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説《標準》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8W

第一篇:小説《標準》讀後感

小説《標準》讀後感

小説《標準》讀後感

這天吃過晚飯,本想出去散步,但看到天空陰雲密佈,有想要下雨的預兆。一向不願虛度時光的我,便拿起尚未閲讀的第三期《陽光》雜誌,選擇本期特別推薦由作者莊桂英寫作的小説《標準》閲讀起來。

對於這篇小説,我有種越讀越想讀下去的感覺,進而一口氣讀完。

作者對主人公葉蕎、凌志遠、蘇曉荷、姚大桃和李小桃人性的刻畫,真是淋漓盡致,並且通過葉蕎和蘇曉荷兩個女性不同方式、不同擇偶標準的再婚經歷,勾勒出現今物慾橫流社會人生的迷茫。進而,讓我感到作者以“標準”二字命題的獨到之處。

由此,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

我有一個初、高中同屆女同學,因與其同屆而不同班,所以,高中畢業後30年不僅沒有聯繫而且很少見面。

2014年的一天,在參加同學兒子婚宴時,我與這位同學和其他8位女同學坐在同一餐桌上。真是“老同學相見千載難逢”,大家相互問候,十分親熱。不知情中,我隨口向這位同學問候起與其同屆她的丈夫,只見她臉色立刻顯現出一種不悦的表情,並且喃喃地説“我們早已離婚了”。隨後,鄰近的同學悄悄告訴我“幾年前,他丈夫給她丟下一個兒子,跟‘小三兒’跑了。”尷尬中我向其投以同情的目光。

時隔五年,又聽到傳聞,這位女同學現被一位富豪包養做“二奶”。而且,對同學和好友她也毫不隱瞞事實真相,並且聲稱:為了供養兒子,這是她無奈的選擇。如今的她,不僅心安理得的花着富豪給她大把的錢,而且,活得比過去要瀟灑得多,同學和朋友對她的這種行為,漸漸的,也從看不慣而見慣不怪了。

我感到,這種應運而生“笑貧不笑娼”的世態,已成為當今社會畸形婚姻狀況的最好詮釋,而且在迷茫與擔憂中,令人不寒而慄!

第二篇:小説讀後感

網絡小説的價值

—— 《修真世界》讀後感

我本來不愛看小説,尤其是現代的網絡小説。之前,我一直認為現代網絡小説沒有什麼可讀之處,而且篇幅過長耗費的時間太多,實在是不可取。但大學之後,某次在回家的路上閒來無聊,看了部網絡小説《戰皇》後,遍開始偶爾會看些網絡小説。我看的網絡小説大多是修真,武俠類的小説,看了一些小説後發現,其實網絡小説有那麼多的人熱衷其實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而我最近正在看《修真世界》一書,就藉以此書來分享下我對修真、武俠類網絡小説閲讀的體悟和感受。

異域空間,現代縮影

自古以來,所有的小説無論題材取自何處,情節何其不同,但在仔細閲讀品位閲讀後都能發現現實世界身影。古典小説《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包容世界萬千智慧,而《西遊記》則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這些都有無數先賢文人討論過,就不再班門弄斧。至於,現代網絡小説又何嘗不是呢。《修真世界》講述的是一羣修真們的生活紛爭,相對於現實世界他們會各種法術,符陣,劍訣,他們需要面對妖魔和來至其他門派乃至自己門派的各種問題。但是,再怎麼不同,在修真世界中仍舊處處可見現實世界的人文事故

在文章伊始,主角不過是個小小的門外生產修者,任何門內弟子都可以欺負打壓他。而主角也始終以賺取晶石(小説中的貨幣,可用作修煉及其他作用)為人生目標。但當主角在奇遇之後,快速的成長為一名靈植夫,以及後來被發現竟然練就劍氣,大展雄風后便使眾人徹底改變了對他的態度。在現實社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學校裏,老師總是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特別關照,在單位裏,領導只關心有能力的人,至於弱者,生死有命,禍福由天罷了。在各種聚會上,所有的人也總是圍繞着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而失敗者,估計自己都會躲得遠遠的。人們只相信強者才能幫助自己,認識強者才能幫助自己成功,而弱者,不但對自己毫無幫助,反而會拖累自己。不論是小説中的金錢觀,人生觀還是人際交往,無不透露着現實世界的影子。

卑微出生,引人深入

在現在的網絡小説中有極大一部分的小説主人公的出生都是極其卑微的。而《修真世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出生卑微的人物。主角出場時,是以一個失憶了的生產修者的身份,而且還是一個外門弟子。可以説沒有任何的優點,乍一看,讓人感覺主人公的人生灰暗不已。我看過得小説不多,另外《戰皇》,《界皇》,《仙劍》(ps:仙劍應該不屬於網絡小説吧,不太清楚)主人公都有着卑微的出生。為什麼所有的主人公都要有卑微的出生?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一、現代網絡小説普遍篇幅較長,我認為短篇、中篇、長篇已經都不足以區分了,可稱之超長篇小説。若主角出生富貴,強大,那麼作者再有水準恐怕也難有太大的發揮。二、符合讀者的口味,增加文章懸念。主角由原來的弱小,經歷磨礪,慢慢的成長強大,作者可以在其中加入各種懸疑因素,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尤其是現在網絡小説的章節分明,只有儘可能的在每次更新時留以懸念,才會有人去樂意閲讀,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等着小説更新(ps:還好我讀的小説都是更完了的)。

路途坎坷,激勵人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成長旅途可以一帆風順,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人生在苦難的磨礪中度過。但是,一帆風順的人生平淡而無味,雖然不用去經歷苦痛,卻也缺少了生活的樂趣。面對挑戰,去勇敢的解決,在磨礪中成長,這樣的旅途才會動人心魄。而在看過他人的苦難人生後也可以激勵自己在困境中堅韌成長。雖然,小説世界是一個虛幻,不真實的世界,但是主人公的坎坷人生也可以激勵我們成長。在《修真世界》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可謂是在海

濤中的成長,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隨時都要面對命運的挑戰。當主角剛把小云雨訣精通,並修習其他四種法訣,看見了自己原本平靜生活可以發達的一點希望時,卻被命運戲弄一隻妖進入其意識海。而當他得到自己師傅認可後,卻又被門派無情的拋棄在一座小島上。總之,每當旅途稍有平靜便會有意外發生。一路的坎坷促使他快速成長,磨礪他的心智。同時,也給了讀者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激勵。

以弱勝強,戰勝自我

現代網絡小説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主角的勝利往往都是以弱勝強,戰勝的對手都是比自己強大的對象。《修真世界》一書從開始主角所面對的對手就要比自己強大,主角在練氣期就要面對築基期的高手,而到了築基期就要面對凝脈期的對手,而且往往是以勝利結束戰鬥。而每次,戰鬥前的準備都是費盡精力,可以説是千召磨礪只為一戰。當主角的能力提升後,面對的對手也會提升一個層次。就好像是在挑戰自我,自我是每個人最難挑戰的對象,自己永遠是自己最大的對手,不論自己如何成長總是要面對自己的。自己越強大,挑戰就越激烈。在現實社會中,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最大的對手都是自己,只有不斷地客服自己的弱點,不斷提升自己,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在最近的閲讀中,網絡小説同樣讓我有所獲益。只要是文學作品,既然有人會樂意去閲讀,那麼自然是有其可取之處。閒暇時,偶爾讀幾章小説解解悶未嘗不是件好事。

第三篇:小説讀後感

用了三天的時間將一篇小説的正文看完,心中波瀾不興,激動感慨良多,小説讀後感。

這篇文章和我往常看的小説大有不同。其中一個特點就是結局早已告知讀者,可是,即使這樣,仍能抓住眾人眼球,跟着作者的思緒一步步向下展開。文中知情人士的偶爾回憶,總能在歡喜時帶來絲絲惆悵,讀後感《小説讀後感》。 文中沒有大喜,沒有大悲,有的只是那怎麼都抹不去的哀傷與時而跳動的不少歡樂。也許這也印證了那句俗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輝煌與絢爛是一瞬間,轉瞬即逝,灰飛煙滅,不滅的就是那斬不斷理還亂的回憶。 文中還有一個我個人和贊同的看法,那就是物極必反,萬事萬物鮮有圓滿。喜與悲總是在作者的安排下,悄然轉向,甚至來不及做個停留。

“第二本讓我落淚的小説,值得紀念”······

第四篇:小説讀後感

篇一:漂亮朋友讀後感

《漂亮朋友》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説講述了一個名叫杜洛瓦的窮困潦倒的退伍軍人,在一次偶遇他的老戰友弗雷斯蒂埃之後,逐步吸引、利用數位上層貴婦人,並藉助於法國政壇的昏暗腐敗,最終獲得騎士勛章、迎娶猶太富商之女,成為整個巴黎的焦點的看似荒誕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通過誇張卻又令人信服的描述,辛辣地諷刺了當時法國上層社會中瀰漫的虛偽、欺騙之風和男女之間在愛情 的甜言蜜語的糖衣包裹下的利益和情慾之實。作品中尤其是在對於主人公一次次的欺騙、利用女性的方式上和女性在墜入陷阱後的心理和行為上的反映刻畫地尤為入骨傳神,令人不禁唏噓,而其他諸如對所謂“民主政治”的揭露、新聞行業和政、商集團的勾結等也都下了適當的筆墨,使我們對整個法國社會得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文荒誕而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故事框架中,作者從始至終都帶入了對死亡的意識和思考,似是為了説明人生如同絕色美人一般,花容月貌終究只能暫時掩蓋其下的皚皚白骨。

全文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可能就是主人公與一位位貴婦人之間的香豔故事,一個到了月底只能吃一頓飯的人究竟是如何讓那些舉止優雅、生活富裕的美婦人們為之神魂顛倒甚至明知受騙還義無反顧呢?我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可以分為吸引和維持兩種,其中前者明顯佔有更大的比重,一旦女性落入了他的甜蜜陷阱就再無掙脱的可能。

兩性之間的吸引向來是相互的,對於主人公來説,婦人們對她的吸引在於她們美麗的外表以及她們的身份、能力能給他帶來的幫助。而對於他來説,顯然後者更具有吸引力,因為文章也提及他認為與其為女人痴迷不如去追求金錢和聲名的想法。對於婦人們來説,這些被社會道德和婚姻綁架的女人們心中都潛藏着對出軌的衝動,她們最渴望得到的是情慾上的滿足。對此主人公杜洛瓦擁有俊美挺拔的外觀,因此在全篇小説中都有“漂亮朋友”的綽號。但是僅此一點是遠遠不夠的,主人公長於滿足不同女性的需要、以及通過欺騙、誇張等手段在女性心中形成諸如很強的自尊、勇敢、專一等形象無疑是使得她們甘願付出肉體和靈魂的重要因素。

杜洛瓦在小説中的第一個情人是德。馬萊爾夫人,這位鐵路局督查的夫人聰明活潑、放蕩不羈,但是丈夫對她並不愛護,從弗雷斯蒂埃夫人口中得知,他的丈夫“只看到她的缺點,看不到她的優點。”可見她缺乏的是愛與認同感。從她家佈置的凌亂和對自己的打扮的考究來看,又可以推測她是否一直期待着一場外遇。主人公先是在初次見面時通過一場高談闊論自己的非洲經歷吸引了好奇活潑的德。馬萊爾夫人的關注,對她女兒的示好又得到迴應更加助長了在她心中的好感。此後的登門拜訪極具女人緣的主人公立刻營造出了一種信任感、親切感和傾慕感,並且二人“意氣相投、性格相似”,這不應該是主人公的欺騙而是事實如此。因為儘管之後主人公和兩個女人結婚過也拋棄過兩個女人,但是這二人卻依舊彼此懷有深情,可見這也許是全篇中男女關係裏最接近我們所理解的“愛情”。綜上所述,主人公滿足了她所需要的一切,那麼成功 的最後一步準備就是一次煽動,對情慾和出軌的煽動。這場煽動發生於那次四人的聚餐,席間談及到了一場新聞中的被曝光的外遇。兩位女士均對泄密者表示鄙視,主人公對此表達了一番極為感同身受的贊同,説明女人若不是因為社會和道德的束縛,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為一時歡快的慾念所驅使。這番話無疑對在場的兩位女士起到了強烈的挑逗作用,之後四人的對話越來越曖昧,慾火已經燃燒地足夠旺盛了。之後在送德。馬萊爾夫人回家的路上,主人公成功的獲得了她的芳心。

弗雷斯蒂埃夫人是幾位女性中覺得最難寫的,但是細想之後依然可以察其緣由。開始時主人公一直覺得她雖風情萬種但難以接近,後來當他表白後的表現也正是如此,他被十分冷靜地給拒絕了,而不是其他女性的那種欲推還就。當時弗雷斯蒂埃夫人是這麼説的,她斷定男人出於肉慾對她的喜愛註定不會長久,她認為的愛情應當是靈魂的結合。但是這種愛情觀與她之後在丈夫剛死後就向其他男人心動的言行和所説的婚姻需要“外出、交際和行動的絕對自由”以及後來又和外交部長出軌的事情來看是否是互相矛盾呢?其實不然,她這裏所説的靈魂上的結合更像是”同盟軍“或者合作伙伴的關係,雙方藉助彼此身份、能力的幫助去實現各自的目的。事實上無論是主人公還是弗雷斯蒂埃夫人從始至終都是這麼看待他們的愛情與婚姻的,這點上此二人倒可以説是一丘之貉,”靈魂上的結合“了。當第一次表白失敗後主人公就發現原有套路行不通然後立刻改變了方式,先是答應成為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的朋友。弗雷斯蒂埃夫人因這種可靠而受了感動,恐怕此時她或許已經相信如果將來她和主人公結婚主人公會像現任丈夫查理一樣對她百依百順(可惜她失算了),所以增加了好感。於是在查理病危之際只邀請了主人公一人,主人公見此獨處和喪夫之良機又一次向她表明心意,我們可以看見此次表白不再是那種依靠挑動情慾的煽情而是一開場就想着證明自己的能力。説明自己即使是目前無所成就但是有着強大的潛力,這可以説明主人公已經完全看明白了弗雷斯蒂埃夫人的為人。二人在確定關係後的日子順風順水,弗雷斯蒂埃夫人如願以償地從丈夫那裏獲得了貴族姓氏,她的文筆加上丈夫的職位和天資,寫出的文章立刻得到了轟動。而利用丈夫的名聲大噪,她也得以接觸更多的政商人士。

至於瓦爾特夫人和她的女兒,一個是半輩子壓抑情慾的半老徐娘,一個是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對於情場老手杜洛瓦來説實在是小菜一碟,前者對之以難以抗拒的熱情,後者則是尋找共同話題成為知己,很快這對母女就對“漂亮朋友”神魂顛倒了。

閲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看到杜洛瓦和德。馬萊爾夫人去逛下層人民的酒吧等事件讓我想起了傑克和露絲,而杜洛瓦和年輕的、叛逆的蘇珊的互為知己又隱約讓我看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影子,只能説作者在杜洛瓦這個人物的塑造上與對女性和愛情的瞭解上實在是下了功夫,當然説不定也是法國人天生的浪漫基因所致。

如果説感情的吸引的階段是杜洛瓦不斷地迎合對方的需要,那麼到了感情的維持階段就是杜洛瓦適當地滿足女性然後盡全力地去從她們身上獲得利益。德。馬萊爾夫人滿足了他的情慾並且使他脱離了生機的窘迫,弗雷斯蒂埃夫人讓他獲得了顯赫的聲名、騎士勛章以及伯爵的一半遺產,瓦爾特夫人讓他成功接觸並最終娶走了她的女兒,贏得了瓦爾特先生的一半的鉅額財富。隨着情婦的變換杜洛瓦也不斷青雲直上最終到達了頂峯。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杜洛瓦拋棄一個情婦後那位情婦的反應,全部都是忍氣吞聲即使已經看穿了杜洛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我想這歸根結底還是整個男權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所致,無論是德。馬萊爾夫人還是瓦爾特夫人都不能承擔揭穿杜洛瓦對自己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也許會覺得女人如果悲憤至極什麼傻事都會幹得出,但是這又顯然不會發生在這兩位擁有良好教養的貴婦人身上,她們不敢捨棄自己的家庭與名聲去和杜洛瓦魚死網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這恰恰給了杜洛瓦的肆意妄為以可乘之機。還有弗雷斯蒂埃夫人,她才能出眾卻只能嫁給平庸的弗雷斯蒂埃先生正是因為社會並沒有給予一位女子獨當一面的可能,她必須附屬於某個男人正如她寫的文章署名是她的丈夫、她的姓氏是她丈夫的姓氏一樣。當她發現自己已經被現任丈夫所出賣時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因為聲名掃地外加失去丈夫依靠的她已經根本沒有能力與如日中天的杜洛瓦相抗衡,只得默默接受。

所以説,整部小説可以看作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下全面收到壓迫而落敗的悲劇。男人們在設計這個社會結構的時候後想盡一切辦法給地球上的另一半人戴上了無形的枷鎖。一切荒誕當放在這個視角下將會變得合理,我想這才是小説諷刺的精妙之處吧。

最後我想説的就是為什麼作者一直將死貫穿這篇以情愛為主線的小説。不由地想到了《紅樓夢》與《雪國》這兩本講愛情的書也同樣地被死亡所統攝。愛情和死亡究竟有何聯繫,我的第一種想法是愛情是為了繁衍生息,而生的唯一終點就是死亡,因此在愛情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死亡的陰影所覆蓋。這一點可以在老詩人對主人公的對話中看出端倪。第二種想法是在男權社會下情愛不過是男方對女方的佔有,這種佔有和佔有金錢名聲並無大的不同,一旦男人死去就代表着這種佔有關係的不復存在,如《紅樓夢》中着名的《好了歌》所説“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説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弗雷斯蒂埃先生和沃德雷克伯爵正是這樣。作者之所以在主人公蒸蒸日上時引入這兩個人的死並大加描述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推進劇情,也似乎是為了説明這生活中一切歡愉的短暫與徒勞。看破紅塵與及時行樂往往是同一種想法的兩面性。

篇二:羊脂球讀後感

《羊脂球》這本名着,我早有耳聞。但因為學業緊張,一直未能窺到其中的內容。所以每次聽到他的名號腦中就充滿了疑團:為什麼 叫羊脂球?我有猜書名的怪僻,列出來的解釋真是五花八門,其中最為肯定的解釋是:一則有關羊的故事。我滿腹狐疑:區區一則關於 羊的故事到底有什麼 好稱讚。直到暑假 有空了,我才有時間去檢驗我的猜測。莫泊桑這位文學巨匠的確沒有令人失望,他深邃的思想並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所能揣測到的。書裏沒有羊,更沒有羊脂球這類毛絨絨的東西。因為主人公的身材圓潤,被冠上了“羊脂球”這樣的名字。名字引起的謎團被破解,但書中所訴説的醜惡靈魂卻緊緊揪住了我。

莫泊桑的短篇小説的主人公永遠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 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稱是國王亨利第四的什麼什麼人。反觀百姓,為了生存,他們沒有機會去了解什麼是聲色犬馬;什麼是偉大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們是十足的土包子,目不識丁的粗人,會更出色的反映出當時混亂的法國。

一輛駛往阿弗爾港的公共馬車上載着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貴族、商人、修女、“民族朋友”,還有身份最卑微的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個妓-女,一個不僅僅是在法國的有的而是全世界都有的“紅燈女子”。

“羊脂球用一道謙卑而甜美的聲音邀請兩個嬤嬤來分嘗她的便餐……幾張嘴不住地張開來又合攏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納着。鳥老闆坐在角兒上吃個痛快,一面低聲勸他的妻子也學他的樣子……有人拔開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了,這時候卻發生一件尷尬的事:只有一隻杯子。於是只好在一個人喝完以後經過拂拭再傳給第二個人……”與那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分享自己三天的食物是完全可以省略掉的舉動,而這個在他們認為無比低賤,骯髒的“社會恥辱”在這些無上高貴的人上人面前就像上帝一般賜給他們食物。他們就像一隻只聽話的哈巴狗,飽食後慷慨的為她唱讚美 歌,讚揚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此時此刻他們貴族的偽善面具充分發揮了作用。“在這些沒有表示那麼猛幹的旅伴的評價中間,她的地位增高了;戈爾弩兑靜聽着她,一面保持一種心悦誠服者的讚歎而且親切的微笑;甚至於就像一個教士聽見一個信徒讚美 上帝……”

上流人士的為人處世比較狐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當一個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會把你伺候的像皇帝。這就是貴族的價值觀,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數以百計的窮人換不來他們的一丁點同情心,他們永遠不會記得施捨與救濟,就好像他們永遠不會忘了如何賺更多的錢那碼子事。面對惡勢力喪失正義的立場以求的明哲保身是道貌岸然的貴族慣用的伎倆。在將羊脂球物盡其用的之後,“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 名譽的混帳東西的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了她,然後又把她當作一件骯髒的廢物似的扔掉。”

篇三:神祕島讀後感

最近用了幾天時間終於把着名科幻小説家凡爾納的科幻四部曲之一的《神祕島》讀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機會用氣球逃脱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灰心失望,他們團結互助,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們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他們不僅動手能力強,還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忠實的夥伴。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一天,他們終於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環抱。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了,不斷髮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蹟。每當他們在危急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神祕的人在援助他們。原來這人就是《海底兩萬裏》中的主人公、潛水艇諾第留斯號的發明者--尼摩船長。

這本書有一個十分讓我感興趣的部分--炸開花崗石。原來,工程師無意中發現格蘭特湖中有一股暗流,估計下面有一個大洞,但由於水深無法下去觀察,只好先讓水排幹在進入。但這周圍都是高大的花崗石,想要打出一個洞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們思考着:要真麼辦才能在堅硬的花崗石上打出一個大洞來。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火藥炸開來。但他們現在有沒有炸藥,只好自己製作最簡單但又威力巨大的硝酸。於是,他們開始需找材料:甘油、疏酸鐵、疏酸鋁、硝酸鉀……大約經過幾十天的時間後,硝酸製造成功了。但是呢,硝酸的穩定性非常低,而且要經過撞擊後才會爆炸,以原本的技術是用雷管引爆,但現在沒有,之後用錘子之類的東西敲打它,但如果這樣,那就得犧牲那個去敲擊它的人。後來,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先讓一根長繩子沾上疏磺,然後把幾斤重的鐵用一根植物纖維繩子吊在炸藥坑的上面粘着疏磺的長繩子系在吊着重鐵的繩子的中央,另一端被拉到了距離炸藥幾英尺的地面上。這樣,只要用火點着沾上疏磺的那根繩子以後火勢很快就會燒到和第一個繩子的接頭處;就這樣,接頭處一旦斷掉,鐵塊就會落到了滴着硝酸的石面上引發爆炸。從繩子燒完大約要十五分鐘,於是,他們在點燃身子後立馬就回到石窟裏面等待着,一直到他們聽到爆炸聲後,他們便衝往格蘭特湖看一看效果,果然不出所料,花崗石被炸出一個大洞,等水流完後他們便發現了湖底下有一個大石洞,並把它命名為“花崗石窟”。

這本書告訴我很多道理:①做人要團結。②要多學習一下知識,在關鍵時刻會派上用場。③我們要多多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篇四:第七條獵狗讀後感

暑假裏我看完了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説,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第七條獵狗》。沈石溪把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狼;第二個部分寫狗;第三個部分寫豺。

沈石溪在寫動物小説的時候經常深入到動物的領地,動物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特別是雄性動物,他們在自己的領地用小便畫出地盤,其他的動物就會很自覺的不侵入它的領地。但是一旦有人侵入,就會被動物攻擊。

有一次,他進入了一種別名叫紅狼的豺狗的動物的領地,被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的都快虛脱了。他養的一隻獵鷹從寨子裏飛到森林裏找到了他,又飛回寨子裏向村長報警,領着獵人救出了他。

雖然和動物接觸很危險,但是沈石溪為了寫好動物小説還是經常和動物打交道。他的這種精神很讓我佩服,他讓我知道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篇五:金蟒蛇動物小説大王讀後感

讀了《金蟒蛇動物小説大王》我深有感觸。文章曲折的情節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告訴我們:動物--人類永遠的朋友。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動物。

比如馬,馬曾經伴隨人類走過千百年的生活道路,如果沒有馬,人類燦爛的文化至少有一塊會變得暗黑無光。

比如牛,牛吃苦耐勞,為人類耕地。牛吃的是草,擠出的卻是奶。如果沒有牛,人類文明的腳步無疑會變得沉重。

但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常常讓我臉紅。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5種動物,一種是金花蟒,一種是金錢豹,還有熊。獼猴。喜馬拉雅犬,它們都是的一。二級國家保護動物。

《金蟒蛇》主要講述發生在哀牢山野生動物種羣間的奇特故事以及人們為拯救野生動物種羣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揭示了野生動物鮮為人知的生存奧祕。深刻描寫了動物的親情、友情以及人與動物之聞的種種恩怨情仇。

我讀了這本書想到:動物並非我們我們人類想象的那麼低級,那麼無能,動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靈性的生命,我們要重新認識動物,平等友善地對待動物,和動物做朋友。

篇六:物種起源讀後感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着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説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一一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

篇七:飛鳥集讀後感

泰戈爾,是我最喜歡偉大詩人之一。“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什麼可唱,只歎息一聲,飛落在那裏。”他的詩句,在我的腦海裏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不管何時讀到泰戈爾的《飛鳥集》,總被詩人高尚的美德,偉大的人性中的美好動人而感染,簡短美妙的詩句彷彿林間的風聲,輕柔地撫過你的身心……整本詩集是所謂“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發的聯想與思考。句子很短,清新明淨,讀着讀着好像嗅到了雨後青草的氣息。細細咀嚼回味,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更依稀透着幾分“禪味”,安撫着你的心--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心煩意亂之時,它能使你很快鎮定下來。

他説“sit still, my heart ! let the world findit's world to you.”這句話猶如一陣清風拂過我那浮躁的心。一直在忙忙碌碌的,一直在不停的追尋,追尋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可是浮躁的心卻讓我們處處碰壁,不是這個世界不接納我們,是我們的浮躁讓我們離他越來越遠。喧囂的世界,熙攘的人羣,讓我們紛擾的心靜坐下來吧,靜靜的品味,靜靜的融入。

這些清新的小詩裏面,我覺得探討的卻是人類最本真的問題:自由、追求、幸福感。用很淺的話説出的道理確是那麼的值得咀嚼。有時候讀着讀着,心就跟着飛了出去,不能自己。

第五篇:紅高粱小説讀後感

那次在一本影視藝術鑑賞學的教科書上看到介紹説巴贊在“《鄉村牧師日記》與羅貝爾·布萊鬆的風格化”這篇長文中論述了小説與電影的關係,我就屁顛兒屁顛兒地找出書架上那本蒙上灰塵的《電影是什麼》來拜讀這篇文章,紅高粱小説讀後感。

是真正的拜讀,我最後敗給巴讚了。我只能説我從未適應過巴讚的那種調調,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我恨得牙根癢癢,忖道,好你個巴贊,你真是活該!我以後要把文章寫成你那樣,我也活該蒙灰塵!

那麼不讓巴贊那高深莫測的理論先入我為主倒也好,我正好可以自己發掘。大概是從李碧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開始,我就習慣先讀小説再看它的改編電影。這個名單可以列出一長列,但正如那些惡毒的影評指南威脅的,我亂打三年,也未成拳師,正好落入錢鍾書那喜歡用比喻的廝的尷尬諷刺:欣賞藝術兒不懂鑑賞,恰等於皇帝時代看守後宮,成日價在女人堆裏廝混的偏偏是個太監,雖有機會,卻無機會!

面對如此惡毒的詛咒,我除了拒絕去參觀某天在美術學院的抽象繪畫藝術展外,卻也只能忍辱負重地像個“太監”似的在那些“女人”身上摸索,你可以將之看作是“猥褻”。

這次“猥褻”的對象是莫言。張藝謀的《紅高粱》。

在我對電影發生興趣時,功成名就的張藝謀卻已在他的藝術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偏,差不多淪入“唯漂亮主義”的可恥境地;而莫言這個山東高密的可愛老頭還在他的東北鄉筆耕不輟(按:他的《生死疲勞》我還在讀)。

先説小説,1986年的小説,我可以拿它來跟《檀香刑》作個比較。我實話實説,《紅高粱》沒有《檀香刑》精彩。倘要拿出莫言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的證據,《檀香刑》更加合適些。不過作為莫言高密東北鄉世系中抗日戰爭的那部分的《紅高粱》在精神氣質上與清末時期的《檀香刑》是一脈相承。

莫言在寫高密東北鄉這片他所鍾愛的熱土時是傾注了與加西亞·馬爾克斯寫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獨時相等的感情的。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是一羣真是可愛的人。儘管莫言用上了怪力亂神的筆調,但在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和遭遇時都是圍繞着一個不變的主題的,我要説,那就是對生命的禮讚,沒錯,這點被經常運用到描述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的成功,但這不是張藝謀自己的東西,而是小説中的東西。莫言寫的東北鄉是生機勃勃,生生不息的,那種洋溢在文字中生命的張力使得那些魔幻筆法真是可觸。

而莫言的語言則是完全的鄉土特色,很好辨認:他在《檀香刑》裏寫不同人物的的視角,簡直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尤其是寫女性身份的孫眉娘,那當真是神來之筆。而比較下來,《紅高粱》裏通過“我”來旁白敍述的這個故事中”我奶奶“(小説裏提到叫戴鳳霞,電影叫九兒)就遜色多了,其實這兩個女性角色是很有可比性的,她們是莫言小説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們追求真正的幸福(通過性福表現),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會性別,她們是雷同的,但孫眉娘明顯更有光彩,讀後感《紅高粱小説讀後感》。

關於這種女性角色有一點很有意思,她們在小説裏雖遭社會輿論傷風敗俗的非議,但未因此受到任何傷害,彷彿這高密東北鄉只有纏小腳這個封建陋俗似的。這可以看出莫言對自己家鄉的感情來了,顯然這是莫言主觀上的東西。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一以貫之的,他們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個混蛋,但於大是大非,民族大義,他們卻是勇敢無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種在血液裏傳承的東北鄉精神(莫言也對這種精神的退化感到心痛),例如《紅高粱》裏寫”我爺爺“土匪餘佔鰲,壞事做盡,好事幹絕,我不得不為這麼句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話拍一下大腿,妙!

莫言的小説裏是一片野性土地上生命力(性慾為象徵的)旺盛的山東高密東北鄉人。

那張藝謀的改編電影呢?(按:莫言參與編劇)

電影自從獲得第七藝術的身份確認後,號稱是前六種藝術的綜合。小説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是否已經對電影俯首稱臣了呢?

表面上看是這樣,我們都知道《紅高粱》是張藝謀的《紅高粱》,多少人聽過莫言是什麼玩意兒啊!這其實是不正常的,正是我一直”痛心疾首“的消費主義造成了這種偏差——電影比小説更具消費性。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所獲得的表現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大眾消費品的它卻容易陷於一個誤區——追求純視覺的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唯漂亮主義”(張藝謀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他自己對此仍然沾沾自喜)。

原諒我用在線視頻這種糟糕的方式看這部電影,張藝謀這個攝影出身的導演對畫面的追求是一貫的(現在他只追求畫面了),《紅高粱》首先在視覺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在這裏不用贅述。但有一點我要指出,張藝謀把電影拍到了黃土十八里坡,與莫言小説裏有着肥沃黑壤的東北鄉想去甚遠,不知是不是西安電影製片廠不願為山東省張目,哈哈,一個玩笑。不過張藝謀的這種地域移植總算不是不倫不類,小説的精髓電影裏有,那就是那個什麼什麼(我不願老説它,有點矯情),抓住這個內容,形式可以千變萬化。

不過即使如此,張藝謀還是對影片的內容做了一些改動,這是電影改編的需要,但也是電影這消費主義走狗的可恥保留,例如,對“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裏的野合或是日本鬼子剝羅漢爺爺的皮這血腥場景,電影都是點到為止,對小説內容這種削弱,我們不能當成什麼事情也沒有。但這怨不得張藝謀,他又不是帕索里尼。對至今仍以種種藉口不肯推出電影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監管,我無言以對。要中國電影真能不受這氣,《紅高粱》怕是要被劃到nc-17裏去了。

對讀過小説的我來説,被省去的這部分畫面跟李安剪刀手內地版《色·戒》是一個性質,是電影的一種自我閹割,也是對小説的一種精神閹割。

這種閹割同樣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處理上,電影裏的人物甚至沒有這篇小中篇裏的豐滿。

鞏俐的表演雖然賣力,但張藝謀沒給這時的愛人更多的空間,“我奶奶”在電影不夠野性,大部分人可能對劫花轎時,“我奶奶”面露微笑感到不解,光從畫面上是看不出門道的(電影語言的限制),顯得有些突兀。而在小説裏,看到“我奶奶”之前的心理活動,此時看到她的笑容,你就可以對這個形象追求幸福(性福)的判斷進行確認了。

姜文的表演很到位,對電影安排給他的角色他遊刃有餘地完成了。電影對“我爺爺”這個人物進行了刪節,不過老實講,小説裏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也有點誇張了,這是莫言的嗜好,把男主角寫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電影的安排更符合邏輯,觀眾更容易接受,算是改編的成功之處。

滕汝駿依然是《那人,那山,那狗》裏那種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悶角兒。這裏面也有一處很有意思:電影裏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這可能又讓觀眾摸不着頭腦了。小説裏沒這個情節,小説裏“我奶奶”和羅漢爺爺還有一筆糊塗賬呢!電影可能覺得要按小説來,太傷風敗俗了,但卻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明顯是有點三角戀的意思。用巴贊那廝的話來説,張藝謀此時對電影的改編是“比皇帝還保皇”,這個安排如果不被視作是電影對小説的致敬,那就是橫生枝節!

Tags:讀後感 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