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程百問—語文》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8.8K

第一篇:《新課程百問—語文》讀書筆記

《新課程百問—語文》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當我拿到這本書《新課程百問—語文》時心想:新課程實施了這麼久了這一百個問題還用學有點不屑一顧。可當我靜心閲讀時發現作者提出的許多問題的確令人深思許多觀點令我耳目一新:如:《“灌水”與“引水”》、《“因材施教”新解》、《負擔辨證》、《也是木桶》等等而其中的《仍然要提倡科學精神》一文的閲讀讓我受益非淺。下面就談談我的認識:

曾幾何時我們教師只要一上到公開課似乎習慣於從網上搜集到特級教師或名教師的教學設計或課堂實錄不假思索不依據自身的教學風格或已經具備的教學條件更不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切照搬照用。結果學得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包抱着科學態度不迷信教參考不能迷信專家不能迷信課本應該結合自身條件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我們要向特級教師或名師學習要不斷思考:他們對某一課是如何處理的?為什麼這樣處理?效果如何?從而以他們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尊重學生要善於表揚與讚賞學生。但卻常常出現教學、學生的掌聲不絕於耳的現象。是學生的發言真的那麼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讚賞?否!我們的教師對待學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態度就是對學生的不尊重。結果學生不能明辨是非學習更為浮躁經不起批評。長期以往追求虛榮、文過飾非的不良習氣也逐步形成。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答案抱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為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的發展指明方向。

“生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當學生指出教師的不足時作為教師應該坦然面對要以身作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原諒教師的缺點師生的關係將會更為和諧與融洽。反之如果教師靠樹立個人的絕對權威維持教學以勢壓人就沒有“理”可講沒有“情”可溝通了師生關係必將陷入僵局。

當然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處處滲透科學思想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對待差生我們應該以一分為二及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要培養學生的求真、求實精神;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説話、聽話不捕風捉影閲讀不斷章取義;“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不 “唯師”、不“唯書”。

總之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牢固樹立科學思想掌握與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更多好範文請關注:)知識真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第二篇:《新課程下語文教師的新觀念》讀書筆記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這次的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內涵十分豐富,洋溢着時代的氣息,充滿了創新精神,它標誌着我國語文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那麼,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説,如何面對這次課改呢?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後,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為課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着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改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老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閲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課文進行補充閲讀;課後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今後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二是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 “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徵、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説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悦。這才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今後的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與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與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課程期待着老師們重新審視對職業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為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敢自以為非。期待着老師們正確地發掘其內涵,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套餐。期待着老師們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吧!

第三篇:新課程讀書筆記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開始趨向於主動合作探究和創新教師的教學表現則要求更加民主靈活.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學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應用於中國小教學實踐現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它的產生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一言堂"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然而由於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下面的這些鏡頭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見到:老師一發布合作交流的指令後學生匆忙分組每個人都在説話可誰也聽不清其他人在説什麼;有的是學優生在唱獨角戲一個勁地嚷嚷而學困生只有充當聽眾的份了;有的學生茫茫然不知所措;更有一些紀律較差的學生乾脆在自顧自玩耍……幾分鐘後甚至更短的時間老師一聲令下"停"全體學生立即安靜下來.討論完畢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張嘴就是"我認為……"而有的學生則一問三不知.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合作有效嗎表面上熱熱鬧鬧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到底怎樣呢顯然這樣的小組討論其所以不能產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是因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合作學習並沒有真正發生.

從目前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分組不科學;時機不當;時間不足;教師指導不到位;評價不全面.深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和策略的掌握不到位以致出現合作學習僅僅成為一種時尚.但從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有的老師甚至把合作學習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開課必用有的則機械地把它作為好課的評價標準之一.

的確與傳統教學相比它能有效地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18世紀初蘭凱斯特和貝爾兩人在英國首創因團體施教採用合作學習方法.後該模式傳入美國得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讚賞.合作學習的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由於它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改善課堂心理氣氛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的發展在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進教學質量等諸多方面實效顯著因此很快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逐漸成為目前國際上採用的一種主流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在美國有眾多專門研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機構並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促成了合作學習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蓬勃發展.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一種依據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它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合作學習把班級看作是由幾個組組成的"個體"無論什麼形式的學習都以組為單位因此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儘可能減少兩極分化現象.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作用.教師應針對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研究和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1合理分組優化組合.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着智力能力愛好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使他們能最大限度地互補學習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老師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力量均衡"的原則人數以4——6人為宜兼顧男女比例.當然小組組成也可以是動態的.

2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此外還應當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意見不統一時.選擇的關鍵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在一節課中也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量作保證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討論之中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教師要對成功討論的小組進行表揚並注意對討論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5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

xx年8月19日

第四篇:《學與問》讀書筆記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只學習而不去思考,不問自己為什麼,那麼就會感到很疑惑,得不到真正的思想。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課文是《學與問》。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這篇議論文主要哥白尼,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開始的才會有後來的成就。哥白尼小時候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我喜歡這篇課文,它使我知道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不會時,不管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只有學與問結合到了一起,才會成功;邊學邊問,養成良好習慣,才會從問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從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才會慢慢積累,獲得成功。

人們常叫有知識的為有學問。對這句話,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讀到了這篇文章後,我才明白了,原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第五篇:讀書筆記宋玉對楚王問

由宋玉想到的

---讀《宋玉對楚王問》有感

宋玉,又名子淵,湖北宜城人。流傳至今的主要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宋玉對楚王問》一文是楚辭體文章,楚辭體是戰國中晚期產生於南方長江流域楚地的一種文學形式,由楚國的詩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上古神話傳説,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楚辭體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一次大的解放。形式上的活潑多樣,使楚辭更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宋玉對楚王》一文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辭、句的用法靈活。又因此文是宋玉與楚王之間的對話,所以文章的描寫通俗易懂,不像一般的古文那樣枯燥,深奧。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讀起來朗朗上口。誦讀此文,不僅讓人知道?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的來源,還能加深人們對這些典故真實意思的瞭解。

全文在寫作手法上是運用借喻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孤芳自賞的思想,同時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的才智之士不被人瞭解的實況。文中一開始作者是描寫他人來比喻自己。文中寫到?郢中的歌者?,若其歌?下里巴人?一種古時楚國的民間歌曲時,則?和者數千人?,若其歌?陽春白雪?當時高級的音樂時,則?和者不過數十人?,從而作者得出了?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的結論。故作者亦認為,並不是其有?遺行?,而是別人無法理解其高雅之行為也。接着作者又寫到了鳥中之鳳的?負蒼天?之抱負,魚中鯤的?奔江海?之志,並指出?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來借喻自己就是那志向遠大的鳥中鳳、魚中鯤,那些?藩籬之鷃?、?尺澤之鯢?是無法與之度量的,更無法理解作者的遠大抱負了。

全文結構簡單,論點突出,不管是以人喻己,還是以物喻人,都能緊緊地圍繞着?作者的遠大抱負與高雅之行為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這一中心論點在展開論述,宋玉不被世人理解的原因固然是多樣的,最主要的還是其曲調太高,其抱負太大,所以不被一般的國和附和。在大量的比喻説明之後,作者最後得出結論:?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作者緊抓住中心論點再用大量事例來推出自己的觀點的這種寫作方法,對我們在寫文章時有很大的參考作用。對寫文章而言應該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論點,然後用大量的論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如果一篇文章沒有中心的論點,一會論述這個觀點,一會又論述另一個觀點,文讀此明的人是無法明白你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的。如果沒有中心論點,只是了一大堆的資料,這樣的文章只不過是一盤散沙,不管你收集的資料再多,論述得再精彩,也是無法讓人明瞭你所要説明的東西。比如你在寫一篇現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文章時,你的中心論點應該是電腦遊戲的影響,那麼你就應該抓住此論點來進行論述。你可以説電腦遊戲的影響是好的,也可以談電腦遊戲的影響是壞的,再舉例説明到底是有什麼好處又或是有什麼壞處,但你不能一會在討論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一會再列舉一些材料教人怎麼去打好遊戲如何在遊戲中取得勝利,又或是直接離開遊戲的影響而討論到網絡對青少年影響的問題上去。如果是這樣的文章,不管你的資料是多麼的真實,你的文采是多少的精彩,也許有人會從中學會如何去玩好遊戲,但看完了文章還是不會明白你想表達的是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沒有了主題,沒有了中心,寫得再多再好那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篇好的文章。就如羣成無首,終究是一盤散沙,難成大業也。

除了沒有中心論點之外,我們在寫文章時還應該避免的另一個缺點就有了中心論點,但在論述問題離開了論點時或是舉例説明時沒有用到適當的材料,這樣同樣無法讓人明白你真正想論述或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此時就是説得越多,用的資料越多也就越是離題萬里了。如上面所説的《電腦遊戲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的文章時,如果你長篇大論説的是,撲克遊戲,或是別的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雖然你有了論點,但是答非所問了,那怕你的論證多麼嚴謹,論點是多麼鮮明,但是離開了中心的論點?電腦遊戲的影響?那你所説的都是毫無益處的東西,只是空忙一場罷了。

寫文章如此辯論時亦如此。《宋玉對楚王問》就是一次很成功的辯論例子。俗話説:?説話要説到點子上?。在辯論時必須有明確的中心的辯論點,讓人明白你到底想辯論的是什麼,再通過大量的資料來證明你的論點是站得住腳的,是有據可依的,讓人信服你,贏得評委的同意,把對方駁倒。在抓住中心的論點同時還要避免中偏離了中心,離開了論點,那怕你説得再怎麼動聽,舉上再多的例子,也只能是越説越錯,完全沒有説服力,最

終的結果只能是被你的對手擊敗。

宋玉在不被世人認同的時候,並沒有馬上就改變自己的文風作法去附和世人及取悦楚王,而是堅持自己的作法。那麼在今天的社會上,我們是應該放下自己的正確立場,去附和別人以取得世人的認可,從而獲得名利?還是該堅持自己的立場,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相信終有一天後人會發現你的作品的價值或是你的人品的價值呢?由於曲調太高,或是志向遠大無法被同時代的人認可的事例古今中外的例子數不勝數,特別是在音樂、繪畫等藝術方面,由於藝術本來就是個難以被所有大眾都喜歡的東西,更容易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其在世時他的畫作並沒有被世人欣賞,但其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而改畫一些適應世俗心態的普通畫作,所以在現在我們才有可能欣賞到他的那些偉大之作。試想如果達〃芬奇當初不堅持?孤芳自賞?,而去畫一些為世人所接受但並沒有太多藝術價值的畫作,我們現在還能看到《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這些珍貴的名畫嗎?

堅持初衷,孤芳自賞固然重要,但如果將其絕對化,也容易走入死衚衕,問題都有其雙面性,我們不能只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沒有看到問題的別一方面。宋玉過於單方面強調了自己的清高不被世人所識,但其並沒有去檢討自己是否真有需要改正的缺點。跟宋玉同一時期的詩人屈原,屈原同樣是志向高,其作品《離騷》,《天問》,《九歌》等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那麼為什麼屈原就能得到人們的深切懷念呢?宋玉一樣是一詩人其只強調自己是?陽春白雪?,而國人則是?下里巴人?説明其從內心裏看不起老百姓,把自己處在一個高高至上的地位。而屈原在其作品裏時常流露出憂國憂民的心態,讓其和百姓之間多了一份聯繫,從而使得其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作如《長恨歌》、《琵琶行》等,便白居易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詩人就應該高高在上,就應該只寫一些只有自己能懂而別人看不懂的詩作。傳説白居易寫出詩稿以後 ,常常先念給家中和鄰居老太太聽,並問這些上了年紀的普通人:"明白不明白?"如果回答説"明白 ",他就把詩抄錄下來;如果回答説"不明白 ",他就修改或者重新寫。一次,他寫了《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的詩,寫到?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其意思是:怎麼才能得到萬丈長的大皮裘,好把整個洛陽城都蓋上,讓老百姓身體都暖暖和和的呢?當他把這首詩讀給家裏的老僕人聽時,老僕人提出了意見讓白居易把

?安?字給改一改,白居易果然聽取了她的意見,把‘安’改成‘爭’,就是説,要‘爭得大裘長萬丈’,為百姓多做好事。白居易同樣是才氣過人,但他並沒有恃才而傲,只強調自己的才氣和高貴,而是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的修改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讓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據説炎夏長安的冰價很貴,但只要是白居易去買的,只要他隨便給錢就成,賣冰的從不會跟他要價,足以説明白居易在長安所受到的歡迎程度。

當然,道理雖然簡單,便做起來卻是很難。因為堅持初衷與固執己見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堅持不懈與頑固不化也只是一步之隔,如何區別對待,如何正確處理,還須我們在生活中多加思考。看問題,做事情還得三思而後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