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2K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從兒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國小時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後來中學時的政治課初步接觸馬克思主義,再到現在——大學時期——將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知識的積累,尤其是在向黨組織靠攏的過程中,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也逐步地深入,也越來越明白其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曾經我一度以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距離我很遙遠的東西,後來我發現我“太年輕”了。馬克思主義涉及到的東西太多,而我從中感觸最深的是它給我們引導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中的方法理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往往能使我們將問題看的更加深刻、全面。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優秀的成果,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理論,其一切理論和奮鬥都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崇高理想。馬克思主義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科學性,二是革命性,三是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的不朽豐碑,但它並沒有結束真理的發展,而是為真理的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道路。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理論基礎。此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瞭解了關於馬克思一些東西,我似乎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馬哲的一些投影。比如説近幾年來我國物價的持續上漲,出現了諸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的情況,嚴重超出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房價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而就算勉強有了,大部分人也註定要做大半輩子的房奴,這不禁使我們這些身在校園裏面的大學生感覺到現實的苦惱與未來的迷茫。

物價的上漲不禁使我想到了馬哲裏面所説的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運動規律是客觀的。再結合學過的微觀經濟學的知識,物價上漲的也由很多客觀原因所造成: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上漲,税款增多,物價必然上漲。這一聯繫是客觀的,在經濟社會是普遍存在的,生產商與銷售商為了創造更多屬於自己的

利潤,掩蓋了實際成本,宣傳虛擬成本,讓民眾以為物價漲價合理,無泡沫,從而接受物價虛高的價格,商人們則從中漁利,而那些掌握着大量社會財富的人也利用了市場的炒作性進一步哄抬了物價。購房團就是一個例子。可能有人會説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但目前市場中的情況是工資永遠沒有物價漲得快。而有些不法商販更是逾越道德與法律的底線,這就像馬克思所説的為了利潤那些商人什麼都敢做、什麼都會做。雖然近年來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穩定物價,但很多地方的物價仍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在降價中出現的眾多矛盾,商人追求利益與民眾渴求物價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某些官員官本位需求與市場經濟規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與民眾利益的矛盾等等。

另外,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並不是要求我們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而是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學習講求的是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要把旺盛的求知慾同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適合合理的目標和計劃。總之,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和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

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學習和掌握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於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的首要任務理所當然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所謂實踐就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因此在

學習紛繁複雜的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客體方面的限定和制約,掌握好學習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要義精髓,自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做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通過整整3天在馬讀會的學習,我初步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馬克思的事蹟。在第一天的輔導講座中,鍾國端老校長對我們説,他是過去一千年以來,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他所編所寫的《共產黨宣言》成為了各個國家流傳的經典之作,它的銷量僅次於《聖經》。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對於當今社會的發展是起着多麼決定性的作用。

在第一階段的最後一次課中,老師對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下面就由我在心得體會中寫出我的看法。

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説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

我覺得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就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

首先我來説説唯物史觀。馬克思指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生產關係的變革;物質生產的發展,才是人類歷史發展變化的最終原因。”然而在他提出唯物史觀之前,有人曾經提出過唯心史觀這一看法。但是唯心史觀説的是“從人類思想變化引起政治變化,從而使社會進步。”但是這一説法是完全經不起推問的。什麼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那就是唯物史觀。它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能因為個人意識而轉變的。那麼我認為就這一點,已經能概括出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思想了。那便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再是他提出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所説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時中,工人勞動所得的報酬並不是應有的所有酬勞。”老師也為我們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説一個工人他工作了8個小時。但是他所得的報酬只有5個小時。從表面來看工人的確是在他那裏獲取了酬勞。但是剩餘的3個小時,就被稱為剩餘價值。那些資本家就是利用剩餘價值發家致富的。這也導致了當時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馬克思説:“資本家與工人是沒有平等可言的。”“生產者不佔有生產資料,是不能獲得自由的。自由是這樣,明珠也是這樣。”那麼我們又可以總結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部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實現解放的道路,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指南”。

我想這已經很概括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有為什麼説它是科學理論。馬克思是第一個給社會主義提供科學主義的人,他的思想在那個年代是引領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

二、是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還是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其實這個問題是後來在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幹部自己補充的。但是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熟慮的問題。在討論時我第一個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覺得是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因為畢竟馬克思主義並不適合每個發展中的國家。對於一個國家來説,馬克思主義是死的。然而國家是活的。不能説他是經典就硬套在這個國家的發展觀上。這樣沒有益處,只會時原本正常的發展條例變的混亂。所以説是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因為覺得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能在中國這個國家發展下去。

但是組內的另一個同學提出了異議。她認為了是馬克思主義選擇的中國。她覺得馬克思主義是適合各個國家的發展,她説馬克思主義是一個能夠融會貫通的經典,而不是像我所説的那麼死板。

不管討論的結果如何。我認為會出現異議是件好事,然而異議存在的根本是因為我們都不是特別瞭解馬克思主義。所以我想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更深刻的去了解。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經常談起大與小、強與弱、長與短等等,當前,也經常看到一些媒體上報道的有關各級政府發出的雄心壯志:“要把某某省(市、縣)建成大而強、富而美”、“要把某某事(物……)做大做強”……等等。從中不難體會到,不少人對事物的看法都存在着這樣一個共性:認為愈是大的東西就愈強,愈是小的東西就愈弱,因此,也就有了“強大”與“弱小

”這一對反義詞,而且,被世人普遍接受與認可。但是,從哲學的角度看,並不盡然。年少求學時,曾經粗淺地學習過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知識,也曾經過接觸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經過近期參加人民銀行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活動,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對於哲學的理解又有了進一步的加深,並且產生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大小、強弱的認識,就萌生了用辯證唯物主義對立統一的觀點也談談大與小、強與弱這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僅僅以物質形體的大小來界定強弱,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背道而馳的。大量的事實不勝枚舉:周朝一統天下,可謂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時期,卻被一個北方的小小的遊牧民族所滅,只落得“不覺胡塵滿玉樓”的哀歎。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上仍然應該稱得上絕對的“大國”,並以“天朝”自居,視海外列強為“彈丸之地”、“蠻夷之邦”;而“彈丸小國”們雖然小,但很強。結果,“大”輸在了“小”的手裏,被迫向小國開放口岸,割地賠款。在自然界,人們也普遍認為外形越大的愈是強,如:強壯的大象、威風凜凜的大老虎。.。.。.但是,大象的天敵卻是熱帶叢林裏的小小的螞蟻,而微小的病菌卻足以讓威風凜凜的老虎斃命。現存在曲阜師範大學的我國的第一台“大”型計算機足足有兩層樓高大,但是,與現在流行的手提電腦的功能卻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大,不一定強,小,也不一定弱。大與小,其實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體。這是説,大與小並不是絕對對立、絕對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強大的事物如果在內部機制上出現了問題,就會變成外強中乾、外大內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優化機制、調整結構,就會成為小而強的事物。從對立統一的觀點出發,我們在看待具體事物時,不會因一時的強大而驕傲自滿,放棄機制的改革和優化,以至變成弱小者。也不會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觀喪氣,而是不斷改革,強化機制,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當今之中國,無論在地域上、人口上,在世界上是絕對的、無可非議的大國,但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還很長,相對於我們大而強、富而美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雖然我們的GDP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經躍居前八強,但是,以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4億的人口折算,我們的人均水平仍然在世界後列,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用大與小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強”,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地域面積的“大”;我們在經濟發展上的“弱”,也絕對不是因為我們的地域面積的“小”。目前世界上,經濟強國如,德國,他們的國土面積也僅僅是中國的1/30,人口也僅僅相當於一個山東省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經濟總量確排在了我們的前頭,這個差距該是多麼的大?再拿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俄羅斯,比較歷史上被我們稱為“彈丸之國”,只有3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日本,他們的GDP卻僅次於特“超級大國”美國,排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俄羅斯卻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邊,在經濟上淪為三流國家。以此觀之,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一方面不要躺在“地大物博”的優越感裏睡大覺,喪失機遇,就是不以“大”而自居;另一方面,也不要因為我們的落後,就自甘墮落,失去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也就是不以“小”而喪氣。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不動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懈怠,我們的祖國就一定能夠一天天變得強大起來。目前,我們已經加入WTO,加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俱樂部”,也已經一步步融入了國際社會,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着的一次更大的機遇,這正是將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的有利時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走下去,21世紀的未來就一定是屬於中國的,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祖國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宏偉目標。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切從是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發展變化着的客觀實際出發,從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出發,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觀成分。從根本上説,就是要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時間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一切從實際出發,説到底,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重視事實,抓住“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實事求是是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切從實際出發”,這麼一句初聽生疏,深究卻陌生的話,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曾一度深深的影響了我。大家都在説“大學生眼高手低”或“大學生能力不行”等的話,大一剛入學時聽到這些話,我是很不服氣。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大學生活,我覺得,如果再按現在這種方式生活下去,我們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我根據實際情況,一方面現在努力學習。一方面也試圖通過前輩的經驗為自己制定以後的一些計劃。雖然現在的計劃實施遭到挫折,但是隻要我“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一切的艱難困阻也不過是我化之為動力的有利因素罷了。

二。事物的對立統一

首先,事物之間的聯繫具有其客觀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聯繫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斷的。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種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聯繫着而存在的,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觀本質。而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繫的,也就是説,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在的結構性。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其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因為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辨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顯然,自覺堅持以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決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們學生的大學生活中,最為突出的矛盾人際關係和就業問題。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同宿舍的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習慣(其實我覺得,當我們走上社會後,這個問題的體現將更為突出),因此人際關係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礙。但是,當我們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和產生這種阻礙的原因,我們就應當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另外的這個就業問題,也是同學,學校,家長乃至企業所關心的問題,我覺得其解決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思想活躍,人脈好,時機對,很可能造就一個成功人士。這一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是國家發展的關鍵,社會在關注,並將持續。

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

從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所謂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人的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這種檢驗,就要把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聯繫起來加以比較,對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實踐的特點上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顯示性的特點。就是説,人們遵循着一定的認識去實踐,就可以引出現實的結果,把主觀的東西表為客觀的事實。

而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受着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制約。實踐的真理尺度是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反映了實踐對象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真理。實踐的價值尺度是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為內容。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上大學時,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一門公共必修課,它叫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都簡稱“馬哲”,時隔這麼多年,當年老師所講的具體內容大體忘光了,但是我清晰地記得老師説的一句話: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沒有共產主義,也不會有社會主義,更加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聽起來這門課程無比重要,奈何那個時候的我們太年輕浮躁,總是對這些被我們冠以“嚴肅、刻板、教條”的事物缺乏應有的耐心和熱情。

上學時的我喜歡隨大流,跟風讀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什麼叔本華,尼采,薩特,覺得能説出這些名字就顯得自己很高大上一樣,隨着生活經歷慢慢多了以後才發現,哲學不僅僅是束之高閣的生活調劑,一樣可以致物以用,就像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的真理都從實踐中來;同時明白,那些讓我自以為高大上的形式真的一無是處,而現實需要的不是顧影自憐的悲觀主義,更不是隻重當下的存在主義,必須是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實踐主義。如今在工作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不斷的學習和感悟,不得不感慨上學時的無知和淺薄。

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成就了偉大人生。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習近平總書記説過,“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裏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把握與遵循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鼓足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道路上的大無畏勇氣。

是的,形而上改變不了世界,拯救不了生活。正如馬克思所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只有重實踐講實用的馬克思主義能指引我們如何為更好的世界去努力奮鬥。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我學習到了: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切從是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發展變化着的客觀實際出發,從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出發,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觀成分。從根本上説,就是要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時間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一切從實際出發,説到底,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重視事實,抓住“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實事求是是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切從實際出發”,這麼一句初聽生疏,深究卻陌生的話,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曾一度深深的影響了我。大家都在説“大學生眼高手低”或“大學生能力不行”等的話,大一剛入學時聽到這些話,我是很不服氣。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大學生活,我覺得,如果再按現在這種方式生活下去,我們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我根據實際情況,一方面現在努力學習。一方面也試圖通過前輩的經驗為自己制定以後的一些計劃。雖然現在的計劃實施遭到挫折,但是隻要我“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一切的艱難困阻也不過是我化之為動力的有利因素罷了。

二。事物的對立統一

首先,事物之間的聯繫具有其客觀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聯繫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斷的。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種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聯繫着而存在的,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觀本質。而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繫的,也就是説,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在的結構性。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其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因為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辨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顯然,自覺堅持以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決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們學生的大學生活中,最為突出的矛盾人際關係和就業問題。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同宿舍的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習慣(其實我覺得,當我們走上社會後,這個問題的體現將更為突出),因此人際關係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礙。但是,當我們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和產生這種阻礙的原因,我們就應當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另外的這個就業問題,也是同學,學校,家長乃至企業所關心的問題,我覺得其解決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思想活躍,人脈好,時機對,很可能造就一個成功人士。這一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是國家發展的關鍵,社會在關注,並將持續。

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

從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所謂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人的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這種檢驗,就要把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聯繫起來加以比較,對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實踐的特點上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顯示性的特點。就是説,人們遵循着一定的認識去實踐,就可以引出現實的結果,把主觀的東西表為客觀的事實。

而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受着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制約。實踐的真理尺度是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反映了實踐對象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真理。實踐的價值尺度是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為內容,特定的實踐目標。任何活動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共同制約下進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實踐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讀《馬克思主義》這本書之時,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莊肅的語言給我展現一個辯論激烈的世界,伊格爾頓嚴正清晰地用思想和語言來一一列舉反馬克思主義的十種觀點並反駁。由此看出伊格爾頓的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暗示後生要看清人生,看清世界。不能一味撈取和享受得來的好處,忽略了為好處而付出的代價。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哲學理論,引導着近兩個世紀的世界走勢。面對當前已經陷入危機的資本主義,伊格爾頓迴歸馬克思的基本思想,並挖掘其哲學理論中的本質力量。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質看現象,從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它本身探究,才能理解當今世界為何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20世紀90年代的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懷疑和質問,世界滿天飛。西方基於資本主義的立場,質疑和抹黑馬克思主義是有道理的,但是基於個人的利益考慮,片面看待馬克思主義,某些有心人士一直扭曲和污衊馬克思主義。的確,這段時間是馬克思主義熱潮冷卻的特殊時期,並不能否定整個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意義。加上長期以來被西方政客和學者歪曲和異化,蘇聯的垮台,讓人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誤解。

(一)西方政客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歪曲和異化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宿命論,以神為歷史必然性的基礎,歷史人物不過是宇宙精神的受託人,忽略了歷史是人的歷史,這是宿命論的嚴重偏頗,這是對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冒犯。馬克思主義從來不認為全人類的歷史都按照鐵的定律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到的社會發展的五個階段也僅僅適用於西方國家。實事求是,一切從從實際出發時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宿命論對歷史的必然性絕對化,如果共產主義最終還是回來,那馬克思主義就可以不用在政治上苦苦奮鬥,我們坐等着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就好了,這樣更好地佐證了馬克思不是預言家,只是根據社會發展段況所提出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並不是烏托邦之夢,宿命論同時也否定了人類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否定了人在歷史所扮演的主體角色。在我看來,離開了人的歷史就是一個空白。

如果説馬克思主義只是一個唯物主義,對人類精神層面毫無興趣,那麼馬克思為何強調歷史觀從來不脱離人這一主體。馬克思批判的是:“歷史不是有神創造的,而是有人創造的”歷史是人的實踐組成的,是人的需求所發展的。人的實踐滿足了人的需求,而需求又推動了人的實踐,如此使歷史不斷髮展。

“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歸結於經濟因素。它不過是經濟決定論的又一個種表現…”西方政客和智者加以歪曲污衊馬克思主義是經濟唯物主義,不過是一個荒謬可笑的結論。要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經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馬克思或恩格斯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着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萬物之間都會有相互作用和雙向性的影響制約,經濟運動在社會發展中起着決定作用,它們歸根到底決定政治,意識形態,國家制度,但是政治,意識形態等因素一旦產生出來,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對物質條件,對經濟運動起反作用。如果説馬克思主義奉行經濟唯物主義,那資本家惟利是圖,根據經濟利益衡量一切,熱衷於用“經濟理性人”來解釋一切人類行為,那又為何還要指責馬克思主義?就像資本主義初期自由經濟危機的爆發,沒有看到的他們生生鬧出笑話,自欺欺人。

針對社會主義革命以專政集權的方式領導,這種方式將會徹底消除個人自由的觀點,馬克思強調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是作為一個管理的主體仍將存在,他希望的是,作為暴力的國家能夠消亡。國家的存在意義是保衞現存社會秩序,管束試圖改變它的秩序的人。例如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靠加強國家的作用才有所緩解危機,國家利益是代表羣眾利益,在西方人眼裏,個人自由在個人利益看來,是不值得一提的。西方理解為忽視個人自由,是從資本的立場看待的,而沒有從公眾角度看待問題而得出的荒謬結論。

在我看來任何革命是需要暴力才能反抗,資本力量增長期的英國用血腥手段將農民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等這樣的歷史,西方就以為資本主義革命沒有走暴力腥血的道路的經歷一樣,直接判定馬克思主義倡導暴力革命,意味着他們道貌岸然,他們大部分會無條件支持18世紀末推翻英國統治的美國獨立戰爭,卻不會為前蘇聯的解體而流淚,可他們喜歡這些恰恰都是暴力革命。況且大多數人多數時候都會為了自己所期盼的未來圖景而奮鬥,社會混亂對他們來説算不了什麼的,如果革命爆發所帶來的未來是人們所憧憬的未來,何樂而不為?

關於階級已經不存在的問題,首先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因為看到勞動者身上具有某種美德才聚焦於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最具決定意義的一面在於他們處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中所處的位置。況且馬克思並不認為只有體力勞動者才算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包括所有被迫向資本出售勞力,在壓迫性制度下苦苦掙扎,幾乎完全沒有能力改變自身勞動條件的人。在這意義上,那些通常無熟練技術,工資少,goon工作沒保障,對勞動過程沒有發言權的下層白領工人也算為無產階級。在社會的最高層,還有一羣可以公正稱之為統治階級的人。

歷史常常出現這樣的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某些理論以至整個學説往往在其身後,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運動後,才充分顯示出它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也是如此。生育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適應了那個時代,同時又超越了那個特定的時代。馬克思提出過一些富有遠見的科學發展觀,由於過去的歷史條件沒有引起重視,今天一些人以新的實踐為由頭來批評馬克思主義過時,實在是無稽之談。例如馬克思關於“位於工人和資本家中間的數量持續增長的中產階級”的論述,長期被我們忽視。馬克思還遇見了信息化社會的主要特徵,提出“一般的社會知識正在變成一種直接的生產力”的結論。

(二)蘇聯模式的辯論

蘇聯的垮台並不能證明馬克思理論的錯誤,只能看作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的挫折。事物發展總有着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萌芽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是如此。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有着強大的震撼力和潛力,主要以下幾點:第一,馬克思以科學論述了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並以科學的方法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社會必然勝利。而俄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僅僅強調突出了馬克思學説的暴力革命,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而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論中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主義成功的社會條件加以忽視。第二,由英國開始的歐洲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除了使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之外,也充分暴露了其貪婪性,侵略性,擴張性和殘酷性。在英國,美國等國家,造成資本開始集中,貧富差距拉大,無產階級相對等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尖鋭,而馬克思主義針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弊端和罪惡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深刻的分析批判,論述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歸宿是共產主義。72天的巴黎公社的經驗,中國的農民革命運動的成功和蘇聯的迅速崛起,足以顯現馬克思主義的為人類解放的本質力量。第三,中國雖然是暫時打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勝利的戰爭,在當時的農民革命運動成功後,不顧經濟發展水平,直接超越過程實現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從而使社會的發展中產生了嚴重的挫折。蘇聯垮台也有着相似的原因。蘇聯垮台,並非來自廣大基層羣眾的革命,而是來自“上層”的革命。

馬克思主義是完全徹底的揭露批判萬惡的資本主義,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一天,馬克思主義是不會滅亡的。即使如今的資本主義不是過去的資本主義,透過本質看現象,如今的資本主義危機,20世紀的歷史運動以及當代哲學的發展困境,使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重要理論的內在價值凸現出來,同時也使其本真精神和當代意義透顯出來。

馬克思主義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點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觀點,也是我們黨的基本政治觀點,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黨要依靠羣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羣眾前進的觀點,這些觀點,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關於羣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深刻闡明並正確規定了我們黨同人民羣眾的根本關係,以及正確處理黨同人民羣眾基礎關係的立場,方法和作風。

堅持黨的點是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堅持黨的點,對於黨的幹部來説,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黨性問題。黨的幹部和廣大共產黨員,要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持共產黨人的黨性,堅持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永遠和人民羣眾保持密切聯繫,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擔當起組織和帶領羣眾為實現黨的任務而奮鬥的歷史使命。

堅持黨的點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衡量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共產黨人的一切實際 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羣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如果得不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談不上先進性。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也是我們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把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努力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傾聽羣眾呼聲,瞭解羣眾意願,集中羣眾智慧,使我們做出的決策,採取的舉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規律,更加符合人民羣眾的願望和利益。

堅持黨的點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在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中,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堅持點與落實科學發展觀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必然性,我們黨之所以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就是要使人民羣眾生活得更加幸福,即發展為了人民羣眾,這是黨的點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等點的具體要求和體現,同時, 實現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要靠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羣眾一起共同奮鬥,離開人民羣眾我們黨將會寸步難行,一無所獲,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定的依靠最廣大人民羣眾,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創造性,這也是點中“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向人民羣眾學習,即要相信依靠羣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羣眾前進”的點的具體要求和體現 。

因此,不管形勢和任務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不能變,密切聯繫人民羣眾的優良傳統永遠不能變,堅持馬克思主義點永遠不能變。只有真心掌握和實踐點,才能真正掌握和實踐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徹底的唯物論,才能真正堅持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