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9W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多篇由本站會員“li328624915”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關鍵是要引導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一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無產階級革命學説,是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和世界觀的發展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不同歷史階段的中國實際,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兩次歷史性的飛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科學理論武裝”為主題的第一單元學習,從《資本論》、《費爾巴哈論》、《談談辯證法問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經典著作的導讀,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科學理論基本問題的解析,深入淺出、脈絡清晰、詳實生動的課堂講授、專題輔導,讓我受益匪淺。

認識一: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前進的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正是體現在它的開放和發展進步之中的,而這個發展進步是建立在歷代共產黨人的實踐、探索與豐富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理論創造發現了真理,但沒有結束真理,更沒有窮盡真理。馬克思主義的後繼者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斷結合革命與建設的實踐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它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認識二: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的一系列變革與改良,反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現實價值。受迫於馬克思主義及其引領下的國際工人運動的壓力,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思、變革和改良。比如:在產權關係上,以員工持股等方式調整了財產的所有制形式;在勞資關係上,允許部分工人、工會參與企業管理;在分配關係上,更加註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經濟機制上,建立了宏觀經濟的調節機制,以彌補市場的失靈情況;在統治形式上,通過民主選舉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公民權。這些調整、變革,正是資產階級吸收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很多觀點、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部分政治主張。因此,當今,資本主義社會能夠“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為主動引用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進行改良,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時代價值。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既要正視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挑戰,又要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更要善於立足國情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認識三:馬克思主義仍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指導。事實表明,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依然是人類社會發展道路上的路標。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推進,表明了蘇聯模式的失敗不等於社會主義的失敗,更不等於資本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並沒有隨着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而消亡,相反在中國的發展中展現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國的實踐證明,只要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結合本國實際,科學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並以此來指導革命和建設,而不是僵化和教條地照本宣科,那麼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就會顯現出它的強大生命力。正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發展了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指導中國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認識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富有鮮明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這個理論體系,圍繞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展開,以全新視野深化和豐富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具有鮮明特色,也就是:貫穿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全過程的實踐特色,伴隨中國發展實踐不斷髮展一脈相承、繼承創新的理論特色,注重結合中國國情、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民族文化結合和統一的民族特色,體現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的科學品格與基本規律,順應時代、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這些鮮明特色,告訴我們: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二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黨面臨着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執政能力、外部環境等“四種考驗”,要應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離羣眾、消極腐敗等“四種危險”,十八大再次強調仍然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決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同時指出“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首次在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新的歷史時期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重要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着決定作用,規定或影響矛盾羣體中其他矛盾的發展,而次要矛盾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也是辯證統一的,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可以説,胡錦濤同志的講話充滿了辯證法,既強調了經濟建設這個主要矛盾,也兼顧了穩定這個次要矛盾,同時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轉化性,突出了“兩手抓”。新時期,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手抓”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某些沿海發達城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或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__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實體。但是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東西部地區和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近14億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羣眾生活在温飽線上,甚至有幾千萬人民至今沒有解決温飽問題。相當一部分羣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對物質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繼續提高生活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遠。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均佔有自然資源水平低的大國,可以説,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能夠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強人民幸福感,破解經濟落後、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解決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與落後社會生產力之間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還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滿足羣眾實際需要,生態環境日漸惡化,社會存在不穩定因素,黃賭毒等各類犯罪活動影響社會和諧,外部環境考驗,敵視社會主義中國的外部勢力依然存在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發達的經濟和高水平的物質生活不但能夠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質基礎,減少社會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且能夠有足夠的資金髮展高新技術,改造污染型產業,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還可以增長綜合國力,提高國防建設水平,戰勝國內外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的挑戰。也就説,抓住了經濟建設這個牛鼻子,擁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為解決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便於更好地解決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堅持“兩手抓”是促進社會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敍利亞、約旦、利比亞、埃及等也屬於發展中國家,但是近年來都發生了不同程度地動盪,既有西方勢力滲透、干預等外部因素影響,也有國民經濟發展緩慢、民生問題未能很好解決等內部原因,在動盪時期,保持社會安全穩定,恢復社會秩序,就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也説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響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突出經濟建設,強調社會穩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的體現,能夠預防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防止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手抓,是對當前國情、世情、民情的正確判斷基礎上的科學決策,是抓住現實社會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的體現,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斷,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其內涵和意義,增強執行意識。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

上大學時,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一門公共必修課,它叫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都簡稱“馬哲”,時隔這麼多年,當年老師所講的具體內容大體忘光了,但是我清晰地記得老師説的一句話: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沒有共產主義,也不會有社會主義,更加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聽起來這門課程無比重要,奈何那個時候的我們太年輕浮躁,總是對這些被我們冠以“嚴肅、刻板、教條”的事物缺乏應有的耐心和熱情。

上學時的我喜歡隨大流,跟風讀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什麼叔本華,尼采,薩特,覺得能説出這些名字就顯得自己很高大上一樣,隨着生活經歷慢慢多了以後才發現,哲學不僅僅是束之高閣的生活調劑,一樣可以致物以用,就像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的真理都從實踐中來;同時明白,那些讓我自以為高大上的形式真的一無是處,而現實需要的不是顧影自憐的悲觀主義,更不是隻重當下的存在主義,必須是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實踐主義。如今在工作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不斷的學習和感悟,不得不感慨上學時的無知和淺薄。

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成就了偉大人生。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習近平總書記説過,“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裏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把握與遵循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鼓足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道路上的大無畏勇氣。

是的,形而上改變不了世界,拯救不了生活。正如馬克思所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只有重實踐講實用的馬克思主義能指引我們如何為更好的世界去努力奮鬥。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四

通過整整3天在馬讀會的學習,我初步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馬克思的事蹟。在第一天的輔導講座中,鍾國端老校長對我們説,他是過去一千年以來,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他所編所寫的《共產黨宣言》成為了各個國家流傳的經典之作,它的銷量僅次於《聖經》。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對於當今社會的發展是起着多麼決定性的作用。

在第一階段的最後一次課中,老師對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下面就由我在心得體會中寫出我的看法。

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説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

我覺得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就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

首先我來説説唯物史觀。馬克思指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生產關係的變革;物質生產的發展,才是人類歷史發展變化的最終原因。”然而在他提出唯物史觀之前,有人曾經提出過唯心史觀這一看法。但是唯心史觀説的是“從人類思想變化引起政治變化,從而使社會進步。”但是這一説法是完全經不起推問的。什麼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那就是唯物史觀。它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能因為個人意識而轉變的。那麼我認為就這一點,已經能概括出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思想了。那便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再是他提出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所説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時中,工人勞動所得的報酬並不是應有的所有酬勞。”老師也為我們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説一個工人他工作了8個小時。但是他所得的報酬只有5個小時。從表面來看工人的確是在他那裏獲取了酬勞。但是剩餘的3個小時,就被稱為剩餘價值。那些資本家就是利用剩餘價值發家致富的。這也導致了當時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馬克思説:“資本家與工人是沒有平等可言的。”“生產者不佔有生產資料,是不能獲得自由的。自由是這樣,明珠也是這樣。”那麼我們又可以總結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部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實現解放的道路,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指南”。

我想這已經很概括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有為什麼説它是科學理論。馬克思是第一個給社會主義提供科學主義的人,他的思想在那個年代是引領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

二、是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還是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其實這個問題是後來在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幹部自己補充的。但是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熟慮的問題。在討論時我第一個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覺得是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因為畢竟馬克思主義並不適合每個發展中的國家。對於一個國家來説,馬克思主義是死的。然而國家是活的。不能説他是經典就硬套在這個國家的發展觀上。這樣沒有益處,只會時原本正常的發展條例變的混亂。所以説是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因為覺得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能在中國這個國家發展下去。

但是組內的另一個同學提出了異議。她認為了是馬克思主義選擇的中國。她覺得馬克思主義是適合各個國家的發展,她説馬克思主義是一個能夠融會貫通的經典,而不是像我所説的那麼死板。

不管討論的結果如何。我認為會出現異議是件好事,然而異議存在的根本是因為我們都不是特別瞭解馬克思主義。所以我想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更深刻的去了解。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五

讀《馬克思主義》這本書之時,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莊肅的語言給我展現一個辯論激烈的世界,伊格爾頓嚴正清晰地用思想和語言來一一列舉反馬克思主義的十種觀點並反駁。由此看出伊格爾頓的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暗示後生要看清人生,看清世界。不能一味撈取和享受得來的好處,忽略了為好處而付出的代價。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哲學理論,引導着近兩個世紀的世界走勢。面對當前已經陷入危機的資本主義,伊格爾頓迴歸馬克思的基本思想,並挖掘其哲學理論中的本質力量。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質看現象,從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它本身探究,才能理解當今世界為何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20世紀90年代的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懷疑和質問,世界滿天飛。西方基於資本主義的立場,質疑和抹黑馬克思主義是有道理的,但是基於個人的利益考慮,片面看待馬克思主義,某些有心人士一直扭曲和污衊馬克思主義。的確,這段時間是馬克思主義熱潮冷卻的特殊時期,並不能否定整個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意義。加上長期以來被西方政客和學者歪曲和異化,蘇聯的垮台,讓人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誤解。

(一) 西方政客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歪曲和異化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宿命論,以神為歷史必然性的基礎,歷史人物不過是宇宙精神的受託人,忽略了歷史是人的歷史,這是宿命論的嚴重偏頗,這是對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冒犯。馬克思主義從來不認為全人類的歷史都按照鐵的定律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到的社會發展的五個階段也僅僅適用於西方國家。實事求是,一切從從實際出發時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宿命論對歷史的必然性絕對化,如果共產主義最終還是回來,那馬克思主義就可以不用在政治上苦苦奮鬥,我們坐等着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就好了,這樣更好地佐證了馬克思不是預言家,只是根據社會發展段況所提出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並不是烏托邦之夢,宿命論同時也否定了人類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否定了人在歷史所扮演的主體角色。在我看來,離開了人的歷史就是一個空白。

如果説馬克思主義只是一個唯物主義,對人類精神層面毫無興趣,那麼馬克思為何強調歷史觀從來不脱離人這一主體。馬克思批判的是:“歷史不是有神創造的,而是有人創造的”歷史是人的實踐組成的,是人的需求所發展的。人的實踐滿足了人的需求,而需求又推動了人的實踐,如此使歷史不斷髮展。

“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歸結於經濟因素。它不過是經濟決定論的又一個種表現…”西方政客和智者加以歪曲污衊馬克思主義是經濟唯物主義,不過是一個荒謬可笑的結論。要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經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馬克思或恩格斯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着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萬物之間都會有相互作用和雙向性的影響制約,經濟運動在社會發展中起着決定作用,它們歸根到底決定政治,意識形態,國家制度,但是政治,意識形態等因素一旦產生出來,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對物質條件,對經濟運動起反作用。如果説馬克思主義奉行經濟唯物主義,那資本家惟利是圖,根據經濟利益衡量一切,熱衷於用“經濟理性人”來解釋一切人類行為,那又為何還要指責馬克思主義?就像資本主義初期自由經濟危機的爆發,沒有看到的他們生生鬧出笑話,自欺欺人。

針對社會主義革命以專政集權的方式領導,這種方式將會徹底消除個人自由的觀點,馬克思強調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是作為一個管理的主體仍將存在,他希望的是,作為暴力的國家能夠消亡。國家的存在意義是保衞現存社會秩序,管束試圖改變它的秩序的人。例如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靠加強國家的作用才有所緩解危機,國家利益是代表羣眾利益,在西方人眼裏,個人自由在個人利益看來,是不值得一提的。西方理解為忽視個人自由,是從資本的立場看待的,而沒有從公眾角度看待問題而得出的荒謬結論。

在我看來任何革命是需要暴力才能反抗,資本力量增長期的英國用血腥手段將農民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等這樣的歷史,西方就以為資本主義革命沒有走暴力腥血的道路的經歷一樣,直接判定馬克思主義倡導暴力革命,意味着他們道貌岸然,他們大部分會無條件支持18世紀末推翻英國統治的美國獨立戰爭,卻不會為前蘇聯的解體而流淚,可他們喜歡這些恰恰都是暴力革命。況且大多數人多數時候都會為了自己所期盼的未來圖景而奮鬥,社會混亂對他們來説算不了什麼的,如果革命爆發所帶來的未來是人們所憧憬的未來,何樂而不為?

關於階級已經不存在的問題,首先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因為看到勞動者身上具有某種美德才聚焦於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最具決定意義的一面在於他們處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中所處的位置。況且馬克思並不認為只有體力勞動者才算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包括所有被迫向資本出售勞力,在壓迫性制度下苦苦掙扎,幾乎完全沒有能力改變自身勞動條件的人。在這意義上,那些通常無熟練技術,工資少,goon工作沒保障,對勞動過程沒有發言權的下層白領工人也算為無產階級。在社會的最高層,還有一羣可以公正稱之為統治階級的人。

歷史常常出現這樣的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某些理論以至整個學説往往在其身後,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運動後,才充分顯示出它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也是如此。生育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適應了那個時代,同時又超越了那個特定的時代。馬克思提出過一些富有遠見的科學發展觀,由於過去的歷史條件沒有引起重視,今天一些人以新的實踐為由頭來批評馬克思主義過時,實在是無稽之談。例如馬克思關於“位於工人和資本家中間的數量持續增長的中產階級”的論述,長期被我們忽視。馬克思還遇見了信息化社會的主要特徵,提出“一般的社會知識正在變成一種直接的生產力”的結論。

(二) 蘇聯模式的辯論

蘇聯的垮台並不能證明馬克思理論的錯誤,只能看作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的挫折。事物發展總有着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萌芽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是如此。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有着強大的震撼力和潛力,主要以下幾點:第一,馬克思以科學論述了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並以科學的方法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社會必然勝利。而俄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僅僅強調突出了馬克思學説的暴力革命,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而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論中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主義成功的社會條件加以忽視。第二,由英國開始的歐洲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除了使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之外,也充分暴露了其貪婪性,侵略性,擴張性和殘酷性。在英國,美國等國家,造成資本開始集中,貧富差距拉大,無產階級相對等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尖鋭,而馬克思主義針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弊端和罪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深刻的分析批判,論述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歸宿是共產主義。72天的巴黎公社的經驗,中國的農民革命運動的成功和蘇聯的迅速崛起,足以顯現馬克思主義的為人類解放的本質力量。第三,中國雖然是暫時打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勝利的戰爭,在當時的農民革命運動成功後,不顧經濟發展水平,直接超越過程實現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從而使社會的發展中產生了嚴重的挫折。蘇聯垮台也有着相似的原因。蘇聯垮台,並非來自廣大基層羣眾的革命,而是來自“上層”的革命。

馬克思主義是完全徹底的揭露批判萬惡的資本主義,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一天,馬克思主義是不會滅亡的。即使如今的資本主義不是過去的資本主義,透過本質看現象,如今的資本主義危機,20世紀的歷史運動以及當代哲學的發展困境,使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重要理論的內在價值凸現出來,同時也使其本真精神和當代意義透顯出來。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