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克思主義讀後感(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馬克思主義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馬克思主義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馬克思主義讀後感(精選6篇)

篇一:馬克思主義讀後感

這些天讀完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這本書在培養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提高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所選篇目力求突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原理。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正是由於馬克思的主義的傳播,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相繼出現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偉大舉措。馬克思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創立新哲學的過程中站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上,堅持了徹底的辯證法,從而在人類認識史上第一次給“批判“以正確的規定,説明了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説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從某種意義上説,馬克思理論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新哲學過程中與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主觀唯心主義的自我意識哲學以及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三次偉大的決裂。縱觀馬克思的一生理論活動,他曾對人類思想史上的優秀文化成果進行過兩次的大綜合。第一次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時期,馬克思在揚棄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等理論學過程中,創立了唯物史觀;第二次是在馬克思的晚年,馬克思在研究認人類學的過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論,寫下了大量的人類學筆記及有關論著,對唯物史觀做出重大發展。黑格爾在談到如何研究哲學時有一個一場精彩的名言――哲學就是哲學史,這是因為,真理是過程,任何真理的發展都必須經歷一個從片面到比較全面,從不深刻到比較深刻,從相對真理到道絕對真理的漸進歷史過程。

我們作為新一代莘莘學子,必須把實現人生價值與祖國的發展聯繫起來。以前周總理的目標是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現在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強盛而奮鬥,我們可以説馬克思是勤奮的天才,經常不分晝夜的工作,在動盪的日子裏很多時候都是通宵達旦的工作,直到身體實在不能支撐的時候才停下來稍作休息,他對工作的熱情與執着值得我們學習。

馬克思的許多著作是思想史的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我們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有充分理由信賴他,遵從他,把他的思想解放事業繼續傳承下去。

篇二:馬克思主義讀後感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神聖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裏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着時代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 和科學發展而不斷髮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實踐中,才得以根深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馬克思主義是個發展着的理論,是開放着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 人民羣眾的新鮮經驗 ,吸取當代科學文化 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發展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涵。一句話,全面發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

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 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把自己的思想認識自覺的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人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籤,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才能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

全面發展小康社會應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有着內在的必然聯繫,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包含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的發展自己。一旦選擇,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理論相結合,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發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第二,要堅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

篇三:馬克思主義讀後感600字

今年的冬較往年急了些,小雪時節,京城便已萬里雪飄。

千里冰封,詩意漸濃。不同於詠春的明媚,冬季的詩肅穆而深沉,暮雪蒼山,孤舟蓑笠,寒江獨釣。或許是天人感應,人在冬季不由得會去沉思歷史,大概是天地的肅殺總是讓人聯想到社會的深刻。

縱觀全球:在美國,金融危機餘波猶在,“佔領華爾街”運動彷彿昨日,頻發的種族衝突揭開了美國社會的傷疤;在歐洲,巴黎恐怖襲擊對尚未脱離債務危機的歐羅巴無疑是雪上加霜,一波波難民潮不斷衝擊着“歐共體”敏感的神經。不過,上述地區的大部分人還是幸福的,他們仍能歡慶聖誕節,或者與家人團圓。此時此刻,在大雪覆蓋的戰壕裏,庫爾德女兵緊握着鋼槍,在朔風凜冽的帳篷裏,敍利亞難民裹緊了單衣,在世界很多地方,還有數億黎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凜冬將至,我們應當認識到:寒冬並非一時的經濟波動,也非綿延數年的戰亂,而是道路迷失的危機。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照亮了大地;在二十世紀初,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社會主義運動席捲全球;上世紀末,福山宣告歷史終結:一條新自由主義的康莊大道蜿蜒通向天國。二十年,轉眼間,新自由主義在金融危機中的破產,留下人類在荒原裏不知所往。在全球化、信息化這個人類社會“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面前,不平等格局下的弱勢羣體大多皈依了宗教,在迷茫中,他們需要新的力量來告慰心靈,指導鬥爭,這也為狂熱的極端原教旨主義提供了茁壯成長的土壤,以宗教為名的愚昧、歧視與屠殺造成了無數人間慘

篇四:馬克思主義讀後感600字

在全球生產大發展之際,作為市民社會產物的資產階級也暴露出弊端。其追逐私利的本性讓他妄圖把“公共的東西”壟斷在自己手裏,限制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在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的基礎上,全世界勞動者實現主動的政治聯合,建立全新的屬於勞動者的信用體系。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目前階段的着力點就在於擴大公共事業,積累公共財富,建立更加公平的信用體系,弘揚互利博愛的公民精神。

難能可貴的是,在講述這些大道理時,作者沒有堆砌艱澀的術語,而是通過敍述馬克思的生平串聯起他的學説,讓其思想能為更多人讀懂,知識本應屬於人民,這是創作的初衷。當然,對馬克思的解讀因人而異,這本小冊子與其説是還原了馬克思的本來面目,不如説它讓馬克思主義在面對現實問題時,重新煥發出闡釋力,讓馬克思從教條的囚籠回到了現實的戰場,成為人們戰勝困境的武器。

道路·中國

當經典被喚醒,當偉人“重生”,人們得以撥開迷霧看清腳下的路,這是馬克思學説的偉大力量。毛澤東説“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習近平也要求“高級幹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世間英雄,大抵心有慼慼。

讀懂了馬克思,我們才能深刻地認識到為何要在“十三五”規劃中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國有企業建設、加大反腐力度;讀懂馬克思,我們才能真切地體悟到為何要在國際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讀懂馬克思,我們才能明白為何中國要堅定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下去。因為唯有此,中國才能讓公共事業為人民所創,發展成果為人民所享,避免社會固結,防止利益壟斷,推動世界在公平、合作、互助、和平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這就是我們的道路。這條道路就在腳下,需要行動者砥礪前進。正如書中所説,馬克思的著作絕不屬於“聰明”的看客,而是寫給那些做事的“傻子”,奉獻於公共事業和人類大同的“傻子”,一如馬克思本人。

如果中國能有越來越多有理想的實踐者,中國的道路就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的曙光,因為這是一個有“公民”精神的國度,是一個團結世界人民的國度,一個以天下大同為己任的國度。與中國實踐高度融合的馬克思主義將是我們為人類前途獻上的最偉大的中國創造,誠如詩云: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篇五:馬克思主義讀後感600字

2008年紐約肅殺的街頭,一本著作的熱銷成了風雪裏僅存的亮色。書名:《資本論》,作者:卡爾·馬克思。書商的廣告簡潔有力:“他説的都發生了”。

人們常問:“經典是什麼?”答案是反諷的:經典就是隻有在危機中尋找出路的人才會想起去閲讀的著作。《資本論》的重新暢銷,不禁讓人啞然失笑,一段時間以來,馬克思的學説被人遺棄、嘲諷,哪怕是在將其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國度,僵化的教條也讓真知黯然失色,青年人避而遠之,不敬者鼓譟而攻。當危機兵臨城下,自以為是的人付出了代價,手足無措間方才想起重拾經典,卻發現經典早已在書架的角落蛛網塵封。讀懂馬克思,是當今整個世界亟待解決的一件大事。

在這樣的時景下,韓毓海教授撰寫了《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誠如作者所言,這是一本閲讀馬克思的“小冊子”,初為應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為青少年所作,文辭曉暢,頗多童真。在書店充斥着各色鴻篇鉅製的年代,如此清新真切的小冊子卻帶來了久違的動容。在諸如“馬克思究竟是哪裏人”等淳樸的問答中,一個不為人知的馬克思人生,一個別開生面的馬克思學説呈現在我們面前。

很多人都不知道,馬克思出生在優裕的猶太拉比世家,愛人燕妮是一位達官貴族的千金。青年馬克思所從遊者皆為上層精英,許多人都曾許之以高官厚祿,這是馬克思本應走上的“正道”,而他卻選擇投身於波瀾壯闊卻又顛沛流離的無產階級革命中。古人講知人論世,而對於馬克思,長久以來,少有人能識其人,也就無從懂其説。

韓毓海教授之書為我們重新瞭解馬克思提供了一個契機,讓讀者有緣得見一種嶄新的歷史觀:我們正身處“世界制度”的兩次“大解體”之間——一次是羅馬帝國崩潰所代表的公共財富的解體,一次是由教類肇始、由資產階級推向高峯的私有化帝國的解體——這是一個追逐私利的市民社會,資本主義是它的頂峯。不同於起源於平等交換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來自戰爭與金融的結合:歐洲人通過債務手段來籌措經費,以票據的流通進行互相預付,引發了金融革命,建立起一整套信用體系。資產階級正是憑藉這一套現代信用體系,利用了歷最進步的東西——公共投資、世界市場、現代科技以及千百萬僱傭工人——推動了歷史的大發展。

篇六:馬克思主義讀後感600字

卡爾·馬克思——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為人民和世界奉獻了一生,這位偉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學説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他還被世人評選為“千年風雲人物”,可見,他給後人留下的是無法估量的財富,世人才會給予他這麼高的評價。

我覺得這項榮譽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他生前的戰友左爾格這樣評價他:“他的一切功績是不需要立碑行傳的。”證實他業績的不是青銅白石,而是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響應他不朽的戰鬥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無數工人階級隊伍。

《馬克思傳》,在那裏我們能夠追尋到他的足跡,從點點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閲讀它就好像在與一位偉人對話,整個人都被深深的感動和震撼了。它帶領我們去了解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馬克思這個人,把他當成朋友,和他展開對話,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理解他,進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試圖面對、解釋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那麼,你就無法繞開馬克思,並且通過研習他的思想説不定就能帶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馬克思是一位理論家,一位學識淵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學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動就是科學研究。我們在課堂上聽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認識有多麼的正確,以至於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總覺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為一位刻板整日埋頭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識人間煙火的聖賢先知,我們太注重“偉人”的光環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看了這《馬克思傳》之後,通過作者樸實的文字,間單的描述,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我就不完全那樣認為了。我開始認為我們將馬克思的威嚴莊重的一面擴大化了,甚至將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堅持自己的理論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生活瑣事不太關注,只能説他不拘小節。他的確有作為偉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學探究精神,可事實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

拿馬克思自己的話説:“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個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會有不修邊幅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歡下棋、抽煙、喝酒,也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與恩格斯之間不俗的友情……親情、友情、愛情、事業,他都不缺,他都擁有。

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並積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他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親情的眷戀,無一不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偉大不在於他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事業孜孜不倦的工作。這本書使我對馬克思的整個人生經歷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認知,對他的一些生活細節、生活習慣也瞭解的更多,這對於我理解馬克思的學説有很大的幫助。

1818年5月5日這一天馬克思來到了人間,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萊茵省摩澤爾河畔一個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所以憎惡封建壓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裏的人們心裏深深地紮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薰陶和寬鬆的家庭氛圍影響,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慢慢地,馬克思在踏入社會以後就看清了社會現實,看清了富有與貧窮的巨大差別,看清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嘴臉。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幼小的心靈就能盛裝人間的苦難。

他立志要為全人類謀取幸福。他認為能為全人類謀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他屢次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壯志。馬克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們眼中,馬克思是國際工人的靈魂,是無數貧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燈。

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學、歷史、哲學上及至自然科學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兩個半球的無產階級運動,被稱為世界社會運動的導師。

下面我將從馬克思對工作的不懈追求,與恩格斯深厚友誼和與其妻子的愛情婚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創作《資本論》是在1943年開始的,為了完成這一劃時代的巨着,他耗費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這是個驚人的時間長度。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歲月裏,不是在平靜的書房和優越的條件下度過的,而是經歷無數艱難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説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僑居倫敦的許多年裏,經濟上常常貧困到沒錢買麪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當衣物和傢俱來維持生活,連他夫人的陪嫁銀器也忍痛送進了當鋪。

他在185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説道:“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階級社會把我變成製造金錢的機器。”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那種求知熱情和勤奮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寫作,強忍着病痛奮鬥終身,實在令人敬佩!

馬克思的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是非常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識的增長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但是相信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一顆執着的心去面對,那麼,一切都將不成問題。

馬克思懷着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表達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認為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並認為青年人的擇業目標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被公認為古往今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典範,恩格斯的馬克思的“第二個我”,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鬥着,努力着,合作着。他們兩人通過頻繁的通信來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幾封,他們談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二人可以説是無話不談。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馬克思給我們帶來的偉大貢獻,可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的創作還能繼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了恩格斯無私的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探討,才使得馬克思走向成功。其實在很多方面恩格斯並不比馬克思差,他頭腦活躍、才思敏捷、知識廣博,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很高,而且還深諳軍事之道,可是恩格斯為人謙虛,他將馬克思比喻為整個事業的“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

朋友就是這樣,當你快樂的時候可以與其分享,快樂就有了兩份,當你悲傷的時候向他傾訴,悲傷就少了一半。好朋友他會不斷地提醒你,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馬恩二人的友誼像我們中國的“高山流水”,是知音。在我看來,真正的友誼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為同一個夢想去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因為一路有你,我們一起成長了。

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故事也被世人稱頌,燕妮原本是出身貴族的小姐,是特里爾城迷人的公主,她不惜一切嫁給了馬克思,在經受了窮困潦倒之後,他們的愛仍未減當年。燕妮在精神上給予馬克思支撐,在事業上給予他幫助與支持,在生活上給予他細緻的照顧,燕妮將馬克思視為“我的大孩子”,對他一生不離不棄,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童話故事。

他們有着同樣美好的理想,他們在命運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為壯麗的共產主義而奮鬥。從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信中,我們看到了馬克思的柔情,言語裏都充滿了火一樣的炙熱和綿綿不盡得温柔,那是對愛情與生活的深刻詮釋。當真令人羨慕不已!

《馬克思傳》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位“千年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細節,通過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描述,從中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風起雲湧的變幻,馬克思親身經歷了這場跨時代的變化,同時他又以自己先進的頭腦指引着無產者前進的方向。

馬克思曾説:“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我們需要學會的是他們永不言棄的探索求知精神,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繼續自己的理想,終有一天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