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第一篇: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天門市把招商引資作為激活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發揮“僑鄉”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引資力度,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資上存在的外資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使得外資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利用外資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深化。為此,我們最近對外資企業、商務、工商、税務、外匯指定銀行等部門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天門市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03家。其中,經營期滿的企業5家,外資轉內資的3家,未領營業執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變更而外遷的1家,法院宣告破產的1家,歷年經工商局註銷營業執照的73家,全市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5家。在現有外商投資企業中,有2家因資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產,真正正常運轉的有13家。13家外資企業總投資額3227萬美元,註冊資本2664萬美元,協議外資1863萬元,外商曆年累計實際到資1860萬美元。

從調查情況看,“三資”企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門市經濟的發展。一是為天門市出口創匯做出了貢獻。2014年至2014年,天門外貿出口逐年增長,各年外貿出口額由935萬美元增加到2370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8.4%。其中外資企業的外貿出口額由316萬美元增加到2014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38%。外資企業外貿出口佔全市外貿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為地方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據調查,13家外商投資企業用工5095人,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對地方產業經濟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三是為地方財政增加了税收。2014年至2014年全市外資企業分別上交税金1405萬元、1173萬元、899萬元、1410萬元和870萬元。

二、天門市利用外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不少外資企業湧入天門,對天門市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1、引資項目停留在低水平上。從近幾年利用外資的總體情況看,在結構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幾種現象:一是產業層次較低。外商投資以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業為主,如服裝加工、紡織、印染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項目較少,特別是高端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機構引進更為滯後。二是產業相對分散。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大部分外資項目未形成羣體效應,上、下游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配套能力不強,沒有形成穩固的產業鏈。三是新興服務業領域招商引資亟待突破。在國家新開放的服務貿易等引資領域,天門市招商(本站推薦:)引資的力度還相對較弱,特別是在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領域引資步伐緩慢,不僅影響引資規模和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約了整個投資環境的改善。

2、外資項目質量不高。大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在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經過自身的打拼,完成了企業市場化過渡,但從內涵上還沒有真正脱胎換骨,離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要求距離尚遠。一是企業普遍無積累。大多數出口創匯企業積累幾乎為零,企業的發展完全靠銀行“輸血”,如天宇時裝有限公司和天門得事發印染有限公司等企業均對銀行貸款依賴性較強。二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企業管理手段較為落後,作坊式管理,家長式作風,在三資企業中占主導地位。特別是某些三資企業大户,仍然採用人管人的辦法,而不是用現代企業制度來進行管理。三是外資企業人才匱乏。目前有好幾家外資企業不僅高級管理人才、生產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甚至連一般操作工人也很難招收,制約了外資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四是企業盈利能力較差。天門市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服裝和紡織品,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低,而且大多數企業的最終產品不能直接出口外銷,對集團依賴性強,很難達到自成體系的外銷渠道,狹窄的銷售渠道,大大縮小了企業的盈利空間與能力。2014年,13家外商投資企業只有5家盈利,除了成田製藥有限公司和東風華泰(天門)鋁輪轂有限公司的利潤在100萬元以上,其他的或者微利,或者虧損,有的甚至虧損幾百萬元。

3、外資企業“造血”功能相對較弱。普遍存在的流動資金缺口,使得外商投資企業發展受到限制。據調查測算,目前天門市外商投資企業流動資金缺口近3000萬元,其中,天宇時裝有限公司缺少流動資金300萬元;天門得事發印染有限公司因去年進行了技術改造,今年流動資金尚有800萬元的缺口;天門穩健醫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產品由原來自己直接出口改為委託集團總部間接出口,因而丟失了在天門本地享受國家對出口企業給予抵減免的優惠政策,優惠部分只得先墊付後再由總部返回,這樣直接影響了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速度,缺少流動資金300萬元。東風華泰(天門)鋁輪轂有限公司和成田製藥有限公司因設備的更新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分別存在資金缺口800萬元和500萬元。其他外商投資企業如湖北美得利肥業有限公司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資金缺口。流動資金的普遍不足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有的企業因缺乏流動資金採購原材料,只得用比同行業高的價格進行賒購,從而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有的因資金週轉困難,交貨日期推遲,失去了部分客户;也有不少企業因缺乏資金,生產設備殘舊落後而不能進行更新改造,從而影響了企業生產進度;還有的企業研製出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卻無流動資金進行大規模生產等。

4、利用外資步伐與周邊地區相比明顯落後。2014年以前,天門市利用外資與周邊的潛江市和仙桃市相比,還具有可比性,2014年雖然外資項目開始減少,但利用外資額度也有137萬美元,比潛江、仙桃分別高出89萬美元和120萬美元。但此後的差距被不斷拉大,處於明顯落後態勢。近四年來,天門利用外資項目15個,比潛江、仙桃分別少6個和38個;累計利用外資2921萬美元,只佔仙桃利用外資額的68.8%,比潛江略高一點點。利用外資的平均增長率則比潛江、仙桃分別低153%和713%。

三、對策建議

市委、市政府對天門的發展溝勒出了宏偉的藍圖,特別是融入武漢城市圈後,對於天門市利用外資提供了機遇和便利條件。因此,全市上下要抓住機遇,認真研究利用外資工作。我們認為,應着重抓好幾個方面工作。

(一)做好利用外資的總體規劃。利用天門市被列入武漢城市經濟圈的大好時機,以僑鄉經濟開發區和多祥經濟開發區為中心向鄉鎮輻射,確立“以本地資源換技術、以產權換資金、以市場換項目、以存量換增量”的利用外資新思路。要堅持“一二三產業並舉,大中小項目齊上,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招商引資方針,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項目重點除了既然有的汽車配件、機械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等傳統產業外,還應重視礦產開發(硭硝、鹽鹼)、機電製造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項目。

(二)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通過提高利用外資層次和門檻,將招商引資重點放在引進資源節約型、科技創新型、產業帶動型、生態環保型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項目上,着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龍頭項目,開展產業鏈招商。對於投資規模大、建設週期長、回報率低的基礎設施項目,應給予投資者一定的政策優惠和必要的綜合補償,如優先提供配套設施建設和綜合開發等方式予以補償。

(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現有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項目,鼓勵其增資擴股。如鼓勵東風(華泰)鋁輪轂製造有限公司、成田製藥有限公司等現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股,把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產品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加強同國外大公司、大企業、大財團、大商社的合作,鼓勵跨國公司在天門建立控股公司、股份公司和地區總部。

(四)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在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還要鼓勵企業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間接投資,如外國政府和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優惠貸款。通過創新引資主體,促進民營企業引進外資,如全盛禽蛋貿易有限公司等以民引資項目。重點強化農業資源開發和深度加工,鼓勵外商投資興辦創匯農業項目,如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或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儲運以及銷售、出口於一體的貿工農一體化企業,尤其是對外商投資“嫁接”改造、承包、租賃、收購鄉鎮企業,給予政策優惠,在經營環境上給予更多的支持。

(五)切實改善投資環境。一方面,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支持重點交通能源項目建設,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重點抓好隨嶽、武荊、天仙等高等級公路建設,完善嶽口碼頭、天門火車站等配套工程的建設,擴大商品集散能力;加速全市的電網改造和天門市第二水廠以及天然氣站的建設,改善利用外資的硬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改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職能部門辦事效率,整治地方信用環境,完善各類收費制度,改善天門市利用外資的軟環境。尤其是在整治信用環境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要從長遠的、戰略的高度,轉變觀念,從長遠利益着眼,拋開“新官不理舊帳”的陳舊觀念,把誠實守信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目標來抓,把銀行不良貸款清收當作改善金融投資環境的大事來抓,形成個個講信用、人人重合同的良好社會風氣。

(六)金融部門要全力支持。一是銀行與企業之間要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真正建立互惠互利、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夥伴關係。銀行要更新經營觀念,經常深入企業瞭解企業的具體情況,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救助措施。二是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資、結算、諮詢等服務。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及時解決外資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

第二篇: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天門市把招商引資作為激活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發揮“僑鄉”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引資力度,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資上存在的外資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使得外資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利用外資工作還

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深化。為此,我們最近對外資企業、商務、工商、税務、外匯指定銀行等部門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天門市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03家。其中,經營期滿的企業5家,外資轉內資的3家,未領營業執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變更而外遷的1家,法院宣告破產的1家,歷年經工商局註銷營業執照的73家,全市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5家。在現有外商投資企業中,有2家因資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產,真正正常運轉的有13家。13家外資企業總投資額3227萬美元,註冊資本2664萬美元,協議外資1863萬元,外商曆年累計實際到資1860萬美元。

從調查情況看,“三資”企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門市經濟的發展。一是為天門市出口創匯做出了貢獻。2014年至2014年,天門外貿出口逐年增長,各年外貿出口額由935萬美元增加到2370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8.4。其中外資企業的外貿出口額由316萬美元增加到2014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38。外資企業外貿出口佔全市外貿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為地方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據調查,13家外商投資企業用工5095人,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對地方產業經濟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三是為地方財政增加了税收。2014年至2014年全市外資企業分別上交税金1405萬元、1173萬元、899萬元、1410萬元和870萬元。

二、天門市利用外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不少外資企業湧入天門,對天門市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1、引資項目停留在低水平上。從近幾年利用外資的總體情況看,在結構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幾種現象:一是產業層次較低。外商投資以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業為主,如服裝加工、紡織、印染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項目較少,特別是高端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機構引進更為滯後。二是產業相對分散。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大部分外資項目未形成羣體效應,上、下游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配套能力不強,沒有形成穩固的產業鏈。三是新興服務業領域招商引資亟待突破。在國家新開放的服務貿易等引資領域,天門市招商引資的力度還相對較弱,特別是在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領域引資步伐緩慢,不僅影響引資規模和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約了整個投資環境的改善。

2、外資項目質量不高。大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在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經過自身的打拼,完成了企業市場化過渡,但從內涵上還沒有真正脱胎換骨,離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要求距離尚遠。一是企業普遍無積累。大多數出口創匯企業積累幾乎為零,企業的發展完全靠銀行“輸血”,如天宇時裝有限公司和天門得事發印染有限公司等企業均對銀行貸款依賴性較強。二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企業管理手段較為落後,作坊式管理,家長式作風,在三資企業中占主導地位。特別是某些三資企業大户,仍然採用人管人的辦法,而不是用現代企業制度來進行管理。三是外資企業人才匱乏。目前有好幾家外資企業不僅高級管理人才、生產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甚至連一般操作工人也很難招收,制約了外資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四是企業盈利能力較差。天門市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服裝和紡織品,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低,而且大多數企業的最終產品不能直接出口外銷,對集團依賴性強,很難達到自成體系的外銷渠道,狹窄的銷售渠道,大大縮小了企業的盈利空間與能力。2014年,13家外商投資企業只有5家盈利,除了成田製藥有限公司和東風華泰(天門)鋁輪轂有限公司的利潤在100萬元以上,其他的或者微利,或者虧損,有的甚至虧損幾百萬元。

3、外資企業“造血”功能相對較弱。普遍存在的流動資金缺口,使得外商投資企業發展受到限制。據調查測算,目前天門市外商投資企業流動資金缺口近3000萬元,其中,天宇時裝有限公司缺少流動資金300萬元;天門得事發印染有限公司因去年進行了技術改造,今年流動資金尚有800萬元的缺口;天門穩健醫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產品由原來自己直接出口改為委託集團總部間接出口,因而丟失了在天門本地享受國家對出口企業給予抵減免的優惠政策,優惠部分只得先墊付後再由總部返回,這樣直接影響了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速度,缺少流動資金300萬元。東風華泰(天門)鋁輪轂有限公司和成田製藥有限公司因設備的更新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分別存在資金缺口800萬元和500萬

第三篇:市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天門市把招商引資作為激活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發揮“僑鄉”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引資力度,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資上存在的外資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使得外資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利用外資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深化。為此,我們最近對外資企業、商務、工商、税務、外匯指定銀行等部門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天門市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03家。其中,經營期滿的企業5家,外資轉內資的3家,未領營業執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變更而外遷的1家,法院宣告破產的1家,歷年經工商局註銷營業執照的73家,全市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5家。在現有外商投資企業中,有2家因資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產,真正正常運轉的有13家。13家外資企業總投資額3227萬美元,註冊資本2664萬美元,協議外資1863萬元,外商曆年累計實際到資1860萬美元。

從調查情況看,“三資”企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門市經濟的發展。一是為天門市出口創匯做出了貢獻。2014年至2014年,天門外貿出口逐年增長,各年外貿出口額由935萬美元增加到2370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8.4%。其中外資企業的外貿出口額由316萬美元增加到2014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38%。外資企業外貿出口佔全市外貿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為地方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據調查,13家外商投資企業用工5095人,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對地方產業經濟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三是為地方財政增加了税收。2014年至2014年全市外資企業分別上交税金1405萬元、1173萬元、899萬元、1410萬元和870萬元。

二、天門市利用外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不少外資企業湧入天門,對天門市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1、引資項目停留在低水平上。從近幾年利用外資的總體情況看,在結構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一是產業層次較低。外商投資以勞動密集型的一般加工業為主,如服裝加工、紡織、印染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項目較少,特別是高端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機構引進更為滯後。二是產業相對分散。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大部分外資項目未形成羣體效應,上、下游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配套能力不強,沒有形成穩固的產業鏈。三是新興服務業領域招商引資亟待突破。在國家新開放的服務貿易等引資領域,天門市招商引資的力度還相對較弱,特別是在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領域引資步伐緩慢,不僅影響引資規模和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約了整個投資環境的改善。

2

第四篇:中國現階段利用外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1

中國現階段利用外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熱點論文[ 2014-3-10 21:31:54 ]作者:王妍 易守寬編輯:論文

摘要:近年來,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中國一直處於世界前列。2014年我國吸收外商投資保持持續增長,外商投資為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全球跨國投資流動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在吸引外資的各個方面也正在發生變化。在分析中國吸收外資近況的基礎上,指出中國在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虛假外資;服務業

一、現階段我國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

(一)外商投資產業分佈失衡,無利於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由於我國國家政策、勞動力及自然資源優勢和市場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資在中國的投向表現出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過重,第一、第三產業過輕的局面。截至2014年底,我國三個產業累計合同利用外資比重分別是1.96%,68.69%,和29.36%,其中製造業就佔據第二產業引資總量的90%左右。由數據明顯可知,外資對於中國服務業的拉動作用遠遠比不上對製造業的作用,服務業在利用外資總量的比重遠遠落後於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這種外資結構的傾斜不僅加大了中國三次產業結構的偏差,同時也加大了三次產業之間發展水平與國際競爭能力的距離。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反而起到了負面效應。

(二)外資引進項目技術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從我國外資的來源結構來看,亞洲經濟體為我主要外資來源國,佔據了我國引資總數的50%以上。但在亞洲國家中來我國投資的多為中小企業,且投資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和組裝行業為主,使我方企業難以形成完整的生產體系,更難以掌握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即使是出於成本及利益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其亞洲研發

(r&d)中心,但其核心技術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從而,表面上,我國技術蒸蒸日上,但實際上,跨國公司技術壟斷加強,技術擴散放緩。另外,我國還存在只重技術引進,不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創新問題。國際公認的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的比例是1:10,而我國僅為1:2.5。對引進技術的消化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的脱節,也導致我們不能有效利用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提升自身企業的競爭能力。

(三)虛假外資現象嚴重

在外資大量湧入、外資企業日益發展的同時,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以及監管盲區,打着投資經商的旗號,大搞虛假投資。比如,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香港及英屬維爾京羣島等自由港在我國投資大幅增加,其投資總量達到361.4億美元,遠遠超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因而有分析人士認為此等離岸中心的投資總量如此之大,其中不乏很多國內資金在此中轉的虛假外資,此現象已嚴重危害了我國經濟利益,破壞了我國的投資環境。

(四)外資到位率低

隨着我國引資項目金額、數量的高漲,很多地區協議項目大,但實際資金到位率低的問題逐漸突出。外商資金不到位,合資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不免陷入困境,從而造成一些大型項目停滯,中方已投入資金長期不能創利等。

(五)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嚴重

伴隨着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及其產業的轉移,一些勞動密集、自然資源密集、污染密集的產業也隨之傳入中國。中國外資進入環境標準的低門檻,使得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存在巨大的負外在性。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我國專家1990年代中期和2014年研究表明,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當年gdp的3%-4%。而據國家環保總局2014年調查,西部9省區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損失就高達1,494億元,佔9省區gdp的13%。可以想見,如果這些污染密集產業的生產超越我國資源、環境的承受能

力,後果將不堪設想。

二、關於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各項立法,加強外資監管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是解決我國現階段利用外資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根本保障。雖然外商直接投資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並不能就此限制利用外資。實踐證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在外商投資領域完善各項立法、強化執法來解決問題。

在立法方面,應進一步加快出台與完善我國在反壟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外資進入標準、外匯監管標準以及國內消費者保護標準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並逐步平衡我國對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利用法律來切實維護我們的國家和企業利益。當然,近年來我國在立法方面也大有進步,相繼出台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及《企業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除完善立法外,我們還存在執法力度不夠,外資監管薄弱的問題。因而,加強在外資進入、外匯管理、環境監管等方面的監管力度同樣任務艱鉅。

(二)通過培訓教育、加強宣傳等方法,改變各級政府及企業的傳統引資觀念

不可否認,近年來,外資的使用在中國出現種種問題,根本原因之一在於部分地方政府官員及企業領導層對外資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是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盲目地認為只要外資進入都會為地方帶來利益,從而忽略了諸如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引資成本問題,放鬆了對外資的選擇與限制。二是對跨國公司過分信任,簡單的把其產品、設備投入與高質等同起來,急切引資的心理就易上當受騙,引進虛假外資。因而,從高層領導開始,通過各種培訓學習、講座教育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改變某些政府及企業決策主體的傳統引資觀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引資意識,對高效引資具有決定性作用。另外,正確的引資觀念有助於各級地方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項目履約率,解決資金到位率低的問題。

(三)改變部分不合理的幹部政績考核方法

目前,我國在幹部政績考核方面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gdp和引資總量成為幹部政績考核的主要目標和標準,這自然會使得一些領導幹部為了自身利益、或是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弄虛作假。因而,除了修正錯誤的引資觀念外,還必須改變目前不合理的幹部政績考核方法,突出引資質量、引資領域、引資結構等在利用外資現階段的考核權重,嚴格防範在吸引外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個人道德風險,以有利於我們根據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有效引導外資投向。

(四)優化產業結構

王妍等:中國現階段利用外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我國在產業結構發展方面的不平衡,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的最重要因素。外資在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的過重投入,不僅會加劇我國產業發展的畸形,也必將導致我國引資的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術不強,且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優化產業結構問題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專家學者提出並引起多方重視,但是經過努力,成效並不明顯。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沒有將產業結構升級作為引資的基本指導思想。政府的產業政策應該在吸引外資方面起到較強的引導作用。及時制定或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及相

關政策,鼓勵外資更多的投向第一及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電信、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高附加值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類項目。另外,由於國際資金產業流向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因而加快我國第三產業自身的發展,增強其競爭力,也是吸引外資進入的必要因素。

(五)加強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國內企業能力的提升,國內競爭力的加劇,都會迫使跨國公司加大其在我國的研究與開發(r&d)投資,從而改善外資的產業投資結構與質量。目前,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多是為了增強其在華競爭力、保有或擴大市場份額。本土企業能力的提升有賴於其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化。因而,培養本土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應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產業政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重新構建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努力創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力量,鼓勵、促進國內的專門社科機構與企業聯姻,實現雙方信息、資源、技術共享,支持企業進行必要的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利用企業能夠更瞭解市場的特點,使國內的研究項目與執行方式更貼近市場需要。通過支持加強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來使其獲得可與外資企業抗衡的技術能力,從而迫使跨國公司調整在華的投資流向,幫助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外資質量。

(六)以環境保護為目標

生態環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棲息的家園,是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物質承擔者。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那麼整個國家和民族也將失去生存條件。因而,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以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環境為重要基礎條件,在引資過程中應該將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一種重要的引資成本,給予充分重視。首先,修改、完善產業准入政策,通過制定不同行業新興工業化評價指標體系,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更多的引向需求增長快、生產污染少的領域。其次,對於已經批准的高污染項目、企業,對其排污量、資源使用破壞量等進行嚴格監管,將經濟手段引入環境執法,逐步形成健全的外商投資環境管理機構和執法機構體系,以及科學的外商投資環境管理體制。對超標排污及資源消耗嚴重者進行嚴厲的經濟懲罰,加大其排污的機會成本,從而起到震懾功效。

參考文獻:

[1]王學鴻.論新世紀跨國公司發展的新趨勢[j].學術探索,2014,(04).

[2]樊薇.提高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水平的策略研究[j].基建管理優化,2014,(03).[3]多淑金.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保護問題[j].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03).

[4]陳祥升,林楓.利用外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j].企業活力,2014,(04).[5]曹秋菊.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05).

[6]王學鴻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面向東南亞開放[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4.

[7]王學鴻.有關跨國公司理論的五種範式分析[j].世界經濟,1999,(07).[8]王學鴻.邊疆民族地區吸引外資的優勢與劣勢分析[j].世界經濟,2014,(07

第五篇:中國現階段利用外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近年來,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中國一直處於世界前列。2014年我國吸收外商投資保持持續增長,外商投資為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全球跨國投資流動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在吸引外資的各個方面也正在發生變化。在分析中國吸收外資近況的基礎上,指出中國在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虛假外資;服務業

一、現階段我國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

(一)外商投資產業分佈失衡,無利於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由於我國國家政策、勞動力及自然資源優勢和市場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資在中國的投向表現出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過重,第一、第三產業過輕的局面。截至2014年底,我國三個產業累計合同利用外資比重分別是1.96%,68.69%,和29.36%,其中製造業就佔據第二產業引資總量的90%左右。由數據明顯可知,外資對於中國服務業的拉動作用遠遠比不上對製造業的作用,服務業在利用外資總量的比重遠遠落後於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這種外資結構的傾斜不僅加大了中國三次產業結構的偏差,同時也加大了三次產業之間發展水平與國際競爭能力的距離。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反而起到了負面效應。

(二)外資引進項目技術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從我國外資的來源結構來看,亞洲經濟體為我主要外資來源國,佔據了我國引資總數的50%以上。但在亞洲國家中來我國投資的多為中小企業,且投資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和組裝行業為主,使我方企業難以形成完整的生產體系,更難以掌握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即使是出於成本及利益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其亞洲研發(r&d)中心,但其核心技術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從而,表面上,我國技術蒸蒸日上,但實際上,跨國公司技術壟斷加強,技術擴散放緩。另外,我國還存在只重技術引進,不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創新問題。國際公認的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的比例是1:10,而我國僅為1:2.5。對引進技術的消化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的脱節,也導致我們不能有效利用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提升自身企業的競爭能力。

(三)虛假外資現象嚴重

在外資大量湧入、外資企業日益發展的同時,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以及監管盲區,打着投資經商的旗號,大搞虛假投資。比如,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香港及英屬維爾京羣島等自由港在我國投資大幅增加,其投資總量達到361.4億美元,遠遠超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因而有分析人士認為此等離岸中心的投資總量如此之大,其中不乏很多國內資金在此中轉的虛假外資,此現象已嚴重危害了我國經濟利益,破壞了我國的投資環境。

(四)外資到位率低

隨着我國引資項目金額、數量的高漲,很多地區協議項目大,但實際資金到位率低的問題逐漸突出。外商資金不到位,合資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不免陷入困境,從而造成一些大型項目停滯,中方已投入資金長期不能創利等。

(五)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嚴重

伴隨着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及其產業的轉移,一些勞動密集、自然資源密集、污染密集的產業也隨之傳入中國。中國外資進入環境標準的低門檻,使得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存在巨大的負外在性。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我國專家1990年代中期和2014年研究表明,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當年gdp的3%-4%。而據國家環保總局2014年調查,西部9省區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損失就高達1,494億元,佔9省區gdp的13%。可以想見,如果這些污染密集產業的生產超越我國資源、環境的承受

能力,後果將不堪設想。

二、關於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各項立法,加強外資監管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是解決我國現階段利用外資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根本保障。雖然外商直接投資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並不能就此限制利用外資。實踐證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在外商投資領域完善各項立法、強化執法來解決問題。

在立法方面,應進一步加快出台與完善我國在反壟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外資進入標準、外匯監管標準以及國內消費者保護標準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並逐步平衡我國對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利用法律來切實維護我們的國家和企業利益。當然,近年來我國在立法方面也大有進步,相繼出台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及《企業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除完善立法外,我們還存在執法力度不夠,外資監管薄弱的問題。因而,加強在外資進入、外匯管理、環境監管等方面的監管力度同樣任務艱鉅。

(二)通過培訓教育、加強宣傳等方法,改變各級政府及企業的傳統引資觀念

不可否認,近年來,外資的使用在中國出現種種問題,根本原因之一在於部分地方政府官員及企業領導層對外資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是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盲目地認為只要外資進入都會為地方帶來利益,從而忽略了諸如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引資成本問題,放鬆了對外資的選擇與限制。二是對跨國公司過分信任,簡單的把其產品、設備投入與高質等同起來,急切引資的心理就易上當受騙,引進虛假外資。因而,從高層領導開始,通過各種培訓學習、講座教育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改變某些政府及企業決策主體的傳統引資觀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引資意識,對高效引資具有決定性作用。另外,正確的引資觀念有助於各級地方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項目履約率,解決資金到位率低的問題。

(三)改變部分不合理的幹部政績考核方法

目前,我國在幹部政績考核方面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gdp和引資總量成為幹部政績考核的主要目標和標準,這自然會使得一些領導幹部為了自身利益、或是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弄虛作假。因而,除了修正錯誤的引資觀念外,還必須改變目前不合理的幹部政績考核方法,突出引資質量、引資領域、引資結構等在利用外資現階段的考核權重,嚴格防範在吸引外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個人道德風險,以有利於我們根據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有效引導外資投向。

(四)優化產業結構

王妍等:中國現階段利用外資的問題及對策分析我國在產業結構發展方面的不平衡,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的最重要因素。外資在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的過重投入,不僅會加劇我國產業發展的畸形,也必將導致我國引資的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術不強,且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優化產業結構問題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專家學者提出並引起多方重視,但是經過努力,成效並不明顯。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沒有將產業結構升級作為引資的基本指導思想。政府的產業政策應該在吸引外資方面起到較強的引導作用。及時制定或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及相關政策,鼓勵外資更多的投向第一及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電信、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高附加值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類項目。另外,由於國際資金產業流向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因而加快我國第三產業自身的發展,增強其競爭力,也是吸引外資進入的必要因素。

(五)加強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國內企業能力的提升,國內競爭力的加劇,都會迫使跨國公司加大其在我國的研究與開發(r&d)投資,從而改善外資的產業投資結構與質量。目前,跨

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多是為了增強其在華競爭力、保有或擴大市場份額。本土企業能力的提升有賴於其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化。因而,培養本土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應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產業政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重新構建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努力創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力量,鼓勵、促進國內的專門社科機構與企業聯姻,實現雙方信息、資源、技術共享,支持企業進行必要的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利用企業能夠更瞭解市場的特點,使國內的研究項目與執行方式更貼近市場需要。通過支持加強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來使其獲得可與外資企業抗衡的技術能力,從而迫使跨國公司調整在華的投資流向,幫助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外資質量。

(六)以環境保護為目標

生態環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棲息的家園,是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物質承擔者。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那麼整個國家和民族也將失去生存條件。因而,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以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環境為重要基礎條件,在引資過程中應該將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一種重要的引資成本,給予充分重視。首先,修改、完善產業准入政策,通過制定不同行業新興工業化評價指標體系,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更多的引向需求增長快、生產污染少的領域。其次,對於已經批准的高污染項目、企業,對其排污量、資源使用破壞量等進行嚴格監管,將經濟手段引入環境執法,逐步形成健全的外商投資環境管理機構和執法機構體系,以及科學的外商投資環境管理體制。對超標排污及資源消耗嚴重者進行嚴厲的經濟懲罰,加大其排污的機會成本,從而起到震懾功效。

參考文獻:

[1]王學鴻.論新世紀跨國公司發展的新趨勢[j].學術探索,2014,(04).

[2]樊薇.提高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水平的策略研究[j].基建管理優化,2014,(03).[3]多淑金.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保護問題[j].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03).

[4]陳祥升,林楓.利用外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j].企業活力,2014,(04).[5]曹秋菊.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05).

[6]王學鴻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面向東南亞開放[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4.

[7]王學鴻.有關跨國公司理論的五種範式分析[j].世界經濟,1999,(07).

[8]王學鴻.邊疆民族地區吸引外資的優勢與劣勢分析[j].世界經濟,2014,(07).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