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目錄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第二篇:英語課程標準 讀後感第三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第四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第五篇: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

仔細閲讀了《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覺獲益頗多.該書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準”,即準確地體現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準確的解讀了新課程標準;二是“新”,即體現了素質教新觀念、新理論和新要求;三是“實”,即內容充實,資料翔實,語言樸實,有很強的實用性。

該書分四篇,共十四章。分別詳細介紹了國內外外語課程比較,《英語課程標準》的改革方向,內容標準的具體描述,《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要點》。看了該書,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對第三篇的內容標準的具體描述更是瞭解深刻。比如書中在非常仔細地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進行了説明。

聯繫實際,我覺得教師是英語教學的實踐者,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素質的高低。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和家長對少兒英語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新的教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手段不斷出現,英語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看完這本書,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一名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語言素質、文化素質、理論素質、駕馭教材的素質、教學實踐素質和教育技術素質。

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國小英語老師,首先要做到提高自身素質。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素質提高不上去,素質教育也就無從談起。其次,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從一開始,有效的聽磁帶讀課文。通過佈置聽錄音的作業,讓同學們自已聽磁帶,在上課時及時檢查,這樣很快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聽磁帶的習慣。第三,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英語角,歌曲大賽,抄寫比賽等等。第四,掌握髮展規律,深入瞭解學生。第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知識的動力。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第六,採用科學的評價策略,從忽視情感評價轉向重視情感價客體轉向評價主體。第七,從只注重學生學習結果轉向既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單純重視語言知識轉向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學生以多種方式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

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一切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完成畢竟要通過學生實現。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根據學生主體的心理特徵和內在需求,因材施教根據國小英語課堂具體情況,創造出學生最滿意、收效最好的教法和技巧。

第二篇:英語課程標準 讀後感

《英語課程標準》(2014年版)讀後感

這段時間,我認真的閲讀了2014年版英語學科課程標準。它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基本設計思路。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和分級目標。第三部分是分級目標,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第四部分是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還有附錄,包括語音項目表、語法項目表、詞彙表。

通過對比老版本,不難發現新課標在舊課標的基礎上補充了一些內容,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更加易於操作,更加簡單化。突出體現課程對國家發展和學生髮展的意義,進一步明確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在為學生學習英語打好基礎的同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着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説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後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 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着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於為學生的終身發產奠定基礎。”

修訂稿中首次將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語言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加強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修養。一個人如果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較高的綜合人文素養,他會更快地適應社會變化,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的理念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要想做好一名老師不僅要有紮實專業修養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關懷”。

我把注重人文性的一部分理解為關注學生的情感,《課標》修改版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説的:“基礎教育階段是青少年情感態度發展的重要時期。基礎教育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門學科都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踐表明,積極的情感有利於推動學習更好的學習,在愉快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動會進行得更加敏捷,更卓有成效。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秉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保障,也是上好英語課的催化劑。

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係。國小生常常是由於喜歡上這位英語老師而愛上他的課,並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育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身份在課堂上發號施令,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不敢開口發表意見,會出現語言單向流動的局面。學生即使開口,也很難做到真實的交際。如果教師轉變角色,以一種平等的朋友身份與學生交往或共同活動,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心理壓力就會隨之減輕,他們就會輕鬆自如地參與交際活動。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應鼓勵為主,儘量不用傷害其自尊心、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話語。這樣可以使學生不再以一種低姿態仰視教師,消除心中的畏懼心理。

聯繫我在培訓機構的實習,我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女孩,她非常地內向膽小,説話總是輕輕的。他幾乎不舉手發言,有時候甚至連老師點名叫她發言都不站起來。記得有一次我提出問題,班上有很多小朋友舉了手,於是為了照顧她,我特意請他回答,結果他答錯了,同學們個個取笑他,因為問題比較簡單。這時他低着頭,眼淚在眼眶中打滾,很沮喪,我並沒有批評她,反而當然全班的面表揚了她。記得當時我是這樣説的:你的聲音真好聽,説起英語來尤其動聽,要是老師能常常聽到你在班上説英語就真的太棒了。後來的英語課,她更加認真聽課了,當她覺得很有把握時就舉手,雖然聲音還是非常地輕,但我還是覺得很欣慰,因為他漸漸地大膽起來了,漸漸地自信起來了。

第二:抑制受挫敗感,讓學生經常有成功的體驗。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它能極大地激起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應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嚐到成功的喜悦。每個學生在聽説讀寫的能力的掌握上可能有快有慢,這時候,老師應該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更快的進步,同時也增強了同學的成就感。比如,以前培訓班裏有些特別愛唱歌的女生,但是卻不喜歡上英語課。一次課上,我叫其中一個女生唱首歌活躍課堂氣氛,完畢後我接着她唱了幾句這首歌的英文版本,所有的同學們包括她立馬被英文版本的新鮮感給吸引了,我趁機告訴大家,要想把英文歌唱好,發音一定要準,歌詞一定要聽得很清楚,所以平時聽力課一定要認真聽,果真以後每次放錄音時同學們都比以前認真多了。如學生上課敢開口説英語、表現積極、課後用英語和老師打招呼等等,教師都可及時表揚學生,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逐步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為今後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在學生小組活動時,教師的身份是指導者、管理者、促進者,更是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中,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能夠拉近彼此的關係,也更利於學生的學習。國小英語教學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所以經常在課堂上完成一項任務。有時我發現在進行小組交流或者活動的時候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該幹什麼,如果這時候老師能帶動他們,任務將會更快的進行。比如説開展英語對話時,如果缺乏主動的人,我會點名一個同學,與他先對話,其他同學知道了,大概流程和內容之後,就更容易模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增進了師生交流。我建議開展活動時老師就先給每個小組選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組長,並給每個組的組員編號,讓他們聽取小組長的安排,有秩序進行活動,同時我也會走到小組中去幫助他們,特別是能力相對較差的組我會和他們一起活動,既增進了師生情感又使他們能很快運用新授知識。

第三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讀後感王傑國小肖爽

每一位教師都要通過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才能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或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不誤人子弟的目的。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説、讀、寫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説能力和一定的語感。

我認真學習了《國小英語新課標》,對新課程和新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瞭解標準,讓教學有的放矢,為以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一、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

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

首要任務: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

合作精神;學會如何學習,為終身學習創造條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樹立新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中心選擇教學材料,決策教學環節。

4、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建構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四、課程目標總體描述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國際視野。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語言技能:聽説讀寫。

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動能,話題。

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開始迎接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相信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會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第四篇:國小英語課程標準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

作者:frances文章來源:成長博客點擊數:2514更新時間:

10/21/2014

國小英語課程標準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國小開設英語的地區日益增加,規模迅速擴大。教學實驗項目的開展為積極推進國小開設英語課程提供了經驗和基礎。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需要,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起,積極推進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為指導全國國小英語教學,特制訂國小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作為國小英語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審查和選用的主要依據。

一、課程目的

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起始年級與課時安排

國小英語課程開設的起始年級為三年級。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國小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保證每週不少於三次教學活動。

三、四年級以短課時為主;五、六級長短課時結合,長課時不低於兩課時。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目前對國小英語教學共提出兩個級別的要求:一級為國小三、四年級的教學目標要求,二級為國小五、六年級的教學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超過二級的要求,有困難的地區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

級別 目標類別 目標描述

●能根據聽到的詞語識別或指認圖片或實物

●能聽懂課堂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聽、做 ●能根據指令做事情,比如指圖片、塗顏色、畫圖、做動作、

做手工等

●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小故事並做出反應。

●能聽錄音並進行模仿 一 ●能相互問候●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等説、唱 ●能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如喜歡和不喜歡●能夠根據表演猜意思、説詞語●能唱簡單的英語歌曲15-20首,説歌謠15-20首 級 ●能根據圖、文説出單詞或短句

●能用英語做遊戲並在遊戲中用英語進行交際

玩、演 ●能做角色表演

●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簡單的童話劇、小紅帽等。

●能看圖識字 讀、寫 ●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

級 ●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能正確書寫單詞和句子 ●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文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教學節目。視視聽 聽時間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20—25分鐘) ●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但語調自然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聽 ●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 ●能聽懂課堂活動中簡單的提問 ●能聽懂常用指令和要求並作出適當的反應。 ●能在口頭表達中做到發音清楚、重音正確、語調達意 ●能就所熟悉的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對話 説 ●能恰當運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語,如問候、告別、致謝、致歉等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小故事。 ●能認讀所學詞語 ●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讀 ●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 ●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 ●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能根據要求為圖片、實物等寫出簡短的標題或描述

●能模仿範例寫句子 寫 ●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

●寫句子時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

●能按要求用英語做遊戲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單話劇

玩、演 ●能表演歌謠或簡單的詩歌30-40首(含一級要求)

視聽 ●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

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不少於20-25分鐘

注:

1)國小英語的話題範圍包括數字、顏色、時間、天氣、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日等。

2)國小階段學生接觸的詞彙以話題範圍為主,總量控制在600-700單詞。本教學要求對詞彙不作具體規定

四、教學模式與方法

根據國小生學習的特點,國小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國小英語教學不講解語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説、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國小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説、唱、演的能力。 國小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聽説能力的同時,發展初步的讀寫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五、教材與資源

國小英語教材應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語感;要有利於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度。教材還應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世界的能力。國小英語教學應儘量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錄音機、vcd機、廣播、電視、網絡等設備和技術,創設良好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

六、教學評價

國小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

三、四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評價基本不採用書面測試方式,應採用與平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和與學生交流等方式評價學生。五、六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考試可採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要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考查要貼近學生生活。筆試主要考查聽和讀的技能。

終結性評價可採用等級制或達標的方法記成績,不用百分制,不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排隊,並以此作為各種評比或選拔的依據。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四)

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並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着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

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

(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第五篇: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國小開設英語的地區日益增加,規模迅速擴大。教學實驗項目的開展為積極推進國小開設英語課程提供了經驗和基礎。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需要,教育部決定從2014年秋季起,積極推進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為指導全國國小英語教學,特制訂國小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作為國小英語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審查和選用的主要依據。

一、課程目的

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起始年級與課時安排

國小英語課程開設的起始年級為三年級。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國小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保證每週不少於三次教學活動。三、四年級以短課時為主;五、六級長短課時結合,長課時不低於兩課時。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目前對國小英語教學共提出兩個級別的要求:一級為國小三、四年級的教學目標要求,二級為國小五、六年級的教學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超過二級的要求,有困難的地區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

級別一 級

目標類別聽、做

目標描述

●能根據聽到的詞語識別或指認圖片或實物

●能聽懂課堂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能根據指令做事情,比如指圖片、塗顏色、畫圖、做動作、做手工等●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小故事並做出反應。

目標類別説、唱

目標描述

●能聽錄音並進行模仿

●能相互問候

●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等

●能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如喜歡和不喜歡

●能夠根據表演猜意思、説詞語

●能唱簡單的英語歌曲15-20首,説歌謠15-20首

●能根據圖、文説出單詞或短句

目標類別玩、演

目標描述

●能用英語做遊戲並在遊戲中用英語進行交際

●能做角色表演

●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簡單的童話劇、小紅帽等。

目標類別讀、寫

目標描述

●能看圖識字

●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

●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能正確書寫單詞和句子

目標類別視聽

目標描述

●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文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教學節目。視聽時間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20—25分鐘)

級別二 級

目標類別聽

目標描述

●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但語調自然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

●能聽懂課堂活動中簡單的提問

●能聽懂常用指令和要求並作出適當的反應。

目標類別説

目標描述

●能在口頭表達中做到發音清楚、重音正確、語調達意

●能就所熟悉的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對話

●能恰當運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語,如問候、告別、致謝、致歉等●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小故事。

目標類別讀

目標描述

●能認讀所學詞語

●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

●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目標類別寫

目標描述

●能根據要求為圖片、實物等寫出簡短的標題或描述

●能模仿範例寫句子

●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

●寫句子時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

目標類別玩、演視聽

目標描述

●能按要求用英語做遊戲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單話劇

●能表演歌謠或簡單的詩歌30-40首(含一級要求)

●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不少於20-25分鐘

注:

1)國小英語的話題範圍包括數字、顏色、時間、天氣、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日等。

2)國小階段學生接觸的詞彙以話題範圍為主,總量控制在600-700單詞。本教學要求對詞彙不作具體規定

四、教學模式與方法

根據國小生學習的特點,國小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國小英語教學不講解語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説、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國小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説、唱、演的能力。 國小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聽説能力的同時,發展初步的讀寫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五、教材與資源

國小英語教材應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語感;要有利於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度。教材還應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世界的能力。國小英語教學應儘量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錄音機、vcd機、廣播、電視、網絡等設備和技術,創設良好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

六、教學評價

國小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三、四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評價基本不採用書面測試方式,應採用與平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和與學生交流等方式評價學生。五、六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考試可採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要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考查要貼近學生生活。筆試主要考查聽和讀的技能。

終結性評價可採用等級制或達標的方法記成績,不用百分制,不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排隊,並以此作為各種評比或選拔的依據。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讀後感6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讀後感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讀後感

《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讀後感(王萍)

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