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張家鎮常莊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第一篇:大張家鎮常莊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大張家鎮常莊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大張家鎮常莊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我這次通過與村支部書記以及兩委幹部座談、個別農户走訪的方式,對常莊村的人口數量、土地面積、主要經濟來源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尤其是對我村的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調研。下面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我於今年開始成為大張家鎮常莊村主任助理,我村已多次召開規模不等、範圍不同的座談會,並深入户農户進行走訪,瞭解羣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全面掌握該村生產、生活狀況。在調研過程中,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和本鎮關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向,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現場接待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各類矛盾糾紛,幫助解決或解答羣眾關心的熱點和問題,將關係到羣眾生產生活的問題及時與村幹部探討,在自己作為鎮建設辦主任的職責範圍內力求加快該村的基礎設施和新建工程項目的進程。

二、常莊村的基本情況

(一)經濟發展狀況

常莊村有村幹部8人,中國共產黨黨員51人。全村269户,户籍人口1044人,其中勞動力832人。全村共有1100畝土地,人均1.1畝。我村近幾年,響應上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除了發展傳統種植業外,還新建温室大棚100餘畝,引進高科技技術,主要種植瓜果蔬菜,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農民儘早致富發家。另外,我村發揮自己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引資,有陳龍食品廠、鑫達塑鋼有限公司、服裝廠、編織袋廠、機械加工廠等5家中小型企業,極大地促進了我村經濟發展,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再就業問題,所以我村與其他村相比,外出務工人員較少。

(二)村級組織運轉情況。

村支部和村委員會運轉基本正常,“兩委會”班子成員團結協作,羣眾對他們的工作反映良好。黨組織活動基本正常,黨員能按時交納黨費。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村設有幼兒園和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 98%以上,電話、自來水均已普及。村裏建有自己的電視、廣播網,有2個醫務所、3處文體活動場所和1個村委會圖書室。我村村幹部,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不惜自己投資,大力支持村國小的教育開展,重視教育事業,認識到科技人才的重要,造福村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三、我村社會、經濟、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農村兩委幹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站 )但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幹部只注重幹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村幹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幹羣關係緊張,矛盾增多。

(二)、招商引資不注重實效。目前,我們的招商引資務虛的成份還是比較多的,具體表現在形勢多於內容,意向多於合同,合同多於審批,審批多於開工。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招商引資,應該在務實上狠下功夫,使內容更紮實、更豐富。要從客户、項目、前期洽談等基礎工作做起,寧缺勿濫,切忌貪大求多,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機心理,摒棄假、大、空的東西。實實在在地交一個朋友,談一個項目,籤一個協議。每個區縣市每年能夠洽談4-5個項目,審批2-3家三資企業,開工1-2家三資企業,就可以説在實效上下了功夫。

(三)、 在農村文化生活上,農民反映文化生活饋乏,在農村看電視是農民的唯一文化娛樂,農民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和扶持鄉村文化室、圖書室、活動室的建設,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

(四)、 科技作用得到廣大農民認知,但農村科教文化事業建設有待加強。

據調查,農民對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認識。相信科學,渴望技術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但農民感到獲取科技知識的渠道少,學而所用和用而所學之間還存在差距和矛盾。看電視是農民獲取科技知識的主要渠道,農業頻道是農民最喜愛的節目。但農民反映“電視播放農業科技知識時間短,記不住,理解不透”。農民希望村裏有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能有科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授知識和技術。還應該多發放一些科技書籍和科普光盤,增加致富信息來源渠道。農民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村科教文化事業的投入,普及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多舉辦一些類似“科技之冬”活動。農業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農村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四、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幾項對策建議

農村產業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產業部門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因此,需要全方位推進,各方面配合,我認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啟動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得以順利進行的組織保證。政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職能表現為:(1)、確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從宏觀上協調農業內部各層次、各產業之間的比例關係,引導農業的發展方向。政府確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引導農業的正確發展,是政府宏觀管理農業的首要職能。(2)、制定產業結構調整規劃。是指政府農業職能部門在科學研究基礎上向農業經營者提供的指導性意見,主要是為農業基礎部門和農民進行結構調整給予科學指導。(3)、提供公共產品的職能。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最重要的公共產品是農業基礎設施。我村基礎設施十分落後,極大地影響了我村經濟發展進步。加快我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我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多方面深遠而現實的意義。

(二)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生產力更快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和社會更快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這是歷史的結論,是經過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真理。科技創新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影響產業的投入產出狀況及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產出效率,從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變革。從供給方面看,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具有直接性,主要是通過提高勞動力素質,改善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擴大勞動對象範圍,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徑來實現的;從需求方面看,科

技創新對農村產業結構的影響,則是通過影響生產技術、消費需求以及出口,即藉助於需求結構的變動來實現的,屬於間接影響。在現實經濟中,這兩種影響經常交織在一起,共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當前,要徹底排除科技通向農户的各種障礙和約束,如信息約束、科技轉化能力約束、風險約束等,在加強農業科研的同時,把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教育相結合。

(三)實現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共同發展

我村招商引資效果顯著,走在我鎮前列,我們應積極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引進外資,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對我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有重要意義。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共同發展是鄉鎮企業的方向。現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成為共識,但龍頭企業的發展只是鄉鎮企業的一部分,在鄉鎮企業發展比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全面開花。甚至好多企業就是家庭作坊,對此現象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因為這部分小企業是龍頭企業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託,是鄉鎮企業活力所在。龍頭企業的作用不用多説,但龍頭企業的數量畢竟有限,能解決的問題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業時,重心應該向小企業偏移,發展這些小的行業可以節約資金、解決就業,也更符合農村實際情況。

(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

五、調研體會

通過這次調研,我基本掌握了我村的社會經濟情況,摸清了農民的經濟來源,分析了我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新形勢下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接下來我需要做的就是付諸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及時總結,為我村今後的經濟發展工作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二篇:×××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村產業結構發展調研報告

一、 ×××村的自然環境和基本情況。

×××村位於金峪鎮所在地以南4公里處,地處渭北高原,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90米,轄區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4.6攝氏度,年日照2400小時,年降雨量500毫克,無霜期190天。交通便利,王皇公路、黃侯鐵路穿境而過,通村路基本覆蓋全村。

全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轄5個村民小組,306户,1151口人,耕地面積310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蘋果等經濟作物;養殖業以養豬、牛為主;年外出務工人員150人次。全村共有大小運輸户8户,個體工商户10户,民營企業兩家。2014年人均純收入5526元。

二、 產業發展現狀。

×××村的產業結構以典型的傳統農業為主。三次產業結構中全部為第一產業,二、三產業基本空白;在第一產業內部,畜牧業產值佔15%,種植業佔85%;在種植業內部,傳統玉米種植業佔84%以上,經濟作物比重很小。

在2014年以後,我村的產業結構才了有明顯的變化。至今,在果園建設方面,雜果林櫻桃、核桃栽植已初顯成效,但蘋果樹的面積逐年減少,花椒成為退耕還林又一經濟效益。其次農田和蔬菜發展方面,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為主,已成為副二代的經濟作物,小麥種植面積越來越少,以背河大葱輻射帶動的蔬菜也成為我村發展的一個方向。更多的還有一些沒有形成規模、效益不明顯的產業也在零星散落,同時在全村的經濟指數上外出務工人員已成為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

來源。

三、 產業結構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近一兩年內,我村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忽視了培育品牌,沒有抓住從根源上栽植優質產品的意識,忽視了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一些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條件總體水平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滯後,特別是信息和技術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農民調整結構的需要。我村雖然已形成以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牽頭,鄉鎮相關站所、中心為載體,科技示範户為觸點的農業服務體系,但在服務過程中仍以產中指導為主,對產前的市場預測和產後的流通指導較少,無法提供給農民超前市場信息,農户難於圍繞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是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據農業普查,全村農民國中文化程度以下佔 68.5%,對新科技、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的進程;農業科技人員少,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服務手段落後,全村現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 4名。另外自鄉鎮機構改革以後,全村農業技術推廣

體制不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流失或者被抽調到其他部門,無法開展農業專業技術推廣工作,難於適應新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四是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亟須提高。近幾年來,我村着力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計劃”,但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業主認識不到位,仍以增加農產品產量為重點,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由於人民羣眾消費觀念尚未改變,優質優價難於體現,致使農產品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五是涉農龍頭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弱。我村雖然有兩個廠帶動村經濟,但由於規模較小,資金短缺,設備簡陋,生產技術落後,市場開拓能力較弱,還無法有效拉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六是農業投融資體制不暢,結構調整的資金不足。農業結構調整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引進優良品種、發展名優特新產品、農產品加工業和開拓農產品市場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特別是一些種養大户資金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

四、 從宏觀、微觀兩方面提出建議及規劃。

1.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產業結構調整觀。

要在全村組織開展一次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要達到以下目的:一是使全村幹部、羣眾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要樹立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這種意識,克服急躁冒進,一哄而起,盲目調整的傾向。二是使全村幹部和廣大農民深刻認識到農業產

業結構調整必須走產業化經營路子。三是提高全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明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就是增收致富這個道理。四是營造出一種尊重科學的良好氛圍。使全區幹部羣眾真正認識到產業結構調整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從而自覺地把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中。以正確的思想認識與時俱進,積極推動產業發展。

2.改革投融資體制,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總結我村借鑑一些發達地區的經驗,可試行以下幾點:一是建立財政支農週轉金制度,取消對農業生產的直接撥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資法,引導農民及社會資金進行生產投入,即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按一定比例由集體、農民和社會資金匹配投入,組成對特定建設項目投資的整體。三是實行以獎代補,鼓勵多元化投資。四是以優惠政策、優勢農業項目、優質服務吸引社會融資,即:廣開勞動力資源市場,放寬土地使用範圍,取消一切阻礙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行政手段;對優勢、龍頭、骨幹涉農項目擇重優先扶持,穩住投資者。五是要採取有力措施,構建農村良好的信用環境。要通過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體、農民、社會資金等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在投資方向上,既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更要加大扶持龍頭企業和培育市場的力度;既要加強有形項目的建設,更要加強信息服務等無形項目的建設。

3. 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

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農產品質量的競爭核心是良種的競爭,誰擁有良種和先

進技術,誰就能掌握質量競爭的主動權。當前許多農產品出現“賣難”,但一些名特優產品價格在超出同類產品價格幾倍乃至十幾倍以上仍然暢銷。因此,要加大動植物良種繁育體系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力度,把良種良法作為關鍵環節來抓。

4. 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

我村地理位置優越,調整農業結構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通過優化佈局和區域分工,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優勢、有規模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從產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這是農業新階段區別於過去的一個重要標誌。據專家測算,在同樣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如果投入決策目標從產量最大化轉變為效益最大化,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 10~ 30%。

5. 運用和推廣科技,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抓好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促使廣大羣眾的思想觀念由傳統的計劃經濟意識向市場經濟意識轉變,變“要我種”為“我要種”,積極性不斷得到發揮。推廣適用科技,促進農業生產。

通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我區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篇:鄉鎮關於開展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調研大討論大論證報告

×××鄉關於開展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調研、大討論、大論證的報告

我鄉作為一個偏遠山區的牧區鄉,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發展設施農業,把設施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之一。設施農業的高效性日益凸現,農民發展積極性高漲,總體形勢良好。但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盲目的、一次到位的大規模發展設

施農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為此,我鄉在發展農牧業方面,採取的是以點帶面的模式,從發展設施農牧業示範點入手,再根據市場需求逐步擴大規模。在大的農業種植、畜牧業養殖方向上,主要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牲畜品種改良入手,大力發展品種改良和農作物套種,提高復播指數,增加畝均效益,變相的為發展設施農業作鋪墊。現將此次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調研、大討論、大論證情況總結如下: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步伐

×××鄉地處高原山區,立足自身實際,深化發展改革,加快全場現代畜牧業建設,促進傳統畜牧業發展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

(一)優化畜牧品種改良,立足場情,揚長避短,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鄉基礎設施差、底子薄,存在着市場發育不完善、人才資金匱乏、自然環境差等不利因素。但大力推進畜產品優勢區域建設,提高畜產品競爭力,圍繞畜牧良種繁育、技術推廣、疫病防治等重點環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支撐服務體系,提高優勢產品競爭力,瞄準高原有機犛牛、有機羊優勢品牌,帶動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圍繞“蘇巴什”和優質絨山羊等畜牧主導品種,做大畜牧業,優化品種結構,着力搞好牲畜品種改良工作,提高母畜比例,推進畜牧業可持續穩步發展。

(二)堅持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主,加快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建設步伐,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目前,×××鄉只有高原草場,由於受草場質量和水源的制約,傳統畜牧業已經發展到了極限。因此,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力推進輪牧、休牧和禁牧,要發展規模,又要適度,使高原草場畜牧業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二、以轉移富裕勞動力為抓手,實施走出走和引進來相結合,促進農牧民增收

×××鄉人多地少,草場載畜量有限,經濟發展緩慢。根據農牧民思想滯後的實際情況,樹立“走出去、引進來”的思想,轉變農牧民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等落後的思想觀念,樹立“一人務工,全家致富”的現代意識,做到輸出一批、帶動一批,使牧民走出大山,學習先進經驗,回報家鄉。能不能及時而有效地將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不僅關係着農牧民的前途,也關係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鄉本着勞動力轉移目標,不斷加強對農牧民的雙語培訓力度,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一是通過縣勞動社會保障局組織內地轉移就業;二是通過本地致富能手,組織帶動外出務工就業;三是通過駐地企業就地轉移就業。

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因地制宜,穩步發展高原蔬菜瓜果業和家禽養殖業

×××鄉地處高原山區,耕地較少,只有零星小片土地,由於鄉政府與縣城相距210公里,牧民吃菜困難,根據這一實際情況,×××鄉探索發展高原蔬菜種植技術。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在×××鄉上以培育出適合本地生長的高原土豆,長勢好,產量高,味道特別,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較高。因此,在×××鄉適度發展蔬菜瓜果業,對改善農牧民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穩步推進家禽養殖業,創造性地吸納了富餘勞動力。由於牧民長期在高原過着遊牧生活,加之交通、信息閉塞,很多沒有技術、專長的富餘勞動力閉在家中很難走出去,因此高原家禽養殖成了牧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由於採用野外草場放養,雞的個頭雖然不大但肉質鮮嫩、無污染,營養價值高,現在市場價高達20元/每公斤。

四、堅定不移的發展設施農業的思路不動搖

人多地少一直是阻礙我鄉農民增收的一道難關,為攻破這道難關,我鄉積極調整工作思路,把設施農業發展作為有效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的重要途徑,統籌規劃,積極爭取設施農業建設項目和資金,狠抓設施農業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廣實施設施農業。通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鄉設施農業以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越來越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許多農牧民依靠發展設施農業脱貧致富。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我鄉將根據市場行情,有選擇性的繼續擴大設施農業種植規模,努力提升設施農業在全鄉農業中所佔的比重,我們的目標是:到2014年設施農業建設面積要達到800畝。

五、鼓勵、培植一批農村經紀人隊伍,做好農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

近年來,隨着改革的深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紀人應運而生,並不斷髮展壯大。農村經紀人的出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和必然結果,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我鄉是

一個地處偏遠山區的牧區鄉,農民思想較為淳樸,但不少農牧民在政策的宣傳下,都積極做起了農村經紀人,但由於這部分人缺乏組織、經營水平低,沒有較好的發揮農村經紀人應有的優勢,只是作為“二道販子”就近解決少量農產品的銷售問題。為充分發揮農村經紀人的優勢,緩解農產品難賣,解決人多地少的壓力,我鄉將把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當作一項重要工作

任務來抓。一是針對農村經紀人無組織協調的問題,我鄉利用已成立的協會,組織動員經營同種類農牧產品的經紀人掛靠協會,互通信息,增加農村經紀人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文化、有經商頭腦的農牧民從事經紀人活動。一邊搞農牧業生產,一邊搞流通;三是引導經紀人發揮信息傳遞作用。讓農村經紀人在銷售農產品的同時,及時把自己掌握的市場需求信息、市場價格信息傳遞給農民,指導他們調整生產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提高經營效益,讓農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起來。

六、抓好套種、提高復播指數,增加效益

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盲目的、一次到位的大規模發展設施農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為此,在大的農業種植方向上,我鄉主要從提高土地利用率入手,大力發展農作物套種,提高復播指數,增加畝均效益。

“多熟制”套種作為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向現代農業發展的轉折點,它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利用率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因此,“多熟制”套種在當前農業生產方面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推廣“多熟制”套種技術實際上就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我鄉計劃到2014年我鄉的套種面積要達到900畝,(其中:套種玉米600畝、青稞400畝、小麥300畝)。

七、強化農業科技培訓,解決農民種田難和不會種、不懂技術的問題

近年來,農業種植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已全面退出了農業生產的舞台,新的生產技術不斷得到推廣發展,但農民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先進的種植技術取代傳統落後的生產技術的交接之際出現了斷點,一邊是用了大半生的傳統種植方法,一邊是先進的種植模式,心裏也知道新的種植技術經濟效益好,但在種植中又習慣性的運用傳統的種植技術,致使先進的種植技術的優點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就出現了農民種田難、不會種、不懂技術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鄉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一是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要求技術人員簽訂包村負責農業生產工作目標責任書,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責任感,將農民種植效益與鄉科技人員的工資掛鈎,要求技術人員全程指導農民種田,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解決農民種田難、不會種、不懂技術的問題;二是從強化農業科技培訓入手,在開展“科技之冬”、“科技下鄉”等活動的基礎上,利用農民夜校在農閒時向農民傳授講解現行的種植技術要點。通過這些措施的採用,不但解決了農民種田難、不會種、不懂技術的問題,同時也為我鄉設施農業推廣奠定了基礎。

第四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典型調研報告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這是一篇關於調研報告的範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鑑!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並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佔55%,屬丘陵地區。有淨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餘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與大多數鄉鎮相同,周莊鎮建國前交通極不方便,沒有公路。建國後,道路建設發展很快。鎮與村、村與村通過規劃,已形成交通網。貫穿全境的寶李路經多次修整並有縣鄉公路升級為升級公路,更名南石線s329。過境平臨高速長9.4公里,並設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強了各自然村的聯繫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係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複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後,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説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飢餓中掙扎。

建國後,生產關係發生了鉅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着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一)抓實傳統產業。堅定不移地抓好糧煙生產,壯大畜牧業、林業和副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穩定農民收入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14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並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並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户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羣眾發展養殖並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羣眾的積極性並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户,並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傢俱製作、包工建築、運輸、收購、修理等。由於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於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後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僱用職工200餘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佔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後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後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於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14年10月建成並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餘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閒置荒廢的需要。

三、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效

據2014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裏,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餘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餘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餘户,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於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佔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鉅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於一個良好的有戰鬥力的幹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於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於廣大羣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佔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於本地區農業經濟所佔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羣眾有某些意識上的侷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範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並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並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麼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沒本事想出那麼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範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採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麼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佈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佈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着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並舉的農村工業化。

重視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調整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據發展需要和市場經濟原則對傳統體制下所留下來的各類為農業服務的組織進行分類調整,優重組。其次,要重視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產業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村委會的經濟組織職能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第五篇:橋頭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橋頭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為了落實袁書記的講話精神,打造我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實現十二五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萬泉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7月29日,我鄉召開關於“圍繞農民增收、調整產業結構開展大摸底、大調研、大討論”動員大會。組織30名包村幹部進村入户填寫《萬泉鄉產業結構調整調查摸底入户表》,廣泛收集羣眾意見和建議,確定我鄉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紮實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建設。

8月1日至8日,2名包村幹部組成調研隊伍前往橋上村駐村入户走訪,通過大力宣傳、召開户代表座談會、入户問卷調查等,瞭解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一、基本情況

橋頭村位於萬泉鄉西南方向,孤峯山陰坡,海拔800餘米,距離縣城不到1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5個居民組, 1

250户,950餘口人。耕地面積3300餘畝,共有深井4眼。

二、摸底彙總情況

橋上村總户數250户,入户183户,佔73.2%,並户17户,佔6.8%,無勞動能力(常年在外)50户,佔20%,從事農業生產476人,佔63.47%,經商打工63人,佔8.4%,旱地2575.4畝,佔總耕地78.04%,其中,水果1306.6畝,佔50.74%,蔬菜724.9畝,佔28.15%,糧食474.4畝,佔18.42%。在你認為種植什麼作物效益高,見效快問答中,同意種植西紅柿133户,佔72.68%,大葱7户,佔3.83 %,蘋果40户,佔21.86 %,梨1户,佔0.55%,玉米1户,佔0.55%,桃1户,佔0.55%。通過調查,76.51%同意將蔬菜作為該村的主導產業。

在你認為制約發展農作物的主要原因問答中,認為缺水179户,佔97.81%。缺技術144户,佔 78.69%,缺資金98户,佔53.55%,缺市場30户,佔16.39 %,缺組織10户,佔5.46%,缺地1户,佔0.55%。通過調查,認為缺水和缺技術是制約該村主導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你需要政府從哪及方面予以扶助問答中,認為需要灌溉179户,佔97.81%,技術指導144户,佔78.69%,小額貸款101户,佔55.19%,拓展市場29户 ,佔15.85%,勞動力32户,佔15.3%。通過調查,認為政府應從灌溉、技術、小額貸款幾方面進行扶助。

在你願意加入哪種專業合作社和協會從事生產銷售問答中,同意加入西紅柿合作社110户,佔60.11%,大葱10户,佔5.46%,蘋果51户,佔27.87%,梨1户,佔0.55%,養殖7户,佔3.83%,桃1户,佔0.55%,蔬菜1户,佔0.55%。 通過調查,有户同意加入蔬菜合作社。

在你認為在農村發展、和諧、穩定上存在着哪些問題問答中,通過調查,認為

三、效益分析

通過為期一週的進村入户調查,橋上村主要發展蔬菜,其中以西紅柿為主。目前,我們大力推廣發展的西紅柿正常情況下畝產在2萬斤左右,以去年平均價格0.6元/斤計算,年收入1.2萬元/畝,除去投資3000元,純收入在9000元左右,如果水利能保障、技術措施能跟上,我們的發展前景會很樂觀。

四、前景規劃

利用五年的時間,我們的西紅柿發展將會產業化、規模化,如果按人均0.8畝西紅柿種植面積計算的話,人均純收入可達7000元,這樣到十二五末,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調研員:李英麗 郭曉紅二〇一四年八月九日