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多篇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篇1

一、背景

20xx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為了做好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科學指定出全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措施,市局決定就教育均衡發展及佈局調整、職業教育、教師編制結構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安全及教育糾風等幾個方面工作進行調研。

二、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以綏中縣唯一的一所職教中心為重點,另外抽調了綏中南線的萬家中學,前衞中學,綏中西部山區的加碑巖聯合學校,葛家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東部沿海的塔山中學,涵蓋了綏中縣職業教育的點與面。

調研主要採取聽彙報、座談、問卷、實地考察、提問相關問題,查要相關資料等形式。收回職業教育有關的基本情況的彙報材料一份,採集了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及其合理性;課程設置及其依據;教師學生,教學學習質量及其評價;學生就業及其質量;國中升入職業學校的情況等五大方面的情況。

三、綏中職業教育的有關情況

1,學校的基本情況

2,經費投入情況

近兩年來,學校投入經費5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及增添實習實訓設備等。校內設有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電工電子,電器運行與控制實驗室,模擬餐廳,多媒體等專業教室。校外有園藝,旅遊服務,學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術,財會五個實習基地。校園網正常運行。

3,普惠制及學生職業資格認定情況

07年普惠制培訓學員876人,畢業班學生全部參加市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合格率達98%以上。

4,示範專業建設情況

5,出現問題

學校抓招生就業,抓教學管理,抓技能培訓,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300名學生猛增到1500多名。學校的快速的發展,辦學出現了一些問題:

(1),經費嚴重不足,教育附加費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專款專用。

(2),師資嚴重不足,不能適應學校專業發展的需求,職業學校的教師任用制度應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

(3),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政府投資,以滿足學校實習實訓的工作需要

(4),解決教學樓配套工程宿舍樓建設,解除學校管理與安全的隱患。

6,發展設想

四、結論

根據以上調研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綏中縣職教中心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1)政府加大了職教中心的資金,設備,教師的投入,使職教中心具備了發展的基本條件。

(2)綏中縣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職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傾斜,給各國中學校下達升入職業學校的指標,以此增加各個中學會考的指標並把升入職業學校學生數作為考核中學校長的重要條件,有力地加快了職教中心的建設。

(3)學校拓展思路,適應市場需求,搶佔市場,開闢多個專業,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的要求。

(4)學校加大了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學有所長提供保障。

(5)普惠制培訓的逐步落實,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輻射功能的加大創造了條件。

(6)示範專業建設和打造為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打下了基礎。

2,綏中縣職教中心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矛盾

(1)政府資金投入的乏力,制約了學校的管理,輔助設施和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使學校發展遭遇瓶頸。

(2)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的緊缺,使學校實習實訓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應給予允許招非師範畢業生來充實職教隊伍的政策;評聘工作不能落實,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3)專業設置受市場需求的制約,存在着各個學校設置專業及其合理性與教育行政部門能否管理制約的矛盾。

(4)學校的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素質,用工需求開設和教學大綱,教學研訓部門的統一要求相差甚遠的矛盾。

(5)學校教師學生教學和學習質量存在着普遍較低的問題。

(6)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普遍較差,教學質量不高,技能培訓不達標,不能完全和崗位對接,地方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致使職業學校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業行為。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篇2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2010年工作計劃安排,2010年5月下旬,縣人大常委會執法調研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對我縣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安徽省職業教育條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縣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職業教育管理部門關於《職業教育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彙報;實地走訪了縣職高、楊橋職高和長青技校;組織召開了由縣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事局、財政局、政府辦公室等單位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和建議;調研組成員分頭聽取了用人單位以及就業學生等方面的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開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有中等職業學校9所,其中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所(縣職高),市級重點職業學校2所,一般職業學校6所。中職學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類、農林類、機電類、電子類、服裝類、賓館服務類、機械製造加工類、藝術類、家電維修類等二十多個專業。在校學生1677人,教師242人。全縣共有民辦職業培訓學校26所,其中縣級就業訓練中心1個,農民工培訓定點機構18個,在校生6000餘人。

1、職教工作得到重視,管理體制初步建立。縣政府以及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職業教育主管部門為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縣政府於2005年召開全縣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成立了職業教育工作小組,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振興職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逐步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2、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一是職業教育投入不斷加大。縣政府進一步健全了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從2006年開始,設立了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項目,規定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並做到逐年增長。二是職業教育教學條件、實習設備有了改善。縣職高現有教學用計算機300台,各類實訓設備343台/套,實驗、實訓自開率達96%。縣職高還在譚棚建立農學專業生產實習基地。學校擁有的教學、實習設備基本能夠滿足需要。楊橋職高投資360萬元實訓建設項目即將完工,160萬配套實訓設施正在實施招標採購。項目完全實施後能基本滿足教育、實驗、實訓需求。經過政府投資和學校努力,各類職業學校配有大小實習實訓室30個(間)。

3、國家助學政策得到落實。政府協調財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時將助學金髮放到學生手中。今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925人享受了國家助學金。加強對農民工技能培訓補助工作,農民工技能培訓規模逐年擴大,由2004年以前的2000人左

右發展到現在的每年上萬人。

4、辦學規模有所擴展。在辦學數量上,職業學校由3所增加了9所,與普通高中持平。民辦職業學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辦、民辦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格局。在辦學上,全縣9所職業學校有7所學校實施了聯合辦學或校企合作辦學,辦學渠道不斷拓寬。全縣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有了提升。

二、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環境尚未形成。一是社會認同率不高導致招生難。社會上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問題突出,導致職業學校招生難。2010年,長官職高、呂寨職高、張集職高三所學校高一在校學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學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幾名學生。二是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的措施不夠有力。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不完善,統籌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乏力,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辦學體制、運行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適應。

2、經費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資辦學體制尚未建立。一是財政投入不足。我縣職業學校都是從普通中學改制過來的,存在先天不足,辦學條件、基礎設施和實訓設施都很短缺,相當多的學校辦學條件簡陋。二是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積極性不高。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項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沒有充分發揮。

3、職業教育辦學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職業教育統籌協調不到位。職業教育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職業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農廣校和企業培訓機構等分別隸屬於教育、勞動、農辦、經貿等不同部門,相互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縣級職教中心的建設滯後。

二、職教資源整合不到位。長期存在專業設置重複、招生矛盾衝突等問題,學校要求整合呼聲強烈。

4、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業務素質偏低。一是師資隊伍遠不能適應需要。職業教育教師大多數原從事普通教育工作,絕大多數缺乏專業知識,有許多中職學校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二是培訓不到位。三是相關政策落實不力。學校從企業和社會招聘具有相應學歷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作為專、兼職教師的政策落實難度大。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錄用、職稱評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傾斜扶持。

5、就業准入制度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目前,多數中小企業招收、錄用職工沒有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相關就業准入的法規和政策不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優勢地位不明顯。

三、進一步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增強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職教大省的戰略決策。縣委書記、人大主任朱愛民在今年兩會期間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時提出:

工業立縣、商貿強縣、人才興縣戰略,強調只要人口變人手,人手變人力,人力變人才,就能把人多的問題和包袱變為別人難以企及的資源和財富。並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來,通過工業強縣戰略,我縣工業經濟呈高速發展的強勁態勢,一批工業項目相繼建設投產,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劇了我縣企業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培養和造就大批實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解決就業、增加收入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和推進器,形成全社會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在此基礎上,縣政府要合理制定職業教育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包括學校佈局、事業規模、發展目標等,形成職業教育快速有序發展的局面。

(二)高起點建設縣職教中心。按照國務院提出的每個縣(市、區)都要重點辦好一所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納入十

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我縣應儘快抓住這次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利時機,促進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按照政府統籌,整合資源,集中建設指導思想,發揮縣級政府的統籌職能,打破中專、職高、技校、農廣校、黨校等教育類別和部門、行業界限,通過合併、聯辦、共建、劃轉等方式,實現全縣轄區內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設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教育中心。把勞動保障局承擔的勞務輸出培訓,農委承擔的陽光工程培訓,人事局承擔的公務員培訓,安監局承擔的安全生產培訓,技術監督局承擔的特殊工種培訓等所有行業培訓項目,都集中整合到職教中心;各部門年初上報培訓計劃,縣政府統一審批,由職教中心具體承辦。借鑑外地創辦職教中心的成功經驗,大膽引進先進管理制度,創新學校經營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與市場的充分接軌,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縣職業教育有一個大的飛躍。

(三)加大投入,切實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一是依法保障財政投入。二是督促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足額提取職業教育培訓經費,並專項用於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單位和社會共同分擔、多種所有制並存和多渠道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新機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業和社會捐助等手段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素質。一是財政部門要依法將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納入預算,為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培訓工作提供切實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實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的政策。三是要抓緊制定有利於職業教

育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專業技能的政策,對承擔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和學習實習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或資金補助。

(五)深化改革,增強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構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積極推進三段式辦學模式試點工作,立足培養適應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四是加大實訓基地建設。要集中財力、物力,加快縣級公共實訓中心建設,以解決職業學校實訓資源缺乏的困難,為職業學校學生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緊制定完善就業准入政策,確保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篇3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了大批的專業實用型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近幾年,我市的職業教育卻存在着舉步維艱的發展窘境,而相當多的企業又難以招到合適的技術工人。應該説,造成目前企業招工難與職業教育的現狀息息相關。職業教育路在何方?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筆者在9月份參加了由市人大常委會牽頭,教育、勞動、財政、農業等行政職能部門參加的執法檢查工作,分別對市本級及三區兩縣(市)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通過聽取彙報、查閲資料、召開會議、現場察看、走訪羣眾等形式,對我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瞭解。現就我市職業教育現狀提出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全市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29所,其中,獨立建制的高等職業學院1所,中等職業學校28所。從城鄉分佈情況看,城區25所,農村4所;從辦學主體看,公辦學校(含部門辦的)12所,社會力量舉辦17所。全市共有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所,省級評估合格學校8所。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包括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應用、財會、電子電器、機電、經營、文祕、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機械控制與維修等等。現有在校學生2.875萬人,教職工1650人。

二、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職業學校建設速度加快

國家職業教育法頒佈實施以來,我市各級政府能積極響應,採取措施,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中桂平市已擁有一所自治區立項建設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平南縣、港北區、港南區各有一所職業教育中心,僅有新成立的覃塘區目前尚沒有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職生均校園面積4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97平方米,設備價值1982元,圖書16.2冊,與標準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20**、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與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別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標準,職業教育規模逐步擴大。

我市第一所獨立建制的專科層次高職高專院校——貴港職業學院於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備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結束了貴港沒有高校的歷史。貴港職業學院現有住校生3150人,教職員工189人。學院設有新老校區。老校區(即原貴港市師範學校)佔地面積43畝,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新校區位於市城北新區,規劃用地8**畝。目前,已經徵地102畝,並已完成教學科技樓(總建築面積10183平方米)、學生臨時食堂和五棟臨時宿舍的建設。20**年10月,學院將全面啟動學院教學樓、實驗樓、實習實訓樓、行政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運動場等十大工程建設,總投資1.2億元,總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將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廣開辦學渠道,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近幾年來,為了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各職業學校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及現有資源條件,開設了一批新專業,促使學校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例如貴港職業學院經過幾年的努力,從一個單一的師範學校,建設成為了一個設置有19個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科目涵蓋了教育、電子、財經等領域。學院還派出人員深入到高校、企業瞭解、聯繫,進一步打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保障。與重點高校和發達地區職高開展校校合作辦學,建立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培養本科層次的學生和機械維修等緊缺的高職人才;與知名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此外,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訂單式培養和短期培訓模式培養了大批新型職業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與市內市外100多家企業單位簽訂了穩定的用人合同,其中,與近70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式的培養協議,今年訂單式培養學生3500餘人。20**—20**年,我市中等職業學校的5000餘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遠遠超過應屆大學生的就業比例,從而為吸引廣大國中畢業生報考中等職業學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民辦職業學校不斷壯大,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去年全市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人數達3276人,佔全市中職招生總數的28%,今年民辦學校招生已達6000人,基本與公辦職校達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財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近年來,市政府重視教育的均衡發展,在着力抓好義務教育的同時,採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辦職業學校的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如下:20**年預算1736.34萬元,執行1857.97萬元,完成1**%;20**年預算1892.73萬元,執行2029。56萬元,完成1**.23%;20**年預算2370.94萬元,1—6月份執行1402.33萬元,完成59.15%;市本級地方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情況: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218萬元,用於職業教育58.21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362萬元,用於職業教育130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440萬元,用於職業教育193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43.86%。縣市區的城市教育費附加全部用於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沒有用於職業教育。縣市區政府對地方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主要用於保障學校教職員工工資的發放。桂平財政近10年來投入職業教育的資金總額為2927.4萬元,其中2004年423.4萬元;20**年596.8萬元;20**年737萬元;平南縣20**年預算安排職業教育經費94萬元,20**年1—8月份安排76萬元。

(四)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素質不斷提高

全市職業學校現有教職工1650人,外聘教師12人,其中專業課教育1**2人,具有高級職稱145人,中級職稱733人,初級職稱5**人。其中,貴港職業學院現有教師總數169人,外聘教師12人,其中專任教師l36人,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61人,初級職稱81人,具有碩士學位10人,研究生學歷26人,本科學歷137人。市直公辦中等職校現有職稱13人,中級職稱以上111人,研究生畢業或在讀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學歷159人。這幾年,各職業學校通過引進專業課教師、校本培訓、派出學習、學歷進修、請專家到校指導、聘請兼職教師等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

(五)加強就業培訓,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勞動保障部門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及就業准入制度,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全面加強崗前培訓及在職職工培訓,動員學員參加職業技能鑑定,辦理職業資格證書。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學員參加了職業技能鑑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行嚴格的前置審批程序,在辦理營業執照過程中,均查驗經營者個體工商户業主和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證書。此外通過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推行就業准入控制,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近年來,全市崗前培訓15萬人次,企業在職職工培訓6萬人次。

為了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全市積極引導定點培訓機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辦學方針,加快完善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訓模式,按照企業用人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幾年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3萬多人次。與此同時,職業培訓機構的結構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改變了以前單一的公立辦學培訓模式,積極鼓勵社會、個人舉辦職業學校。目前,我市共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46所。形成了培訓網絡,以培訓促就業,推動了我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

三、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一)對職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

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不濃。由於當前社會人們普遍認為上大學尤其是上名牌大學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別是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以及精英教育的觀念,導致了社會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從而造成了社會、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輕視。一些單位用人標準的唯學歷傾向以及不嚴格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和擔心培訓後技術工人跳槽、雁南飛、為人做嫁衣裳的顧慮,致使一些企業不願意在培訓技術工人上花錢。另外,主流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乏力,也直接影響了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職業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將其納入主流教育體系,並加以全面規劃、統籌推進,存在規劃滯後等問題。目前市政府尚未出台《貴港市政府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實施意見》及其他實施計劃。

(二)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後。

長期以來,市、縣財政對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義務教育,政府投入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公辦學校教職工人頭經費,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和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沒有得到落實。從調查情況看,三區兩縣市都沒有職業教育的預算經費,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部份也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造成職業學校辦學經費嚴重短缺,辦學條件明顯滯後,民營職校比之公辦職校更甚,幾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數量不足,條件落後。職業高中大多數沒有象樣的實訓基地,即使有實訓基地,設施設備也十分陳舊落後。投入少、底子薄、基礎差,已成為制約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三)教師隊伍素質偏低,雙師型教師匱乏。

職業教育教師大多數都是從原普教崗位上轉移過來的,絕大多數教師缺少專業技術知識。由於近年來職業技術院校不景氣,學校沒有能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加之一些優秀人才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導致職教師資隊伍不能適應實際需要。由於涉及單位性質、編制等問題,學校急需的人才引不進來,一些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動。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錄用、選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專業師資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全市僅有21人,專家型的教師幾乎沒有,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陳舊,專業設置不合理。

一些職業教育機構還不能完全做到學校圍繞市場轉,按需培訓,而是學校有什麼條件就開什麼專業,專業設置重複,辦學模式陳舊,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有限的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業崗位。這就表明,我市培養的職業技術類人才在數量、類別和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現在你辦你的學,我招我的工,先培訓後上崗,轉崗必須經過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尚沒有真正落實,企業招收新增勞動力,沒有很好地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而視自主用工為自由用工,特別是民營企業更甚。這直接影響了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直接影響着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五)辦學水平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中等職業教育還沒有徹底擺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在辦學思想和辦學模式上不能認真貫徹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實訓時間過少。另外,職業教育只考慮對外輸送人才,不結合本地市場需求情況,出現了一邊喊就業難,另一邊卻喊招工難現象。學校培訓的學生尚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畢業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對口就業存在較大的難度。

四、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峯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瞭解職業教育併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貴港經濟發展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切實加強領導,把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市政府要加強領導,儘快出台《貴港市政府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實施意見》及其他實施計劃。實實在在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應明確職業教育方向,以堅持為加快發展我市經濟、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為根本,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有搶手出路為關鍵,以加大統籌力度並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職教資源和基本保障條件問題,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略。真正統籌解決辦什麼學校和怎麼辦的問題,解決職教主管部門和職業學校對社會職業教育需求變化信息不暢問題。建議市教育行政部門真正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等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預測規劃,職業教育工作要責任落實到人,按目標考核獎懲。應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知識老化問題,充分發揮我市地緣優勢,採取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比例等辦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教雙師型師資,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三)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

1、加強特色專業建設。要增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設特色專業,形成專業品牌效應,提高學生實際就業率,提高學校競爭力和影響力。

2、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抓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鼓勵職業學校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與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加快實訓基地建設,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設好1—2個區域性實訓基地和專業性實訓基地。

3、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一是有計劃地安排非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畢業和缺乏生產經歷、經驗的專業課教師到相關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習鍛鍊,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鑑定,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二是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評選,充分發揮其示範表率和輻射影響作用。三是合理調整教師結構。科學確定文化課、專業課、實習課教師比例。四是人事、勞動等部門應根據各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向學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職業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訂出適合職業學校向社會招聘、錄用、選拔專門人才的相關政策。

4、加大示範性職業學校扶持力度,組建我市職業教育的龍頭學校。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對我市骨幹職校給以重點扶持,對其在建校徵地、有關收費、銀行貸款、用人等方面給以適當傾斜,支持骨幹職業學校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

5、加強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實各有關部門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二是建立健全相由關部門參加的職教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職業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並監督實施。三是嚴格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促使用人單位優先錄用取得職業學校相應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四是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建立對學校檢查的准入制度,禁止各部門向學校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對職業學校實行政策扶持,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四)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各級政府和財政,要進一步按公共財政原則調整支出結構,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職業教育經費,努力做到按國家法律法規足額落實職業教育經費。一是按時足額撥付公辦職業學校教職工工資,並監督民辦職業教育機構按時足額發放教師工資;二是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職教經費投入政策,保證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發展,落實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對開展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按規定享受再就業培訓補貼,並嚴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向職校亂攤派、亂罰款,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挪用職教資金。三是按人均1元的標準,設立職教專項經費,重點用於骨幹職業學校建設、師資培訓和課程教材開發;四是建立貧困生救助機制,設立職業學校貧困生救助專用賬户,用於貧困學生的資助,確保家庭貧困學生能平等地接受職業教育;五是各級人民政府和計劃、科技、勞動和保障、農業、扶貧等部門在安排使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扶貧資金時,要安排20%用於農村職業學校、成人學校的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職業學校農學類專業的發展。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重點培訓農村鄉(鎮)、村基層幹部,培養具有綠色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業技術骨幹和新農村經紀人、信息員、營銷員。在農村中學加大推進綠色證書教育,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和技能培養。搞好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縣職業中心學校的聯合與協作,鄉(鎮)政府在現有教育資源基礎上,辦好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為一體的綜合中學,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一批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以縣鄉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為幅射點,以村和農户為幅射面,以信息網絡服務站為紐帶,在縣、鄉、村、户之間構建信息傳播、科技培訓、生產示範、項目推廣的立體交叉網絡體系。在農村中學從七年級或八年級起就增設職業教育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輟學生返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的相互促進,使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增加為三農服務的生機和活力,加快全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篇4

一、總體印象

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位於重慶職業教育基地腹心地帶,始建於1949年,前期由一所普通中學與一所職業中學合併組建而成,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教育管理嚴謹,交通條件方便,校園環境優美,文化底藴豐厚。這次調研,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感觸是,中職學校的老師對學生培養工作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專業知識、動手能力這方面的培養,他們為該校學生培養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沒。在調研中,我們感覺到這些年來,中職學校和生源學校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因此有些方面產生了一些誤解和隔閡。時至今日,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觀念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學生家長的傳統觀念也有所改變,越來越趨向於務實。

據該校教務處主任張主任介紹,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73人,在校生4000餘人。學校開設有機電類、電子類、藝術類、計算機類共11個專業。建有機械廠、製衣廠、晉江億盛服裝培訓中心、數控技術實訓基地、計算機實訓基地、電子實訓基地等38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建有校園寬帶網,教師現代辦公系統,廣播系統,電視系統,雙向教學監控系統。為增強學生技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學校特色專業

永川職教中心堅持特色鑄品牌,和諧促發展的辦學理念,着力打造了機電、服裝、電子三大類骨幹示範專業,形成了以製造業為主的專業特色和校企結合、校校聯合的辦學特色,正在為創建國家級

示範中等職業學校闊步前進。

1.機電類專業

據張主任介紹,該校現在正大力發展機電類專業,該專業現居該校骨幹專業之首,學校現今擁有大量先進教學實驗設備,為該專業建立優良的教學後盾。但因其作為主要發展專業,除了要求教授該專業課程的教師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外,還應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可以説對老師的錄用要求甚高。正因為如此,現在該專業的師資相當缺乏,為了使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學校前期採取的方法是將電子類科目的老師,經過保送培訓,再轉為教機電類專業的老師。現今採取的措施是,在重慶各高校進行廣泛招聘,從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公招了數名機電類教師,但機電類教師在職教中心仍是相當缺乏,這為我們職教師資專業的學生敲了一個警鐘,也為學生培養方案提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2.服裝專業

該校服裝專業位居全市高職服裝專業排名之首,在每年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該校服裝設計多次榮獲一等獎,和團體獎,並且還承辦了2009年技能大賽服裝設計比賽。該專業有很好的教學設備、教學實訓基地、專業老師,但作為專業的服裝設計老師還不能滿足學校的發展規劃。所以也給該專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學生有很好的就業前景,特別是與晉江億盛服裝培訓中心的長年合作,讓在讀學生提前接受到企業培訓,畢業後可直接轉向異省工作,而且實訓基地會派專業的師傅到校親自指導學生,這給學生帶來了許多實訓知識與經驗。

3.電子類專業

電子類專業作為該校的第三大主幹專業,其師資力量顯然是也是比較好的,本科學歷及以上的教師雖然少,該校的大多數教師是高職畢業再通過培訓然後到校任教,雖然他們只具有專科學歷,但他們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能讓學生學得更多的實際動手知識,後期學校正準備購進一批新的教學設備,使教學基礎設施逐漸增強。

三、學生學習管理

1.大學聯考升學

該校升學率較高的是建築、財會專業。在職教師資升學方面,該校感到較為無奈,因往屆的學生,僅用兩年的時間來準備升學,導致升學率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從2010年起學校已經將大學聯考升學班的教學時間改為三年制,希望以此提供給有意向升學的學生們更充裕的時間,學校對後期升學率的提升抱有信心。

2.成績管理

該校的學生成績仍以教委指導為主,主要是由統考科目以及技能課成級組成。統考科目成績是文化課成績和專業課成績的總和,六十分為合格,不合格的同學實施補考制度,強化學生學習自學性。技能課成績根據該專業的老師以優、良、中、差等級來評定。

3.技能培訓

不要説你學了什麼,要説你會做什麼。這是該校生產實訓車間的一條標語,該校的專業技能實訓在高一第一學期佔學期的教學總課時的50%,第二學期佔教學總課時的60%,到高二時佔每學期佔教學總課時的70%,並且學校有許多教學實訓基地,如服裝廠、機電車間,為學生的技能提供了許多發展空間。由此可見,中職學校除了在文化課方面繼續教育之外,更看重學生技能培訓。

四、學校招聘教師的要求

最後,我們從職教師資類學生的主要特點,向張主任提出了一個關於該校招聘教師的相關要求的問題,張主任説:

1.應當具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足夠的經驗及深厚的潛力;

2.應當具有較強的專業動手能力;

3.應當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4.應當具有很好的表達能力,有能與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

5.應當思維活躍、工作積極主動。

這次調研,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通過與接待我們的教務處主任的交流,我們瞭解到該校乃至整個永川區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並不缺乏,在前三四年,該校就已經招聘到了許多合格的計算機專業教師,而且近幾年並未有再招聘該專業教師的打算。總的來説就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在中職學校就業前景並不樂觀。現在大多數中職學校最為缺乏的主要有機電類、電子類、服裝類的專業教師,我想這一現狀能給我們職教師資學生的培養作出一定的調整,以滿足社會需要出發,才能根本的解決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

另外,從該校瞭解到,作為重慶職教城的永川,期後期發展不可估量,但現今的永川其80%的中等職業學校,在機電專業上,教師十分缺乏,教學設備陳舊,甚至是部分學校沒有教學設備,作為重慶市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的應用技術師範學院,在教學設備、經費等條件的允許下,我想應該為自己以後的培訓發展方向作出規劃,讓職教事業得到長足進步。讓職教城的後期越來越有特色。

市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篇5

按照市局《關於開展職業教育工作調研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教育局成立調研組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肇州縣職教中心是一所集職業高中教育、中等學歷教育、成人本專科函授教育、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於一體的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佔地5.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2012年有7個教學班,在籍學生183人。職教中心現有教職員工127人,專任教師103人、大學本科80人,高級教師42人、具有雙師型教師16人。專任教師能夠勝任自己所教專業和技能需求。幾年以來,職教中心先後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試點squo;優秀教學點squo;‛、‚招生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並多次受到省市縣人事、教育、勞動等閉門的表彰獎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基地,省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

(一)專業設置情況

職教中心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依據就業前景進行專業設臵。停辦就業前景暗淡,從業待遇低,用人市場少,專業與對口升學不能對接,滿足不了學生高層次就業需要的專業。鑑於上述原因,職教中心面向第三產業開設和發展:焊接技術、電子電工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學前教育,工藝美術等專業。焊接、電子電工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職教中心教1

學設備和師資配備強,也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汽車維修專業是學校近年和今後幾年重點發展的專業。

(二)成人教育與培訓情況

我縣職教中心與綏化衞校開展聯合辦學模式,開設護理專業、現有學生75人。成人電大開展本專科教育共10多個專業,已累計為社會輸送3000餘名人才。近幾年來我校承擔了‚陽光工程‛培訓、‚雨露工程‛培訓、‚再就業‛培訓、‚雙百工程‛培訓、女職工培訓、繼續教育等培訓任務。從建校至今培訓人數達3萬人次。技工學校與各級政府、教育、勞動等部門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現已進行農民工、鄉村醫生、勞動監察等多種類型培訓,幾年來共培訓5000人,為我縣社會和經濟建設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併成功為2000多名農民工進行了木工、瓦工、鋼筋工、砌築工等專業技能認證工作。肇州是農業縣,‚十二五‛期間縣委縣政府把棚菜、育種、林果、畜牧業確定為發展我縣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職教中心將開設棚室栽培等涉農專業,為肇州縣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職教中心現有電焊、美容美髮、電工電子等實習實訓基地4個,其中電焊實習基地可容納80人進行實習。

(三)教育教學情況

多年來,職教中心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文化課教學為基礎,以專業課教學為中心,抓住專業技能訓練和對口高職升學兩個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指導思想,通過搭建立體化聯合辦學網絡,實現了‚招生、培訓、實習、專業人才交流‛一體化,為學生開闢了優質就業、高職升學、自主創業的成才渠道。

職教中心注重加強德育工作。樹立了德育為首的觀念和意識,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比較完備,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措施得力,重視班主任隊伍的校本培訓,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得紮實有效,開展了‚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德育系列活動。

(四)招生就業情況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企業等用人單位及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和擇業觀。調動家長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就是現身説法,讓他們能享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樹立通過職高教育考入大學、通過職業教育就業前景就好、通過培訓就能致富並能帶動一方的典型事例,通過這些典型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家庭願意將子女送入我校就讀;讓更多的外出打工返鄉人員願意來職教中心接受職業培訓;讓更多學業成績偏低的學生來職教中心尋找最好求學出路。真正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局面。職教中心將5月份定為‚職教宣傳月‛,對職業教育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組織編寫了《致全縣國中畢業生的一封公開信》、《致畢業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等宣傳材料,深入全縣國中學校,在全縣國中畢業生中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結合典型生動的實例,讓學生認識讀職業學校同樣前途光明。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牆體廣告、宣傳標語等進行宣傳,為我縣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現象突出。從社會層面看,‚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認為職校招錄的學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學率評判職校,用能否考上大學來衡量學生,忽視了發展職業教育是執行國家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從學校層面看,‚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情況較為突出,專業教師難招聘,實訓操作無設備,學生厭學,老師煩教,忽視了職業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一特性;從家長層面看,‚重學歷,輕技能‛現象相當普遍,認為讀職校低人一等,讀高校讓人高看,職校畢業生是打工仔,高校畢業當幹部,千方百計想讓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讀大學,其結果大學沒考上,職校不願讀,沒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奇缺。我縣職校專職教師大多數是由基礎文化課教學和普高轉行而來,有實踐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或‚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從普高轉行的老師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擺脱普通教學模式,實習指導教師高校分不來,社會聘請實訓指導教師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職校仍延用‚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沒有技能,畢業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職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的奇缺,嚴重地影響了技能教學質量、職校生源、實用型人才需求與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專業課程設置缺品牌。我縣職教中心所設專業課程基本上是教學成本低,不需任何實訓設備的專業,有實訓設備的只有電焊專業。因此,學校沒特色,專業缺品牌,學生無專長,畢業生就業只能當普工,不能當技工,更談不上當技師。如教學成本相對較高機電專業的畢業生,技術含量高,社會需求量大,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畢業生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左右,一個機電專業的車、刨、鑽、鏜、銑、鉗、電焊、氬孤焊等

工種的畢業生,只要精通上述1-2門專業技能,就可享用終身。但因缺乏專業指導教師、實訓設備而沒有開設,或開設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規範,有償招生嚴重。中職招生管理不夠規範,招生計劃、學籍檔案管理規定執行不嚴。有償招生現象突出。我縣每年有國中畢業生約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價位招收到外地就讀,導致我縣職教中心生源‚吃不飽‛。

五是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差。前幾年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欠帳太多,辦學條件較差缺少實驗場地、實訓設備不足。其它無實訓設備的專業只能進行理論教育,在沒有實訓設備和沒有投入的前提下,要辦好職業學校是困難的的。

三、幾點建議

(一)積極爭取政府支持,保障資金投入。搶抓當前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急需大批專業人才這一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極尋求國家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對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支持,爭引項目、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積極探索多元投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市場機制,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政府投入、企業合作、社會捐贈、校辦產業回報等形式,盤活資金來源,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實現學校規劃目標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

(二)適應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專業。對現有專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進行科學規劃調整,形成電子電工、汽車維修、電焊

等專業體系。按照骨幹專業評估標準,進一步規範建設和管理,使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電工等專業達到骨幹專業標準。充分發揮骨幹專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各專業協調發展。

(三)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加快教師隊伍培養步伐,深化名師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大批政治堅定、作風端正、樂於奉獻、業務過硬、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訓制度,提高教師跨學科、跨專業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繼續實行骨幹教師培養選拔制度,培養學科帶頭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師隊伍。

(四)深化辦學體制和模式改革,增強辦學活力。積極探索校校聯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辦學機制,從制度上探索職業教育企業化管理理念,探索開放辦學運行機制,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擴大聯合辦學的輻射面,提高聯合辦學的層次,在充分挖掘本地優質生源的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域的聯繫,擴大招生規模,開展師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