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9W

整合資源  深化內涵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彙報

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大悟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彙報

大悟縣人民政府

依據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省教育廳《關於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通知》和《湖北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方案》,我縣進行了認真地自查和整改。自評結果是:所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15項指標基本達到省定標準,國小和國中的校際間均衡差異係數分別為0.498和0.351,5個剛性指標符合要求,自評得分100分。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大悟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邊界,地處大別山脈西端南麓,全縣國土面積1986平方公里,轄3鄉14鎮,362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人。大悟縣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脱貧奔小康試點縣,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201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05.3億元,財政收入10.1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0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601元。

大悟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十大將軍縣”之一,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先後有16萬人參加革命,有7萬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孕育了徐海東、劉華清、聶鳳智、程世才、周志堅等10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和領導人,也留下了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光輝足跡。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在這裏揭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186所,其中:國小74所(其中完全國小39所),教學點88所,國中18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4所,特教學校1所。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3542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2188人,中學專任教師1354人。在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數44678人,其中:國小生31424,中學生13254人。

二、工作措施與成效

“普九”以來,大悟縣委、縣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己任,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教育城鄉一體,優質資源均衡共享的理念,高標準規劃,高水準投入,高質量實施,以新時代的“突圍”精神,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夯實教育均衡發展基礎

縣委、縣政府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了推進機制、保障機制、考評機制和貧困生資助機制,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均衡發展推進機制。制定了《大悟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及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明確了職責任務,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推進工作方案,縣政府與各鄉鎮、縣直部門簽訂工作責任書,建立了“政府主導、教育主抓、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堅持每年開展教育工作調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及時解決教育均衡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全縣教育發展呈現出全力興教、齊抓共管的可喜局面。

二是建立均衡發展保障機制。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縣級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縣政府財政支出堅持“有保有壓、教育優先”的原則,嚴格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財政政策,堅持把城市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額用於教育,保證了固定性轉移支付資金用於教育的比例不低於60%。

三是建立均衡發展考評機制。健全教育督導網絡,把教育發展水平納入縣鄉黨政和部門績效管理評估體系,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評估結果在全縣黨政負責幹部會上通報,督促鄉鎮黨政和部門落實教育工作責任,形成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強大合力。縣人大、縣政協對全縣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隊伍建設等情況開展經常性督導調研,有效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措施的落實。縣教育局每年制定責任目標,下達各學校,年終進行考核,實行評比獎勵。

四是建立貧困學生資助機制。為保障困難羣體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我縣建立健全了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加大對弱勢羣體的關愛扶助力度,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努力探索“黨政統籌、部門聯動、教育為主、家庭盡責、社會參與、兒童為本”的教育管護機制,營造了全面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環境,讓他們在學校吃得飽、穿得暖、學得好,生活安心,家長放心。我縣自2012年春秋開學起,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學生提供營養補助,提高中國小生身體素質,惠及全縣農村學生。

(二)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圍繞辦好每一所學校,大悟縣按照科學規劃先行,重點保障投入的策略,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全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均衡。

一是加大學校佈局調整力度。依據大悟縣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科學制定全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先後實施兩輪中國小布局調整,累計撤併學校120所。整合城區教育資源,新增實驗中學和城北國小2所城區縣直學校。積極爭取社會援助,在高鐵新區籌設“大悟思源實驗學校”,較好地解決了城區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全縣中國小布局趨於合理。

二是加快學校硬件工程建設。在科學佈局的基礎上,大悟縣充分發揮財政主渠道作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自2011年以來,全縣多渠道籌資近2億元,相繼實施了校舍安全、寄宿制學校建設、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教師週轉房建設、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等五大工程,完成學校新建、改擴建項目86個,維修改造項目246個,建設面積4.5萬平方米。配合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加快推進學校後勤設施建設,全面建成標準化學生食堂、學生宿舍、學生浴室,農村學校飲水難、如廁難、洗浴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縣村級完小以上學校校舍及設施裝備全部達到省頒標準。

三是加強學校裝備設施建設。近幾年,全縣累計投資5725萬元,完成了78所農村中國小裝備標準化建設任務。完全國小以上學校全部建成規範化的運動場、標準化實驗室、圖書室、環保健康教室,各種配套功能室一應俱全。教育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鄉鎮中心國小以上學校全部建成電子備課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班班通”,積極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四是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縣教育局及各級各類學校均制定了詳細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包括學校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動文化、課程文化等,突出國學、孝文化和本地紅色文化特色,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讓牆壁説話,讓長廊傳情,一磚一石見精神,一草一木皆育人,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傳統文化薰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積極創建綠化合格學校,不斷提升學校校園綠化水平,做到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全縣校園綠化率達到32%。

(三)加強管理,內涵發展,推進教育質量整體均衡

我們在加強教育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註重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促進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本質和主題。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網絡,依託豐富的德育資源,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在中國小生中開展環保主題演講、感恩書信大賽、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護演練等系列素質教育專項活動。各中國小紛紛成立了書法、繪畫、聲樂、舞蹈等各類課外興趣小組,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大課間活動和“大家唱、大家跳”活動。每兩年舉行一次中國小“藝術節”活動和中學生運動會,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二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把新課程改革作為推進義務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抓手,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建立以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和校本教師培訓為內容的“三位一體”新課程改革推行機制,探索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方法改革,建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型課堂教學模式。紮實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設立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點校,促進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推進義務教育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

三是創新教育評價體系。改革高中招生辦法,將重點高中招生指標的80%分解到各國中學校,通過調整“指揮棒”,促進學校端正辦學思想,提升發展內涵。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教育教學工作決策、執行、監控和信息反饋系統,完善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綜合評估,重視中國小校發展性評價,促進中國小校優化內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兩年來,大悟縣承擔各級教科研課題42個,國家級5個,省級19個,市級12個,縣級6個。教師在各級教學“四優”評選和發表論文中獲獎2167人次。中國小生獲得國家級獎勵366人次,省級706人次,市級1120人次。

四是規範學校辦學行為。認真貫徹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關於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訂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的實施細則,嚴格規定學生在校活動時間總量和課業負擔量,加大督查整治力度,有效規範了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全縣義務教育中國小校基本消除了“擇校風”,杜絕了辦重點班、實驗班、快慢班的現象,保證了學生公平接受教育,輕鬆愉快成長。

(四)配強隊伍,城鄉交流,促進教師資源配置均衡

教師隊伍是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近幾年來,我縣創新教師資源均衡機制,建構開放多元實效的教師隊伍管理體系,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證。

一是建立農村教師補充長效機制。為了解決農村教師年齡老化和結構性缺乏問題,自2004年起,大悟縣積極實施“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每年引進一批應屆本科畢業生充實農村教師隊伍,至2014年,共引進資教生、特崗教師500名,招聘農村教師444名,新任教師全部分配到邊遠鄉鎮任教,為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解決教師隊伍歷史遺留問題,縣政府出台政策,分三年解決代課教師問題,通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和網上公示,第一批58名代課教師將在2014年底前“轉正”,全部到農村學校任教,為農村中國小充實力量。

二是建立縣直學校教師支教制度。實行教師支教、援教制度,按照“工作關係不變、福利待遇提高、評優晉級優先”的原則,每年從縣直學校、近城學校挑選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到農村中國小支教。近三年來,共有101名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積極實施“農村學校啟明星計劃”,首批從3所縣直學校選派11名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開展為期3年的掛職鍛鍊和支教工作,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啟明星計劃教師所到學校,學生生源均有所增加,教育質量有大幅提高,深受當地羣眾的一致好評。

三是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啟動以學校校長、中層幹部、教師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為重點的全員聘任制改革工作,全面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在建立完善校本培訓網絡的基礎上,全縣每年選送校長、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組織的培訓活動,近三年,共培訓教師3218人次,極大地提升了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實施“名師培養工程”,評選“大悟名師”29名,“大悟骨幹教師”60名,樹立身邊的師德楷模和業務標兵,激發教師隊伍正能量。

四是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進以“校長競聘制、教師全員聘用制、績效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三制”改革,實行校長任期制和異地交流機制,建立教師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優質教育人力資源向薄弱學校有序流動。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向農村和邊遠山區傾斜。教師培訓、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評優評先,優先農村教師,有效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

三、工作反思與展望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教育投入仍然有待加強,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二是隨着近年一大批農村教師即將退休,農村教師隊伍補充工作還需進一步提速。三是中國小標準化、現代化程度仍有待提升,辦學條件、教育質量與高位均衡的目標有一定距離。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再加力度、再添措施,把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是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的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傾斜,全面加強農村學校硬件建設,為師生提供安全舒適的教育教學環境。進一步整合城區教育資源,新建九年一貫制“思源實驗學校”、“書生學校”,緩解城區學位緊張壓力。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加大農村教師招聘工作力度,新招聘教師分配上向偏遠鄉鎮學校傾斜。進一步推進城鄉師資交流,加大“城鄉結對幫扶”和“送教下鄉”活動規模,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着力解決農村教師隊伍老化和學科結構缺乏的矛盾。為農村中國小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培養更多的名師和學科帶頭人。三是狠抓學校內部管理,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推進中國小校精細化管理,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