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華為路由交換基礎》課程標準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9W

《華為路由交換機基礎》課程標準

《華為路由交換基礎》課程標準

一、適用專業

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移動應用開發。

二、課程定位

《華為路由交換基礎》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用課程,屬於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CT領域中數通方向的相關崗位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掌握華為HCIA-R&S方向的全部理論內容以及相關技術的實施方式,並通過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得到鍛鍊,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細心等基本工作素養,為學生以後從事網絡工程師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該課程的後續課程主要有《華為高級路由配置》、《HCIP-R&S實訓》、等課程。

三、課程設計

本課程的總體設計的理念是以企業真實生產活動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校企共建為途徑,通過工學結合、學做一體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課程內容選取方面,我們組織相關企業技術人員和本專業教師一起對物聯網應用技術所涵蓋的崗位羣進行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並考慮學生以後的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採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確定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編排上,我們遵循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高職學生“不願學習陳述性知識,而對過程性知識學習較快”的學習特點,在授課內容的組織和序化上摒棄傳統的以學科體系為主線的章節安排方式,改而按照實際項目中常用的路由交換技術為主線,根據實際的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的教授和相關技能的訓練。

在具體的授課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採用項目課程的形式,以實際的小型企業網組建案例作為載體,以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開展現場教學,創設模擬實際的工作情景,學做一體,使學生能夠在工作項目的實現過程中完成對書本知識、工作過程知識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時,我們還在教學中引入實際建設項目,通過ensp模擬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高度仿真的企業網絡組建項目,培養實際的工作技能與素養。

課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着重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期末考核採用機試。

四、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從事ICT領域數通方向工程師的職業能力,使學生達到行業相關職業標準。職業能力與國家相關職業標準,該課程的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企業網絡基礎架構與基礎組網知識

(2)掌握合理ip地址規劃的方式。

(3)掌握TCP/IP數據通信模型。

(4)掌握ensp模擬組網軟件的使用與使用技巧。

(5)掌握ICMP、ARP協議的基本原理與數據通信流程。

(6)掌握靜態路由的配置方式。

(7)掌握ospf的工作原理與配置方式。

(8)掌握交換網絡基礎與stp協議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9)掌握eth-trunk的部署方式。

(10)掌握vlan的作用以及交換機的端口類型與配置方式。

(11)掌握DHCP、ACL、NAT的作用與配置方式。

(12)掌握遠程登陸的實現方式。

(13)掌握完整企業網組建的全過程。

2、能力目標

(1)能熟練使用ensp模擬組網軟件,並且能熟練掌握路由交換相關協議的配置方式。

(2)能根據客户需求對小型企業進行網絡規劃。

(3)能根據需求撰寫出項目實施的交接文檔;

(4)能根據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實際變化更新文檔。

3、素質目標

(1)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及協調能力。

(2)良好的編程習慣。

(3)查閲相關手冊及資料能力

(4)掌握系統設計方法,培養嚴謹工作態度。

(5)自我展示與語言表達能力。

(6)責任意識。

五、參考學時學分

周4課時,總68課時。

六、課程內容結構

序號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項目四

項目五

項目六

項目七

項目八

教學項目名稱

網絡組建基礎知識

Ip編址部分

數據通信原理部分

基礎協議部分

路由部分

交換部分

特性部分

綜合實施

學時

分配

4

12

4

4

12

12

12

4

學時合計:68學時(其中實踐教學學時比例為50%)

理論學時

34

實踐學時

34

教學項目名稱

工作任務(模塊/單元)劃分

教學要求

參考

學時

知識內容及要求

技能內容及要求

項目一

網絡組建基礎知識

任務一企業網絡架構

瞭解企業網絡架構

瞭解扁平化與層次化組網的區別

1

任務二組網設備

知道組網設備

知道路由器交換機的差別

1

任務三傳輸介質

掌握傳輸介質

掌握現網中所使用的線纜特點以及區別

2

項目二

Ip編址部分

任務一 進制轉換

掌握進制轉換

掌握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的含義以及轉換

2

任務二 ip地址規劃方式

掌握ip地址規劃方式

掌握計算網絡地址、廣播地址等內容的計算方式

2

任務三 ip地址分類

掌握ip地址分類

掌握ip地址的分類以及公網地址、私網地址的區別

2

任務四 子網劃分

掌握子網劃分技術

掌握按照現實需求進行子網劃分計算

4

任務五 路由彙總

熟悉路由彙總技術

掌握按照現實需求進行路由彙總計算

2

項目三

數據通信原理部分

任務一 TCP/IP五層模型

掌握TCP/IP五層模型

逐層掌握TCP/IP五層模型,掌握數據封裝與姐封裝的過程

4

項目四

基礎協議部分

任務一 ICMP協議

掌握ICMP協議

掌握ICMP的工作原理與應用

2

任務二ARP協議

掌握ARP協議

掌握ARP的工作原理

2

項目五

路由部分

任務一 IP路由基礎

掌握IP路由基礎

掌握IP路由表的作用、內容以及生成方式

2

任務二 靜態路由

掌握靜態路由

掌握靜態路由的原理與配置

4

任務三 ospf協議

掌握ospf協議

掌握ospf的基本工作原理與配置

6

項目六

交換部分

任務一 交換網絡基礎

掌握服務的創建

能熟練創建服務對象

2

任務二 STP協議

掌握使用本地服務的方法

掌握STP協議的工作過程與配置

4

任務三 Eth-trunk技術

掌握eth-trunk技術

掌握鏈路聚合的作用與部署方式

2

任務四 vlan基礎

掌握vlan基礎技術

掌握vlan基礎知識與交換機的端口類型

4

項目七

特性部分

任務一DHCP協議

掌握DHCP協議

掌握DHCP工作過程與配置方法

4

任務二ACL技術

掌握ACL技術的原理與使用方法

掌握ACL的三種分類的區別與配置方法、應用場景

4

任務三 nat技術

掌握NAT技術的原理與使用方法

掌握NAT的五種分類的區別與配置方法、應用場景

4

項目八

綜合實施

任務一 綜合實驗

掌握小型企業網絡完整配置方法

掌握小型企業網絡完整項目的規劃與實施

4

七、教材開發與利用

1.教材編寫與使用

教材編寫建議:根據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課程的要求,建議所編寫的教材和教學資料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理論知識點到為止,遵循課堂夠用原則,又不影響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學;二是時刻記住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本標準為藍本,設計簡潔明瞭的實訓方案,能通過實訓內容掌握理論知識,達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推薦教材:《HCNA路由交換學習指南》華為主編 人民郵電出版社

2.數字化資源開發與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規範教學資源內容,包括教學日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和微課程等教學活動資源,也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過程記錄、教學評價等過程可視化資源,並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台進行展示,引導學生網絡學生和互動。

八、教學建議

1.教學方法

建議教師依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基礎、教學資源等,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預期教學目標。堅持學中做、做中學,倡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勵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採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鼓勵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場地環境,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2.教學條件

課程全部教學過程均在機房進行。機房配備符合開發環境需求的主流機型,學生一人一機。機房網絡要通暢,為學生使用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瀏覽信息、下載資料、網上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機房應安裝集教學廣播、學生機監控、學生演示、文件傳送等功能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以開展師生交互活動。學生人均一台高配置台式電腦,並且安裝有ensp軟件。

3.教學團隊

課程負責人的能力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與專業相關的中級以上職稱,從事本課程教學3年以上,熟悉職業教育規律,具有開發專業課程的能力,熟悉行業產業和本專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主持過校級以上課題研究或參與市級以上課題研究。

專業教師的能力要求: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具有計算機軟件設計員等與本專業相關的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具有項目教學實施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整合和應用能力;經過職業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培訓,具有教學經驗和測評指導組織能力。

九、教學評價

(1)課程考核實行平時考核、實驗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建議20%平時考核+30%實訓考核+50%期末考試組成。注重過程考核,結合課程的性質與特點,選擇多種考核方式的有機結合,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平時考核形式包括課堂點名、課程作業、實訓及實訓報告等;實訓考核要求學生根據老師所佈置題目進行;期末考試作為該門課程的總結性考試,採取閉卷考試、上機考試或者大作業形式,由教務處和系(部)統一協調安排。

(3)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學習和實踐環節上有創意和有創新的學生應特別給予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