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32W

第一篇:縣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縣委選調生培訓班

**縣工業園區調研報

學員:

日期:

1 告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在***委黨校精心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對***工業園區

內五家企業進行了調研活動。在企業負責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企業的各個車間,從元器件的焊接到質檢,半成品的組裝與檢驗,成品的合成組裝與檢驗及倉庫的進出貨。並瞭解了企業的規模、生產安全管理、紀律管理及企業員工的晉升通道。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了詳細的瞭解,瞭解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現將本次企業實踐活動的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 企業概況:

我們對***工業園區的五家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

1、企業組織機構、人員規模及結構:

中利科技集團(遼寧)有限公司由江蘇省常熟市中利科

技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企業佔地200畝,規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中利科技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產品為交聯高壓電纜,是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標準參與制定者。

遼寧申鑫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由瀋陽客商喬尚澤投

資6億元建設,企業佔地110畝,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生產換檔器及軟線等汽車零部件,產品主要應用於寶馬、上海大眾、奧迪等汽車。

亞泰集團鐵嶺水泥有限公司是由吉林亞泰集團建材投

資有限公司與遼寧新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

以生產各種高標號硅酸鹽水泥、熟料為主的大型現代化企業。

鐵嶺億科銅業有限公司由瀋陽客商郭衞投資9000萬元

建設,企業佔地20畝,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主導產品為無氧銅杆和無氧銅絲,年生產能力20140噸。產品廣泛應用於電線電纜、變壓器、電磁線等行業。現有主要設備:5000噸上引連鑄機三組,拉絲機三組,設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鐵嶺天河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由瀋陽客商詹恆俊等

人投資建設,企業佔地18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企業主要為瀋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哈爾濱東安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配套生產高精度的汽車發動機搖臂、搖臂軸和各類鋁合金壓鑄件。產品適用於中華轎車、海南馬自達、金盃海獅、奇瑞東方之子、奇瑞qq等多種車型,年產量15萬套。今年企業新研製了船用發動機蓋、圍罩等產品。

2、產值、利潤:

中利科技集團2014年在我縣投資建廠,總投資10億元, 2014年11月竣工投產,去年實現產值15億元,税金8000萬元。2014年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投資7億元又上二期工程,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二期建成達產後,企業可實現產值30億元,税金1.8億元。

遼寧申鑫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2014年5月建設一期

工程,當年12月竣工投產;二期工程於09年5月份開始建設,當年年末投產;去年企業又建設了三期工程,當年年末竣工投產;現有5000平方米科研樓即將投入使用。企業年產值可實現6億元,税金2014萬元。

亞泰集團鐵嶺水泥有限公司,該企業分三期建設,總投

資10億元,佔地700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於2014年建成投產,投資2.2億元,日產2500噸熟料,年產新型幹法水泥120萬噸。08年投資3億元建設了二期工程,增加了一條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新上了窯尾餘熱發電項目和水泥粉末生產線加輥壓技術改造項目,年產水泥達到300萬噸。09年企業投資4.8億元進行了三期工程建設,新上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三期工程規模是一期二期工程的總和。目前,企業年生產水泥50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20億元,税金1.8億元。

鐵嶺億科銅業有限公司年可實現產值9億元,税金1000萬元。

鐵嶺天河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年實現產值1億

元,税收1000萬元。

二、 企業管理、技術開發、考核、福利:

1、企業管理:

這些企業倡導“誠信創新”的企業精神,以企業遠大

的志向和信念把員工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培育“同心同德,

共創輝煌”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每位員工都有着與企業共興俱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是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和企業的自豪感,延伸了企業文化的獨特魅力。

2、技術開發:

“科技為本,人才優先”是這些企業多年不變的人事基

本政策。他們通過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選拔、任用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位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加強民主評議,優化人員結構,完善淘汰機制,堅定不移地對優秀人才實施傾斜式激勵政策。

3、考核、福利:

考核要求:這些企業從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工作技能、遲到、曠工等方面進行考核,還對員工的形象提出要求(精神面貌、儀態儀表、日常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服務精神、專業素質等方面)。要求員工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要有團隊精神。

福利待遇: 跟企業簽有勞動合同、檔案到位的員工,

企業為其辦理進杭落户、進行職稱評定、繳納養老保險、大病保險、工傷保險、基本醫療及生育保險。

體會和認識: 三、

通過此次調研活動,我有以下體會和認識:

1、精心組織,具體安排。本次工業園區調研活動安排

是經縣委黨校精心安排,參觀工業園區能讓我們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互動性強,別開生面,取得良好學習效果。

2、拓寬知識視野,更新思想觀念。通過對企業的調研使我們提高了對企業的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掌握,提高了我們對企業生產加工流程的認識,瞭解了相應學科的發展和對我縣工業發展的認識。知道在工作中如何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

3、通過企業調研,瞭解企業發展模式,引導廣大企業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從而加大發展後勁,因地制宜,以合理、高效的發展模式,努力打造工業強縣。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為認真貫徹落實好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精神,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研究探討推動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思路措施,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問題,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鬆平主任率領工信委分管經濟運行、節能降耗、工業投資、園區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委領導及有關科室負責人共21人到全市9個縣(市)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投產企業達產增效、竣工企業投產達產情況;工業園區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受環評限批影響項目環評限批解除後項目備案及推進情況;招商引資在談項目落地情況;50户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需要市工信委幫助解決的問題進行調研。調研組採取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等形式開展調研工作。從總體情況看,我市12個工業園區建設日益提高,工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園區管理體制基本健全,發展後勁和活力進一步顯現,園區經濟在工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支柱作用更為突出,已成為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

一、 園區發展基本情況

(一) 管理體制

為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曲發﹝2014)21號)(以下簡稱《決定》),要求每個縣(市)區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作為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全權管理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九個縣市區的工業園區管委會專兼職副主任選配到位履職,管委會內設“一室三局”人員除馬龍還沒有選派到位外,陸良、師宗、羅平、富源、麒麟、沾益、會澤7個縣市區的“一室三局”機構設置及人員選配到位履職,宣威工業園區同宣威開發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內設機構沒有重新設置。管委會機構設置,人員選派和基本到位。

(二)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一季度全市12個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69億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業投資24.04億元,同比下降3.03%,基礎設施投資2.48億元,同比增長25.51%。標準廠房建設完成投資1.8億元,同比增長30.4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加,但總體講,園區固定資產投資欠季度目標數較大,工業投資只完成了季度目標數的50.24%,欠23.81億元。完成較好的是宣威、富源、會澤、麻黃,分別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1%、99.76% 、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馬龍、羅平、師宗、南海子,分別為23.53%、20%、16.47%、7.06%和3.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只完成了目標數的35.94%,欠4.42億元。完成較好的宣威,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5%。越州、煤化工、陸良沒有基礎設施投入。

(三)經濟運行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6個,市級重點工業園區6個,規劃面積374.7平方公里,總體上形成了由國家級開發區、省級園區和市級園區組成的多層次園區體系,培植和構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機械裝備、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為主體的六大支柱產業體系。“十一五”期間,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1.37億元,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94億元。2014年,全市工業園區已開發面積達59.44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693.26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5.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4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63.01億元,基礎設施投資14.93億元;上交税金21.35億元;園區內企業總數達到414户,從業人員8.49萬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7.97億元,同比增長20.51%,完成季度目標數215億元的82.78%,欠37.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78億元,同比增長12.07%,完成季度目標數的69億元的57.65%,欠29.22億元;上繳税金3.8 億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標數的49.71%,欠3.845億元。全市12個工業園區沒有一個園區全額完成季度目標。

(四)招商引資

2014年1-3月,全市共有國內合作實施項188項,項目總投資1894億元,合作方總投資1883億元;籌建項目21個,在建項目139個,完成項目27個,簽約項目1個;其中工業項目128個,優勢產業127個。我市各工業園區一季度工業園區累計新簽約項目 20個,在談項目 40個。

(五) 規劃修編

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意見》(雲政發[2014]185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城鎮近期建設規劃進行調整的基礎上,按照“靠城不進城、發展有空間、相互有依託”的要求,對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工作,規劃修編各項工有序進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為國家級利用低丘緩坡荒灘試點,陸良、師宗、羅平、馬龍、會澤、沾益被列為利用低丘緩坡荒灘省級試點縣,2014年2月9日,市政府授權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市國土、規劃、工信、林業四部門對我市九個縣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林業保護利用規劃和工業園區規劃四個規劃銜接成果進行了市級聯合審查,並已以通過。到目前為止,羅平縣、會澤縣修編後的規劃已經通過縣、市兩級組織的評審,待修改完善後報省工信委評審備案,馬龍園區修編後的規劃以及輕工基地規劃已經完成並通過了縣級評審,待市級評審後報省評審備案,其他園區規劃修編工作正在文本編制過程中。

二、 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決定》,園區管委會作為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雖人員除馬龍外,基本配齊,也已授權,但實際工作中難於充分行使職權。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還停留在為了項目而建設,沒有真正做到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先行,園區開發力度能力較弱,只有陸良、羅平、馬龍、會澤開展了土地預收儲工作。現已開發建設區電力配套沒有協調一致,所到縣市區多反映現有企業用電的問題。

(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少。我市工業園區現有具備招商的儲備項目95個,再談項目只有40個,不足儲備項目的一半,簽約項目只佔儲備項目的五分之一,而開工建設大項目沒有。

(四)經濟運行情況和投資情況堪憂。曲靖的加工製造業,除煙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兩大支柱產業為主,受世界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我國調控房地產也的影響,我市的煤炭、焦化、鋼鐵等產業的產能、產量、價格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市工業園區經濟運行和投資。從調研的情況和一季度的報表情況分析看,同比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同比是兩位數的增加,但固定資產投資降低3.03個百分點;上繳税金大幅降低,減低38.74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除西城、師宗、會澤、羅平沒有出現虧損外,其它園區出現虧損。

(五)產品結構單一。我市12個園區的規劃佈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圍繞化工、冶金兩大產業進行發展,沒有真正形成依靠資源,錯位發展的格局。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園區還停留在原料的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園區產業鏈的延伸和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三、當前的困難

(一)建設資金短缺。特別是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缺口較大,各級政府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與園區發展那的實際需求差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二)企業融資貸款困難。受宏觀政策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貨幣政策任然偏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大部分中下企業融資尤為困難,資金鍊繃緊甚至有可能出現斷裂的風險。

(三)項目支撐不夠。由於目前招商引資政策不夠完善,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項目簽約率不高,項目落地不多,項目推進不快。總體上看,園區大項目不多,主導產業不突出,特色產業未形成,園區經濟總量小、層次低、競爭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實施“工業上山,城鎮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徵收壩區耕地質量補償費,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黃達37萬元/畝,南海子達28萬元/畝,其它地區達18.7萬元/畝,用地供給成本大大增加,項目推進、落地更加困難,有一部分再談項目推進較為緩慢或停止。

四、建議和意見

(一) 強化考核。根據《決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業園區實施 “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行動計劃,要對各工業園區實施考核,建議儘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園區考試實施辦法,逐一落實《決定》的有關政策,激發園區活力,掀起園區發展新景象,以工業園區的“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推動我市工業的跨越發展。

(二) 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建議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門和縣(市)區儘快出台加快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跨越發展決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的相關對園區建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園區新增税收部分留給園區作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從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園區的承載力。

(三)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築巢引鳳的基礎上,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議市委、市政府促使各縣(市)區出台招商引資相關激勵機制,確保招商引資取得突破。

(四)召開園區用電工作協調會。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當前已經出現的電力配套設施的滯後等問題,建議由我委主持,邀請市供電局;縣(市)區分管領導、園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領導;縣供電公司是就園區規劃修編後和近幾年發展的情況,電力配套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前急需解決的等問題召開專題座談會進行協調。

第三篇: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工商業聯合會(商會)

關於工業園區建設調結構促發展的調研報告

為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規劃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使入園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8月6日,縣工商聯圍繞調結構促發展調研工業園區建設。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常委參加。副縣長何健升、縣發改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林業局、住建局、工商局、財政局、經貿局、交通局、水務局、統計局、安監局、國税局、電力公司、鎮、營鄉的主要領導和部分政協委員、企業代表應邀參加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園區規劃修編

按照“工業城鎮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發展思路,《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4——2014》的編制工作已完成,並於2014年6月12日通過省、市專家評審,修編後園區規劃面積為57.7平方公里。

(二)園區產業佈局

1.冶金建材片區(建成區):位於北鎮,涉及兩個村委會、2個村小組,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優質水泥、建材產業,優質水泥產能計劃達到1000萬噸,產值50億元,利税3-5億元,建成雲南省最大水泥建材示範基地。現已入駐企業21家,投產15家。

2.飼料產業基地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打造雲南省最大的飼料生產加工基地,年生產各類飼料200萬噸,產值100億元。已入駐飼料企業22家(其中全國50強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資企業2家),投產1家。

3.農特產品加工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核桃、板栗、鴨子、乳製品、飲料、蔬菜等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已建成投產企業9家。

4.板材加工片區(在建區):位於鎮、鄉,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傢俱板材加工及實木板、夾板、裝飾面板、細木工板等裝飾配套產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15家。

5.箱板包裝片區(在建區):位於鎮,涉及1個村委會、1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引進軟包裝、紙包裝、塑料包裝、玻璃包裝、金屬包裝、鋁箔包裝、木質包裝等包裝行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8家。

6.機械裝備製造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機械、電子、裝備製造工業。

7.五金加工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廚衞、水暖器材、量具、電動工具、不鏽鋼製品、禮品五金等特色產業。

8.木龍萬畝特色產業園區(擬建區):規劃面積10平方

公里,重點引進大型工業項目。

9.市級特色產業園(擬建區):位於營村委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承接昆明市“退二進三”企業和老東山片區企業搬遷,集中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

10.物流片區(擬建區):重點引進運輸、倉儲、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行業。

11.綜合服務區(擬建區):在工業園區新建一個園區配套服務區,規劃面積3000畝。包括管委會辦公大樓,一個五星級酒店及5000套商住房、保障性住房。

(三)園區徵地情況

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城鎮山地化、山地生態化”發展原則,園區密切配合縣國土局做好土地調規工作,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園區總體規劃無縫對接。今年園區完成土地預收儲6340畝。

(四)園區發展成果

園區於2014年3月31日掛牌成立,2014年2月25日經省工信委批准,正式納入省級工業園區管理。2014年以來,園區投資7.4億元,不斷完善 “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新宜九公路全線通車,進一步優化了園區投資環境。截止2014年12月,園區累計引進項目58個,協議投資金額77.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3.99億元。園區現有企業7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主要

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其中主導產業為建材、化工、冶金,主導產業gdp佔比81.2%。

園區實施“工業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舉措成為省國土廳推廣的10種山地綜合開發利用類型之一。被列為省國土廳工業城鎮上山試點縣、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開發試點縣。

今年1—6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1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7408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税總額完成7662萬元,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017萬元。規模以上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54,完成目標任務的329.8%。

二、存在問題

1.園區工業總量不大,規模以上企業少;缺乏新型工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大中型企業。

2.工業產業弱,導致税源不足,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太慢,財政缺乏支撐力。

3.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4. 資金投入不足,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

三、工作建議

調研組實地查看飼料園區、紅獅水泥和板材包裝片區,聽取工業園區負責人的彙報後,對園區建設提出工作建議:

(一)調結構保增長要處理好6方面的關係:一是處理好重經濟增長與結構優化的關係。要瞄準綠色經濟、低碳經

濟、新型產業,推動污染增量向綠色增量轉化,產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轉型。通過存量轉型拓展增長空間。二是處理好局部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係。要選擇科學方法,向重點部位率先突破。不能只追求重點突破而忽視整體提高,既要抓重點,也要顧一般。三是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既要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產能,又要支持企業轉換機制,研發技術。把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四是處理好重經濟效益與重民生改善的關係。發展經濟是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終級目標,在發展經濟時一定要考慮就業容量和提高農民收入兩個問題。五是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係。在調結構中,市場是基礎,企業是主體,要保證調結構不偏離方向、不脱離正軌、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門的任務是找準角色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自身在競爭中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淘汰落後企業和過剩產能。六是處理好工業發展與配套服務的關係。

(二)重點發展六個產業集羣:一是發展建材產業集羣。從水泥、管樁、複合牆板、裝飾材料、新型管材產品等方面發展。二是發展通用設備製造產業集羣。力爭把雲南cy集團引個分廠到,加上現有的化工鑄造升級換代,逐步向高精尖數控機牀以及築路、礦山、冶金、建築、金屬加工等專用設備方向發展。三是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羣。逐步引進金屬新材料、光電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四大領域企業。四是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以太陽能集熱、太

陽能光伏、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風能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五是發展包裝產業。六是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三)調整好三大產業。現在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8.3 : 27.8 : 43.9,三個產業的結構不盡合理,需要加大調整力度。一是調優一產。發展現代農業,走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路子,在特色產業、優質品種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調強二產。做強做大傳統產業,重視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強化跟蹤服務。三是調活三產。大力發展旅遊業,全面帶動第三產業,統籌規劃,構建高起點的物流平台。

(四)妥善解決好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視。二是社會保障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等。三是資源配置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享。四是配套服務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樣。

(五)堅持四個不變。一是把工業作為發展首位的意識不能變。二是縣政府每年向園區投入一個億的決心不能變。三是支持發展工業的政策不能變。四是舉全縣之力解決工業問題的魄力不能變。

(六)進一步加強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打基礎。加強園區水、電、路、土地收儲、供氣、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重招商。加大產業招商的宣傳策劃力度,引進能夠支撐發展的龍頭企業。三是調結構。選擇引進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利税高的大項目、大集團、大企業入園發展,突出抓好產業定位,功能分區,合理佈局,提升園區

產業層次。四是求支持。抓住園區工業上山被列為國家、省級示範點的機遇,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省、市政策、項目、資金支持。五是建實體。進一步完善園區實體化管理實施方案,做到“小政府、大服務,小機構、大服務”,實現“封閉管理、獨立運行。”做好部分縣級審批權限下放園區的相關工作。六是強服務。相關部門要增強服務企業的大局意識,做好每個項目的協調服務,提高辦事效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工商業聯合會(商會)

2014年11月6日

第四篇: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並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總體上看,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較快,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為當地政府的熱切期盼的亮點,但全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發展中的不平衡,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發展的 總量不大,質量也不是很高,對母城和周邊地區的輻射和 帶動作用力度還不大,市場體制建設也不夠完善,經濟運 行機制和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對外開放功能需 進一步深化。如何統籌規劃,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推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

一、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近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戰略決策以來,招商引資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最強音,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被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體制創新快,規範高效的經濟運行和管理體制開始凸現。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雖然普遍起步較晚,但通過參照周邊發達地區開發區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積極進行行政管理、投融資、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從行政管理體制上,各管委會均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一幢樓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新型運行機制,改變了計劃體制下的政府機構垂直對口、機構人員臃腫的局面;在投資管理方面,以優質服務,創造了較好的投資環境;在土地使用上,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制度。因為發揮了體制創新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試驗區”。

(二)滾動發展好,穩步推進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模擴大和功能完善。我市開發區、工業園區自設立伊始,就從市政建設、項目引進、資金運籌等方面提出構想和目標。立足實際可能的條件,紮紮實實,小塊起步,以項目帶開發,基本做了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滾動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建區初期的有限財力的集中使用,為後期的滾動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開發熱度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拉動作用漸成現實。各地在發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進程中,絞盡腦汁,多管齊下,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實現與蘇浙滬等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等優勢的對接和互補,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對全市的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四)區域分佈廣,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各具特色。目前,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區由市及縣、區輻射到部分中心集鎮,種類較多,從綜合開發區到民營工業區,從專業園區到企業科技園區,各具特色,已成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快速發展的“領頭羊”。

二、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規模小,產業結構層次低。

由於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區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招商引資規模小,項目檔次低,缺少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牽動性強的“錨項目”。

(二)政策多,無序競爭加劇。

全市範圍內開發區、園區數量較多,“僧多粥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拿出了各種優惠政策,但無外乎提供廉價 土地、延長税收優惠期限,無序競爭不僅使國家税費流失,還造成本地企業與外來投資者的不平等競爭。

(三)資金少,園區建設速度慢。

我市各級政府財政基本都屬 “吃飯財政”,政府財力十 分有限,雖然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但前期投入普遍較少,加之開發區、工業園區起步之初,融資能力軟弱,導致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舉步維艱,園區投入不夠,基本框架未能拉開,對外招商引資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資商實地察看後信心不足,影響了開發區和園區招商引資效果。

(四)政府好,部門權力難下放。

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創辦伊始,當地黨委政府都對管 委會 “高授權”,明確管委會為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但在實際工作中,管委會各部門都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相應的證書、審批權被政府有關部門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協調和遊説中,管委會的職能無法落實,造成了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管理不順。管委會不能行使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形成不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影響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發展。

三、關於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一)進一步做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劃佈局。

1、要以推進工業化為重點,調整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結構。我市經濟發展尚處於工業化中的初始階段,繼續推進工業化是我市“十五”期間首要任務,我市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一方面要按照調優、調高、調大、調強的要求,改造傳統產業。堅持 "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扶持發展支柱產業、拳頭產品和優勢企業。另一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選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裝備企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省級宣城、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必須充分發揮對母城的帶動、輻射作用。各類工業園區要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發揮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2、要以推進城鎮化為重點,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新城區戰略的實現。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積極實施新城區戰略,這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市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通過突出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建設,努力打造新興的工業城區,並探索工業旅遊的路子,積極構築區域經濟中的一個旅遊景觀。通過完善城鎮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立服務體系,搞好社區建設,強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功能。通過加強生態建設、污染治理和城鎮管理,改善(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環境。

3、要以推進我市經濟一體化為重點,做大做強我市宣城、寧國、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以318國道為主線,突出建設好宣城、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努力把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寧國優勢項目的"孵化器"、"研發中心"。其他縣要因地制宜,建設一至二個具有特色、高起點規劃、投資省、生態環境優、高效益的工業園區。

4、要以促進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民營

企業。非國有制經濟企業快速發展在我市寧國、廣德已顯現。怎樣把非國有經濟企業引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讓他們加快發展。首先要切實搞好服務,依法保護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其次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攀大靠強,加快體制和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做大做強,促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擴大規模。

(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樹立招商引資是開發區、工業園區工作 "生命線"的理念。

全市各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管理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開發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加強與蘇浙滬等地的溝通與聯繫,抓住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資本輸出的機遇,主動出擊迎接輻射和轉移。同時,要立足本地資源和開發區已具備的產業基礎優勢,鼓勵區內大企業與國際大公司、大集團聯姻嫁接,以個引企,以大引大,同時鼓勵大企業引進配套企業落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2、按照產業化要求,創新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

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為當今發展區域經濟的"靈丹妙藥",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創造了許多經驗。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招商引資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須實行體制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帶動招商引資。當前要在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行招商引資工作 “公司化體制、職業化隊伍、專業化招商、市場化運作",即招商體制由政府推動轉入公司化運作;招商隊伍通過職業培訓,樹立職業精神,形成職業化的隊伍;招商活動漸成體系,招商措施形成專業知識;通過市場化運作,為招商人員提供佣金和經費,在需求和市場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

(三)進一步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思路。

1、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資思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必須理清思路,盤活存量,搞活“預期”,首先取得各級金融部門的支持,使其明確對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規模,取得金融信度,為貸款建設打下基礎。其次是爭取各級政府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第三是盤活土地存量,採取bot等利用外資形式,籌資建設。第四是爭取國債指標搞建設。

2、各級政府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新模式。

當前,我市工業園區的開發仍是由政府主導,政府專門設立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參與了從規劃、徵用土地、基礎設施建設到廠房設施建設等過程。政府在扮演開發商角色的同時,由於地方財力所限,也承擔了過多投資風險,給開發區和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可考慮逐步引入公司制開發模式,從開發到管理都運用市場手段,減少行政行為,逐步將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為轉化為企業行為,由開發企業將土地生產力、設施使用率以及地產的租賃和銷售作為業務,以投資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並通過其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末獲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資風險,轉移投資成本,並由此獲得税收收入。

(四)進一步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1、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管理權限。

從職能配備角度看,不能賦予開發區應有的行政權力,在招商的過程中,仍出現多個環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協調,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安徽省省級開發區條例》明確規定開發區管委會“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落實。為在開發區內建立高效、統一的管理機制,建議省政府在出台有關政策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市縣政府在哪些方面給開發區管委會授權行使市縣級管理權限,以便開發區管委會對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統一的運行機制。

為克服開發區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不相統一的矛盾,做到管事與管人相統一,使開發區管委會更好地做好開發區的社區管理以及計生、創建、防洪等工作,必須要將開發區座落的辦事處、鄉鎮劃歸開發區管理,實行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相統一,這樣才能使開發區真正實現開放式運行與封閉式管理。

3、建立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

市有關職能部門要從全局出發,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支持、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工作,開發區管委會要正確處理 “責、權、利”的關係,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部門積極主動接受市有關職能部門的為務監督和指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4、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開發區管委會需發放的各類證書,由市有關職能部門向 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提供足夠文本,由省直有關部門發放的各項證書,市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申報取得。開發區紀工委、監察室負責開發區內的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工作(含對垂直機構的派出機構),對發現的各類違紀違規行為,按照有關規範行政行為改善投資環境的處分規定,追究部門領導、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總之,在開發區管理體制上,一方面要理順開發區管理,機構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開發區內部運行機制,強化新機制。堅持 “小政府、強中介、小機構、高效率、大服務”的精簡高效的管理運作體系,走宏觀導向和微觀服務相結合,“一站式”

服務與全過程服務相結合,努力實現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改革創新之路

您可以訪問第一範文網()查看更多與本文《關於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工作的調研報告》相關的文章。

第五篇:關於玉山縣軸承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關於玉山縣軸承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建設一個基地爭創十億收入

——關於玉山縣軸承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根據省工經聯的安排,6月份我們赴上饒市和玉山縣進行“產業集羣與工業園區發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上饒市工業園一園三區及汽車綜合服務市場,重點考察了玉山縣軸承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情況。實地走訪了玉山天長集團、玉山特種軸承有限公司、瑞哈求實軸承廠、玉山人和軸承公司等軸承生產企業,並召開企業主和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玉山縣委書記程愛平、縣長夏有民親自陪同考察和座談。

一、基本情況

玉山縣軸承工業始創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創辦的全省唯一一家國有玉山軸承廠,曾以輝煌的業績躋身國有二級企業行列。90年代國有軸承企業改制後,玉山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堅持把重振傳統軸承工業雄風的突破口放在激活內力上。出台了《關於加快軸承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激勵政策,對新辦軸承企業在用地、資金、税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對獲得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企業予以重獎,並開闢了首期300畝的軸承工業小區,組建了軸承工業協會,鼓勵和引導機關幹部、下崗職工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創辦、領辦軸承企業,大力扶持其做優做強。

目前,全縣共有軸承生產企業48家,其中規模以上9家,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有17家,產品已出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48家軸承企業中,由本地人創辦、領辦的佔了95%以上,其中90%又是原國有軸承廠的下崗職工,吸納民間資本逾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3000個。其中玉山天長集團生產的“三清”牌深溝球軸承、外球面軸承、關節軸承和碳鋼軸承等系列產品於2014年被認定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和“江西名牌產品”稱號。鑑於該縣軸承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2014年省機械行辦授予玉山縣“江西省軸承生產重點基地縣”,並把全省軸承商會設在(更多請關注:)該縣。去年全縣共生產各類軸承成品總產量3000多萬套,銷售收入10400萬元,出口創匯210萬美元,繳納税金500萬元,各項指標均佔全省80%。預計今年軸承產量可超過1億套,銷售收入可達3億元,到2014年可超5億元,2014年有望達到10億元。小小的機械零部件做成了一個大產業,真正成為我省名副其實的軸承產業基地,成為該縣最耀眼的亮點和支柱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玉山縣軸承產業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儘管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已基本形成了以深溝球軸承為主導、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三清”品牌為龍頭,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產業體系,但在與企業主和有關部門的座談中,在深入車間的實地考察中,調研組在感到“越看越愛看,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可看”的同時,認為軸承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制約”上。

一是土地制約。由於宏觀調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現在土地報批異常困難。據夏縣長介紹,原來規劃面積1000畝的軸承園區目前僅落實土地230畝。土地供應不足,園區平台做不大,嚴重影響了軸承企業擴張規模,擴大產能,也導致行業集中度不高,不能更好地形成聚集效應。

二是資金制約。據該縣軸承協會會長吳文權介紹,當地金融機構對軸承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不大,全縣48家軸承企業共在銀行僅貸款480萬元。玉山人和軸承執行董事王君認為,企業自身底子薄,又沒有土地等抵押物作貸款,民間拆借難度大, 1

企業發展融資的主渠道主要靠自身原始積累,導致企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經濟總量不大,重點骨幹企業不多,綜合競爭實力不強。

三是技術制約。世界第一大軸承公司skf年申請專利均在100項,而我國軸承行業年均申請專利才20項。作為中低檔產品的玉山軸承,縣中小企業局呂尚華局長分析説,行業增長方式粗放、經濟運行質量不佳、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更為突出。具體表現在全縣48家企業中,獲得iso9001認證的只有17家,佔35.4%,規模以上企業僅9家,佔18.75%。大部分企業都是購買當時國企改制後遺留下來的舊機器或者在二手市場上購買一些落後淘汰設備用於生產。儘管產能、規模發展較快,但大多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效益低(平均單個產品出口僅0.43美元,而國外同等產品可賣2美元),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跟不上主機發展的需要。 四是品牌制約。當前,軸承產業的國際競爭形勢異常激烈,世界八大軸承公司都加快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都已在中國合資或獨資建廠,已初步形成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品牌優勢。儘管天長集團生產的“三清”牌軸承獲得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稱號,但從總體上看,全縣48家企業生產的軸承大多沒有自己的品牌,有的甚至還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生產上,還處於初級產能擴張時期,沒有上升到技術擴張和品牌擴張的新階段,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下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要把玉山縣打造成為有競爭力的軸承製造基地,調研組認為玉山有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區位條件優越。玉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地處江西的東大門,是江西與浙江接軌的前沿,浙贛鐵路、梨温高速、320國道穿境而過。規劃面積1000畝的軸承工業園區緊靠梨温高速出口和320國道線,距玉山火車站僅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且園區已單獨建成日供3萬噸自來水廠和35kv、220kv變電站,可確保企業生產需求。

二是基礎實力雄厚。玉山軸承業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培育了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和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與優秀管理人才。生產設備已初具規模,生產工藝日漸成熟,已發展到鍛、車、磨、裝四道工序,防塵蓋、密封件、熱處理、維修等一條龍配套生產。產品品種也不斷增多,由原來深溝球軸承1類發展到深溝球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外球面軸承、推力平面軸承四大類,產品質量已達國家級標準。三是市場前景廣闊。2014年,全國軸承行業經濟總量快速穩定發展,實現銷售收入446億元,產品產量49.3億套。而同期玉山縣佔全國的比重僅為0.23%和0.61%,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據有關部門預測,2014年我國軸承出口額將達到480億美元,增長15%左右,國內軸承產量也將增長15%。另外,從市場需求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內軸承市場需求增長較快。市場需求有三個主要方面,即:國內主機配套、機械設備維修和產品出口,預計這三方面都會有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國家扶持“三農”政策,農機行業產成品今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71.2%,汽車產業發展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普及,這些都拉動了軸承配件業的旺盛需求。

調研組認為,當前玉山縣對做大做強軸承產業的認識非常統一,創業氛圍非常濃厚。下一步,要充分利用並積極發揮好這些有利因素,再接再厲,乘勢加力,在新的起點上認真謀劃發展思路,增強發展實力,明確發展目標,力爭到2014年建成有競爭力的軸承製造基地,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的宏偉目標。我們提出的這一目標得到了縣主要領導和與會企業的一致贊同和積極響應。具體在發展舉措上,建議做到四個加大力度。

1、加大造勢創牌的力度

積極穩妥地實施品牌戰略,爭創名牌效應。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和利潤。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發揮現代傳媒作用,大力宣傳玉山軸承業的發展現狀和廣闊前景,整體策劃好全縣軸承行業的企業文化,特別是要積極宣傳那些發展速度快、增長幅度大的行業典型,積極推介那些經濟效益好、體制機制活的先進企業。同時,可考慮整合資源,在加強質量檢測和產品標準的前提下,全縣申報、打響一個品牌,一個拳頭對外。

2、加大開放招商的力度

進一步促進和做強做大軸承產業,最根本的必須把全民創業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大開放主戰略不動搖,紮紮實實抓住招商引資不放鬆,主要表現為“三個跳出”。

一要跳出江西爭資金。一方面,縣政府要積極推進銀企交流與合作,組建擔保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融資。金融部門在信貸支持上要向軸承工業傾斜,尤其對創税大户要在貸款上優先予以扶持,縣財政可考慮給予適當貼息。另一方面,當前最現實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招商引資,引大靠大聯大,藉助外力加快發展。二要跳出傳統拓產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縣政府要支持、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在穩定產能增長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推廣cad、cam、capp、pdm等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精度、檔次和附加值,力爭到2014年全縣軸承e級產品比重達到80%,2014年有1—2家企業產值超億元,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玉山特種軸承公司副總經理饒傳英介紹,公司計劃7月份投入280萬元、年底再投入300餘萬元購買一批新設備,新上8大類生產線與江鈴公司配套。

三要跳出玉山引人才。要把培養一支強大的科技隊伍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做好人才的培養、吸引和利用工作,通過技術入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相關科技、管理人才為我所用,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開發出系列高精度技術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3、加大服務引導的力度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產業培植髮展的聚集區,要實現規模擴張的新突破,必須搭建好園區平台。針對軸承產業發展面臨的土地、資金、技術等瓶頸制約,特別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租賃廠房經營,散佈在全縣各個角落生產的現狀(已有17家企業強烈要求進入園區),縣裏要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搞好各種協調服務,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大用地、水電、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時,儘快籌建軸承專業市場,爭取每隔1—2年舉辦一次全省軸承工業產品交易會。省有關部門也要大力支持玉山軸承產業的發展,幫助在玉山設立全省質量檢測中心,儘快落實園區770畝土地的審批工作。

4 、加大產業聚集的力度

軸承產品是多品種、大中小批量生產並存的產品,隨着主機的技術進步而同步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及時瞭解和跟蹤主機發展的方向,緊盯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在提高質量、增強後勁的前提下,進一步做大規模,積極引進汽車、摩托車等配套產業,實現由單個產業向其它相關產業擴散,由單個產品向上下游產品延伸,由單個核心企業吸引其它配套企業及時跟進。目前玉山已有美國、浙江等地客商正在洽談合作事宜,武漢一大型鋼球廠也準備近期遷到玉山。外地的鉚釘、鋼球、保持架、砂輪、潤滑油等配套產品都在玉山設有辦事處和倉庫,温州客商投資的毛胚廠正在建設之中,山東聊城客商投資的鋼圈廠也正在積極洽談,軸承產業的集羣化、企業的配套化、產品的鏈式化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玉山人的艱苦努力,該

縣軸承產業一定能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實現“建設一個基地,爭創十億收入”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