示課題

二、             整理歸納,鞏固解題方法

1、出示乘、除法應用題組,讓學生解答、比較。

(1)       有3個金魚缸,每個缸裏有5條金魚,一共有幾條?

(2)       一共15條金魚,每5條養在一個金魚缸裏,要幾個金魚缸?

(3)       一共15條金魚,平均樣養在3個缸裏,每缸養幾條?

學生口頭解答,比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師小結。

2、完成第9~11題。

(1)       指名3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       檢查訂正。提問:第9題為什麼用乘法算?第10題是怎樣想的?第11題為什麼也用除法?得數6和餘數2表示什麼意思?

3、思考第12題。

(1)       讀題,你能找出有幾個數量?

(2)       你能選兩個條件提一個問題嗎?試試看。

三、             口頭編題、溝通聯繫

1、請小朋友先看第13題裏的圖,然後告訴大家是什麼意思?

2、誰來編乘法應用題?為什麼這是乘法應用題?

誰來編一道除法應用題?編題後再出示。和第1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是除法應用題?

指名編另一道除法應用題。第2和第3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用除法計算?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黑板上編出的三道應用題要求做在作業 本上。

應用題 篇三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能用兩種方法正確地解答。

(二)通過分析解答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初步滲透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係,用兩種方法解答。

難點:第二種解法。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複習準備

選擇合適的條件和問題,再算出來。

(1)每層有4個教室。

(2)每個教室有6盞燈。

(3)每箱“可樂”有12瓶。

A.12個教室裝幾盞燈?

B.4箱“可樂”共多少瓶?

C.3層有多少個教室?

學生回答後,老師提問。

這三道題為什麼都用乘法計算。

(因為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1:

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説出已知條件是什麼?求的是什麼?

條件:(1)有5箱熱水瓶,(2)每箱12個,(3)每個11元。

問題: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在學生審清題意的基礎上,由條件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兩種解法的兩種思路:

師: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這裏有三個條件,根據哪兩個條件可以直接求一個問題?

生:根據每箱12個和5箱熱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板書:5箱有多少個)

師:知道了一共有多少個,再根據每個11元,可以進一步求什麼?(板書:一共賣多少元)

這是一種思路,再想一想,要求這個問題根據這三個條件,還可以先求什麼?

(學生們討論一下)

生:根據每個11元和每箱12個,還可以先求出每箱賣多少元。(板書:每箱賣多少元)

師:求出了每箱賣多少元,與5箱結合,又可以求出什麼呢?

(板書: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訂正時,老師板書補充完整。

(1)每箱賣多少元? (1)5箱有多少個?

11×12=132(元) 12×5=60(個)

(2)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2)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32×5=660(元) 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賣660元。

師:我們把這兩種解法,列成綜合算式可以嗎?請同學討論一下。

討論後請同學回答。(板書)

11×12×5 11×(12×5)

=132×5 =11×60

=660(元) =660(元)

説一説每一步表示什麼意思?

第二種解法加括號是什麼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個)

師:想一想,這道題怎樣檢驗?能不能用一種解法的結果檢驗另一種解法?互相討論一下。

然後請同學口述檢驗:(第二種解法5箱熱水瓶共有60個,每個賣11元,共賣660元,和第一種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種解法,每個熱水瓶11元,每箱12個,共賣132元,有5箱共賣660元,和第二種解法答案相同)

(三)鞏固反饋

1.根據複習題已知條件(1)(2)與問題C,編一道應用題。

(學生口頭敍述,老師出示)

學校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教室、每個教室安裝6隻日光燈。一共安裝多少隻日光燈?

(默讀題、審題)

師:根據這三個已知條件,要求共安裝多少隻日光燈,可以先求什麼?還可以先求什麼?

(用兩種方法解答,觀察計算結果是否相同)(指名寫在玻璃片上)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6×4×3 6×(4×3)

=24×3 =6×12

=72(只) =72(只)

學生做題,老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兩個小隊割青草,每個小隊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兩種方法解答)

老師對上一題解答時出錯的同學、重點輔導,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8×3×2 8×(3×2)

= 24×2 =8×6

=48(千克) =48(千克)

訂正後,進行選擇練習。

3.選擇正確算式。

(1)大生的集郵本里,每頁貼3行郵票,每行貼5張, 6頁一共貼多少張郵票? [ ]

A.3×5×6

B.5×3×6

C.5×(3×6)

D.6×3×5

(2)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有40人,每人種3棵樹,三年級學生一共種多少棵樹? [ ]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師生共同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連乘應用題,用兩種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結果相同。

作業 :思考第100頁第4題。

小資料〔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因題中數量關係的差異和解答時所用數學知識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別。但從解題過程和教學要求來看,一般都要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理解題意。通過讀題,理解題目內容,找出與解題有關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這是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和起點。必要時可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加以簡要摘錄或直接在題目上作些批劃。

第二步是分析數量關係。通過分析,弄清各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溝通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繫,尋找解題方法,確定運算順序。這是解答應用題最關鍵的一步。有時可以採用模擬操作或演示、圖解等方法來幫助分析思考。

第三步是列式計算。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按照加、減、乘、除的含義用算式表示出來。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計算。

第四步是進行檢驗,書寫答案。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教學連乘應用題。要求學生用一種方法解答,比較容易接受。但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就比較困難了。因而這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由於學生對於“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怎樣列式(也就是乘數、被乘數的位置問題)學生易錯,所以在講授新課之前進行復習。採用選擇已知條件和相關問題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個幾的問題。出示例題後,讓學生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先分步列式計算,重點強調誰作被乘數。在列綜合算式時,通過討論深刻理解第二種解法的思路。使學生能輕鬆地掌握第二種解法。複習鞏固時,在複習題中,選擇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編成一道應用題(類似書中做一做)進行練習,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自己能夠編題,自己解答).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應用題 篇四

教學內容  課本107頁例4,練習二十第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基本口算練習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聽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課

1.出示例4。屏幕顯示:活潑可愛的小兔在草地上做遊戲。自然圍成兩圈(如例4圖)。此時,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隻兔?(文字與聲音同步)

2.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4~6人一組,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教師巡視,及時和學生交換看法,給予點撥。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1)請各組代表發言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出每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

①點數出小兔的總只數。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兩羣計數,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後算出得數。

……

(2)如果學生沒有按顏色把小兔分成兩類計數,再計算。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小兔?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把小兔分成兩部分?使學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兩部分。

接着,讓學生數出白兔的只數(10只)和灰兔的只數(5只)。然後,由學生口述算式和得數,教師板書:

10+5=15(只)

4.小結

(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隻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把小兔按羣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於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獨立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做練習二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08頁上面第1題。同桌互相説説題意,之後,指兩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説一説題意。

2.獨立填寫算式。[8+4=12(只)]

3.學生之間交流、評議。請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怎樣想的,計算的結果是什麼,其餘學生評價誰説得清楚、合理、正確。

4.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1)啟發談話:再認真觀察畫面,雞欄裏的雞還可以怎樣分類?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隻雞"的問題?

(2)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兩三人討論解決辦法。

(3)交流。

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9+3=12(只)。

5.強化認識。

讓學生看着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隻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四、練習

做教科書第108頁上第2題。

1.讓學生直接把得數填在書上。填完後,集體訂正。有錯誤的及時糾正。若出現把10-3算成10+3的情況,特別要強調:做題時要認真看題,仔細計算,才能算對。千萬不要做"小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