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職業教育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第一篇: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關於肇州縣職業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肇州縣教育局

2014年4月22日

按照市局《關於開展職業教育工作調研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教育局成立調研組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肇州縣職教中心是一所集職業高中教育、中等學歷教育、成人本專科函授教育、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於一體的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佔地5.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2014年有7個教學班,在籍學生183人。職教中心現有教職員工127人,專任教師103人、大學本科80人,高級教師42人、具有雙師型教師16人。專任教師能夠勝任自己所教專業和技能需求。幾年以來,職教中心先後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試點‘優秀教學點’?、?招生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並多次受到省市縣人事、教育、勞動等閉門的表彰獎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基地,省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

(一)專業設置情況

職教中心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依據就業前景進行專業設臵。停辦就業前景暗淡,從業待遇低,用人市場少,專業與對口升學不能對接,滿足不了學生高層次就業需要的專業。鑑於上述原因,職教中心面向第三產業開設和發展:焊接技術、電子電工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學前教育,工藝美術等專業。焊接、電子電工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對口升學前景好,職教中心教 1

學設備和師資配備強,也是近幾年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汽車維修專業是學校近年和今後幾年重點發展的專業。

(二)成人教育與培訓情況

我縣職教中心與綏化衞校開展聯合辦學模式,開設護理專業、現有學生75人。成人電大開展本專科教育共10多個專業,已累計為社會輸送3000餘名人才。近幾年來我校承擔了?陽光工程?培訓、?雨露工程?培訓、?再就業?培訓、?雙百工程?培訓、女職工培訓、繼續教育等培訓任務。從建校至今培訓人數達3萬人次。技工學校與各級政府、教育、勞動等部門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現已進行農民工、鄉村醫生、勞動監察等多種類型培訓,幾年來共培訓5000人,為我縣社會和經濟建設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併成功為2014多名農民工進行了木工、瓦工、鋼筋工、砌築工等專業技能認證工作。肇州是農業縣,?十二五?期間縣委縣政府把棚菜、育種、林果、畜牧業確定為發展我縣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職教中心將開設棚室栽培等涉農專業,為肇州縣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職教中心現有電焊、美容美髮、電工電子等實習實訓基地4個,其中電焊實習基地可容納80人進行實習。

(三)教育教學情況

多年來,職教中心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文化課教學為基礎,以專業課教學為中心,抓住專業技能訓練和對口高職升學兩個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指導思想,通過搭建立體化聯合辦學網絡,實現了?招生、培訓、實習、專業人才交流?一體化,為學生開闢了優質就業、高職升學、自主創業的成才渠道。

職教中心注重加強德育工作。樹立了德育為首的觀念和意識,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比較完備,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措施得力,重視班主任隊伍的校本培訓,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得紮實有效,開展了?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樣的德育系列活動。

(四)招生就業情況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企業等用人單位及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和擇業觀。調動家長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就是現身説法,讓他們能享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樹立通過職高教育考入大學、通過職業教育就業前景就好、通過培訓就能致富並能帶動一方的典型事例,通過這些典型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家庭願意將子女送入我校就讀;讓更多的外出打工返鄉人員願意來職教中心接受職業培訓;讓更多學業成績偏低的學生來職教中心尋找最好求學出路。真正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局面。職教中心將5月份定為?職教宣傳月?,對職業教育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組織編寫了《致全縣國中畢業生的一封公開信》、《致畢業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等宣傳材料,深入全縣國中學校,在全縣國中畢業生中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結合典型生動的實例,讓學生認識讀職業學校同樣前途光明。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牆體廣告、宣傳標語等進行宣傳,為我縣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現象突出。從社會層面看,?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認為職校招錄的學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學率評判職校,用能否考上大學來衡量學生,忽視了發展職業教育是執行國家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從學校層面看,?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情況較為突出,專業教師難招聘,實訓操作無設備,學生厭學,老師煩教,忽視了職業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一特性;從家長層面看,?重學歷,輕技能?現象相當普遍,認為讀職校低人一等,讀高校讓人高看,職校畢業生是打工仔,高校畢業當幹部,千方百計想讓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讀大學,其結果大學沒考上,職校不願讀,沒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奇缺。我縣職校專職教師大多數是由基礎文化課教學和普高轉行而來,有實踐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或?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從普高轉行的老師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擺脱普通教學模式,實習指導教師高校分不來,社會聘請實訓指導教師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職校仍延用?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沒有技能,畢業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職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的奇缺,嚴重地影響了技能教學質量、職校生源、實用型人才需求與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專業課程設置缺品牌。我縣職教中心所設專業課程基本上是教學成本低,不需任何實訓設備的專業,有實訓設備的只有電焊專業。因此,學校沒特色,專業缺品牌,學生無專長,畢業生就業只能當普工,不能當技工,更談不上當技師。如教學成本相對較高機電專業的畢業生,技術含量高,社會需求量大,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畢業生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左右,一個機電專業的車、刨、鑽、鏜、銑、鉗、電焊、氬孤焊等

工種的畢業生,只要精通上述1-2門專業技能,就可享用終身。但因缺乏專業指導教師、實訓設備而沒有開設,或開設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規範,有償招生嚴重。中職招生管理不夠規範,招生計劃、學籍檔案管理規定執行不嚴。有償招生現象突出。我縣每年有國中畢業生約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價位招收到外地就讀,導致我縣職教中心生源?吃不飽?。

五是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差。前幾年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欠帳太多,辦學條件較差缺少實驗場地、實訓設備不足。其它無實訓設備的專業只能進行理論教育,在沒有實訓設備和沒有投入的前提下,要辦好職業學校是困難的的。

三、幾點建議

(一)積極爭取政府支持,保障資金投入。搶抓當前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急需大批專業人才這一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極尋求國家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對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支持,爭引項目、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積極探索多元投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市場機制,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政府投入、企業合作、社會捐贈、校辦產業回報等形式,盤活資金來源,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實現學校規劃目標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

(二)適應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專業。對現有專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進行科學規劃調整,形成電子電工、汽車維修、電焊

等專業體系。按照骨幹專業評估標準,進一步規範建設和管理,使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電工等專業達到骨幹專業標準。充分發揮骨幹專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各專業協調發展。

(三)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加快教師隊伍培養步伐,深化名師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大批政治堅定、作風端正、樂於奉獻、業務過硬、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訓制度,提高教師跨學科、跨專業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繼續實行骨幹教師培養選拔制度,培養學科帶頭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師隊伍。

(四)深化辦學體制和模式改革,增強辦學活力。積極探索校校聯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辦學機制,從制度上探索職業教育企業化管理理念,探索開放辦學運行機制,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擴大聯合辦學的輻射面,提高聯合辦學的層次,在充分挖掘本地優質生源的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域的聯繫,擴大招生規模,開展師資交流。

第二篇: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中高等職業教育部分

在國家層面上,“十一五”期間職業教育發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十一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任務,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間,一個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形式多樣、靈活開放、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1、普通高校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模式

普通高校發展職業教育主要有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歸口管理,成立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或者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典型的高校有廈門大學、雲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另一種是成立學校層面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典型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

2、我校發展職業教育的優勢

我校在開展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具有特定的優勢:社會知名度較高,在省內外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社會所認可;具有師資上的優勢,我校擁有實力強大的師資隊伍,具有一大批理論基礎紮實、學術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和科研人才;教學環境和基礎設施較好,多年的校園建設和投入使我校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基礎設施;擁有健全的管理體制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3、構建我校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一體化培養模式

鑑於我校職業學歷教育的空白,建議根據實際情況甄選具有法人資格、獨立的辦學場地和相當的師資、管理隊伍以及能滿足教學需要的圖書資料、實驗設備和生活設施的中職學校,開展聯合辦學,簽訂協議,舉辦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作為辦學主體,實施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模式。中專、大專兩段教育,中專段為中職教育,大專段為成人專科教育,專業與中專段相同或相近;中專段學習形式為全日制,大專段學習形式為脱產或半脱產;中專段教育在中職學校進行,由中職學校負責,我校定期進行檢查;大專段教育主要在我校進行,其中實踐教學部分在中職學校進行,我校協助中職學校實施教學。完成中專段教育的學生可獲得由中職學校頒發的中專畢業證,可選擇就業或進入成教專科段學習;對參加成人大學聯考取得學籍且完成大專段課程學習的學生可獲得我校頒發的成教專科畢業證。

利用我校原有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繼續開拓我校各類職業培訓的寬路子。

第三篇:關於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

xx職業教育“金三角”崛起之祕及其對xx的啟示

xx職業教育發展,永川以中職為主體,合川以高職為支撐,萬州則高中短職教全面發展,從而形成各具規模和特色的xx職業教育“金三角”。2014年11月中旬,區政協與區教委系統相關人員,對永川、合川、萬州職業教育發展狀況進行了考察。通過實地耳聞目睹,我們深切地感到,xx職業教育“

金三角”崛起的成功經驗值得xx借鑑,xx在xx職業教育發展中應該也可以爭取一席之地。

一、xx職業教育“金三角”的各自特色

(一)萬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職教基地

萬州為xx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峽庫區職業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訓基地。萬州依託和整合原有大中專院校,大力發展民辦職校,現有職業院校29所。其中高校5所(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高職學院2所),中職學校24所(國家級重點中職校4所,市級重點中職校3所,一般中職校17所)。職教院校職工4787人。在校學生113663人(高職及以上41167人,中職72496人)。萬州學生規模佔全市七分之一,高職學生規模佔全市十分之一,中職招生人數連續七年居全市各區縣之首。通過實施“移民技能培訓、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型人才培訓、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五大工程,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中市級農村勞動轉移培訓基地、市級移民培訓基地的作用,成功轉移全區農村勞動力就業45萬人,其中在外地就業29萬人,並打造出“三峽縫紉技工”著名品牌。目前,萬州職業教育正圍繞發展與規範兩大主題,通過實施規模發展、內涵發展、服務發展、貢獻發展戰略,進一步規範招生、規範資助、規範學制、規範設點,努力實現建設7所萬人級規模學校,5所五千人級規模學校,2014年職教規模15萬人(學歷教育13萬人,培訓教育2萬人)的目標。

(二)永川:“城校互動”中職為主的職教基地

2014年,永川市萌發了建設職教城的衝動。幾經努力,2014年被xx市委、市政府定為xx職業教育基地。永川市組建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市級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永川職業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委員會,並與永川市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永川職業教育秉持“政府統籌、市場導向、社會參與”原則,堅持“城市以職業教育為特色、職業教育以城市為依託、校區建設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的“城校互動”發展理念,在城校互動、多元投入、統籌服務中建設職教城,形成了聞名全國的“城校互動”的永川模式。目前,永川有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7所,成人高等學校3所,中職學校20所,職教院校教師6000餘人,在校學生10.8萬人。職教院校師生佔38萬城市人口的30%。學技能來永川,選人才來永川,辦職校來永川,職教文化已成為永川特色文化,職業教育已成為永川城市名片,“永川技工”已成為響噹噹的人才品牌。

(三)合川:“無中生有”的高職為主體的職教基地

眾所周知,合川缺乏舉辦大中專院校的歷史基礎。2014年3月,合川區委、區政府卻響亮地提出了打造“xx第二高校園區”的戰略思路,庚即將合川主城以西假日大道片區闢為合川高校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14.7平方公里,擬引進高校10所以上,在校師生10萬人以上。在“以校興城、以城興校”的思想指導下,截止2014年8月底,合川已成功引入8所高校,xx市內的7所獨立學院有4所落户合川。其中已建成招生的有xx工商大學派斯學院、西南大學育才學院、xx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xx郵電大學移通學院、xx民生職業學院、西南大學三江水產職業學院,教職工3604人,在校學生4.34萬人。西南政法大學xx學院、xx廣播電視大學(xx工商職業學院),已簽訂入駐協定,計劃5年內在校學生分別達到10000人以上。合川現有中職學校8所(公辦校3所,民辦校5所),中職校教師661人,在校學生8800餘人。規劃2014年末,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重點職業中學各1所,力爭建成2-3所民辦中職達標學校,中職學校辦學規模達到1.5-2萬人。

二、xx職業教育“金三角”崛起的“祕密武器”

萬州、永川、合川職業教育發展在xx三足鼎立,讓其他區縣望其項背,有着自己的“祕密武器”。

(一)慧眼“識”職教

從戰略層面上看職業教育,萬州、永川、合川站在“抓職教就是謀發展,抓職教就是抓經濟”的高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推進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措施來理解、認識,在全區上下形成了支持職業教育的共識與合力。

從經濟層面看職業教育,萬州、永川、合川認為不僅可以算社會效益帳,也可以算經濟效益帳,發展職業教育不是做虧本生意。職教基地的形成,主要靠引進外地職教院校,扶持當地民辦職校發展,整合提升本地公辦職校。除第三種類型會直接由區級財政撥款外,前兩

種類型主要靠政府出台政策,依靠園區和社會資本運作,政府在職業教育學校建設前期,主要付出地價優惠、税費減免的代價,建成後並不要政府財政多少投資。因此,職教城發展均選擇了不增加財政過多負擔的發展路子。永川區委書記胡際權認為,職業教育是一項投入產出極高的事業。職業教育不僅可收穫城市文化品牌和競爭力,收穫大規模技能型人才,而且在經濟效益上

也較為可觀。據瞭解,2014年,永川區11萬職教師生直接消費5.5億元,拉動gdp增長6.3億元,直接間接增加就業崗位2萬個。同時職教基地的建成,帶動了城市房地產業、餐飲業、交通郵電業、旅遊休閒業、醫療衞生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

(二)規劃“引”職教

職教發展,規劃先行。萬州依託原有地級市大中專院校和三峽移民中心城區優勢,制定了整合原有公辦大中專職業院校,大力舉辦民辦職業學校的發展規劃,三峽庫區職業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訓基地的發展規劃被xx市委、市政府確認,一批職業院校相繼被市政府確定為市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市級移民培訓基地,一些老職教院校通過三峽移民搬遷和轉變辦學模式浴火重生,快速發展,一些民辦職教院校應運而生,蜚聲市內外。永川也以地級市原有大專院校為依託,以校興城,以城興校的宏偉規劃感動了xx市教委,xx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按照“資源共享,城校融合”的思路,規劃了職業教育和城市融合的a、b、c三大組團,形成了“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充分融合、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職業教育與文化發展相互促進”的格局。xx市委、市政府決定永川為xx職業教育基地,並組建了市教委參與並投入重金的xx職業教育基地建設管委會,一批主城區大專院校和外地民辦職校入駐永川,30所職教院校遍佈全城,創造出了永川職業教育“城校互動”奇蹟。相對於萬州和永川,合川發展職業教育沒有老底。合川憑着民尚習文、興學重教的民風和區委、區政府的遠見卓識,在1999年xx工商大學派斯學院等落户合川中得到啟示,2014年3月,合川把“xx第二高校園區”納入區委、區政府工作目標,專門規劃了大學園區,出台了吸引主城區大學入園的一系列政策並強勢運作,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效。2014年7月被xx市政府認定為“xx高等職業教育基地”,開創了xx職業教育先“上車後買票”的先河。

(三)政策“導”職教

利用政策引導職業教育發展,是萬州、永川、合川的共同運作方法。永川職教迅速崛起,得益於上級黨委政府及主管部門的職教院校遷建、擴建、新建和生源組織等特殊政策,得益於永川區委、區政府連續發文,推出了職教院校用地價格優惠、建設費減免、免收永川籍中職在校學生學費等15項政策措施。萬州職業教育上規模上水平,主要得益於移民搬遷政策使一大批老職教院校枯木逢春;得益於區委、區政府鼓勵、支持民辦教育做大做強政策中的“真金白銀”;得益於萬州用足用好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各種政策。據瞭解,萬州利用三峽庫區職業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訓基地的牌子,獲得了中央有關部委、市政府、浦東新區持續的鉅額資金、大量設備和學生安置等支持,職校整合政策使公辦職教院校獲得巨大推動力。合川也是通過充滿誘惑力的政策,短短几年將近10所主城區大學的分校納入自己“囊”中。同時通過區委、區政府整合民辦學校、做大做強大區職教中心等特殊政策,使中職教育出現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四)服務“助”職教

永川通過搭建基礎設施、行政服務、教學改革、合作交流、投融資、招生就業等6個公共服務平台,對區域內公、民辦高中職院校進行統籌服務。職業院校新建、遷建、擴建,由xx職業教育基地建設管委會和永川職業教育產業化辦公室進行“一條龍”服務。對職教院校的招生,永川在全國搭建了18個招生平台。永川區政府將職教招生納入了政府目標責任管理,每年都要以政府名義邀請鄰近省17個區縣召開職業教育發展協作會議。永川區教委為各職教院校及時提供信息、組織各種交流、開展比賽活動和其他服務。永川做到了職校發展到哪裏,城市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和服務設施就跟進到哪裏,公交車就開通到哪裏。萬州區除了為職教院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服務外,2014年、區委、區政府召開了萬州區職業教育發展工作會議,並作出了加快職業教育 發展的決定。萬州區建立了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通過評估服務,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管理。在現有體制下,萬州區教委對普通高校提供聯繫服務、對高職院校提供專業交流服務、對中職學校提供全方位服務。合川則通過大學園區為高校服務,區教委為中職學校緊密型服務。目前,合川已將原來10所民辦中職校整合為4所,並面向全區中學公選了區職教中心校長。

(五)市場“促”職教

職教院校主要培養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和技術管理人員,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產業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要。就業市場的需求,就是對職業教育最基本的導向。萬州職教院校堅持招生和就業區外為主,教學以實訓為主的辦學模式,使職業教育越辦越紅火。xx市三峽水利電力學校是一所具有30年曆史的公辦國家重點中職校,該校把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積極意識、高尚精神作為辦學基本目標;自編教學大綱,將原專業理論課與技能實訓課7:3的教學安排顛覆為4:6或3:7;實訓設備量大質優,學生畢業離校便成了熟練工人,學生就業供不應求,學生就業後崗位穩定待遇優厚。萬州三峽服裝藝術學校,是1992年由一名返鄉打工仔創辦的民辦中職校。學校圍繞“服裝”做文章,堅持校企結合辦學模式,按照“學校辦在企業裏,企業辦在學校中”的理念,形成了服裝人才教育與服裝企業一體化發展的辦學格局。目前,該校與香港聯泰製衣有限公司、浙江申州製衣公司等國內著名服飾企業制業強強聯合,企業派出技術骨幹到學校擔任專業課教師進行教學和管理。此外,學校創辦公司走品牌發展之路,獨資創辦的xx市服飾有限公司“一路上”、“探尋者”正在成為蜚聲中外的户外運動服飾品牌。該校與香港合資創辦的萬盈服飾公司,為學生搭建了勤工儉學的有效平台。該校連續三屆參加xx國際服飾設計大賽獲獎。目前,該校與北京一家投資公司達成協議,擬投資1億元人民幣組建xx服飾藝術職業學院,填補三峽庫區高等服飾職業教育的空白。xx職業教育“金三角”內的院校,幾乎無一例外在市場無形之力推動下,千方百計地謀求生存和發展,順時而為做大做強。

三、xx職業教育“金三角”崛起對xx的幾點啟示

(一)發展職業教育,必須解放思想,敢想敢為

xx具有職業教育大發展的區位、交通、產業等諸多優勢。然而,我區對職業教育僅僅禁錮在支持區屬的職教中心發展上,對大批職教院校迫切希望入駐xx視而不見,對職業教育發展對地區經濟社會尤其是城市化、工業化的推動作用缺乏思考,重“區屬”輕“區域”的計劃經濟職教管理模式無法撼動,民辦職業學校缺乏成長壯大的沃土。為此,區級決策層和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站在xx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站在xx職業教育大發展特殊優勢的角度,重新審視過去職教發展的思路、規劃、政策和服務。按照把xx打造成xx對外開放的第一門户和城市化、產業化的要求,在xx市整體發展規劃中尋求xx職教發展的座標和方位,在突破常規思維中謀劃xx職教規劃,在突破“不可能”的循規蹈矩中謀求xx職教大發展。

(二)發展職業教育,必須超前謀劃,爭取支持

xx職業教育“金三角”崛起,均發端於遠見卓識的謀劃。xx發展職業教育優勢明顯,唯一劣勢是地價缺乏競爭力。但只要決策者審時度勢,思維打開,眼光放遠,將xx定位為xx北部職教基地較為可能。根據職教錯位發展和產業需要,應逐步放棄現有文科學校和文科專業,引進老城區理工科高中職院校入駐xx,扶持民辦工科高中職院校健康發展,在全市乃至全國,辦出為城市化、工業化服務的職教特色。同時,xx北部職教基地在謀劃運作的同時,要積極爭取xx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的理解和支持,努力爭取最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三)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政策到位,合力支持

發展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共識和規劃,更需要實實在在吸引異地職教院校和鼓勵民辦職校在xx發展的政策。其中,核心政策是地價優惠和建設規費減免,其次是校園周邊基礎設施、公益設施的跟進和工作、生活環境優化等政策,第二是招生就業的服務政策。建議從2014年起,對xx籍中職在校生免除學費。區級領導班子成員實行聯繫職教院校制度,區教委職教服務要實現從區屬向區域的轉變,相關區級部門和街道應形成合力,盡力幫助職教院校解決發展和穩定中的重大問題。

(四)職業教育發展,必須面向市場,練好內功

就業是職教的指揮棒和風向標。社會崗位人才需要的,就是學生應學的,也是教師該教的,自然也是學校的工作重心。從xx和更大空間看,職教文科難以與普通高校比美,工科技能型人才適合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建議現有文科院校逐步轉向工科,區職教中心等學校應逐步放棄文科專業,集中打造市場急需的工科專業品牌。職教院校要改變理論教學偏重模式,應逐步轉向技能實訓為主,專業理論為輔。職教院校要堅持開門辦學,走校企聯合路子,使學校建在企業中,企業辦在學校裏成為xx職教一大特色。職業教育要把培養學生思想品德過硬放在第一位,學校要把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要建立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對現有民辦職教學校儘快整合和規範,扶持有發展前景的民辦學校做大做強,堅決淘汰不合格職校。區委區政府應加強職業教育的領導和支持,調整和加強職業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管理力量。建議區委、區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及時召開xx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時出台進一步推進xx區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定,引導xx職教發展儘快上台階。

第四篇: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貫徹

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常委會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2014年工作計劃安排,2014年5月下旬,縣人大常委會執法調研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對我縣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安徽省職業教育條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縣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職業教育管理部門關於《職業教育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彙報;實地走訪了縣職高、楊橋職高和長青技校;組織召開了由縣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事局、財政局、政府辦公室等單位參加的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和建議;調研組成員分頭聽取了用人單位以及就業學生等方面的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開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有中等職業學校9所,其中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所(縣職高),市級重點職業學校2所,一般職業學校6所。中職學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類、農林類、機電類、電子類、服裝類、賓館服務類、機械製造加工類、藝術類、家電維修類等二十多個專業。在校學生1677人,教師242人。全縣共有民辦職業培訓學校26所,其中縣級就業訓練中心1個,農民工培訓定點機構18個,在校生6000餘人。

1、職教工作得到重視,管理體制初步建立。縣政府以及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職業教育主管部門為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縣政府於2014年召開全縣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成立了職業教育工作小組,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振興職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逐步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2、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一是職業教育投入不斷加大。縣政府進一步健全了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從2014年開始,設立了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項目,規定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並做到逐年增長。二是職業教育教學條件、實習設備有了改善。縣職高現有教學用計算機300台,各類實訓設備343台/套,實驗、實訓自開率達96%。縣職高還在譚棚建立農學專業生產實習基地。學校擁有的教學、實習設備基本能夠滿足需要。楊橋職高投資360萬元實訓建設項目即將完工,160萬配套實訓設施正在實施招標採購。項目完全實施後能基本滿足教育、實驗、實訓需求。經過政府投資和學校努力,各類職業學校配有大小實習實訓室30個(間)。

3、國家助學政策得到落實。政府協調財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時將助學金髮放到學生手中。今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925人享受了國家助學金。加強對農民工技能培訓補助工作,農民工技能培訓規模逐年擴大,由2014年以前的2014人左

右發展到現在的每年上萬人。

4、辦學規模有所擴展。在辦學數量上,職業學校由3所增加了9所,與普通高中持平。民辦職業學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辦、民辦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格局。在辦學上,全縣9所職業學校有7所學校實施了聯合辦學或校企合作辦學,辦學渠道不斷拓寬。全縣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有了提升。

二、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環境尚未形成。一是社會認同率不高導致招生難。社會上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問題突出,導致職業學校招生難。2014年,長官職高、呂寨職高、張集職高三所學校高一在校學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學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幾名學生。二是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的措施不夠有力。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不完善,統籌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乏力,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辦學體制、運行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適應。

2、經費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資辦學體制尚未建立。一是財政投(更多請搜索:)入不足。我縣職業學校都是從普通中學改制過來的,存在先天不足,辦學條件、基礎設施和實訓設施都很短缺,相當多的學校辦學條件簡陋。二是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積極性不高。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項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沒有充分發揮。

3、職業教育辦學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職業教育統籌協調不到位。職業教育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職業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農廣校和企業培訓機構等分別隸屬於教育、勞動、農辦、經貿等不同部門,相互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縣級職教中心的建設滯後。二、職教資源整合不到位。長期存在專業設置重複、招生矛盾衝突等問題,學校要求整合呼聲強烈。

4、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業務素質偏低。一是師資隊伍遠不能適應需要。職業教育教師大多數原從事普通教育工作,絕大多數缺乏專業知識,有許多中職學校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二是培訓不到位。三是相關政策落實不力。學校從企業和社會招聘具有相應學歷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作為專、兼職教師的政策落實難度大。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錄用、職稱評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傾斜扶持。

5、就業准入制度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目前,多數中小企業招收、錄用職工沒有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相關就業准入的法規和政策不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優勢地位不明顯。

三、進一步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增強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職教大省的戰略決策。縣委書記、人大主任朱愛民在今年“兩會”期間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時提出:

“工業立縣、商貿強縣、人才興縣”戰略,強調只要人口變人手,人手變人力,人力變人才,就能把人多的問題和包袱變為別人難以企及的資源和財富。並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來,通過工業強縣戰略,我縣工業經濟呈高速發展的強勁態勢,一批工業項目相繼建設投產,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劇了我縣企業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培養和造就大批實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解決就業、增加收入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和推進器,形成全社會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在此基礎上,縣政府要合理制定職業教育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包括學校佈局、事業規模、發展目標等,形成職業教育快速有序發展的局面。

(二)高起點建設縣職教中心。按照國務院提出的每個縣(市、區)都要重點辦好一所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納入“十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我縣應儘快抓住這次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利時機,促進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按照“政府統籌,整合資源,集中建設”指導思想,發揮縣級政府的統籌職能,打破中專、職高、技校、農廣校、黨校等教育類別和部門、行業界限,通過合併、聯辦、共建、劃轉等方式,實現全縣轄區內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設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教育中心。把勞動保障局承擔的勞務輸出培訓,農委承擔的“陽光工程”培訓,人事局承擔的公務員培訓,安監局承擔的安全生產培訓,技術監督局承擔的特殊工種培訓等所有行業培訓項目,都集中整合到職教中心;各部門年初上報年度培訓計劃,縣政府統一審批,由職教中心具體承辦。借鑑外地創辦職教中心的成功經驗,大膽引進先進管理制度,創新學校經營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與市場的充分接軌,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縣職業教育有一個大的飛躍。

(三)加大投入,切實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一是依法保障財政投入。二是督促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足額提取職業教育培訓經費,並專項用於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單位和社會共同分擔、多種所有制並存和多渠道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新機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業和社會捐助等手段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素質。一是財政部門要依法將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納入預算,為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培訓工作提供切實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實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的政策。三是要抓緊制定有利於職業教

育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專業技能的政策,對承擔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和學習實習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或資金補助。

(五)深化改革,增強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構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積極推進“三段式”辦學模式試點工作,立足培養適應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四是加大實訓基地建設。要集中財力、物力,加快縣級公共實訓中心建設,以解決職業學校實訓資源缺乏的困難,為職業學校學生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緊制定完善就業准入政策,確保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

縣人大常委會執法調研組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五篇:職業教育調研報告

探索普通高中向綜合高中的轉變

——永和縣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調研報告

高中階段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高級階段,既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點,又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擔負着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和為高等教育輸送優秀合格新生的雙重任務,是衡量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但是,由於面臨綜合素質強的優生大量外流、會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求讀書以及嚴峻的升學和就業壓力等形勢,僅僅遵循原有的辦學模式已無法取得持續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把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作為擴大優質資源、滿足不同潛質學生髮展需要的重要途徑,要求改變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狀況,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

為了貫徹國家和我省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要求,促進我縣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尋求發展的突破口,進一步謀劃和理清發展思路,我們對永和新一中進行了細緻的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永和縣在2014年投入使用永和縣藥家灣中學(永和新一中),將原有的永和縣第一普通高中與永和縣職業高中相合並 ,形成了適應新時代高中教育發展的綜合高中。這對永和的高中教育來説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綜合高中發展的現狀

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貫通,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大方向,也 1

是今後各省市教育部門針對高中階段教育進行改革的重點。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入,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界限越來越狹小,相互溝通是完全可行的,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學、合理的辦學機制,使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密切配合、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全面育人,從整體上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青少年廣開成材之路。

綜合高中是高中階段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相滲透融合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 它與傳統的普通高中是有區別的。

(一)在培養目標上,培養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和一定就業能力的高素質畢業生;

(二)在課程目標上,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要求;

(三)在課程結構上,要求整體設置綜合高中有關課程,合理設置普通高中文化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育一體化。

由於這些目標的不同,其辦學模式相對普通高中來説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普通高級中學舉辦的綜合高中,應在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教育的基礎上,設置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加強職業技術理論和專業技能的教育;

(二)中等職業學校舉辦綜合高中,應在堅持其專業特色和保證

技能訓練的前提下,着力加強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的教育;

(三)普通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聯合舉辦綜合高中,要在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共同完成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教育;

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和時效性,既要強化基礎教育,又要注重職業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專長,以實現其自主發展的目標。根據我縣教育的現狀及各方面客觀因素,永和新一中採取的是第三種模式:將普高、職高相融合,普、職教師互相兼課,資源共享。

三、綜合高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思考

(一)綜合高中對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專業基本技能,它既要對學生加強高中階段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又要加強職業教育的基本技能培養,因此要求學校不僅要有較強的文化課和專業課師資力量,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經驗,還要有一定的實驗、實習設備做保障。因此,綜合高中辦學對學校自身辦學條件要求較高,否則難以實現其培養目標。

(二)綜合高中課程設置是關鍵

綜合高中的目的主要是為延遲學生選擇時間,使辦學模式多元化,讓學生能更加充分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強調課程的綜合化。這種課程的綜合化對學校辦學水平要求非常高,但是,對於現階段的學校來説,實際上仍以學科教學作

為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將普通高中必修的文化課與職業技術課程進行簡單的疊加,還沒有對課程內容做出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沒有設計出一套融合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綜合模塊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設置要想真正兼顧學生的升學和就業兩個方面,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是綜合高中今後研究的重點。

(三)加強綜合高中的教育教學等管理,有利於綜合高中健康發展 綜合高中既要為學生提供文化課學習,又要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的學習,這種目標對素質較好的學生就已經很難達到,而綜合高中招收的學生各門功課成績普遍比普通高中學生低,以致每個學生在3年的學習年限裏課業負擔過重。因此,綜合高中教育教學管理的方法和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必須加強對教學對象的研究,在課程設置、因材施教、合理分流、日常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體現綜合高中特色,才能實現綜合高中的辦學目標和宗旨,綜合高中才能健康的發展。

(四)重視理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規範綜合高中發展勢在必行 綜合高中是隨着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各地綜合高中的辦學都處於一種探索階段,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綜合高中辦學的最高指導思想,但至今還沒有系統和科學的綜合高中教育理論指導其辦學實踐。永和縣開設綜合高中的學校,辦學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和困難,急需教育行政部門出台相關的配套政策,而綜合高中自身辦學也需要進一步進行規範,才能真正實現綜合高中對學生和家長的承諾。因此加強理論研究,制定相關配套的綜合高中發展政策,規範綜合高中的辦學行為,是今後辦好綜合高中所必

須做好的工作。

(五)綜合高中的發展方向

通過對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探索,結合其他綜合高中實驗學校的成功經驗,達成一個共同的認識:綜合高中辦學應將特色教育作為辦學的一個方向。所謂特色教育,一是指培養有特色的學生,如體育和藝術類特長生,讓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在綜合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以此作為學生今後人生和職業生涯的依託,使他們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而這一特色也正是我縣綜合高中未合併之前普高的主要發展方向;二是指學校辦學的特色,並不是所以的學生都有某一方面的特長,因此可以利用學校在某一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方面所具有雄厚的師資設備力量,突出專業教學的優勢,讓畢業生在今後的升學和就業中能勝人一籌,這樣的綜合高中辦學才更有生命力。

總之,綜合高中教學模式要突出綜合化、生活化和個性化的特徵,為廣大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既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雙重選擇”的機會和可能性。這是綜合高中發展的價值取向。展望未來,前景美好,任重道遠。我們現在還處在改革的起步階段,今後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我們緊密地團結起來,迎難而上,進一步更新觀念,推進改革,優化管理,提高辦學質量,才會辦出適合自身條件的好學校,辦出讓社會、家長和學生都滿意的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